登陆注册
3101300000018

第18章 批评作为一种艺术(4)

为建立一个形式—文化学所做的笔记

出发点

阅读不一定从形式出发,批评性阅读却从形式出发。

文学文本,首先是形式的存在,而不是意图、主题、创作经验的存在,不是意义或效用的存在,不是内容的存在。文学与非文学文本的区别,在形式,在与形式相应的阅读方式,而不在于内容。“文学形式阅读”加诸《庄子》《水经注》,它们就成了文学。“非文学形式阅读”加诸《金瓶梅》《红楼梦》,它们也会成为某种资料,某种非文学。

以内容为主的批评,是把文学作为非文学(例如,作为社会资料)来批评,与一般消费性阅读方式类似。

没有任何作品结构上是完美的,形式上是无缺陷的,整体合一的。虽然东西方文论中一直盛行此类看法:“有机论”(浪漫主义、克罗齐、新批评派),“结构自足论”(列维斯特劳斯、早期巴尔特),“辩证整体论”(黑格尔、卢卡契)等等。读书界则一直有“至善至美”作品的“经典神话”。文本完美论,在文学实践上不可能(同一作品的异文存在即是明证),在批评实践上,则使形式分析停留于形式。

形式的形成就排除了形式完美的可能性。文学形式是一种语言实践,而语言只能在不断的自身差异中存在。文学文本作为一种符号意指过程,必然在文化的积淀无限衍义,把一层层所指转化为新的能指。批评性阅读,处理作品形式时,就像把球面展开成平面,必须在某些缝隙处切开文本,解开形式。

影响作品生成的文化因素心理因素极多。作品形成后,这些因素没有被固定,只是暂时休眠。每次新的批评性阅读又唤醒了这些因素,在新的阅读时空中形成新的冲撞。

内容是汽车光滑炫目的外壳,形式是滴着黑乎乎机油的机身、底盘;内容是生命圆润的皮肤,形式是生命血腥的内脏。皮肤上痛苦的切口,使我们得以一窥生命的真相。

内容

各种自然的、社会的、心理的经验材料,构成了作品的内容,即文学的“文本现实”。比起其他大部分社会语言实践(例如科学,例如统计报告),文学的文本现实与经验现实的差距最远。文学文本无法反映现实,只能用一种特殊方式曲解现实,戏仿现实。“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是信息不发达时代强加给文学的任务。“兴观群怨”,是文本功能混淆时代对文学的滥用。

令人迷惑的是,文学作品比起其他社会语言实践(例如历史、新闻),给读者更强烈的“现实感”。这种“镜象”,只是一种逼真感,只是经验材料即内容制造的幻象,但这幻象却成为各种现实主义假定或理论最牢固的基石。

逼真感的产生与文本形式有极大关系,形式的程式化是其首要条件,形式本身,似乎与现实感大有关系,其实无关。“现实性”不强的形式(例如舞台干扰极多的中国戏曲,例如语言极不自然的叙事诗),完全不妨碍逼真感的产生。

逼真感来自读者与作者共有的释义程式,而这程式是特殊文化环境的产物:文化使某种形式重复,重复到接受者不再看到形式,不再妨碍他把作品内容直接等同于现实,是为程式。只要程式化地阅读,任何文本都可以是现实主义的。

这样的读者,是内容的消费者,是逼真感心甘情愿的箭垛。形式越程式化,对逼真感的干扰就越少。这就是为什么形式创新是现实主义之大敌。

经验现实并无结构可言。文学作品借助逼真感对经验现实加以内容结构化,道德整饬化。起承转合的情节逻辑,亦即褒奖与制裁的法庭。认为文本结构即经验现实的本质,是一种写作迷信。

本文是作者对经验现实的一种诠释,它只是一个诠释,它的真实性是个别的。如果没有程式给予一个似乎磨光平滑的表面,这种诠释不可能具有一般性。

批评性阅读的目的,不是给作者的这种诠释以一个再诠释,而是分解文本,去破作品完整的假象,以发现作者在什么样的条件下进行他对现实的诠解。因此,批评是对写作的反诠释。

意识形态

文化不是影响作品产生的唯一因素群,却可能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群。任何追寻作品意义的批评,不能忽视文本存在产生、流传、被阅读的文化条件。

文化是一个社会中所有文本(即所有表意活动与释义活动)之集合。社会中的绝大部分活动,都有一定程度的表意功能,都可以算广义的文本。意识形态,即是在一定历史环境中控制并诠释这些表意活动的元语言。

意识形态不能简单地视作某个社会阶层利益的体现。或许其起源是由特殊利益集团决定的行为规范集合,但形成后就成了整个社会共同拥护、代代相传、天经地义的规范,虽然对规范的执行严格程度各阶层大不相同。“阿Q,我们虽然不知道他蒙什么名师指授过,但他对于‘男女大防’,却历来非常严,也很有排斥异端……的正气。”

没有形式,或者说,只有程式化形式的文学,会沦为意识形态的直接表现。意识形态之直接图解很难说是文学,正如元语言并不完全覆盖目标语言,语法书例句不可能成为诗。

意识形态是在文本实践之上的二度规范体系。作为二度规范体系,它有把自己翻译成初度表意的永恒压力,它不断地在文化的一切文本上——从生儿育女,衣食住行,到哲学人文,政治经济——复制自己,重复自己。

意识形态作为规范集合,从定义上说,就是具有整体性的,充分自足的,有能力为该文化中一切问题提供答案。意识形态作为主体意识,必须认为自己是万能的。一旦看到自己的缺陷或局限,对付不了某些问题(例如晚清时不能解释军事屡败问题),它就无法再维持下去,无法有效地解答其他问题(例如晚清时对不说程式也产生怀疑)。它的失效也是整体性的。

写作

与意识形态的整体性相反,文学文本从本质上说就是非整体性的,其自身差异,其无限衍义,不断抵抗整体化。

整体化的意识形态企图控制本质上非整体化的文学文本,是个苦恼的任务。形式没有程式化的文学文本,不是意识形态的忠顺仆人,意识形态在控制文学时,反而暴露出自己的破绽。而偏偏意识形态总患有不能容忍破绽的血友病。

可以从另一角度看这个冲突:作者处于文化的大体系之中,生产文学文体这个符号小集合。他用的语言本身,与这文化中其他文本被同一个元语言编码。写作既是在语言牢狱中活动,作者也就是意识形态囚犯。可是,写作者不可能看到自己身陷囹圄,听命于他人(因为意识形态把一切意义活动程式化了)。作品只是幻想自己是自由想象的产物。

由于这个原因,作者对他的作品的理解,必然劣于他之后的批评性阅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后者对写作所使用的语言形式与文化条件,享有历史提供的批评距离,对该意识形态的控制看得较清楚。

作品在形式上非整一,内容上受限于历史,因此任何作品命定不完美。这不完美之处,正是批评性阅读剖解作品与意识形态复杂关系的入手之处。

作者无意识地留下的种子,被后世的批评性阅读培养起来,长成胀裂作品巨岩的大树。

作者既是作品之母,又是作品之谋杀者。

批评

于是,批评性阅读,处于文学活动的中心地位。

批评与写作的目的是相反的。写作的目的是给文本一个貌似完整的结构,创造一个再现经验现实的假象,创造一个文化神话。批评性阅读的目的是暴露文本中的内在矛盾,分解文化神话。

批评所揭示的文本内在矛盾,并不是意识形态内部矛盾的反映——意识形态的定义不允许它有自我矛盾之处;文本内在矛盾,也不可能是历史运动中矛盾的反映,因为作品不可能超越意识形态直接反映历史运动。

批评所揭示的文本内在矛盾,是历史运动与意识形态之间的矛盾,是意识形态与历史永恒的恩恩怨怨。

如果批评性阅读,能从文本矛盾的窗口,一瞥历史运动的进程,这将是批评最伟大的胜利,因为历史运动本身,不就是巨大规模的意义组织方式?

作品的真正意义,不在文本之内,而在文本之外;不在文本之先,而在文本之后。意义是历史地形成的,是过去与现在对抗的产物。作品的意义,要靠批评来构筑。

这样一种批评性阅读,实际上是给作品看病:病状在形式中,疾病在内容中,病因在意识形态中,更确切地说,在意识形态与历史运动的矛盾之中。

对批评的这种要求,排除了任何读者都是潜在批评家的可能,批评家不再只是个能说会道的读者,他首先必须有能力发现假象与现实间的距离,也就是说,发现形式。

对批评的这种要求,同样排除了作家自动成为批评家的可能,他的“创作谈”,与一般读者的“读后感”一样,是消费式阅读,是业余批评。

同类推荐
  • 白话论语

    白话论语

    国人历来推崇孔子,孔子是大教育家,是教师师祖。从古至今,《论语》译本不少,但大多数不适于普通民众,往往是注释类居多,有些实用的,又辞藻过分华丽。本册书稿注重实用性,通俗易懂是其立足之本,即使对于初学者来说也是极易入门的。
  • 写给年轻人

    写给年轻人

    当一个人降生于世时,除了父母给予的生命,一无所有。正因为如此,人生才有了希望与追求,每一个人都可以在一张白纸上描绘最新最美的图画。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的颜色你数不过来,但是应该会分辨它们。人生本是个艰辛的历程。我们总是在付出的同时,得到生命开出的灿烂之花。生活并不是笔直通畅的走廊,让我们轻松自在地在其中旅行;生活是一座迷宫,我们时常会陷入迷茫,我们必须从中找到自己的出路,在死胡同中极力搜寻。但如果我们始终深信不疑,总有一扇门会向我们打开,它或许不是我们曾经想到的那扇门,但我们始终会发现,它是一扇有益的门。
  • 文楼村纪事

    文楼村纪事

    本书收录的诗篇包括:福莱轩咖啡馆点燃火焰的姑娘我想看见光词语的变迁墙根之雪我们那儿的生死问题等。
  • 流过我们身边的花瓣

    流过我们身边的花瓣

    我一直都在渴望一种另类爱情,以想像为空间,以绵延不绝的思念为填充物的爱情。这样的爱情,某种程度上要比俗世的爱情来得更真实,因而也就更有魅力。
  • 北大岁月

    北大岁月

    本书精选来自北大教授、北大学生及北大校园报刊上的美文佳作,书中让你重回到上个世纪上半叶时期的北大,重温这段感人的历史。
热门推荐
  • 倾城药师毒舌妃

    倾城药师毒舌妃

    雪冰璇从外面回来,被风苧芜“撞个正着”。“去哪儿了?”冷清的声音中含着淡淡的质问。“办事。”雪冰璇脑后挂着巨大的汗滴。“和南寻太子、西誓之皇、北域之皇、帝苑院长、第一公子,还有忘川宗宗主一起……嗯?”薄唇中吐出咬牙切齿的一字一句。“额……哼嗯……”雪冰璇的声音忽然被截断变作嘤咛。一盏茶工夫后,风苧芜抚着怀中小女人的唇,沉声道:“今天起,那伽大陆是你的,够么?”“不够。”雪冰璇相当不爽地脱口而出。“我风苧芜,永生陪伴,永世挚爱……这样,够么?”“不够。”“那,冰儿要怎样才够?”“给我招一百面首来!”“你敢!”
  • 男人四十取舍之道

    男人四十取舍之道

    无论是礼赞理想,还是观照现实,四十岁都是一个无奈的年龄阶段。应该承认的是,四十岁的确为人生至关重要的转折点,从这个点开始,该选择的不要错过,该放弃的不要紧握,这样你就会因成熟而稳重,因稳重而深刻,因深刻而收藏到一片灿烂。
  • 重生空间:炮灰女配逆袭

    重生空间:炮灰女配逆袭

    钟离兮颜前世,是个骄纵,自以为是,不可一世的,丑得出奇的大小姐。为了未婚夫,让家人伤心,还把自己的祖传戒指拱手送人。最后,落得个被魔修吸干精气而亡的地步。她才发现,原来自己的祖传戒指是个神秘的空间。重生了,把自己的祖传戒指认主,守护好上辈子没能保护好的人。把妆粉都去掉,还自己白白嫩嫩,倾城的容貌。平平淡淡的过好修仙日子。男子勾唇一笑,心里暗道;既然你现在不会喜欢我,那我便渐渐让你喜欢上我好罢,我希望我们之间的爱不要平等,我爱你,你喜欢我便好,因为都是我欠你的,
  • 摄政王宠妻:一品毒后

    摄政王宠妻:一品毒后

    她,二十一世纪的王牌雇佣兵,清冷孤傲,狠戾肃杀。她,沧月国唯一的公主,剜心剔骨,带着一身狂傲华丽归来。异世重生,顶着与从前一模一样的脸,登上这高阳殿,成就这唯一的皇。他,藏于鬼魅面具下的惑人妖瞳,他,是世人眼中天下绝丑的男子,初遇,他搅了她一池春水;再遇,她是高高在上,睥睨天下的君王。“臣有一求。”摘下面具,那一双褐瞳盛满深情,“君上,嫁我可好?”
  • 荒途传

    荒途传

    这是一个光怪陆离,神秘无尽的大陆。这里有百族争锋,有被尘封了无数岁月的迷雾,扑朔迷离。热血澎湃的战斗,有你见过的,也有没见过的。东方没落一族,被西道欺压,西方魔法修道者猖狂,东方武学修道者没落,百族的强势,究竟谁能够婉转这个局面?二十八个倒立的悬棺牵引出一系列的惊天大迷,顿时间大陆暴乱,真相何时能浮出水面?曾经府邸的下人神秘的来到了这里,他如何立足?他身怀三大天下神术,但先天缺少灵根,又踏入修行死穴。到处受人排挤,他该怎么办?他该何去何从?他这样的小人物会踏上什么样的路途?走向传说中的雄途还是慢慢消沉下去。溪边的书生,绝代的英才,神秘的地师,射雕的天骄,盖世的英雄,殊不知谁能踏上最终的雄途。且看怎么热血到最后!ps:前面以伏笔为主,大略读也可。书友群号为:294950924
  • 繁华散尽灿烂青春

    繁华散尽灿烂青春

    我们是在五年前认识的,我们一直是一个班的从我们的相知到相许,一直经历了五年的时间.这段时间里有我们的笑有我们的哭,有我们的欣慰有我们的辛酸,有我们的欢乐有我们的悲伤,可以这么说是一段象琼瑶笔下的一个故事,我很想向大家介绍介绍.
  • 天上掉下个林小妹

    天上掉下个林小妹

    林小妹是从天上掉下来的,第一次掉在大街上,第二次掉在他脚边。晏大少爷鄙夷的看着她:“林姝?你觉得你哪里配得上本公子?”林小妹拍拍身上的灰,嗤地一声,翻了个白眼,转身走了。她这么忙,忙着种田,忙着经商,没空理会那什么少爷公子少堡主,无关人士统统一边去。
  • 卢梭的民主哲学

    卢梭的民主哲学

    卢梭在哲学上主张感觉是认识的来源,坚持“自然神论”的观点;强调人性本善,信仰高于理性。在社会观上,卢梭坚持社会契约论,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主张自由平等,反对大私有制及其压迫;提出“天赋人权说”,反对专制、暴政。在教育上,他主张教育目的在培养自然人;反对封建教育戕害、轻视儿童,要求提高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主张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反映了资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从封建专制主义下解放出来的要求。
  • 兵王爱上女明星

    兵王爱上女明星

    哥看的不是戏,是人!哥追的不是明星,是女人!“唉,我对这个看脸的时代,彻底绝望了!”在这个有颜任性的看脸时代,帅破天际的兵王之王宣璧武,霸气侧露的上演了一段啼笑皆非的追女传奇!【本书的书评、读者情况、粉丝榜等内容,作者保留原封不动照搬,或略作修改写入作品中的权力。如有不满,请用钱砸昏作者吧!】
  • 转世驱魔者

    转世驱魔者

    他们和平凡人一样,有着平凡的工作和生活,但他们又和平凡的人不一样,因为他们又有着另一种身份——“驱魔者”和“黄泉引路人”一样,他们注定背负着常人不能理解的包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