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回前境,原谅我讲故事喜欢正叙中穿插倒叙,颠来倒去的。
苏扬赏识林秋雨追求自己的才气和勇气,在姜素素的撺掇下,接受了林秋雨的倒追,决定安排一次正式相亲,几个朋友见见,他携带者陶青山,林秋雨则和姜素素为伴。
正式相亲安排在虹桥坊一个幽静角落的中式茶吧。
林秋雨随着姜素素姗姗来迟,姜素素说:“这时候要让男人等一等,女人不能完全放低了身段。”
林秋雨餐桌上与陶青山一见,再次互相吃了一惊,不知道苏扬怎会和陶青山这样的纨绔之徒总黏糊在一起,陶青山也才发现那个倒霉的“菱花”女孩竟然是林秋雨,心里一阵揪痛,怅然若失:原来林秋雨是飞蛾扑火地爱上了苏扬……
林秋雨坐下后,一脸花痴,满眼落在苏扬脸上:光洁白皙消瘦的脸庞,透着棱角分明的冷俊,乌黑深邃的眼眸,泛着迷人的色泽,那浓密的眉,高挺的鼻,绝美的唇形,无一不在张扬着与众不同的冷峻优雅。
然后脑海里总浮现出另一个人的脸庞:江南老师。虽则相貌相差甚远,却各有千秋,气质一模一样,都冷峻气息嘟嘟逼人。
据陶青山后来对林秋雨说,苏扬向来对女生没深刻印象。他坐在林秋雨对面,冷漠的眼神,证明了当日文学沙龙并没有特别记住林秋雨,林秋雨暗自卑微。
苏扬介绍陶青山,是自己的好哥们儿,林秋雨又想起来前些日子与其相亲,想起了母子俩傲慢无礼,当日林秋雨回去后就自动删除了记忆,从来没再多愿意想起一次陶青山,若不是再次又相见,都快忘记这一茬事。
苏扬打趣道:陶青山近日和百乐门歌女小百灵打得火热,而其父母决不允许他娶一个“风尘女子”,觉得那样会成为扬州城的笑话,然而陶青山对父母安排相亲都是不屑一顾地抵抗,在他眼里,那些公职体制中女子,无非都庸俗地看中了他父亲的权位,贴近他而已。
无疑,林秋雨就是被认为想贴近的人之一,但是林秋雨没有一点生气,不爱者不恨嘛。
“哦。那为什么你又回国内?据我所知,好多人唯恐不能出国,在国外读书就是为了拿到绿卡留下来,”林秋雨并不关心陶青山的破烂不堪的情史,就想多了解一点苏扬的过往。转而把话题引到苏扬身上。
“那我就算异数的人。”苏扬暖暖地微笑。
林秋雨有很多问题想问,但这些问题对于一个初次相亲场合相识的人来说,都不合适。所以她克制住了自己的好奇
聊着聊着,大家不知怎么热议着“谁是民.国第一才女”这么一个无聊的命题:
姜素素推冰心,林秋雨力捧张爱玲;而苏扬力挺萧红,觉得冰心只是占了zheng治的光,成为一届鸡汤鼻祖,萧红最为悲苦的一位,她一生拒绝给定、拒绝平庸,这不仅体现在她对传统社会的抗争和对爱情自由的追求,更体现在她的文学创作中。其后又由张爱玲,聊到了张爱玲一身错爱的大汉奸胡兰成,身为汪精卫伪政府的宣传部次长,文学造诣却是一等一的高,不然怎么会让张爱玲一生爱慕追随,“人人都说张爱玲文笔好,哪知道她的情夫胡兰成更高,胡兰成一部《今生今世》,放在现代,随便摘一段,只要依着逗号敲回车键,就是诗句,可入典入籍”,姜素素深情感慨道,大家都默然赞许。
陶青山面对三个文学发烧友,谈得兴致高昂,如聆天书,困囿于自己插不了嘴,又不能无礼打断,手机来电响了,是小百灵来电,于是无奈地跟他们耸耸肩,“佳人有约,我要出动了。”站起来,整理整理衣服下摆,朝面林秋雨们仨人挥挥手,阔步离去。
待陶青山走出门,姜素素神神叨叨地追问:“苏扬,这位公子哥是不是财政局陶局长的儿子?”
“是的,怎么了?你也认识?”
“我这样的黄脸婆哪有机会认识他哦,只是没少听说过他的传闻,据说喜欢出入烟花之地,追年轻的女孩子从来不手软,跟本地一些小女明星厮混在一起,绯闻对象都是什么剧团的、歌厅的、电视台的名角儿”,姜素素悻悻地自言自语。
“这些都是传说而已,其实他人不错,家教甚严,从来不借仗他老子之势欺负人。陶局长是出了名的暴脾气,严于律自也苛以待人,所以陶青山只要一看到他老子,就跟老鼠见到猫一样。我们的父母是世交,他父亲也很放心他跟我交往。”林秋雨一脸小女生崇拜状安静地听着苏扬讲话。
再次碰面,苏扬跟陶青山讲,经过那次座谈,发现内心并不讨厌林秋雨,甚至有些欣赏爱惜林秋雨,她乖巧又傲气,还有共同文学爱好,就是对文坛透熟。
于是,在姜素素一再凑合下,苏扬决定与林秋雨试着相处,互相了解磨合脾性。
第一次与人光明正大地正式确定恋爱关系,而且对方还是自己深深赏识敬仰的男人,林秋雨有些高兴得肆无忌惮、无法把持,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看得出来苏扬也很投入感情,几乎每隔一天下班都约林秋雨吃饭逛街,驾驶员小武就安静地坐在奥迪车里等待他们,不言不语。
每到一处,看着苏扬和林秋雨渐行渐远身影,小武就打开车后备箱,拿出一袋随车携带的猫粮,喂附近的流浪猫。
林秋雨坐在饭店的落地玻璃窗餐桌前,看着楼下草坪上正在喂猫的小武,跟苏扬说:“苏哥,为什么不喊小武和我们一起吃饭,添双筷子而已。”
“这个世界凡事都有规矩,靠规矩维持着正常秩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定位,司机就是专司驾驶一职,他出发前就已经吃了饭,垫饱肚子了,你别管他”,苏扬深情地看看了窗外,回头笑着对林秋雨说,“不要替他担心,他还是个孩子,他自诩为猫仙,你看那些流浪猫都跟他黏糊得热切,一点也不惧怕。”
林秋雨看着窗外,果然,小武,这样一个高大健壮的男子,被一堆流浪猫围着,给它们喂猫粮,再跟它们亲切地说说话,摸摸它们的头,还抱一抱个别特别黏糊猫,场面也是别有风情。
“他跟它们说什么呢?猫语吗?”
“或许吧,哈哈,猫仙肯定会猫语的。”
两人隔着玻璃窗谈论小武,苏扬又忍不住讲了有一只大黑猫救了小武一命的故事,林秋雨说:“我相信这是真的!”
周末,苏扬带林秋雨去自家船厂参观。这是林秋雨第一次参观造船厂,被眼前的商业帝国忙碌的场景震惊了!长江码头上停靠着三艘已完工和在建的远洋巨轮,高有十几层楼,铜墙铁壁般牢实,龙门吊车来回穿梭,工人们上爬下串,电缆和钢板堆满码头。
苏扬站在办公室的窗户前,和林秋雨一起看着外面的繁忙场景,对林秋雨淡淡地说:“人们互相辩识时,首先看到的是贴在对方身上的各种标签,比如某某董事长、某某局长、某某行长。像远东集团,看似商业帝国,富裕流油,却没人想到其实是靠着银行贷款、政府补贴而夹缝求存的,亏本运营却不能宣布倒闭,不然一万多工人就面临着下岗失业。航运不景气,远东码头还停靠着到期了不来提货的巨轮,4个亿的造船成本,合同价是8个亿,本来可以赚4个亿,只收了对方2个亿的定金,但是国际航运不景气,无利可图,航运公司干脆违约,不来提船了,船就这样搁置在码头上,一下子亏了几个亿。”
那一刻,林秋雨看到苏扬的另一面,悲悯、忧患、无奈,并非一贯的春风得意马蹄疾,而林秋雨爱莫能助,只能用心倾听,原来这世上,人人有不称心,真正如意的又有几人?
在苏扬的引荐下,林秋雨汇集了以往各大报刊发表的几篇力作,成功地加入了江苏省作家协会,成为一名在编作家。林秋雨面对苏扬送来的《入作协通知书》,依偎在苏扬怀里,骄傲地说:“苏扬同志,林秋雨以后也是作协的了!以后若有人相问,我就骄傲地告诉他,是的,我是作协的,专门做出口加工的鞋!质量高、价格低、欢迎抢购!”苏扬被眼前曾经指挥百人乐团,现在依旧少女心泛滥女军官的简单快乐感染着,也童心雀跃,欢乐地笑起来,“对,咱们都是作协的,童鞋、男鞋、女鞋都做!童叟无欺!”
苏扬告诉陶青山,情到深处,两人自然可以在一起,就像月光洒向湖面一样温和、自然、简单,他有信心和林秋雨维系一场正常的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