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75000000026

第26章 区域报告(6)

3.扩张基地上规模。全市上下坚持政府扶持,项目支撑,龙头带动,突出特色,连片开发,扩张基地规模,引导民俗文化经营向集群化、规模化发展。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一批重点项目相继落户建成,2006年,庆阳市民俗博览馆等9个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开工建设,完成投资1.1亿元。庆阳农耕民俗文化村引人民营资本1 200多万元,完成了二期工程的古农耕景区、民俗博物馆、窑洞山庄、岐伯纪念馆等9处景点建设。引人民营资本870万元,建成了拥有2 000多件珍贵文物的全省首家古石刻专业艺术博物馆。这些项目的滚动发展,有力地促进了产业基地和产业带的发展壮大。全市建成香包刺绣、道情皮影、剪纸雕塑等专业村276个,年销售收入在100万元以上的产业基地39个,形成了龙头带动、乡镇联动、村组联营、户户相帮、连片开发的产业格局。

4.不断创新添活力。始终坚持香包民俗文化产业原生态基本特征,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高度重视香包文化产品的收藏、整理、抢救、保护和创新工作,对全市香包文化产品进行全面普查整理,征集、收藏了20类、335件古代香包精品,整理出版了《庆阳香包民俗艺术品规范标本》、《古民俗图纹释译》等一批民俗文化专著,对香包精品分门别类进行了图式绘制、标本规范、理论解读、文字注释、艺术说明,使香包刺绣的精义和要诀得到有效保护开发和传承,延续和拓展香包文化的精神内涵,为小香包带动大发展奠定了深厚的文化根基。积极推广现代企业经营理念和控制标准,按照市场准入制度,从构图、造型、选料、成本核算到制作标准、工艺流程、原料配置、品牌包装,坚持用标准化规范生产工艺,用工业化管理模式保证产品质量,实现了香包生产由单体生产向批量生产的转变,提高香包产品的质量和层次。环县坚持“抢救第一、保护为主、合理利用、继承发展”的方针,整理规范了道情音乐,开发了道情皮影数字化管理系统,道情皮影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使道情皮影焕发了新的艺术青春。积极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注册登记商标达到856个,带动民俗文化产业保持新的生机和活力。

5.政府推动促发展。把民俗文化产业开发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成立了香包产业开发领导小组,建立了民俗文化产业开发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文化产业开发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和促进文化产业开发的意见》、《关于加快文化事业发展建设特色文化大市的意见》、《庆阳市文化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庆阳市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实施方案》等重要文件,创造了民俗文化产业开发宽松的政策环境。严格领导责任,坚持市级领导包县(区)、县级领导包片(块)、职能部门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组、文化站包农户的工作落实机制,层层签定目标管理责任书,形成了市、县、乡、村四级联动抓开发的良好格局。建立健全了部门服务骨干企业,乡镇服务重点生产户,香包协会直接指导产、销、研的生产服务网络,使民俗文化产业开发逐步走上了健康陕速发展的轨道。

三、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是总量规模小、产业链条短、组织形式分散、市场主体单一,发展不平衡,发展后劲不足,从总体上看仍处于初级阶段。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支持和开发文化产业的力度不断加大,全市文化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正在走向新一轮高增长空间,一定要全面把握机会,抓住发展机遇。

1.解放思想,深化文化产业认识。冲破对“文化”固有的习惯认识,注重文化产业产业属性,坚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坚持一手抓文化事业,一手抓文化产业,着力做好发展文化产业这篇文章,以文化促进庆阳经济的发展,以发展促进文化的繁荣。

2.保护和开发并举,打造庆阳文化品牌。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资源是一种无形的宝贵财富,也是地区文化品牌的基础。打造庆阳文化品牌,必须坚持保护和开发并举。要重视民间民俗文化的保护,积极做好普查、申报、命名等各项工作,建立专项资金,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和管理。要在遵循“抢救第一,保护为主,合理开发”的原则下,分期分批有重点地开发北石窟寺、周祖森林公园、秦直道等具有品牌价值的历史人文景观,使其在发展文化产业中发挥作用。要加大南梁革命纪念馆、抗大七分校、河连湾陕甘宁省政府旧址、山城堡战役遗址等红色文化景点的建设步伐,带动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3.加强规划、管理和政策扶持。民营企业是发展文化产业的一支生力军,要制定长期和短期规划,指导民营企业进人文化市场,为民营企业投资文化市场提供政策上的扶持,给他们创造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要充分调动全社会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在扶持鼓励各企业依法经营的同时,加大对文化市场的监管力度,净化文化市场,促使文化产业更加健康地发展。

4.培养人才,建设队伍。要通过大胆引进和加强培训等方式建设文化产业的人才队伍。针对庆阳实际,不但要重视民间民俗和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更要重视管理型人才和经营型人才的培养和使用。要把懂经营、善管理的人才放到文化产业开发和经营管理的合适位置,充分发挥他们的长处,为他们施展才华创造空间。

张掖市文化产业发展报告

◎****张掖市委宣传部

近年来,张掖市紧紧抓住历史发展的新机遇,以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基础,以本土文化资源优势得以充分发挥为平台,以文化消费不断提高为动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繁荣文化事业、壮大文化产业,是文化产业发展迈开大步,不断向更深层次、更大规模、更高水平发展的最好时期。

一、张掖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

“十五”以来,张掖市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围绕国家和省重点文化工程,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文化产业稳步发展,文化产业体系初步建立。

1.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

市、县(区)两级政府加大对文化基础设施投资,积极向上争取资金,鼓励和引导社会投资,项目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先后建设了市宣传文化中心、文化大厦等一批基础文化设施,投资280万元对县区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进行了改扩建。总投资8 000万元,占地13亩,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的新闻大厦工程建设项目已正式启动。引导社会力量投资近千万元,建成了青苹果健身会所、乒乓球培训中心等文体经营项目。目前,正在筹建和建设的文化基础设施还有张掖市广电中心、张掖市全民健身中心等。

建成全国文化先进县1个,全国文化先进集体2个,全省文化先进县2个。改造和新建县级宣传文化中心2个,县级公共图书馆6个,博物馆6个,文化馆6个,文化广场、文化公园16处,乡镇文化站60个,村文化室320个,“农家书屋”30个。市县区一批重点文化设施,融文化娱乐、艺术培训、演艺展览、休闲度假为一体,已成为张掖市标志性文化建筑和重点文化活动阵地。

2.文化产业体系初步建立

截至2006年底,全市有各级各类文化产业经营单位(场所)1 258家,从业人员达9 860多人,文化产业年经营性收入达2.25亿元,占全市GDP的1.86%,成为张掖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从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态势来看,已形成文化旅游业、网络文化业、演出业、文化娱乐业、图书报刊业、音像业、印刷业、艺术培训业、影视传播业、广告策划业等10大产业门类。除此以外,民间工艺美术产品制作等也有可喜发展。张掖市民间艺人的文化产品,已不断走向市场,市场需求越来越大。成立张掖市文化产业协会,讨论并制定了“十一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年底,又成立了网络产业分会、印刷业分会筹委会。

3.核心层文化产业稳步发展

2006年,《张掖日报》发行量达2.2万份,《走廊周末》发行量达9 000份,发行量居河西五市党报之首。发行总收入290万元,创历史最高水平。广告经营收入稳定增长,全年完成广告总收入220万元。2006年,河西印刷有限责任公司实现经营总收入3007Y元。市广播电影电视局应对广播影视网络化、数字化、产业化发展的形势要求,合理调配资金,全年完成建设投资155万多元,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在面临3 000万国外政府贷款还本付息百万元、国内银行贷款及各种欠款900多万元的巨大压力下,多渠道经营创收,实现了扭亏为盈,经营创收增长幅度达27%,整体工作呈现上升的良好态势。

4.文化旅游业发展迅速。

张掖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居全省之首),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7处,馆藏文物达4万余件。张掖大佛寺等AAAA级风景区2个,高台大湖湾等AAA级风景区4个。丰富的文物旅游资源,为张掖市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张掖市充分挖掘资源优势,不断加大开发投入力度。2006年,通过争取项目资金、相关产业带动、民间资金注入等多种途径,全市完成旅游项目建设投资9 600万元,加强旅游基础项目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文化旅游产业规模不断壮大。2006年,共接待游客86.4万人(次),其中接待海外游客1.7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2亿元。

5.体育产业和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

完成了张掖市全民健身中心、山丹县全民健身中心、临泽县体育馆、高台县体育馆、肃南县体育中心的立项。引导社会力量投资近千万元,建成了青苹果健身会所、乒乓球培训中心、体育用品经营等体育经营项目。体育彩票销售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市共有体彩销售网点61个,销售体育彩票1 700多万元,为体育事业的发展积累了的建设资金。2006年,全市新建足球场2个、篮球场32个、排球场8个、门球场3个、文体广场20个、活动室15个,总投资达1600多万元。

6.民间艺术产业蓬勃发展,农村文化实用人才队伍逐步壮大

张掖市拥有丰富的民间文化资源,如剪纸、烙画、根雕、民族服饰等,深受群众欢迎,市场需求也逐渐增大,成为张掖市发展文化产业重要的民间文化艺术资源。张掖市成立了张掖市农村文化实用人才职称评定领导小组和张掖市农村文化实用人才中级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结合全省民间艺术品展览暨才艺展示活动,开展了农村文化实用人才职称评审。至今,有13名民间艺人获得农村文化实用人才高级职称,27名民间艺人获得农村文化实用人才中级职称。

二、推进文化产业发展采取的主要措施

1.统一认识,明确文化产业发展方向

制定出台了《张掖市文化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了“十一五”期间张掖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保障措施。提出要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培育一批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文化企业和有影响的文化品牌,建立一定规模的现代化文化产品生产、服务和销售网络,使张掖市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规划中明确提出,到2010年,全市文化产业经营单位要发展到1 650家,年经营总收入达10亿元,使文化产业成为张掖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新的增长点。

2.多方投入,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围绕国家和全省重点文化工程,通过政府投入、引导开发商自主投入、彩票投入等多种方式,不断加大全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投人近2 000万元,加快文体场馆建设步伐,相继向社会开放,解决以往在公共文化设施上欠账较多的矛盾。高度重视项目建设,先后谋划、启动了张掖市宣传文化中心、文化大厦、新闻大厦、重点文物维修保护工程等项目。在“村通工程”建设方面,相继完成了城域网的光纤化升级改造,全市有线电视人户率达到62%以上。

3.加强领导,稳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采取不同的改革措施,对公益性事业单位以深化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为重点,改革单位内部运行机制。对经营性的文化事业单位以产权制度改革和劳动关系改革为重点。文化主管部门加快职能转变,完善管理方式,强化依法行政和行业监管。通过实行政企、政事、管办分离,弱化对微观文化活动和文化企业的直接干预,强化对公共管理和市场监管的职能。

4.培育主体,大力发展各类文化产业

几年来,全市高度重视市场主体培育,积极扶持发展新闻传媒业,大力繁荣文化艺术、文化娱乐业,重点打造文化旅游业,重视发展体育产业,积极扶持民间艺术品产业的发展。2006年,全市新发展文化经营企业和经营户70余家。

积极扶持发展新闻传媒业,促进向规模化、现代化方向发展。革新《张掖日报》新闻报道形式和内容,打造精品栏目,提高广告策划、创意、制作水平。在12月份召开的全省新闻媒体打造精品栏目座谈会上,《张掖日报》的《金张掖一瞥》、《新闻集装箱》、《生活在线》3个栏目被会议确认为受到党和政府支持、社会各界肯定、人民群众喜欢的好栏目,成为全省14家市州报中唯一的上榜报纸。投资155万元改造更新了张掖市电视台播出系统设备,完成了城域网的光纤化升级改造;筹资500万元,为筹建市广电中心准备了先期条件。

大力繁荣文化艺术业,引导文化娱乐业健康发展。2006年,全市举办书画展、摄影展21场次,全市文艺工作者共创作各类文艺作品5 000多件(幅),创作舞蹈53个,小品9个。把演出场次作为考核文艺专业团体的主要内容,市七一秦剧团全年演出200多场次,巩固了省内安西、金塔、玉门、武威及市内的演出市场。县区专业团体也采取联合演出、下乡演出等方式,努力增加精品剧(节)目的演出场次,2006年共演出600多场次。繁荣与规范并举,引导文化娱乐业健康发展。大力扶持面向大众的健康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使歌舞娱乐场所、音乐茶座等成为健康文明的休闲场所,坚决取缔娱乐场所黄毒赌等违法违规活动。按照“控制总量、合理布局、从严审批”的原则,加强管理和引导,着力优化网吧市场结构。积极引进开发新兴的娱乐品种,建设现代化的娱乐产业。

同类推荐
  • 发现陕西:秦始皇陵兵马俑

    发现陕西:秦始皇陵兵马俑

    本书以翔实的资料和丰富的内容介绍了秦始皇陵和“世界第八大奇迹”兵马俑,详细阐述了秦始皇陵和兵马俑一、二、三号陪葬坑的布局特点及剑、矛、戈、戟、弩等出土青铜兵器。精美的图片、精确的考古数据及小资料充实了本书内容,可作为知识的补充,也充分展现了秦代的冶炼技术、工匠的细腻手法和出土文物的艺术价值。
  • 美丽山西

    美丽山西

    本书是大型科普系列丛书“美丽中国”的一种。以精准流畅的语言和与内容相关的精美图片,分自然地理、经济地理、和人文地理三大板块,全面立体地展现了山西省的自然景观,介绍了山西省的经济成就以及文化古迹、民风民俗。同时还设置了知识链接栏目,对相关概念予以解释,以增强知识性内容的普及。
  • 七夕

    七夕

    《 七夕》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走进定西

    走进定西

    本书侧重于收集人文方面的背景资料,在定西的历史地理环境中,通过它的景观、民俗和民间艺术,给读者展示了定西简明的历史脉络。
  • 武林丛谈

    武林丛谈

    本书介绍了武林行当、武林习俗、江湖特征、江湖规矩、江湖习气追溯了武林形成的原因,探讨了武术流派发展成武术门派、武术门派和江湖帮派割舍不断的联系,以及武术从民间走向殿堂的历程反映了民间对武术的见解和理解记述了以良莠混杂的江湖文化为特点的武术文化现象,还原给读者一个真实的武林。
热门推荐
  • 恶魔之心:天使蜕变

    恶魔之心:天使蜕变

    她从未想过在平凡人家出生的她真实的身份竟然会如此让人吃惊。她从未想过在无数人嘲讽下的她有朝一日会蜕变的那般完美。她从未想过原本丑陋不堪的她竟然会与王子般的他摩擦出爱情的火花。她从未想过她辛苦得到的一切竟然会在一夜之间失去。她再也不敢想象自己的结局。
  • 求道长生录

    求道长生录

    遗孤少年入宗门,坚毅不屈寻长生,修罗异族欲复出,仙、罗两方………
  • 与你在深秋相遇

    与你在深秋相遇

    这是一部从校园走到社会,从孩童走到白头的故事。【不管过程如何艰辛,我们终将走到一起】多少年以后,君黎抱着个小胖娃娃,在摇椅上懒洋洋地晃啊晃眯着眼看天边快要落下的夕阳我和你爷爷的故事太长了,长到许多年都说不完。告诉你哦,当年可是你爷爷追的我,我还非常傲娇的不理他呢......可是你奶奶我心肠软,他用了个苦肉计,我就搭上了一辈子。不过,你爷爷啊......“阿黎,快带孩子过来吃饭,外面起风了小心着凉。”那人站在大院满是天竺葵的深处唤君黎应了一声笑眯眯的对孙子说:你可不能告诉他,我很早很早就喜欢他了哦,比他还早得多
  • 书文化九讲

    书文化九讲

    来新夏“纵横三学”:历史学、文献目录学、方志学。90岁高龄的他,读书笔耕不辍。《书文化九讲》虽然只有15万字,却是资料丰富,内容翔实,信息量极大。前“四讲”讲述书籍的发展和演变,第五、六讲讲述书籍的“藏”与“传”,第七、八、九三讲分别介绍古代的重要书籍,全书有百余幅关于书的珍贵图片。
  • 诱妻上瘾:老公,太放肆

    诱妻上瘾:老公,太放肆

    “你……你别乱来!”浴室,她被他逼到墙角。“你撩起的火,不应该你来灭吗?”男人声线低沉,说完直接将人扛向了大床。当晚,她苦着脸,怒道:“老公,你够了!”他黑眸微闪,一脸不餍足:“一次哪里够……”谁说总裁性冷淡,对女人不感兴趣的?这简直是只禽兽,感觉身体被掏空!
  • 纹印记

    纹印记

    苍茫的的天空下有事物新生,有事物死亡这一切都是被注定的,谁都逃不过命运给其的宿命……这时响起一道质疑的声音:“你这话说的也太完美了吧,在我看来越是完美的事物,背后都有一个肮脏的东西。”说着他背后的印记闪烁后,一双放大数倍的乌鸦翅膀出现在他的背上,极速的向天空冲撞而去……
  • 美女的完美高手

    美女的完美高手

    一个是蛮横、霸道,整日里砍砍杀杀的黑帮大小姐,一个是气质、知性的公司总裁,她俩竟然长得一模一样,哪个才是我的老婆啊?突然有一天,黑帮大小姐成了总裁,总裁成了黑帮大小姐,夏洛的脑袋都疼了,怎么办,怎么办?
  • 契约交易:总裁霸身妻

    契约交易:总裁霸身妻

    为了父亲的手术费,而不得不卖身与他。那一夜,他说"你自认为,你昨晚,值十万么。"将她唯一的自尊心撕的粉碎。二度重逢,他却仿佛不认识她,对着父亲所在的医院说"我要把这里炸平。"当她在找上门来,他说:"你连出去卖的资格都不具备"。当她第一次感受到他的温情之后,他说"别妄想我会爱上你"让她看清现实。当想要离开,他紧抓不放,当她怀上他的孩子,他却又亲手流掉。她恨,想要逃离,他却将她囚禁,让她连父亲死前的最后一面都没能见到。他,是恶魔,到底要折磨她到什么时候?
  • 那一年,我们不懂爱

    那一年,我们不懂爱

    谁说表白这事儿一定要男生做?苏蕾拉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对井然发起了“追求宣言”。这个骄傲、任性的市长千金,怎么也没想到就因为这一则宣言,激起了班上另一个全优女生对她的所有怨恨和嫉妒,一场专属于女生间的输赢角逐就此展开。友情、别离、背叛、伤痛、原谅、成长,有时候爱一个人,不一定要得到,也许放手才是一种美,可是又有多少人真的能做到?
  • 临时专案组

    临时专案组

    小镇无名女尸案让省城方向迅速成立了临时专案小组,就在专案小组倾心力破案件之时,却不想一场惊天大阴谋逐渐向众人靠拢,车祸、投毒,以及牢狱之灾等一系列的意外出现在几人之中。在无名女尸案件中差无头绪,自身却又面临重重危险,当所有的事情好像都闯入了一个死胡同,身临八面楚歌之时,是否会出现转机?敬请收看《临时专案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