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与面包的难题摆在眼前的时候,我们要尽量去选一条将来不会后悔的路。电视剧里,这种选择,往往出现在一个追求女主的富家公子和一个吸引她的穷小子之间。但生活不是电视剧,就算你视爱情为粪土,视金钱为生命,这世上也没那么多富豪让你嫁。说来说去,还不是普通人对普通人,生活中爱情与面包的难题无非是:你有点喜欢A男,而且他的经济条件比你好些,但你更喜欢B男,可他的经济条件不如你。然后,你就该纠结了,这如何是好?
(二)
在我阐述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之前,先给大家讲个故事吧。
很多年前,一位没有正式工作的文艺男青年跟一位收入不错的普通男青年都喜欢上了一位普通女青年。这个故事里没有什么帅哥美女,都是相貌平平、心肠不错的普通人。这位女青年当时捧着铁饭碗,在国家单位上班。在所有人都认为她会选择普通男青年的时候,她却毅然嫁给了文艺男青年。更确切地说,是男青年嫁到了女青年家。婚后,男青年成了所谓的“倒插门”。
孩子出生后,男青年还是没有正式工作,靠写稿子、翻译书挣点微薄的生活费。女青年在厂里赚钱,男青年在家写字、做家务、看孩子、洗尿片子,那时候还没有纸尿裤这种东西。
男青年后来对我说:“尿片子还没洗过瘾,你就长大了。”
我长大的同时,大环境也发生了剧变,国有企业纷纷破产,女青年的单位也不例外。男青年收拾起行李,便赚钱去了。靠着男青年每月寄回家的钱,女青年把孩子照顾得很好,母女俩过得并不富裕,却很快乐。孩子天天盼望爸爸回家,不过她从没有怨恨父亲不在身边,她明白自己吃的、穿的和用的,都是千里之外的父亲工作换来的。她童年里最愉快的记忆是,收发室的大爷急冲冲地跑到她家楼下喊:××,你们家电话!她知道,世界上只有一个人会给她打电话。她跟着妈妈一路飞奔到收发室,激动而安静地等着妈妈说:“路路,爸爸要跟你讲话。”
当我长得很大很大的时候,男青年和女青年成了男中年和女中年。男中年把女中年接到了北京,家务两人分着干,你洗衣服,我扫地;你做饭来,我洗碗……吃过晚饭,两人总喜欢一起去散步,虽然已过了手牵手的年纪,一旦路上有个坑、坎儿,两人都会下意识地伸出手来扶对方。他们再也不用纠结谁主内、谁主外,谁挣钱、谁持家的问题了,其实他们从来就没有纠结过。
(三)
妈妈一边炒回锅肉一边跟我说:“爱情和面包都重要。再高深的爱情问题,落实到两个人身上,就是怎么把日子过好,过下去。如果双方都不能赚钱买面包,那么两人无论有多相爱,这日子也没法一起过呀。夫妻俩,兜里都有面包,那最好。如果只有一方有,那也没关系。爱一个人,就得在他没有面包的时候,心甘情愿把你的面包分给他吃,而不是嫌弃他。当然,这个人也必须是爱你的,不会把你的给予当成理所当然。”
我说:“我知道。说白了,如果我的男人比我会赚钱,那我多干点家务活;他如果没我会赚钱,那他就多做点家务。一起长期生活的两个人,对一个家的贡献应该是相当的。”
妈妈微笑着点了点头,把回锅肉从锅里铲到盘子里,原地大喊一声:“老毛!开饭啦!”
(四)
我讲的只是自己对于爱情与面包的主观看法,不是适用于所有人的真理。就像某位男友邻说的:“我见过很多女人挣得也少,家务干的也少。所以,这样的问题不能论立场,只能就事论事,就个人论个人。”
而一个女友邻说:“很多男人即使挣比你少,也不会愿意多干家务活的,在男人的心里家务活本来就是女人干的。”
另一个男友邻说:“这个需要承认男女平等,懂得尊重对方的人来执行。我和女朋友就是不分彼此,她很忙的时候,我会帮她洗衣服,我最近脚受伤了也是她照顾我。平时我能自己做的家务,我认为她是没有义务来为我做的。但是需要的时候,我们都会自动帮忙做。”
看吧,无论这世上极品奇葩何其多,还是有人会遇到跟自己价值观接近的伴侣。不要管别人的日子怎么过,只要自己的日子过得无怨无悔,不就OK了?
小时候的一些小case
今天中午跟友人吃饭,聊到了各自的童年。他问我,你小时候印象最深的事是啥?对你后来的人生有影响吗?
我想了想,发现貌似也没有什么能称得上“最”的事件,倒是有一些片段争先恐后地涌进我的记忆里。在此记录一下最先闪过脑海的几件事情吧。
一
小时候看过一个电影,名字忘了。主要人物是三个学空手道的美国小孩,和一个日本爷爷。故事情节我也忘了,但是里面爷爷对孙子说的一句话,我记得很清楚。
“孩子,勇气不是不害怕,而是害怕也要去做。”
结论:勇者跟懦夫一样,也是会害怕的,只不过他们就算是带着恐惧,也会去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
二
跟妈妈吵架了,两人都很生气。接下来的几天我都没跟她说话,成天还一副恶狠狠的样子。
有一天晚上,我已经睡下来,妈妈走到我的床边。我以为她是来教训我的,赶紧把脑袋冲着墙,但她说了声“对不起”就走了。我在被子里哭了。
第二天,我们和好了,并向对方反省了自己做得不对的地方。
结论:永远不要羞于认错,就算你是绝对强势,绝对有权威的那方;就算对方比你小很多,或者是你的后辈、下属、对象等等。主动认错,远比死要面子更能化解矛盾。
三
有一次被一个大孩子欺负了,我小时候很爱面子,加上爸爸一直教育我要勇敢,所以我一直憋着没哭。爸爸发现我情绪不对,就开始追问。
后来我终于忍不住,一边哭,一边抽抽地把事情经过告诉了我爸。
以为会被老爸责骂不勇敢,我说:“我不该哭的。”
他说:“没关系。在我面前哭没关系。”
结论:永远不要在伤害你的人面前流泪,但是在爱你的人面前,想哭的时候,就尽情哭吧。
四
有段时间很忧郁,很迷茫,爸爸买了各种零食,带着我去爬山。那时候,家乡那些山都还没被开发或者破坏。爬到了山顶,躺在金黄色的树叶上,我头一次感受到某种原始而有力的美感,体会到某种比人“大”很多很多的东西。从山上回来之后,生活一下子明媚了很多。
结论:迷茫的时候看看大自然,比任何人的建议都管用。
五
小学看过的一则故事,大概内容是:
从前有一位伟人(忘了是哪位了,反正不是位音乐家,就是位作家),在一条小路上碰到一个纨绔子弟。
子弟说:我从来不给傻瓜让路。
伟人侧身站到了一边,说:我最喜欢给傻瓜让路。
这下子弟傻瓜了。
结论:别人骂你是傻瓜的时候,生气是没用的,要聪明地让对方当个真正的傻瓜。
六
小学时,喜欢一个男孩,喜欢了好多年。但我觉得他不喜欢我,痛苦了好久。
理由是:他最喜欢欺负我,朝我扔粉笔,扔完了还站那里傻笑。
如果现在的我穿越回去,一定会跟当初那个路路说:小傻瓜,他明明是喜欢你的,你不也爱拿着扫把暴打人家吗?
结论:爱情好复杂!
说不出口的谢谢都放在这里好了
(一)
前段时间,跟老爸聊天。
老爸说:你龟儿子中学时候是不是逃课抽烟来着?
我说:哇,这你都知道。当时怎么没骂我?
他说:你妈那时候想教训你来着,被我阻止了。我跟你妈说,她无非是青春期比较郁闷和愤怒,找个发泄方式而已。我相信她不会学坏。
老妈还是找我聊天了,不过她闭口不提抽烟的事,而是问我是不是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我已经忘了当初因为什么不开心了,只记得我把不开心的事情都告诉了她。结果就不用说了,当天我就觉得,我妈这么好,我还学人家当叛逆少女,太不厚道了。
现在想想,要是当初我妈把我臭骂一顿,说我是个坏孩子什么的,以我的个性,反而会坚定地叛逆下去。你们不是说我是个坏孩子么?那我就当个坏孩子给你们看!
老爸说:很多父母只看得到孩子的表面行为,但从来不去想想这些表面行为背后的原因。
我说:幸好你们不是那样的。
(二)
去欧洲旅游的时候,汉堡是其中一站。本打算住青旅,程序员先生,也就是我前夫同学,说:干吗不到我父母家住呀?(那时他也暂住父母家。)
“这样不好吧。” 我后脑勺一排黑线。
“有什么不好呀?我爸妈还天天念叨路路啥时候能来汉堡呢。我妈强烈要求你来我家。”
算了一下剩余的钱,最后我还是忐忑不安地去了。但在他们家的那几天,完全没有我预想的尴尬。跟他们一起度过的时光平常而温暖,说出来也许无法打动他人,但我自己每时每刻都被莫名地感动着。很多东西,写下来就变味了,我就尽量简洁地展现某个片段吧。
程序员妈妈做了我最爱吃的菜,而我最近一次对她提到这菜,是五年以前。吃饭的时候,四个大小孩(三兄弟加我)就互相抢对方盘子里的肉类。程序员的爹地在一旁坐收渔翁之利,趁乱加入,叉起本属于程序员先生(反正每次抢来抢去,最后倒霉的多半是程序员)的一块烤肉,嘿嘿一声放进自己嘴里。而程序员的妈妈,在一旁做华生状扶额,但却无法憋住脸上的笑容。
我走的时候,是早上八点的飞机。汉堡的地铁是通宵运行,所以我一直打算坐地铁去机场。 但那天早上,程序员的爸爸五点不到就起床,开车把我送到了机场。程序员也跟着去了。他爸爸的英文不太好,一路上我也没怎么跟他交流,跟程序员在后面叽叽喳喳地交换着最后的八卦。分别的时候,程序员爸爸给了我一个温暖的拥抱,对我说:“你随时来我们都欢迎,虽然你俩不在一起了,但我们还是一家人。”突然我就哽咽了。这就是一位家长对待一个伤害过他们儿子的人的方式。那一刻我明白了:人最善良最真挚的那部分情感,是不会因为外部的变故而消失的。
谢谢你们,不仅是因为在汉堡的时候,你们接待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