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49900000002

第2章 自序:点燃心灯,慧光长明

圣经中有这样一个著名的理念:

耶稣对门徒说:“我差你们去,有如羊进入狼群。”

“你们要纯善如鸽子,灵巧又似蛇。”

“纯善如鸽子”,就是说我们的心灵要像鸽子一样纯洁善良,但是在面对问题、处理事情的时候,要像蛇一样的灵巧。

这其实是一种深刻的辨证法:一个人,如果缺乏纯善之心,就不是一个好人;但仅有纯善之心,缺乏智慧,就会寸步难行,甚至就像进入狼群的羊,很快被吃掉。它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光有勇气和毅力是不够的,必须要有智慧,好人尤其需要智慧。

唯有好人,才能做出好事。什么是好人?就是有智慧的人。一旦开启智慧,人就能自觉、自律,自我管理,自主工作。人有智慧,感恩心、责任心等不求自来。

中国文化重视人的智慧的开启。心学大师王阳明传承中国文化,为我们走出了一条管理之道:先开智慧,再解决管理难题。那些管理方法、管理技巧,是智慧的枝枝叶叶、花花朵朵。管理者要先开智慧,然后用自己的智慧点燃员工的智慧。

智慧不是知识,虽然知识里有智慧。知识固然重要,但智慧比知识重要。智慧高于知识,智慧点亮了心,驱除了昏暗。智慧是心之本,知识是心之用。智慧是能知之心,知识是所知之识。智慧出自心灵。

点燃智慧的心灯,时常审视自己,关照自己的心灵,给心灵留下一个究竟,智慧的火花才能产生。

古时候,人们大多用纸糊的灯笼点上蜡烛照路。

某日,一位盲者拜访了他的一位朋友,辞别时,因为天色已晚,他的朋友就给他一只灯笼,让他照路回家。

盲者谢绝朋友的好意说道:

“我不需要灯笼,无论明暗,对我都是一样的。“

朋友解释道:“我知道你不需要灯笼照路回家,但如果你不带灯笼的话,别人也许会撞着你,因此你最好还是带着。”

话说的有理,这位盲者带着灯笼回家了,但走不多远,却被来人撞个正着,盲者怨道:

“看你走到哪里去了?难道你看不见我手里的灯笼吗?”

路人除了道歉外,说道:

“老兄!你的蜡烛已经熄灭了。”

盲者一语双关道:“是你的心灯灭了,岂关我的蜡烛熄灭与否?”

自己长了两只眼睛,却看不见眼前的路,责怪盲者的灯笼熄灭。自己开着眼睛,却不用心,心灯的熄灭,岂不可悲。

中国古代对一流皇帝称为“明君”,这是人们对皇帝的基本要求,其实也是最高要求,甚至还暗含这么一个要求:

“心不明不可为君!”

因为“心明才能眼亮!”

智者心明,自然眼亮。

身为管理者,尤其是高级管理者是必须做决定的人,是需要对人、对事、对局势作出判断的人。如果心不明,必然决策糊涂、处事混乱、忠奸不分,这最终都会导致组织和自己的最大灾难……

管理,以人为本;人,以心为本。看世界,我们不是用肉眼,而是用心眼。心如灯,智如光。心无智光,如盲如瞎。慧眼一开,心明眼亮,事事明明白白。

很多管理大师,重视管理知识的传播,却忽视管理者的智慧修炼。他们重视怎样把管理之事做好,却忽视做好管理之人。

彼得·圣吉说:“三流管理者学管理知识,二流管理者学管理技巧,一流管理者修炼管理心智”。

林肯总统就任时,是美国国内形势最混乱的时期,因此在处理国家事务时,经常遇到困难。

“我希望上帝站在我们的一边,”一位朋友安慰他。

“不过,我并不希望如此!”林肯回答。

“为什么?”那位朋友感到很吃惊,有着虔诚信仰的林肯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的话呢?

林肯以一贯慢条斯理的口吻说:“因为我知道,上帝永远站在正义的一边。但我担心的是,我是否站在上帝的那边。”

心灯是无形的智慧,是一个人善于自省,敢于自主,敢于决定自己生命格局和人生方向的光明心智。

点燃一盏心灯,时时反观内心,永远从自身找不足,时刻清洗心灵和头脑中那些不好的东西,真正让自己时刻心如明镜,不断完成自身的超越,并带领团队共同修行。

点燃一盏心灯,从内心发觉智慧,寻找光明。点亮自己的心,实现自我超越;照亮员工的心,达到心与心的和谐。

愿所有的老板心灯长明!

同类推荐
  • 管理者必备国学知识手册

    管理者必备国学知识手册

    管理学是西方的舶来品,中国历来不是重商主义的国家,国学和管理学,看似是毫不相容的。国学在当今社会,尤其是管理上,能有用武之地么?!甚至有人偏激地认为,在现代社会,国学已没有立足之处,国学就是那些之乎者也,毫不实用。事实上,如果你抛开对本国文明偏激的虚无主义,平心静气的接触、了解、熟悉本国固有的学术,就会知道国学的价值和影响具有超越时空的永恒魅力。
  • 自动营销

    自动营销

    在过去二十几年的高速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机会多、市场竞争层面低等原因,中国市场产生了大量“一夜暴富、一夜成名”式的企业。这些企业往往都是在某个点上创新突破,就成功了。这给太多的中国企业、营销人带来一个很不良的影响:浮躁,工于投机,过于追求技术、技巧,不能安下心来做真正的营销。因此,中国企业的市场营销,表现为过分重视广告、促销、销售技术、推销方法等。其实,这都是在营销的基本战术层面做文章,没有深入真正的战术、策略与战略层面,因此无法形成营销的最高境界——自动营销。
  • 7-11教你开便利店

    7-11教你开便利店

    “总有一间在你身边”。除非不食人间烟火,在现代社会中生存的人,不可避免地会与便利店打交道。从针头线脑,到柴米油盐,给生活以便利,就是便利店存在的意义。世界上的小便利店不计其数,而做成国际知名品牌的也不乏其人。7-11(7-Eleven)就是世界上做得最为成功的便利店之一,《7-11教你开便利店》借鉴了7-11的成功经验,从开店筹备、管理营销等方面为读者展示出便利店成功的经营之道,是便利店经营者走向成功的有益借鉴。
  • 推销要有点狼精神

    推销要有点狼精神

    没有什么职业能让你随随便便取得成功,推销也是一样。无疑,这是一项艰苦的工作,它会毫不留情地考验你的耐心和智慧。它看起来门槛很低,但能够坚持超过一年时间的人寥寥无几,究其原因,是浮躁的心态让人们在追求目标的路上无法克服大大小小的障碍,说白了就是缺少一种不服输、勇向前的狼精神。成功的推销员告诉我们:向狼学习,推销将无往不胜。
  • 和谐合作

    和谐合作

    宇宙的发展,是从本质到现象、从有限到无限、从简单到复杂;人的认识,是从现象到本质、从无限到有限、从复杂到简单。这是一个对称的过程。社会的发展介于上述对称的两极之间,本身也是一个对称的过程:一方面是有序化、共性化、法制化,另一方面是无序化、个性化、自由化;社会的调节机制也越来越简单:从超经济强制(暴力、战争、计划安排)到市场,市场从价格机制到价值机制,从人治经法治到法制。和谐社会就是民主与法制对称的社会,和谐经济就是公平与效益对称的经济,和谐经济学就是在自由与法制、价格与价值、公平与效益、理性与非理性的碰撞中,用有序去整合无序、用无序去填补有序、使不对称向对称转化的对称的经济理论体系。
热门推荐
  • 顾倾城:倾国不倾城

    顾倾城:倾国不倾城

    倾城,你还会在这里吗?我来到了一个不知是什么世界?顾倾城回首望着天空,发出了阵阵感慨!我什么时候才可以回去?
  • 人间绝色:腹黑公子倾城妃

    人间绝色:腹黑公子倾城妃

    韩国丞相家的大公子在街边捡到了一个小丫头,嗯,准确的来说应该是乞丐。不过他万万没想到那个小丫头竟是他失散多年的未婚妻……“来,清儿。这是子婉。娘已经和你说过了哟!”“…………”说过什么了啊喂?!您就这样把你儿子卖给了一位毛还没长齐的小丫头啊?!
  • 天之暮

    天之暮

    红尘仙,前路断!世间鬼,人性尽!寄灵人,另类生!使徒者,生补死!嗜生主,万灵陨!众人欲修长生祸!诸天乱!且看少年缓缓点缀着,用无数鲜血泼墨的时间画卷!起伏两相厌,化作垂钓翁!飞鸟感谢大家观看谢谢支持
  • 血刃在手

    血刃在手

    炼双刃,邪气进,刃化刀,集万灵,压邪气,白氏街,守血刃。万亿年后,白氏街白羽获得血刃,为父母复仇,闯边三界。但是既弱小又强大的白羽能闯边三界吗?
  • 游离的分子

    游离的分子

    我是一个游离的分子,翱翔于各个动漫世界中,好有趣
  • 阴夫爱恋

    阴夫爱恋

    莫名的收到戒指照片,将我卷入了一场千年难了的人鬼恋。并且经历了一件件恐怖的灵异事件,古怪的婴尸、会动的人头、强大的尸鬼……而且,还有一只高冷帅气的男鬼,我与它爱的难舍难分。我一往情深,怎奈真心错付人。当千年的阴谋被揭穿,我该何去何从……
  • 青云仙侠记

    青云仙侠记

    身世可怜的少年,谱写一部仙侠传奇。我哭,谁与我共劝慰?我笑,谁与我共开怀我悲,当如何对你们。我痴,谁解我心结?倘若我恨,我当如何??人活着有些事,做了就要承担责任,我不悔
  • 全职男神

    全职男神

    “听好了,这话我只说一遍。”楚明涉说着,人已走至左子倾面前,“这个女人从以前到现在,从头到脚都是我的。不要以为自己有几分才华得她看重就妄想一些不可能的事,她从来不是个随便的女人,你刚才那些话,除了贬低自己看轻侮辱她之外,没有任何意义。”这番话一出,左子倾颇觉好笑。在不久前还口口声声指责她和众多男人牵扯不清的家伙居然义正言辞的说她不是个随便的女人?纪航看着站在她身边的那个男人,脸上逐渐浮起怒色。
  • 两世九月

    两世九月

    谨以此文献给我的青春,我的父母,和我失去的朋友们。本文说是同人小说也不为过,文中的很多人和事件都来自自身经历所改,这是一部我的青春,我的幻想。
  • 西游剑侠志

    西游剑侠志

    剑阁高徒,唐钰手持龙泉,立志成为杨善除恶的龙泉剑客。却是因为妖族第一美女而背叛了人族,成了剑阁门人中第一个叛徒。九幽地下,上古妖魔终于逃了出来。妖风,机关算尽太聪明,世间从此不再平静。独行于天地之间,谁又能理解他的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