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49900000003

第3章 前言

有心理学专家说:人心是最容易改变的。一句话、一本书、一首歌、一个人、一个景象,都可能令我们的内心世界涌起波澜;人心也是最难以改变的。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但正因为人心的变化多端,不可控和难以预测,如何引导人心才显得有趣而刺激。鉴于人心可以有效疏导和善加利用,有关人心的探讨在当下的学界、商界和政界已呈现出热火朝天之势。

在学界,心理学、哲学、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与人心有关的学科不胜枚举;在政界,自古即有“得民心者得天下”的说法,当权者和政治家们比谁都更希望掌控人心。

而在商界,无论是来自内在驱动力的企业文化建设,还是外在品牌形象的塑造,员工的人心所向和消费者的心中好恶都是十分重要的方面。从生产组织、技术创新、市场营销,再到人力资源、企业文化建设、危机处理等等,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皆与“人心管理”摆脱不了干系。

近几年,有关“人心管理”“心理学”方面的书籍越来越多并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重视和研究。

在国内,吴甘霖先生创立了心力学;曹世潮先生倡导心经济;王极盛教授提出了心商的概念;何才庆先生提出了企业总心理师的概念。在国外,心灵学的研究日益热门,灵商这一概念也被提了出来,而且日益深入人心。

这充分说明,“人心管理”越来越成为国际管理理论发展的一个方向和趋势。而中国文化,本身就是心灵的学问。离开了心,中国文化的宫殿就失去了地基。加德纳·墨菲说:“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故乡在中国。”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治人先治己,治己先治心”;“争天下者必先争人,争人者必先争心”;“得人心者得天下”……这些有关“心”的名言警句。这些中国几千年的璀璨文化告诉我们:管理治心为上。

很多大师的管理哲学、管理理论和方法,都一定会向西方管理学说一样,被新的学术取代。但是,孔子、老子、曾子、孟子等中国文化,代代相传。

我国的经典名著如《论语》、《老子》、《周礼》、《墨子》、《孙子兵法》等书,已成为世界各国管理者的必修内容,诸如“诚意、正心、修身、持家、治国、凭天下”等管理理念,与“物本管理”、“人本管理”相比,正放射着无尽的光芒。“管理王道”必将是管理者心灵的自我修炼,可以预言:“治天下必先治己,治己者必先治心;争天下必先争人,争人者必先争心”的“心本管理”将可能迅速得到世界各国管理学者的高度重视,中国“心之学”将薪火相传。

一位著名的企业家说:“10年前你不懂西方管理,说明你无知;10年后的今天你只懂西方的管理学,说明你无能。在中国的土壤上,面对中国人,你怎么能不格外重视中国式的管理?”

在中国古代有一副评价诸葛亮的楹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充分显示出人们对“攻心”、“治心”的重视。

在我国历代帝王之中,有才华的皇帝并不少,诸如商纣力大无穷,博闻多识;秦始皇是不可多得的政治军事奇才;隋炀帝也是文武兼备。但是他们不是没有稳固住江山,就是成了亡国之君。

为什么?是因为他们只懂得用拳头、用酷刑压制人民,而不懂得用心待人,经营人心。而这种有才无德,不懂得用心打动人的错误,不但使这些古代帝王失败的原因,而且也是我们现代很多管理者失败的原因。

且看一些企业员工对自己老板的评价:

“老板的能力是不错,但是太过苛刻了,无论什么事都必须按照他的方法去做,其实有时换一种方法可以做的更出色。”

“老板的眼光是很独到,但是谁难免犯错误。然而他国语刚愎自用,犯了错也听不进员工的建议,还把好心当坏心,所以大家很快就心凉了。”

“老板是才华横溢,掌握了先进的知识,但是却不懂得管理之道。不会用利益去安抚员工,只会用强权不断要求员工,最后我们对公司也失去了继续干下去的兴趣了。”

……

这些企业的经营者之所以获得员工这样的评价,是因为他们虽然具备先进的管理知识,但是不懂得运用“心”的力量。

一位企业领导在谈到管理时强调“发善念”、“用心力”,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做任何事都有一念之想,这一念之想非常了不得。天下最大的善念,莫过于慈悲,管理者对员工要有慈爱之心,以关注员工的切身利益、身心健康、帮助员工解决实际问题为己任。而“用心力”其实就是赚取人心。比如你的企业有100人,你真正以慈悲心对他们,剩下的99个人就都会对你产生尊敬。在这种情况下,管理的所有事情都容易解决了。因为你所管理的任何事情,无外乎都是人做的事情,人的问题解决了,事情也就很好办了。

《老板的心灵修炼》从一名优秀的管理者应如何“管心”、“经营人心”及“修炼自我的心”等几个方面,全面论述管理者要“修炼正心诚意功夫,实现自我管理,修身治人,以心治心”,从而使企业或团队真正达到的“齐心协力”局面。

本书引用了很多古代哲学思想,并结合国内外著名企业及企业家的管理案例、哲学观点来阐述,避免说教却极富说理,语言精炼又寓意深刻。

本书共分六章:

第一章从“用心管理”的角度,提出“管理之道,治心为上”。管理是“心”的本来功能,什么样的“心”就能把人生“管理”成什么样子,只有发挥“心”的管理功能,才是“管理”的真正“原点”。从“治人先治己,治己先治心”——管理者自己“心灵”的治理——到“以心治心”——治理他人的心——“一切皆治”从而“得天下”。

第二章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提出“管理就是管心”。企业即人,企业管理中的任何环节的任何事情都是由人来完成的;管理离不开人,不管是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任何一种管理模式的成功均是从人的工作效果中得以体现。而人(员工)是“活生生”的人,只有深入理解员工的内心,并在管理中善加应用,才能激发起员工的内在动机,否则,就会失去员工的“心”,员工也不可能“用心工作”。这对员工和企业来说都是巨大的损失!

第三章从“修己安人”的角度,提出“管理的过程就是修己安人的历程”,管理者必须从“修己”——管理者的自我管理,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到“安人”——让员工“心随己动”,感化员工也自动修己——双方都主动修身养性,循序渐进,才是最为合理、有效的管理方式。

第四章从“管理要用心”的角度,提出“管理者心动,员工才会行动”。管理是“以己之心、动人之心”的“心对心”的技巧和艺术,今天企业出现的很多问题都是人心的问题,而真正能解决问题的,也是人心。因此,管理必须要用“心”,“运用之妙,关乎一心”,只有懂得管理过程中的“心”之妙用,才能跨越隔在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那堵心之墙。

第五章从“打造高绩效团队”的角度,提出“和谐高效的团队在于心与心的结合”。“人心齐,泰山移。”只有团队成员在共同目标的指引下,紧密协作、和谐搭配、集众人之所长并达到人人高效,才能凝聚出一支和谐高效的“同心圆”团队。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说,杰出的团队造就了杰出的管理者;反过来,也可以说杰出的管理者造就了杰出的团队。

第六章从“管理者的心灵修炼”方面,提出管理者只有“不断修心,不断自我超越”,才能达到治心的目的。才能在正确的道路上充满信心,勇往直前,担当责任,不倦学习,善于内省,心怀谦卑,时时感恩,充满激情并在工作中感受喜悦、享受人生。管理者修炼好自己的心,就能成为一个强大而充满智慧的人。

本书最后的第七章“中外著名老板的心灵修炼”,凝聚了多位中外优秀企业家心灵境界的修炼,使管理者在某种程度上有一定的对照。

本书引用中国古代哲学文化,将传统人文思想和现代管理加以整合,兼顾中国古典智慧及西方管理精粹,旨在使管理者们:

开启管理智慧——找到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

领悟管理之道——解读成功管理永远不可缺少的心灵智慧及管理“大道”。

透析管理心经——掌握管理中“心”之妙用。

凝塑自我魅力——达到修己及内圣、安人及外王之功夫。

提升心灵境界——增广心量、加深涵养,进而提升心灵境界。

我们深信,只要您意识到“心”的力量,抓住了自我的“心”,在管理中做到了“以心为本”,经营“人心”,您就抓住了现代管理的核心及根本,掌握了管理发展的新趋势,您的企业及团队必然会上下一心,共同走向成功之路。

同类推荐
  • 最有效的激励艺术

    最有效的激励艺术

    我们之所以主张公正未必公平,乃是基于最有效的激励精神,在于“有本事就来拿”。拿得到的人当然很高兴,拿不到的人也不应该怪别人,最好反求诸己,再充实自己,以便下一次顺利拿得到。美国人偏重个人主义,采取个别激励方式;日本人重视集体主义,激励团体而不针对个人。那么,中国人呢?中国人喜欢把事情合起来想,而不分开来看。既不是个人主义也不是集体主义,而是两者兼顾并重:个人依赖集体,集体重视个人,可以说在团体中体现个人。激励的目的,不在改变员工的个性,而在促使员工自我调适,产生合理的行为。
  • 商人也要知道点历史

    商人也要知道点历史

    经商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经济活动,还是一门复杂深奥的为人处世的学问。傲生意必须先做好人,两者不可截然分开。商场上驰骋拼搏,屡战屡胜的能手,也必然是人情练达的行家。经商不仅需要精明的头脑,更需要丰富的经验。用智慧经商不是耍手腕,而是一种正确的思维方式、操作技巧和办事方法。一个人经商成功与否,不只取决于他的智商,还直接受制于他的情商、财商。只有具有过硬的综合能力和经验,才能笑傲商场,立于不败之地。
  • 中国资本配置优化研究

    中国资本配置优化研究

    本书在阐述资本、资本配置和资本配置优化的基本内涵以及资本配置的前人理论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了中国资本配置的演进状况和实际效率,提出了中国资本配置的战略目标、调节机制和具体途径。
  • 人才品评

    人才品评

    正当我国经济建设热火朝天、社会进步日新月异、党的事业蒸蒸日上之时,各种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也日显突出。在形形色色的矛盾当中,党中央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的关键在于人才,在于人才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回顾几年来党中央关于人才强国战略的安排和各级党委、政府所采取的一系列人才培育措施,可见一斑。
  • 海底捞的秘密

    海底捞的秘密

    海底捞是中国服务业的学习标杆,更是中国企业经营创新的成功典范。本书以“海底捞你学得会”为立足点,力图透过现象看本质,帮助读者洞悉海底捞的成功奥秘,真正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书中深度剖析了“海底捞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揭示了海底捞为什么能够做到——“人人都是管理者”、“传递给顾客一份感动”、“把员工当家人看”、“用服务倍增利润”、“有双手就可以改变命运”,等等。相信本书一定能给中国企业的广大管理者以有益的启示。
热门推荐
  • 暴君狠狠爱:刁妃不侍寝

    暴君狠狠爱:刁妃不侍寝

    婢子:“王,娘娘打了南诏国长公主!”王:(淡定)“让娘娘仔细手疼!”内侍:“娘娘说皇宫像个囚牢,想去南诏国玩玩!”王:(略一沉吟)“即刻挥师北上,灭了南诏,将王座抢来!”总管:“王,右相辱骂了娘娘!”王:(怒)“阉了他。”总管:“那是娘娘的亲爹!”王:(狠厉瞪他)“还不照做!”
  • 三生烟火,换一世迷离

    三生烟火,换一世迷离

    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一曲红尘,春归何处?却不解,将愁归去。我用一世摇曳换你三世平安
  • 静心·舍得·放下之舍得

    静心·舍得·放下之舍得

    太虚法师致力于佛教改革,提倡人间佛教,是中国近代佛教改革运动中的一位理论家和实践家。1927年,出国巡回讲学,遍历英、德、法、荷、比、美等国家,弘扬佛法。在巴黎首建世界佛学院,开创了中国僧人跨越欧美弘传佛教的先河。法师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振兴佛教、建设新佛教文化的事业,虽出家为僧,但救世济民之心让人感佩,是一位侠骨热肠的高僧。
  • 重生之1991

    重生之1991

    重生在改革开放时期,在那个年代里,经济萎靡,中国百废待兴,这也是一个崛起的最好年代。在那个最好年代里,方扬逆天重生,回到过去。“从现在,一切,都不会在后悔。”—方扬
  • 请君入瓮之愿为妃

    请君入瓮之愿为妃

    她穿越了,明明是曼妙美少女,却要被迫装扮成世人眼里口里的病态少年郎。入宫伴读,伴读之人居然和前世渣男帅老公一样容貌。这一世上官寒雨誓要夏侯云林把前世所流之泪双倍还回。她如愿了!正当她左右为难之际,以女人的闯入,结束了他们7年的“兄弟情”!她再一次败了,败在同一个人的手里。她以为这次会不同,可结果还是一样为了一个女人再次伤害了她。前一世,她输了。这一次她是大输特输。她狼狈的逃了。多年后她再次回来,夏侯云林她上官寒雨的誓言依旧不变,这次要你千倍万倍的还回来。(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困爱

    困爱

    骄傲的他,本以为这只是一场游戏,本以为谁也不是谁的谁,他不会被谁所羁绊!可是生活从来就不在本以为的范围内进行。乱了,乱了,一切都乱了。还是,生活本来就是乱的?身困尝可脱,心困如何了?
  • 制霸老公,请放手

    制霸老公,请放手

    她为了保住父亲生前的心血,被迫和他分手。从此他们形同陌路却又日日相见。他和别人相亲高调喊话,让众人关注。“相亲就相亲,我不在乎,我不在乎,我不在乎!”她无动于衷。正式订婚时她却意外出现,包中藏刀。“你敢和别人结婚,我就敢死在当场。”“张兮兮,是不是我把手里的股份给你,你就会和我睡。”他邪魅的问道。“你就不能把股份分几次给我,多睡几次!”捂脸~~
  • 聚宝戒

    聚宝戒

    张扬回顾一生,他最大的失败就是在各个领域都太成功,最大的烦恼就是女人太多,最大的苦恼是钱多的数不完,最难过的是碰不到一个对手。QQ群:116155143
  • 《空中的云》

    《空中的云》

    青春是简单的,是迷茫的,也是随然的。我们在这还尚为知明的世界中,却在顽强的呼吸着。青春的一路,我们该微笑觉幸福,还是累觉惆怅。风儿吹,吹醒了生命的高潮。一个少年,手捧青春。
  • 懂管理先要懂心理(MBook随身读)

    懂管理先要懂心理(MBook随身读)

    柳传志编著的《懂管理先要懂心理》通过大量经典案例,阐述了每一位优秀、成功的管理者,都应该是一位业余的心理学家。一个懂得心理学的管理者应该在认清别人之前先正确地认识自己,主动进行自我心理的调适和完善,以便在掌好权、用好权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陷入心理误区,成为成功的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