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59100000013

第13章 从传统到现代——转型中的中国社会(6)

中国社会转型模式的选择是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基础上所作出的正确选择。众所周知,中国社会转型是在外国殖民侵略的历史条件下开始的,一百余年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历史进程中,始终没有产生一个强大的政府带领中国人民走上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这段历史时期,中国不但没有变得越来越强盛,反而日益衰弱,成为西方列强任意宰割的弱国。残酷的历史事实使中国人民深深懂得,没有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和政府,国家的富强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有鉴于此,新中国成立后,很快建立起一个国家权力至上的行政全能主义政府。在这个强大的全能政府带领下,中国人民艰苦创业,发愤图强,在不到三十年的时间里,使国家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就。但是,经过若干年的实践后,这种行政全能主义政府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主要表现为: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权力高度集中,政治成为衡量一切的最高标准,极力压制市场和社会的发育;在经济生活中,行政手段成为主要甚至唯一的资源配置手段,一切经济行为由国家统一管理,经济运行中产权不明晰、激励约束机制失灵,价格对经济没有指导性,由此导致劳动者积极性低、市场资源得不到合理配置,最终结果是经济得不到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在社会生活中,情况就更为严重,所有社会组织都成为政府的直属机构,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到1978年改革开放前夕,这种行政全能主义模式的弊端已经充分暴露出来,越来越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障碍。

通过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中国政府逐渐认识到,完全由市场或完全由政府来推动中国社会转型都存在无法克服的弊端,于是在改革的进程中,对中国社会转型的动力机制进行了新的探索,最终选择了政府主导下的政府和市场双重动力来推动中国社会转型。

政府主导下政府力量和市场力量的巧妙结合是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历史经验后的成功创举,是中国社会转型顺利进行的制度保证。“在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政府与市场表现为两种不同的推动力量,但是这两种力量的巧妙结合,的确是世界现代化过程中的一个范例。”“在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政府力量和市场力量的巧妙结合,得益于三个方面的条件:一是顺乎民心民意,改革开放从根本上说是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要求……二是使大多数人获益的原则……从而使经济改革获得广泛的支持,也大大增强了人们对结构转型和体制变动的经济承受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三是顺应结构转型的历史潮流……政府干预不再是一种超经济的强制力量,而是作为对市场的有效补缺。”

可见,改革过程中最终选择政府主导下的政府与市场巧妙结合作为中国社会转型的双重动力,既是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也是对现实需要的深刻思考,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次伟大创造。

政府力量在社会转型中的地位与作用等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和社会实践中的热点问题。围绕这些问题,学术界进行了许多讨论并形成了一些不同的观点,其中有代表性的观点包括:(1)政府干预有用论。此种观点又分两种:一种认为市场有缺陷,因而需要政府干预来补缺;另一种认为市场竞争是自由放任的,因而需要政府干预来管制。(2)政府干预无用论。此种观点认为市场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唯一可靠的推动力量,政府干预是一种国家强制,它只会影响或制约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3)政府推动有限论。此种观点认为,政府推动社会转型是以政府官员获益或得利为前提的,因此只要政府官员在转型中获益,政府就会推动其社会转型,否则就不会推动。

对于社会转型启动和发展条件不同的国家来说,以上三种观点的可接纳程度是不一样的。但不管怎么说,把社会转型的推动力量完全归结为市场是不太符合世界各国的实际情况的。无论是早发国家还是后发国家,政府在社会转型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发挥着一定的作用。这不仅因为市场本身具有无法克服的缺陷需要由政府来弥补,而且对于后发国家来说,政府既是这些国家政治、经济独立的捍卫者、维护者,也是国家现代化的组织者和计划制定者;政府推动并且控制着现代化的过程,有时甚至直接参与经济活动。

所以,政府在社会转型尤其是后发国家的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极为重要的。中国作为典型的后发展国家,政府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强调政府在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重要性并不意味着市场力量就是可有可无的。前面关于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全能主义政府所产生的负面效应方面的论述已经说明,我国在这方面有过沉重的经验教训。市场在资源配置、提供有效激励机制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年的经验表明,政府干预要成为有效的干预,就必须以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为前提;相反,市场调节要成为有效调节,也必须以国家干预作用的恰当发挥为保证。正是基于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和认识的加深,中国共产党人才在社会转型动力选择问题上选择了政府和市场双重动力机制。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由中国特殊的历史条件和现实国情所决定,中国社会转型动力双重动力机制是在政府主导下发挥作用的。在政府主导下,二者巧妙结合在一起共同推动中国社会转型。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创造,为后发国家社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是中国社会转型走向最后成功的制度保障。

§§§第四节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主要社会问题世界各国发展历史表明,几乎没有哪个国家和地区的社会转型是一帆风顺的。在社会转型过程中,总会出现或多或少、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国著名社会问题专家童星教授在谈到当今中国三类社会问题时也提到了变迁性社会问题。

可见,社会转型中出现问题几乎是一种必然现象,关键是我们该如何正确认识和应对这些问题,以便社会转型能够比较顺利地进行。刘祖云在考察中国社会转型后指出,中国社会转型中出现了社会失衡、社会失调和社会失序等问题。

一、社会转型期的社会失衡问题

所谓社会失衡,是指社会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出现的发展程度高低不同的状况。

根据社会学家的一般观点,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由相互联系的各个子系统组成。在社会正常运行的情况下,社会各子系统应该是相互协调,互为支撑的。而一旦社会系统的某个或几个子系统发展与其他子系统出现脱节时,社会发展就会陷入失衡状态。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失衡问题已经越来越凸显出来,成为社会发展中日益受到人们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结构一直处于变化之中。不过,如果对近三十年的社会变迁做一种稍微深入一点的观察和分析就会发现,这其中的变化并不是如许多人想象的那样,中国社会结构变迁是沿着几乎相同的路径进行的。相反,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的社会结构变化与90年代以后有着很大的不同,甚至发生了一些实质性的变化。简单地说,就是90年代初以前改革的路径是社会资源呈一种扩散的趋势,这使得社会弱势群体和边缘群体能够享受到改革所带来的成果,社会的边缘地带出现了兴旺的气象和发展的生机,社会发展总体上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迈进。而90年代初以后,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孙立平把这种中国社会结构转型发生的这种变化概括为“从资源扩散到资源重新积聚”,他认为,“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和90年代初期,与80年代走向截然相反的是财富聚敛过程开始发生。这个过程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市场机制、巨大的收入差距、贪污受贿、大规模瓜分国有资产,造成收入和财富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尽管城乡之间壁垒森严,但通过税收、储蓄以及其他途径,大量农村中的资源源源不断地流向城市社会;在税制改革的推动下,这样政府获得越来越多的财政收入,然后将这些收入集中投向大城市和特大城市;证券市场的发展,企业间的重组和兼并,将越来越多的资金和技术、设备集中到数量越来越少的企业之中。所有这一切。都从根本上改变着中国的资源配置格局”。这种资源重新聚集的直接后果之一就是中国社会开始形成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社会弱势群体,他们被抛到了社会结构之外,形成一个底层社会阶层,与主流社会失去正常的联系,整个社会出现一种“断裂”现象。从社会有机体角度来看,所谓“断裂社会”其实就是一种严重的社会失衡现象,这是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出现的一种令人担忧的社会问题。

有学者把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社会失衡现象概括为地区间发展失衡、行业间发展失衡、单位间发展失衡和个体间发展失衡等几个方面。

应该说,这些概括是相当全面的。这里受篇幅所限,仅从贫富差距、地区发展不均衡、社会弱势群体三个方面来分析社会转型期的社会失衡问题。

首先,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中国社会转型向前推进,中国社会的贫富分化问题日益严重。改革开放以后,由于市场机制的引入、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分配政策的实施以及多种所有制并存等原因,我国社会各阶层间收入差距和财富差距开始出现一定程度的分化。但是,在整个80年代,与资源扩散相对应,这种分化仍然被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除少数人依靠“官倒”而很快聚敛了一部分社会财富外,整个社会的贫富分化并没有超出社会正常运行所能承受的水平。这个时期测量贫富差距的“吉尼系数”也说明了这个问题。根据各国的经验,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吉尼系数在0.25~0.30之间属于正常水平。我国在改革之初的1978年,当时来中国考察的世界银行考察团测得中国城市居民收入的吉尼系数是0.16,农村居民收入的吉尼系数是0.22,这个数值在当时几乎是世界上最低的,说明当时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收入平均主义国家。

到1990年,我国城市居民收入分配的吉尼系数已经上升为0.23,农村居民收入分配的吉尼系数则达到0.30,仍然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但是,90年代以后,这种情况发生了急剧的转变,各类资源重新积聚到少部分人身上,社会贫富分化问题日益严重起来。据李强对一次全国性的大规模调查数据分析,到1994年,中国城乡居民合计吉尼系数达到了0.43~0.44的水平。

相对于我们以往认为社会贫富问题严重的西方发达国家来说,这个数字已经超出了吉尼系数的警戒线。进入21世纪以来,许多调查数据都显示,我国贫富差距的程度还在进一步上升,吉尼系数已经超过了0.45的水平,成为名副其实的高风险国家。

所有这些都说明,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结构已经发生了相当程度的变化,社会分化日益加剧,社会贫富差距越拉越大,成为社会失衡的重要表现之一。

其次,我国社会转型期社会失衡还表现在地区发展不平衡上。这种不平衡一方面表现为东、中、西部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另一方面也表现为城乡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改革开放以后,东部沿海地区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政策的倾斜和沿海的区域优势使这些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逐渐拉大了与中、西部地区的差距。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东部地区的经济总量在全国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重日益增加,仅广东省2006年GDP的总量就达到2.6万亿左右,约相当于全国GDP总量的1/8,中西部许多中等发达水平的省(区)连其尾数的水平都达不到,可见其中差距有多大。1980年我国东部地区人均GDP分别相当于中、西部1.53倍和1.8倍,1990年则扩大到1.62倍和1.90倍。2002年,东、中、西部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进一步扩大,东部地区人均GDP已经相当于中部的2.08倍和2.63倍。从居民收入水平来看,无论是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还是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东部地区都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1980年,东、中、西部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为1.19∶1∶098,1990年为1.38∶1∶1.09,2002年为1.43∶1∶1.02。1980年中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农民纯收入之比为1∶1.22,1990年为1∶1.40,2002年为1∶1.57。

这些数据都说明,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自改革开放特别是90年代以来正呈现出越来越大的差距。不仅如此,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还影响到社会事业的发展,东、中、西部的社会发展不平衡也越来越明显。

城乡之间发展的不平衡,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重要表现。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急于建立完善的现代工业体系来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在某种程度上采取了牺牲农业来换取工业快速发展的政策,再加上农业本身缺乏市场竞争优势,由此而造成了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之间一直存在较大差距。改革开放之初,我国改革首先在农村实行,给农村发展带来了一次机遇,农村经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整个20世纪80年代,城乡差别虽然仍然存在,但总体上来说,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和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使农村经济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也一度有较大的提高。但是,当改革在全国展开以后,农业的先天不足和市场竞争力弱的弊端很快又显露出来,城乡差距发展不平衡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特别是90年代以后,农业的发展更是举步维艰。由于内外环境的变化,农产品越来越缺乏竞争力,经营传统农业几乎成为无利可图的事情。而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形成的推力和拉力以及市场逐渐开放提供的机会,使得大量农村主要劳动力走出农村,进城务工或寻找其他发展机会。这对本来就很脆弱的农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进一步加剧了农业的退化。90年代末期以后,尽管农民收入的平均水平还在以缓慢的速度上升,但实际上对大多数以农业为生的农民来说,他们的收入实际上是下降的。

同类推荐
  • 培养精英

    培养精英

    美国社会是由公民组成,而非由社会工程的“零件”、“螺丝钉”所构筑。教育要先塑造人,然后再谈专业,否则你不知道如何把专业技能用到人身上。
  • “江门心学”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第三辑·第一卷)

    “江门心学”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第三辑·第一卷)

    教师职业化、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教师职业素质素养达到基本要求和提高, 是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急迫要求。为此, 我们组织相关专家重新系统地、较完整地遍选、编译、评注了这套适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阅读的《中外教育名家名作精读丛书》.每种含教育家的生平、教育事迹、教育成就、教育思想评析和经典教育论著选读及注解解读导读两部分。这对于全面深刻和原原本本地了解学习、运用教育家的思想和著作是十分有益的。
  • 我和学生的故事:浙江万里学院商学院育人工作手札(一)

    我和学生的故事:浙江万里学院商学院育人工作手札(一)

    开放改变了观念,思想解放了社会,繁荣造就了住房,住房大庇了天下。改革开放30年,中国房地产业风云际会应运而生,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崛起,成为国民经济毫无疑问的支柱产业和中国主体经济腾飞的历史推手。回首30年中国老百姓的住房变迁,就会发现,房地产业记载的既是一部中国30年的建设史,又是一部浓缩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改革开放史。
  • 教育报刊市场化的困境与突围

    教育报刊市场化的困境与突围

    本书以湖北教育报刊社为例,研究了我国大陆教育报刊市场化的问题。并全面地梳理了教育报刊市场化经营的有关研究成果,较为准确地描述了我国教育报刊市场化路线的发展历史。本选题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亦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价值。
  • 甘肃近代社会史

    甘肃近代社会史

    该书是本着区域社会研究的展开而撰写的,是社会史研究的子课题。它以微观的视角,去叙述历史,剖析历史,关怀历史,对某一时期的区域社会进行叙述、诠释和研究。它主要探讨甘肃近代社会的存在状况如何,各部分有什么样的关系,在近代化的社会因素出现后,这些传统社会的各种存在状况是如何嬗变的,它的变化轨迹如何等问题。甘肃地域广阔,各地的子社会系统在许多方面又有很大的差异。本书叙述甘肃这一地理范围内的基本社会存在状况,廓清其在特殊时期的演变轨迹,对甘肃近代社会进行全面的叙述、了解和分析。分析各种社会存在状况之间的因果关系,以便从微观上更生动、更理性地观察社会,了解社会,理解社会。
热门推荐
  • 妃你莫属:王爷请娶我

    妃你莫属:王爷请娶我

    他是王爷了怎么了,只要她喜欢,他就得娶她,什么公主什么圣女,她都不要管,因为爱上了,谁也不能来阻止,哪怕是父王母后,哪怕是王公大臣,哪怕是三纲五常,只要她喜欢就够了,只要他答应就够了,爱是两个人的事,就算真的到了那个时候,她会嫁的,但那人必须是…
  • 妮死你

    妮死你

    苍茫之大地,无垠之天际,浩瀚之宇宙,其踪迹之缥缈,亿万生灵难寻觅。其名:武佛,生于天地间,游荡于星空各处,留有一处藏地,名——佛池。我妮妮妮死你,看你咋办,哈哈.......哼.
  • 科技大老板

    科技大老板

    “混蛋,给我去死!”黄金大帝愤怒的大吼,终极金化方程式在心中流淌,黄金瞳扫视而过的地方,全都刷上了一层金色,彻底金化。“唔,你太小气了,我不就是不小心拆了你的城堡吗?”闻人笑嘴上说的轻松,心里却是凛然,他用元素科学在左手里制造出一团氧气,在右手里制造出一把锷源晶制成的剑,两者结合,顷刻间放出大量的热!接着他手一挥,晶剑已经迎上了黄金大帝的金化光波。
  • 花心校草的满分爱恋

    花心校草的满分爱恋

    一场分手的闹剧,让两个原本没有任何交集的两人走到了一起。他是她眼中花心又嚣张的校草,她是他眼里善良又愚蠢的笨蛋。可为嘛,这个可恶的校草总是缠着她?
  • 龙血战尊

    龙血战尊

    【新书《九域神皇》,QQ书城火热免费连载】吞食远古神龙之传承精血,让凌动获得“真龙空间”,身修琉璃金身诀,从此逆天出世,修武道,踏九霄,破天地,傲苍穹!以亿万龙族之血脉,坐拥美女,鏖战天下!
  • 兰幽夜琉璃

    兰幽夜琉璃

    当云雾大陆上的羽人飞越群山,站在第一缕阳光下抖动着羽毛上晶莹的露水;当巫母河里的金鱼逆流而上,鱼尾溅起朵朵漂亮的水花;当最后一丝夕阳的余晖消失在自由之城的土地上,当我想你,你在哪里?唯生只愿,漫天漫地的夜色中,一个温暖的怀抱,而已。当异世幽兰求琉璃同心于暗夜星辰,是结?是劫?本文讲述了名为叶兰的女子在进入云雾大陆之后的人生,爱情,友情的经历,从中感悟成长的故事。男主强大腹黑,智计惊人,在他眼中,人只分为可利用与不可利用,爱,只是工具罢了。文中不断在探讨一个主题:爱,究竟是什么。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 总裁娇宠,夫人有礼

    总裁娇宠,夫人有礼

    他是帝都全市最冷血无情的商人,亦是晓誉世界的明星。她只是一个很多线之外的编剧,却不像一夜后,成为了这个总裁的枕边人。本以为不动心就好,却发现,情,最不由人。当那个女人回来,她发现,宠她另有原因。他‘宠在心尖’的人害她失去孩子,逼的无路可退,只能跳海……两年后她站在他面前,笑的凄惨,又决绝“我恨你。““你要我的命,就拿去吧”一切和原来一样,却又不一样,有人曾说,爱,可以成为恨。那么,等待呢?
  • 至尊女凰邪王追妻忙

    至尊女凰邪王追妻忙

    她生来便有异能,家人将她保护的很好,却因她惨遭灭门,因身负血海深仇,被他捡回了组织,他给了她生命却也亲手杀了她,魂穿异世穿越到了皇城四大家族中的最大家族苏族中,爹疼娘爱,一朝穿越,她变成了她,会在这片大陆上掀起怎样的狂风巨浪。
  • 耕耘南广

    耕耘南广

    辑录了几十篇在南广教学、管理和后勤服务一线辛勤耕耘的教工们的创业回忆文章。它记录着创业者的艰辛与欢乐、光荣与梦想,和年轻南广的成长历程。在这里,可以感受到南广青春律动的脉搏,园丁的敬业、奉献和激情,聆听她深情嘹亮的歌唱。
  • 魔王降世

    魔王降世

    浩宇是魔王转世,被仙人收养长大。从小进行玄者的修行,之后仙人接来两位相同年纪的人物,也正是如此,以他们之间发生背叛为主的故事情节。产生让人意想不到的各种情感纠纷,让人们看到世界的另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