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15000000009

第9章 朱传明 《山上》

第一次看《山上》,是在第10届大学生电影节上。北国剧社200人的小厅,我去得迟了一点,摸黑在一个角落坐下。银幕上,是一户农家,几个人在劈“香丝”——木头用手工劈细了,做敬神用的香里头的芯。很安静,没有对话。我忽然被触动了。——因为很长时间,没有看过这么安静的电影。

这是一个剧情片。讲一户住在山上的人家。爷爷,父亲,母亲,还有他们的小儿子,一个叫“光头”的年轻人。山上到山下,要走一段很长的山路。他们种茶,做香丝,有时候光头去溪里震鱼到山下卖。片子叙述光头的生活。用的是一个个固定镜头,对好,就拍上几分钟。他的家庭,朋友,他的感情,婚事。

家里很穷。父母的钱用来给两个哥哥到山下盖房子娶亲了,光头的婚事就不好解决。他有点喜欢杂货铺里的女孩子,但这个女孩子坐到了别人的摩托车后头,他去相了一回亲,给对象买了根冰淇淋吃,这件事最终也没成。他的两个朋友,一个在山里打石头做磨盘,开山时被炸死了,另一个到广东去打工,家里要他带上棉被,他不愿带,说:“那边什么没有?”光头的爷爷很老了。一天到晚都坐在屋檐下的一张椅子上,几乎不说话。有的时候,他一个人走到奶奶的坟前去坐着,光头去把他背回家。

如果说一个人,完全没有农村的生活经验的话,这个片子真是“很闷”的。它有一个又一个长的,固定的镜头,很少的对话。人物不好看,事情很简单。——但是它是这两年拍农村题材的片子里,能让我,真正“感动”的一个。

在大学生电影节看片子那天,电影放完之后,我满心都堵着,几乎想哭。这个片子让我想起山区的老家,老家的亲人。我看着光头,就像看到表兄弟一样。那里的生活真的就是这样的节奏,这样的面貌。质朴而艰苦的生活中,人们的想法是非常简单的,他们的话很少,表情也很少。他们基本上是“听天由命”的,但是,这个世界又不再像过去那样,可以让人“乐天知命”。

一方面,是媒介时代的到来,再偏僻的小山村,也听得到,也看得到外面世界的景观。但是自身的生活却不能有什么改变,只是在对比中越让人不知所措。另一方面,艰苦的生活不断地在压抑人的愿望与期待,最后,也许让人最后地呈现出一种“乐天知命”的状态。像是光头的父亲母亲一样。但这种“乐天知命”,太过于被动了,也太过于艰难了,一个观看者,心情在敬与悯之间,几乎也无法处置自己的感受。看这个片子,有时候觉得真苦——日子这样艰难,这样容不下一点梦想。有时候又觉得真好——里面的人真好,家真好。父母对光头的好,光头对爷爷的好:他把爷爷背回家,爷爷说要洗澡,他说好,去把大木盆子端来,给爷爷倒水。他们之间,当然是从不用“爱”、“希望”这样的字眼说话的,他们的爱和希望只是在事情里。沉淀得无声无息。

光头从头到尾就也没有说什么话。他在夜里上山回家时,一个人在山道上,才放开喉咙唱起歌来。唱的是童安格的《耶利亚女郎》:“耶利亚,我的耶利亚,我永远要找到她——”他也不会去想他唱的词的深意,更不至于像我一样,想从中解读出什么象征意义。他只是一个人走在夜间的山道上,有些孤单害怕。但是我听他这么唱着,忽然地,很难受。他喜欢的女孩子可能有男朋友了。他看到她坐在别人的摩托车后,可是他除了追上去看看,又能怎么样呢?他也没有表达什么失望伤心,他只是蹲在街边,蹲了一会儿。

这个片子还是拍得很节制的。但正是这种节制,可能暗合着人的无奈的自我压抑。结果反而让观众,也觉得被一块大石头压着一样,心里头闷闷的,说不出来。头一回看过这个片子好久,我遇到导演朱传明。跟他说:“我真是喜欢这个片子。”又向他借了刻录盘来重看。

这一回从电影的角度看,我也还是喜欢他处理这个题材的手段。中国的拍农村的片子,常常是想像中的农村,在描述之中,有太多的说明和解释。但是朱传明就是描述。这个剧情片,拍得有点像是一个纪录片。导演就是那个地方的人,演员全都是他的亲戚朋友,剧本是他先期写好的,但他在写剧本的时候,头脑里已经知道他要拍的是谁,谁的生活,因此,这个片子是个剧情片,但是是从真实的生活,具体的感受中生长出来的剧情片,而不是一个外在的人编写出来的故事。这个故事写得其实是相当齐整的。家庭、朋友、婚事。一层层讲下来,有些线索几乎觉得“代表性”过于明显,但是生活的实景与生活中这些实实在在的人“吃”掉了这个剧本的框框架架,而让人感受到了真切的质地,真切的感受。

我喜欢这个电影的固定镜头和拍摄距离。有时候固定镜头相当长,但是如果你投入地去看,你会觉得这种形态的生活,就是这么慢的啊——晃动的镜头,频密的剪切,是不适合于这部电影的实际内容的。当然,观看的耐心是从感情中产生的。人们总是对自己有感情的事物,有着更多的耐心。我看着这个片子,总会想起回家乡过年时,在乡下看到的景象,就是这样一幕幕。慢极了,可有着内在的,坚实的节奏。而朱传明基本上拍的都是全景镜头,几乎没有特写,他不是要逼近这种生活,找出什么让人猎奇的东西。这种生活,基本上是相当浑沌的,而不是在细节处有什么特别的微妙变化之处。这种距离是一种温和的距离,没有太突出的态度。就是这样的生活,不能说它如何困难,如何需要同情,不能说它如何美好,如果值得敬仰,这只是“活着”,这种活着的方式。

所以,这部影片有着一种“不隔”的好状态。这种不隔,一个因为作者原来就身在其中,他知道这种生活的质地和节奏,另一方面,是实景拍摄和非专业演员。有一场戏,是光头的朋友来旺要出门去打工了,请他们吃饭。这户人家的家境显然比光头家好些,齐整的两层瓦房,门口堆着高高的柴垛,几个年轻人就坐在院子里的矮桌上喝酒吃菜。来旺的妈妈给儿子收拾行李,拿着东西出来,这个要不要带走那个要不要带走,儿子不耐烦,觉得出了门,什么没有?这里的妈妈和儿子都是非专业演员演的,可是都非常自然。让我们想起,自己刚刚长大离家时的一幕幕。光头喝醉了,站在路边呕吐的那个镜头,也很好。没有直接去说明他的向往与无奈,就只是喝醉了,喝吐了。镜头搁得很远。不接近他的难受。也没有廉价的同情。

在两个纪录片《北京弹匠》、《群众演员》之后,《山上》是朱传明的第一个剧情长片。当然也有一些地方,我认为这部片子的处理有一些随意(比如中间那个伴着罗大佑的音乐快节奏剪切的片断),或者生硬(比如最后老人的去世与丧礼)。他的好处,在于他对生活的切入,有着一种从中生成,返身回看的角度,于是显得自然而准切。但是有的时候,他又给了自己一些前提的框架,让电影多少显得平板了些,缺乏深人下去的,或者飞跃上去的东西。

不过即便如此,《山上》依然是我所看过的,一部描述农村,而不是想像农村的电影。它“真切”,并因为“真切”而动人。

同类推荐
  • 影视艺术鉴赏与实践

    影视艺术鉴赏与实践

    本书介绍了影视艺术与技术发展及其规律,系统阐述了影视创作理论,并对国内外优秀影视作品加以鉴别,赏析。
  • 空,欢喜

    空,欢喜

    本书为《新周刊》副主编胡赳赳第一本系统论述当代艺术的批评文集。分为三个部分:似引非引、万象、众生。其中“似引非引”向大众解释“何为当代艺术”以及“如何欣赏当代艺术”的问题;“万象”将对三十年来的当代艺术种种行状进行剖析和深入思考;“众生”则遴选了最具代表性的二十余位当代艺术家肖像、作品及重要评论。
  • 中国电影的华语观念与多元向度

    中国电影的华语观念与多元向度

    《中国电影的华语观念与多元向度》(作者陈犀禾、聂伟)共辟为五编:“‘后百亿时代’的大片产业”、“后产业发展与文化省思”、“民间影像与生态图谱”、“华语规划与产业愿景”、“身份认同与空间想象”,在中国电影的产业现状、文化省思、民间影像和身份认同等问题上,汇集了多位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对它们做了深刻的分析和全面的阐释,理论深度和现实意义兼备,是中国电影研究领域的又一力作。
  • 三只耳朵听音乐

    三只耳朵听音乐

    本书是小提琴曲《梁祝》作者——陈钢的散文集,收录《三只耳朵听音乐》、《关于“耳朵”的补白》、《三个“洋”老头》、《命运在敲窗》等作品。
  • 何谓懂音乐

    何谓懂音乐

    《何谓懂音乐》所收的文论基本上均与所谓“学理”有关,但行文的方式不是学术性的“论述”,而是随笔式的“漫议”——如杨燕迪教授对音乐审美、音乐理解、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音乐价值判断等问题的议论,以及对相关艺术问题甚至音乐学学科问题的思考。本来,这都是些相当“古板”甚至“深奥”的话题,但杨燕迪教授想试试能否用相对轻松的笔调来触及——因为在他的想象中,这些文字的读者是普通爱乐人。思考,以及与思考紧密相关的读书,其实是带有快感的,但在很多时候思考和读书被搞得很无趣。《何谓懂音乐》所收录的文章及相关书评和书序可被看作是杨燕迪教授的某种个人努力——希望在思考和读书过程中保持乐趣。
热门推荐
  • 寒仙道

    寒仙道

    他不过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山野少年,偏偏得玄宝,有仙缘。他以为自己很幸运,很幸福。但命运为何总是把他捉弄?少年初恋无果,唯默默伤心不能视人,所信之人欺他,所爱之人弃他,终于为人所爱,但当他知道,当他看清自己内心的时候,爱他之人又为他而死,人世沧桑,人生百味,他又能如何?又能何去何从?何处栖心?唯有沉沦吧,疯狂吧,为这寒尘所误,在这悲凉人世。已经忘了最初的梦想,也已经没有了梦想,难道一切就只是为了那么一个寻仙之道,长生之果么?……红尘滚滚,轮回不止,这一世有少许的欢喜,多年的苦悲,当寒仙道现,是开始,还是结局?而天地不仁,又该如何面对?
  • 一路升天

    一路升天

    无天、晋天、先天、启天、通天。。。这不是天天有喜。一个打架靠吸血,疗伤也靠吸血的少年,一路升天的故事。那这世上到底有多少天?他也不知道。
  • 深宫帝女情

    深宫帝女情

    他为了家族娶郡主为妻,却不知被他抛弃青梅竹马的姑娘,竟是当今皇帝最宠爱的公主。大婚当日,她割袍断义与他斩断青丝。凤凰台上一舞倾城,他抗旨拒婚,只为她是天下最尊贵的女人。她远赴大漠,只愿两国无战火,当他把她禁锢在身边:一次次的放手,为的就是此刻的拥有。世界虽大,你也逃不出天。
  • 旷世剑圣

    旷世剑圣

    一把神剑,几个伙伴,一身武功。打造一个个传奇故事。剑出鞘,走偏锋。山倒,海啸。一剑斩天地,二剑刺枭雄,三剑劈苍穹。
  • 重山烟雨诺

    重山烟雨诺

    苏伊诺一个什么都懂的逗B女,季曜沂一个一根筋的大好青年。携手经历了一些不敢想象的人生,出现了各种不忍直视的狗血桥段。从一个武功高强的高手,变成一个打架除了看就只能跑的逗B女,从一个天赋异禀的大好青年,变成快当配角的小男子。请看小女子和大,大,大豆腐的爱情和不同常人的人生。
  • 好兵帅克历险记

    好兵帅克历险记

    小说通过一位普通士兵——帅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种种遭遇以及他周围各类人物的活动,以戏而不谑、寓庄于谐,含怒骂于嬉笑的绝妙手法,将残暴腐朽的奥匈帝国及当时社会的一切丑恶现象暴露得一览无余并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 灵幻少年

    灵幻少年

    一个世人面前的废物,为了找寻自己的生世,一次次的和黑暗势力作斗争,丹药,功法,灵石,灵帝,一步步战尽天下人,这是个强者的世界,一人,一兽,为了自己的身世走在了一起,也让这个寂寥了太久的世界再一次有了令人难以抵抗的修炼狂潮。灵者灵士灵师灵王灵皇灵君灵尊灵宗灵圣灵帝修炼本就是逆天之事,看我秦笑如何成帝。
  • 齐天圣仙

    齐天圣仙

    有个古老的传说:炎体现世,万族灭,兵戈起,天将劫难,苍穹变。天要灭我,我则灭天。世欲毁我,我必屠世。我敬你苍天一杯酒,望你守好本分,莫要敬酒不吃吃罚酒。一个受人歧视的平凡少年,在艰难中前行,一步一个脚印…………逆天而行,只为执掌天印,成为三界主宰。我一直想写出一部充满哲思而又激励人心的小说,经过三年的孕育,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齐天圣仙》终于问世!塑造出了如《斗破苍穹》中萧炎一般狠历冷峻的人物性格,又兼有江湖武侠的恩怨情长,同时又融入了《遮天》那东方玄幻的磅礴大气,鼓舞人心,崇尚开拓进取的拼搏精神,激发斗志,而又蕴含丰富的哲学思想。可以作为娱乐快餐,又可以精研细读吸取其中宝贵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
  • 昙花的哲学:尤今散文

    昙花的哲学:尤今散文

    《昙花的哲学》是新加坡女作家尤今的散文精选集。共分六辑:《碗里乾坤大》围绕食物这一主题,展现亲情、友情、国情和旅情;《等待国旗的人》通过讲述作者在异乡邂逅朋友的故事,写出笑中有泪的众生百态;《寸寸土地皆故事》写出了异国异乡引人入胜的故事,以及令人惊叹的奇风异俗、令人惊愕的丑恶人性、令人惊喜的温暖人情;《人间乐土》中收入的是一些趣味盎然的小故事,喜怒哀乐、美丑善恶,尽收笔下;《昙花的哲学》通过玲珑细致的小品文,看生活、写生活,其中不乏子女教育等问题;《甜咸人生》中的小品文亦庄亦谐地带出了作者的人生信念与生活哲理,颇有绵里藏针的苦心和“糖霜裹黄连”的创作旨意。
  • 三界乱之归元志

    三界乱之归元志

    为追念创立人族的始祖黄帝,和荡平三界的圣君黄棣,取其音,秦王嬴政定万世人族首领皆称“皇帝”。真的强人不需要夺江山抢交椅来证明自己,而是他们的名字本身就已经定义了何谓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