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70800000009

第9章 练兵,练兵,练兵 (2)

袁世凯首先批评了反对变革的“用夷变夏”之说。他指出,西方国家的富国强兵之道,被实践证明了十分有效。现在,国门既然已经被打开,再闭关自守已不可能,还不如主动变法,效法西方尤其是日本,改革落后于西方国家的根本原因,也就是制度。因此,朝廷应该借用各国新法,择善学习。朝廷之所以会失败,是因为一直沿用传统的旧制,很难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改革是大势所趋。

在这里,袁世凯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想法,就是不能仅仅学习西方列强的军事技术,更重要的是要学习他们的各种军事制度。技术是很表面的,像制造枪炮军舰,这些学起来都不难。难的是管理军队的那套制度,这才真正体现了西方人的智慧。

不仅如此,袁世凯还认为,应该在用人、理财、经济和外交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才能适应新的国际局势。

事实上,袁世凯已经跟当时的很多中国人一样,对西方的政治制度另眼相看了。因此,他这份“万言书”中所说和所想的,就是如何借鉴西方的政治制度,从而达到改变清朝腐朽堕落状况,以期变法图强。

具体说来,这份“万言书”包含了以下一些改革思想:

1.在教育方面,设立馆院、开办学堂和改革八股考试。

所谓的馆院,其实就是兼具了学校和议事机构职能的一种组织。在这个馆院里,袁世凯认为可以专门聘请一些精通各种西学的学者,他们大多是外国人或者有海外经历的华人,由他们来讲解各种西学。除了这种讲学机构之外,袁世凯还认为应该开办学堂。这是一种专门学堂,主要目的在于培养理财和建筑方面的人才。

另外,袁世凯一向认为八股考试束缚人才。不过,当时还没到完全废除的时机,因此他主张,应对其进行改革,从讲究文章向讲究实用转变,并开设新的科目,凡是通达洋务的,一样能通过考试。

2.在外交方面,袁世凯认为,外交人员的选择很重要, “必须能胜其任,素知彼国情形者,始可派以前往”。因此,各地的官员应该具有良好的外事交涉能力。对于一些不能适应新形势需要的官员,袁世凯认为应该予以淘汰,从而精简官僚系统。

3.在经济方面,袁世凯也提出了一系列的振兴主张。其中,最主要的内容包括:广集商股和借外债,修筑铁路;注重发展铁路沿线的商务和矿务,开发矿藏,鼓励商办,保护矿主,实行官督商办:鼓励、开设工厂,资力不足者,国家通过一定方式给予贷款扶持;以海关管理方法清理厘卡;发展现代邮政,等等。

我们不得不说,这份上书确实着眼于提出一些实际的举措。袁世凯首先就放弃了当时还盛行的“以夷制夷”的思想。

在他看来,那只是一种小小的计谋。因为无论怎样去“以夷制夷”,所有的“夷”也就是列强,依旧还在中国领土上相互侵夺。受损失的,依旧是中国。因此,想要真正强国,与列强取得同等的权利,必须放弃这种想法。

事实的确如此,甲午战败后的中国哪里还有什么与列强一样的平等权利?真正现实的做法,必须依靠自己,掌握主动权,富国强兵才有真正的可能,也才能进一步的保持主权完整。

有人曾将袁世凯的上书,跟后来康有为、梁启超的“公车上书”比较,认为袁世凯的上书无论是对国际局势的分析,还是具体的改革方案,都更加务实、更具可操作性。

当然,也有人说,袁世凯的改革方案更加注重地方改革,而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则过于依靠中央的改革,尤其是过于依赖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因此,从一开始,康有为、梁启超的主张就比较难以获得实施。

举一个例子来说,改革中无疑是会触犯到一些守旧大臣的利益,在对待这样的问题上,袁世凯认为,应该对这些大臣采取一种怀柔政策,予以妥善安排,而不应像康有为那样,采取“杀二品以上阻挠新法大臣一、二人”之类简单粗暴的办法。在袁世凯看来,这种办法无益于改革,反而会激化矛盾。后来的历史也证明,袁世凯的看法是更具有切实可行性的。

另外,还有人评价说,袁世凯的改革更加具有公心,而康有为等人的私心更重,包含了太多的个人政治目的。这一点或许不是那么明显,但是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两位晚清的改革者在气魄和胸怀上的差异!

然而,袁世凯的上书却没有“公车上书”的运气好。不管最终结果如何,康有为等人的上书,还是得到了光绪皇帝的采纳,至少光绪皇帝是看到了的。可是,袁世凯的上书却因为与军机大臣、光绪老师的翁同稣政见不同,而没有得到重视。

有人会问,袁世凯为何不直接上书光绪呢?原因在于,当时的袁世凯虽然得到了重用,但是在职位上只是一个直隶按察使,按规定还没有直接上书皇帝的权利。再加上,当时李鸿章明显大权旁落,袁世凯无法依靠他来上书。因此,只得请求翁同稣代为递交了。

今天,我们可以说袁世凯考虑得并不仔细,他没有想到翁同稣是一个保守的老夫子,怎么会接受他比较激进的改革方案呢?更不要说是让光绪看到上书了。因而,这次上书的无果而终,其实是早已注定的。

尽管如此,对于当时的袁世凯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向朝廷表明自己的立 场和想法,希望自己的国家能尽快富强起来。至于其他的,比如个人的恩怨 和派系,他确实没考虑那么多。

袁世凯的上书不仅没得到翁同稣的支持,而且还让李鸿章不太高兴。在 曾国藩的孙女婿吴永先生的《庚子西狩丛谈》一书中,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次,袁世凯去看望李鸿章,劝他还乡颐养天年。本来,袁世凯是一番 好意,可是李鸿章却很不开心地答道: “慰廷,尔乃来为翁叔平作说客耶? 他汲汲要想得协办,我开了缺,以次推升,腾出一个协办,他即可安然顶 补。你告诉他,教他休想!旁人要是开缺,他得了协办,那是不****事。他 想补我的缺,万万不能!武侯言: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两句话我还 配说。我一息尚存,决不无故告退,决不奏请开缺。臣子对君上,宁有何种 计较?何为合与不合?此等巧语,休在我前卖弄,我不受尔愚也。”

看来,李鸿章以为袁世凯是来为翁同稣当说客的,想要自己完全放弃权 力。精明的李鸿章自然接受不了这一点。

李鸿章发脾气,根源在于袁世凯为了上书,跟翁同稣走得十分近,因此 他才有了怀疑。看见老领导生气了,袁世凯只好无奈地告退。

后来,就算知道袁世凯上书没有成功,李鸿章依旧难以掩盖自己的怒 气。他对幕僚们说: “袁世凯,尔不知耶?这真是小人!他巴结翁叔平,来 为他作说客,说得天花乱坠,要我乞休开缺,为叔平作成一个协办大学士。 我偏不告退,教他想死!我老师的‘挺经’,正用得着,我是要传他衣钵 的。我决计与他挺着,看他们如何摆布?我当面训斥他,免得再唣。我混了 数十年,何事不曾经验,乃受彼等捉弄耶?”

现在看来,李鸿章有些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毕竟,那时的袁世凯 更多的还是一个以国家大事为重心的爱国将领,而不是单纯地为了谋取地位 和权力。

谜一般的“戊戌”

袁世凯的上书没有结果,但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公车上书”则引起了清政府高层的注意。最终,1898年6月11日,年轻的光绪皇帝诏告天下,宣布变法,这就是著名的“戊戌变法”。由于这次变法仅仅持续了一百零三天 (直到9月20日),因此也称“百日维新”。

一般说来,这次变法的最后失败跟慈禧太后的反对有关。然而,在变法的一开始,慈禧太后却并不是那么反对的。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就在光绪发布诏书那天,他专门去颐和园见了慈禧,目的就是要让太后知道这件事。不仅如此,光绪还给慈禧太后看了康有为写给自己的变法奏折。

看到这些力图富国强兵、稳固大清江山的变法方案,慈禧太后自然没有什么好反对的。相反,她还夸奖这些奏折说得很透彻,可以试一下。见老佛爷挺上心,光绪就趁机建议,把这些奏折多印几份,分发给众大臣。对于这个建议,慈禧太后也答应了。

由此看来,在变法的最开始,慈禧太后并不是坚决抵制的,反而是比较赞同。那么,后来的事态为什么会发展到慈禧太后反对变法的地步呢?让我们先去看一下这次变法的主要内容。

戊戌变法涉及了清朝统治的很多方面,最重要的就是政治、经济、文 教、军事等。

在政治改革上,主要是大力精简机构,淘汰官员,宣布立即撤销通政 司、光禄司、太仆寺、大理寺等机构。

在经济改革上,内容可谓十分庞杂,大约有七十多个变革法令,包括了鼓励民间的商业投资,设立农工商总局,减免税收;大力发展铁路和矿业,设立矿务铁路总局;设立发展银行,变革财政制度;创办国家银行,编制预算;鼓励私人创办新式工业,奖励发明创造;设立邮政局,便利信息交通等。

在文教改革上,也有八十个变革法令。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改革过去按照四书五经选拔人才的办法,废除八股文。在考试制度上,安排了三场考试来选拔人才,其内容一为历史政治,二为时务策略,三才是四书五经。

改革还决定创办京师大学堂,这就是现在北京大学的前身。不仅如此,还宣布把各省书院变为学校,选派品学兼优者出国留学。

在军事方面,废除老朽的绿营制度,编制陆军,增办兵工厂和武备学堂。同时,为了选拔精通近代军事的人才,还创立了近代的武科考试制度。

很显然,这些改革法令涉及的范围是十分广泛的。要是真严格按照这些法令去改革,整个清朝就要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事实上,法令一下达,就引发了一些不小的震荡。尤其是那些守旧大臣们,更是由于利益即将受损,因而反对意见很大。这一点,缺乏政治经验的光绪皇帝,可以说是始料未及的。

很快,关于新政变法各种不好的消息传到了慈禧太后的耳朵里。这位真正的政治家意识到,自己当初对新法的首肯过于草率了。

因此,一方面为了安抚那些担心利益即将受损的守旧大臣们,另一方面也为了对变法加以阻拦,就在光绪颁布明定国是诏之后的第三天,慈禧太后突然宣布,免去了支持光绪改革的翁同稣军机大臣、内阁大臣职务。

慈禧这一招,用意很明显,就是让光绪还未真正“出师”之前,就折去一只手臂,损失一员大将和护翼。因为慈禧知道,在政治上,光绪常常听取翁同稣的意见。

不仅如此,为了挟制光绪和维新派,慈禧接着下令,任命荣禄代理直隶总督,也就是把北京及其周边地区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防止变乱。同时,她还将二品以上大臣的任命权收到了自己手里。这样一来,即使光绪想改革,由于无法任命官员去执行,也等于是一场空。

对于慈禧太后的这些举措,软弱的光绪可以说是毫无还击之力。那段时间,他的压力大到了极点,整天怒气冲冲的。

当时,有一个外国记者曾如此描述他对光绪皇帝的印象:“他的嘴角流露出的是悲伤的、疲惫的和带有孩子气的笑容。当他咧开双唇时,嘴里露出的是参差不齐的长长的黄牙齿,两侧脸颊上都出现了深深的凹坑。他的表情并非缺乏同情心,不过更多表现出的是麻木不仁。从他的容貌上看,我们看不到一点生趣。事实上,光绪皇帝给我的印象是:克制、冷漠、无趣、缺乏精力、疲惫不堪,整个人就像是半死不活的样子……好像生活对他来说已成为一种负担,这样的人必定在走下坡路。”

事实也的确如此,此时的光绪就是在走下坡路。他的半死不活,其实就是无可奈何的一种自然反应。

由于慈禧太后的阻扰,变法并没有真正的落实,只有少数方案才得以实施。而这些方案大多是那些文教制度上的,比如开办了京师大学堂。新式学校的建立固然十分重要,但是在袁世凯看来,当时中国最急需的是进行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改革。

然而,一方面“太后党”必然反对,另一方面维新派的这些法令又过于繁杂,以至于难以付诸实施,因此,当改革法令下达到地方之后,各个省的督抚除了湖南巡抚陈宝箴之外,基本上都是观望或者干脆不理。

用时住两江总督刘坤一的话来说,当时的各省官员对于“时事之变幻,议论之新奇,恍兮惚兮,是耶非耶,年老懵乱,不知其然,无暇究其所以然”。换句话说,这些官员都没弄清楚到底该怎么办,听谁的。这种情况下,又怎能指望他们去厉行改革呢?

就这样,戊戌变法就跟光绪的心情一样,半死不活了。

很快,时间到了九月份。三个月过去了,变法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 展。此时的光绪皇帝却早已乱了心思。那时候,这个年轻的皇帝行为有点莫 名其妙。据说,他常常神经质地前言不搭后语,甚至还一个人躲着哭泣。

尽管如此,光绪还保存着对政治局势的一点清醒意识。或许是由于他已 经意识到了失败的结局,因此才下旨,让康有为火速离开北京。随后,光绪 通过荣禄,通知袁世凯来京,同自己一起接待来京的伊藤博文。

当时的伊藤博文虽然已经不再是日本首相,可是跟袁世凯却近乎仇敌。 这一点,光绪是知道的。既然如此,光绪为什么要袁世凯跟伊藤博文见面 呢?

接到通知的时候,袁世凯也颇费了一番心思,他也不明白光绪的用意何 在。他不太相信外间的一个谣传,说是光绪准备聘请伊藤博文当清朝的改革 顾问。这怎么可能呢?伊藤博文可是大清国的死敌!

带着强烈的疑惑,9月14日,袁世凯从小站来到了北京。9月16日,光绪 皇帝在颐和园的毓兰堂,单独召见了袁世凯。

在询问了袁世凯在小站的练兵情况后,光绪突然问道: “苟付汝以统领 军队之任,能矢忠于朕否?”光绪的意思是,假如把军权交给袁世凯,袁世 凯能否对他效忠。对于这个问题,袁世凯的回答自然是肯定的。

也就在那天,光绪下旨,任命袁世凯为京卿候补侍郎,专办练兵事务, 并随时具奏。京卿候补侍郎是一个二品官衔,这就意味着袁世凯从一个三品 的京外臬司,成为了京内的高官。这无疑是一次高升!

在给袁世凯升官之后,9月17日,光绪又召见了袁世凯,并对他说: “人人都说你练的兵、办的学堂甚好,此后可与荣禄各办各事。”

同类推荐
  • 秦始皇(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秦始皇(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以秦始皇这个人物的历史轨迹为骨架,以生动的故事为血肉,勾勒出名人们精彩的人生画卷;多用有表现力的口语、短句,不写套话、空话,力戒成人化。他用铁的手腕厉兵秣马,建立起强盛的秦国;他统帅雄师百万征战七载,统一了战国纷争的中华;他采用法家思想破旧立新,奠定了两千年封建王朝的基础。
  • 松下幸之助的智慧

    松下幸之助的智慧

    松下幸之助——一位20世纪最优秀的企业家之一,这不仅缘于他一手创立了松下王国,更在于他超乎寻常的经营之道——被全球范围内的许多成功企业家奉为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是真正把经营企业视作一项崇高的使命、一门真正的艺术来看待的。他那创业之道的超人意志、对人生真谛的无限探索、博大精神的经营智慧,令世人常常慨叹不已!
  • 英雄的悲喜

    英雄的悲喜

    郁郁不得志的首领、末日三雄、“零丁洋里叹零丁”的英雄、双雄之死、割据之雄、不甘寂寞的彭和尚、书生本色乃英雄、自称佛母的唐赛儿、保国英雄、带着伤感与悲凉的闯王、英雄的一场春梦、孤雄是否缒城出走……本书告诉你中国古代历史上著名英雄的悲喜故事。
  • 瓦特发明蒸汽机的故事

    瓦特发明蒸汽机的故事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发明家、财富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刘秀传

    刘秀传

    刘秀是东汉王朝的开国皇帝,新莽末年,海内分崩,天下大乱,身为一介布衣却有前朝血统的刘秀在家乡乘势起兵,血染疆场后于河北登基称帝,为表刘氏重兴之意,仍以“汉”为其国号,史称“东汉”。本书从史实出发,将刘秀的功绩、情感用独特的视角与细腻的笔触表达出来,令人耳目一新。
热门推荐
  • 霸王独宠:妖孽七小姐

    霸王独宠:妖孽七小姐

    【文不入V】她,二十一实际神医的大弟子宫云倾,却遭同门师弟追杀,绝路之际一声惊天雷响,劈中她的身体;再一睁眼,她竟然魂穿到了从小女扮男装的月州七王爷身上。一路为寻杀父仇人,闯天闯地。他,明州皇朝三皇子苏景辰,只因一个约定,来到她的身旁,却不料,此生再也离不开她。敢对她叫板?管你是皇帝还是天王,必死无疑!敢动她一毫?管你是魔界至尊还是上神仙子,照杀不误!
  • 逆天符契

    逆天符契

    林云,云舒省普通大学生,一直默默无名,算是小康之家!二零一六年五月二十号,一个多少情侣约会的日子,灾难突然降临了!暗能量突然来袭,天地被暗能量包裹,再没有阳光可以透过来。在那乌黑的天际,闪过一道道冷芒,一尊尊完全有别于这个星球的生物降临——虫族,彪悍的外形,凶残的面容,强大的实力,全球陷入了恐慌……林云家中垫桌角的无字天书突然发出异芒,林云仔细凝望:“符契”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突然出现在枯黄的书页上!从此,地球人类进入了大宇宙时代!而那个契机,便是——
  • 乐府传声

    乐府传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王氏三国

    王氏三国

    有人说他雄才大略,也有人说他卑鄙阴险;有人说他勇猛无双,也有人说他抢人风头;有人说他乱世英雄,也有人说他欺名盗世***而他自己却说“为了我心中梦想我会不择手段!”
  • 腹黑宝宝:爹地别嚣张

    腹黑宝宝:爹地别嚣张

    伊夏薇头很大,相亲遇上个倒霉的歪脸男,歪脸男每晚到她家楼下唱:“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怎么爱你都不嫌多,红红的小脸儿……”沙发上坐着的男人生生有种被掘了祖坟的滔天怒火,他大步跨到窗边暴吼道:“劳资要打歪你另一边脸!滚!”歪脸男被吓跑,伊下薇终于松了口气,她没料到下一刻威武霸气的男人就把她抵在墙上:“说!什么时候和我结婚?”
  • 妃本惊华:腹黑王爷不好惹

    妃本惊华:腹黑王爷不好惹

    她是纳兰家孤女,背负着仇恨重生,辗转成为医神琥珀的徒弟。他是冷漠倨傲的凌王,她一无身材二无财宝,为何这腹黑王爷总是紧追着她不放。几次为她犯险,不惜性命,不顾身份,甚至同她一起跳入万丈深渊。她重伤醒来,身前的他如重获珍宝,“七儿,莫要再离我而去。”深情是他,无情也是他。诸多的海誓山盟,转身却娶他人为妻。一纸休书,两行薄泪,此一生不奢求举案齐眉,只愿你一生喜乐长安。
  • 意有仙仙劫

    意有仙仙劫

    她就想修个仙报个仇,谁知,好好的冰灵根用不上,修仙只能向蛊求。一边是蛊要吃人,一边是人要役蛊,哪来工夫陪腹黑和尚斗嘴,跟抖s师兄猫捉耗子?仗义相助的懒散大叔呀,天然呆杀手和暖萌师父嘛,好歹可以有。只会吐槽不会打架的灵兽,不放生了它还留着啊?嘿嘿,别说她没提醒,惹毛了她,通通炼成人形蛊!
  • 都市修真强少

    都市修真强少

    身具先天灵体,又被穿越而来的一代圣主收为弟子,修真之法,风水秘术,林誉的生活逐渐变得光怪陆离,现代都市的阴影之下,却隐藏着修真文明与众多超自然势力的铁血碰撞,且看林誉一步步登上那令神魔颤抖的巅峰,铸就傲世独立的辉煌!
  • 花开说爱你

    花开说爱你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一个人,你深深的觉得她值得遇到更好的人,然后你就会努力地成为那个更好的人。我想那是他说过最动人的话,不平不淡,像是在宣告着非她不可。蓝雨璐问他:你既然不喜欢我,为什么不肯放过我呢?他只是沉默不语,定定的看着她。很多事情就像是针扎般的过往一般,在心里挥之不去。但是,就是这样,才不辜负遇上你。
  • 双子座的旅途

    双子座的旅途

    双子座,一个内心单纯,外表洒脱的星座。金小灿,一个内心坚韧,外表放荡的男孩。在1990年6月19日,随着一个哭声的响起。他和这个星座,达到了完美的结合。他今年已经23岁了。在过去的22年里,他经历了人生中各种各样的挫折。人的离去,恋人的别离,身体的病症,梦想的破灭。在过去的两年里,他经历了命运中形形色色的诱惑。女人的诱惑,名利的诱惑。在过去的一年里,他经历了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牵绊。金钱的金钱,地位的牵绊,就业机会的牵绊。他是如此的平凡,可他的人生却那么的多磨多难。他是如此的善良,可身边的人却那么的黑暗。在2012年,元宵佳节这一天,他开始坐在电脑前,静静地回忆起,过去的一切,希望给自己的未来找到方向,给自己的梦想一个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