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50700000005

第5章 味极则淡(2)

说到菜脯麸还不得不提菜脯油了,咸香的菜脯油放在潮汕小吃粿汁里面,简直是整碗米糊的点睛之笔。米浆摊成薄饼,切成三角状,加水煮熟,用淀粉调成糊状就是一碗米香四溢的米糊,淋上咸香的菜脯油,这碗米糊才能043 称之为粿汁。如果再加上卤水豆干、卤蛋、大肠等各种卤料,那便是豪华版了,一碗下肚,满足啊!这下午茶也太奢侈了。

至于菜脯油的做法则很简单,油七分热(油须用猪油和其他油调和),下入菜脯麸、蒜蓉,小火煸透,盛起备用。喜欢辣的,加辣椒酱一起便是。而它在潮汕烤生蚝时也是绝不能缺的配料,烤生蚝往往要淋上菜脯油。就是需要这个味道,就是不能没有它!菜脯特殊的窖香在油的热力中发散出来,与蒜蓉的辣调和,表现出不可言喻的另一种香味。炒贝壳类的海鲜也可以加入菜脯油。

菜脯焖鳗鱼,我想说这就是我小时候吃得最多的一道菜。砂锅烧热,鳗鱼切圈块,五花肉、蒜头垫底,鳗鱼铺上,菜脯切片或条放入,倒入生抽,水没过鳗鱼。大火将五花肉的油逼出来,小火焖之,掀开锅盖那刻——哦呵呵——我就知道是要吃晚饭了。因为鳗鱼肥美,用菜脯解其腻,吸收了鱼、五花和蒜头美味的菜脯才是这道菜里最值得吃的。菜脯五花肉、菜脯猪脚也是这个道理。因为鳗鱼涨价了,我已经好多好多年没有吃过新鲜的鳗鱼了,经常怀念起那个诱人的香味。

回归本质,菜脯本身就很好吃。潮汕人吃菜脯不是用切的,而是直接用手撕开,送粥即可。如果你拿着一个菜脯切了丁,再吃,那绝对和你直接用手撕开的味道不同,为什么?分子作用咯!刀的作用破坏了菜脯的分子结构,味道当然会有变化。为了便于储存,菜脯是很咸的,所以在我上述的所有食谱中都没有提到盐,有的时候你甚至要先浸泡下,去掉一些菜脯的咸味才能入菜。 冬瓜菜脯小螃蟹汤就是一款需要先去去咸味的夏日消暑清汤。菜脯在这里的作用就是煮出味道,很奇怪啊,它真的和壳类海鲜非常搭。冬瓜滚刀切块,螃蟹刷洗干净,菜脯切丝洗后浸泡一会儿,一起煮之,就是一道爽口的汤啊。

还有一种菜头gong(我不知道方言里的这字怎么写),制作方法有所不同:先把菜头剖开,切成条状,放竹筛子里曝晒即可,撒上盐和糖,反复曝晒,一周左右即可食用。嘴舌紧的甚至在它还没变色就开始吃了,咬起来酥脆爽口,咸中带甜,配粥刚好。

我还不得不说我阿嬷自己再加工的南姜菜脯,每年阿嬷都会做上好多瓶,然后通知我们去老家拿。阿嬷把菜脯撕开成条,加入糖和捣烂的南姜,搅拌装入瓶。看似简单,可是糖粉和南姜分量的掌控,全凭经验。况且这是阿嬷牌的,其他地方都吃不到,对我来说是弥足珍贵的。在珠海,有一晚深夜,饿到不行,起来煮了个白粥,拿出阿嬷做的菜脯,送粥,吃着吃着眼泪忽然就掉下来,好像有太多的委屈,好像活得觉得累了。是白粥、菜脯,抚慰着自己脆弱的心。

如今,我在超市里看到菜脯变成商品出现在其他地方的饭桌上,它似乎变成一种随处能买到的“乡愁”。但你知道的,有一些味道不是工业化能生产出来的。这一普通的腌制食物,每户潮汕人家都有自家的味道,也有各家秘制的加工产品。比如我阿嬷的,又比如你母亲的。

皮上松花

曹亚瑟

中国人太爱吃,吃的花样又太多,容易让人吃得摸不着头脑、吃得产生误解。比如台湾人刘克襄在《岭南本草新录》中记载,有一种叫“鸭仔蛋”的东西(大陆也有,叫“毛蛋”),做法甚是诡奇:“先将孵了近三星期尚未形成雏鸭的鸭蛋,用开水煮熟。敲开蛋壳后,加上胡椒盐和越南香菜调味,以小匙羹,挖出来吃。吃的时候,常见及小鸭的骨骼或羽毛,不敢吃的人难免惊悚。至于为何要使用越南香菜,猜想是可以镇住腥味。”这样的吃食,据说有滋补养身之效,对女人来说更能永葆青春。但外国人见了毛茸茸的东西,肯定会觉得中国人的饮食文化有杀戮之气。

就在2011年,美国的CNN电视台就将中国的皮蛋评为“全球十大恶心食品”之首,一时引起轩然大波。原因是那卖相黑乎乎、味道怪乎乎的皮蛋被称为“恶魔煮的蛋”,让那些美国记者只觉得不可思议并不可理喻。这种文化的歧视当然激起了广大爱好中华美食的人们的强烈反击,同时把散着腐臭的奶酪、带着血水的牛排痛快地腌臜了一番,最终以CNN的道歉而告结束。可见,中西饮食文化的隔膜就是这样深,真所谓中国人的“吃不到一个锅里”也。

人类的胃,是标准的文化之“胃”,别人觉得再好吃的东西,没有文化的支撑,你也会觉得味同嚼蜡。出过国的人想必都有过饱受西餐摧残的经历,回国后的第一选择往往就是吃一大碗面条来纾解相思,更有甚者出国时就带着速食面了。是西餐不好吃吗?不,是中国人的胃不适应,是千百年来形成的饮食习惯、饮食文化在作祟。

其实,我倒是蛮喜欢撒上姜末、淋上醋汁的拌皮蛋,带有淡淡的碱味儿,别具特色,佐以白粥堪称美味。而且,广东特产的皮蛋瘦肉粥早已经广征东西南北,成为各式养生粥类的主打,但凡有粥的地方必有皮蛋瘦肉粥。那么,以皮蛋作为此粥的独特配伍,不知经过多少次实验才能搭配到这么妥帖、这么和谐,不可谓不是神来之笔。

关于皮蛋的来历,传说很多,但真正见之于记载的是14世纪元代农学家鲁明善的《农桑衣食撮要》,载用鸭蛋可以“每一百个用盐十两,灰三升,米饮调成团”。明代《竹屿山房杂部》的配方是:“取燃炭灰一斗,石灰一升,盐水调入,锅烹一沸,俟温,苴与卵上,五七日,黄白混为一处。”五七三十五天,鸡蛋就凝固了,成了晶莹透亮、弹性十足的皮蛋。此后文人墨客记载、吟咏不断,连张岱这样的名士都编有《老饕集》,并写下咏祁门皮蛋诗:“夜气金银杂,黄河日月昏。”可见在明末时,皮蛋已经是寻常百姓家案上的常见之物了。

汪曾祺先生的家乡在江苏高邮,那里是水乡,盛产大麻鸭,鸭多,鸭蛋也多。高邮的咸鸭蛋非常有名,袁枚在《随园食单》里对高邮腌蛋还猛夸了一通,这让对袁枚不太感冒的汪先生都觉得有点受用;而朱伟在《考吃》一书中引用康熙时的《高邮州志》,称此地皮蛋亦佳,“入药料腌者,色如蜜蜡,纹如松叶”,只是汪曾祺先生只说腌蛋、不说皮蛋,对此未著一字,不知何故。亚洲人同源同种,对皮蛋的看法就有异于欧美人。日本学者青木正儿在《中华腌菜谱》中就写下了自己对皮蛋的浓浓感情。他说:“皮蛋一名松花蛋,在日本的中华饭馆也时常有,蛋白照例是茶褐色有如果冻,蛋黄则暗绿色,好像煮熟的鲍鱼的肉似的。据说,是用茶叶煮汁,与木灰及生石灰、苏打同盐混合,裹在鸭蛋的上面,外边洒上谷壳,在瓶上密封经过四十天,这才做成。我想这只有曲店或是做豆豉的老板,才能想出这办法来。总之不能不说是伟大的功绩了。不晓得是谁给起了松花的名字,真是名实相称的仙家的珍味。”(周作人译,载《如梦记》)

青木先生1922年至1924年专门来中国考察过,他的感受是第一手的:“北京的皮蛋整个黄的,不是全部固体化,只是中间剩有一点黄色的柔软的地方,可以称为佳品。因此想到是把周围暗绿色看作松树的叶,中间的黄色当做松花,所以叫它这个名字的吧。……想出种种的花样来吃,觉得真是讲究吃食的国民,不能不佩服了。”(周作人译)

青木正儿本人就翻译过袁枚的《随园食单》,自己还出版过《华国风味》,对中国的饮馔很有研究。看看他文章的题目《肴核》、《鱼鲙》、《苦菌颂》、《河豚和松蘑》,是不是就想让人大快朵颐?

吃天光

吴从周

中国人吃早饭的叫法,大概数徽州最得陶潜之趣味。徽州人管吃早饭叫“吃天光”,晚饭叫“吃落昏”,碗里盛的是日出日落,比之“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还要坦荡亲昵。古代辰时申时各一餐,乃是定制,中午那顿聊作补充,故而叫做“吃点心”。徽州的风物招人,夏天曾绸缪前往,终未成行,这吃天光是怎么个吃法,也只好留着将来去考证。至于徽州的兄弟,安徽因之得名的安庆,就没有那么田园的称呼。安庆的早餐,水饺、馄饨是比较斯文的吃法。大米粥就锅贴,配一碟腌萝卜或者豇豆,乃至雪里蕻,取大米粥之滋润,腌菜之咸鲜,锅贴结一层焦脆硬壳,搭配得天衣无缝。米粥天然要油润咸鲜来搭配,譬如大观园里的鸭子

肉粥配鸡油卷儿、红稻米粥配松穰鹅油卷、碧梗粥配螃蟹小饺儿,北方的香河肉饼搭小米粥也是一绝。

更普通的吃食是烧饼。安庆管烧饼叫侉饼,因从北方传来。安庆人呼北人为“侉子”,含着轻蔑的意味。自从省府旁落合肥之后,这种不平更甚。譬如当年安徽大学堂,在华东是数一数二的大学,校长刘文典也是敢于顶撞委员长、刻薄沈从文的大师,如今只剩了一个安庆师范学院,可怜巴巴躲在郊区,好不叫人气闷。

这种北方来的烧饼在故乡用死面,坚实沉厚,传到南方,则改用发面,里面夹一层拌了葱花、咸盐的面糊,扯作长圆,抹上香油撒上芝麻,入炉膛烤至焦黄。可以单吃,也可以刷一层胡玉美的豆瓣酱,裹一根油条大嚼。发面酥软香甜,烘烘热气从烤出的气泡里蹿出来,烫得龇牙咧嘴也舍不得撒手。

似乎南京也是“侉饼”的叫法,不知道是哪边影响哪边。鲁迅年少时到南京的江南水师学堂读书,“一有闲空,就照例地吃侉饼、花生米、辣椒,看《天演论》。”侉饼就花生米和辣椒的吃法,有点牛头不对马嘴,印象中无论绍兴人还是南京人都不会这么吃。大概大先生并不是一起吃。

用来做侉饼馅儿的面糊倘若少放盐,再搅入鸡蛋,则可以做一种葱油饼。舀一勺到黑亮的饼模子,入油锅炸熟,外面金黄酥脆,里面柔滑水嫩如女孩儿的小舌头,倏忽而过,再寻又不可得,简直要惆怅半晌。

武汉人管吃早饭叫“过早”。《汉口竹枝词》里有句:“小家妇女学豪门,睡到辰时醒梦魂。且慢梳头先过早,粑粑油饺一齐吞。”这是清代汉口的生活,武汉人似乎历来对文章雕虫不大上心,所以记录这些风物的事,交给了一个浙江余姚人叶调元。粑粑油饺,前者噎喉,后者油腻,不知道一起吞是什么感觉,大概也只有江汉间舞得菜刀,嚼得鸭脖的泼辣女子才能有这种吃法。

武汉的四大名早点,据说是蔡林记的热干面、小桃园的瓦罐鸡汤、四季美的汤包、老通城的三鲜豆皮。这些都无缘见识,甚憾。热干面初时吃不得,觉得芝麻酱跟面条搭配实在古怪,后来尝过福建沙县的面条,又觉得热干面其实可喜。三鲜豆皮则实在是好物,绿豆与大米磨粉做成的皮子,裹上糯米与肉丁,考究的还要放虾仁、冬笋、香菇、猪肚,油煎到金黄,下口先破酥脆,即有油汁满溢,却又恰好被糯米收住,蕴而不发,外硬内柔,柔中又有洒脱,大概也只有武汉厨子想得出这种做法。几年前被一个同学领去户部巷吃螃蟹和烤生蚝,既不对季节,又不是地方,远不如路边肉饼惹人涎水。

往西入川,早餐就少了大米粥就锅贴、包子这样的醇厚。红油盖碗的小面,讲究的是在辣味里调出鲜香,红油、花椒油、酱、醋、葱、蒜,不下十数味,鸡汤冲开,佐以水烫青菜,非久居不能得其妙。

广东人吃早茶,点心精致,要有闲心去配它。广州北京路上下九一带的酒店,早上五点就有大爷大妈揣着茶叶罐子去排队,旁边是广州日报的编辑部,新出来的报纸一人一份。早茶吃的是闲情逸致,八卦一下这条街那个区的奇闻异事,骂骂不平事,一边彼此让茶。小伙计拿手推车推着水晶包、虾饺、凤爪各类吃食往来,伸手招呼就是。一壶茶可以吃到十点,口齿醇香,浑身酣畅地起身回家去。

如果要赶时间,有刚出屉的雪白肠粉,里面裹着柔滑鱼片,一条碧绿菜心,浇上鲜甜酱油,入口即化。瑶柱面也好,有时候师傅心情欢畅,面底下放上一大把吸饱汤汁的瑶柱,取箸一搅如获至宝。广东面食松软,不堪咀嚼,北方人初尝多半大摇其头。然而配上饱含鲜汁的瑶柱实在是妙极,一边在齿间寻找瑶柱的柔韧肉丝一边叹Muss es sein——非如此不可。至于小姑娘家,还可以叫一份姜撞奶或者牛奶木瓜,吃得眉开眼笑。说句题外话,广东女孩子一般不大好看(虽然客家姑娘贤惠无比,柔顺体贴,极其适合娶回家做老婆),但是一旦漂亮起来就是无处不精致,无处不妥帖,足以惊为天人。

另有一种不可多得的早餐,是云南稀豆粉,用豌豆面熬煮成粥,加一点油辣椒、葱花。豌豆面香醇,口舌慰帖,油辣椒开胃,更是门户洞开,稀里呼噜喝下去,打个嗝,舒服得打个哆嗦。

早饭是一日之始,宜温厚,提神醒脑,可为一日开个好头。面包蛋糕虽好,除非刚出炉,否则绝抵不上咸菜就热粥的饱暖幸福感。豆浆油条吗,自然不必再说。

各种包子各种爱

王晓

说起我的人生至爱,我娘我妹之外,除了男人,就是包子了。

我家附近有条相当热闹的马路,这头是商业主干道,那头是学校集中的文化区。短短不过一公里,窄窄通不过并排两辆车,却是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尤其是中午傍晚饭点时候,路边卖菜卖熟食的煞是热闹。其中有个包子摊,好死不死总摆在公共厕所旁边,生意偏偏好得很,无他,唯“好吃”耳。我最爱这家的“排骨豆角”包。

山东包子不比南方,厚实饱满,女生一般吃一个就饱了,男人也不过是两个打住。形状是长长的船形,足有伸开的手掌大,面褶常常是捏成辫子形,有酱黑的油汁渗出,看着十分诱人。“排骨豆角”大包尤其好。豆角我不知道正式名称是什么,我们那边叫“芸豆”,不长,有手指宽,扁扁的,绿色,切得不要太细,斩成麻将块大小的排骨,略带酱油味道。胶东人实在,一个包子里至少有三四块排骨,我记得那时也不过才卖一元五角吧,时间太久了,记不太清楚了。中午放学回家,我娘懒得做饭的时候,就打发我去买包子,有时拍个黄瓜,有时干脆就是大蒜瓣。那时候应该是高中了,姑娘家知道顾及形象了,下午还要上学,虽说开窍晚还不懂得爱男生,却知道一张嘴一口大蒜味是要被调皮男生笑话“老巴子”的。唉,对一个地道山东人来说,吃包子、饺子、面条子,不配蒜泥蒜瓣,那叫一个不——过——瘾!不过,如果是晚上,那就可以吃个痛快了。阿弥陀佛,出国以后,除了当时的男朋友,没人见过我吃生大蒜。可怜的上海男人,当时也被我逼着吃了不少。没办法,一个人吃会熏死另一个,两个人吃就闻不出来喽。现在想来很惭愧,为了点口腹之欲,又落了“粗鲁的山东女人”的口实在南方男人手里了。家里有时也包包子,以白菜猪肉居多。值得一说的是“水煎包”,我们称之为“卤包”。卤包类似生煎,但是个头大,拳头一样,多是韭菜猪肉馅。肉是五分瘦五分肥的肉丁,做法大约跟生煎一样,汁水多。虽说从小是肥妞,我可是不吃肥肉的,总是小心地咬一口,再细细吐出

同类推荐
  • 明诗三百首

    明诗三百首

    《明诗三百首》以鸟瞰式的介绍为主,略重“以诗读史”,没有一味着眼于名篇而落于窠臼。《明诗三百首》选诗三百余首,入选诗人以卒于1644年前者为限。金性尧先生以其深厚学养,秉持严谨之态,对这些诗作进行了言简而意深的注释,读者可从中一识明诗之风貌与精华。
  • 深秋红枫

    深秋红枫

    本文共分为:搬家录;九江怀古;美哉狼山;瑞雪;茶楼闲话;好一杯虞山茶;电视机情思;生日礼物;雾;扬州杂感;北京,真好;周庄断想;清明泪;老人的情怀;尚湖的傍晚;校园二景;清茶一杯度晚年等。
  • 曾经栽下一棵树

    曾经栽下一棵树

    全书收录了作者近10年来在各类报刊发表的散文随笔96篇,共分为红尘了悟、抒情岁月、心动记忆、浮影萍踪四个部分,作品集中展现了作者散文创作的足迹,文笔清新自然,内容深刻隽永。透过平凡小事,参悟人生至理;记录心路历程,激扬火热人生。
  • 浪迹在北大

    浪迹在北大

    是一本记录作者十年北大生活的散文集。全书分为三辑:浪迹在北大、一程山水一程歌、内心的旅行。内容包含了作者在北大的校园生活、日本的留学经历、电影随笔、书评以及一些个人的情感小品文。作者语言富有个人特色,流水通透。
  • 我说你看

    我说你看

    本书内容包括:社会这棵树、乱套了、恨郎不狼、坟头上的风景、抢救男人、楼的高度、草的级别、老的疏放、动物表演、鸟语兽言、蛤蟆三条腿等内容。
热门推荐
  • 守护者之鬼怨

    守护者之鬼怨

    一桩又一桩的灵异事件,让夏雪感到恐惧,但身为灵女大人神界神圣之人的她,就算再感到恐惧也不会退缩,
  • 积木盒子

    积木盒子

    我们的关系多像积木啊不堪一击却又千变万化用尽了心思盖得多像家下一秒钟也可能倒塌…
  • 你的姓氏,我的故事

    你的姓氏,我的故事

    结婚一年,他从未踏入过新房;直到美丽孕妇哭着求她成全……他难得解释:孩子,不是我的!小三小四,是替代品,而她,是报复棋子……转身后,迎来的却是另一个男人负手而立的身影;“同是天涯论落人,我们,偷偷在一起好了。”“……”她从来不知道,自己在那年,已经悄悄住进了他的心。
  • 制霸老公,请放手

    制霸老公,请放手

    她为了保住父亲生前的心血,被迫和他分手。从此他们形同陌路却又日日相见。他和别人相亲高调喊话,让众人关注。“相亲就相亲,我不在乎,我不在乎,我不在乎!”她无动于衷。正式订婚时她却意外出现,包中藏刀。“你敢和别人结婚,我就敢死在当场。”“张兮兮,是不是我把手里的股份给你,你就会和我睡。”他邪魅的问道。“你就不能把股份分几次给我,多睡几次!”捂脸~~
  • 全世界最贵的销售心理课

    全世界最贵的销售心理课

    《全世界最贵的销售心理课》是一本结合最新心理学研究成果和销售实战的销售圣经,对消费者的不同心理,销售人员在销售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以及销售人员应该怎么去面对客户等。
  • 日久生婚

    日久生婚

    一夜算计,她惹上了亚洲最神秘尊贵的男人。第一次见面,男人甩下千亿聘礼:“为我生下帝国继承人。”说好了交易完成之后放她自由,他却全球通缉。“夫人逃跑了,还要和别的男人结婚。”“我的女人谁敢娶!”他对她一宠上瘾,势要将宠妻进行到底。全球羡慕她杠上顶级老公,却不知老公狠坏狠腹黑。
  • 一叶薇薇:殿下追妻路漫漫

    一叶薇薇:殿下追妻路漫漫

    南宫越逸,A国皇室公爵之子,全国女孩心中的天之骄子,17岁那年与凌叶薇重逢。凌叶薇,A国传说般的存在,冷酷与权利的象征。生于皇室,因天生资质优秀,得到家族长辈们喜爱,自小就训练她成为皇室继承人。5岁送去E国,15岁回国。哥哥做着他喜爱之事,妹妹天真不谙世事,唯有她,背负重任。回来后莫名其妙上了高中,一向冰冷的她,遇见南宫越逸后竟有些改变。11个月后,被人陷害,迫不得已出国。三年后,冰冷女皇再度回归,却不料在成人礼当天车祸失忆???
  • 有一种友情叫为你而死,我不悔

    有一种友情叫为你而死,我不悔

    她,唐影雪,前世来生都被七彩连珠所困。在这一世,她该如何是好········
  • 英雄联盟之王者世界

    英雄联盟之王者世界

    构建于现实与《英雄联盟》的王者世界,怀着一颗王者之心的他别人的起点在战争学院,符文之地,而他起点却是在王者监狱失落校园的王者,暧昧的主播妹妹,清纯的奶妈琴女,倒贴无极限的贱姬“哥!逗鱼色魔天团智哥,带队查我房了?给我踢了他!”“巴伟会长,让我加入撸王社吧!”清纯的学妹,变身琴女,好胸好胸!“巴伟,剑姬你不喜欢,狐狸你也不喜欢,你到底想让我变什么啊?”曾经他如此震慑整个联盟:“中庸即平庸,我只走巅峰,撸王之王,谁与争锋!”而现在:“不管以前我忘记了什么,我都愿意重新来过!”他的称号:男神、男仆、巴神,伟少,王的守护,最强王者,撸王之王
  • 辅臣

    辅臣

    宫南絮答应慕容暄,留在他身边做他最忠心耿耿的护卫。经年后,他得偿所愿登上主位,她则变成他背后的贤良辅臣。她与他缠绵在深宫墙闱中,却永远成不了他的心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