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50100000001

第1章 序写在前面的话

我为什么要写张勋复辟?这个事,说起来挺简单。虽然说,这些年一直在晚清和民国这一带转,但可写的东西,其实挺多,不一定非得落到张勋头上。最直接的刺激,是两三年前,有人出大价钱,让我写民国题材的电视剧,点的,就是张勋复辟。这个价钱,比我写专栏、出书都高,高到无法类比,不由得我不动心。记得去年(2012年)翻明人笔记,翻到过一则逸事:明代图书市场发达,好些读书人是靠写书挣钱的。有书商找自己熟悉的某小名人约稿,小名人说,先拿一摞银子来,放在案头,哪怕写完了你再拿回去,这钱必须有,因为它提神。这个故事我喜欢。著书为稻粱谋,高人不耻。但我不认为有什么不好,只要写的玩意儿不诲淫诲盗,煽动杀人放火,搞阶级斗争,或者溜须拍马,坑政府,坑大人物。写字卖钱,煮字疗饥,或者换来千钟粟和颜如玉,都没有什么问题。郭敬明的文字,只要他不抄袭,其实我也能容忍。不高兴的,只是某种势力,想让作家都变成郭敬明。

所以,我真的动心想写张勋复辟,是看在稿费的面上。当然,试了一下,发现我没那个本事,也没那个胆量,可以放开了写历史剧,真的写出来,连自己都接受不了。所以,中途改道,又变成了历史叙事,而且是规规矩矩的历史叙事,把注释也加上去了。此时,让我埋头找资料、爬梳史料的真正动力,变成了这个事件本身。无疑,张勋复辟,跟我研究过的戊戌维新、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不一样,在近代史上,是一个没有多少油水的话题。一碗冷饭,再怎么炒,加多少油或者葱花,都炒不出名堂来。事太小,又过于简单,袁世凯搞洪宪帝制,还弄了八十三天,而张勋复辟,从开始到彻底完结,不过十二天。其实,到第三天头上,就已经结束了。这么点事,原因似乎也简单,无非“封建军阀”,无非“历史倒车”。一个坏人,干了一件坏事,还没有干成,因为民主共和深入人心,复辟不得人心。教科书的叙事,也就是研究者的解释。从复辟结束那日,有话语权的人们就是这样说的,一直说到今天。

但凡一件看起来过于简单的事情,你这样说,我这样说,他也这样说,大家众口一词,本身就是值得怀疑的。民主共和深入人心这样的解释,放在辛亥革命上可以,放在洪宪帝制的失败上合适,放在张勋复辟没闹成上,更对路。这样的历史万金油,其实屁也不是,连万金油也不是。万金油不能治病,但至少可以缓解一下症状,这样的解释,连这样的作用都没有,充其量,只是某些头脑简单的史家,头脑发热骗自己的昏话。到了21世纪,民主共和深入人心了没有?我看都不一定。

退一万步说,就算民心向着共和,如果有权有枪的人都要复辟,民心能挡得住吗?抗战胜利,民心思和,不想打仗,仗还不是打起来了?而且规模空前地大,吓死个人。农业集体化,农民都不乐意,杀猪宰牛地抗议,不还是大规模地集体化了?一直搞到人民公社。原来的宣传,是说集体化的农村是天堂,所以不能让地主、富农进去。人们不久就发现,不进天堂,反而是种优惠,所以,只好把地富也拉进去了。后来包产到户,农民都乐意,都饿到半死了,听说包了,马上生龙活虎玩命地干。最后,还不是伟人一句话,就不让包了?民众的意向,对于长时间段的历史进程,肯定是有作用的,但在短期的历史事件里,他们不是台上无聊的龙套,就是台下无奈的看客,对事件的发生、发展以及结束,没有任何作用。除非,民意被适时地动员起来,形成组织的力量,才会产生影响。但是,在这种时候,民意又往往是野心家的工具,被表达出来的民意,谁知道是不是真正的民意?没准,是种“被民意”。

客观地说,民国时期接连两次帝制复辟,操盘者本质上都是民意论者。他们实行复辟,其实都是着眼于国情,喜欢帝制的国情民意。无论怎样强调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在袁世凯称帝和张勋抬出清废帝的事件中,都找不出底层民众对此的抗议。相反,老百姓对皇帝又来了,还挺欢迎。尤其是第二次帝制复辟,当北京市民听说皇帝又坐龙廷了,几乎是一片欢腾,家家户户挂龙旗。这里头,其实没有辫子兵挨家挨户地威逼,张勋的时代,还没有人想到这样控制居民。再说,他一共就带了五千人,想这样干,人手也不够。那个时代,是个放任自流的时代,老百姓其实不用这样表达对政治行为的态度。共和的时候,他们没挂五色旗,复辟了,他们也不用挂龙旗。凡是这样做的,都是发自内心。一个小警察在胡同口吆喝一声,大家就都照办了。龙旗的市场大好,于是有人突击用纸糊,小贩满街卖,一个大子一面。吃棒子面窝头加咸菜的百姓,指望皇帝能带给他们便宜的米和面。

当然,皇帝回来了,面包也是不会有的。一个有两千多年帝制传统的国度,骤然变成共和体制,没了皇帝,民众的确感到不习惯、不自在。将中国办成共和的人们,却又做不好共和,或者说,根本不会办共和。所以,举国上下,怎一个“乱”字了得?挂龙旗,无非是这种不习惯、不自在的反弹。中国需要一个皇帝,民众需要一个王法。但是,底层社会却没法儿推出一个皇帝来,即使推出来,也没有人认账。而上层社会一部分人推出的皇帝,另一部分人也不认可。袁世凯做不成,小溥仪,也坐不稳。即使坐稳了,也没法儿带给民众好日子。共和做不好,退回帝制去,又不成。这就是当时中国可悲的现实。

对历史事件,做道德批判最省事,也很痛快,但对于澄清真相,却只能添乱。可悲的是,我们对于民国的两次帝制复辟,基本上都是道德审判。凡是提及这样的事情,可恶的预设就已经有了。等于先有一个标准,把某些历史事件判定为反动的,然后再加以论述。而这个事件和事件中的人,都成了已经插上死罪牌的被告,接受法官遥控下的群众审判。这样的审判,自然会把被告涂成白鼻子的丑角,打翻在地,再踏上千万只脚。

进步史观是个好东西,这样的历史观,让人们乐观,也让人踏实。无论现实多么黑暗,多么无望,人们都会有希望,因为历史不会倒退,开倒车是不可能的。但是,人们也许忘了,在中国的历史上,倒退跟进步一样,是经常出现的。五代十国,相对于唐朝,就是倒退。金与元,相对于宋朝,也是倒退。明清的绝对主义皇权专制,相对于汉唐,当然也是倒退。帝制被国人反掉了,但比帝制还要专制的制度,却从侧门溜了进来,又怎么样了呢?

其实,两次帝制复辟,都是中国的文化保守主义者,对中国道路探索的尝试。参与者,不仅有袁世凯和张勋这样的军阀,也有很多文人墨客和学问家。两次,他们都是要回到君主立宪去,复辟的主流人等,没有几个觉得君主专制好。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都是代议制,难道说,历史走到今天,人们还非要说,法国大革命一定优于英国光荣革命?法国和美国的体制,一定比英国的制度更优越?一个有着世界上最悠久的帝制传统的国家,走英国的道路,也是难免的。

这些年,人们对于当年的某些具有文化保守主义者身份的学者,比如王国维、陈寅恪、辜鸿铭、严复、吴宓,已经有了很多的理解和宽容。认同他们的学问,也认同他们的人格,但唯独谈到他们跟皇帝的关系,还是讳莫如深。很多人完全否认,王国维的自沉,确有殉清的成分,好像王国维要是为那个皇帝死了,就一定很丢人似的。跟复辟有关的人物,袁世凯、杨度,尤其是张勋,人们还是难以宽恕。近年来,袁世凯和杨度,在某些场合,评价已经有了正面的声音,但张勋,却还是骂声一片。当年的知识界,就对这个民国了还留着小辫子的将军没有好感,到现在,种种恶评依旧。其实,无论讲人品,还是论带兵,此人并不比当年的任何一个将军更差。辫子军的纪律,不比其他军队好,但也差不到哪儿去。他统治下的徐州和海州,也不见得老百姓就怨声载道。别的军阀有野心,张勋也有,别的军阀爱国,张勋未必就不爱。提到这样的话题,人们也许会感到奇怪,怎么,张勋也会爱国吗?那么,段祺瑞爱国吗?曹锟爱国吗?吴佩孚爱国吗?有点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这些人,其实都挺爱国的。也就是说,张勋复辟,不是一群大逆不道的人,干了一件大逆不道的事。其中的武人,不比其他的武人更坏。其中的文人,也不见得比其他的文人更没品。无论道德学问,都有可称道之处。清华四导师,被今人誉为教授中的教授,我们称道梁启超,难道就不佩服王国维吗?这两个同事,当年可是站在对立面上的。

没错,张勋复辟跟袁世凯称帝一样,都是干了一件好大的蠢事。即使没有被人利用,为人火中取栗,也是妄图翻历史的烙饼,瞎折腾。历史不能翻烙饼,正面不对,反面未必就一定对。但这个道理,当时人未必明白。辛亥革命,把中国一下子变成美国式的共和体制,扭曲太过,但简单地将之扭过来,回复到君主立宪,也是个错。夹生饭没办法加水重煮,因为满中国找不到一个合适的皇帝。历史不是油画的画布,画错了划掉重来就是。如果论扭曲,当初中国正好在异族统治时期遭遇西方,进入近代,本身就是扭曲。最近读李洁非先生的明史著作,他解读的那段历史,正好是整个世界近代史的开端。在这个时刻,中国恰好第二次整体沦为异族王朝的统治。这个王朝带给中国的封闭和保守,尤其是思想上的禁锢,让中国在本该转型的时刻,缺乏创造力和适应性。但这还不是故事的全部,故事的结尾,要等到张勋复辟,才露端倪。一个原本需要帝制立宪的国家转型,却因为异族的统治,大好机会被轻易放弃。放弃之后,有些人却发现还是原来这个异族皇帝好些,想让他回来。这样的事,想想都替国人悲哀。当然,这样的反复拉锯的故事,实在令另外一些人气闷,于是再往回拉。因为这个时候,环顾世界,君主国已经日薄西山了。先进的中国人,无论如何,都不肯再容忍头上有个皇帝了。

辛亥的突变,给中国留下一道难解的题。民国的乱局,就是这难题的展开。这个难题,国人想做也得做,不想做也得做。做难题,要有三个条件,一有知识,二有时间,三有耐心。复辟回到从前,和跨越式发展,走捷径,都是没知识、没耐心的表现,都是动辄来结构性的颠覆。从本质上,文化保守主义者跟后来的激进主义者,犯的是一样的错误,只是方向相反而已。

张勋复辟,展示了中国近代历史进程的复杂性,却不幸地被人们大幅度地简单化了。我写这个事件,仅仅是想展示这种复杂性,绝非要做什么翻案文字。我一向觉得,所谓翻案文字,限于考据是可以的,但用在道德评价上,则是扯淡。对于过去的人和事,做价值评判和道德审判,很容易,几乎人人都可以做。有的时候,历史像个路边的菜园子,但凡看过几本书的,都可以进来摘菜。但实际上,干这个活儿,并不那么简单。要真的想试试,肚子里比从事别的行当的人多几千本书才能入门,当今之世,能耐着性子做到这一点的,就没有多少。所以,剩下的事,就别提了。

这几年,似乎历史很热,民间写史,层出不穷。也有人说,出现了民国热,微博上,还冒出了好些“国粉”。但说实在的,民国的热,其实不过是一点儿虚火,若干不满于现实的人,借题发挥,起一点儿小哄。民国的很多事,还是一笔糊涂账。人们对于这段唯一没有皇帝的历史,还缺乏基本的知识。从前说不好的,现在说好,从前说好的,现在说不好。来回翻烙饼,不是这一面,就是那一面。

这些年,写的历史随笔比较多。这玩意儿属于读书笔记,乱翻书的时候,偶有所感,写下来就是,非常轻松而且愉快。只是,我还不能忘情于专题性的研究,隔段时间,就会弄一点儿。累是挺累,大热天,埋在故纸堆里,汗一身,尘一身,资料从案头摊到地上,甚至床上,令人落脚几难。但无论怎么辛苦,只要弄清楚一件事,心里还是挺欣慰的。读书人本是贱人,君子爱财,但真正钱多的活儿,又不好意思干。一身大汗地折腾,也说不清是为了什么。虽然我还是教授,跟学界却越来越隔膜。这些年,开始是人家不带我玩了,后来自己也自觉地脱离了学术界,不想跟昔日的同行们玩了,算是一种自我放逐吧。但愿,没有了我的学界,能慢慢变得像样一点儿。

自打1989年出第一本书开始,每本书,我都是自己作序。开始是求不到名人,后来是不好意思打扰,再后来,就成习惯了。自我解嘲,序也是我书的一部分,自己不写,求人代写,书就不完整了。

是为序。

同类推荐
  • 莽汉颂

    莽汉颂

    胡适说他是中国第一位社会主义者;柏杨说他是儒家学派的巨子,以一个学者建立一个庞大的帝国,中国历史上仅此一次。他夺取政权的目的与刘邦不同,刘邦只是为了当帝当王,满足私欲,他却有独立的思想抱负,想尝试一条不同的路。白居易有诗说:“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若是王莽非王莽,一生成败谁人知---------瑛红燕瘦赵飞燕,色艺双绝王昭君,逆世王莽,惊天大逆转。祥瑞加成,不死御免,且看王莽如何划开一片朗朗乾坤。
  • 中华上下五千年全知道

    中华上下五千年全知道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的文明早已中断,而中华文明则一脉相承,历经几千年的风风雨雨,一路坚强地走过来。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远古传说到夏、商、周文明,从春秋战国到秦、汉、魏、晋,从十六国到南北朝,从隋、唐、五代到宋、元、明、清……在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拼搏不息,创造出了无数辉煌的文明成就。可以说,五千年的历史就是一个巨大的宝库,随时供我们从中汲取智慧和精神营养。 作为中国人,特别是对年轻的一代来说,了解中国过去所发生的大事,继承中国的文化传统,感悟中国人的生存智慧,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 史记:他的伟大时代·司马迁

    史记:他的伟大时代·司马迁

    本书对司马迁的一生及其文学作品进行品读,将这位文坛巨匠真实地展现给读者。
  • 逆袭的雨

    逆袭的雨

    一心只为复仇的青年罗雨,投身异界,在阴谋、斗智、战争中成长,最后却发现,自己早已深陷巨大的漩涡之中。
  • 转魄

    转魄

    胜人者力,自胜者强。一个剑客,辅佐三代帝王,殚精竭虑,只为一个梦想。两大帝国的对抗,是他的舞台,却也是他的失意场。屡屡拼尽全力,又往往功败于垂成;连连失落,依然毫不气馁;愈挫愈奋,只有再接再厉。一位不成功的将军,却是一个真正的强者。剑名“转魄”,书名《转魄》。《转魄》,献给每一位强者!
热门推荐
  • 穿越三国之我最狂拽酷炫屌霸天

    穿越三国之我最狂拽酷炫屌霸天

    突然一道蓝光闪过,淋淋把我吸入了一个异次元世界。醒来已经穿越到三国时代。。。。
  • 重生之落子有悔

    重生之落子有悔

    人生就像下棋一样,本来就是落子无悔。可若是能有悔一次,是否能补足前世遗憾。各种小说的女配和男配的花样重生。第一世苦逼的经历,发现自己活的居然像是女配或者男配。重生后是复仇,还是悔过,是执着于过去,还是重新活过。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所有的一切,每走一步都将带来人生巨大改变,甚至偏移轨道。
  • 大脑养生书:让大脑更健康的100个习惯

    大脑养生书:让大脑更健康的100个习惯

    本书讲述大脑的工作机理与喜好,教你如何更好地运用每一个脑细胞。书中精挑细选了100个最能让脑细胞更活跃地工作的实用方法,指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保护大脑。
  • 众神花园

    众神花园

    没有了人类的信仰,诸神也会失去力量。灾难来临之际,十二位被选中的勇士,唯有唤醒众神的花园中神秘的力量,才可唤醒希腊神话中的十二位主神。在这众神的争斗中,半神,女巫,预言家......这十二位勇士将何去何从?
  • 霸道暖心哥哥

    霸道暖心哥哥

    在学校他是校草,而她只是一个小学妹,在家里他是她的哥哥。多年后,在一次事故中,发现原来妹妹不是自己亲身妹妹,之后却发现自己爱上了他的妹妹…
  • 乱世妖妃

    乱世妖妃

    她师承隐世仙门,为南门最后传人,耗费三年辅佐夫君登上帝位,本应从此尽享荣华,却忽然发现自己身中无解剧毒,最终魂断天绝峰。两年后,她华丽变身,高调归来,什么奸妃,什么佞臣,什么妖魔鬼怪,敢挡她的路……关门,放刀刃!
  • 桃花满天下

    桃花满天下

    戴家有女难出嫁,被夫三次休复休。第一回嫁给了天下第一富人,第二回嫁给了天下第一商人,第三回嫁给了天下第一才人,而这一次……嫁给了天下第一穷人!
  • 童话之恋

    童话之恋

    十二点了,列车即将关闭,那童话镇的最后一班列车,最后,我还是搭上了,就像灰姑娘坐着南瓜车,我也有了幸福
  • 俏厨娘闯情关

    俏厨娘闯情关

    本文讲的是一个吃货爱上另外一个吃货的故事。
  • 流水落花情也去

    流水落花情也去

    世人都说嫁豪门,可她真正嫁入以后,肿么感觉这么苦逼!公婆刁难不必说,小姑野蛮成天性!这样的豪门不呆也罢!老娘二八芳华,容貌上佳,何必赖着一棵树?潇洒出走,寻真爱喽!--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