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85100000028

第28章 繁荣科学文化,为幸福提供精神给养(3)

“十一五”以来,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和完善,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有效保障,文化辐射力空前提高。文化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又直接关系到民生幸福。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力争使文化发展成果最大程度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人民幸福指数。

创造文艺精品,提供精神食粮

文化来自于人民,必须服务于人民,造福于人民。近年来,“文化风”吹拂中国大地,文化发展取得丰硕成果——精品力作不断涌现,文化品牌日益响亮,“文化惠民”使百姓的生活越来越精彩。

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人民奋进的号角,文艺工作是政府进一步推进民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先进的、健康的文学艺术作品,会给人以巨大的鼓舞和美好的享受,幸福的生活离不开优秀的文艺作品。因此,在发展经济,促进民生的同时,更需要重视文化的繁荣兴盛。广大文艺工作者应努力创作出更多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文艺精品,不断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

中国正在努力走出一条坚持正确方向、体现时代要求、展示华夏风采的文化发展之路!国家的文化建设队伍发展壮大,来自各方面的力量纷纷加入,形成了一支社会性、全民性的文化建设队伍。来自哲学、文学等学科的学者,活跃在各类文化产业发展的前沿,有些人还成为制定相关规划和战略的智囊。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国家文化建设尽职尽责。

作家冯骥才说:“文化承担的责任就是使人们精神幸福。”2010年提出,“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201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说,“文化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影响更深刻、更久远。”这不仅很好地阐明了文化的本质,更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文化自觉。但是只有国家的文化自觉是不够的,国家的文化自觉必须转化成全民的文化自觉,这样我们国家的文化才有希望,社会的文明才能进步。

弘扬和继承中华文化在“两会”上得到了高度重视。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身份,也是我们国家的一种文化立场。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对于提升整个民族的审美能力和精神素养非常重要,对树立民族文化的自觉、自信、自强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也是当下各类艺术创作、艺术创新的源泉。国家画院院长龙瑞提出,这些文化的瑰宝应该流进每一个国民的心中,还要洋溢在每一个国民的脸上。

相声家姜昆说:“国民幸福感与文化建设关系密切。”要增加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就需要艺术家创造出优秀的文艺作品。俗话说“艺术来源于生活”,要创作出好的作品,就要深入生活,这样的作品群众才喜闻乐见。好的艺术作品,往往带有时代的标签,是一个时代的产物。所以,还要注重培养年轻力量,他们才是时代的生力军,现在很多真正好的作品都是出自年轻人之手。

导演尹力说,2010年票房逾百亿元,中国电影全面产业化以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这并不等于中国已是电影强国。现实题材的作品、表达当下的作品还不够多,中国电影有很好的传统,出现过很多贴近时代、贴近群众、贴近当下、针砭时弊的好作品。面对快速发展变化的现代化中国,电影人应该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将这些用影像记录下来,在后人来看这些都将是当代社会的文化读本。发展文化产业,可以多建立一些影院,让更多的人享受到文化发展的成果。当然,作为电影人,最重要的还是应该潜心于如何创作更多满足当下人们多样的审美需求和娱乐需求的作品。

作家、艺术家们能否创作出精品力作,关键是看他是否拥有充实的生活积累、丰富的生活体验、深刻的生活感悟。因此,文艺工作者要深入基层实践,深入到群众的实际生活和内心世界,真正了解群众、理解群众、热爱群众,努力创作出反应人民生活和内心的文艺精品。同时,也要诚心诚意地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中挖掘文艺创作的丰富宝藏,汲取艺术灵感。把广大人民群众作为服务对象和表现主体,从生活化、平民化的视角,真实反映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创作更多受人民欢迎、对人民有深刻影响的文艺作品。

在物质、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人民群众欣赏、审美观念变化较快的今天,文化创新非常重要。文艺作品创作的观念、内容、风格等方面都要积极创新,使文艺作品的题材、形式、手段丰富、多样,还要重视科技手段在文艺创作中的运用,尝试各种艺术要素和技术要素的融合。打开想象的空间,让艺术插上技术的翅膀,用先进技术为人民传播先进文化。

文化“共建”“共享”的新时代

生活富庶、丰衣足食的人们需要文化诉求,文化在和谐社会建设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我们正在迎来一个文化的时代,这是一个人民群众共同创造文化又享有文化的时代,是文化的共建共享时代。

建国60年来,在政府文化共建共享思想指导下,我国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城乡文化发展差距不断缩小;文化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文化建设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弘扬了民族精神,满足和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文化软实力成为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中国成立之初,公共文化事业百废待兴。图书报刊方面,1949年,全国仅有公共图书馆55个,文化馆896个,乡镇文化站建设基本上属于空白。至2008年,全国有公共图书馆2819个,文化馆3217个,文化站37938个,村文化室247332个。近年来,又实施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送书下乡、流动舞台车工程等重大文化工程,为城乡基层提供了丰富的公共文化资源。新闻出版总署从2004年开始在部分农村及城市社区试点建设农家书屋和社区书屋,已建成各类农家书屋9.2万多家,社区书屋6万多家,惠及2亿多城乡人口,计划用10年时间使农家书屋覆盖到70多万个行政村和社区,以解决村民、居民看书难、读报难问题。广播影视方面,1998年广电总局启动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解决了近亿广播电视覆盖“盲村”群众听广播、看电视的问题。2000年10月开始实施“西新工程”,改善了西藏、新疆等西部边远地区广播影视基础设施条件,广播影视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2002年,******上明确提出了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2006年,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前进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基础,吸收人类进步文明成果。自此,和谐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文化市场体系的崛起,为文化发展积累了丰厚的财富资源,同时,还积累了丰富的人力资源。推动了一批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成为全新的市场主体,并吸引了众多社会企业投身于文化建设行列。

政府提倡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强调和谐社会“共建共享”,全面刷新了文化队伍结构,引发了文化建设全民参与。人人享有经济、政治和文化的权力,人人又是经济、政治和文化活动的主体。要实现文化上的“共建共享”,需要建立较完善的文化市场体系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近年来的文化建设实践表明,我国公民文化意识淡薄,文化权力意识模糊,这是制约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瓶颈。因此,要唤起全社会的“文化公民”意识,促使全体公民民参与进来,共同承担文化建设中的角色,并最终达成全民族的“文化共识”、形成广义的“文化系统”。全社会对文化建设的参与,只有在各种力量分工明确、优势互补的条件下,才会有合理的队伍结构和力量布局。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以保障公共基本文化权益为目标,政府和文化事业单位转变职能,扮演起了服务者的角色,承担了为公众提供文化服务的责任。在大的形势推动下,社会力量也开始参与文化建设,并被纳入经常化、制度化的轨道。因此,全体公民不仅是文化的服务对象,也成为了文化的建设主体,使得文化建设力量的结构和面貌焕然一新。近年来,各文艺院团、影视公司、出版企业积极进行体制改革,按照现代企业制度,重塑国有制主体地位。尤其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经济发展遇到困难的情况之下,我国文化产业逆势增长,对保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国有文艺演出院团体制改革条件成熟,气氛浓厚。全国范围内,除新疆、西藏外的29个省区市884家省属和试点地区文艺院团中,已有71家完成转企改制。在影视公司方面,从1994年开始,上海东方明珠、中视传媒、湖南电广、北京歌华有线、陕西广电网络、深圳天威视讯6家从事广播影视类业务的公司先后成功上市,带动了相关领域广播影视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全国已先后组建了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和上影、长影、西影、潇影、峨影、珠影7家集制片发行放映于一体的国有电影集团公司,拥有34条主流院线、188条农村数字电影院线。在出版企业方面,报刊和出版、发行、印刷企业进行集团化建设,引领新闻出版体制改革潮流,促进了民营书业的崛起,出版物发行网络已遍布城乡。

2011年,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标志着发展文化产业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对我国应对金融危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随着我国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不断扩大。文化部门以文化走出去重大工程、项目的实施为契机,充分利用国际国内市场,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扩大对外文化贸易,形成了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开放格局。

同类推荐
  • 村民委员会建设

    村民委员会建设

    20世纪80年代推行的村民自治,是党领导亿万农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创造,是农村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世纪之交,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全面推行村民自治的战略部署。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颁布了修订后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农村民主法制和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任务,就是按照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要求,全面推进村民自治,把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 改变世界的100个条约(下)

    改变世界的100个条约(下)

    本书对世界历史的真实过程做了纵深的透视,对人类文明的伟大成就做了全面的阐述,它从浩瀚的历史文库中,撷取精华、汇聚经典、分门别类地对历史上曾经发生的重大事件进行分析介绍,向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年朋友们打开了一扇历史的窗口,让他们穿越时空隧道,在历史的天空中遨游、于探幽寻秘中启迪智慧,启发思考,启示未来。
  • 清代官德丛谈

    清代官德丛谈

    本书是一本从历史中汲取治国理政的政治智慧的书。作者通过对清代官场众生相的真实描绘,深刻揭示了封建政治的黑暗与腐败,从传统政治文明中发掘出至今仍有借鉴意义的珍贵历史遗产,充分反映了普通老百姓对清明政治的冀求与向往。既有很好的学术性,又有很强的现实性。全书语言生动形象,叙述深入浅出,言简意赅,文省事丰,是史学大众化的一个有益尝试。
  • 中国历史上的腐败与反腐败

    中国历史上的腐败与反腐败

    腐败是一种以权谋私的行为。所谓权,是指公共权力;所谓私,是与公相对立的个人私利。以权谋私,就是利用、窃用、滥用公共权力而满足一己之私。据文献记载,早在文明诞生前夜的传说时代,我国腐败现象就已产生。当历史进入阶级社会后,腐败遂成为附着于统治阶级身上的痼疾。这些腐败现象在每个王朝的前期、中期和后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虽然其形式林林总总、五花八门,或为金钱,或为权位,但归结其根本,仍然不过是为了满足贪婪者的私欲。中国历史上每个王朝灭亡的具体原因很复杂,但是,究其根源无不与这些腐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腐败导致灭亡,严重的腐败导致速亡,这是一条亘古不变的基本规律。
  • 明日中国:走向城乡一体化

    明日中国:走向城乡一体化

    本书立足“浙江省十一五时期推进城乡一体化对策研究”这一重大招标课题的研究成果,进一步考察了北京、上海、苏南无锡的城乡一体化发展趋势,扩展成一本专著,作为本套丛书第一期六本书的结篇。
热门推荐
  • 至尊炼妖师:傲世大小姐

    至尊炼妖师:傲世大小姐

    她是来自现代世界的第一雇佣兵,铁血悍然,人人敬畏,奈何被好友背叛,魂穿异世。她是麦家嫡系大小姐,奈何天生废材,生来无法凝聚玄气,被师父暗下杀手,一朝毙命。这一世,废材大小姐惊艳重生,强势崛起。师父要派人暗杀她?很好,那就让她痛不欲生,准备下地狱去吧。堂妹想要暗算自己?呵呵,那就送她去鬼门关摸阎王鼻子。族兄在危难时刻跟她撇清关系?没事,跟他恩断义绝!她麦芷滢,这一辈子都不会被任何人牵制,更不会甘心屈于他人之下。且看废材大小姐如何强势崛起,睥睨天下,成为万世敬仰的至尊炼妖师!
  • 剑二十二

    剑二十二

    一个由剑开始的故事,必将由剑来结束!一个名字里带剑的人,死在他手上的人却从未见他用剑!只因为……别人从剑里召唤出来的剑灵都是神兽,而他从剑中召唤出的剑灵却是个人!
  • 高唐梦

    高唐梦

    李饮家贫,从小习毛体,喜诗词,上高中不久,便开始了大唐开元之旅。本书风格写实,文笔先下重墨,之后会浓淡相宜。——这是芹菜的第一本书,肯定会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真心希望得到大家的宽容、理解与支持。——以下附庸风雅——香草美人,当从那馨香之物始。至于仗剑去国,游历天涯的情志,大唐除了这白之侠气和饮之儒雅,竟是难寻其右。饮穿大唐,唯有缚鸡之力,未得莫测神功。此人生存之道太差,只运气极佳,又因儿时于那诗词歌赋的些许嗜好,竟在大唐成了正果。至于正果究竟为何物,以愚拙见,当是免不了正头娘子以齐家,偏枕美妾以风流。再如治国、平天下者,当是凭栏浊酒咏醉之词,不足为据,只做流年笑谈罢了。
  • 前世三转经

    前世三转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重生二零零零年

    重生二零零零年

    我有亿万家财,却依然喜欢三五好友在街边吃烧烤喝扎啤的生活。我有能力在任何地方生活,但我却常年生活在小县城,陪在父母的身边。
  • 逆乱风尘

    逆乱风尘

    尘世多斑驳,世态多炎凉,在这强者为尊的世界,我努力着,可又能够得到什么,又会失去什么。从此,谁也再阻挡不了我的梦,我要逆天而行……
  • 北斗魂帝

    北斗魂帝

    魂师会法术,谁也挡不住!连发的大火球,砂锅大的冰封术!“大哥,咱们叶家终于出了一个法师啦!”
  • 情定三国

    情定三国

    为什么我就这么倒霉,别人拍了那么多戏都没事,而我第一次拍戏就遭遇到十年难得一见的境况,为什么要等到我被吊在山崖边拍慢动作的时候那钢丝才给我断了!老天啊,为什么一定要是我啊!
  • 凌天神王

    凌天神王

    星辰从遗弃之地走出,在困苦中崛起,即使前方困难重重,也注定要走出他的传奇!
  • 谁撬动了银川经济

    谁撬动了银川经济

    九尺之台,起于垒土,任何一段辉煌的背后,都有血汗、泪水、艰辛和失败。本书是一部着眼经济、落笔人生、弘扬创业、宣传励志的书籍,它可以见证企业家们从一个专业的经济工作者向宣传思想工作者转变的心路转折,但更为重要的,是它同时“撬动”了企业家们对宣传思想工作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初衷和工作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