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92100000017

第17章 唐朝的歌手

先从王昌龄,高适,王之涣这三位诗人的一次长安郊游说起。

那是一个冬天,天空中飘着不大不小的雪花。按照如今西安的气候,度量唐朝开元年间的这座都城,也应该是天寒地冻,冷得伸不出手,人们尽量蛰居在屋里的季节。现在弄不明白究竟是诗人们事先商量好了,临时无法通知更改,不得不冒雪应约而去呢,还是一千多年前,关中地区的大气环境要温湿些,要煦暖些的缘故,不像现在这样的干冷干冷,诗人根本没把这点雪花,这点寒意当回事。倘若,这两个原因都不存在的话,那就是在太平岁月里活得太滋润,太舒服,太过温饱,太过丰裕的唐朝人,一种排遣时光的浪漫了。

当时,这三位诗人,都在风尘未遇之时,诗名是有的,功名却未必。因此,也没有私家车,可以自驾出游,也不好意思向哪家出版社,或哪家文学杂志社打秋风,借用他们的公家车。这样,诗人们在西市集合,出春明门,任由蹇驴驮着,在飞舞的雪花里,在透着格外清新的冷空气里,往郊野蹀躞而去。

也许一路走来,有些累了,也许本来就没有什么一定之规,只不过文人雅趣罢了。恰巧路边有座旗亭,便跳下驴来,自有人为你拴好牲口,进得店中。唐朝到了开元年间,整个社会处于一种大富足的状态之下,以致像这类官道上的驿站,都免费向过往人等,提供食宿便利。

不过,终究是文人的缘故了,多少还有一点儿潇洒,还有一把风流。当然,他们属于进京待考的举子,非今天那些没着没落的北漂一族可比,是可以亮出身份,掏出官牒,享受这种优渥待遇。但怎么说,他们已是小有名气的诗人,便格外付了点儿银子,讨了个雅座,要了一壶河东桑落酒,把杯弄盏,兴高采烈地谈天说地起来。文人在一起,能有什么别的话题呢?无非谁写得好,谁写得坏,无非谁写得不好,偏派红包要大家说他好,无非谁写得很坏,居然恬不知耻地捣弄到一个什么奖之类,属于言不及义的闲扯淡而已。

正当他们三位高谈阔论之际,忽然,几辆应该称之为轩的高盖马车,停在旗亭外边,立刻,人声笑语,喧然而来,诗人们望眼窗外,只见一行人,悉皆丽服盛妆,奢华妖冶,花枝招展,灿若桃李的妙龄靓女,加上若干她们的跟包听差之流,进到店堂之中。听她们的口风,毫无疑问,这班欢场人物,显然也抱着诗人同样的心思,步履出闹市,踏雪望终南,寻求一份野趣而来。

公元713年到公元741年的唐朝开元年间,说来不长,却也不短的二十八年间,大概算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的最好年月了。惟其难得,所以杜甫有诗云,“忆昔开元全盛日”,总是忘怀不了。这之中,除了物质因素外,更憧憬的,或者更神往的,则是开元年间那种难得的浪漫精神。

惟富足,才有可能浪漫,惟太平,才有条件浪漫。而整个社会能够浪漫起来,有得浪漫,可以浪漫,是建筑在相当长时间的国泰民安上的。

若是兵荒马乱,疲于逃命,路有饿殍,民不聊生,大概很难有创作的强烈冲动。肚子都吃不饱,还有心思作诗吗?饿得前胸贴后胸,即使美人裸呈在你面前,想风流也是风流不动的。三年灾荒期间,作家几乎没有什么作品拿出来贡献给大家,就是一个雄辩的证明。应该说,文学也好,艺术也好,只要赶上一个相对平稳,相对温饱,而且,相对来说还是不怎么苛虐文人和艺术家的年代,总会有一个长足的进展,庶几乎无负于这个大时代的。

其实,这三位诗人,准备一捷春闱,拿得进士名头,攻读黉门,勾留长安,偶尔兴起,踏雪郊游的这个冬天,还只能算是“开元全盛日”的初始时期,好日月还在后边呢!

可文坛的盛唐气象已经显现出来了,像李白,贺知章,王维,孟浩然等名气更响的诗人,他们的作品,不仅为宫廷慕名,为帝王瞩目,甚至连日本、朝鲜,鸡林,西域各国,都不惜重金收购,视若瑰宝。那时的中国诗人,要比当下中国的小说家牛皮一些,不是他们巴结外国的汉学家,而是外国的汉学家跟他们猛套近乎。就看李白那首《哭晁卿衡》,他与那位日本人阿倍仲麻吕的交往,便知大概。

这时,旗亭里又走进四位绝姣好,绝艳丽的女子,毫无疑问,她们才是这次欢场聚会的主角。一时间里,竟十分热闹起来。这群吸引眼球的美女,鬟香鬓影,秀色可餐,令诗人目荡神移,遂不觉沉醉其中。可男欢女笑,打情骂俏,视觉上享受,听觉上痛苦,坐了一会儿,终于也打算离开了。

没想到,有人提议,藉此良辰美景,何不请这几位姐姐拿出看家本领,唱上几首从教坊里传出的曲子,令吾等一新耳目呢?唐朝的歌手,在宫廷的,属于教坊,均系大腕,在藩邸的,属于乐坊,也为名角,而在民间的,属于唱班歌社,便是大众娱乐的明星了。

这三位诗人,王昌龄居长,便在阁子里低声对高适、王之涣讲:此辈不知我们是谁,既然要歌,必歌时人之作,这倒不失为对吾辈之诗,一次难得的评断机会。到底要看看这些歌手,会唱出些什么来?

说话间,音乐声起,一位歌手引吭而歌:

风雨寒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是王昌龄的诗,他当然喜不自胜,竖起拇指,表示得中。接着,又一位歌手也款款地站起来唱道:

开箧泪沾臆,

见君今日书。

夜台何寂寞,

犹是子云居。

这是高适的诗,他也竖起一指,面露春色。随后,第三位歌手被众人推上前来,她一张口,使得王昌龄笑逐颜开,简直合不拢嘴了。

奉帚平明金殿开,

强将团扇两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

犹带昭阳日影来。

王昌龄竖起两指,表示他连捷二元。

王之涣自以为得名要较之他俩早一点,却没想到歌手们不唱他的作品,使他很没面子。遂一摆手:“此辈皆潦倒乐官,所歌皆下里巴人。俗物岂敢近哉?”他指着那四位歌手中未献唱的一位,也是最出色,最俊美的一位,说道:“待此子所唱,若非我诗,即终身不敢与君等抗衡矣!若是我诗,君等皆须列拜床下,奉我为师。”

大家笑着说,就依你,我们等着听她究竟会唱什么。

她姗姗地走到众人面前,樱唇初启,玉喉高啭,唱出来的果然是王之涣的成名作。

黄河直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也将指头竖起:“田舍郎,吾岂妄哉!”

“因大谐笑,诸伶不解其意,皆起身曰:‘不知郎君,何此欢噱?’昌龄等因语其事,诸伶竞拜曰:‘俗眼不识神仙,请降清重,俯就筵席。’三子者从之,饮醉竟日。”(《说郛》卷二五载薛用弱《集异记》)

由此可知,唐诗之所以繁荣,因为唐诗是可歌的。

诗可歌,诗不可歌,是大有分别的。诗不可歌,干巴巴地停留在文字的审美意义上,诗的活力便先衰减了大半。后来的宋、元、明、清,也就休想超越中国诗歌史上的这座巅峰。再后来,民国了,“五四”了,诗变成白话,变成逐句拆开分行的散文,连顺口都说不上,何从歌起?这样,中国的诗也就走到了尽头。

正是因为诗之可歌,在唐朝,遂出现了歌手这一崭新的行当。

在中国,只有唐朝,这些职业歌手的名字,是正经八百地印在史籍上,写在文人的作品里。我很钦佩唐朝的歌手,他(她)们没有禁忌,没有教条,没有框框,没有任何意识形态的心理阻隔,也没有任何香花毒草的选择踌蹰,面对那些瞪着牛大的眼珠子,视他(们)为异端的正统派,敢把西域胡人的音乐引进中原,敢将龟兹苏祗婆琵琶七调视为华夏正声,敢将本土诗人的词章,大歌而特歌之。

在印刷术还没有出现之前,是歌手的声音,将诗人的文字,覆盖在整个大唐王朝的全部版图之上。无妨如此说,实际上是唐朝的歌手,将唐朝的诗人,送上缪斯的神殿。

“武元衡工五言诗,好事者传之,往往播于弦管”。(《旧唐书·武元衡传》)

“李益每作一篇,教坊乐人,至以贿求取”。(《旧唐书·李益传》)

“军使高霞寓,欲聘诸娼伎,伎大夸曰:‘吾诵得白学士《长恨歌》,岂同他哉?’”(白居易《与元九书》)

诗人成为香饽饽,诗篇成为抢手货,而那位李白,竟大马金刀地不买唐玄宗的账,“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种盛况,既空前,更绝后,也就只有浪漫的唐朝才会出现。

盛唐诗歌之所以盛,很大程度上,是诗人和歌手珠联璧合的结果。诗到盛唐,蔚为大观,云蒸霞蔚,众星璀璨,歌手对他们作品的演绎,传播,推广,媒介,起到了推波助澜的强大作用。同样,诗人的华彩词章,珠玑文字,为歌手们的演唱,拓展想像空间,深入情感境地,扩大美学视野,放眼广阔世界,在艺术的完美创造上,也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在这种相得益彰的精诚合作中,诗人和歌手,常常结下深厚的情谊。

我估计,当时的诗人,相当感念这些歌手,至今,在《全唐诗》中,我们还能读到留在诗人笔下的,如李氏兄弟,如米氏父子,如八郎李衮,如念奴等等歌手名字。因此,玄宗开元年间,既是唐朝的鼎盛时期,也是唐诗的鼎盛时期,更是唐朝歌手这个行当的鼎盛时期。

说来也许要让今天那些当红的歌星嫉妒,别看她们在屏幕上连跳带蹦,连吼带叫,和她们一起疯狂的歌迷,基本都是她们的同辈人,更多的是中学生。而当唐朝的歌手出场献艺的时候,谁是她们的追星族,恐怕当今那些红歌星连做梦也不敢想的。

一国之主,九五之尊,人称风流李三郎的李隆基,居然带头为之鼓掌叫好,为之神魂颠倒。“宫伎永新者善歌,最受明皇宠爱,每对御奏歌,则丝竹之声莫能遏。帝尝谓左右曰:‘此女歌直千金。’”“念奴者,有姿色,善歌唱,未尝一日离帝左右。每执板当席顾眄,帝谓妃子曰:‘此女妖媚,眼色媚人,每啭声歌喉,则声出于朝霞之上,虽钟鼓笙竽嘈杂而莫能遏。’宫妓中帝之钟爱也”。

领衔文坛的诗人李白,翰林待诏大学士,也不嫌肉麻兮兮地来凑这份热闹,甘为女歌手的“粉丝”。“宁王宫有乐妓宠姐者,美姿色,善讴唱。每宴外客,其诸妓女尽在目前,惟宠姐客莫能见。饮至半酣,词客李白恃醉戏曰:‘顷闻王有宠姐善歌,今酒有醉饱,群公宴倦,王何吝此女于众?’王笑谓左右曰:‘设七宝花障。’召宠姐于障后歌之,白起谢曰:‘虽不许见面,闻其声亦幸矣!’”(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

由于帝王的提倡,由于诗人的支持,唐朝的歌手也自然成为快活一族,过着养尊处优的日子,享受豪华奢侈的生活,府邸不亚贵族,车马拟于王侯。以开元时期最有名的李氏兄弟为例,据郑处诲的《明皇杂录》:“乐工李龟年、彭年、鹤年兄弟三人皆有才学盛名,彭年善舞,鹤年、龟年能歌。尤妙制《渭川》,特承顾遇。于东都(洛阳)大起第宅,僭移之制,逾于公侯。家在东都通远里,中堂制度,甲于都下。”这三弟兄在洛阳盖的连跨数坊的大宅门,恐怕当下那些红得发紫的歌星,未必有这份财力。若是在五环路外,买幢花园洋房,在远郊区县,盖栋郊区别墅,应该不算困难。而要她们投入上亿资金,去修一座恭王府式的建筑群,估计是力不胜任的。

所以,真浪漫,要有真本钱。开元年间这种自上而下的浪漫,就是建筑在这样一个雄厚的物质基础上的。说实在的,在玄宗开元之治前的唐朝,并非如一些历史学家所鼓吹的,是那样一个尽善尽美的大唐盛世。

据近人钱穆的观点,“(唐)贞观时代的社会情况,实未必胜于(隋)大业”,他认为,“隋室虽祚短运促,然其国计之富足,每为治史者所艳称。自汉以来,丁口之蕃息,仓廪府库之盛,莫如隋”。隋朝的综合国力,远胜于李世民、李治、武则天所经营的唐。“在其(隋炀帝)末年,天下储积,足供五六十年”。(《国史大纲》)

李唐王朝的统治者,从贞观开始,不过只是给中原百姓,创造了一个休生养息的安定环境罢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其人口生丁的繁殖,是与社会大环境的安定丰足,有着莫大关系。唐也是直到玄宗朝的开元十四年,有户七百零六万;开元二十八年,有户八百四十一万,与隋开皇中有户八百七十万,差可比拟。所以,钱穆认为,“一到唐玄宗时,社会富庶已与隋代相似”。

中国人的那种百折不回的顽强抗力,那种承受磨难的经久耐力,也真是令世人赞叹不已。无论是天灾,还是人祸,无论是旷日持久的折腾,还是疾风暴雨的摧残,只要能让老百姓喘口气,假以时日,很快,这块国土上又将春风和畅,焕发生机的。

同样,盛世文章,自然也是随之而来的一片繁荣景象。

在这二十八年间,“是时,海内富实,米斗之价钱十三,青、齐间斗才三钱,绢一匹钱二百,道路列肆,具酒食以待行人,店有驿驴,行千里不持尺兵。天下岁入之物,租钱二百余万缗,粟千九百八十余万斛,庸、调绢七百四十万匹,绵百八十余万屯,布千三十五万余端”。(《新唐书·食货志》)

这二十八年,才真正称得上盛唐。要没有这点本钱,李隆基也不敢放开手脚浪漫。

可浪漫过了头,便是精神的堕落。据唐刘肃《大唐新语》:“开元中,天下无事,玄宗听政之后,从禽自娱。又于蓬莱宫侧立教坊,以习倡优萼衍之戏。”现在也很难分得清楚,耽安宴乐的这位风流李三郎,是他带领着歌手和诗人,沉迷于物欲的渊薮中,一劫不返呢,还是整个社会已经形成的腐朽败坏风气,簇拥着这位陛下,大家一起走向覆灭。

正如《旧唐书》对他的评论一样,“方其励精政事,开元之际,几致太平,何其盛也!及侈心一动,穷天下之欲不足为其乐,而溺其所甚爱,忘其所可戒,至于窜身失国而不悔。考其始终之异,其性习之相远也至于如此,可不慎哉!可不慎哉”!

这大概也是握有最高权力的中国皇帝,几乎不能逃脱的,必将走向自己反面的命运。公元756年(天宝十四年)冬,他的宠将,平卢、范阳、河东节度使安禄山,在范阳举兵叛变,南下攻入洛阳,次年占领长安,所过烧杀抢掠,生灵涂炭,中原化为丘墟。其部将史思明攻占河北十三郡地,更是燹毁夷灭,神州陆沉。史称“安史之乱”的这场浩劫,就是这位原来的有道之君,后来成为无道之君的李隆基一手造成的,从此,李唐王朝一蹶不振,走向衰亡。

那些曾经快乐过的诗人,那些曾经快活过的歌手,也无法再快乐和再快活了。

大约在公元770年(大历五年)左右,由于战乱的关系,流落到潭州(今湖南长沙)的诗人杜甫,恰巧遇上了同样流落到江南一带的李龟年,故人相见,一言难尽,彼此潦倒,惟有哽咽。诗人当时为了觅食谋生,到处投奔,无所傍依,而这位开元年间排行榜总在榜首位置的名歌手,混得似乎更惨。“每遇良辰胜赏,为人歌数阙,座中闻之,莫不掩泣罢酒”。(郑处诲《明皇杂录》)

到了沿街卖唱的地步,能让杜甫那颗诗人的心平静得下来吗,于是,就有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江南逢李龟年》)

这位盛唐歌王,这位盛唐诗圣,随着盛唐的不再,也终于鞠躬谢幕,相继退出人生舞台。也许从这一天起,中国的诗便哑巴了。

其实,回顾整个中国文学史,一个大时代的开始,总是一次新文学运动的开始,同样,一个大时代的终结,也必然是这个文学进程的终结。唐朝的歌手也好,唐朝的诗人也好,兴也固然由于盛,这是不必说的了;其实,衰也不由此盛时种下的苦果所致吗?

因此,总结一下时代更迭,文学盛衰的历史教训,对后人而言,也许不无裨益的。

同类推荐
  • 兼爱者:墨子传

    兼爱者:墨子传

    作家陈为人广泛收罗材料,迎难而进,撰成此书,别开生面地展示了墨子毕生事略及墨家学说原貌,在现有的墨子传记作品中可谓独树一帜。相信广大读者会喜欢这部新的墨子传。——黄留珠《兼爱者:墨子传》汇集广泛学术资料,别开生面地展现了墨子的毕生事略及墨家学说原貌,较为完整和全面地展示了墨子学说的内涵和特征,在现有的墨子传记中可谓独树一帜。
  • 为乐趣而读书

    为乐趣而读书

    读书之乐乐何如?林丹环编著的这本《为乐趣而读书》精选的文章,有的谈论读书方法,有的分享读书之趣,有的回忆书海琐事……不一样的文字,一样的纸墨情结。一起走进这个书海世界吧,聆听作者独步书林的内心独白,体会畅游书海的真正乐趣,感悟书籍之于人类精神世界的独特魅力。
  • 鲁迅经典全集

    鲁迅经典全集

    如果说英国文学不能没有莎士比亚,那么我们的民族文学则不能没有鲁迅——鲁迅是现代中国文学的民族魂。为了让读者朋友更方便地阅读经典,聆听大师的声音,编者特别把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以及散文集《朝花夕拾》、《野草》及杂文集奉献给读者,衷心地希望广大读者能从中获益。
  • 万夜秃笔文集

    万夜秃笔文集

    本文集大部分文章为作者1977年至2006年间撰写,主要内容有:绍兴名人研究、统一战线研究、大禹研究和地方史研究。
  • 小人物史记Ⅱ

    小人物史记Ⅱ

    本书时《杭州日报》西湖副刊创办“倾听·人生”版的集结,它的宗旨是“以小人物的命运来反映时代的变化”,以第一人称讲述自己的经历。十年时间,每周一期,每期六七千字,500多个小人物敞开了心扉,他们的故事打动了更多的小人物。
热门推荐
  • 邪王盛宠妻废柴逆天五小姐

    邪王盛宠妻废柴逆天五小姐

    她,是21世纪华夏帝国古武界第一家族卿家少主,练武奇才,亦是全球第一集团——夜魅集团的幕后总裁,却在最虚弱的时候被最亲近的爱人和最信任的闺蜜背叛,只为抢夺那一本《上古丹方》,最后,她失望自焚而死。她,是希尘大陆北月国萧丞相府七小姐,亦是唯一的嫡女,却因无法修炼,成为人人厌弃的废物草包白痴七小姐,却被庶姐凌虐致死。再次睁眼,她不再是废物,天才的崛起,让那些嘲笑过她的人追悔莫及……天阶丹药?不好意思,我当糖豆嚼了。灵器?不好意思,圣器我用来切肉了。灵宠?不好意思,我有神兽在侧。他,是北月国人尽皆知的废物
  • 魔古无界

    魔古无界

    夜半狂歌,暗夜起舞。前世惨遭强制治疗,今生重生古天地。上古年间,天外生灵相继降临。而今,古天地分为六大域,各域生灵互有往来,诸多奇异血脉随之诞生,乱世下,众强纷争,奇人无数。“总算出来了,该死的精神病院。不对,是精神治疗中心。”“这个世界,很有意思。”……妖魔乱舞,仙神显世,人族求存,这是一个混乱之中,又有着微妙平衡的时代。……
  • 青之羽翼

    青之羽翼

    平静的校园里,古树下,惊现尸体。随后校园里各种形式的命案连续出现。令人疑惑的是,尸体旁无一例外地都放有蓝色的羽毛……梦想成为侦探的少女,在追逐莫里亚蒂的福尔摩斯和华生的帮助下,建立推理社,破解迷雾重重的校园传说及连环杀人案件!
  • 天地无双绝

    天地无双绝

    天地变无双现,谈色变无双绝。看无双如何笑傲苍穹……
  • 魔法逆天队

    魔法逆天队

    逆天队的大家在一所神奇的魔法学院碰面,个个都是那么厉害,他们的身份都是不为人知。为了去梦幻学院的总部,和各自的目标,大家组织了个逆天的队伍...
  • 联盟穿越之斩魂

    联盟穿越之斩魂

    当一个纵横天梯的高玩随着巨龙的悲鸣穿越到了异世应用着脑海中的各种连招战技重生在了符文之地上那么,一个属于刺客的辉煌时代来临了……当折翼之舞杀出了狂风绝息斩的风采!当天崩地裂凿出了德玛西亚正义的荣光!当无尽之刃配合灭世者的死亡之帽造化出了全新的属性伤害!瓦洛兰大陆上的英雄们被震惊了这是一个无情的刺客,这是一个重情的刺客谢天把握着属于自己的刺客信仰,走上了群英称雄的道路。
  • 得分篮主

    得分篮主

    林阳:论组织能力我不是针对谁,在座的给位都是辣鸡!林阳:论得分爆炸力?抱歉,你们心里阴影的面积正在扩大中。对了,要是你们想找我单挑,那我劝你们最好组成一个团队。因为我不太懂怎么安慰人,谢谢你们的谅解~
  • 每天都有人跟朕抢皇后

    每天都有人跟朕抢皇后

    在连续的噩梦成真后,霍端敏决心凭借自己的力量扭转乾坤。严格贯彻“三不要”原则!一不要:不要让霍家树大招风到皇上动手,谦逊低调才是正经!二不要:不要上演可以预见的九子夺嫡悲哀。娃娃教育要趁早!三不要:不要与后宫的美人勾心斗角了,其实大家都是可怜人!至于皇上什么哒,他原本就不爱她,相敬如宾好了!皇上:朕也不要……
  • 古剑神游

    古剑神游

    在一款通过大脑神经,让你身入其境的虚拟游戏名叫‘古魔神剑’!内测时期一名男子掀起了狂潮,以至系统崩毁,内测提前结束!时过境迁,公测来临之时——
  • 邪魅镜主请淡定

    邪魅镜主请淡定

    呼,想她堂堂雪莹镜主,竟然遇见了那个辰风镜主。哎,前世的记忆被抹除,修为也大大降低了,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那个爱情考验。今生,需要找到前世所爱的人,一起恢复修为,恢复记忆。他伤害了她,相信了另一个女人,当她用了巨大的代价来启动时空之术证明她的没有害那个女人时,他就知道,她,已经不在是属于他的莹儿了。她昏迷了三年,等她醒了的时候,对他说的第一句话却是:“上官辰风,我们就此结束吧。”他很心痛,很恨自己,恨自己当初为什么不相信她?!他想解释,可却发现,他没有什么好解释的!是他把她弄丢了,是他让她对他绝望了,他苦苦哀求,只希望她不要那么狠心,不要真的跟他断绝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