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25900000011

第11章 中国文学的历史命运(2)

胡适说到新文学的白话文运动时曾提到人们罕知的王照其人。这人的思想行为证实了戊戌维新和五四运动,政治斗争,思想革命与文学改造这些现象之间具有内在精神一致性。王照参加戊戍变法,也是当时的一位领袖人物。变法失败后他是被通缉的要犯之、被迫亡命日本。庚子乱后改装潜回并隐居于天津。他归国后思想有了大的转变,从“妄冀富强之效出于策略之转移”中觉悟过来,要从敎育“芸芸亿兆”下手。认为富围治理的根本在最大多数的细民,不在少数英俊之士。他于是悉心创造“官话字母”,以求使文字语言能够切近民众。这是白话文运动的先行。胡适说:“当时也有一班远见的人,眼见国家危亡,必须唤起那最大多数的民众来共同担负这个救国的责任。他们知道民众不能不教育,而中国的占文占字是不能做教育民众的利器的。”《新文学大系建设理论集导言》〕许多新文学运动的推动者,早时也热衷于科学救国,后来发现社会落后,民众愚钝,于是转而求以文学启发。民心。这是救亡的一个选择,也是救:与疟蒙进而结合互相渗透的一个明证。从上咧十:照的例子町以看到裘日维新主义者选择白话,与新文学运动参加者为新文学寻求适当工具其思考是同向的。他们从不同角度出发,而在同一个社会现实的基础上终于获得共识。

基于上述,我们认识到五四新文学运动和新文学革命的葙因是觉世维新和振兴国运,是由社会政治,思想变革的需要转向文学讨取药方。这构成新文学运动救亡、启蒙与艺术自立的创新之间的潜在矛盾,我们在这里探讨的中国文学的历史命运,自从五四最初十年结束之后,中国文学运动长时间动荡与不可挽回的倾斜,其原因在最初的文学梦想中即已种下。这是宿命,是不可逃避的。因为这是、也只能是属于中国的文学追求。

四、作为基本触媒的世纪末忧患

五四新文学运动继承了它的前身一一近代文学改良运动的基本思想,即有感于国势艰危,思以文学之力而起到强国新民的作用。康有为在1897年《日本书目志识语》中把文学的教化作用提到最高度:“六经不能教,当以小说教之;正史不能入,当以小说入之;语录不能谕,当以小说谕之;律例不能治,当以小说治之。”上一个世纪末兴起的小说界革命,是从小说的社会教化功能入手。梁启超同样重视小说在这方面的作用。他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指出:“欲改良群治,必自小说界革命始;欲新民,必自新小说始。”他认为不论从改良宗教,政治,风俗,学艺以及改造人的角度讲,小说的改革具有先行的决定作用,因为“小说有不可思议之力支配人道故”。

那时的小说界革命或诗界革命除了注意到内容的革新有助于启发民智,同时也都注意到了白话的普及与运用,对于文学教化作用的价值。1901年《无锡白话报》刊登未署名的《论白话为维新之本》的文章,明确举扬反对文言、提倡白话的旗帜,把白话的作用提到极重要的位置:“愚天下之具,莫文言;智无下之具,莫白话;认为白话是振兴国运的必要工具:“文言兴而实学废;白话行而后实学兴,实学不兴是谓无民意思是讲没有白话必将无国无民。

新文学的推动者在上述那些基本方面,完全认同于他们的前辈。他们对于文学社会改造功能的重视,以及对白话提倡的热情几乎与近代先行者如出一辙。蔡元培指出近代以来人们由思想改革推进到文学改革,是“因为文学是传导思想的工具”。钱玄同等人更是对旧文学充满了怀疑精神,进而对之行尖锐的批判。他在1918年致陈独秀书中说:“旧文章内容,不到半页,必有发昏做梦的话。青年子弟,读了这种文章,觉其句调铿锵,娓娓可诵,不知不觉,便将为文中之荒谬道理所征服。”

五四新文学运动直接从近代先行者那里承继了百年梦想的理想精神。尽管十九世纪二十世纪之交,中国经历了至少两次幻灭的痛苦:西日维新之后的复仇性反扑和残酷镇压;辛亥革命之后的军阀混战,封建势力的卷七重来。两次悲剧性经历使人们重新体验到思想上的幻灭和旧事物的顽强生命力一一它可以借任何机会显示自己的韧性。但作为文学救国的另一轮尝试,五四新文学运动以似乎从未经受挫折的纯真热情开始又一次投入。

五四新文学运动作为漫长的结束恶梦的求索途中又一次新的亢奋,至今还留给我们以青春奔放的印象。巴黎和会的丧权辱国,不过是民族积愤的干柴之上一点火星的引燃。作为一个契机,由受损害的民族自尊而激起了对于中国漫长封建历史的反思,以“打倒孔家店”为标志的对于封建主义的批判,以引进科学民主为标志的向着现代文明的认同感,都是基于唤醒国民的心智,重新铸造民魂的救亡与启蒙融为一体的文学实现6新文学的设计和创立成为反抗全部旧秩序的手段的试验地和突破口。它成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前驱。批判精神是这一运动的前提和基础。面对庞大旧秩序的彻底怀疑和反叛精神是新的思想家园的精髓。后来的坚信不疑以及皈依经典、迷信个人是国民性格的软化和退化。因为是上一个世纪末悲剧心态的延伸,它成了世纪忧患的新文学的灵魂。救亡的焦躁与启蒙的崇高感交汇而为新文学总体精神的悲凉气氛,深刻的怀疑,严峻的思考,悲愤的呐喊,决然的反抗,综合构成了五四新文学的先天的悲怆风格。

因为它深受西方个性解放和民主思想的启悟,因此在它的展开中又糅之以自由奔放的情调。最初的新文学的成熟作品,大抵都充满了反抗精神。而当这一精神附着具体的形象,则往往表现为颠狂性的。《狂人日记》中疯子语言体现了现实的真实性;郭沫若的《凤凰涅盘》和《天狗》的语言也是狂放不羁的。它们在非常规的疯狂状态中,传达出特殊时代的莶本精神。整个时代的文学艺术几乎都不是轻松明丽的。

即使如“湖畔”那一伙年青的专做爱情诗的诗人,在他们那些纯情的歌唱中,那种青春追求始终为反抗、牺牲、争取的悲凉氛围所笼罩。爱情在当时的中国不是一种青舂的权利和享受,而是抗争中的使命。它是情感的,甚至要以情感的牺牲为代价。巴金的《家》并没有那种对于青春的陶醉与追恋的轻松甜美,也是无所不在地充斥着反抗、憎恶,甚至愤怒和死亡。即使是朱自清的抒情散文《背影》,父亲跨过铁轨那一刹那的印象,是中国儿女对中国父辈的苦难悲凉所摄取的氷恒的镜头。《背影》中有重大的人性因素,但中国社会赋予的一代人的衰老的背影的凭吊至少是同样的浓重。

中国新文学历史的第一页就是在这样严肃而充满使命的气氛中掀开的。1919年《新青年》发表宣言,首先高扬的就是怀疑和反抗的精神,认为要“打破天经地义自古如斯”的成见,要抛弃旧观念而创造新思想以“树立时代的精神,适应新社会的环境”。针对中国社会的久远苦难,《新青年》为未来中国画出了一幅多彩的理想蓝图:“我们理想的新时代新社会是诚实的、进步的、积极的、自由的、劳动的、愉快的、全社会幸福的,希望那虚为的、保守的、消极的、束缚的一一渐渐减少,至于消灭。”它几乎把能够想到的美好词语堆积起来,用来表达我们的未来。想象力有多么丰富,这些描绘未来的饲汇就有多么十:富。这一切,后来就化为中国文学长久追求的目标。

《新青年》以浪漫派的情调向世人宣示它对旧势力的反抗精抻,它在关于罪案的答辩之中说:他们所非难本志的无非是破坏孔教,破坏礼法,破坏国粹,破坏成节,破坏旧伦理(忠孝节〕,破坏旧艺术中国戏),破坏旧宗教(鬼神),破坏旧文学,破坏旧政治(特权人治)这几条罪案,本社同仁当然直言不讳。但是追本湖源,本志同仁本来无罪,只因为拥护那德荚克拉西状又)和赛因斯士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大罪。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那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那国粹和旧文学。

这一番话画出了当时弄潮人的另一种心态,即他们对一切旧物的枇判和反对的基本态度。这从一个侧面表明了新文学的浪漫精神。对于他们,一切新的都要召唤,一切旧的都要推倒。他们不在乎他们在多大程度上能够争取到这些,以及他们是否有可能摒弃悠久历史中形成的那些生命力持久而顽强的传统文化、习俗和思维方式。

这从一个崭新的层面表达了中国知识者面对的选择的困境:他们既无力在一个运动中推倒传统文化和精神的统治,他们对自己所呼唤和争取的一切甚至也来不及弄清楚。但由于社会苦难和民族衰落的积郁,他门没有充分准备便投入了一场壮烈而且是力童悬殊的抗争。他们普遍具有急于求成的紧迫焦灼的心境,希望能以最快的速度和效率赶上世界的潮流,以缩短中国和外部世界的距离。于是他们希望速效和速胜。

前面引述过的蔡妃培说的“至少应以十年的工作抵欧洲各国的百年”便是一例。无独有偶,郑伯奇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苕》中也谈到,虽然落后国家产生了文学新潮,但先进国家所经历的文学进程,它还要反复一遍。不同的是,这个反复是快速的:“这快速和落后的程度可以说是反比例的。越是落后的国度,这种进化中的反复来得越快”,“冋顾这短短十年间中国文学的进展,我们可以看出西欧二百年中的历史在这里很快地反复了一番”,“西欧两个世纪所经历过了的文学上的种种动向,都在中国很匆促地而又很杂乱地出现过来”。1932年刘半农在《新编白话诗稿序》中曾经感慨从五四到那时的短短十五年光景,他们那一辈人“都被挤成三代以上的人”,新鲜的东西也都不觉地变成古董。

这种情景在五闪过后半个多世纪的开放的文学十年中又重复了一遍。这十年政治上的相对宽松,社会从严重的教条约束中,得到一种改善性的准自由状态。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面对这个社会因禁锢而生成的愚昧落后与周围世界形成的巨大反差,百年苦难滋长的文学忧患得到弥漫性发展,在高速竞技般展示的节口欢乐的背面,不难看出这一代中国人的失落感,那里施展了一种沉痛悲凉之感。

这乃是万餐不如人的蒙羞垢耻心态借助文学的创新以求平衡的实践。最近十年社会文化现实中的诸多方面都有这种表现,沮文学表现得最集中,最强烈。朦胧诗之后,有新生代乃至新新生代。所谓第三代或第四代诗人或批评家,所谓第五代导演或画家,文学艺术和诗人们都“老”得很快。不觉间原先的弄潮儿变成了保守的前辈,甚至成了“打倒”的对象。评论界更是不断推出新潮。人们惊呼被“创新的狗”追赶得连撒尿的时间都没有了。

这楚由于文学蒙受的苦难最严重,而文学家也能最敏感地感到这种氛围。面对相距数十年在中国重复出现这种巨大的创造热情所包蕴的悲凉情怀,从而表现出近于疯狂的文学创新的旋舞,不难看出这是由于挣脱苦难而爆发的补偿快感的刺激,是由于长久的饥渴过后的失常欲求的驱使。中国文学在此种情态和环境中产生的追求新鲜刺激,浮躁喧嚣,不由自主地莩仿,以及由于急功近利、求成心切所造成的粗糙和肤浅、都是这种心态易于产生也不难理解的弊端。

五、从思想革命到工具革命

在充分宣扬的文学救亡意识的支配下,中国文学的变革呈现出饱满的热情投入精神。初生的文学一开始就进入了反抗旧秩序、建立新秩序的大破坏和大建设的热潮中。作为文学运动的精神思想支柱,胡适从纷繁的现实情态中,将此归纳为人的文学和活的文学两大内容。这可以认为是对五四新文学精神的较为深入精赅的把握。

活的文学重点在文学的运载工具的改革上。即从以脱离民众口语和社会现实的文作为工具,转变到以现代门语为基础的规范化的现代汉语作为工具上来。白话的提倡以及它对文言的战胜所具有的价值和功绩,是逐渐被认识到的。相当时间流传过的提倡仃话文是形式主义的谬误,只是到了最近数年十得到辨析。

白话的提倡和运用是旷古至今的伟大絮件。由于运载工具的变革,使得文学的面貌为之一新。它具备了成为新的文学的最必要的前提。文言的弊端在五四先驱者那里几乎是不言肘喻的。胡适指出文言对〒前进的时局已经成了极大的障碍。首先是与时大址的时务策论的文章,其次是翻译外国的学术着作。再就足用古文翻译外国小说,均感到无法表达新思想新观念,从而有不能沟通的痛苦。

胡适曾引用严复在《群己权界论》一文的自我辩护的话:“海内读吾词者,往往以不町猝解,言其艰深,不知原书且实过之。理本奥衍,与不佞文字固无涉也。”胡适认为从严从的“理本奥衍,与不佞文字固无涉也”这十三个字里,我们听到了古文学的丧钟,听见了古文字自己宣告死刑。严复的话宣布广古文在表达现代新思想的复杂深刻的论述方面的无能。它在现代科学文化学术面前,表现了无以传达沟通的尴尬。严复的文言功底谁也不会怀疑,所谓“无涉”恰恰表现了这一运载工具的总体的失败。

活的文学的倡导,勇敢而果断地宣告了其与传统思维方式以及传统传播手段的决裂。这种决裂的纵的背景,依然是对于封建思想文化体系的臀惕。钱玄同说的“让人发昏”即指的文言以它的完备周到而诱人误入歧途的方式让人为其所俘。那一代人在新时代中觉悟而树立的破除迷信,解放思想,铕先是从文体革命入手,即是从传播手段的改革以断绝封建思想的后路。其动因完全也是从这一背景出发的。

中国人已经认识到他们生活在一个全球性的开放环境中,他们不能听任那些流布了数千年的精神思想毒素继续为害。他们最极端的口号是“无父无君无法无天”,是“排孔”,一“以孔毒之入人深,非用刮骨破痛之术不能庆更生”。因为对这一点有充分的认知,于是有了陈独秀诸人讲的在建立内话文的问题上“决不容讨论”的“粗暴这体现了那一代人的胆识和魄力,以及蔑视庞大传统的存在的反叛精神。

文体革命倡导活的文学,以建立白话文并明确其在新文学革命中的主导地位既是一场恶战,也是一场速胜战。文体革命顷刻之间颠覆了数千年的封建体系对国人精神思想的羝盖。这虽说是一种焦躁心境的体现,但仅从白话出现,中围人可以“暂时”地把那一整套封建思想体系放置一旁,而在新文体所构筑的新世界中思维和运作这点看,其意义不仅巨大而且深远。

同类推荐
  • 她认出了风暴:萧红和她的黄金时代

    她认出了风暴:萧红和她的黄金时代

    她是萧红。她将她的翅膀与生命,定格在属于她的风暴之中……她是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她在文学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被鲁迅所推崇,被后世所敬仰。她为爱情飞蛾扑火,她为创作倾其所有。爱情之于她,是空气,是养分,是她生发的土壤;创作之于她,是信念,是光亮,是她生存的渴望。她一生经历过三个男人:汪恩甲之于她,是走投无路之下的慰藉;她与萧军,相识于危难之时,原本同舟共济的两个人因为人生目标不同而分道扬镳;端木蕻良,是萧红生命中最后的守护。她闯过一次比一次更猛烈的风暴,走过了她的万丈红尘,走过了她的寂寞喧腾,最终驻留在她的黄金时代……
  • 失踪者的旅行

    失踪者的旅行

    《散文集2010年卷:失踪者的旅行》主要收录了闫文盛的“生年”、“寄居者”、“在异乡”、“世事如烟_”、“时间的斑痕”、“暗部”、“小事物”、“滴水时光”、“向内的旅行”等作品。这些作品内容丰富,构思精巧,文笔精妙,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充分显示了深厚的文字功底及其独到的写作风格,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及可读性,非常值得欣赏。
  • 总是元曲最销魂

    总是元曲最销魂

    《总是元曲最销魂》打破以往对于元曲的赏析形式,试图以故事的形式展现元曲的大致风貌,呈现每一首元曲的来龙去脉,并从中介绍一些元代名士的奇闻轶事。元曲不如唐诗那么蕴藉、含蓄,令人一唱三叹、吟咏不已,也不及宋诗的精炼。就风格而言,其类似宋词的长调,写的铺排,感情一泻千里,淋漓尽致。其最大的特点是通俗,少用冷僻典故,更贴近现实生活,易于流传。
  • 李清照集

    李清照集

    本书精选李清照诗词作品。仰慕李清照久矣!孩提时便喜欢上李清照词。自彼至今,许多年过去了,时非昔时,人非昔人:一切似乎都发生了起起落落难以预见(甚或有时是连自己都难以置信)的变异,惟有对于李清照的崇敬却一如既往,或尤更甚。
  • 我钻进了金字塔

    我钻进了金字塔

    本书是唐师曾于90年代末期在病床上完成的中东回忆录(作者在海湾战争中受到核辐射,罹患“再生障碍性贫血”)。1991-1993年底,唐师曾任新华社中东分社摄影记者,先后历访卡扎菲、拉宾、阿拉法特、曼德拉等军政首脑,并驾大吉普游历巴格达、金字塔、中东沙漠、苏伊士运河、耶路撒冷等地。本书就是这些所见所闻集结成的文字。字里行间皆是对传奇人物风趣而独特的演绎,对祖先、历史、文明的探索与敬畏。本书累计销量已超50万册。
热门推荐
  • 制霸老公,请放手

    制霸老公,请放手

    她为了保住父亲生前的心血,被迫和他分手。从此他们形同陌路却又日日相见。他和别人相亲高调喊话,让众人关注。“相亲就相亲,我不在乎,我不在乎,我不在乎!”她无动于衷。正式订婚时她却意外出现,包中藏刀。“你敢和别人结婚,我就敢死在当场。”“张兮兮,是不是我把手里的股份给你,你就会和我睡。”他邪魅的问道。“你就不能把股份分几次给我,多睡几次!”捂脸~~
  • 制霸老公,请放手

    制霸老公,请放手

    她为了保住父亲生前的心血,被迫和他分手。从此他们形同陌路却又日日相见。他和别人相亲高调喊话,让众人关注。“相亲就相亲,我不在乎,我不在乎,我不在乎!”她无动于衷。正式订婚时她却意外出现,包中藏刀。“你敢和别人结婚,我就敢死在当场。”“张兮兮,是不是我把手里的股份给你,你就会和我睡。”他邪魅的问道。“你就不能把股份分几次给我,多睡几次!”捂脸~~
  • 天使湾

    天使湾

    她,一个偶尔精神百倍,偶尔懒散的一个女孩他,只是因为长的像某个人,被她的闯入扰乱了一切他,和她青梅竹马,却只是有缘无份她,是她的好姐妹,却不能陪她走完最后他说:如果可以重来一次,我再也不要遇见你,我宁愿做一辈子的陌生人也不要再见到你。她说:有时候我在真的在想,你是不是上天的宠儿?为什么那么多人对你那么好,不求回报的为你付出。她说:你知道吗,这是我的眼泪,你看他静静的待在这里多么清澈,可是我的眼睛却永远不会那么清澈了,我多么的不想再哭了,我多害怕哭着哭着就看不见了。他说:你有没有后悔过我们的相遇?-新人求支持~~~~
  • 霸血图腾

    霸血图腾

    在孕育中就被注入天命,携带自然世宇的泽明而生,遂自然之愿遁入荒蛮图腾界宇,荒兽横行,枭雄争霸,欲保命安身,需修强术,怎奈修途坎坷,何去何从,何因何果,却在人为。
  • 等到有情天

    等到有情天

    在恋爱的季节,携手趟过或深或浅的爱情河。寻找梦中的一心人。
  • 潇雨

    潇雨

    他,是名满江湖、武艺高绝的一代剑侠。她,却只是隐居山林、不问世事的平凡女子。两人的生活本不该有任何交集,缘起却只因那一场美丽的飘摇细雨。多年之后,那场记忆中的雨,终究是缓缓停了。沧海桑田恍若瞬间,他和她又回到一切的起点,终于能抛却所有顾忌,向着彼此,许下相守一生的誓言:青山白雨一壶间,柳岸风堤自搁浅。依榭宿聆风雨来,始知红尘江湖远。
  • 感谢生命中的所有过往

    感谢生命中的所有过往

    真正的成长,不是外表的成熟,而是能勇敢地面对所有的不幸,勇于承受孤独、平淡、失意。本书以此为主旨,带你学会以感激之心面对过去的种种经历,以释然的态度面对曾经的遗憾和失意、挫折和迷茫,感谢那些折磨过你的人和事,将所有的经历都化为人生最值得珍藏的财富。
  • 鲁迅作品集(3)(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鲁迅作品集(3)(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现在有谁经过西长安街一带的,总可以看见几个衣履破碎的穷苦孩子叫卖报纸。记得三四年前,在他们身上偶而还剩有制服模样的残余;再早,就更体面,简直是童子军的拟态。
  • 好心态好习惯好性格大全集

    好心态好习惯好性格大全集

    好心态成就美好人生,心态左右着人们的情感,决定着人们事业的成败。积极的心态是人生取胜的法宝,而消极的心态则是通向成功的严重阻碍。一个人如果持有良好的心态,那么他的人生之路将会越走越宽,从而拥有美好的人生。好习惯让你受益终生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你的人生和命运。好习惯带来成功,而坏习。质则会给人的命运笼罩上灰色的阴影。只有拥有良好的习惯,才能让你受益终生。好性格帮你改变命运一个人的性格决定了他对各种事物的不同态度,从而得出不同的结果,最后产生不同的人生境遇。性格本身并无好坏之分,只要我们应用得好,将性格优势的一面表现出来并加以运用,就会做好你想做的事,成为你想成为的人!
  • 奉和袭美酬前进士崔

    奉和袭美酬前进士崔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