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25900000012

第12章 中国文学的历史命运(3)

基于上述,可见文体革命体现了毫不妥协的反封建的彻底性。它的建立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工程。其最直接显着的结果是出现了两个符码系统:人们可以把旧系统弃置一边(尽管不能断绝它的影响、从而完全自由地在自己建造的体系中生活。这使数千年受到语言强加和暴虐的中国人第一次获得了思维的自由和快感;这种以快速反应的方式弃绝和排除传统影响的行动,是“中国式的”,也是全面颠覆传统文化根基的巨大反叛。

事实就是这样。当白话新诗出现时,全部文言旧诗便从人们的文化视野里“消失”了。这种“消失”也可以说是“消灭”一一尽管贺实并非如此。但无论如何,人们可以尽管自由自在地去做他们自己选择的“新诗”而从思想上对旧诗加以消解。当白话文成为一种新的沟通交流手段时,由文言构成的一切自然地也都成了“历史”。小自公文写作,大至科举制度,文言都6然地无可奈何地退出了历史舞台。

白话文的创立导致了与传统思维方式的决裂。手段的创新和变革,使新的观念和思维方式有可能得到表达和充分的装填。这当然意味着新思想和新观念的占领。五四作为一种伟大的思想解放时代,它所创立的新文学作为一个不同于以往千年的旧文学,其表现手段的以白话语体代替文言古文是一个决定的步骤和伟大的成功。

以上所述,是形式和手段上的革命,在文学的内涵上,区别于以往的传统古文学的,是五四引进和提供了与以往不同的建设性内容这便是人的文学的提倡。这是一个最富革命性的命题。

与人的文学相对立的是非人的文学,或曰吃人的文学。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旧文学的内容是非人的占领和统治;旧文学窒息人的本质和生机,从而使人成为非人。人从神权和皇权的重压下解放出来,人的自觉和人性“解放是对于非人非我的勇敢否定。《新青年》杂志创刊以后就不遗余力倡导人的精神。1918年6月出版易十生专号,1918年12月提出健全的个人主义和真正纯悴的个人主义。五卷六号刊出周作人的《人的文学》,这是一篇关于新文学内容革命最具实质性的宣言。它明确主张人的文学而反对非人的文学:“凡有违反人性不自然的习惯制度,都应排斥改正”;“凡兽性的余留,与古代礼法可以阻碍人性向上发展者,也都应排斥改正”;“我所说的人道主义,并非世间所谓悲天悯人或博施济众的慈善主义,乃是一种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主义”。胡适称周作人此文是一篇“最平实的伟大宣言”。朱自清则认为它传达的是“时代的声音”,这是五四提出的新时代的理想精神,他讲,《新青年》的一班朋友在当年提供这种冲淡平实的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也颇能引起一班青年男女向上的热情,造成一个可以称为“个人解放”的时代。然而,当我们提倡那种思想的时候,人类正从一个非人的血战里逃出来,世界正在起一种激烈的变化。

人的文学的提出,其意义不限于文学自身。它的大含贵包括了思想、精神、文化的历史性反拨,即对非人文学以及造成这文学的环境的大胆质疑。它对世界新文化精神的适应一下子就使,己到达当时的思想高度。人的文学的提倡其表面层次是对于数千年非人统治的背叛,以及对于非人生存状态的反抗,但这提倡的深层含义与它的最精粹的部分一一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主义”的提出,以及它所希染造成的“个人解放”的时代无疑地加入了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争取新文明的总格局中。

六、现代文明的盗火者

从思想革新到工马革新,由思想解放到个性解放这一综合过程体现了五四新文化运动最主要袖成果。前已述及,这一切均受到「百年优患和梦想的潜在影响和决定。这些因素给新文学革命以活力。这无疑是当年前驱者赋予新文学的充满现代色彩的品质在前面的叙述中我们不断提醒和强调中国现实的和历史的原因所给尹新文学笮命推动者们的精神启示和思想营养。在中国感到了自身的衰废而谋求振兴之时,中国的求医心境只能把希望的目光转向域外。因为在当日的探求者心目之中,以孔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不仅未能拯救民魂和重新铸造中国的品格,相反。他们不啻是麻醉剂使民族沉沦。当人们把批判的目标指向传统的时候,对于外部世界的兴趣就成为主要的甚而是唯一的了。

需要重视的是文学革命一开始就体现出来的开放意识,即盗取世界现代文明之光以烛照东方旷古黑暗的致力。在新文学运动中以丰硕的创作实践以及以才智之光在运动中起积极引导作用的那一批人,几乎都是世界现代文明的盗火者。在中国新文学运动先后出现的几代人中,最先的一批人被叫做留学生构成,是当时留学西方及9本,接受世界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的那一代人。由曾小逸主编的《走向世界文学一一中国现代作家与外同文学》,内容涉及的中围作家简直就是很少遗漏的中国现代文学大师的名录,小说方面:鲁迅、许地山、茅盾、郁达夫、王统照、老舍、废名、沈从文、艾芜、巴金、施蛰存、张天翼、路翎;诗方面:郭沫若、徐志净:闻一多、李金发、冰心、蒋光慈、冯至、戴望舒、艾青、十之琳、何其芳;散文方面:周作人、丰子恺、梁遇春;戏剧方面:田汉、夏衍、曹禺;外国文学内容涉及世界数十个国家,三百多位作家、诗人。

他们由于置身其中,因此在对外来文化的态度上很少有阻力,而且也很少有东西文化冲撞的苦痛。当时的思想解放是无顾忌的,他们以外来思想文化为参照,甚至是直接引用。以外国思想革命,艺术革命为模式,无拘束的自由奔放与那种历史重压下形成的超人的解放者或圣者形成对比。自由的、洒脱的、奔放的、没有唯恐失去什么的忧心忡忡那一切的精神负担,在当日西风吹扬之中获得了从未有过的轻松。

如同迎接一番盛典,中国知识界在猛烈抨击死守国故的“遗老遗少”之后,显得是完全解放式的向着西方顶礼。他们在经过了五四初期的激烈论战后,仿佛获得了胜利者的轻松,因此言行也坦率大胆。那时的口号就是“拿来”。从字面上看,仿佛那一切均是现成,只需一伸手即可拿来,拿来即可用上鲁迅是说得全面的,“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成为新文艺。”鲁迅这篇叫做《拿来主义》的文章,其立论建立在批判旧文化的基点之上,他强烈抨击闭关之后的对于古董的弘扬:

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是送去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秘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祛过去,叫做“发杨国光听说不夂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我在这里暂不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沽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但我们没有了根据“礼尚往来”的礼节,说道,拿来!(《鲁迅全集》第六卷)那时新进的人士都不讳言西方文化对于中国的影响和贡献。朱自清讲新文学和新诗的兴起时,论述其与西方文化的传播的直接关系:“最大的影响是外国的影响,梁实秋说外国的影响是白话文的导火线:他指出美国印象主义者六戒条里也有不用典,不用陈腐的套;甚至新式标点和诗的分段分行也是模仿外国;而外国文学的翻译,更是明证。胡氏自己说《关不住了》一首是他的新诗成立的纪元,而这首诗却是译的,正是一个重要的例子。”

梁实秋是其中把这种关系说得透彻而大胆的一位。他在《新诗的格调及其他》中说:“我一向以为新文学运动的最大的成因,便是外国文学的影响;新诗,实际就是中文写的外国诗广他具体联系新月派的诗明确指出:“新月一群的诗的观念是外国式的。”他们在《诗刊》上要试验的是用中文来创造外国诗的格律来装进外国式的诗意。梁实秋认为“现在新文学的全部趋势是渐渐的趋于艺术的讲究了,而所谓诗的艺术当然是以外国的为模仿对象”。梁实秋断然说:“外国文学的影响是好的,我们该充分地欢迎它侵略到中国的诗坛。”

思想解放的时代,人们谈论一切问题都无顾忌。在一些看似片面的议论背后,恰恰说明了事实的某些本质属性。例如中国新文学与外国文学的关系便是。觉悟的中国知识界洞察了古文学与旧文化旧礼教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了解到它对社会进步和现代化进程的障碍作用,一批受到西方影响的人出于对那学术和艺术的了解而取作范式,则是可以理解也非常合理的。我们可以从新文学的设计、诞生、形成到出现较为成熟的作家和经典性作品这一过程中得到证实。

中国新文学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凭空制作的。它当然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传统文学有亲缘联系,历史和人为终将无法割断这种联系。它从中国文化母体中得到遗传和滋养也是不可抹煞的事实。侣在五四和新文学革命中,新文学将革命的目标对准旧文学也是深刻的历史必然。当人们决定推倒旧偶像时,忽略甚至无视那偶像的合理存在价值是自然而然的事。

实是这一番“打倒”之后的重建毕竟有了辉焯的结果这的确应当感谢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先驱者的大胆而果断的抉择和汲取。正是这种汲取触发了新文学的极大转机。西方的思想文化精神的引入过程并不是一种替代式的取代,它在这片中国土地上必然发生新的机变。这种引入当然锴来了震撼、警惕乃至敌意的排斥。

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的遭遇带来的矛盾冲撞也自有一份深刻的苦痛,徂结果却是积极的。即异质入侵母体生出了一冲融汇和杂交的效果终于出现了一种新的健全的渗透和结合。尽管数十年来新文学的实践未臻完满,然而却不能回过头来怀疑这一历史必然性和合理性。在新文学发生的数十年中,待别是从四十年代初至七十年代末的四十年中间,有众多的事实让人在这种怀疑乃至否定面前感到耽心。面对外来文化时中国所具有的那种近于过敏性的臀惕受到了村社文化心态的鼓励。这一切由尸民族主义和农民意识占据主流地位而使义和团式的排外倾向文化化。一种特殊心态与主流意识形态的结合,终于不仅使这一切心理趋向合法化,而且成为一种不易治愈的文化心理顽症。

每当社会和民族危机加剧,文化上的封闭倾向总借弘扬,民族文化一类门号卷土重来。而它的攻击目标便是外来文化,特别是西方文明。这时候用以阻止人们接近的口实,便是百年来未有任何变换的“数典忘袓”、“崇洋媚外”的罪名。多年来,由于国际关系的意识形态化,中国对于外来文化的态度也随着国际关系的改变而不断改变。这种随意的改变使政策失衡,也使文学的发展受到损害。即使在进入八十年代的社会开放的形势下,这种意识形态的干扰也从未断绝。当经济上的国际交往成为不可回避时,中国将以何种态度面对于前者,目前似乎有了相当的宽松姿态,面对于后者至少有内心深处的疑惧不易消除。百年的隐忧并未消失。

尽管行政干预的力量仍然强大,意识形态依然有足够的可能性改变文化策略。中国文学从结束“****”以后开始的自觉反思运动,极大地提高了它向西方世界接近的自觉性。中国事实上已与世界处于同一体一除了那一道并不可靠的精神栅栏。从诗和小说到艺术的各个门类,十年间中国文学以飞跃的步子跨入世界的总格局,包括人们时常诟病的“诺贝尔情结”在内,都是事实上进入全球文学秩序的证实。

百年的焦躁和急切使它有可能排除非艺术的干扰而独自行萝。尽管多年来社会动荡曾经不断给这种全球性文化交流以不良影响,但成熟的中国文学能够排除或绕过这种困厄而艰难地前进。时代和人民都在进步,反进步的力量不可能改变一切。

七、民主精神与包容性

在五四运动科学民主旗帜下形成的中国新文学,民主意识是它的精魂。这是由于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主义的倡导,以及对人的文学的呼唤。加上新文学运动对于外国文化的引进与吸收所形成的开放思想,个性解放与个性主义的确立,快速生长起来的是艺术臾主思想。平等的竞争,充分展开的个性主义,以及为社会的献身精神,都是民主思维的产物。这一思维赋予中国新文学以宽阔的胸襟和开放的视野,于是有了新文学运动初期那种此起彼落和无拘无束的创造性和竞争精神。

最先偷吃禁果的那一批人,他们从奥林匹斯山上盗来了烛照中国封建长夜的火种。随后他们发现火种可能是疗救社会病变的药石。因此在鲁迅那篇《药》的小说中,他把肺痨和封建戕害下的愚顽一样地视为中国社会肌体的病变。借此唤起民众的民主和文明觉悟便是此刻的药。

那时的人一门心事想的是拯救中国于封建的危难,宽阔的胸襟以及勇于前瞻的自信心与这种社会氛围相一致。除了少数封建卫道士以外,一般的人并没有后来人们那样的小农式的心胸窄狭那时是很以玩弄古董、文物、国粹、闲适为羞耻的,也很怕自己与儒家孔学甚至旧诗发生什么联系。在强国新民这一大目标的指引下,学术、文艺上的兼容并包不仅是蔡元培治理北京大学的方针,而且也是包括文学在内的整个文化的共同品质。

周作人很早就提倡文学上的宽容而反对强迫的统一。他的立论基点在于充分重视文学的自由本质文学以自己表现为主体,以感染他人为作用,是个人的亦为人类的。一一人的个性既然是各各不同,那么表现出来的文艺当然是不同的。现在倘若姜了批评。

这种宽容并不包括旧文艺,“宽容者对过去的文艺固然予以相当的承认与尊重,但是无所用其宽容,因为这种文艺已经过去了,不是现在的势力所能干涉,便再没有宽容的问题了一一老实说,在中国现在文艺界宽容旧派还不成为问题,倒楚新派究竟是否已成为势力,应否忍受旧派的迫压,却是未可疏忽的一个问题”、《文艺上的宽容》,见《自己的园地》从这呰叙述可以看出五四时代的宽容精神并不是庸俗的好好先生,而是明确目标,深明大义,具有极大的针对性的批判精神的概括与伸延。

同类推荐
  • 忧伤的情欲

    忧伤的情欲

    本书是周国平先生剖析两性心理的理性+诗性的经典作品。分别从人与社会、生活感悟、情感体验、心灵境界等方面,生动而深刻地阐述了当今社会、现实人生中成功与智慧、生活与情感、心理与社会等方面的内涵与关联。他的语言体现着现代人精神生活中的普遍困惑。
  • 打造蓝色

    打造蓝色

    读者在此打开的《打造蓝色》一书,是法国剧作家让保罗温泽尔的作品,由宁春翻译。您将走进两个法国退休工人安德烈和绿西的私密空间:听他们说话、跟踪他们的视线,发现他们的无奈、烦恼和焦虑。您会问:除了那长此以往生活在一起的习惯,还有什么能将这两个人继续拴在一起呢?您会抱有一丝的同情,而这同情将会变为柔情,因为安德烈和绿西在一个已经不属于他们的世界里维系着生存,而这世界或许从来就不曾属于他们。他们最后的救赎是梦想;然而,对于梦想,我们有义务付之与柔情。
  • 一样花开为底迟

    一样花开为底迟

    本书名是引自林黛玉的一句诗“孤标傲视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红楼梦中人想了解秋菊的内心情绪而问菊:你孤标傲世,遗世独立,到底是想偕谁一同归隐?同样开花,百花都在美好的春天里开放,独你为何迟迟到秋天才开呢?峰旻借这句诗,其实是时时提醒自己:面对喧嚣的尘世,她愿人淡如菊,以清高亮节自守,懂世故而不弄世故,做一个冰清玉洁、淡泊名利的女子。
  • 文学经典导读

    文学经典导读

    本书精选了古今中外的经典名篇,辅以作家介绍、注释、阅读提示,以方便学生学习。在篇目选择上既立足经典,同时又考虑到当代大学生的文化需求。在“阅读提示”上,力求点到为止,不做全面分析,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本书不仅可以作为“大学语文”课程教材使用,也可以作为文学爱好者学习的教科书。
  • 爱在旅途:不曾再见的旅行

    爱在旅途:不曾再见的旅行

    本书内容选取国内充满小资气息的十个热门旅游景点,不同的人物在每一个景点发生的或艳遇或邂逅或赶赴约定等不同的情感故事,集最感人肺腑的情感故事、最新最有价值的旅游资讯攻略,以及精美的摄影作品插图于一体,做到美文、美景、美图三者共赏,立体而丰满,让人耳目一新。
热门推荐
  • 青枝黎离

    青枝黎离

    男二和女主是青梅竹马,男主危险了。。但是,呵呵,女主可是重生而来。
  • 我的魔兽之旅

    我的魔兽之旅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十年,既有“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的悲情感慨,亦有“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雄心赞叹,也有“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心寒惋惜……但,有道是“物是人非事事休”,变,一切都在变化着,变幻着,艾泽拉斯可曾沧海桑田、、、
  • 布网天地

    布网天地

    一个胖宅男,一个未知电话,一个未知的智能系统,造就了一个本该渣男的胖子!故事开始了~~~~~!
  • 恶我

    恶我

    我只是游走在人界的无数个恶魔代理人之一,每个夜晚游荡在昏暗的街头诱惑罪人出卖他们邪恶的灵魂。虽是恶魔的爪牙,但我未被挖去的心还提醒着我最后的一点人性和良知。天地间的结界即将失去平衡,天神和恶魔的爪牙已经再次伸到人间。作为一个善良的魔鬼我该如何选择……
  • 快穿之挖坑狂魔被坑记

    快穿之挖坑狂魔被坑记

    只负责挖坑不负责填的作者,是会遭众怒的!攻略男主?还是攻略自己挖的那些坑的男主?系统你别坑,女主可都是开金戒指的!她可不可以拒绝!其实她也可以玩什么快穿,只求不要以恶毒女配的身份啊!不过,好好的女配快穿,被她硬生生的玩成了——邪魅变忠犬养成计划、丧尸王变忠犬养成计划、boss变忠犬养成计划、男神变忠犬养成计划…森岑励志——管你是谁谁谁,反正是她笔下的男主,最后都给亲妈统统变忠犬!-这是一个坑货的血泪史,也是一个亲妈把亲儿子教成忠犬的进化史
  • 宠妻成瘾:国民总裁超正点

    宠妻成瘾:国民总裁超正点

    第一次见面,他不小心撕开她的礼服。第二次见面,她不小心泼湿他的裤子。第三次见面,他与她浴室冷眼相对,她不情愿地为他宽衣解带。本来只是想让她低头认错,邵御铭想不到的是竟然舍不得放手了。嗯,既然看上了,那就是他的了!“滚开!呜呜——”苏语棠哭的花枝乱颤,她才不是他的!
  • 都市魔帝归来

    都市魔帝归来

    前言:据说在上古洪荒时代就成就了一代仙帝的景皇和柳随风在仙界安逸了太久,柳随风走错一步遭奸人算计,中了毒,而公孙昊则是直接自爆,两个人在仙界展开了一场惊天动地的屠杀,最后两人筋疲力尽之时鸿钧道人出手将两个打破仙界平衡的家伙打入六道轮回,等待的却是两个人强势的回归,从一个菜鸟一步一步回归仙界报了仇,又血闯神界,杀到圣界,最后大战外族魔神,然后隐居人间过着潇洒的神仙生活。
  • 都市之逍遥兵王

    都市之逍遥兵王

    他是国际佣兵之王,是暗黑世界的传说。三十五岁那年,他欲归乡度过余生。但——有的人注定是咆哮九天的龙,且看兵王如何在大都市收遍百美千香,左拥萝莉,右抱御姐,畅游百花丛;用钢拳在黑白两道一路纵横!与各路鬼神共同上演——热血人生!
  • 鹿晗大人住我家

    鹿晗大人住我家

    【原创。本书拒绝任何形式的明星cp,仅支持小说cp。炒作发帖者一律禁言。】一次本应该的擦肩而过,两个身份悬殊的人却因此相识。因为三年前的韩国之旅,使两人之间早就已经产生了某种化学成分。“不管未来发生什么事情,我都会支持你的选择。”时机成熟时,他单膝跪地,从怀中掏出钻戒,还是那不羁的笑容,“我给你补场婚礼,一定要答应,孩子们可都看着的啊!”
  • 鬼谷子绝学

    鬼谷子绝学

    一个人缺的永远不是钱,缺的是赚钱的智谋。一个人缺的永远不是团队,缺的是俘获追随者的能力。一个人缺的永远不是人们的爱戴和拥戴,缺的是领导统驭的智慧。被誉为智慧禁果的《鬼谷子》着重于辩证的实践方法,具有极完整的领导统御、策略学体系。在今天这个政治纷争风云变幻,商战竞争日益激烈的新经济战国时代,鬼谷子的思想、智慧和奇谋韬略,在经营、管理、公关等方面仍极具广泛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