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司马迁
记者:
听说你差点被汉武帝拉出去毙了。
司马迁:
是的,幸亏家里人砸锅卖铁,凑了一笔钱,才换来一条小命。想想后来蒙受的奇耻大辱,不如一死了之。
记者:
好死不如赖活着,还是活着好。我有点迷糊:你一向处事谨慎,为人低调,何以让汉武帝如此恼火,要砍你的脑袋?
司马迁:
汉武帝派他的将军李陵攻打匈奴,寡不敌众,被匈奴人俘虏。汉武帝认为李陵应该自杀,李陵没自杀,汉武帝恼羞成怒,要灭杀李陵全家。
记者:
与你有什么关系?
司马迁:
汉武帝向我征询我对李陵的看法。
记者:
李陵是个汉奸,自然应该自杀。
司马迁:
你真是不理解这个人。李陵对士兵非常爱护,平时常以杀敌报国为最大志愿。如今不幸战败,而一些没有冒一点危险的大人先生,却在一旁议论纷纷,挑剔他的过错,使人痛心。
记者:
你对他如此评价?
司马迁:
是的。李陵以不满五千人的步兵,深入沙漠,与八万骑兵对抗,转战五百公里,箭尽力竭,但仍冒白刃反攻,部下毫无离心,自古名将不过如此。他身虽被俘,却曾力挫强敌,也足以名垂天下。而且我更相信,李陵忍辱投降,绝非出自本心,他一定另有计谋,报效祖国。
记者:
你当着大臣们的面就敢跟汉武帝这么说的?
司马迁:
是的。
记者:
想不到你也是一个愣头青,你遭此劫难,委实太冤,你恨汉武帝吗?
司马迁:
君叫臣死,臣不敢不死。他留我一命,我本该谢主隆恩,岂敢说一个恨字!
记者:
董仲舒是你的老师,他提出天人合一的理论,并建议搞什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知你是如何看的?
司马迁:
天与人本来就是一体的,这点我同意。但他提出尊重什么儒生,我就看不顺眼,中国那些儒生,提不出什么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锦囊妙计,把这些人看得过重,对国家没好处。
记者:
所以秦始皇他们把这些儒生视为粪土。
司马迁:
秦始皇一代豪杰,古今中外,无人能望其项背,但他采用血腥手段堵住文人的嘴,确实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
记者:
陈胜吴广是一帮反贼,你竟然也给他树碑立传?
司马迁:
陈胜吴广之流虽然是一介农夫,但他们很有志向,一般人真还没有他们的胆量和谋略。不过我写了不少关于这些反贼的事情,只是提醒当权者需要注意自己的行为。陈胜吴广这帮人之所以能揭竿而起,能一呼百应,说到底是人民“苦秦久矣”,如果统治阶级不能时时警醒自己,拿自己的江山不当回事,而是像秦二世胡亥那样,为所欲为,迟早会官逼民反。
记者:
中国人对你的书评价很高。梁启超说《史记》是“千古之绝唱”,鲁迅说《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总之都是“绝唱”,空前绝后。
司马迁:
有话就说,有……
记者:
一些历史学家对中国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说法嗤之以鼻,不少人认为在周朝之前,中国的历史大多是虚构的。郭沫若在其历史研究中,认为中国历史的第一个朝代是商朝,而在你的《史记》中,却有鼻子有眼地写了商朝以前几千年以前的事情,似乎中国的历史绵延达到五千多年。言之凿凿,几乎让人无法怀疑。你当知道,历史学也是一门科学,不能信口胡说,作为一名历史学家,必须对自己的文字负责。
司马迁:
没错。
记者:
那么请你告诉我你证明商朝以前朝代存在的依据是什么?换句话说你证明黄帝炎帝这类人存在的依据是什么?
司马迁:
这段历史说实话,我也没有进行过什么研究,大多参照了各种史书中的资料。例如:《尚书》《春秋》《国语》等等。这些资料确实是难以令人信服。很多属于推测性的文字资料。此外,孔子传下来的《宰予问五帝德》和《帝系姓》也是我不断翻阅的资料。
记者:
我知道,你也是人云亦云、捕风捉影而已。******曾经填过一首词《贺新郎·读史》,其中有一句话,“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说的还真有道理。
司马迁:
其实就是那么回事,历史无非包括野史和正史,写野史的人最容易胡说八道,信口雌黄;写正史的人,都是御用文人,写什么,不写什么,完全是看别人眼色行事。在这种心境下,能有几句是真话?
记者:
原来如此!
附:司马迁简传
司马迁(前145或前135~前87?),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一说山西河津)人,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被后人尊为“史圣”。他最大的贡献是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史记》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完成的史学巨著《史记》,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