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07000000010

第10章 商战之道(9)

首先,时代已经发生变化了,信息流通成本已经非常低了,有些话、有些观点、有些事情就算你自己不说,也会被人通过网络传播,这种第三方传播还更有走样的可能;另外就是“名利”两字总相随,对很多人来说,你战胜恶势力、平衡好管理者,协调好自己的情感关系链,经过一连串的商场战役,获得了一些钱财,还得夹起尾巴做人,这种感觉很不爽,声名未显,很没有成就感,什么是成功?闷声大发财是成功吗?名利双收是不是成功呢?

曾记得两个千万身家的朋友吃饭喝酒聊天,一个是靠股市搏杀杀出了千万身家,一个是靠小加工厂拼来了身家,小厂长就曾嘲笑小股神:你有这些钱,谁知道?哪个当你是老板?你自己都不敢对外人说。我就不一样,钱可能还没你多,但一招手,一个厂子的人都听我的。小股神无言。

人生观有时候不同了。

在新时代,对于一些追求复合成功感的朋友来说,沉默是金,但能否不沉默,也能“协调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呢?

王石经历“汶川风暴”

除去“沉默是金”这一原则外,综观商海高人的种种自我管理方式,比较而言,笔者发现“能够保持一致性”原则的商人成功概率较大。

何谓“保持一致性”?就是你对一个问题、一个观点,前后始终保持一个态度,坚持、不动摇,不要骑墙,不要怕压力。面对公众社会,有时候真的是做什么、怎么做都是错,形形色色的人,挑剔你一个人的行为,还能找不出毛病?所以说,不要恐惧,不要一听别人批评就动摇,坚持才有善果,当然前提是需要明白自己在坚持什么。

2008年时,万科董事局主席王石在汶川大地震后发表“内部员工捐款不能超过10元”的言论,将他和他的万科置于舆论的风暴中心。虽然,事件最终因王石的道歉和万科1亿资金援建灾区而渐渐平息,但在这此后的一年时间里,王石面对公众时,大多选择了沉默。公众对万科、对王石的观感一直不佳。

王石的言论在汶川地震时之所以引发了对立情绪,和其个性有相当的关系,他在业内是出了名的“守规则”,守到常人所不能忍。

2003年,王石去攀登珠峰,冲顶前,大家在山上宿营,傍晚,雪山掩映,景色瑰丽无比,同伴们都在争看奇景,王石却一个人在帐篷中不出来,别人说:“老王,快来看,不看这辈子就都看不到了。”王石答:“为保存体力,不看了。”第二日,老王登顶成功。同行中却有人因体力不支未完成登顶。

万科做公益慈善事业也比较早,很早就在阿拉善沙漠那边做了一些项目,因为该公司内部这种公益捐款很多,王石怕影响员工们的正常生活,他本人在多年里、一直对员工强调“内部员工捐款不能超过10元”。但在汶川地震这个时间点上,这句话引爆了公众的情绪。

2009年,在汶川地震一周年的几年活动中,王石和好朋友、万通老总冯仑联袂出席。

在该活动中,《京华时报》记者曾问及王石,这一年以来心情如何?

王石答:“天气有晴有阴,心情也是有好有坏。这一年对个人、对万科、对整个国家,甚至全世界都是特殊的一年。全世界范围受到金融危机冲击,中国也受到影响;万科因为在去年提出了‘拐点论’,在行业内也大受指责;个人的帖子当时引发了极大的争议。惊涛骇浪,呼啸而来,呼啸而去……”

话到此处,坐在一旁的冯仑插话道:“是完美人生的一部分吧。”

朋友插话后,王石笑了一下,静默了。

记者又问王石:“那现在心情如何?”

王石答:“又大了一岁。”

最后,在谈及“企业责任与公众诉求是否存在错位”的问题时,冯仑说,世界上很多东西都不可能存在百分之百的吻合。像萨达姆没垮台前,伊拉克不少人把他像神一样推崇,这就有些期待过度了;还有些人会被误解,一时半会儿也说不清,过了一段时间,误解消除了,这叫还历史的本来面目。社会的主流是向前发展的,经过这一年,总体感觉企业行为和社会公众的诉求、预期之间,已经越来越不错位了。

在冯仑侃侃而谈的时候,王石只是安静地聆听。

汶川地震是影响、改变无数人生命历程的重大事件。在此事件之中,人性的种种品质突然被非常态地展现甚至放大,谭千秋、最牛小学、建筑质量、范跑跑……崇高与渺小、责任与放弃、道德与良知,反差、痛苦、冲突、激荡,种种感觉直到今天还在灼烧着很多人的心灵。

对一个接受市场化意识还为时尚浅的国家来讲,用这样惨烈的地震事件、用一场场争论,去促使大家反思企业责任、去反思个人权利空间到底有多大,似乎有些残酷。

但也正是在这种近乎残酷的大辩论过后,企业的责任、个人的权利界限更为明晰、慈善事业的框架更为清晰、大量的组织、个人更加具有应对危机的经验,在辩论后,各界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宽容也更多了,正像冯仑所说,“还历史的本来面目……越来越不错位”,因为我们都“又大了一岁”。

有趣的是,等到2011年,“******事件”激荡全国时,不少网友纷纷想起了王石的十元论,开始夸王石了,呵呵。

什么叫“还历史的本来面目”?

你得有个本来面目可以还啊,别等社会风潮转向时,你那本来面目早已变脸。

任志强的大炮风格

相比于王石的那次舆论风暴,另一个地产大腕任志强更是经常行走在舆论的风暴中了,但就是这样一个动不动出语刺激公众的人物,正因为他一贯的特立独行、因为他行为方式的一致性,反倒越来越为大众所接受了。

2006年,任志强荣获某网站评选的除小泉纯一郎、陈****之外位列第三位中国人最想打的人。

2007年,被三联杂志封为“人民公敌”。

等到2009年,情况发生变化了,任志强入选网络排行榜,被女网友评为“最想嫁的人”。

是什么促成了这种舆论评价的转变?

相信绝大多数人,在最早接触任志强时,都会被吓一跳,你跟他说话,他永远是拧着那两道浓眉,眼神怒目而视,说话语气充满了不耐烦和轻蔑。如果有机会的话,你跟他多接触几次后,看他老是那副剑拔弩张的样子,也就习惯了。

2009年时,老任猛批北京社科院房价报告误导政府、在博鳌论坛上放言“房价相比工资涨幅基本没涨”、炮轰央视“经济半小时”对房地产的报道误导民众……任志强关于房价的一系列言论,强烈拨动了人们最敏感的那根神经。

任志强的言论引来了漫天讨伐——这并不新鲜。新鲜的是,人们开始分析他的“大炮”性格,并有媒体把他定位为“地产斗士”。人们议论他的话题甚至超出了“地产”本身,有媒体称他因“敢爱敢恨”成为女性的择偶首选……

在同行们忙于“赚自己的钱、让别人说去吧”的时候,为什么任志强总是出来招惹是非?他又为什么坚持一些在别人看来特立独行的观点?为什么他总是把自己放在“舆论对立面”?

2009年,《京华时报》记者曾与任志强进行了一番对话,他言论的犀利、强悍始终如一。

记者:你近期的言论引起了很大反响,对那些回应的声音,你看过吗?

任志强:我才不看那些回应,都是些瞎吵吵,没什么有道理的。

记者:有人质疑“白菜和房屋能相提并论吗”。20年前商品房还不多,主要是单位分配吧?计划和市场两种模式下的价格可以对比吗?

任志强:单位分配的房屋也有个基本造价啊!就算每平方米300元,那也是成本算出来的。从货币比值的角度看,白菜和房屋当然可以一起比了。(众多商品的价格)比下来,只有计算机的价格下降了,因为计算机实现工业化生产了,大规模制造了。

记者:这些批评的声音有没有让你感觉到压力?

任志强:一些瞎吵吵能(对我)有什么压力。一些人喊要查我的第一桶金,我是国有企业出来的,有什么第一桶金?还有人说我薪水高,要查我的税。我十多年前就是700多万的薪水,现在还700多万,高什么高?按货币比值看,我工资还降了!我年年都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要有问题,能评上吗?公司财务往来都有账目,清清楚楚地记着呢,不怕人来查。

记者:为什么你经常有惊人之论呢?

任志强:国人就是不习惯听真话。过去书上说周扒皮天天晚上捅鸡窝,半夜鸡叫,现在周扒皮的后人都出来澄清了,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我们对当年的大地主刘文彩一直是什么评价?说他家里还有水牢、刑具什么的,现在才发现都是假的,人家根本不是那样。为什么要扭曲?我不过是比较真实,说了真话而已。

记者:房地产行业的腐败现象比较严重,怎么没听你谈过这方面的问题?

任志强:你错了,房地产行业的腐败根本不是最严重的。在中国,腐败现象最严重的是交通领域,杀了多少个交通厅厅长了?这个领域是绝对垄断的,是单向的,腐败才最严重。还有教师、医生,这两个行业存在严重的红包问题,这算不算腐败?这都是大面积存在的,都比房地产行业腐败的比例大,涉及面大。

房地产行业有没有腐败?有,确实有,但不严重。很多问题是很复杂的,很难判断。像有的地方政府吸引投资,让你去开发,承诺给你减免一定的税费,这算不算腐败?让你拿一块地,然后要你同时盖一个工厂,好解决当地的就业问题,这算不算腐败?这些双向的问题怎么看?对于很多东西,你是不能忽略历史的,房地产行业最早都是国有企业才有从业资格,这个行业就是这样一步步走过来的。房地产行业的腐败是双向的,这跟单向领域的不能比。

记者:房地产行业的利润率水平如何?外界评价是暴利行业,你觉得如何?

任志强:房地产的利润率实际并不高。盖一个30层的楼,从拿地到最后结案,一般要跨越4个财务年度,每年的利润率也就在5%到8%左右。4年累计下来,可能一个项目的毛利率体现出来是20%到30%左右,但它是通过4年时间才实现的。像万科周期控制得好一些,开发周期短一些,实现这些利润的时间就短一些。房地产行业是不存在暴利的,但一些房地产企业是存在暴利的。一些品牌企业还是受到市场追捧的,但这样的企业不多,全行业有6万多家企业,这种品牌企业也就有不到200家左右。

如此说话风格的人,全国商界确实没几个啊。

但你分析他的言论风格,确实是多年来始终如一的,其前后逻辑链条也都是保持一致的,也就是说,他是以诚意面对社会公正,虽然话难听了一些,但难听的真话和好听的假话,多年听下来,你是不是也该听进去几次难听的真话了?

任志强多年来始终如一的一致性风格,终于让公众认清了他的“本来面目”,理解了他的思维逻辑和语言风格,最终赢得了社会舆论在一定程度上的缓和与好评。

从王石、任志强的成败得失,可以看出自我管理是一件艰难的事情,但要想让社会公众理解你,最基本的一条就是真诚。因为你是打算长期在这个社会上混下去的,大家处理的都不是短期生意,要做一票就跑的,怎样才能长期走下去?不是靠拍马屁,不是靠说一些别人爱听的话,就可以的,人比人,其实差不了多少,人与人相处的那些小技巧放在时间面前都是苍白的,而唯有真诚才能笑到最后。

学道者死得道者生

但只靠真诚就能获得商场胜利吗?

当然不是。

《孙子兵法》云: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不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要想打赢商战不仅需要完善的个人心灵,不仅需要复杂敏感而又细致入微的情商,不仅需要强大无比的智商,不仅要洞察行业形势,不仅要熟悉新技术、知识产权的变化,不仅需要资金、人才、管理,不仅要心忧天下、身系百姓……咱们前面的那些篇章都重要,但有时候,要想赢得商战还需要好好读读开篇的这段《孙子兵法》,兵者诡道也……

真诚是必备的,而诡谲同样是商场的必胜法宝,要想在商场上纵横驰骋,两者都是需要的,一味地墨守成规,只会曲解真诚和诡谲的真正含义。

有一个现象,很值得注意。在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会有类似的传说,一个穷人,因为一个特别的原因,得到了一把“金钥匙”、一把“金斧头”、一根“金笔”、一个“聚宝盆”甚至一位仙女、一个王国之类的东东,然后就获得了无尽的财富,从此过着富足、无忧无虑的生活。

在美好的神话背后体现出了一种共同的思维模式,那就是相信通过某种关键事物,就像那把金钥匙,可以一次性地或者从根本上改变、提升我们的生活。我们从小到大听这类故事,讲这类故事,相信或不相信这类故事,不知不觉地在这些故事中成长老去,我们的思维模式在潜移默化中受其影响。

尽管我们不相信仙女了,知道了聚宝盆之类的虚无,但我们还是容易把类似的东西、事务、概念填补在“金钥匙”这个空缺处,比如我们中的一些人那样相信科学,比如我们中的一些人那样相信民主,比如我们中的一些人那样相信强权,比如我们中的一些人那样相信权威,比如我们中的一些人那样相信自己,甚至于说我们中的一些人那样相信虚无……

其实,“金钥匙”是不存在的,无忧无虑永远是一场空,此时有此时的困难和乐趣,彼岸有彼岸的烦恼和忧伤,在喜与悲之间,有其形成、发展的脉络与路径,“既有业因便有业果”,有时候你会迷惑,那是因为你所知太少,看不见原因之所在。从技术和战术上,确实存在关键点、关键问题,但从宏观和战略上看,不可能只通过一点而让全局随你心意而动,重心、非重心、关键、非关键,从某种程度上看,这种划分虽然是实际操作的必要,也是一种权宜之计。全局问题,就要通过全局化的手法来解决,权宜之计过得了一时、一世甚至百代,但总是要你付出代价的,积累得越久,代价越惨痛。

在展望现在的路程时,更值得感叹和警惕的是,在人流、物流、信息流条件已经发生天翻地覆变化的今天,还是有传统的惯性压来,还是有种种思维不由自主地回归,控制、影响我们的行为。一些人寄托于某一把“金钥匙”,就想解决一切,同样也是痴人说梦。

商战的道,商战的术,给我们指引了方向,好比聚宝盆,好比那“金钥匙”,但要警惕,同样的魔咒,可以让阿里巴巴打开财富的大门,也可以让四十大盗踏上灭亡的旅程,任何道、术,都不是僵化的,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有灵活地运用,结合现实情况,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才是正途,而这往往意味着出新,意味着有时候甚至用常人不能理解、匪夷所思,甚至不能理解的招数,要走“诡道”,在亿万人熙熙攘攘的财富路上,如果一直不求新、如果一直不诡道,又怎能渡过所有危机啊?切莫困守于道、术之条例,切莫困守于“金钥匙”的光环,学道者死,得道者才能生啊,这一点不可不察也。

同类推荐
  • 货币政策研究

    货币政策研究

    开放经济意味着一国资源能够借给其他国家使用。如果一国能从外部借到资源,这个国家的支出就可高于其所拥有的资源禀赋和生产能力;在随后的某个时间,这个国家需要偿还先前从其他国家所借的资源,导致其偿还时的支出低于其所拥有的资源和生产能力。资源跨期跨境的使用和配置涉及利率、汇率、贸易条件等相对价格,与各国金融机构、货币当局、政府、住户部门、企业部门和国外部门的资产负债总量和结构密切相关。本书考察利率、汇率、贸易条件等相对价格以及货币供应、信贷等数量与实体经济之间的相互影响,分析货币政策传导的规律,将理论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为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科学性、有效性和针对性提供参考。
  • 华尔街金融真相

    华尔街金融真相

    人人都说华尔街是玩阴谋的地方,他们制定游戏规则,通过金融工具上演一场合法的赌博,而结果输的总是你。陈思进说,华尔街就是吃你钱的地方,而且是冠冕堂皇地掠夺财富。
  • 买房的革命

    买房的革命

    在当今中国对于高房价的一片喊杀声中,本书可能是迄今唯一一本教人们如何脚踏实地战胜高房价的书。本书作者通过对中国社会发展大趋势的深刻洞察,用宏大的视野、科学的论证、真实生动的事例,深入浅出地揭示了中国高房价的历史成因、时代必然性和社会依赖性,并指引读者,放弃幻想和抱怨,用实际行动,走出“用观念革命跑赢高房价”的突围之路。贯穿本书中的人生智慧与财富理念蕴含了丰富而独到的见解,值得读者细细品味。
  • 你的工资和奖金从哪里来

    你的工资和奖金从哪里来

    本书客观实际出发,引用大量鲜活的事例,为逐步揭开工资和奖金来源的同时,更多地给出提升自身价值的思路与行动方略。
  • 创业板上市操作指南

    创业板上市操作指南

    本书专门为我国中小企业而作,回答了中小企业家普遍关心的国内外创业板上市的一系列实务问题,阐述了我国中小企业创业板上市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操作难题以及解决方案。
热门推荐
  • 战火初现

    战火初现

    阴谋,都是阴谋,无尽的阴谋,一开始就是身陷囹圄的阴谋。在残酷冷血的权利场中拼杀,在铜臭银光的利益圈中游走,面对着跨越两个种族的阴谋,背对着人性和底线。没有正误的差别,没有对错的体现,且是成者王、败者寇,且是阴暗角落无声的绞杀。
  • 一世劫:再顾倾人国

    一世劫:再顾倾人国

    她不知道她是谁,浮生,就在迷茫中度过兜兜转转几个轮回,最终回到她的世界人们说,覆手便可翻云,可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劫难当一切尘埃落定,翩飞的彩蝶徘徊云霄,在神光下灰飞烟灭,那绝世佳颜,是否成为记忆中的永恒“蝶飞似舞,霓裳袖空”——玄天墨“若情始,何为终,若情深,何为释”——白月颍“我们都希望,能并肩看烟火绚烂”
  • 李文忠公事略

    李文忠公事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盛开·90后新概念·塔罗·初始

    盛开·90后新概念·塔罗·初始

    作为盛开的最新特色塔罗系列,本系列2014年共计12本,本书是该系列第1本。本系列作品均来自90后获奖者的最新作品,主要收录历届全国新概念作文获奖大赛、萌芽、最小说获奖者的精华作品,有小说、散文等。这些作品空灵隽秀、质朴绵长,勾勒出了最独特的青春风貌和青春生活,表现了他们卓越的思维、丰富细腻的情感和超强的文字驾驭能力。对于青少年读者,是可读性非常强的作文学习辅导和课外阅读书籍。
  • 皇汉

    皇汉

    我们的民族叫“汉”,皇汉!无论曹操、刘备,还是孙权,都只能服从于一个王朝:汉!大汉的旗帜,从主人公穿越的那一刻起,势必永远飘扬下去!杀!为大汉杀出一条血路!杀!为大汉民族杀出一条血路!顺汉者昌,逆汉者亡!皇汉!!
  • 盛宠青梅:男神不高冷

    盛宠青梅:男神不高冷

    腹黑竹马化身人民教师,某小女暗自叫急:不带这么玩的!一个萌一个冷,一个蠢一个阴。他斩断她所有桃花,美名曰她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嘿,前面那个校草,咱们好好聊聊人生、谈谈恋爱,气死某老师吧!在情敌面前,他无时无刻不在彰显自己的优越性:她是我的未婚妻,是你的师母,你确定要这么大逆不道吗?竹马强势回归,宠你甜到牙疼!
  • 地球灾难死亡地带竞技场

    地球灾难死亡地带竞技场

    作为一名佣兵,方浩最大的爱是去探险,金字塔?马里亚纳海沟?这些已经勾不起他的兴趣了,51区、曼威斯山皇家空军基地这样的禁地才是他的后花园。当方浩从一个叫做地球灾难死亡地带竞技场的地方走出来时,他手中的水晶球里,隐藏了一个改变世界的秘密。他发誓会再次回到这里,不是为了全人类,只为平息他浑身沸腾的热血。
  • 废柴逆天:腹黑来宠溺

    废柴逆天:腹黑来宠溺

    二十四世纪,金牌卧底,举世神医。现代就无人能敌。然而一朝穿越,却成废柴三小姐?谁说是废柴?元素法师,爆表灵力,她统统手到擒来!绝技在手,天下我有,岂容尔等放肆!进击强者的路上,唯有一人,默默守护。虽然身在异世,但心却在你那儿。
  • 最让你顿悟一生的感动故事(智慧背囊16本)

    最让你顿悟一生的感动故事(智慧背囊16本)

    哲人说,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如果生活是杯白开水,我们应该把它调成一杯可口的果汁,如果生命中没有什么值得我们感动的,我们应该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寻找感动,去发现感动。如果生命中失去了感动,生活就真的没有了激情与梦想,唯有感动,才会触发人的灵感,唯有感动,才会让人们在忙忙碌碌的生活中有所顿悟,有所创新。本书汇集了几百个令读者感动的故事,以顿悟点评来进行点拨,使广大读者在读过故事后有所顿悟,有所启发,进而开创自己更加美好的未来。
  • 清穿我是丫环

    清穿我是丫环

    她,乌拉那拉氏身边的一个丫鬟,她默默无闻的呆在那儿,只求到了年纪嫁出去,只是——“叶儿,你觉得爷怎么样?”乌拉那拉氏问道。“爷很好,但不适合我。”叶儿平静的回道。却想着,爬床不可能,技术指数太高,怕还没爬上就摔死,那到底怎样还有个出头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