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选股一两个足矣,不要天女散花。现在好多人抱着“不要将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想法,手中股票一大堆,用10万元钱买了10个股票。这完全没有必要!做股票盯着一两个就够了。选那些新上市的、盘子小、业绩尚可、成长性好的股票一路持有,不计较短线差价。一般而言,一个新股票上市,在两三年之内总能翻上一两倍。套牢也不可怕,只要上市公司有送配股能力,总能解套获利。只要将两年以来新上市公司股票的走势研究一下,就能证明这一点。
第四,投资要有计划、决算。现在许多人股票炒到哪算哪,也不知为何赚、为何亏,这种盲目操作是不可取的。投资者每年年初要给自己制订计划,特别是已有一定资金量的人必须做到这点,到六月底和年底要做一下中期报告和年报,以总结经验教训。这比赚钱更重要。
第五,投资理财要能挣会花,学会科学地消费。现在许多投资者有一种误区,平时省吃俭用,不舍得打的(坐出租车),不舍得花钱。可股票一套就是几万元,个人财产就这样流失在电脑符号之中。科学的理财不仅仅是怎样赚钱,还应包括科学的消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懂得花钱就不懂得赚钱。在这点上,炒股的人的特点使套牢的人真应该领悟点什么。
(十八)增加风险意识
最近,杉达科贸公司经理王达碰到这样一件令人尴尬的事,处境进退两难。
10月底,基金湘证上市时,该投资者见走势低开高走,在3.50元左右价位上买了100万份,投入资金350万元,已经满仓。首日上市最高至10.03元,收市6.20元,甚为高兴,以为捉到了一匹黑马。接着停牌一天,基金管理公司也无实质性消息告知。然后接下来的告示令这位客户差点晕倒——基金管理公司宣布以1∶6.5的比例扩募,这位客户一算可配650万份基金,以1.01元发行价计需资金656.50万元。这个客户已经满仓,马上想到抛出这100万份筹码,以期能参加配售,可第一天跌停、第二天跌停、第三天依然跌停。现在基金湘证已经除权,这个客户如今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如筹不足656万元钱则在短短的几天中个人资金将缩水60%,赔得莫名其妙。
从这个客户的操作行为来分析,并无不当。基金湘证的上市报告书中并未向公众告示将在短期内扩募。而实际上,从发行到扩募只留给社会公众一天的时间,买入者在T+1机制下无法派发。如此重大的扩募计划公众毫无所知,这使买入者陷入极为被动的境地。再看看上市第一天,庄家如此肆无忌惮的拉高,在《证券法》已经实施的今天,真令人叹为观止。
话又说回来,投资者在股市中要学会自我保护,自己的钱自己要管好。对有扩募计划的上市公司和基金,要准备好配售资金,以免配售计划一下达,自己弄得不知所措。股市中的阳谋阴谋永远不可能消灭,就像马克思所说的“为了百分之三百的利润,敢冒杀头的危险。”如今在证券市场上,获得百分之三百的利润,还用不着杀头,因此,玩火者永远存在。每幢建筑物都有避雷装置,这已是常识。投资者只有自己保护自己,永远要有自我保护的意识,这就是投资的风险意识。
(十九)不贬值的投资技巧
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前苏联的货币政策对老百姓的生活带来许多震荡。从中可引发出这样一个问题:人们如何规避通货膨胀?
勃列日涅夫时代,美元和卢布呈倒挂结构,即卢布要比美元值钱。到后来持平。再到后来为1∶2。到**********时代,美元与卢布之比已上升到1∶80,并且一路上扬。当时有人去莫斯科做访问学者,带了2000美元,前苏联人认为来了一个中国富翁。请前苏联朋友吃一顿饭花100多卢布,吃得相当上档次,因为这顿饭钱值一个前苏联教授半个月的工资,而折合人民币才几块钱。通货膨胀最厉害时,1美元折合3000多卢布,恶性的通货膨胀,使前苏联人的存款几乎打了水漂。
当然,世界各国有自己的国情,不能简单类比。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老百姓如何在高通胀的市场背景中寻找合理的途径,尽可能使手中的货币保值或升值。
总体而言,高通胀最主要“打击”的是有钱一族。工薪阶层积蓄不多,在低工资低消费上能维持生活。而那些已有积累的中户、大户,面对通胀的威胁,如不能找到一个好途径,几年下来,将自动站入散户行列。
面对通胀,个人投资者一般对付方法有这样几种:
首先,一旦金钱到手,理应先满足自己个人和家庭的生活需要。在高通胀的市场背景中省吃俭用等于在浪费自己个人的钱财,使自己的收入打折扣,“今日的货币是最值钱的货币”。因此,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适度消费是理财的第一要诀。但滥吃滥用,今日有酒今日醉,也不是一种办法,即消费也有个科学消费的问题。如果我们将眼光拓展出去,将个人理想(如攻读学位、学一技之长等)和个人大计(如置业、子女教育、家庭等)也作为一种投资的话,也许能使个人资金有一个更好的保值、升值的去向。这有利于提高个人的生活质量。
其次,适度持有一些币值坚挺的外币。持币品种适当多样化,但在总量上不宜过多,毕竟生活在中国,大量消费还要靠人民币。在持币品种上,美元始终保持坚挺走势,最值得持有。另外,个人资金较大者,为规避风险,一定要有自己的不动产,通过置业投资来避免大的风险。尽管房地产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中处于低潮,但从未来走向看,总体是呈上扬趋势。另外,从道理上讲,在高通胀背景下持股是安全的,特别是那些随通胀水涨船高的行业股票,能使投资人躲进“避风港”。这些行业往往是房地产、商业等行业,在通胀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往往有较高的收益。
(二十)区别对待选择投资模式
1999年年初,五年期国债开始发行了,年利率为5.13%,比五年银行款利率4.50%仅高0.63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如果你在1999年3月10日买10000元五年期国债,到2003年3月10日能获本息之和共计2565元整,五年的增值才25.65%。如果在目前买人沪深两市任何一种股票,以持有五年期国债的心态来持有股票,应该说用不了五年即可增值25.65%。而且五年之后股票也许能给你带来翻倍的盈利。
有了这种心态,做股票就不会为一时的涨涨跌跌而烦恼。就个人家庭而言,应该将股票投资仅仅作为家庭投资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是它的全部内容。这个道理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是很难的。现在许多家庭有钱了,那么,有钱怎么进行组合投资呢?
模式之一:一个有家底10万元钱的家庭,首先应该满足最基本的生活,应保证吃的用的没问题,具备必需的家用电器,然后再来买国债和股票。在比例分配上,用一半的钱买国债,另一半钱买股票。作为散户不能什么股票都买,最好专买小盘绩优股。买后持有一段时间,不要频频进出。在一年中相对低位买进,在一年中相对高位抛出即可。不必沉湎于市场而频频追涨杀跌。一年下来要赢得比银行同期利息更高的收人是比较容易做到的。关键要沉得住气,耐心要好。
模式之二:一个有100万元以上资金的家庭,管理难度比10万元家庭要大得多。有100万元的资金,以钱来赚钱的本钱多了,但操作的难度也明显增加。其实,如果你用一种经营的观念来处理这100万元,也许比天天在市场中东抓西摸要好得多。用100万元去注册一家公司,烦也烦死了,每年要与工商、税务、街道等部门打交道。如果你用100万元资金来经营股票,等于你自己开了个公司,自任董事长兼总经理,财务出纳也自己兼着不用求人。然后,你可将这100万元分成若干份额,用一部分作为流动资金,买一点短期国债。再用一部分买入绩优成长股作长期投资项目。剩下一块可作为天天练练手气的炒作资金,哪儿有热点就往哪儿去。每隔半年,自己给自己做做中期财务报告,年终做一下年报告,评价一下自己的资产总值,只要年年有增值且增值幅度高于市场平均利润率,那就是成功的。
当然,对于有100万元以上的资金大户,前提是要安排好家庭生活。房子先买好,有房子的可再买一辆车。家庭生活的所有需求满足之后,再来考虑经营股票。所有股票经营者,在确定自己经营思路之时,生活的最后一道防线绝对不能突破。否则的话,枉费了自己的一生,也对不起家人。
模式之三:拥有千万以上的资金大户的管理。这种大户在中国可谓凤毛麟角,但在目前的股市和期市中已为数不少。千万是个极神圣的数字,至少在目前中国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就像《圣经》中马太效应中讲到的:过了这个分界线,财富等于是自动奉送。贫者愈贫、富者愈富。到了千万这条线,就是什么也不做,将1000万元资金经银行一送,一年也能拿到18万元的利息。
操作千万以上的资金难度在于操作人往往难以摆脱散户心态或者是一般大户心态。同样一年赚20%,10万元的人赚20%操作比较容易,1000万元的人就比较难,每年得赚200万元!所以,操作思路两者不能同日而语。
千万以上身价的人,首先要将生活基础安排好,有与自己身价相适应的生活方式。
其次,有更大范围层次内寻找投资机会,最好有一家属于自己的公司,以公司的名义从事一些个人难以做的投资项目。譬如国债回购、期货交易,参与法人股投资,既以法人名义争取到银行贷款,从而做大自己的盘子,又可以法人名义招募人才,借用外脑做大自己的事业,以发挥自己的作用。
再次,在经营股票上,千万资金量的个人大户要做庄难度较大,最好的方法是选几个股票,以绩优、盘子适中、企业盈利有保障的题材,做2~3个股票即可。长期介入,根据股价波动及大盘指数波动来调整自己的持股比例。而且手持千万资金的大户最好能成为公司个人大股东,有条件的话,与公司经常保持沟通,能介入董事会最好。做股票做到这种份上,既能使个人资产增值,又能丰富自己的阅历,这属于在较高层次上参与股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