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23500000007

第7章 鲁迅大事记(3)

5月6日,蔡元培等五人联名,在《北京大学日刊》上注销《校长布告》,不仅不接受教育部关于开除为首滋事学生的命令,而且表示“为要求释出被拘留诸同学,鄙人愿负完全责任”。全国各界来电雪片一样纷至沓来,强烈要求释放被捕学生。北京政府为避免酿成激变,提出复课条件,蔡元培等当即承诺后,学生释放,第二天,北京各大学先后复课。5月8日,蔡元培即向北京政府总统徐世昌、教育总长傅增湘递送辞呈,9日离京。

5月18日罗家伦在“北京学生总****宣言”中首次提出“五四运动”这一名词,5月26日以“毅”为笔名发表在《每周评论》第23期上,题为《五四运动的精神》,文中指出“五四”运动是“再造中国的元素”,其精神为“学生牺牲的精神”、“社会制裁的精神”、“民众自决的精神”。五四运动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外交问题,在“民主”和“科学”两个口号下,造成了一个时代意识。

6月,由于学生影响不断扩大,《五七日刊》和学生组织宣传,学生抗议不断遭到镇压。3日,北京数以千计的学生涌向街道,开展大规模的宣传活动,被军警逮捕一百七十多人。学校附近驻扎着大批军警,戒备森严。4日,逮捕学生八百余人,激起全国更大的愤慨。上海、武汉、南京、天津、杭州、九江等地工人举行首次政治罢工,各重要城市商人先后罢市。6月11日,陈独秀等人到北京前门外闹市区散发《北京市民宣言》,声明如政府不接受市民要求,“我等学生商人劳工军人等,惟有直接行动以图根本之改造”。陈独秀因此被捕。各地学生团体和社会知名人士纷纷通电,抗议政府的这一暴行。面对强大社会舆论压力,曹、陆、章相继被免职,总统徐世昌提出辞职。6月12日以后,工人相继复工,学生停止****。6月28日,中国代表没有在和约上签字。

五四运动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同时也是彻底反对封建文化的文化革命运动,成为“新文化运动”与《新青年》倡导的文学革命、思想革命之间一个绕不开的转捩点。五四运动之后半年,“五四新文化运动”这个名词正式出现,到1920年初才流行开来。实际上,1915年《青年杂志》和《科学》杂志的创刊即为新文化运动的上限,1923年科学与玄学的论争平息为下限。这是一场在思想文化领域展开的对民族文化进行批判和创新的运动,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以“民主”、“科学”为旗帜,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并发展为对马克思主义的积极传播。提倡白话文是五四文学革命的一个重要方面。1917年,胡适、陈独秀、钱玄同、刘半农等首先在《新青年》倡导以白话代替文言,使之成为文学正宗,在与复古派的激烈论争中逐步得到推广。1920年北洋政府教育部定白话为“国语”,通令全国采用。从“五四”到“新文化”,这不断运动的过程是一个共享了一种横向扩张的文化机制。五四爱国运动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催生下爆发的,五四爱国运动同时又扩大和深化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1919年5月4日这一天,鲁迅在干什么呢?

校长蔡元培未曾离开过红楼,心系学生们的安危,不食不眠;图书馆主任李大钊指挥“****”、“教职联”有组织地工作;陈独秀则为《每周评论》奋笔撰稿,把群众对卖国贼的痛恨情绪引向北洋军阀政府;而作为北大国文系兼职讲师的鲁迅却是奔丧去了,因为不是正式教职,又是星期日,他并没有在现场。查看当天日记,和所有日记一样,只有寥寥几字,“昙。星期休息。徐吉轩为父设奠,上午赴吊并赙三元。下午孙福源君来。刘半农来,交与书籍二册,是丸善寄来者”。

不仅如此,从5月4日直到6月,鲁迅的日记中没有任何关于五四运动的言词,生活与心情都是平淡无奇。

五四运动一周年时,在给自己的学生写的一封信里,我们才看到他对学生爱国运动的明确评价——“于中国实无何种影响,仅是一时之现象而已”。守旧派将其视为一切乱象的根源,将学生称为祸萌,是冤枉的;而革新者将学生誉为志士,赞扬备至,又太过分了,致使“运动的大营”北京大学负了盛名,但同时也遭了艰险。

鲁迅当然是同情手无寸铁的爱国学生的,六年后,也就是“三·一八”惨案发生的前一年,在杂文《忽然想到七》中,提到五四学运的场景,他写道:“军警们很客气地只用枪托,乱打那手无寸铁的教员和学生,威武到很像一队铁骑在苗田上驰骋;学生们则惊叫奔避,正如遇见虎狼的羊群。”

他将“五四运动的策动”看做是“北京学界”的“光荣”,以为是对“新文化运动的发扬”,是“埽荡废物,以造成一个使新生命得能诞生的机运”的开端。

鲁迅没有选择武装革命,做流血的革命志士,也放弃了拯救肉体痛苦的医学,更不会去领导学运,参与激进的政治斗争,那么,传播和建设新文化便应该是他义不容辞、义无反顾的主战线。

“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鲁迅的方向就代表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方向”;鲁迅是“思想界的盟主”,“思想界的权威者”,这些言犹在耳的历史评价在最初的语境下诞生时,都是合情合理的,然而,却远非“真的猛士”更接近鲁迅本身。

鲁迅第一个反思质疑“新文化运动”这一名称,警惕不得不进入的所谓新文化的思维模式。文字是危险的,清醒的改革者不能受语言的驱使,执着于一些冠冕堂皇的名目。实际上,它的诞生就出自先讥笑、嘲骂《新青年》的人们,后来又将其反套在《新青年》身上,而又加以嘲骂讥笑的。正如笑骂白话文的人,往往自称最得风气之先,早已经主张过白话文一样。

他对五四新文化运动介入的方式仍是一贯的被动低调,并没有也不需要如历史评价那样“权威”地去表现自己。

他远离时代的喧嚣和躁动,却也遵奉五四文学革命前驱者的命令而写作,并自觉和前驱者取统一步调,默默地以别具一格的白话着作显示新文化运动的实绩。

那么,在鲁迅眼中,这一次“颇有些成功”的“革新运动”是如何发生的?是一种什么样的阵容与态势呢?

陈独秀在《新青年》上一声号炮,别树一帜,提倡文学革命,胡适之钱玄同刘半农等,在后摇旗呐喊。这时中国青年外感外侮的压迫,内受政治的刺激,失望与烦闷,为了要求光明的出路,各种新思潮,遂受青年热烈的拥护,使文学革命建了伟大的成功。从此之后,中国文坛新旧的界限,判若鸿沟。

在他看来,新文化倡导者又做出了哪些惊人之举,不凡业绩?

中国长期以来用“难懂的古文”讲着“陈旧的古意思”,新文化的前驱者提倡“文学革命”,志在尝试让哑然沉默的中国人发出自己的声音,从此改变“无声的中国”,这是一项非常艰难的工作,艰难到类似于宗教上的奇迹。

于是首先要来一个“文字上的革新”——提倡白话文,实际就是倡导民众不必再去费尽心机,学说古代的死人的话,而去说现代的活人的话;不要将文章看作古董,而是学做容易懂得的白话的文章。这样才能使文字成为“大家所公有”。

然而,如此简单的道理、明确的意图,被以“革命”的口号提出后,却使很多人一听到便如遭逢洪水猛兽般害怕,各方面剧烈的攻击反对之声纷纷而起,新旧势力很是恶斗了一场,但后来还是渐渐风行起来了。貌似提倡白话者势如破竹,尤其打了几处漂亮仗,如钱玄同、刘半农化名王敬轩,在《新青年》上上演的双簧戏。实际情况却是,有比这更激烈的主张出现了,那就是废止汉字,用罗马字母来替代。这本来也只是关于文字革新的个人设想之一,在知识界来看,应该是很平常的争鸣探讨,然而,在那些不喜欢听改革之声的保守派看来,可是天大的事,比用白话取代文言更不能容忍,比较之下,提倡白话反倒显得平和了,于是便放过文学革命,全力以赴来围剿这一观点,攻击白话文的敌人反而随之减少了,竟仿佛没有阻碍似的流行起来。

待到倡导白话文见了成效,势不可遏,形形色色的人物又开始上演各种把戏——冷笑家收起嘲讽,开始拍手赞成;投机者“一转而引为自己之功”,美其名曰“新文化运动”;两面派则主张白话不妨作通俗之用,并二次转舵,又反过来嘲骂“新文化”;调和派却说白话要做得好,仍须看古书,希图多留几天僵尸。

这样看来,只是“文学革新”,是很不够的,腐败思想,能用古文做,也能用白话做。所以又有人提倡思想革新。思想革新的结果,是发生社会革新运动,这运动一发生,自然一面就发生反动,于是便酿成战斗……

与白话文的普及同时进行的是新文学家们通过现代传媒营造的新文坛,北大学子傅斯年、罗家伦等创办了《新潮》杂志,出现了一批“为人生”的作家群,他们以文学为“有所为”,把作品视为“改革社会的器械”。而“为艺术而艺术派”也以艺术的自主性向“文以载道”说进攻;新文学比照西洋文学,将中国传统视为酒余茶后消闲品的小说提高到主流地位,于是新的智识者取代勇将策士、侠盗赃官、妖怪神仙、佳人才子,及至后来的妓女嫖客、无赖奴才之流,成为故事主角,略带些残余的英雄和才子气,算是较为清新地登场了。从此,小说家侵入新文坛,白话小说在不断的战斗中生存。“含着挣扎和战斗”的散文小品,却是取得了空前成功,胜于其他所有文学样式,而当此时“戏曲尚未萌芽,诗歌却已奄奄一息了,即有几个人偶然呻吟,也如冬花在严风中颤抖”。

同类推荐
  • 曹锟传

    曹锟传

    他是北洋军阀的重要代表人物,他虽出身贫寒,却因缘际会成为袁世凯手下的一名得力干将,后又成为手握重兵并占有大量地盘的一方军阀:因其在军阀争斗中左右逢源,在冯国璋死后,终于成为直系的新首领。后又通过贿选当上了中华民国的总统,但其合法性却遭到了各界普遍质疑。不久,在全国的一致反对下,其势力日益削弱,直系内部也四分五裂,终于在1924年的第二次直奉战争中下台,结束了其政治军事生涯。称雄中原的直系也受到致命打击,从此一蹶不振……
  • 胡雪岩那些事儿

    胡雪岩那些事儿

    胡雪岩是中国晚清时期的一个传奇人物。出身贫寒,却在短短十几年间迅速发迹,成为名满天下巨商富贾;慈禧太后赏其红珊瑚顶戴与黄马褂,红顶商人名扬天下。 “白话历史”的写作手法颠覆了原来死板、索然无味的历史人物。 不爱红妆爱历史,80后美女作家杨秋丽,为您奉上一道全新历史美餐。
  • 耿耿忠心效桑梓

    耿耿忠心效桑梓

    王竹溪,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教育家,被业界称为“百科学者”。我国著名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是王竹溪先生的学生之一。本书以时间为坐标,用翔实的资料、丰富的内容,从从王竹溪先生的人生历程和学术生涯两个方面,叙述他光辉灿烂的一生,使读者对王竹溪先生有全面的了解。回顾先贤所走过的历程,继承王竹溪先生作为优秀知识分子代表的爱国传统,发扬他坚强的信念和钻研的精神,继承他严谨求精的治学理念和教育思想。本书是一部优秀的励志类作品,百科学者王竹溪的人生轨迹更值得当代国人认真学习和研读。
  • 郑成功(名人传记丛书)

    郑成功(名人传记丛书)

    郑成功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军事家,也是为后人称颂的民族英雄。他从荷兰侵略者手中收复了沦陷三十八年的宝岛台湾,维护了祖国领土的完整。这里从他的父亲开始讲述郑成功的一生。
  • 信念改变命运

    信念改变命运

    一个15岁的男孩,在风雪肆虐的小路上,拖着两只烂脚一寸一寸地往前挪,一厘米一厘米地往前爬,逐个学校去请教老师数理化难题。饿了,咬上一口随身携带的冻得硬邦邦的玉米面饼子;渴了,抓一把路边的雪含到嘴里……在短短九个月的时间里,他走访了39所中学,请教了379位老师,没用家长陪读,没花家长一分钱补课费,凭自学,学完了小学、初、高中全部课程,1978年7月20日,奇迹般地考上了大学。当年他没有考上名校,他做推销员的故事2002年却走进了哈佛商学院;当年他没有机会去读一所很好的学校;今天却走进了数不清的著名高校、中小学为全中国的校园做国旗下的讲话!这是一部对于自强不息、勤奋学习和创造精神的颂歌和礼赞。
热门推荐
  • 仙来仙往

    仙来仙往

    卜天者,必遭天诛也。正道大炙,魔道彼消。前一千年,三生大乱,种下无数孽缘因果,佛门也罢,道修也罢,皆在回轮内,避之不及。金仙大罗,昆仑缥缈,梵门净地,大日摩诃。平凡少年,逆天而为,且看层层剥开因缘际会,解构梵天之迷,搅乱天地无极。无毒无害,清心利尿,放心阅之。修炼等级:启智、固心、守胎;聚气、散气、望气。入定、开光、金身;小乘、法身、涅槃。仙来仙往读者交流群:119612610。
  • 英雄史诗赞歌

    英雄史诗赞歌

    这是一部游记,这是一部史诗,这是一部世界物语。不论这是什么,总之是我所想描绘的世界。不论这是什么,在读完之后,你都会坐拥一个未知的世界。
  • 书香剑

    书香剑

    刀戈剑弩,血证江湖,朱染刃角,刀头添血,四方纷争是为武林,然至今似秋暮湖水之平静近数十余年,此间从未出现过你争我夺你欺我凌之事却又是何故?
  • 邪气夜神

    邪气夜神

    世界的针对,谎言与欺骗,交错的命运,黑暗与光明,重要的使命,以及最后的结束!暗界之主,明界之主,改变世界的力量,从此展开!如果这个世界抛弃了你,我宁可毁灭了世界!!!
  • 人类重生

    人类重生

    世间万物,天道轮回!轮回之中,修道避劫!修道者,可延缓轮回!道成正果,度过天劫,与天地同寿,纳万物之灵!藏三山五岳,游天外之幽!固为修道,精灵、魔、人三大族趋之若鹜、殚精竭虑!各族长年争斗不息,惨遭夹击屠戮的人类东躲西藏,觉悟之中一个个崛起复兴的故事一幕幕缓缓展开......
  • 网游之独望

    网游之独望

    吞天日,踏地龙,摘星取日,天苍野茫,诸战巅峰,群雄争霸,举杯望天下,笑言独伐天。
  • 冷酷校草火爆爱

    冷酷校草火爆爱

    看了就知道了,一定要看哈,看完麻烦收藏一下下,大方的盆友们,可以送点票票哈
  • 陌路繁华似锦城

    陌路繁华似锦城

    他高中毕业,她还在初二,他大学四年,她才步入他的校园,他们网络相识,他们约定5年后大学相见,相恋简单,奈何相守难……
  • 重拳出击:周恩来在“九一三”事件之后

    重拳出击:周恩来在“九一三”事件之后

    本书选取了林彪事件后周恩来在各个方面大力纠“左”、批判极左思潮的不懈努力和艰难历程。围绕这一主线,全面地反映出文化大革命后期周恩来的主要活动、思想轨迹和历史贡献。
  • 国安十八局的混血种

    国安十八局的混血种

    我叫苏瑾,是一个职业捉鬼师,曾经天真的以为凭借一手高超的捉鬼技巧,配合上我俊朗不凡的外表,从此可以平步青云,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想想都有点小激动。万万没想到哥这个捉鬼界有史以来最帅的大帅比却混的惨不忍睹。混到现在还是单身狗一只,别说女朋友就是只母狗看到我都绕着走;一身装比必备的西装袖子都磨破了口,口袋里半毛钱都没有,坐个公交都得心疼半天。难不成是我长得太帅了,所以影响了我装比装神棍?哎,如果是这样,我宁愿在帅的深渊里永世沉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