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29500000009

第9章 端午节(1)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

两千多年来,端午节一直是一个多民族的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节,更是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日子。

汨罗江水,历经两千余年涛声依旧,淳朴的端午民风依然。到底是一份怎样的怀念,可以在人间延续千年?

端午起源

端午节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端午节是春末夏初之交最盛大的一个节日。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如有端午节、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粽子节等等。“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

端午节是我国两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

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五六种说法,诸如: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邪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迎涛神说;纪念曹娥说;纪念屈原说等等。

夏至说。持这一看法的刘德谦在《“端午”始源又一说》和《中国传统节日趣谈》中,提出三个主要理由:①权威性的岁时著作《荆楚岁时记》并未提到五月初五日要吃粽子的节日风俗,却把吃粽子写在夏至节中。至于竞渡,隋代杜台卿所作的《玉烛宝典》把它划入夏至日的娱乐活动,可见不一定就是为了打捞投江的伟大诗人屈原。②端午节风俗中的一些内容,如“踏百草”“斗百草”“采杂药”等,实际上与屈原无关。③岁时风物名著《岁华纪而》对端午节的第一个解释是:“日叶正阳,时当中夏。”也即端午节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节又可称为天中节。由此看来,端午节的最早起源当系夏至。

端午节源于对恶日的禁忌一说。这和夏商周三代的兰浴说是基本相符的。

端午节起源的说法还有一种是与恶月恶日有关的。五月正是夏季的酷暑来临,在烈日和高温的催促下,不仅花草茂盛,而且各种病菌也迅速繁殖,各种瘟疫也有了适宜的土壤,频频袭击人与牲畜。于是在古人眼里,五月是一个得倍加小心提防的恶月。古人在探索自然奥秘时特别注意研究太阳星辰的变化。太阳在一年四季的运行中不断变化,造成昼夜的更替,从夏季的昼长夜短到冬季的昼短夜长,古人发现,在二十四节季中,夏至和冬至这两天分别是白昼最长和白昼最短的两天,因此古人就认为,夏至以后是阳气开始衰退,阴气逐渐占优势,所以白昼越来越短。在古人的心目中,那些妖魔鬼怪、瘟病灾难,都是与阴气有关的,既然从五月的夏至起,阳气走向衰退,阴气逐渐兴盛,人们怎能不警惕起来,大家通过送瘟、佩符、浴草汤、喝苦水等方法,保佑自己免遭阴气的侵袭。

可能有人会问,既然古人认为夏至以后阴气越来越强,那么就应该把夏至这一天定为恶日,可为什么没有定在夏至这一天,而是定在五月初五这一天呢?有的学者给我们作出了解释,因为夏至的概念出现在比较晚的时候,在这之前,古人只是感觉到五月是白昼逐渐变短的月份,便把五月视为恶月。既然五月是恶月,五这个数字就是一个不祥的数字,因此五月初五这一天是两个五字重叠,就被人们视为是阴气开始旺盛的日子,于是在这一天就要举行送瘟除灾的活动,这些送瘟除灾的活动就成为了端午节的习俗。比如系“长命缕”,缝制香包、佩香囊等。

尽管现在的考古已经证明,早在屈原去世之前,端午节的习俗就流行开了,但人们更愿意把端午节看成是纪念屈原的节日,这是因为诗人屈原的精神受到广泛的景仰。所以学者闻一多虽然经过严密考证,得出结论,端午节是与远古的龙图腾崇拜有关,早在屈原去世之前就存在了,但他仍然主张保留屈原与端午节的传说,他认为,保留端午节中的诗人屈原的内容有着“深远的意义”。一个诗人,每一年有专门的一天让全民族的人都来纪念他,世界上大概还没有另一个诗人能够得到屈原这么高的荣誉。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在端午节时,我们纪念诗人屈原,也是在为中国的诗歌而自豪。在端午节这一天,我们不妨过一个诗人节。还在中国的抗日战争初期,不少知识分子为了振奋全民族的爱国精神,一致决议将端午节定为中国的“诗人节”。

因为是纪念诗人,民间过端午节时也有很多诗歌民谣来表达他们的心情。比如在湖南民间就搜集到这样一些民谣:

“五月五日是端阳,龙船下水闹罗江。朝拜屈原一炉香,年年五谷用船装。”

“端午节,划龙船,汨江两岸笑语喧。赛龙船,吊屈原,屈原投江在今天。屈原投江在今天,粽子撒向水深渊。划起龙船来竞赛,招来英魂返人间。”

“杉木船子溜溜尖,龙船划向前。三闾大夫是屈原,投江在今天。我和你来划龙船,河里捞屈原。粽子撒到深水里,捞了两千年。”

历代的诗人在端午节这一天景仰中国诗歌的先驱屈原,自然会触景生情,写下新的诗篇。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端午节曾写过一首“竞渡”的绝句:“竞渡相传为汨罗,不能止遏意无他。自经放逐来憔悴,能校灵均死几多。”白居易在这首诗中以屈原的伟大品格为楷模,反省了自己的思想。开头两句是说,现在端午节举行竞渡活动,都是为了纪念屈原。第三句想到自己在官场上因为得罪了权贵遭到贬职放逐,变得越来越憔悴,第四句则是面对屈原(灵均是屈原的字),感到很惭愧,他说,像屈原那样以死殉国的伟大人物又有多少呢?宋代的大诗人陆游则写过一首“端午”的绝句:“楚人遗俗阅千年,箫鼓喧呼斗画船。风浪如山鲛鳄横,何心此地更争先?”陆游非常形象地描绘出当年端午节龙舟竞渡的热烈场面:又是箫鼓喧呼,又是画船争斗,龙舟竞渡掀起了像山一般高的波浪,连水底的鲛鳄都横在水面上。最后一句是点睛之笔,陆游说,要知道当年人们是为了救投江的屈原,才如此争先恐后地划船,那么,今天的人们是不是还保持着这样一种爱憎分明、团结一致的精神呢?

诗人屈原使端午节变得庄严神圣,诗歌也使得端午节充满了诗意,那么,我们就把端午节当成一个诗人节吧,希望端午节能够催生出更多优美的诗篇。

屈原是我国古代的一位伟大诗人。他的爱国主义情操,他的虽九死犹不悔的崇高人格,通过他的诗篇《离骚》《九歌》《天问》等影响着世世代代。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推举屈原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在屈原诞生的日子里,全世界的人民都在纪念他。因为屈原走进了端午节,从此端午节就充满了崇高的气氛。

屈原生活在战国后期的楚国。当时的社会各诸侯国相互竞争吞并,思想活跃、百家争鸣。屈原出身于贵族,具有高度的文化修养,知识渊博,才学非凡。他年轻时受到楚怀王的高度信任,是楚国内政外交的核心人物。当时楚国北边的秦国越来越强大,楚国在外交上形成了亲秦和抗秦两派,屈原坚决主张联合齐国抗秦。但楚怀王身边的小人太多,他听信小人的谗言,逐渐疏离了屈原,屈原忧愤而作《离骚》,希望感动怀王。楚怀王听不进屈原的忠言,被骗到秦国,最后屈死在秦国。楚怀王的儿子楚顷襄王继位后,屈原耿耿忠心上书襄王,劝他联齐抗秦,为怀王报仇雪恨。谁知襄王更不把屈原放在眼里,在令尹子兰等小人的唆使挑拨下,楚顷襄王将屈原放逐到洞庭湖边。在屈原多年流亡的同时,楚国的形势愈益危急,秦军步步逼进楚国腹地。屈原眼看自己的一度兴旺的国家已经无望,也曾认真地考虑过出走他国,但最终还是不能离开故土,于悲愤交加之中,自沉于汨罗江。在屈原沉江之前,曾遇到过一位在江上打鱼的渔父。渔父问屈原:“您不是楚国的大夫吗?怎么会弄到这般地步呢?”屈原说:“许多人都是肮脏的,只有我是个干净人;许多人都喝醉了,只有我还醒着(注:这是屈原诗《惜诵》中“举世浑浊兮吾独清,众人皆醉兮吾独醒。”的意思)。所以我被赶到这儿来了。”渔父不以为然地说:“既然您觉得别人都是肮脏的,就不该自鸣清高;既然别人喝醉了,那么您何必独自清醒呢!”屈原反对说:“我听人说过,刚洗头的总要把帽子弹弹,刚洗澡的人总是喜欢掸掸衣上的灰尘。我宁愿跳进江心,埋在鱼肚子里去,也不能拿自己干净的身子跳到污泥里,去染得一身脏。”果然几天后的五月初五的那一天,他抱着一块大石头,跳进了滔滔的汨罗江。附近的庄稼人,得到这个信儿,都划着小船去救屈原。可是一片汪洋大水,哪儿有屈原的影儿。大伙儿在汨罗江上捞了半天,也没有找到屈原的尸体。渔父很难受,他对着江面,把竹筒子里的米撒了下去,算是献给屈原的。到了第二年五月初五那一天,当地的百姓想起这是屈原投江一周年的日子,又划了船把竹筒子盛了米撒到水里去祭祀他。后来,他们又把盛着米饭的竹筒子改为粽子,划小船改为赛龙船。这种纪念屈原的活动渐渐成为一种风俗。到了宋代,朝廷追封屈原为忠烈公,并把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以此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据《史记》记载,孟尝君田文生于五月初五,其父曾令其母遗弃田文,理由是这一日生的孩子要害父。东汉《风俗通义》也有“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的说法。东晋大将王镇恶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给他取名为“镇恶”。宋徽宗赵估五月初五生,从小寄养在宫外。可见,古代以五月初五为恶日,是普遍现象。这样,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楚荆岁时记》说:“五月五日,士民并踏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戏。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风俗通》中说:“五月五日以彩系臂者,辟兵及鬼,令人不病瘟”。至今东北农村还保留着端午节清晨到野外采摘艾蒿挂在门旁和在儿童的臂上系五彩线的习俗。

古代吴越民族的图腾祭说。今天我们过端午节,首先会想到诗人屈原。但真正要追本溯源的话,早在屈原生活年代之前,就有了端午节的习俗。这就是说,纪念诗人屈原的内容是后来被加进端午节里去的,这也说明了广大人民对爱国诗人屈原的爱戴之情非常深切。不过,认真的学者一定要搞清楚最初是什么原因过起了端午节的。同样是一位爱国诗人闻一多,就是这么一位认真的学者。他通过翔实的考证,得出结论说,端午节是古代吴越民族举行龙图腾崇拜祭祀的节日。

我们先得明白什么是图腾和图腾崇拜。图腾是原始人对世界万物的一种认识结果,而图腾崇拜则表现了原始人对万物生灵的信仰。在原始社会,人们对世界万物的认识还是很幼稚的,他们面对自然界的电闪雷鸣、春荣冬枯、生老病死等等,无法作出科学的解释,在当时生产力低下的条件下,他们就认为自然万物的生和死一定是有一个人们看不见的神灵在主宰着,在这样的思想推导下,原始人就把人的生命与某种自然现象或动物、植物联系在一起,并认定那些东西就是自己民族部落的祖先和保护神。这种被当成祖先和保护神的自然现象或动物、植物就是这个民族部落的图腾,这个民族部落会对自己的图腾顶礼膜拜,这便是图腾崇拜。

闻一多认为,古代吴越族是以龙为图腾的,为了表示自己是龙的子孙,吴越族就有了“断发纹身”的风俗。每年五月初五这一天,要举行一次盛大的图腾祭祀活动。其中两项活动即为后来端午节活动的主要内容。一是将食物装在竹筒里或裹在树叶里,投入水中,献给图腾神吃。二是用龙形独木舟进行竞渡游戏。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在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发掘出越来越多的新石器时代的文物,其中有一种几何印纹陶,据专家推断这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留下的陶器。专家通过对陶器上的纹饰的分析,可以断定这个部族有断发纹身的习俗,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的、用于祭祖的节日。所以闻一多说:“端午是个龙的节日,它的起源远在屈原以前——不知道多远呢!”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该遗存的族属,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示明,他们有断发纹身的习俗,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其生产工具,大量的还是石器,也有铲、凿等小件的青铜器。作为生活用品的坛坛罐罐中,烧煮食物的印纹陶鼎是他们所特有的,是他们族群的标志之一。直到秦汉时代尚有百越人,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

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经融合到汉族中去了,其余部分则演变为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因此,端午节成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

人们原始宗教的植物崇拜说。如《诗经·大田》中有“与其黍稷,以享祭祀”的记载,以及《风土记》中“仲夏端午,烹骛角黍(粽子)”的记载。据晋周处《风土记》记载:“端者,初也。”即每月初五这一天,唐玄宗的生日是八月初五,当时的宰相为了讨好皇帝,避“五”字的讳,于是把“端五”改为“端午”。这一改意思更加明确,古代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五月为“午”,因此端午即五月初五。

迎涛神说,此说出自东汉《曹娥碑》。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这一说法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前770—前476)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围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太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端午节源于纪念孝女曹娥,是为纪念东汉(23~220)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祭词颂扬。

同类推荐
  • 刘慈欣谈科幻

    刘慈欣谈科幻

    《刘慈欣谈科幻》有作者在创作科幻小说时的心路历程,有作者对一些经典科幻作品的精彩书评、影评,还有一些对话与访谈,折射出作者作为一个科幻迷对科幻、对未来的看法,也展现出科幻作家独特的浪漫主义情怀。
  • 发现创造与传奇故事

    发现创造与传奇故事

    在我国,玻璃古称“玻绲”、“颇绲”、“水玉”。1975年在陕西宝鸡发现西周墓葬出土文物中有上千件玻璃管、玻璃珠。经科学鉴定,这是一种铅钡玻璃,与西方的钠钙玻璃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玻璃系统,说明了早在3000年前的西周时期,我国就已经开始制造玻璃了。战国至秦汉时期,玻璃制造业进一步发展,有俗称“蜻蜓眼”的多色玻璃珠。三国以后,玻璃制造方法一度失传。北魏时期,大月氏商人到山西大同传授烧制玻璃技术。后来玻璃制造技术得到了不断发展。
  • 气象百变魔图

    气象百变魔图

    《气象变魔图》本书为您讲述关于气象的各种秘密。本书知识全面、内容精炼、图文并茂、通俗易懂,能够培养读者的科学兴趣和爱好,达到普及科学知识的目的,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启发性和知识性,是广大读者了解科技、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高素质、激发探索和启迪智慧的良好科普读物。
  • 精彩绚丽的宇宙时空(科普知识大博览)

    精彩绚丽的宇宙时空(科普知识大博览)

    要想成为一个有科学头脑的现代人,就要对你在这个世界上所见到的事物都问个“为什么”!科学的发展往往就始于那么一点点小小的好奇心。本丛书带你进行一次穿越时空的旅行,通过这次旅行,你将了解这些伟大的发明、发现的诞生过程,以及这些辉煌成果背后科学家刻苦钻研的惊心时刻。
  • 不可思议的流行风尚(青少年探索发现丛书)

    不可思议的流行风尚(青少年探索发现丛书)

    本丛书是青少年探究历史,了解自身,探索大自然的一套不可多得的知识图典。本书精选人类历史上最不可思议的流行风尚,以独特的视角,趣味横生的语言,绘声绘色地讲述了某些历史时期,某些地区曾经流行百年甚至千年的怪异风尚,这些现象在当时别的地区的人们眼中简直就是奇闻怪谈,在我们现代人看来,更是不可思议、荒诞离奋……
热门推荐
  • 异界之狂暴法师

    异界之狂暴法师

    顶级特种兵掉进下水道挂了?不,他只是到另一个世界书写传奇!独一无二的灵魂与身体,独一无二的修炼方式。法师?还是武士?或者是刺客?追随着远古超神法师的脚步,看秦龙如何一步步走向巅峰!传说,从我的脚下开始!
  • 仙魔谕

    仙魔谕

    ............................................................................................................................................................................
  • 你要的幸福,藏在你不愿做出的选择里

    你要的幸福,藏在你不愿做出的选择里

    我们每一天都要面对各种选择,小到交通、吃饭、购物的选择,大到工作、交友、情感的选择,可以说,我们无时无刻不在面临着选择。但遗憾的是,很多人因为内心的恐惧、成长的经历、顽固的习惯等因素束缚,不敢直面选择,甚至采取逃避的态度,结果常常后悔自己当初。其实,我们每个人想要的成功和幸福,往往就蕴藏在那些人们不愿做出的选择里。本书从人生、自我、困境、职场、人际、机遇、取舍、情绪等8个方面,教给读者一套完整的选择方案,帮助读者走上幸福的人生路。
  • 细读菜根谭

    细读菜根谭

    本书分八个章节阐述了思与行的关系和行动力的重要性,是一部既有可读性又有实用性的励志书。
  • 那年的你正好

    那年的你正好

    青春朦胧的校园,朝气蓬勃的我们,谱写了那年青春正好的你,还记得那年的初恋吗?给过我吗多少脸红的时刻。还记得坐在后面仰望前面的女孩吗?高中三年,让我永远陪伴你吧。
  • 我的董事长老婆

    我的董事长老婆

    雇佣兵王秦川回归都市,被未婚妻安排到超级商场做保安,无意中卷入商场的斗争当中。总裁未婚妻,萝莉女销售,妖媚女秘书……总之,是我的别动,不是我的也给我放下!时隔三年,再续保安传奇,看小保安如何纵横都市~
  • 新世界一员

    新世界一员

    世界经历核战满目疮痍,几百年后人类终于开启基因链,拥有了强大肉身,以为可以重新占据世界,没想到却被变异生物破碎,不得已只能龟缩一方,时刻提防着变异生物的威胁。人一定要毅力巅峰,手揽星辰脚碎山河才行?如果你想这样,那么只能请您绕道!他没有改变世界的抱负,他只想在这个遍地异兽的世界活着,至于别人与他无关,活着就是对自己最大的报答!
  • 异界逐仙

    异界逐仙

    岁月无形,命有形,无形亘永存,有形却成尘。看一代少年如。
  • 上古世纪之异瞳

    上古世纪之异瞳

    她是精灵们口中的异类她拥有精灵没有的黑长发,一双银瞳倾天下她受创的心,她冰冷的心在这场冒险逐渐愈合、融化
  • 疯狂口才

    疯狂口才

    喊掉了自卑,树立信心。从疯狂酝酿到疯狂说话,从诊断自我要害到疯狂实战,疯狂让我们始终是最大胆、最有力、最悦耳、最快捷!全书的细致程度上会让读者叹为观止乃至心旷神怡,本书处处为读者着想,是为说话胆怯脸红心跳的人量身定做的一套口才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