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32200000015

第15章 《红楼梦》人物诠解(6)

综上所述,贾元春这个在贾府或者是在《红楼梦》全书起着关键作用的人物,她的死绝不像书中简单描写的那样是“暴病身亡”。至于贾元春真正的死因,或者将会成为一个永远也解不开的谜。

史湘云最后嫁给了贾宝玉?

关于史湘云的结局,最早谈到这个问题的是我国著名的《红楼梦》研究专家俞平伯。俞平伯认为,现在常见的高鹗版本的后四十回续书对史湘云命运的处理有失妥当。俞先生认为,仅仅用“姑爷很好,为人又平和”来敷衍“厮配得才貌仙郎”,用“丈夫得了痨病,后来死了,湘云立志守寡”来迎合“云散高唐,水涸湘江”,而对第三十一回“因麒麟伏白首双星”一段描写只字不提,这是有失考虑的。另外,在高鹗续书的第八十三回,周瑞家的和王熙凤谈来谈去谈了半天金麒麟,但最终也没有半个字是关于湘云的,这怎么能让人接受呢?要知道,在前八十回,金麒麟的主角可是贾宝玉和史湘云。每一次,只要有金麒麟的出现,都必然有史湘云和贾宝玉出现。所以,俞平伯说:“高氏写湘云,几乎是无依无据。”

那么,依照前八十回的思路,史湘云的命运最终将会是什么样子的呢?当然,研究史湘云的真正结局,我们还必须从第五回中关于史湘云的判词和判曲着手。

判词:

画:几缕飞云,一湾逝水。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

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二句说的是史湘云年幼父母双亡,家族的富贵并不能给她以温暖。襁褓之间指婴孩时期。

“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中“几缕飞云,一湾逝水”似乎都是喻夫妻生活的短暂。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史湘云婚后好景不长,转眼之间夫妻离散。

判曲:

乐中悲

襁褓中,父母叹双亡。

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

幸生来,英豪阔大款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

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

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

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

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何必枉悲伤!

曲名“乐中悲”,是说湘云的美满婚姻毕竟不长。

从这两首判词和曲子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史湘云的最后结局也像其他“钗”一样是相当悲惨的。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史湘云最后应该是嫁给了宝玉的。试想一下,史湘云是列在金陵十二钗的第五位的。据此一点,我们也可以看出,史湘云和宝玉应该走得更近,不可能像高鹗所写得那样让湘云嫁给一个在前八十回几乎没有出现过的相当次要的人物。

我国多位著名的红学专家,例如周汝昌、胡文彬、梁归智、胡邦炜等人,他们都坚持“史湘云最后应该是嫁给了宝玉”的观点。当然,他们也有小小的分歧,就是在“湘云嫁给宝玉”的时间和最后结局上有一些小的不同。周汝昌、梁归智两位先生认为,宝玉先娶宝钗而后宝钗难产而死,宝玉在卫若兰的金麒麟的帮助下与湘云相会,还俗之后与湘云成婚,而后又由于某种原因再次出家,湘云于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而日本的版本和胡文彬则认为,湘云最后嫁给“沦为击柝之役”的宝玉,并且和宝玉白头偕老。

当然,坚持“史湘云最后应该是嫁给了宝玉”的观点是有一定的根据的。主要根据就是“旧时真本”。

关于“旧时真本”是否存在,其惟一的证据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在上海的《晶报》上曾经披露过。清人《臞猿笔记》中的《红楼梦佚话》载:“《红楼梦》八十回后,曾经人窜易,世多知之。某笔记言,有人曾见旧时真本,后数十回文字,皆与今本绝异。荣宁籍没后,备极萧条。宝钗已早卒。宝玉无以为家,至沦为击柝之役。史湘云则为乞丐,后乃与宝玉为婚。”

后来,有人发现,清人蒋瑞藻的《小说考证》里也有类似的文字,并且有人发现,清人蒋瑞藻的《小说考证》里的相关记载是从《续阅微草堂笔记》转录而来,当然,也有人猜测就是从《臞猿笔记》记载转录过来的也未可知。《小说考证》原文说:《红楼梦》自百回以后,脱枝脱节,终非一人手笔。戴君诚甫曾见一旧时真本,八十回之后皆不与今同。荣宁籍没以后均极萧条;宝钗已早卒;宝玉无以为家,至沦为击柝之流;史湘云则为乞丐,后乃与宝玉仍成夫妇,故书中回目有“因麒麟伏白首双星”之言也。闻吴润生中丞家藏有其本,惜在京邸时未曾谈及,俟再踏软红,定当假而阅之,以扩所未见也。

这些就是关于“旧时真本”的证据。

但是,著名红学专家俞平伯认为,这个所谓的“旧时真本”,应该是当时一个八十回之后的另一个补本,并不是一个另一个版本的《红楼梦》,因为距离曹雪芹年代极近的人,例如张船山、高兰墅、程伟元、戚蓼生等人都说曹雪芹的原作仅有八十回。无独有偶,我国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也认为这个所谓的“真本”应该只是一个补本,而不是所谓的“真本”。如果按照这种思路,那么,在日本流行的“三六桥本”和“端方本”很可能是将书带回日本的人当时所看到的原曹雪芹的八十回加上另一个人在八十回之后所续的版本,而误将其认为是曹雪芹的真本。当然,在清人的笔记当中也可能正是如此。

那么,如果“旧时真本”真的只是一个补本的话,“湘云贾宝玉说”还有别的证据吗?有!在红楼梦第三十一回《撕扇子作千金一笑,因麒麟伏白首双星》中就有很明显的暗示“湘云嫁给宝玉”的痕迹。当然,也有人根据第三十一回末尾的批语——“后数十回若兰在射圃所佩之麒麟,正此麒麟也。提纲伏于此回中,所谓草蛇灰线,在千里之外”,认为,湘云应该是嫁给了卫若兰。但是这一点也是不足取的。周汝昌先生就不同意这种观点,认为史湘云这么重要的人物,曹雪芹花那么多笔墨去写她,最后却让她嫁给一个并不重要的角色卫若兰,实在是不合情理。再说也不能仅仅因为此麒麟是“若兰在射圃所佩之麒麟”就证明湘云嫁给了卫若兰。总之,“湘云嫁卫若兰说”至少是证据不足。

当然,我们并不否认,“后数十回若兰在射圃所佩之麒麟,正此麒麟也。提纲伏于此回中,所谓草蛇灰线,在千里之外”这条评语是无中生有。在后八十回,湘云的命运很可能与这个名叫卫若兰的人有关。周汝昌先生这样推测,贾府败落以后,史家也同样落败。史湘云被发卖,正好到了卫若兰家。史湘云在卫若兰身上看到了她非常熟悉的金麒麟。因为卫若兰身上所佩戴的金麒麟,正是宝玉赠给卫若兰的,而宝玉的金麒麟对湘云来讲是最熟悉不过的。卫若兰因此发现了湘云的真实身份,遂将湘云送到宝玉处。最后在卫若兰的帮助下,湘云和宝玉终成眷属。

再有,宝钗的判词里所说的“纵然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提到了贾宝玉;黛玉的判词里所说的“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提到了贾宝玉;妙玉的判词里所说的“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指的也是贾宝玉;晴雯的判词里所说的“多情公子空牵念”指的也是贾宝玉;袭人的判词里所说的“谁知公子无缘”也是指贾宝玉——难道偏偏史湘云的判词里所说的“才貌仙郎”就是指卫若兰或者别的人?——这不符合作者的创作思路。

实际上,在前八十回里,贾宝玉和史湘云的关系是相当亲密的,甚至超出了贾宝玉和薛宝钗的情分。例如二十回有脂批云:“写得湘云与宝玉亲厚之极,却不见疏远黛玉,是何情思耶?”

如果我们读得仔细,可能还记得在第三十一回里写湘云碰巧拾到了宝玉的金麒麟,拿着和自己的麒麟相比,并发了一大通关于“阴阳”的议论。为什么这一篇“阴阳”的议论偏偏要在拾到麒麟这一章写呢?这不就是在暗示贾宝玉和史湘云的姻缘吗?

探春到底嫁到哪里去了?

贾探春,别号蕉下客,贾政之女,姐妹中排行第三。“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鹅蛋脸儿,俊眼修眉,频盼神飞。”——这是作者在书中对探春相貌的描写。作为金陵十二钗之一,贾探春性格开朗、大方,才情高且有着自己的一番抱负,是个有政治家风范的小姐。和其他的姐妹相比,探春举止大方,胸襟阔朗,没有迎春的懦弱,也没有惜春的孤僻,是个大气、具有男子性格的女性。《红楼梦》中关于探春的故事情节主要有探春组织诗社、探春治家、探春说抱负等,这些情节都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尤其是探春身上散发出来的那种做事果断,不拖泥带水的气质,更令人难忘。当然,像其他红楼人物一样,探春的命运长期以来也是人们争论的焦点。如果按照《红楼梦》作者的本意,探春是不是真的像后四十回所描写的那样远嫁给了镇海总制之子?实际上,这一点是值得商榷的。从前八十回中暗示的探春命运的发展线索来看,探春最终的命运应该是远嫁,但是不是嫁给镇海总制之子,这并不能确定。

作者在《红楼梦》的第五回里所交代的关于探春的判词是这样的:

画面:后面又画着两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很明显,探春的命运正像判词里所暗示的一样,最终是远嫁国外,“漂洋过海,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远离国土的”,并不像续书中所讲的那样只是嫁给了镇海总制之子。

另外,《红楼梦》第五回关于探春的曲子也能证明探春最后是远嫁到国外去了。我们不妨来看一下关于探春的曲子:

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

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

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

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

奴去也,莫牵连。

可见,探春嫁得很远,并且应该是远嫁海外,不然何谈“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更是告诉我们,探春远嫁是把“家园”和“骨肉”齐来抛闪,如果仅仅像后四十回中所续的那样探春只是嫁给镇海总制之子,留在神州大地之内,没有必要说得这么凄惨,更谈不上“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和“恐哭损残年”。什么是“恐哭损残年”?就是再也没有机会与家人见面、团圆的意思。

《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有一个这样的情景:探春抽中的签上面写着——“瑶池仙品”,附有诗一句:——“日边红杏倚云栽”,并注:得此签者必得贵婿。姐妹们看了探春的签,立刻起哄说:“我们家已有了个王妃,难道你也是王妃不成?大喜!大喜!”其实这个情节并不是作者随便写出来的,什么是“瑶池仙品”?“日边红杏倚云栽”又怎么讲?皇宫就是“瑶池”,帝王就是天,是太阳,是“日”,这正是有意要暗示“探春最后的结局也是一个王妃”。如果探春只是像后四十回所续写的那样嫁给了一个镇海总制,怎么能称得上“瑶池仙品”?更何谈“日边红杏倚云栽”?判词中暗示着探春远嫁海外,且将会嫁入帝王之家,成为“王妃”,据此,我们可以推断:探春最后应该是嫁入了海外一小国王室。

另外,读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红楼梦》里描写过好几次风筝,而这几次风筝的出现都和探春有关。第二十二回里,大家作谜语,探春作的谜语是:“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点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谜底是风筝。并且,探春所作之谜旁边还有一脂批(庚辰双行夹批):此探春远适之谶也。使此人不远去,将来事败,诸子孙不致流散也,悲哉伤哉!此批语不仅能进一步肯定探春的“远嫁”,更能证明探春的远嫁是在贾府败落之前。因为,此批语中说,若是探春不远嫁,很可能“将来事败,诸子孙不致流散也”。可见,在探春远嫁之时,贾府还没有败落。

第七十二回,姐妹们在大观园放风筝,探春放的风筝恰恰是一个“软翅子大凤凰”,“凤凰”是什么?我们都知道,凤凰象征着“皇后”、“王妃”。这还不算,放风筝就放风筝,探春的“软翅子大凤凰”风筝偏偏又和外面来的一个“凤凰”风筝绞在一起,然后又被“门扇大的玲珑喜字”

绞住,然后“三个风筝飘飘摇摇都去了”。如果说《红楼梦》里有许多东西是作者随意写出来的,但是这里的描写绝对是作者故意安排出来的。作者在这里要告诉我们什么?明眼人一看便知。

那么,如果探春真的像我们所说的那样是远嫁到海外王室去了,她到底是嫁到哪个国家了呢?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薛宝琴身上找到一点线索。《红楼梦》里,薛宝琴曾说她跟随父亲到西海沿子上买洋货,见过一个真真国女孩子写的诗:

昨夜朱楼梦,今宵水国吟。

岛云蒸大海,岚气接丛林。

月本无今古,情缘自浅深。

汉南春历历,焉得不关心?

这首诗实际上就是在写探春。“昨夜朱楼梦,今宵水国吟”暗示探春远嫁海外;“岛云蒸大海,岚气接丛林”暗示探春所嫁到的这个国家是大海上的一个小岛国,并且这个小国是热带雨林气候,只有热带雨林气候才会出现“岚气接丛林”;“汉南春历历,焉得不关心”暗示着探春的名字。从这里我们可以推断,这个真真国的女孩子实际上指的就是探春。真真国的外国女孩和探春表面上是两个人,实际上是一个人,这是作者曹雪芹在写《红楼梦》时惯用的手法。也就是说,探春最后是嫁到真真国去了,至于那时的真真国到底是现在的哪个国家?这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或者已经无从考证,但是大致方位应该是在东南亚一带。

一般来讲,单从“远嫁海外王室”这一点看来,探春的命运应该是十二钗里最好的,但事实上并非如此。不要忘了探春本身也是“薄命司”人物之一。既然是“薄命司”之一,最后的结局也好不到哪里去。关于探春远嫁后的情况,我们可以从惜春的曲子《虚花悟》中看到一丝蛛丝马迹。

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

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情淡天和。

说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

到头来,谁把秋捱过?

则看那,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

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

这的是,昨贫今富人劳碌,春荣秋谢花折磨。

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躲?

闻说道,西方宝树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

曲子中说“将那三春看破”预示着“元春”、“迎春”、“探春”的命运都不好。当然,这首曲子中最让人“惊魂动魄”的是这一句——“说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到头来,谁把秋捱过?”这一句中,“天上夭桃,云中杏蕊”分别说元春和探春;至于“到头来,谁把秋捱过?”则很可能说的是探春像元春一样最后都难逃一死,“谁把秋捱过?”连秋天都“捱”不过!可见是短命。探春仍然是死于非命。

探春最“势利”?

同类推荐
  • 财富如水

    财富如水

    《财富如水》是警世大言,给一个时代提供了一种道德方向,伦理精神,带有启示性。书里面充满一种庄严感和良知感。是我们迫切需要的一本书,充满了智慧,充满了问题,提供了很多很可靠的答案。 财富对每个人都极其重要,然而如何获取财富和如何对待财富将是一个与人的生命同等深奥和深刻的问题。《财富如水》为我们透析了这样一个人类共同关心的重大课题,因而读它有无限益处。这部书看起来不厚,但每一篇东西都充满经典。
  • 熟骨头:一个王牌记者的战争伦理

    熟骨头:一个王牌记者的战争伦理

    《纽约时报》最佳畅销书。当炸弹飞过头顶,当AK47指着肚皮,当狙击手瞄准脑壳,他仍然沿着炸弹的轨迹奔跑。《完美风暴》作者荣格尔的悲惨人间之旅,在死亡中体验生命,在生命中体验死亡。他是一名战地记者。他热爱和平,却总在寻找着战争和灾难。他在炮火现场,以生命为赌注记录着每一个细节,将战场上的流血与牺牲、杀戮与灾难直接呈现给远隔万里的人们。他雕刻着人们对世界、战争和自身的认知。他的伤亡概率高于战场第一主人公——士兵。
  • 武全文诗初探

    武全文诗初探

    武全文(1620~1692),字藏夫,号石庵,系盂县西小坪村人,后授陕西省平凉府崇信县知县。七年间,引水灌田,创造水磨;整顿治安,兴办教育;移风易俗,兴农促商;改革吏治,釐纲饬纪,提出“上合法意,下慰民情”、“不扰良民,不长奸恶”的治理思想,取得良好政绩。
  • 民间流传笑话

    民间流传笑话

    千百年来,老百姓生活中的诸多经验、教训,以民间喜闻乐见的形式被总结成一句句的俗语,口口相传,流传至今,有不少俗语在今天仍被广泛使用。这些俗语虽然语言浅白,但沉淀其中的丰富的人生智慧足以令我们受益匪浅。俗语是通俗的民间文学中的口头文学,它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它是口耳相传、没有书画记载的民间文学。它对人物思想感情的表达,是非功过的评说,有的直抒胸臆,有的托物言志,有的形象比喻,从而给人正告与劝诫,在启示中发人深思,使人有所感悟和省察。
  • 伊利亚随笔

    伊利亚随笔

    《伊利亚随笔》荟萃了英国著名作家查尔斯·兰姆最出色的随笔作品,堪称十九世纪英国文学的瑰宝。在这些随笔中,兰姆以“伊利亚”为笔名,从日常作息、家长里短切入,将平生感念娓娓道来;随笔主题既与兰姆本人的独特经历水乳交融,又浸淫于广阔深挚的人道主义氛围,纤毫毕现地展示了英式随笔的至高境界。
热门推荐
  • 24节气与食疗(新世纪新生活百科全书)

    24节气与食疗(新世纪新生活百科全书)

    根据二十四节气进行食疗保健,正是一种符合时代潮流的自保自疗方法。愿这本书能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21世纪是人人享有健康的世纪,是保健养生成为人人推崇的世纪。如何保健养生,保健养生的有效方法是什么?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其中,根据祖国中医学,养生学挖掘、整理出的,顺应24节气的保健养理念与方法尤为令人耳目一新,展现了别开生面的保健养生新理念。
  • 大好时光遇见你

    大好时光遇见你

    都说爱情爱了就会痛,但是我愿意、我愿意痛都说我会与你不再见面,可是...我这些年来依然相信我们还是会像以前一样有着不同的相遇..毕业了..分了也都分了,可是我感觉我们是回不去了工作我上进努力,终于我成为了一名设计师,我被安排到上海工作,在一次的画展中我遇见了你,我本不相信的,可是这好像是真的
  • 非正常丧尸报告

    非正常丧尸报告

    未来,末日丧尸危机结束后,课堂推出了一堂全新的课程:如何在丧尸危机的时候求生。主角在考试的时候,遇见了两个美丽的女子。而这美丽的女子,竟然叫主角爸爸!到底是怎么回事?
  • 撞煞先生

    撞煞先生

    常言说:“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人这辈子止不住的就是个“贪心”二字,说的也是,要是我当时不贪心,非跟着夯货信什么风水养人、借阴聚财之术,弄的孽债缠身,又怎会弄出现在这么多邪门儿事情出来呢?这都是命,我叫白夕,不是皮肤白皙的那个白皙,排行老四。事情,还得从那次借阴聚财说起…………
  • 掌星成神

    掌星成神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凝星蕴掌星辰,且看少年如何成为一代强者。。。。。。。。
  • 潇潇今生欢为霂

    潇潇今生欢为霂

    她想过再次重逢的场面,会是欣喜若狂,还是波澜不惊,两小无猜,青梅竹马,她曾不信这世间有如此长久的爱情,可他会向她证明,今生今世,永生永世,可负天下,不可负你。是盛大,是欣喜若狂。一个轻盈温柔的吻,这几日的思念夹杂在里面,有丝丝的哀怨,有屡屡的心疼
  • Wuli老师,放学见!

    Wuli老师,放学见!

    Wuli(物理)美美辜美宁专治学渣一百年,偏偏雾萌萌梦想睡服他。“老师,火车来了做什么运动?”“想知道?放学你留下。”Wuli老师PK污力学渣,火车来了,污!
  • 代嫁王妃竟成真

    代嫁王妃竟成真

    本人第一次写小说,写的不好还请谅解。这本书的封面是作者本人,请勿拿他和她本是两个世界的人,因为一次意外的穿越而联系到了一起。
  • 乐天织命

    乐天织命

    白天种桑养蚕,晚上织布造锦。嫁个病公子,还敢包二奶。胆子真不小,还想休了姐。赶快给我死远点,天高地阔让我行。——————————————————————有完本作品《徐徐图之》坑品保证!欢迎入坑……灰常感谢《名福妻实》的作者无名指的束缚制作的封面,大爱!大爱小无!
  • 江湖神捕

    江湖神捕

    为了能查清赈银案,他走遍江湖。他身中剧毒,游走于高手与社团之间。他伸张正义,不畏强权。只要你敢出手,我决不放过你。到底什么是江湖?到底谁才是阴谋的策划者?身边潜伏美女杀手,结果如何?我是谁?我就是陆小凤,四条眉毛的陆小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