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01400000019

第19章 雍也第六 中庸的自我实现(3)

.23.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原文】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译文】孔子说:“有智慧的人很高兴象水一样,与人相互亲爱的人很高兴象山一样。有智慧的人是活动着的,与人相互亲爱的人是安详静谧的。有智慧的人是高兴快乐的,与人相互亲爱的人是能寿比南山的。”

【说明】水是地球上人类乃至万物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物质之一,地球表面积上,70%是水,人的身体70%也是水。地球上的水,天下之水,乃万物所有,无论人们从事什么活动,都离不开水。中国古代作为农业社会,其农事耕作,植物栽培,都离不开水。一开始,人们只有依靠上天降下泽雨来维持生活,来浇灌农田。稍后便懂得了依靠湖泊、泉溪、河流之水来灌溉农田。再以后,人们利用凹地积水的启示,找到相应的地形,用来畜存水源,并修筑了堤坝、沟壑来通水利,水资源也就逐渐成为农业生产发展的重大命脉。人类产生和制造出的污物,大部分被排入水中而流到最低处,这个低处,往往就是藏污纳垢的地方,也是人们所憎恶的地方。然而若是没有水的排污能力,人类这几十万年所生产和制造出的垃圾有多少大海都会被填满。而水却能够净化污物并能将其转化为对人类有利的原素,维持着这个世界的生态平衡。它没有埋怨人类的自私,也没有要求人类的回报,也没有与人类争什么,也没有对人类求全责备,它就这样依着自己的本性往复循环地作用着。所以,上层的统治者要有智慧,要擅长象水一样,才能吸取和净化和转化人们的思想。

仁者乐山,山是比喻为国家政权的;周人的天神崇拜实际上是嵩岳崇拜,而周人的山岳崇拜可追溯到古公太王、季历时代。周人把自己所崇拜的处于中土的嵩山称作崇、岳、天室或太室,也单称为“天”,认为天神都居住在这些高山峻岭之中。王晖在《商周文化比较研究》一书中指出:“周人的天神崇拜实际上就是嵩岳崇拜。……周人的山岳崇拜可追溯到古公太王、季历和文王时代,在那时周人尊祀的是岐山。……从战国以来,其他山岳的崇高地位已下降(包括嵩山),山岳——天神崇拜的对象只剩下东方的泰山和西方的昆仑山,然而高山作为天神所聚之处的观念并未发生变化。”鲁国作为姬姓后代,还保留着周初的山岳崇拜。孔子所继承的就是周朝的这个山岳崇拜,山岳是安详静谧的,仁者之所以乐山,一是天神崇拜,二是追求山岳的这种安详静谧。所以山岳也就成了“仁”者的代表。

智者的乐是动性的,象水一样到处流动,所以他的兴趣是多方面的,广泛的,如果思想意识不活动,就好象死水一潭,也就谈不上有智慧了。而仁者的乐是静性的,宁静而有涵养,不易冲动发怒,所以寿命就要长一些。

24.齐鲁是周文化的渊源

【原文】子曰:“齐一变,至於鲁;鲁一变,至於道。”

【译文】孔子说:“齐国的政风一变,就可达到鲁国的程度了,鲁国的政风一变,就可达到先王施行的仁义之道了。”

【说明】说到这里,就必须先要弄清楚孔子当时时代的情形,才能懂得孔子这句话的含义。周武王灭殷而统一天下,采取的是分封建立诸侯邦国的办法。当时辅佐周武王平定天下的是周公,周公的后代即分封在鲁地,称鲁国。另一个是姜太公,他的后代即分封在齐地,称齐国。鲁为姬姓,保留了周朝的文化精神;齐为姜姓,发展出后世道家的学术精神。周王朝在周文王的基础上,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官办学校,基本上是统一了文字的。随着姬姓子孙被分封到各地,周朝的文化思想、语言、文字也被带到各地。然而,由于当时的交通、信息均不便利,各地方的文化、语言、文字的发展也各自朝着自己的方向前进。到了500年后的春秋时期,各诸侯邦国为了自己的利益,为了自己的发展,为了自己思想的进步,都各自发展着自己的思想、语言、文字,于是便形成了文化思想、语言、文字等大混乱时期。因此孔子认为,鲁国实际上所保存的周朝文化思想相比于各诸侯邦国来说,是要多一些,要正统一些。而齐鲁是周文化的渊源,所以齐国只要变一变,就可以象鲁国一样得到周朝的仁义之道了。因为孔子认为周初周文王、周武王所推行的仁义之道是最好的社会规范。确实,周初周文王、周武王所推行的治国方略对整个社会是很好的,人民安居乐业,丰衣足食。但随着私有制的发展,随着各诸侯邦国自己的野心的发展,周初的井田制度被彻底打破,土地逐渐成了个人的私有财产,于是土地的争夺战愈演愈烈,就形成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大混乱。孔子身处这个大混乱时期,看到各诸侯邦国为了各自的利益不惜大动干戈,纷纷撕下了虚伪的面具,露出人类贪婪的狰狞面目而深感可悲。他希望齐鲁二国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能起个良好的带头作用,以避免战争的爆发。本节亦是紧接上节,在阐述了“智”和“仁”的问题后,孔子认为真正能平定天下,要依靠周初的文化思想“智”与“仁”才行。如齐楚的霸权,虽能逞威一时,却也得不到天下。

25.应该重视记录着先王之道的“觚”

【原文】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译文】孔子说:“书不象个书,这个书呀,这个书呀!”

【说明】周初的仁义之道之所以能留传下来,全靠能记录文字的竹简、木牍之类的书籍,但现在(指孔子当时)的人们根本就将这些先王之道置若罔闻,置之不理。所以孔子感叹这些记录着先王之道的“觚”,不得其用,得不到人们的重视。这与上节所说的一样,随着私有制的发展,随着各诸侯邦国自己的野心的发展,周初的井田制度被彻底打破,土地逐渐成了个人的私有财产,于是土地的争夺战愈演愈烈,就形成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大混乱。孔子身处这个大混乱时期,看到各诸侯邦国为了各自的利益不惜大动干戈,纷纷撕下了虚伪的面具,露出人类贪婪的狰狞面目而深感可悲。他希望齐鲁二国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能起个良好的带头作用,以避免战争的爆发。而深得周初先王之道的齐鲁二国,就应该重视记录着先王之道的“觚”。

26.法律维护亲情的

【原文】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译文】宰我来问孔子:“与人相互亲爱的人啊,虽然你告诉我说:‘法度、法则里是含有仁的内容的’,但你会信从这个法度、法则吗?”孔子回答说:“怎么样才能算是真正的仁呢?作为一个有文化、有知识、有道德的人,可以死去,但不可以陷于不仁。可以欺辱他,但不可以让他无仁。”

【说明】从古代留传下来的书籍已经不象是书籍了,那么书中记载的仁的内容也很少有人能弄清楚了。现在所盛行的是严刑峻罚,所以宰我很疑惑,法度、法则里含有仁的内容,为什么现在的人不服从呢?也就是说,为什么现在对人民要实行严刑峻罚呢?而现在主要是严刑峻罚的法度、法则里面为什么看不到仁呢?孔子没有正面回答宰我的问题,而是要宰我好好想一想,怎么样才能算是真正的仁,真正的仁应该怎样体现。按现在的话来说,法律是不讲人情的,但法律里面有没有人情呢?“仁”是与人相互亲爱,换句话说,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亲情。而法度、法则、法律则是根据人们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一种规范制度,是维护人与人之间的正常关系的,这里面必然也就含有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亲爱的关系了,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靠亲情维系着的,所以法律里面必然也含有仁的内容。所以有知识、有道德的人,可以死去,但不可以陷于不仁。可以欺辱他,但不可以让他无仁。意思是说,现在已经没有君子了,现在制定法度、法则的人,只能算是小人,他们只会用严刑峻罚来约束人民的行为,不会用仁义精神来使人民共同遵守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如果是君子来制定法度、法则,里面肯定会含有仁的内容。

《易经》里面有一个《井》卦,就专门谈到法度、法则问题。周文王再一次强调法律、法度的透明性,以及其集纳的功能,其目的是要求从上到下,从官僚到平民,都能够懂得法律,知道法规,并一体遵守之。如果有所遮盖,则就会产生弊端,则就会有人怀疑惑虑,以至会影响法律法规的施行。所以,周文王最后提出“有孚”,就是要号召大家要有诚信,不论是上是下,是高官还是平民,只有相互诚信,法度才能得以施行,国家才能统一而强盛,事业才能成功。

27.约束自己,才不会离经叛道

【原文】子曰:“君子博学於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译文】孔子说:“有文化、有知识、有道德的人渊博广泛地学习文化、文明,并约束于社会行为规范,也就可以不离经叛道了。”

【说明】怎样才能做到“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孔子在本节接着说了,要博学多闻,并以社会行为规范来约束自己,才不会离经叛道,才不会制定出没有丝毫人情的严刑峻罚。作为一个人类社会,要不要使用严刑峻罚?回答是肯定的,要!但是一个社会的安定,不只能依靠严刑峻罚,最重要的是,要人人都懂得仁,懂得与人相互亲爱的道理,并且加以“礼”的约束,也就是社会行为规范的约束,增强每个人的文明道德的修养,这个社会才能得到真正的安定团结,人民才能真正的安居乐业。

28.只有依靠老天爷来约束了

【原文】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译文】孔子在卫国见到了卫灵公夫人南子,子路不高兴。孔子就陈述自己的意见说:“我所以不言不语的原因,是天会抑制她的,天会抑制她的。”

【说明】卫灵公的夫人南子,是卫国的美女,长得很漂亮,当时把持卫国朝政,而且据说名声亦不大好,这个名声不是指管理朝政,而是指男女关系。因此对孔子去见南子,子路不大高兴。若按以前的解释,孔子赌咒发誓的话,这个孔子也确实太没有风度了。孔子确实去见了南子,但没有说话,没有批评她,指责她。为什么?上节孔子就讲了要“约之以礼”,即是以社会行为规范来约束人。因此,本节孔子对南子的评价也是这样,虽然卫灵公及其卫国的官员们都没有用相应的社会行为规范来约束南子的行为,那么,上天、苍天就会约束、抑制南子的所作所为的。人类发展到今天,才出现了对在任统治者的监督制度,这是科学的,必然的。但在2500年前,对在任统治者是没有任何监督制度的。所以南子的所作所为如果用当时的社会行为规范约束不了,也只有依靠老天爷来约束了。

29.中等的需要和需求的生活方式

【原文】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译文】孔子说:“中等的需要和需求之所以是一种人生规律,其是周密、周到的呀,人民已经很少有这种东西了。”

【说明】南子有了过度、过份的行为,应该用社会行为规范来约束之,但谁没有一点过度过份的行为呢?谁都会有一点过度、过份的行为的!这怎么办?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所以孔子在这里提出了“中庸”。中,就是不偏不倚,不上不下,在中间的意思;庸,就是“用”、“需要”的意思。“中庸”合起来就是指人的需要和需求应该要保持在中等水平。人生在世,都是有欲望的,这些欲望换句话说就是需要;需要吃、需要穿、需要爱、需要名利地位等。而人的这些需要一般来说是没有止境的,是无法满足的。明明一盘菜就可以下一顿饭,但总想要十盘八盘的,吃得丰富一些。明明爱一个人就可以了,但总想爱她十个八个的,爱得浪漫一些。被一个人爱也就够了,可很多人却想要被所有的人爱,人人都来爱我,我就太幸福了。这些都是“需要和需求”的过度、过份!所以孔子认为,人的需要和需求应该维持在中等水平,既不要有过高的要求,也不能明明有这个条件而非要去过苦行的生活、低贱的生活。这与老子的“知足常乐”是同一个道理。从前面的论述中我们已经知道,春秋时期是私有制发展的旺盛时期,财富的聚集,地位的提高,促使人们的需要、需求的野心更为膨胀,再多的财富,再高的地位也无法满足那些诸侯邦国的君王们。孔子在这个时候提出的“中庸”学说,是有很重大的社会意义的。而保持在中间状态的需要和需求的生活方式,从周朝初期以来,就是周密而周到的,那时的人们,一般不会有过度、过份的需要和需求,各人都明白自己的身份地位,不该要的不要,不该得到的也不去妄想得到,各安其份,所以社会能安定,人民能团结,所以国家才能强大。而春秋时期的你争我夺,就是人们对需要和需求的无止境的渴望,于是乎巧取豪夺而弄得你死我活,国家才由此而衰败,人民才由此而贫穷。所以应该把保持在中间状态的需要和需求理解为一种良好的生活方式,使人人都知道,人人都能做到,这个社会才能安定团结,这个国家才能富强。

30.在自己立起来的同时也帮助别人立起来

【原文】子贡曰:“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於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4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译文】子贡说:“如果有人广泛地给予人民而又能帮助、成就大众,这个人怎么样呢?可以称得上是能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的关系,并能寻求到最佳行事方式的人吧?”孔子说:“岂止是仁人了,还必定是圣人啊!这是连尧舜都感到困难的事情!那些有仁义的人,自己想要立起来的同时也会帮助别人立起来,自己想要做到的同时也会帮助别人做到。能由自己推及到别人身上,这可以说是实行人与人相互亲爱的方法了呀。”

【说明】本节乃是全篇的总结。能守中庸之道是很不容易的,然而能把属于自己的东西广泛地博施于人而又能成就大众,这就更难了。但子贡想得太简单了,谁能够把属于自己的东西都能送给别人?看到有人挨饿,就把自己的饭送给挨饿的人吃,自己不吃,乃至于饿死,有这样的人吗?这是连尧舜那些圣人都做不到的。是的,尧舜可以将帝王的位置让出,连一个国家都可以让给别人,这很了不起。但是,要他们把自己的饭碗也让出去,而自己饿肚子,这恐怕就做不到了。所以,孔子不提倡这样做。孔子的意思是,自己不要去追求那过度、过份的需要和需求,在自己想要立起来的同时也帮助别人立起来,在自己想要做到某些事的时候也帮助别人做到,这样就很不错了,就是一个仁人了。能由自己推及到别人身上,这就可以说是实行人与人相互亲爱的一个很好的方法。也就是说,自己饿了,也要想着别人也是饿的,自己冷了,也要想着别人穿的衣服够不够。在很多事情上都能想到别人,或是在一切事情上都要想到别人,这样的人也就是能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的关系,并能寻求到最佳行事方式的人了。而且,这样做并不伤害自己。也就是说,在不影响自己的既得利益的同时,尽力帮助别人、成就别人也就可以了。如果是踩着别人的身体往上爬,捞取自己本不应该得到的东西,损人利己,那就显然是不对的了。

本篇与《公冶长》一样,也是孔子对古今中外各种人物的评价和评论,其中心思想还是对“仁义礼智信”的具体说明和发挥。

同类推荐
  • 繁华的故事

    繁华的故事

    《繁华的故事》这本书主要收集了在我想你的时候,等待,漫漫前路,吉他,金刚腿等几十首诗。
  • 清乾隆嘉庆道光时期诗学

    清乾隆嘉庆道光时期诗学

    乾隆时期的诗学,主要围绕着对明代以来诗学的反思展开,那个时期国力强盛,士人心态比较平和,所以当时的诗学比较注重审美和艺术的方面,到嘉庆、道光时期,清朝走向衰败,士人心态,由平和转向焦躁愤激,许多诗歌反映了现实。本书就是对乾隆时期诗学、乾隆嘉庆之际诗学、嘉庆道光时期诗学的研究。
  • 毛泽东妙评帝王将相鉴赏

    毛泽东妙评帝王将相鉴赏

    本书主要以毛泽东读史评点为线索,透过历史的沧桑风雨,去寻找解决现实问题的钥匙;了解中国的昨天,从而把握中国的今天,并展望中国的明天,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美好。
  • 追梦

    追梦

    本书是散文集,作者是一位年近花甲的女人,年轻时有许多梦想,到了这个年龄,在她回忆旧时的梦想时,那文字就显得愈加深沉,让读它的人有许多同感。
  • 二十世纪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的视角与方法

    二十世纪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的视角与方法

    本书分上、下两编,上编为“综论篇”,探讨二十世纪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的文献学、社会学、形式分析、经济学等主要视角与方法;下编为“个案篇”,以最能体现一个世纪小说研究全貌与视角方法转换成历史的《红楼梦》研究为个案,考察分析了红学史上曾出现的10种研究视角与方法。
热门推荐
  • 先婚后爱:腹黑老公请矜持

    先婚后爱:腹黑老公请矜持

    黎夏还是小豆丁的时候就被陆少爵盯上了,放在家里宝贝似的养了七年,就等她长大之后开吃,结果一个没留神,那丫头片子被侄子拐跑了。陆少爵磨牙,敢在老子眼皮子地下撬墙角,侄子也不行!于是……陆少爵:“结婚吧!”黎夏一阵摇头。陆少爵:“原因?”黎夏:“年老色不中用。”陆少爵脑仁疼,继续哄骗:“跟我结婚,你就是长辈,她和他都得叫你一声婶婶,你可以直接叫你继父的大名,黎家任何人都不能以辈分压你,你,不爽?”黎夏沉默,心中动摇,以后渣男渣女天天叫我长辈,是挺解气!然后,红本本就到手了。看着红本上她嫩的掐出水的小脸,跟旁边那根皱皱巴巴的老黄瓜成鲜明对比,黎夏后悔了,她还年轻,不想守寡!
  • 秩序——规矩方圆

    秩序——规矩方圆

    在浩瀚的宇宙中,太阳系处于宇宙的边缘处,这里因为无人打搅,所以在帕华平行宇宙里真的是一方美丽的净土,这里的生物竟然进化的如此之慢,而且繁殖速度如此之快,可谓造物主宙斯最失败的作品,在人类纪元28世纪初,一群天外来客竟然悄然而至,坠落在这蔚蓝色的星球之上。
  • 我的婚外故事

    我的婚外故事

    张浩一次草率的结婚,却不曾想,会带来无尽的伤痛,究竟未来会如何呢?
  • 末世召唤兽

    末世召唤兽

    末世来临了!先是天灾,流星群袭击了地球,再是人祸,遭受袭击而幸存的人类为了争夺有限的资源,而展开了斗争!但好像不仅如此,原来的动物,植物好像也发生了变异!变的强大残暴,人类该何去何从?
  • 偷心帅盟主:晨曦,阴阳

    偷心帅盟主:晨曦,阴阳

    泼辣野蛮的“妓院妈妈”尽欺负江湖上人见人怕的“血魔”庄主;阴阳踏鬼节的邂逅,阴差阳错男扮女装成了洛神的“奴婢”——千万别再闹成洛神的“男宠”!这一场的穿越只为红线那一头的你……
  • 为爱而生之清纯帝妃

    为爱而生之清纯帝妃

    给你一根棒棒糖,你跟我走!你以为我会为了一根棒棒糖跟你走吗?那我给你两根!那好,走起!
  • 爱,别轻易说放手

    爱,别轻易说放手

    韩锐,出狱后成为了一所学校的小保安,安稳的过着日子,然而这只是开始,命运将他和两位女人牵扯到了一起。
  • 上古世纪之女战神

    上古世纪之女战神

    精灵一族从来就是淡泊、高贵而又心底善良的种族,当他们失去了自己最亲的人,失去了自己最爱的家乡以及失去了生命里那最为珍贵的东西时,他们又将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命运又将会把他们推向怎样的深渊?“我不喜欢杀人,我也不喜欢弓箭,我就想当一名最出色的药剂师,救更多的人。”“你别忘了你从一出生就背负在身上的使命,不喜欢杀人?不喜欢弓箭?想做药剂师?想救更多的人?我现在就明确的告诉你,那都不可能,从你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你将来的命运,不想就得死!”······后来精灵们就经常看到那个被誉为是女神转世的漂亮小精灵,经常在深山老林里面一个人默默地练习着所有的攻击魔法年复一年
  • 双生天使杯

    双生天使杯

    本想着能掰弯世间花美男,可从未想到,有那么一天,自己会被掰直,还是被小鲜肉掰直,妈妈,我不依,求帮助!正宗腐女在线等。
  • 最强主公兑换系统

    最强主公兑换系统

    在年度大火的策略网游《三国杀传奇》中,秦岩秉承着有钱任性的宗旨,砸钱游戏一路过关斩将,踏上了天梯等榜单第一名,不但让名字响彻游戏世界,也受到了来自系统“神秘人”的特殊关照!那个从游戏初就一直坑了秦岩无数遍的神秘人,这一次,依然发挥着他那堪比神棍潜质的口才,把他坑进了网游里混乱的三国时代。游戏里,他是个人人仰望的高手、土豪。游戏外,却是个除了有钱其他全无的都市残废青年。一朝来到这熟悉又陌生的地域里,秦岩表示:这游戏真他娘的难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