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01400000020

第20章 述而第七 遵循“天”道的客观规律(1)

1.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原文】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於我老彭。”

【译文】孔子说:“只叙述、只阐述而不创作,相信而且又喜好古代的文化,我私下把自己比作盛大的公卿。”

【说明】述而,述什么呢?即是后面一句“好古”的“古”。意思就是叙述、阐述、记述古代留传下来的文化。研究这一篇后,就可以知道,这等于是《学而》的注解与发挥,也同时是前六篇的继续引伸。孔子对删诗书,定礼乐,系易辞,著春秋等六经文化的整理,只是承续前人的思想,而自己没有创造出另外的新思想。他的“信而好古”,是在研究前人的思想中得出的真信,不是迷信,是经过考证后的“信”。孔子面对着春秋时期的混乱,他不得不删诗书定礼乐系易辞著春秋,以期能唤醒人们的本质、内在的“仁”心,阻止私有欲望的膨胀,阻止私有制战争的频繁发生,以维护尚存于形式的周王朝。孔子的“好古”,实际上就是重视历史的经验,而对历史经验有了借鉴,才能更好地向前看;有了故旧的经验,才会有新的发挥与发展。换句话说,一个人有了相当的文化、知识,有了底蕴,才能将旧有的、过去了的经验发扬光大。这样的人才能为政,才能有所进步。若是一个没有文化、没有知识的人,没有过去的经验为底蕴的人,没有以历史为鉴的人,他也就不会创造出新的东西来。这样的人怎么能当官呢,怎么能为政呢,怎么能有所进步呢?所以孔子认为自己所掌握的历史经验,比那些声势盛大的公卿还要多。

2.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原文】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译文】孔子说:“把所学的知识默默无言地记在心里,勤奋学习而不厌倦,教导别人而不怠倦,这三件事我做到没有呢?”

【说明】在古代,知与识这两个字是分开讲的,知就是学知,知道了以后要会识别、分别、区别、辨别,才能算学到本事。因此,孔子这第一句话的意思是要学会分别、区别、识别、辨别。而这个分别、区别、识别、辨别要人在自己心里默默地发生的,不是仅靠花言巧语就能得到的。尤其是在学习过程中,要会识别、辨别,学什么、学什么样的。世界上的知识多得很,不能什么都学,只能区别而识之,才能学到一两样真本事。识之而后学而不厌,学到手后帮助教导别人而不怠倦。这三样事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就会很难。首先说“识”,我们的眼睛能看东西,可是这个东西是大是小、是圆是方、是白是黑,要靠我们内在意识的识别才能分得清楚。我们能嗅出味道,是香是臭,是浓是淡,也要靠我们内在的意识来识别。我们吃东西,也要靠舌头上的味觉来识别。耳朵听到什么声音,也要靠内在的意识来识别声音的大小,是什么东西发出的声音。总而言之,人的识别能力是很重要的,慎思明辨,知道了而且识别了,才能叫“知识”。知道了而不管对与不对,错误与否,生搬硬套,知识不一定就能成为学问。学知识也很难,古人用了许多成语来形容学习的“苦”:“学海无涯苦作舟”、“苦学苦练”、“苦尽甘来”等等,都是学习很苦很难的意思。诲人不倦就更难了,虽然有许多人好为人师,但那只是一时的兴趣;真正做到诲人不倦,就要对最笨最蠢的人有着不寻常的耐烦心;还要对最聪明的人有不留一手的放松心,要有哪怕别人超过自己也没有关系的大度量。所以孔子要问自己做到没有,我们也应该时时问自己,做得到做不到?

3.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

【原文】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译文】孔子说:“人生规律不进行修养,学到知识而不讲出来,听到有最佳的行事方式而不去做,有不善的行为而不改正,这都是我所忧虑的。”

【说明】本节是孔子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忧患意识,也是孔子对私有制畸形发展的忧虑。刚刚摆脱了周王朝一统天下的各国诸侯以及官僚臣吏们,为了满足各自的私欲,拼命扩张土地,捞取财富,榨取人民的血汗,以至于根本不讲修养自己的人生规律,只讲现实,只讲财富。而所学的知识也是只供自己的需求而不管别人,明知道在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中能寻求到一种最佳的行事方式而不寻求,只顾自己的利益,自己欲望的达到,而不管别人的利益、死活。这样的人越多,社会风气就会越衰败;而社会风气越衰败,国家、民族也就越成问题了。这就是孔子的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孔子为什么要忧虑呢?他完全可以不忧虑而可以只顾自己的功名地位财富呀?我们知道,人的生存必须要在有人群的社会中,一个人是无法孤独一人在这个地球上生存的,而在这个有人群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就很重要。处理好这些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也就是每个人所必须要做到的。若是我们每个人都只顾自己的利益而不顾全大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必然也就会分崩离析,最后会形成你争我夺、争权夺利、你死我活的局面而导致人类的灭亡。所以孔子之提倡“仁、义、礼、智、信”是有感而发,有的放矢,有着崇高的目的的,是为着人类幸福生活而倡导的。这也是孔子“好古”继承周礼的忧国忧民的思想。

4.约束不是拘谨、古板、呆板的

【原文】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译文】孔子安闲休息亦辨别,约束着自己,但也很是茂盛的样子。

【说明】本节是孔子的学生们对孔子的评论,亦是紧接上三节而言的。那么孔子是否能做到德之能修、学之能讲、闻义而能徒、不善而能改呢?孔子是否能做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呢?学生们给他作了评价。孔子即使是在安闲休息的时候,也辨别着自己的思想行为,约束着自己;但他这个约束不是很拘谨、很古板、很呆板的,而是很茂盛而活泼泼的。那么,孔子在不是安闲休息的时候呢?也就可想而知,孔子的思想行为是符合他所倡导的“仁义礼智信”的。也是德之能修、学之能讲、闻义而能徒、不善而能改的。确实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

5.实行“仁义礼智信”就是创造出很好的人际关系

【原文】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译文】孔子说:“很严重呀,我衰老了!很久很久了,我不再梦见周公了。”

【说明】孔子辨别着自己的思想行为,也约束着自己的思想行为,使自己的思想行为尽量符合“仁义礼智信”的标准。在第三节中我们说过,人的生存必须要在有人群的社会中,一个人是无法孤独一人在这个地球上生存的,而在这个有人群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就很重要。处理好这些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也就是每个人所必须要做到的。因此,实行“仁义礼智信”就是在这些关系中创造出很好的人际关系,使人人都能和睦相处,讲信修睦。而这些“仁义礼智信”的思想核心就是来自于周公。所以孔子在忧虑“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徒,不善不能改”的同时,也感叹自己力量的薄弱,自己的衰老。他希望自己梦见周公,是希望周公能再多给他一些力量,使“仁义礼智信”能在人群中普遍得到实行,使人与人之间都能和睦相处。

6.立己立人

【原文】子曰:“志於道,据於德,依於仁,游於艺。”

【译文】孔子说:“立志于正道、大道,据守于各种客观规律,依靠与人相互亲爱的原则,不固定学习任何一种技艺。”

【说明】那么,孔子辨别、约束自己是用什么呢?孔子要求自己“志於道,据於德,依於仁,游於艺。”同时也要求学生们亦如此。这是孔子学术思想的中心,也是孔子教育思想的目的;立己立人,就是这四条原则。“道”是什么?道在这里用指为道路之意。但这个道路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人行车跑的道路,而是指包括宇宙中万事万物自己独特的运行的道路。这个“道”,有着各自不同的规律,有志于道,就是要了解这些规律。只有了解并掌握了这些规律后,才能依据于这些规律,才能懂得人生的意义,以及人生的发展过程。

“依于仁”,就是道与德的发挥,要有与人相互亲爱的精神,对人有爱心,也就能爱人、爱物、爱社会、爱国家、爱世界,扩而充之爱全天下。只有有了爱的思想、精神,我们看这个社会、这个世界才是美好的。也只要有了爱的思想、精神,才能“游于艺”,才能很好地学习各种技艺。所以孔子要求自己和所有的人都能做到这四点。因为只有做到了这四点,一个人的人生才能是美好的,有价值的。

7.在行为上能约束自己才给予教诲

【原文】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译文】孔子说:“在行为上能约束自己,并有一定修养者,我未尝不给予教育的。”

【说明】孔子要求自己和所有的人都能做到这四点,因此,能在起码的行为上能约束自己的,孔子都要收为学生,并给予一定的教导。也就是说,孔子收学生是有一定条件的,并不是谁想要来学即可以学习,送点礼物就可以来学习,学习中亦可无拘无束。一个人是要能“自行束、修以上”的才能被孔子收为学生,而这个条件亦有一定的难度。能自行约束,自行修养品德、品行,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的。那么,不能“自行束、修以上”的人,孔子是否给予教诲呢?从语气上来看,孔子也是给予了教诲的。当然,能“自行束、修以上”的人,孔子是都给予了教诲的。也就是说,只要来向孔子讨教,孔子都是能热心帮助的。

8.不到充盈旺盛的程度不发表意见

【原文】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孔子说:“不充盈旺盛到很满的程度不会打开,不存在有欲望的不会发生出来。举出一个角而不能以三个角来反应,则不再重复讲了。”

【说明】孔子对能自行约束、修养者,都给予了教诲,但是不是没有区别呢?本节对学生的定义又加深了一层。也就是说,孔子对举出一个角而不能以三个角来反应的学生,是不再重复给予教诲的;也就是说,对于没有欲望、兴趣学习的学生,是不再重复给予教诲了。古人发表意见和写文章与我们现代人不一样,我们现代的文人学到一点知识就想要赶快发表出来,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捞取名誉地位,而不论以前是否有人讲过,小小年纪便是长篇大论,懂的与不懂的都要发表意见,写到后来,全靠挤牙膏式的拼命挤出一点东西,然后宣布“江郎才尽”。而古人对于“立言、立德”是非常慎重的,不到充盈旺盛的程度不会发表意见,不到欲望快要喷发出来也不会发表意见。后来有句话:“愤怒出诗人”,就是这个意思,不到愤怒到极点的时候,这个诗是写不出来的。也就是说,心中的思想满盈了,想要喷发出来,才谨言慎行地发表意见。因为不慎重的言行会影响、贻误别人,或者是误人误己、误人子弟。而学生学习的欲望不充盈旺盛的话,孔子也不再重复给予教诲。为什么呢?学生若是对学习没有欲望,没有兴趣,必然也就学不到知识,而填鸭式的教育是孔子所不愿的。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愤”了,“悱”了,能举一反三了,孔子才愿意继续教下去。这不是孔子挑剔,这是孔子的一种很科学的教育方式,也是孔子教育思想的体现。

9.学生有不一样的思想言行

【原文】子食於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译文】孔子食言背弃于有逃避之心者的旁边,是不会有满足感的。

【说明】本节是孔子教育方式的另一种思想。凡是当过教师的人都知道,学生们的思想不是同样的,他们依据社会环境的不同,依据家庭环境的不同,有着各种各样不一样的思想言行。有的好学,有的厌学,有的喜欢诗词,有的喜欢歌赋,有的喜欢文学,有的喜欢历史。因此,对于有逃避之心的学生,也就是什么都不想学的学生,孔子是背弃他的。也就是说,在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产生了逃避之心,对学习产生了厌烦,孔子就食言而背弃,不愿再给予教诲了。对于这种情形,我们凡是做教师的,有谁能够满足呢?都不会有满足感,而会有丧失感。但虽然不会有满足感,而会有丧失感,孔子出于“诲人不倦”之心,仍然不会放弃对这个人的教育。

10.孔子是圣人,但首先他是一个平凡的人

【原文】子於是日哭,则不歌。

【译文】孔子于这一天哭泣了,则不咏、诵讲课了。

【说明】孔子发现有的学生产生了逃避思想,于是背弃食言而不再给予教诲,但孔子很是沮丧,以至于在这一天哭泣了,而且也不上课咏诵古文了。从这两节叙述来看,我们可以切实感受到孔子的与人相互亲爱的“仁”心,对于丧失了学习信心的学生,孔子尚且如此,其它事也就可想而知了。虽然孔子说过“诲人不倦”,但却要学生能“学而不厌”,还要能“自行束、修”才行。举一不能反三的学生,不善不能改的学生,不能“志於道,据於德,依於仁,游於艺”的学生,孔子也只有“是日哭,则不歌”了。孔子是圣人,但首先他是一个平凡的人;这里是对他情感流露的真实写照,由此我们更感到他的崇高。

11.真正的勇敢者是应该有所恐惧

【原文】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

子曰:“暴虎冯河,死而不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译文】孔子对颜渊说:“如果用我,我则言说起来,上课;如果舍弃我,我则收藏起来;现在只有我和你能做到这样了。”

子路说:“如果用你去指挥三军,那么谁能与你同去呢?”

孔子说:“与虎徒手搏斗、无凭借渡河,就是死了也不后悔的人,我是不会与他共事的。与我共事的人必须在面临突发事件时有恐惧感,喜欢谋划而能完成它的人。”

【说明】孔子不上课了,并由此而有点灰心丧气,用我者,即是需要我,不仅是国家用我,学生对学习的需要也是用我,那么,学生要用我即是需要我,需要我我就言说起来,我上课,不需要我、舍弃我,我就将知识收藏起来,不怨天尤人。这一点也是说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学生有了逃避学习的想法,不仅仅是害怕学习,而是当时的社会影响。私有制的发展,使人们热衷于名誉利禄地位,拼命扩张土地,捞取财富,榨取人民的血汗,以至于根本不讲修养自己的品德、品行,只讲现实,只讲财富。而所学的知识也是只供自己的需求而不管别人,甚至根本不想学习,尤其是对“仁义礼智信”的学习。在面对春秋时期这样混乱的社会环境中,孔子只好将自己的知识收藏起来。而将知识收藏起来,即是不能去为人师表了,也不能去当官为政了,也就只好安贫乐道了。因为要为人师表,要当官从政,必须要将自己的知识贡献出来,而真正要做到安贫乐道,不被名誉利禄地位所诱惑,则是很难的了,一般人是做不到的。所以孔子认为只有自己和颜渊能做到。

同类推荐
  • 湖北当代长篇小说纵横论

    湖北当代长篇小说纵横论

    历史题材的长篇小说创作,构成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之旅中最为显目的景观,历史小说的创作更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创作成就,凸显出中国文学史上一个历史小说创作的鼎盛时代的到来。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和历史记忆,成为当代作家创作的最丰厚的文化底蕴和书写资源。历史小说作家在创作中所体现出的巨大的艺术审美的创造力,以及历史文本的接受效应和后遗效应等等,都为文学研究提供了可多种选择的话语批评空间,和进行多向度审美研究的可能性
  • 最美不过诗经2

    最美不过诗经2

    最唯美的诗经读本,最动人的爱情史诗。国学大师汤一介倾情推荐。翻开一卷古老的《诗经》,两千年前的爱情在田园牧歌里生根发芽。沐浴温暖的午后阳光,轻轻吟诵那些唇齿留香的诗句,体会其中不加修饰的旋律,无一粉饰的爱恨,原来,爱情只不过是生活,它只需要我们尽情哭笑,安然相守,最后淡然相忘。
  • 读者精品(生活百味)

    读者精品(生活百味)

    生长在大江北岸一个城市里,那儿的园林本是著名的,但近来却很少;似乎自幼就不曾听见过“我们今天看花去”一类话,可见花事是不盛的。有些爱花的人,大都只是将花栽在盆里,一盆盆搁在架上;架子横放在院子里。院子照例是小小的,只够放下一个架子;架上至多搁二十多盆花罢了。有时院子里依墙筑起一座“花台”,台上种一株开花的树;也有在院子里地上种的。但这只是普通的点缀,不算是爱花。
  • 拨亮季节的风景

    拨亮季节的风景

    书读得越多而不加思索,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而当你读书而思考得越多的时候,你就会越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还很少。——伏尔泰
  • 塞上江南踏歌行

    塞上江南踏歌行

    《塞上江南踏歌行》文章不算多,由五大块组成:一、五泉新月初照人。二、塞上江南踏歌行。三、屐齿苍苔喜留痕。四、碧水蓝天鲜荔红。五、花枝招展岭南春。这些文章的特点之一是大部分文章都在报刊上发表过,具有可读性,时间从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末。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具有我国工业化强国打基础时期和我国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时期的鲜明特点,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历程的反映。坦言之,它也是由新中国培养起来的新一代知识分子,在“豪迈的事业,豪迈的人”的风风雨雨的建设里程中心灵历程的一个真实的记录。特点之二是这些文章的作者就是祖国建设者的一员,这些文章是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是作者内心“潮汐”的真实流露和表述。
热门推荐
  • 新约空色幻想

    新约空色幻想

    本作品为《空色幻想》续作,讲述的是凌琉星与慕容星羽的女儿与其伙伴穿越异界的冒险故事……
  • 浮云劫

    浮云劫

    简洁版:这个故事讲述了一群逗逼的穿越人在古代修仙加复仇的故事...啰嗦版:作为一个穿越人,陈可馨可以说是具备了配角的所有特征:与世无争的浮云派里逗逼的三师姐,上有极其不靠谱的师傅,下有只会卖萌的师弟,陈可馨表示鸭梨山大啊!当然,最可怕的是——当她伤感的看见自己像个弱鸡一样被经典坏人“黑衣人”小朋友杀掉后,睁开眼睛——卧槽她竟然还活着!于是怀着悲愤的陈可馨开始了她的修仙世界复仇之旅。
  • 簪花缘

    簪花缘

    她一个高中生,一次奇遇,竟意外穿越回了古代,一只铜簪看她如何打遍天下无敌手。又是什么原因使她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在现实与黑暗,友情与背叛,得到与一无所有中她到底该如何选择,当迷团慢慢解开她又该去该留....本来我只是一个平凡的高中生,像所有人一样整天忙于学业,可是热爱穿越小说的心却从不改变,我也渴望有一天可以穿越,就这样她爱上了历史这科目,也不知是上天的安排,还是事出有因,直到有一天一个怪异老头得出现,打破了这所有的一切。那老头无缘无故给我的这枚簪子,竟然成了我穿越的工具,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而那簪子到底有什么玄机,现在这里明明就是农村嘛,又是架空朝代,跟我想象的古代简直完全不一样,没办法,入乡随俗,只好先逮个倒霉蛋再说。剑锋是我在古代第一个见到的男子,宛若一个邻家大男孩,有着那阳光般的笑容,没错就是他了,如我所想,我成功的住进了他们家,破解了一次又一次的困难,在不知不觉中慢慢的我喜欢上了这个家,喜欢上了这个古朴的小村庄。本以为可以永远就这样无忧无虑的生活下去,可是命运却跟了我开个天大的笑话,这次劫难又不知从何而起,为了不辜负伯父伯母的期望我和剑锋只好毅然绝然的踏上了前往京城的道路上,尽管我依旧对剑锋他们一家留有疑惑。可是离奇事情更是接连不断,剑锋接二连三的神秘失踪,鉴宝大会上数码照相机的奇怪出场,还有就是上一辈穿越者林荣皇后到底和这整件事情有什么关联。南国太子和北国皇上为何又要想方设法的接近我,难道这一切都是机缘巧合吗还是别有用心。且看十七岁少女如何在古代风生水起,巧妙的运用自己在现代所学有的知识,一步步化险为夷,并成功实现了开饭店的梦想,又是如何成就花果山和大观园的两大传奇。剑锋的神秘身世到底是什么,他到底和林荣皇后有什么关联,我明明应该在北国皇宫里,又怎么会到了南国当起了别人的丫鬟,还玩起了男伴女装陪小姐进书院学习的游戏。这一切的一切过去以后等待着我的又将是什么,难道说这世间真有可以统一天下的法宝,那又和我这簪有什么关联,风平浪静后我到底该去该留。
  • 大庆精神

    大庆精神

    大庆精神就是“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精神。爱国: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创业: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求实:讲究科学、“三老四严”的求实精神。奉献:胸怀全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1981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转发国家经委党组《关于工业学大庆问题的报告》,以中央文件的形式肯定了国家经委党组对大庆精神的概括,即发愤图强、自力更生,以实际行动为人民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无所畏惧、勇挑重担,靠自己的双手艰苦创业的革命精神;一丝不苟、认真负责、讲究科学、“三老四严”,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的求实精神;胸怀全局、忘我劳动,为国家分担困难,不计较个人得失的献身精神。
  • 风华锦年

    风华锦年

    谁说没有一见倾心?陆先生在对着书本悠哉悠哉地发呆神游时,以为自己一辈子就潦草度过,可谁又料到碰见阮安夏后竟然一直想着她?一直相信自己的陆先生开始了暗恋计划。不经意的帮助,很巧合的在篮球场上看见他,非常难得的偶遇……阮安夏快认为自己疯掉了,这是前世几亿次的擦肩而过而产生的运气?安夏,在你之前我是无爱,在你之后你就是我的唯一。
  • 回到部落当巫师

    回到部落当巫师

    韩南穿越到了石器时代,脑海里还有一本记录了现代所有知识的书籍。蛮荒未开化,文明未出现,人类茹毛饮血,没有衣服,没有房屋,没有文字……没有衣服,我自己织布,没有房屋,我自己烧砖,没有文字,我自己编字典!但是老天,你在石器时代放几条龙算是怎么会事?咦,怎么还有巫术这种东西!老天,你够狠!不过,这里的妹子还是蛮漂亮的……那就让我代表先进生产力来拯救这些妹子吧。…………………………………………本书群:365336968,喜欢都可以加。
  • 无量想像

    无量想像

    天马行空的想象,不受节制的想象,汪洋恣肆的想象,出神入化的想象,让想象自由释放,让想象不羁狂奔,让想象野蛮生长,让我们一起纵情想象吧!
  • 鹿晗走后

    鹿晗走后

    鹿晗走后的三十天里,都发生了什么?(这是虐文,呃,特别是结局。。)
  • 穿越之血雨辛风

    穿越之血雨辛风

    身为杀手的女主穿越重生,来到陌生异世的她,对这里又有着莫名的熟悉……身边穿梭的人,陌生的……熟悉的……甜美的……怨毒的……她分不清,亦是不愿分清。因为……他在身边……有他的地方,那便是家了吧……
  • 洗髓经

    洗髓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