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01400000040

第40章 子路第十三 辨证地对待任何人,任何事(2)

【说明】注意,这个“用我者”,不是用我来处理国家政事,而是紧接上节的“教之”。在《为政》第二十一节中: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於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就是说明孔子不愿意“为政”。因此,历来解释孔子周游列国是为了求取一官半职的说法是有明显的错误。孔子之周游列国,也就是上节所说的“教之”。在当时交通、信息很不发达的时候,孔子为什么会有三千弟子?这些人从哪里来?他们为什么来?怎样知道孔子的名声?等等,有许多问题!春秋以前学在官府,文化知识由贵族专职人员垄断世袭。孔子首创私人讲学,面向社会广泛招收学生,传授文化知识以培养从政的人才,这便使他成为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第一位教育家。据《史记》记载,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精通六艺者七十二人。孔子死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这样就在政治上打破了贵族垄断政权的世卿世禄制,为****君主自由任免布衣卿相的官僚体制创造了条件;在学术上传播古典文献,为百家争鸣准备了传统思想素材。这是孔子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最大贡献。孔子之周游列国,一是“教之”,“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就是发现有能自我约束,且有修养的人就劝之以学,收为弟子;二是象古代君王们多派人到各地去“采诗”一样,收集流传在民间的传说、古籍、诗篇。“夫子至於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所以孔子在晚年“吾自卫反鲁,然後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子罕》第十五节)。”所以,深究《论语》,深入研究孔子的一贯思想,深入研究当时的社会情形,就会明白孔子周游列国,决不是为了求取一官半职!而是为了他献身于教育的伟大理想!这个错误自今应该改正过来。

在《泰伯》第十二节中,孔子说过:“三年学,不至於谷,不易得也。”就是说,学习三年,也就有了一定的知识。想来古代的教育不象今天一样是小学六年制,而是三年制。经过三年的学习,可以小有成就,最起码是懂得了作人做事的知识。这是孔子欲普及全民教育的理想。

11.提高全民文化素质,乃当务之急

【原文】子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诚哉是言也!”

【译文】孔子说:“‘善良的人为政治理政事百年,也可以战胜残暴,免去杀戳了。’这句话说得的确正确呵。”

【说明】经过三年的学习,可以小有成就,最起码是懂得了作人做事的知识。若是经过百年这样一代一代的教育普及,那么百年下来,人民都能懂得基础知识,都能懂得社会行为规范,这个社会也就真正能得到安宁了。这的确也就是孔子欲普及全民教育的理想。比孔子要早几十年的齐国管子就曾说过:“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然而他的话不如孔子说得彻底,“既富矣,又何加焉?”“教之。”总结周朝的经验教训,虽然周文王开全民教育之先河,但由于分封诸侯后,各地封建诸侯王国没有将全民教育持之以恒,故而才会有春秋战国时期的大混乱。后来历代的朝代、皇帝,都没有懂得孔子这几句话的意思,所以战乱不穷。这是汉朝董仲舒、宋朝朱熹等所谓大儒遗下的千古之恨!至今,普及全民教育,提高全民文化素质,乃当务之急,是重中之重,我们再也不能将孔子所言置之不理了。

12.王者为政三十年

【原文】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後仁。”

【译文】孔子说:“如果有圣明的王者兴起,必定也要有三十年的时间才能实现仁政。”

【说明】本节是就善良的人为政治理政事百年而言的,这其中可能有学生问过,时间不能再短一些吗?《论语》的编纂者们没有编上,是因为这句问话没有必要编上。善良的人为政治理政事百年即可以“胜残去杀”,那么,王者为政三十年,也可以达到整个社会风气都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的关系了。有了这种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的关系,虽然还会有战争、犯罪之类的事情,但比起孔子当时的春秋时代的混乱也要好得多。

13.从现在起就应该端正我们自身的一切言行

【原文】子曰:“苟正其身矣,於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译文】孔子说:“如果能端正自己本身的言行,那么处理政事又有什么困难呢?如果不能端正自己本身的言行,那又怎么能端正别人的言行呢?”

【说明】孔子的意思是,为什么要等到三十年后王者兴起呢?我们从现在起就应该端正我们自身的一切言行。如果能端正自己本身的言行,那么处理政事也就没有什么困难了,端正别人的言行也没有什么困难了。如果人人都等待王者兴、善人出,那是等不来的。只有从我们本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一代代普及全民教育,提高全民文化素质,那么,不用多久,就会有王者兴、善人出了。王者兴、善人出了后,还要如此普及全民教育、提高全民文化素质,社会、国家也才能逐渐太平盛世。

14.不能正己,怎么能正别人呢?

【原文】冉子退朝,子曰:“何晏也?”对曰:“有政。”子曰:“其事也!如有政,虽不吾以,吾其与闻之!”

【译文】冉子从季氏府里退朝回来。孔子问:“怎么回来迟了呢?”冉子回答说:“有政事要商讨。”孔子说:“这个事情呀,如果真有国家政事,我虽然没有参加,但我也会听说的。”

【说明】本节是就正己而后正人而言的。孔子的意思是季氏是不可能正己的,既不能正己,也就不可能正人。也就是说,季氏府里的政事不是国家政事,是季氏府里见不得人的事,孔子认为冉子说的是谎话,是不能正己的行为。如果不能正己,怎么能正别人呢?如果每个人都象冉子一样不能正己,这个国家也就危险了。

15.一言兴邦,一言丧邦

【原文】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

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

曰:“一言而丧邦,有诸?”

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

【译文】鲁定公问:“一句话就可以使国家兴旺,有这样的事吗?”

孔子回答说:“话不能这样说,不要期望一句话有这样大的效果;有人说过:‘做君主难,做臣子也不容易。’如果知道做君主的难处,不就是近乎一句话就可以使国家兴旺吗?”

鲁定公又问:“一句话就可以使国家灭亡,有这样的事吗?”

孔子回答说:“话不能这样说,不要期望一句话有这样大的效果;有人说过:‘我做君主没有感到什么快乐,唯有说什么话没有什么人敢于违背我。’如果说的话正确而没有人违抗,不是很好吗?如果说的话不正确而没有人敢于违抗,不就是近乎一句话就可以使国家灭亡吗?”

【说明】本节是就正己而后正人而言的。也是紧扣第三节“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无所苟而已矣”而言的。一言兴邦,是针对君主的,君主的一言一行,都关系着国家的兴亡。君主既然是君主而不能称为臣子,是因为君主有君主的责任。既然有责任也就要负责任,所以,君主如果说话不谨慎,或说了些不正确的话,也就等于一言丧邦了。如果君主能正己,负起责任,才能正别人。正己而且说话谨慎,也就等于一言兴邦了。所谓正己,就是使自己的一切言行都符合“正名”原则,符合既定的社会行为规范,然后就是“君子之德风”,上行下效,那么,“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了。

16.近者说,远者来

【原文】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远者来。”

【译文】叶公问关于处理政事。孔子说:“使近处的人感到高兴愉快,使远处的人都能来投奔。”

【说明】怎么能做到“近者说,远者来”呢?按孔子的理解,就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正己而后民风好,社会风气好,那么你所管辖范围内的近处的人民都高兴而愉快,换句话说就是人民都能安居乐业。有了如此美好的社会风气,那么远处的人也就会来投奔你。孔子深懂《周易》,并且熟悉商周历史,也知道周文王极端讨厌商纣王的荒淫奢侈,也知道人民讨厌、憎恨商纣王的奢靡与沉重的赋税。因此他提倡质朴、朴素,周国的逐渐发展壮大,即是“近者说,远者来”。所以孔子要叶公学习周文王的做法。也就是第四节孔子对樊迟所说的“上好礼,****莫敢不敬;上好义,****莫敢不服;上好信,****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现在各地都在吸引外资,吸引人才,如果没有很好的社会环境,没有做到“近者说,远者来”的话,近者将怨而远远离去,远者也就不会来了。

17.不要贪图小的利益

【原文】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译文】子夏当了莒父这个地方的官吏,问关于处理政事的问题。孔子说:“不要求快,不要贪图小的利益。求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图小的利益,则成不了大事。”

【说明】本节亦是紧扣第九、十、十一、十二节而言的。第九节“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第十节“三年有成。”第十一节“‘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诚哉是言也!”第十二节“如有王者,必世而後仁。”意思是要子夏先使其庶,然后富之,再教之。在这个过程中,不能心急,不能象子路一样“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因为,王者要一世,善人要百年,一个地方、一个国家的兴旺,在于人才的兴起,而人才的教育,则不是几年就可以成功的。如果仅贪图表面的人民的富裕,而没有人民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的觉醒,那富裕的现象只会是短暂的,人们会为了财富的增长而更加贪欲,以至会造成社会的更加混乱。现今的美国就是一个例子。

18.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原文】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於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译文】叶公告诉孔子说:“我们那里有个意气相投的人很直爽而且善于穷尽问题,他的父亲推让祭祀用的羊只,他便直言规劝。”孔子说:“我们这里的人不同于你们那里的人,父亲向儿子隐瞒,儿子向父亲隐瞒,——这个直爽就表现在这里面了。”

【说明】在《八佾》第十七节中,子贡欲去告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意思是子贡想要把每月初一祭祖庙的那只活羊去掉不用,孔子便告诉他:“赐呀,你爱惜那头羊,我爱惜那种礼。”当然,虚有其表的仪礼可以去掉,但维系着鲁国与周国这一点礼仪也去掉的话,鲁国也就等于脱离了周天子的统治,也就等于背叛了周国。这里叶公又讲到用羊的问题。叶公那里的人也想要把每月初一祭祖庙的那只活羊去掉不用,便推让说没有,他的儿子便直言规劝他,意思还是要献出羊来。而孔子这里的人却是父子之间互相隐瞒,争着要献出羊来供祭祀仪式使用。叶公是楚国人,当时的楚国在长江以南,属于边远地区。因此,楚国的文化礼仪显然是不能与地处中原的齐鲁相比的。所以那里的人不愿意贡献出祭祀用的羊,也是情有可原的。而鲁国的人保存着较浓厚的周朝文化礼仪,“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也就在情理之中了。这件事也就说明,“上好礼,****莫敢不敬;上好义,****莫敢不服;上好信,****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鲁、卫之政,兄弟也。”“苟正其身矣,於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这些道理确实是很重要的。

19.不可放弃教育的机会

【原文】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译文】樊迟问关于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的关系问题。孔子说:“辨别事物时要处于恭敬,执行事情时要敬重,对待别人要尽心尽力;虽然遇到少数民族的人,也不可放弃对他们的教育。”

【说明】第十六、十八两节都是叶公来问孔子,在《述而》第十九节中,叶公亦来问问题,而子路不理睬他。上节说过,叶公是楚国人,较之于齐鲁国人,可能衣服穿得不如齐鲁官员的好,说话也不是很优美,因而,大家都瞧不起他。象《述而》中描写的那样:子路“不对”。这就是子路不能正己,因而也不能正人的表现。而孔子对待叶公,文质彬彬,恭敬有礼貌,还很敬重叶公。所以樊迟就产生了疑问,又重新提问关于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的问题。孔子就举叶公之例说明,正己而后才能正人,恭敬地对待叶公,哪怕他是夷狄之人,也是不可放弃教育的机会。这一段话也是表明孔子人人平等的思想,致力于普及全民教育的思想。

20.言必信,行必果

【原文】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

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译文】子贡问:“怎么样才能称为一个有文化知识的人?”孔子说:“在谈到自己的时候要有一定的羞耻心;出使于四方各国,不辜负君主的重托,这样的人就可以称为士了。”

子贡又问:“请问次一等的是什么样的呢?”孔子说:“宗族里的人都称赞他孝,乡亲朋友都称赞他敬爱兄长。”

子贡又问:“再请问次一等的是什么样的呢?”孔子说:“说话必须讲信用,行动必须有结果,否则就是见识浅薄而又固执的小人了。这样亦可以称为再次一等的士了。”

子贡又问:“现在执政的那些人怎么样呢?”孔子说:“唉,气量狭小和才识短浅的人,哪里值得一提呢。”

同类推荐
  • 守岁白驹

    守岁白驹

    本书是郭敬明三本散文之卷二,收录了《崇明春天》《天下》《四季焚香》等精美散文,以他的第一部作品《爱与痛的边缘》的文章为主要内容并加以增补,此次他亲自修改和编订,甚至对文章题目做出全新修改,将年少时期最初的创作整装呈现。《守岁白驹》书名意指留下这本书,化成一匹白马,守望曾经的岁月。也许过去已是一座再也无法回去的空城,但是,至少有这样一本书,代替作者,代替所有过去的人,以示纪念。
  • 北方的相思

    北方的相思

    与“下半身”写作不同,与晦涩、冷冽不同,女诗人桑小燕这本诗集充满情意——对万物有情,对亲人有情,对岁月有情,对一切生命有情……这一切温暖、深情,充盈着满满的爱。《北方的相思》一书,作者选择了近年来诗歌创作中的精华作品,以细腻的情感,生动的语言,心旷神怡的意境,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爱情、忠善的理解和追求。诗集分五辑,共195首诗歌。诗歌内容丰富,上天入地,表外里内,动物植物,山川河流,老人孩子,男人女人,思想情感,物质精神,几乎无所不包,饱含了诗人对生活的观察和感受。作者简介桑小燕,山西黎城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天边的草原

    天边的草原

    本书收录的散文风格清新,文字隽永,不仅给人带来美的感受,而且能够启迪读者联想和思考。本书的40页彩色插页收录照片近百幅,可谓图文并茂。
  • 低调(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散文丛书)

    低调(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散文丛书)

    周涛所著的《低调/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散文丛书》精选“文坛奇才”“新疆名片”周涛的散文,既收《莫提娘》、《李双江轶事》和《申怡敏上边防》等名篇,又囊近期佳作,经典性与时代性兼具。
  • 好时光

    好时光

    自2006年出版第一本个人诗集,已过去六年。光阴荏苒,恍然如梦。这六年是青春岁月最真实的见证。生命中珍贵的善缘被一一遇见,疼痛和锤炼一一经历。也许得到和失去了些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成长过程中心灵和智慧开启——瞬间的灵感,犹如冥冥之中不可言说神灵的指引和护佑、仁慈智慧的光芒顷刻注满,将我从黯淡、琐碎、奔波的尘世生活中提升、擦亮,看见那些“看不见的金黄”,听见“下午的麦田”的心跳……于是有了这本诗集,你所触摸到的呼吸……
热门推荐
  • 腹黑公主VS恶魔王子

    腹黑公主VS恶魔王子

    她们——慕容妍、皇甫雪韵、欧阳玖瑶、宫铃樱,个个倾国倾城,他们——南宫流影、皇甫清绝、上官锦、韩夕辰,个个帅气无比,她们,他们,个个不凡,当她们与他们相爱,他们却伤了她们,她们心灰意冷,他们又能否追回遗失的爱情?
  • 被放逐的玩偶

    被放逐的玩偶

    我们是被放逐的天使,我们放弃了自己的羽翼,看不见光明,孤单,侮辱的圆舞曲!互相理解的心相互靠近,述说着不堪的过去第一次的笑容为你,算不上朋友的羁绊,你的过去我来背负你的未来我们一起坚守——被放逐的玩偶
  • 尘之星

    尘之星

    上一世安尘凭一己之力将人类的末日变为城池战这一世安尘要真真正正的为自己在末世拼一次我想要的不仅仅是活下去我想要的是让这颗星球为我命名新人新书求支持
  • 重生不做灰姑娘

    重生不做灰姑娘

    前一世饱受命运捉弄亲人欺凌的许沫生无可恋,机缘巧合之下重生,回到了十七岁那年。当她重新睁开眼的那一刻,她发誓这一世绝对不让任何人摆布自己的命运,可惜上天似乎喜欢跟她开玩笑,刚开始复仇她阴差阳错的救下一个男人,却从此将自己的命运拉向了未知的轨道……
  • 我们不期而遇,邂逅了美丽

    我们不期而遇,邂逅了美丽

    女生静静的坐着,遥望远方蔚蓝的天空,蓦然回首,走过的,错过的,都不再回来,他们的过去,终成那年故事,读来五味杂陈。高中毕业那年,她错过了那一场毕业聚会,也错过了那一次最佳的告白时间,青春虽然留有遗憾,但她却从不后悔。她也不知道,会发生那样的事情,让人措手不及,她和他,甚至还没有来得及告别,难道一切就这样结束了吗?许多年之后,他是否还会记得他的世界她曾来过。【我喜欢你好久了,从相遇的那一刻,尘缘中,好想时光停留,那离别的伤痛像箭刺在心口,回忆中泪湿透了清风】
  • 日亡之日

    日亡之日

    虽说是末日文但没有系统,没有等级,没有修炼,,没有强化,只有一群人依靠末日前所掌握的生存技术苦苦挣扎的活着。末日降临,人性的黑暗一面无限放大,不仅与天斗更要跟人斗。我是第一次写小说,写的不好请见谅,有什么意见可以在书评提,希望大家给我进步的机会,谢谢。
  • 神之本纪

    神之本纪

    在整个多元宇宙之中,上有众神所居的天界,下有恶魔与魔鬼所在的深渊和地狱,中间是万亿的凡俗位面。是矢志超脱,就自己化作天上的星辰,还是执着欲望,任由自己向下堕落?一个无意中得到了奇遇却又立即死去的异世灵魂,来到了这个宇宙的角落,他会被命运带往何方?亦或者……超脱命运!!
  •  穿越之我把古代闹翻天

     穿越之我把古代闹翻天

    她方晓冰16岁那年失去双亲,从此过着孤苦无依打工上学的日子.或许是她那坚强不屈的精神打动了上天,也或许是她父母不忍再看她孤苦伶仃她有了全新的生活他冷云寒。江湖最大组织暗玄宫宫主,潇洒不羁,天生待人如一座冰山,却把她宠上了天。他上官弈,史上最年轻有为的武林盟主,却唯独对她情有独钟,默默地为她付出,只要她幸福。............................如谪仙般的少年宫主,俊雅文彬的武林盟主,俊美邪异的魔宫教主.........一个个精彩的人物先后上场,正邪之争,恩怨情仇,她究竟应该如何应对,且看一个古灵精怪的现代小女生如何游戏江湖,玩转古代吧…………希望大家喜欢这部作品,要多多收藏!多多奉场喔!O(∩_∩)O谢谢~!
  • 总裁你被捕啦,给姐跪下唱征服

    总裁你被捕啦,给姐跪下唱征服

    哈哈,爱新觉罗·胤翟??这都什么时代了,还爱新觉罗,就算你是雍正的后代又怎样,本小姐照样不稀罕你!喂喂喂,都说了不稀罕你,你这样倒贴上来又是几个意思?场景一:此时月黑风高,一道模糊的身影鬼鬼祟祟,〝它〞小心翼翼的爬上了某姝雨的床榻……一秒钟后,一阵杀猪般的嚎叫自房间传来。紧接着,别墅的灯光〝火力全开〞,闻声而来的众人只见得金贵的太子爷狼狈的躺在大小姐的房前,脸上依稀可辨一排排深浅不一的牙印,众人一阵恶寒。场景二:〝boss,夫人刚才来电话说让您现在回家跪搓衣板,好让您知道到底谁才是一家之主!〞某大boss表示不淡定了,赶紧收拾东西回家哄老婆去了!!呵呵,太子爷,您这样没节操真的好吗?
  • 天降神妖

    天降神妖

    清纯的脸,乌黑的心,行走的丹药,八卦绯闻的中心。身为一只毫无存在感的小妖精,只想低调地吸吸灵气养养美男,怎么这么多人和她过不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