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01400000047

第47章 卫灵公第十五 作人处世的个人品质的修养(1)

1.不想打仗

【原文】卫灵公问陈於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

【译文】卫灵公问关于陈兵布阵的事于孔子。孔子回答说:“若是祭祀仪式上关于俎豆等奉祀之事,我则是经常听说的;至于军事之事,我从没有学过。”于是第二天便离开了卫国。

【说明】本篇一开头就提出了卫灵公的这个问题,是很有深意的。还在《八佾》篇里,孔子就曾经对《韶》、《武》乐发表过评论,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意思是说,虞禅让于尧,尧禅让于舜,舜禅让于禹,皆是没有经过战争的和平行为,故孔子认为这种音乐是善良的。而周武王时期所创作的《武》乐,由于周武王是以武力夺取的天下,故其音乐中带有战争的杀伐之音,因而孔子认为美是美极了,但由于存有杀伐之音而缺少善良。孔子在这里所谈论的音乐问题实际上也是与“礼”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孔子认为上古时期的尧、舜、禹等先王所制的“礼”是没有严刑峻罚的,因为那是很善良的和平时期。而自商到周后,战争频繁,杀伐激烈,故其所制的“礼”,也就有了严刑峻罚,故而缺乏善良之心,所以,“未尽善也。”孔子的这种认为,有他一定的道理,夏代经济以农业为主,阶级、国家的出现,王位世袭的确定,刑法和贡赋制的建立,都引起守旧势力的反抗,私有制自此愈演愈烈。而私有制的发展,必然导致对外掠夺奴隶和财物,奴役其他部落;对内则镇压平民和奴隶。因此,包含有刑罚的“礼”的内容也就至为广泛,从奴隶主贵族的起居生活到国家的政治、军事、法律制度都有了详细的规定,对平民和奴隶也更有严厉的规定。而缺乏善良之心的“礼”,相比于原始共和社会的“礼”,也就“未尽善也”了。因此,孔子不愿意就陈兵布阵的军事问题发表任何意见,因为战争是“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老子·三十章》)所有你争我夺的战争都是统治者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用人民的生命和鲜血筑就的,都不是为了建立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的关系的。一句话,都不是善良的。故孔子虽然懂得战争的谋略,却不愿意说给卫灵公,也就是不愿意用谋略的知识来换取荣华富贵。

2.小人穷困以后就漫无准则了

【原文】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译文】孔子在陈国时断绝了粮食,跟随的人患了疾病,不能起来了。子路满是怨气地来见孔子,说:“君子难道会有这样的穷困吗?”孔子说:“君子固然是有穷困,但小人穷困以后就漫无准则了。”

【说明】孔子离开卫国后,就到了陈国,然而由于走得匆忙,没有准备充分,在陈国的路上便断绝了粮食。子路对这件事情想不通,挨饿受穷一般都是小人们的事,孔子作为一个君子,曾经当过鲁国大夫,又有这么多弟子,怎么也会挨饿受穷呢?就着这件事情,孔子便借机教育他。本节的重点不是关于绝粮的事,而是关于君子的准则问题。什么是君子?是说一个人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能够用最佳行事方式,遵守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能与人建立起相互亲爱的关系的,就可以称为是君子。而不是说君子就必须是富贵的,有许多金钱和物资。富有与贫穷并不是衡量一个君子的标准,只有道德品质才是衡量君子的标准。君子虽然会有贫穷,然而君子永远会遵守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不会超出这个规范的原则。而小人贫穷了,就不会遵守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就会漫无准则,就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也就是说,为了自身的利益,小人们是可以杀人放火、偷盗窃抢而不顾一切的。因此,尽管卫灵公问陈兵布政之事于孔子,甚至可能许诺以高官厚禄,但孔子不为利益所动而离开,就说明君子的道德准则是在于与人为善,和平共处的。这一节接得很妙,孔子拒绝了高官厚禄而紧接着挨饿受穷,《论语》的编纂者们的用意就是在于此了。

3.宽恕之道是应该融会贯通的

【原文】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译文】孔子说:“赐呀,你以为我是经过很多学习就会识别的吗?”子贡回答说:“是的,莫非不是吗?”孔子说:“不是的,我是一直贯通下去的。”

【说明】在《里仁》第十五节中,孔子曾对曾参说过:“参乎!吾道一以贯之。”而孔子的道,即是真心实意地宽恕,这宽恕之道一直贯通下去,也就是孔子的信念。而这个一以贯之并不是通过简单的学习就可以办到的,学习,而且知道,不是主要的,最重要的是通过学习而能识别、辨别,再用心灵感悟,才能将宽恕之道一直融会贯通下去。也就是说,宽恕之道不是单独的、可以孤立地、分别地存在的,在对待一个人,在对待一件事,在对待社会时,宽恕之道是应该融会贯通的,不能分别开来。要一以贯之地实行,才能是个君子。这个一以贯之也是对前两节孔子所作所为的一个说明。

4.每个人都有他不同的人生规律

【原文】子曰:“由,知德者鲜矣!”

【译文】孔子说:“仲由啊,知道人生规律的人太少了。”

【说明】“仁、义、礼、智、信”融会贯通的一个东西就是人的人生规律,而知道这个人生规律的人太少了。在上篇《宪问》中,孔子曾举了不少的例子,说明每个人都有他不同的特点,不同的人生规律,比如“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等,而能将“仁、义、礼、智、信”融会贯通而综合于一身者,就很难看到了。这是不是孔子要求得太高了呢?其实不是,关键在于一以贯之,将“仁、义、礼、智、信”一以贯之而“吾日三省吾身”,持之以恒,也就能做到了。也就是说,知道了自己的人生规律,按照这个规律走下去,也就能成就事业了。

5.所谓“无为”并不是什么事情都不做

【原文】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译文】孔子说:“无所作为而能治理好一个国家的人,大概只有舜吧!他做了什么呢?他只是端正自己的思想,面朝南方而坐罢了。”

【说明】所谓“恭己正南面”就是“知德”,知道规律,只不过孔子没有明明白白说出来。这与“禹、稷躬稼而有天下”乃是同一意思,“躬稼”、“恭己”就是自己首先要“先之,劳之”而“无倦。”这点说来容易,但真正做起来就很难了,所谓“无为”并不是什么事情都不做,什么事情都不管,而是告诫人们,不要异想天开地去做一些事情,羿射日好象是有作为了,但那只是说明他勇武有力而已;秦始皇修建万里长城,动用民工几十万,似乎是有所作为了,但他又怎么样呢?只要仔细研究这两千多年来的所有帝王,以及盛世衰世,就可以看出,盛世的帝王都是顺天时顺民意而没有什么大作为的。天时——即社会形势——到了时机,顺势而作,顺民意而作,就看不出有什么作为,只要“躬稼”、“恭己”、“知德”也就行了。而衰世的帝王都是有所谓作为者,他们不是东讨西伐,便是大兴土木工程,弄得劳民伤财,怨声载道,民不聊生。这样的有所作为对人民有什么好处呢?

6.尽心尽力、信守诺言

【原文】 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於前也;在舆,则见其倚於衡也;夫然後行!” 子张书诸绅。

【译文】子张问如何实施。孔子说:“说话忠诚信守诺言,做事实施忠实笃厚,虽然是对少数民族地区,也是可以实施的。说话不忠诚信守诺言,做事不实施忠实笃厚,虽然你就在本乡本土,能够实施吗?站立着,则看到‘忠信笃敬’等同于面前,在车上,则看到这几个字呈现在大车的横木上,然后就可以实施了。”子张将这些话书写在衣服的大带子上。

【说明】子张听了孔子说的“无为而治”后,就问怎样才能实施这个“无为而治”。什么是“无为而治”呢?我们在上节已经讨论过了,然而子张还没有弄懂,孔子于是又告诉他,就是要“忠信笃敬”。也就是说,要尽心尽力、信守诺言、忠实笃厚地对待一切人,对待一切事。这其实也是孔子“仁、义、礼、智、信”的基本原则,用这个基本原则,不论是蛮貊之邦,还是本乡本土,都是行得通的。不仅对人是这样,对其它动物、植物也是这样。你爱一只小猫小狗,它才听你的话;你爱花,那花才长得茂盛。这就是现代的“公共关系学”,一个人不论是在家、在乡、在什么地方,都有公共关系,以“忠信笃敬”的态度对待一切公共关系,则就能争取到较好的生存空间。而“信”,则是二十一世纪千禧年最热门的话题,建立起信誉是最起码的品行,一个没有信誉的人或企业,终是要被社会淘汰的。但要真正使自己做到符合这个基本原则,那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按孔子的说法,就是好象这个基本原则时时刻刻都在自己的面前,都在你随时能看得见的地方。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你牢牢记住这个基本原则。

7.只有卷而怀之了

【原文】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译文】孔子说:“公平正直呀,史鱼!国家政治清明,他象箭一样刚直;国家政治黑暗,他也象箭一样刚直。君子一样的人,蘧伯玉呀!国家政治清明,他则出仕为官;国家政治黑暗,他就收藏起自己的才智隐居了。”

【说明】怎样才能“言忠信行笃敬”呢?史鱼、蘧伯玉就是这样的人,刚直的性格里就包含着忠诚、信誉。没有忠诚和信誉的人,是做不到刚直的。蘧伯玉的出仕或是卷而怀之,也包含着忠诚和信誉,因为国家政治黑暗,做官的必然就要上骗君主,下骗百姓,只有上下欺骗,才能够保得住自己的名誉和地位。而不上下欺骗,也只有卷而怀之了。要学,就学他们这样的人。

8.聪明人不会说错话

【原文】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译文】孔子说:“可以同他谈话的人而不同他谈,就会失去人心;不可以同他谈话的人却去同他谈,就会说错话。聪明人既不失去人心,也不会说错话。”

【说明】孔子在举了史鱼、蘧伯玉的例子后,又接着教导子张。孔子在《颜渊》第二十节中曾说过:“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意思就是要观察说话的对象是什么人,是这样的人才说这样的话,不是这样的人就不要去说。也就是说,在“言忠信”的时候,还是要看人来,对本性已经坏透了的人,再说也是白费心机,甚至还会说错话。所以,要学聪明人,学有智慧的人为人处世,要用“仁义礼智信”的原则来处世,才不会失去人心,不会说错话。

9.吃得亏,打得堆

【原文】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译文】孔子说:“志士仁人,不会因为求得生存环境而损害与人建立相互亲爱的关系,只有勇于牺牲自己而保全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的关系。”

【说明】虽说“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但是在建立与人相互亲爱的关系时,志士仁人为了他人的利益,可以损己利人,也就是不会为了自己求得良好的生存环境而损害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的关系。在“不可与言而与之言”了后,又怎么办呢?那只有“见利不取”、“杀身以成仁”了,牺牲自己的利益而保全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的关系。这也就是后世的人所说的:“吃得亏,打得堆。”如果人人都见利而取,便要你争我夺了,那还有什么“仁”可言呢?这也就是个人的品德修养问题了。

1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原文】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译文】子贡于是问怎样实行仁道。孔子说:“工匠如果想做好他的工作,必须先要使他的工具锋利。居住在这个国家,就要侍奉大夫官员中的贤者,交朋友则要交士子中的仁者。”

【说明】要想做到“言忠信,行笃敬”,“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要想与人建立起相互亲爱的关系,就必须先要学习“仁义礼智信”的基本原则,也就是要象工匠一样,先磨快他们的刀剪斧锯,才能做好他们的工作。如果工匠们的刀剪斧锯很钝而且破烂不堪,他们怎么能做好工作呢?实行仁道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不能侍奉官员中的贤者,而去侍奉官员中的恶者,那只有使自己也成为恶人。如果不能交士子中的仁者,而去交士子中的恶者作朋友,那也是使自己成为一个恶人。和同于人,虽然不要“同人于宗”,但也要同类相敬,同声相应。因为只有志同道合的人才能走在一起,志同道不合的人,不同志也不同道的人是很难走到一起的。

11.要先为仁,才能为邦

【原文】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

【译文】颜渊问怎样治理一个邦国。孔子说:“推行夏朝的历法,乘坐殷朝发明的大车,戴着周朝制定的冕冠帽子,音乐则听《韶》乐、《舞》乐,放弃郑国的音乐,远离花言巧语的人。郑国的音乐****靡乱,花言巧语的人危险。”

【说明】要想治理一个邦国,也如同实行仁道一样,这只是孔子列举的外表的行为,因为夏朝的历法是为人民掌握农业生产的时机而制定的,它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具有仁的内涵在里面。殷朝的大车也是为减轻农民的负担而发明的,它里面也具有仁的内涵。要先为仁,要能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的关系,也才能为邦。当然,靠一时的勇武,靠霸权,也能建立起一个邦国,但任何霸权国家都不会长久的。比如夏桀、商纣都是因为缺少了仁义而丧权亡国。“郑声淫,佞人殆”是补充和解释上一句“放郑声,远佞人”而言的,同时也说明了春秋时期社会的混乱。

1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原文】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的打算,就一定会有眼前的忧虑。”

【说明】不论为仁、为邦,都必须要有长远的打算和眼前的安排。世事多变,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在变化的,没有不变的东西。而且每一样东西都有他独特的运行规律,变化规律。所以我们为人处世,看待任何事、任何人,都要看到问题的本源上。当然,这个世界的变化多端,远不是我们人类所能看透的,所能掌握的。但我们还是要思虑那遥远未来的将来,也要考虑眼前现在发生的事情。许多人目光短浅,只能看到眼前的一点利益,于是便奋不顾身扑了上去,结果事物的发展变化往往出乎他们的意料之外。还有许多人根本就没有目光,在实际生活中他们什么都不想,得过且过,这种人实在是可悲得很。所以孔子教导我们说,如果没有长远的打算和计划,就一定会有眼前的忧虑。关于这个问题,荀子在《解蔽》篇里作了相当详细的阐述,可参看《荀子原解》。

13.正常的人生规律逐渐让位于外表的虚华

【原文】子曰:“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译文】孔子说:“已经没有了,我没有见过喜爱正常的人生规律就象是喜爱外表美丽整洁那样的人。”

同类推荐
  • 像夜菊那样绽放

    像夜菊那样绽放

    《像夜菊那样绽放》是《雪殇》作者高宏的心灵感悟随笔,年少的回忆,心情的驿站,挚爱的心思,水样的人生。不管是在阳光户外,还是在黄昏的雨巷,我们可以透过玻璃杯对着浮浮沉沉的茶喃喃轻语,也可以和知己友人一起倾听天籁之音,在作者的笔尖,我们会发现自己生活的城市是那么的美丽,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徜徉其间,与如茶的女子一起享受茶语时光。
  • 秋禾话书(《花园丛书》)

    秋禾话书(《花园丛书》)

    说来已经是四年前的事情了,应邀为《中国编辑》杂志开设一个栏目,便想到了“秋禾话书”四个字,写了有一年的样子吧,就无疾而终了,想来是因为有个别人看不下去的缘故了。过的坏日子比好日子要多得多的中华民族先贤,所总结出来的众多社会人类学原理中,有一条十分重要的就叫做“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没有坚持多久,为《中国图书评论》杂志所设的一个栏目也停了,这样陆续陆续发表的篇章,顿时溃不成军,无以整编啦。
  • 77天,汶川大地震亲历记

    77天,汶川大地震亲历记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一股相当于251颗原子弹的能量从莲花心沟地下约19公里处汹涌而出。仅6秒,超过300万方的固体物质横扫了方圆2.5公里,扑向近在咫尺的映秀镇……
  • 冬日的恩典

    冬日的恩典

    本诗集收集了诗人多年所作的诗歌精选,作者以其细腻的笔法诗意地描绘了自己对常见的、失去了地方特性的小城市的生活和感悟。这些诗歌作品涉及的题材广泛,是诗人通过对于身边的人和事的观察和思考,有了深切的感悟之后所作。
  • 名家雅谈:文化名家谈情感

    名家雅谈:文化名家谈情感

    本书选辑了30多位散文名家的作品,包括《初恋》、《恋歌》、《假如你想结婚的话》、《一切有命,莫勉强》、《拾玉镯》、《角落》、《情是根》、《爱的履历》等文章。
热门推荐
  • 灵动玄穹

    灵动玄穹

    斗气和玄力的世界,当满点斗气时为天才,满点玄力时也为天才,但是一位青年他奇迹般的斗气和玄力双满,这是天才还是废材呢?就让我们来见证吧……这是韭菜的第一个作品,希望各位大大支持。
  • 相忘师

    相忘师

    天门十三英之首燕紫瑶发现了一个犯了大禁忌的终极秘密,但是却执意要将它揭露出来,受到正邪两道势力的共同追杀。逃亡中遇到肯拜她为师的黄金龙。遂和他相处三年,传授相忘师的学习技巧。但是就在她即将把自己一身艺业倾囊相授的时候,六大杀人王同时来到,与她展开激战,两败俱伤。她自锁冰棺之中,嘱咐黄金龙寻找她的心上人。可惜她给黄金龙的心上人画像上,却画着天门十三英所有人的样子。黄金龙肩负使命,投入大陆最好的相忘师学府南北天门,试图寻找师父的心上人,同时渴望成为一名自由自在的相忘师。
  • 肥胖病食疗谱(美食与保健)

    肥胖病食疗谱(美食与保健)

    民以食为天。我们一日三餐的饭菜不仅关系我们的生命,更关系我们的健康。因此,我们不但要吃饱吃好,还要吃出营养、吃出健康、吃出品味,吃出高水平的生活质量。
  • 时尚圈:珠光宝妻

    时尚圈:珠光宝妻

    知名设计师之女程瑶,十岁被母亲的竞争对手拐卖到了英国。十年后,从地狱里爬出来的她,化名童洛瑶回国复仇。而当年陷害她的人,已经成为了国内的珠宝女王,坐拥上市公司。童洛瑶千方百计地接近公司继承人墨曦,并成为他的“契约女友”。而此时,公司的一个神秘大客户引起了她的注意,此人长得和她在英国失踪的男朋友一模一样,但对方却身份显赫。故人相逢,是阴谋还是玩笑?豪门厮杀,兵不血刃,时尚圈成神之路一路荆棘一路血,她是否要跪着走完。我从不畏惧下地狱,如果地狱里有你,天堂就在我脚底。
  • 低眉尘世,随遇而安

    低眉尘世,随遇而安

    十年后,走在人群中,你是怎样的一个人?被人仰视,那自是锦树银花,风光得意。被人俯视,则必是俯首于世俗,满是谄媚与疲态。可是这些人,都不是我。十年后,我愿做一个内心不慌,脚步不乱,内敛、沉静的人,纵使前途莫测,我将走到蓝天碧水深处。愿这书中的文字,点醒你的糊涂,增添你的丰饶,滋润你的年岁。
  • 永远的驿站

    永远的驿站

    书中共收录这方面的文章15篇,按其题材内容大致可分两大类。其一为人文景观、遗迹,如《崇武古城》、《封闭与开放的土楼》、《走进四堡》等,作者凭藉这些历史遗存表达了加强国力、走向开放及弘扬传统优秀文化的热切愿望。其二为历史人物,如《民族英雄郑成功》、《世纪侨魂》、《睁眼向洋看世界》等,通过郑成功、陈嘉庚、林则徐等人物的风云际会,尽情讴歌了他们“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道义精神及神圣的历史使命感与社会责任心。
  • 娇妻驾到:总裁已躺好

    娇妻驾到:总裁已躺好

    生死攸关时,她被路过的男人救下为了家人,她毅然决然嫁给了这个霸道的男人本以为只是一场无爱的契约婚姻他却给了她无边盛宠……--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明名臣琬琰录

    明名臣琬琰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时间都去哪儿了:我和老爸30年

    时间都去哪儿了:我和老爸30年

    冯小刚、张国立、王铮亮、何炅、姚晨、柳岩含泪推荐,讲述一个普通家庭三十年岁月变迁和亲情往事。从1岁的“小米豆”,到30岁的“大萌子”,北京女孩赵萌萌的身边,总有父亲的陪伴,她的母亲则在旁边充当摄影师,用相机记录了父女俩的30年。30张照片记录了30载年华,一幕幕感人的画面,让观者动容。
  • 溺爱成宠:丞相,求放过

    溺爱成宠:丞相,求放过

    她凝子歌只是一家小药铺的老板,没啥医术,也就倒卖倒卖一些名贵稀有药材,偶尔背地里研发点“奇药”卖给贵妇赚点私房钱,可怎么一眨眼,她就死了?看来赚太多缺德钱也是有报应的。那死了也就死了,可偏偏遇到一个什么鬼,给她复活了!活了也就活了吧,本以为死而复生,必有后福,谁想又被拽进连皇帝都害怕的丞相府任命医治那个嗜血丞相!结果,一夜入府,探寻丞相之谜,被吓破狗胆之后仓皇而逃。原来,丞相是个吸血鬼!妖孽丞相端坐如画,捏着她的下巴,笑得一脸邪肆:“还逃么?”“不逃了。”“那给为夫暖床吧。”某人爬上大床,乖乖等着被吃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