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01400000007

第7章 八佾第三 社会行为规范是生活的准则(1)

1.得体的文明行为

【原文】孔子谓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译文】孔子谈到季孙氏时,说:“八个佾的祭祀队伍舞蹈于庭院中,是可以忍受的吗?这是谁都不可以忍受的。”

【说明】通过前面《学而》、《为政》二章中孔子对“礼”的描述,我们基本上可以理解了“礼”的意义。“礼”就是礼法、礼节社会等级的典章制度;规定社会行为的规范、传统习惯之意。实际上,这个“礼”字包含有很多意义,包括我们施行的法律也在其中。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的礼貌行为,言谈举止,是不是符合社会规范的,是不是符合传统习俗的,是不是符合典章制度的,要看其“得体”“不得体”。季孙氏“不得体”的行为,违反了这个社会的行为规范,也违反了这个社会的典章制度,以及传统习俗。以他的身份地位,他只能安排四佾的祭祀仪式舞蹈,但他却安排了八佾舞,这显然就违反了“礼”。所以孔子认为这是不可忍受的。

同样,我们现代人在理解“礼”时,不能狭义地理解为仅仅是礼貌、礼仪行为;因为,如果仅是外表上具备了得体的礼貌行为,那必然导致虚伪的产生。因此,一个人的外在表达形式应该与其内在本性相关联(义),或者至少是他的意向真诚时应该如此。要明白地传达某人对他人的态度是什么,也并非总是可以的。因为,无论你想要表达什么,都必须有得体的行为模式。不同民族、不同风俗习惯、不同的社会习俗、不同的家庭教养、不同的身份地位,使人有着不同的表达形式。因此,规范及适度节制“礼”的行为模式,无疑是正确的。一旦这种“礼”的行为模式被社会所认可,每个人都可以据此来表达自己的意愿,而不致被人误解。因为在这个人类的社会中,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有着错综复杂的各种因素,而“礼”的社会行为规范可以使人不致于昏头转向。因此,正确地认识某个人的行为是否得体,乃是约定俗成的社会行为规范以及国家制定的典章制度存在的必要。孔子之倡“礼”,从实质上来说,乃是倡导用典章制度、社会行为规范、传统习俗等来约束人们的社会行为,使人们不致于越“礼”,僭“礼”,从而不会犯错、犯罪。因此,孔子的“礼治”实际上就是“法制”。后来之所以出现“法家”,乃是后人没有真正认识到“礼”的内在含义,只是认为“礼”仅仅就是礼貌行为、礼仪制度,片面地理解了“礼”的内涵。我们现在提倡“精神文明”,不仅是指人的精神上要具有文明,实质上是要求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具有“得体”的社会文明行为,也就是要遵守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以及国家制定的典章制度。如果我们不遵守现代的社会行为规范和国家制定的典章制度,也就是违法、犯法了。譬如,在大街上随地吐痰、随地大小便,一般认为这是不文明行为,不礼貌行为,实际上这种行为就是违反了城市卫生管理法规,就是违法。所以,季孙氏的行为,如果放在现代社会,肯定就是违法行为。所以,“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2.遵守社会行为规范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原文】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於三家之堂?”

【译文】鲁国的三家大夫孟孙、叔孙、季孙氏,他们三家以为歌舞《雍》,便是通达天子的权力之路。而孔子却说:“《诗经》上已经说了,辅佐、扶助计度于法律、法度之公平、公正,唯有天子才是和睦而美好的。怎么能够在这三家之堂上体现出来呢?”

【说明】本节亦是“礼”的具体说明,也就是说,遵守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仅仅是********人的礼仪行为,是替代不了领导人的权力的,更不能代表他们就是最高领导人。就比如现在,国家领导人在天安门城楼上挥手向群众示意,那是代表着国家领导人的权威;如果我们普通人借登上天安门城楼之机,也向下面挥手示意,是否我们就成了国家领导人了呢?显然不行。所以,鲁国的三家大夫孟孙、叔孙、季孙氏,他们三家以为歌舞《雍》,便是通达天子的权力之路了,显然也是白日做梦,荒谬的,白费心机的,是违背了社会行为规范的,也是违背了国家典章制度的。这也是第一节所说的,孔子之倡“礼”,从实质上来说,乃是倡导用典章制度、社会行为规范、传统习俗等来约束人们的社会行为,使人们不致于越“礼”,僭“礼”,从而不会犯错、犯罪。

3.没有爱心便没有快乐

【原文】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如果不能与别人相互亲爱,礼仪、礼貌、礼节等社会行为规范对他有什么用呢?一个人如果不能与别人相互亲爱,快乐对他有什么用呢?”

【说明】孔子学问的中心是“仁”,即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亲爱,相互爱护,相互帮助。这就是人际关系中最基本的对等原则。《诗·大雅·抑》:“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依照这个对等原则,你投入了“爱”,才能得到爱的回报;你投入了“信”,才能得到诚实的回报。如果你对别人是欺骗,那么别人也会不诚实。所以,人如果失去了爱心,那么剩下的还有什么呢?你用狠心来对待别人,别人也就敬而远之了。一个孤家寡人,哪儿来的快乐呢?鲁国的三家大夫孟孙、叔孙、季孙氏因为掌握了国家权力而表现出了更大的野心,那么,社会行为规范对他们还有什么用呢?下面紧接的问题是,如果失去了社会行为规范,人人都仿而效之,他们三家的地位又如何能确保稳固?事实也说明了这个问题,春秋晚期,鲁昭公被三家驱逐,流亡客死异乡。其后不久,三桓属下的家臣阳虎等人又起来劫持大臣,控制国政,一度形成“陪臣执国命”的局面,造成了鲁国更大的内乱外患。

4.社会行为规范对人的约束

【原文】林放问礼之本。 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译文】林放问孔子“礼”的本质是什么,孔子说:“这个问题太大了,礼,与其过分夸张地讲礼,宁可自我约束不放纵。失去了的,与其变动来变动去,宁可急速紧迫地追回。”

【说明】从本节我们可以看出,孔子讲“礼”,绝不是虚伪的讲“礼”,社会行为规范光靠讲是不行的,靠的是每个人的自觉自愿,自我约束。有许多约定俗成的风俗习惯以及一些社会行为规范不是法律法规,别人管不着,国家法律也管不着,因此就要靠自我约束以及自省自悟,自觉遵守。孔子为什么要这样说?这要看当时的历史背景。西周末年,关中因受战争和自然灾荒的破坏而变得十分萧条,力量微弱的周王室已无法再在镐京一带立足。周东迁后,实力大为削弱。全国处于分裂割据的状态。见于《左传》的大小国家约有一百二十多个。西周“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局面一转而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所替代,周“礼”至此时已大为丧失了。周“礼”既丧,然而没有“礼”却是不行的,所以各诸侯国均在改变着各自的社会行为规范。因此孔子认为,与其将“礼”变动来变动去,宁可急速紧迫地追回周“礼”,用周“礼”来约束人们的社会行为。当然,历史发展了,社会变了,人们的思想意识也改变了;此时的****情景当然比不上周初的和平鼎盛繁荣时期。殷商王朝是靠“天命”、“神权”来维护他们的统治地位的,周初,周王朝打破了“天命”、“神权”观,以“富家保民”的裕民政策建立了周王朝;但随着周王朝的后代的无能,王族势力逐渐衰微,而各诸侯国的权力与财富的迅速增长,使人们的私欲大为膨胀,因此周初制定的礼乐制度也随之丧失了。私有制的迅速发展,必然将彻底破坏周初的公有制,直到今天仍是如此。

5.丧失文化必然灭亡

【原文】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译文】孔子说:“那些边疆的少数民族虽然有领导人,但还不如中原各民族没有君王的好。”

【说明】本节是紧接上节“丧”而言的。丧失了什么呢?丧失了“礼”,“礼”就是文化,社会行为规范是有一定的文化基础的,那些边疆的少数民族虽然有统治者,但他们没有文化。而没有文化,也就不可能有文明的社会行为规范。所以相比而言,我们现在还有点文化,还有点周“礼”,还有点社会行为规范。而如果我们连最后一点周“礼”都丧失了的话,我们也就与“夷狄”没有什么区别了。亡国并不可怕,因为文化,“礼”将继续流传,仍然能造福于后人,夏、商王朝的情形就是如此。而没有文化的国家亡国了,也就永远地消声匿迹了。所以,孔子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有政权的存在而没有文化的精神,那有什么用呢?因此文化精神,“礼”一定要赶快建立,“宁戚”,急迫地建立。

6.要懂得根本

【原文】季氏旅於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译文】季氏要去祭祀于泰山。孔子听说这件事后告诉冉有:“观察一下女星,不能阻止他吗?”冉有回答说:“不能。”孔子叹道:“呜呼,竟然去问泰山,难道他还不如林放吗?”

【说明】王晖在《商周文化比较研究》一书中指出:“周人的天神崇拜实际上就是嵩岳崇拜。……周人的山岳崇拜可追溯到古公太王、季历和文王时代,在那时周人尊祀的是岐山。……从战国以来,其他山岳的崇高地位已下降(包括嵩山),山岳——天神崇拜的对象只剩下东方的泰山和西方的昆仑山,然而高山作为天神所聚之处的观念并未发生变化。”鲁国作为姬姓后代(季氏也是姬姓),还保留着周初的山岳崇拜。因此季氏要去泰山祭祀,是想得到天神的保佑,以维护其在鲁国的统治地位。然而孔子认为,祭祀山岳天神,是君王的事,作为诸侯之臣,季氏是没有权力和义务的。是越“礼”,是僭“礼”,是违背了社会行为规范的。女星,作为观察人世间兴衰****的一个基准,从商周时代就一直盛行,因此孔子要冉有去观察一下女星,也是理所当然的。然而,女星如常,故冉有回答说不能。这从另一方面也说明,古代的占星术是很不科学的。上天既然没有异常,也就说明天神也不能阻止季氏的泰山之“旅”,何况于人乎?故而孔子要呜呼叹息了。季氏竟然去问泰山,去祭祀泰山,说明这个人一点都不懂得“礼”!在这一点上,季氏这个统治者真的不如平民林放了。因为平民林放还懂得问“礼”之本,也就是说,林放懂得社会行为规范的本质是什么。

7.陈述即是达到沟通和交流

【原文】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译文】孔子说:“君子是没有什么可争的事情,如果有争论的话,也是在陈述自己的意见。相互谦让而登阶上堂,说完话后下堂来饮酒,就是这样的争论也是君子的争论。”

【说明】这是孔子用比喻来说明“义”与“礼”的关系。用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来达到人际之间最佳的行事方式,即是“射”,坦率地陈述自己的意见,而坦率地陈述出自己的意见即是达到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你们要说是我争的话,这也是君子之争。这样的争,是应该的,也是必要的,对事情的发展是有益的。如果人们都不“争”不“射”,人与人之间不沟通不交流,任由他人胡作非为,难道就是对的吗?所以,君子之“争”之“射”,是很有必要的。

8.只有质朴才是绚丽多姿的

【原文】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矣。”

【译文】子夏问孔子:“‘迷人的笑好漂亮啊,美妙的眼睛眼波流动啊,这样的质朴我以为就是绚丽灿烂多姿啊。’这三句诗是什么意思呢?”孔子回答说:“做完彩画之事后,再看其素色。”子夏又问:“这就是礼之后的精神吗?”孔子又回答说:“开始赞许称誉者,是你卜商,现在可以与你讨论《诗经》了。”

【说明】本篇主要是在讲“礼”,所以引出了子夏问孔子的话。子夏举出《诗经》中的诗来讨论,其目的不仅仅是谈什么巧笑倩兮,美目盼兮,重点在于“素以为绚兮”。周“礼”,自周文王起,至孔子所在的春秋时代,已有五百余年,在这五百余年间,各诸侯国为增强自己力量的分裂割据,以及关中因受战争和自然灾荒的破坏而变得十分萧条,力量微弱的周王室已无法再在镐京一带立足,实力大为削弱。全国处于分裂割据的状态。周“礼”既丧失,然而没有“礼”却是不行的,所以各诸侯国均在为自己的利益而改变着各自的社会行为规范。各诸侯国的这些社会行为规范,虽然都是效法周朝初期的社会行为规范,然而却失去了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意义,不再有“怀保小民”的裕民思想,表面上存在“礼”的形式,而实际上已丧失了社会行为规范的内涵,变得虚华不实了。所以子夏将这些社会行为规范比喻为少女,其看来很迷人,然而只有质朴才是绚丽多姿的。孔子很能理解子夏的意思,并着重指出,看了色彩斑斓的画后,再看其素色,方能感觉到素色的可贵。子夏至此才弄懂“礼”的内涵,“礼后乎?”就是说,礼的后面的精神才是最重要的。这就好比一个少女,无论其再怎样的漂亮美丽,最重要的是要看她的心态,质朴善良的心理,比任何漂亮的脸蛋都重要。有了“怀保小民”思想内涵的社会行为规范,比任何浮夸的礼仪形式的“礼”都重要。

9.忧患社会行为规范的丧失

【原文】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徵之矣。”

【译文】孔子说:“夏朝的礼,我能够说得出来,但它的后代杞国的礼不足以证明就是夏朝的礼;殷朝的礼,我能够说得出来,但它的后代宋国的礼不足以证明就是殷朝的礼。这是因为文献不足的原因。如果文献足够的话,那么我就可以证明他们继承的就是夏朝和殷朝的礼了。”

【说明】既然说到了礼的内涵,必然也就要讨论礼的根源。夏礼、殷礼已经丧失了,孔子虽然能够说得出来,但已经找不到足以证明的地方。他们的后代杞国、宋国也没有留传下祖宗的这些社会行为规范,这是很可悲的。那么,孔子的言外之意也就是周礼了,周礼眼看就要丧失,这不是更可悲吗?从这一段话中,我们完全可以体会到孔子的忧患意识。

10.祭祀是不可以随便的

【原文】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译文】孔子说:“国君在主持禘祭仪式时,主祭者端上一鬯酒奉献神祗以后,心里就想赶快走了,因此我不想看下去了。”

【说明】夏礼、殷礼已经丧失了,周礼眼看也就要丧失,这么隆重的祭祀仪式,主祭者就“自既灌而往者”,心不在焉,匆匆忙忙就想走,这种祭祀仪式谁能看得下去呢?既然作为一种仪式的“礼”都可以随随便便,那么作为行为规范的“礼”也就难以做到认认真真了。在孔子看来,礼仪仪式上的行为也就是社会行为,既然主祭者可以不顾“礼”的行为规范,其做人的社会行为规范也就不可取了。既定的、或者说是约定俗成的社会行为规范如果丧失了,就可以想见这个社会的混乱了。所以,孔子倡导的“礼”的建立,是对社会的稳定有着重要意义的。

11.懂得根本的人可以掌握天下

【原文】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於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译文】有人向孔子请教关于禘祭的道理,孔子说:“我不知道,知道这个道理的人看整个天下,就好象把天下所有的都放置在这里一样。”一边说一边指着自己的手掌。

同类推荐
  • 未厌居习作

    未厌居习作

    1935年叶圣陶出版的散文集,收1923一1935年间的散文36篇。
  • 老人仓

    老人仓

    《老人仓》是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力作,它大胆地触及了当代农村改革中出现的各种新问题和新矛盾,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小说的主人公、退居人大主任的原西峰县委书记郑江东是一个为党和人民奋斗了一生的老干部。当年他雄心勃勃、以雷神爷的脾气和铁一般的党性原则在全地区县委书记中闻名。为了解决西峰县的旱情和一百多里外的海滨城市的供水问题,他冒着很大的风险,在西部山区修建了老人仓水库。他也做过错事、冤枉过一些好人。也受过“左”的影响,在“文革”中也吃过苦头、遭受过挫折,渐渐地,他的党性原则在不知不觉中淡漠了,尤其是从县委书记退居人大主任以后,他觉得自己老了,该以真正老人的标准重新判断世界上的一切。
  • 世界上最经典的128篇哲理美文

    世界上最经典的128篇哲理美文

    人生最美,就是一路行走;一路拾捡前人散落在草丛里的思想瑰宝,观一颗从暗夜里醒来的露珠,赏一株在悬崖边绽放的花朵,装一襟从时光隧道里吹来的轻风,然后染一身智慧的芬芳。篇篇美文,段段经典,字字珠玑,句句金玉,润泽心田,激励人生。
  • 精彩,于驻足间呈现

    精彩,于驻足间呈现

    《精彩于驻足间呈现》由九州出版社出版。《精彩于驻足间呈现》编辑推荐:一篇好的游记,不仅仅是作者对他所观的大自然的描述,那一座山,那一条河,那一棵树,那一轮月,那一潭水,那静如处子的昆虫或疾飞的小鸟,那闪电,那雷鸣,那狂风,那细雨等,无不打上作者情感或人生的烙印。或以物喜,或以物悲,见物思人,由景及人,他们都向我们传递了他们自己的思想情感。通过阅读《精彩于驻足间呈现》,满足畅游中国和世界人文或自然美景的愿望。
  • 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动物王国的故事

    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动物王国的故事

    我们编辑的这套《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包括《清官能吏的故事》、《书生才子的故事》、《农夫诙谐的故事》、《工匠谈闻的故事》、《百姓闲聊的故事》、《儿童趣事的故事》、《世俗流言的故事》、《动物王国的故事》、《万物戏说的故事》和《自然传说的故事》等10册内容,精选了古今中外各种幻想故事、动物故事、生活故事、民间寓言和民间笑话等数百则,是启迪智慧,增长知识,扩大视野的良好读物,也是青少年学习和研究民间故事的最佳版本,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收藏和陈列。
热门推荐
  • 逆之罪

    逆之罪

    意外的穿越,层层不解的谜团,逐渐引导着走向真实的答案,走出封印之地,将会迎来全新的异界,一个颠覆传统异界环境。是我穿越,还是被穿越?爱情,友情,亲情,还是欺骗?顺境,还是逆境?修炼的止境是神,神却留下骗局,一场赌博,一个人的命运,是被玩弄,还是将之抵挡,掌控自己的命运,让体内空的脉动无限震动,激发出无限热血!逆天而杀,叛逆之罪,究竟谁对谁错?
  • 梦一场:红颜为谁笑

    梦一场:红颜为谁笑

    静水流深,沧笙踏歌;三生阴晴圆缺,一朝悲欢离合。是前一世的恩恩怨怨,还是命中注定的波折,究竟只是梦一场还是灵魂出演的一场戏?耳畔三生,铜铃幽响我又想起你如果再有一次机会,也绝不会改变
  • 两个坏女孩

    两个坏女孩

    这是两个大人眼中所谓的坏女孩,她们叛逆,孤独,却又假装坚强,两个人相互依偎的故事
  • 嫡女农医:逆天小王妃

    嫡女农医:逆天小王妃

    傅婉言从来没想过她这么倒霉,被醉酒的病人一刀给捅死了,苏醒穿越到浑身长满有毒脓包的恭国侯府嫡女的身上,好不容易搞清楚下毒的罪魁祸首是谁,还没动手手刃仇人,就被赶出去了。为了保命,躲进了武陵村,卖卖草药、治治病、开个药铺、开个药膳酒楼、开个香料铺……小日子逐渐好转,谁知上天看她不顺眼,来了一场天灾!她散尽家财救济灾民、组织人员祛除疫病、顺道捡了个重伤男人回家,拿他做了挡箭牌成了假夫妻,在感情逐渐萌芽之时,男人失踪了……随后,她被接回了恭国侯府,一道圣旨将她赐婚好战嗜血的妖怪八皇子……【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最强魂修

    最强魂修

    大道五十,天衍四九,留其一,为一线生机。天道无常,变化多端,演化生死,窥视天机。少年方宸,身怀命、天、地,三灵魂脉,又有父母遗留下神秘吊坠空间内上古魂祖帮助,从而走上魂修之路,衍化属于自己的天道。ps:新人新书,求各位看官包养,求推荐票,收藏,毕竟你们的支持才是我创作的最佳动力。。
  • 倾世绝爱:白发妖姬

    倾世绝爱:白发妖姬

    千万年的精心谋划,数百年的步步为营。屠尽红尘,杀戮苍生历经千劫,饱尝轮回。白了头,失了心。才明白,原来这竟是一场噬心的骗局。
  • 超品书神

    超品书神

    世界写手大赛总决赛上——“十分钟时间,一个完美的世界。就凭你?”面对眼前这人的挑衅,苏辛的嘴角微微翘起,双手交叉在一起掌心向外用力撑直,近距离的依稀可听见骨头在“咯吱咯吱”作响。只见他张扬而又不失风度的笑道:“这个冠军我要定了。”
  • 缘来你还在这里

    缘来你还在这里

    她,时而温柔,时而冷酷,时而却无情,最多的是杀人如麻;但是遇到他时,却不知道如何下手。她,腹黑,调皮;她和她是死党也是搭档,同时喜欢上同一个男人,她该何去何从?他,高傲,冷血,残酷;但是遇到她时,她已经不认识自己了,他会继续等待还是措手放弃?但造化弄人,偏偏有许多事来不及反映的时候已经发生了。她们的爱情会有结果吗?而她最后会有归属吗?
  • 控魂术

    控魂术

    本书描述少年郎辛英修魂练魄,苦修控魂术的传说。郑重声明,本书恐怖惊悚,胆小者请绕道而去。
  • 凌云乱

    凌云乱

    她是国安局的王牌特工,暗夜之王。却被自己最相信的哥哥用百虫活活穿肠而过。天不亡她,黄泉路上煞气逃跑,异世涅槃重生,千转百回,历经重重冒险。他本该永远被驱逐在家族之外,却因为她的出现,改变了他的处境,一次次相遇,情根深种,只愿与她携手浪迹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