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02800000025

第25章 《举贤良对策》解读

董仲舒(前179~前104),中国西汉时代广川县(今河北省景县)人。汉代着名的经学大师,哲学家,与孔子、朱熹并列为三大思想家,对中国历史有广泛深远的影响。

他先在广川老家研究《公羊春秋》,景帝时代任博士,从事讲授经学的教学活动。由于专心治学,曾经三年不窥园。一举一动都很注意礼节,一般学者都很尊重他。他讲学时,只有一部分学生能够直接听到,许多学生只能从其他学生中辗转听得。有的人当了他几年学生,却没见过一面。

汉武帝即位以后,多次要各地推举贤良和文学的人才到朝廷参加对策。贤良、文学参加对策的前后约有一百多人。董仲舒作为贤良也被推举参加对策。汉武帝策问三次,董仲舒对策三次。这三次对策文字,就是《举贤良对策》。文中着重讲到天人感应问题,又称“天人三策”。汉武帝欣赏董仲舒的对策,任他为江都相。从此进入仕途。又任过中大夫、胶西相。后辞职,退居长安陋巷。朝廷议论不决的问题,皇帝还派廷尉张汤等人多次到陋巷请教董仲舒。

董仲舒研究《春秋》关于灾异的记载与当时政治的关系,认为灾异是对国君的谴告。从此又推衍出天人感应说。他在对策中,“推明孔氏,抑黜百家”,为汉代独尊儒术作出重要贡献。以后又建议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材孝廉,对教育事业的发展,对文官制度的形成,都起了一定的作用。他的着作有100多篇,今存《春秋繁露》十七卷。还有一些着作散见于《汉书》、《古文宛》、《艺文类聚》、《太平御览》。

《举贤良对策》共三篇,保存在班固《汉书·董仲舒传》中。这是集中反映董仲舒思想的重要着作,也是表达他的教育思想大纲的代表作。主要有如下思想:

(一)教化为治国大务

为什么要进行教化?教化的社会功能是什么?这些问题在战国时代争气力、秦代任刑罚以后,人们觉得模糊了,有必要正本清源、拨乱反正。在统治者那里,对教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危害性就更大。

当汉武帝提出如何才能长治久安,“传之亡穷而施之罔极”时,董仲舒趁机强调教化的重要性。他说:“圣王已没,而子孙长久安宁数百岁,此皆礼乐教化之功也。”

教化为什么有这么大的作用呢?治理国家有一定的路线,就是道。道要有仁义礼乐这些内容来体现。这些内容是圣人根据人的一般情性来规定的。所以圣人虽然早已死了,而他们制订的礼乐制度还存在,还能“接于肌肤,臧于骨髓’,产生深刻影响,可以“变民风,化民俗”,起着明显的移风易俗的作用。

人民有性和情两方面,在不同的情况下会产生不同的变化。也就是说,人的善恶仁鄙在于“陶冶”。统治者既可以用德政来引导人民向善,也可以用****引导人民趋恶。关键在于统治者如何引导。

他说:“夫上之化下,下之从上,犹泥之在钧,唯甄者之所为,犹金之在蒚,唯冶者之所铸。”人民的性情可塑性很强,就看统治者如何塑造他们。人民趋利避害是本性,就像水向下流那样。趋利会导致邪恶、混乱,因此就要用教化来堤防、限制这种趋势的蔓延。“是故教化立而奸邪皆止者,其堤防完也;教化废而奸邪并出,刑罚不能胜者,其堤防坏也。”教化就是堤防。教化立,堤防完备,不正之风就少,社会就能安定。如果教化废,不正之风十分流行,用严刑峻法也制止不了,就说明堤防坏了。可见,教化这种社会堤防是极其重要的。古之王者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没有不把教化作为治国的大事的。古圣王“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干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古代圣王设立学校,加强教育,习俗美善,社会安定。这样,统治者才能长久保持统治地位。

实行统治,主要有两条路线,一是大道,一是亡道。行大道就是“任德教而不任刑”,行亡道就是“废德教而任刑罚”。这两条路线的后果如何呢?历史有丰富的经验教训。圣王取代乱世以后,总要先扫除旧社会的不良习俗,然后大兴教育,建立良好的社会风气。这样,子孙继承,几百年都能保持安定。“至周之末世,大为亡道,以先天下。”后继者秦朝没有改变乱世的习俗,反而把乱世习俗推向极端,不但不重视教育,而且要破坏文明,“重禁文学,不得挟书,弃捐礼谊而恶闻之,其心欲尽灭先王之道,而颛(专)为自恣苟简之治,故立为天于十四岁而国破亡矣”历来王朝没有像秦朝统治者这么残暴和这么迅速灭亡。秦朝灭亡了。它的遗毒至今还存在。“今废先王德教之官,而独任执法之吏治民”,这不是要步秦朝灭亡的后尘吗?

董仲舒郑重提出应该“更化”,改变秦朝任刑罚的错误路线,实行德教的新路线。简单地说要重视教育。教育能够移风易俗,稳定社会,达到长治久安。从这种意义上说“治乱废兴在于己,非天降命不可得反,其所操持悖谬失其统也。”治乱废兴不是由天命决定的,而是由统治者自己决定的,由自己实行什么路线决定的。行大道,重教化。国泰民安。行亡道,重刑罚,亡国灭身。总之,董仲舒认为,教育是关系到国家存亡兴衰的大事。

(二)太学养士,实试求贤

要移风易俗,必须重视教育。忽视教育,社会风气就会败坏。要改变秦朝遗留下来的“以贪狼为俗”,就需要“众圣辅德,贤能佐职”,也就是需要一大批人才。

人才从哪儿来?到哪儿去求贤?要求人才,必须在平时注意、重视培养人才,“故养士之大者,莫大太学。太学者,贤士之所关也,教化之本原也。”太学是养士的最大部门。太学是出人才的地方,也是教化的最主要阵地。董仲舒建议:“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办太学,请高明的教师,来培养从全国各地选拔来的学员,再经过各种方式的考试,充分发挥他们的各种才能。这样就可以培养出一批贤才来。

中央办太学培养贤才,同时要让各郡县推荐自学成才的贤才。

汉代官吏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是官僚子弟,二是花钱买的,三是熬年头熬出来的。董仲舒认为这三种途径出来的官吏未必是贤人。特别是熬年头的论资排辈,压抑了大批贤才。所以,他建议:“使诸列侯、郡守、二千石各择其吏民之贤者,岁贡各二人以给宿卫,且以观大臣之能:所贡贤者有赏,所贡不肖者有罚。”如果有这种制度,官僚们都尽心求贤,那么,天下贤才也就可以得到了。“毋以日月为功。实试贤能为上,量材而授官,录德而定位,则廉耻殊路,贤不肖异处矣。”

不要按他干了多少年了,要根据每个人在实际中表现出的道德和才能来任职。“小材虽累日,不离于小官,贤材虽未久,不害为辅佐。”

这种选拔人才的方法又会反过来影响到教育。学生认真学习,各级官吏竭力尽知,做好自己的工作。但是,反过来,按上述三条途径选人,官僚子弟不必学习,也可以任官,百姓子弟努力学习也当不上官。

官僚子弟不必学,百姓子弟不想学。虽有太学,也无法真正实行教化。

用钱买当然不是长久之计。论资排辈会培养一批阿混,大家都在混日子,“累日以取贵,积久以致官,是以廉耻贸乱、贤不肖浑,未得其真。”大家都混日子,分不清谁是贤材。虽然办了太学,也讲要重视教化,但在实际中并不重视贤才,不给贤才以崇高的社会地位和优厚的政治待遇,那么,太学也兴旺不起来,所谓教化也会流于空谈。

(三)抑百家,独尊儒术

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的第三策的最后提出统一思想于孔子儒术的建议。他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占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先秦时代,诸子百家,互相争鸣。秦统一中国以后,用法家思想统一天下的思想。其他思想都受到排斥。秦亡以后,各家思想又活跃起来。汉初统治者实行黄老无为而治的政策,也给百家复兴提供了良好条件。所以当时思想界出现了“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的相对自由的局面。这种局面使统治者不知应该坚持什么,政策缺乏连续性,平民百姓也不知道该听谁的,法制经常变化,百姓思想混乱。

在这种情况下,董仲舒认为应该统一思想,提出以“六艺之科、孔子之术”来统一天下思想,把其他思想都加以禁止,“勿使并进”。

董仲舒的这个建议,表面上看,在教育上的影响,就是以儒家学者任教师,以儒家典籍为教材,进行儒学教育。后来,这个建议被统治者采纳、贯彻,在教育界产生了影响久远的经学时代,形成了中华民族所特有的经学传统,产生了特殊的思维方式。独尊儒术的建议,使儒学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干。

同类推荐
  • 罗山思踪(第一辑)

    罗山思踪(第一辑)

    本书以场记的形式记录温州大学近两年举办的学术沙龙内容。主题有:1.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下性;2.社会转型背景下的地方治理模式追寻;3.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温商的机遇与挑战;4.当代具象表现主义绘画漫谈;5.社会进步与体育发展;6.道德力与社会进步;7.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公平。
  • 你考试,我支招

    你考试,我支招

    世界上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考试方法,即拥有了一把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面对各科考试,你都准备好了吗?考试之前的心理准备与知识掌握,考试中的清晰思维与应对技巧,考试后的良好态度,这是每个学生必须面对的问题。本书将告诉你从容进入考场,并取得满意答卷的正确方法。
  • 华语广播电视媒体语言研究

    华语广播电视媒体语言研究

    华语广播电视媒体使用的语言,作为华语广播电视的信息传递媒介,是受众直接感受的信息要素。世界范围内的各种华语媒体,使用着各不相同的声音。一个媒体使用什么样的声音,看似是简单的问题,实际上却包含了各种考虑。世界范围内各华语媒体所使用的语言,有更多语言之外的因素在起作用。分析华语媒体使用的语言,不仅可以了解媒体语言本身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还可以了解与媒体语言相关的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因素。本书就是力图通过观察和分析各种华语广播电视媒体及使用的语言,引发人们对华语广播电视媒体使用的语言及相关问题做进一步的思考。
  • 教育公平:来自课堂的经验和案例

    教育公平:来自课堂的经验和案例

    本书立足于每个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重点探讨了实现课堂教学公平的方法与策略,从机会均等、提供选择、和谐互动、分层教学、多元评价等五个方面,介绍了上海市黄浦区各中小学围绕“教育公平”开展课堂教学实践的理性思考、教改经验和典型案例。本书理论扎实,例证丰富,对于现今进行的教学改革可以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 新九龙山村的幸福生活

    新九龙山村的幸福生活

    在田野调查基础上,以九龙山村为例,运用文化人类学和跨学科的理论方法对武义县九龙山村“下山脱贫”的社会文化变迁和文化适应进行考察和研究。
热门推荐
  • 沾花惹草:娘子你别逃

    沾花惹草:娘子你别逃

    她天真烂漫却成为一名杀手;她讨厌血腥却杀人无数;为了自己的父母她决然的成为傀儡最后却是死在母亲手中!身死魂穿,惊人相似,是巧合还是命?荒海相遇,生死与共,那一抹温柔是蜜糖?还是砒霜?那些身边之人是朋友?还是算计?那熟悉的感觉究竟是不是......她?
  • 点灯

    点灯

    小说共包含8篇描写工厂、工人故事的工业题材的中短篇小说,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在时代变迁中中国工厂和工人的遭遇生存境况,对现实的探索具有相当的广度和深度,对人性的解剖也较为深刻,凸显了工业题材小说的独特魅力。
  • 修仙道士

    修仙道士

    他是一名学生.在偶然之中得到了几本书,从此就改变他的一生,他开始捉鬼,修仙,而且还有美女相伴。希望支持.多推荐
  • 逆天医女:倾城五小姐

    逆天医女:倾城五小姐

    前世身为怪盗的她,心思缜密,除强扶弱,却被姐妹惨杀。今世重生等待她的是会是什么呢?废材,丑女,暗杀,陷害。不!她要华丽蜕变,后母庶姐欺负她?来一个打一双。被嫉妒之人陷害?她奉陪到底看最后鹿死谁手!“你是我认定的娘子。”妖孽男邪魅一笑,嚣张宣布。且看女主翻云覆雨,驰骋龙腾大陆。一对一宠文,欢迎阅读
  • 赫拉编年史

    赫拉编年史

    各位听众,首先声明这是一本慢热,中二,清新等等一切无爱词语组合起来的小说,而且是.....绝世巨坑噢!还请慎重对待,以免阅读此书后留下各类无救后遗症!好吧!既然你要坚持那么下边是正式简介:吾将携狱间无妄之魂,代黄泉之凛冽,行杀伐之审判,生,亦英雄;死,亦传奇!
  • 理科楼魅影

    理科楼魅影

    你知道为什么有些地方即便是在炎热的夏季也冰凉刺骨吗?你知道在你熟睡的午夜发生了多少事情吗?你知道在你看不见的世界里有多少种生物的存在?
  • 倾国夫人:拒嫁帝王妃

    倾国夫人:拒嫁帝王妃

    她是世人眼中的妖女,迷惑帝王,背弃夫君。可谁又知她内心的挣扎与不甘,从将军夫人到第一宠妃,不过唯求一心人白首不相离......他本是玩世不恭的世家公子,还来不及与她执子之手,已天下大乱,只为对她刻骨的爱恨,金戈铁马,几度生死,也定要倾覆这万里江山......情节虚构,请勿模仿--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中年

    中年

    人到中年万事休?呸!人到中年精神抖擞、精力也就充沛,思维敏捷、思绪也就万千。想得多了,记录下来,便成了书《中年》。
  • 你要我们在一起我偏不

    你要我们在一起我偏不

    高考后因车祸穿越的唐言,看拥有现代人聪明的她如何大闹古人,如何俘获人心,如何觅得如意郎君.....
  • 妖圣传奇

    妖圣传奇

    这是一只妖的修真传奇,不一样的修真,不一样的传奇!且看他如何纵横天下,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妖寻天道,本就比人艰难万分,当虎啸站在天道面前时,他会怎么做,天道真的是他想的那么简单吗?起点写修妖的不多,新手写作,希望喜欢修妖的书友多多支持!修妖的层次:灵智期妖精刚开灵智,吸收日月之精华。褪体期直立行走,但头部不变化,吸收日月之精华。妖丹期体内凝练妖丹,吸收天地之元气,气贯神兵,御兵飞天。化形期化为人形,炼肉体为神兵,妖丹凝实,出体伤人。渡劫期接受天地考验,成为天妖。天妖期人间大成,行云青冥之中,纵横天地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