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02800000026

第26章 《春秋繁露》导读(1)

董仲舒所着《春秋繁露》是汉代重要着作。《汉书·艺文志》着录《董仲舒》百二十三篇,《公羊、董仲舒治狱》十六篇,没有《春秋繁露》书名。《汉书·董仲舒传》说:“仲舒所着,皆明经术之意,及上疏条教,凡百二十三篇。而说《春秋》事得失,《闻举》、《玉杯》、《蕃露》、《清明》、《竹林》之属,复数十篇,十余万言。皆传于后世。”现存《春秋繁露》中有《玉杯》、《竹林》等80余篇。没有《闻举》、《蕃露》、《清明》等篇。“蕃露”与书名“繁露”相形。今本有“精华”篇而无“清明”。黄云眉《古今伪书考补证》一书认为《春秋繁露》是伪书。这种说法不为学术界承认。日本学者田中麻纱巳从《春秋繁露》论五行的九篇中发现前四篇与后五篇的思想是抵触的,因此怀疑这些文章可能不是董仲舒的着作。这些问题还需要讨论。学术界董学研究者一般还是认为《春秋繁露》是董仲舒所着,是研究董学的基本可信的资料。

董仲舒作为经学大师,下帷讲经,学者云集。他颇有教学经验和教育思想,培养的学生很多。通五经,为博士,任梁相的有褚大;精通《春秋》的有吕步舒。任长史,奉命处理淮南狱,以《春秋》义正之,“天子皆以为是”。另一学生吾丘寿王从董子学《春秋》后,高材通明。在汉武帝面前出谋划策,汉武帝以为“天下少双,海内寡二”。

在朝廷上曾驳公孙弘,违群僚议,都得到汉武帝的赞赏。还有嬴公“守学不失师法”,在昭帝时任谏大夫,授徒传业,成为名师。学生为郎、谒者、掌故者有一百多人。董氏子孙“皆以学至大官。”学生成才,证明董仲舒教育的成功。

在《春秋繁露》中,教育思想比较丰富,约有以下八个方面:

(一)重德教,辅刑罚

统治者对待被统治者总要使用软硬两手,软的是德化教育,硬的是刑法惩治。董仲舒把这两手称为“德”和“刑”。董仲舒主张“任德”,并且说是天意,“天之任德不任刑”。现实告诉人们,只有德是不行的。所以,他强调任德的同时,应该有“刑”作为辅助,最好是设而勿用。他说:“教,政之本也;狱,政之末也。其事异域,其用一也,不可以不相顺。故君子重之也。”政治的根本在于教育,提高人民的道德水平,维护社会秩序和统治地位。监狱是刑罚的主要形式,它是政治的次要手段。这两者要“相顺”。教是为善,狱是惩恶,两者对象不同,效果却是一致的。这就是“相顺”。如果教育宣传扬善去恶,而现实却是恶人上了公堂,善人进了监狱,那就是“教”与“狱”不相顺。西汉时代常有这种纵容奸佞、冤枉善良的现象,所以,董仲舒提出必须“更化”,使二者相顺。这种重德教的主张对中国文教事业的发展和文官制度的形成都起了一定的作用。

(二)民性未善,待教而为善

董仲舒认为人性是未善的。“圣人之性”是善的,“斗筲之性”是恶的,这些极好极恶的人是极少数的,没有代表性,不具普遍性意义,所以不能叫性。他说:“名性,不以上,不以下,以其中名之。”绝大多数的“万民之性”是中等的,非善非恶的性,才是要讨论的人性,才能叫人性。万民之性“有善质而未能善”,需要经过王者的教化才能成为善。他说:“性者,天质之朴也;善者,王教之化也。无其质,则王教不能化。无其王教,则质朴不能善。”(《实性》)性就像谷子,善就像米,谷子中包含米,但谷子不就是米,需要经过加工才会成为米。

王者的教化就是对人性的加工。王者是奉天命来教化人民的。如果人民已经是善的了,那就没有教化的必要。董仲舒认为这种论调是“失天意而去王任”的。王者不重视教化,就是“弃重任而违天命” (《深察名号》)。因此,他认为孟子性善论是“世长者之所误出也”

(同上)。孟子性善论使教育失去依据,而荀子性恶论肯定了教育的必要性,董仲舒认为性恶论有较多的合理性,所以“作书美孙卿”。

董仲舒讲人性有善质而未能善,“性待教而为善”,就是从人性论方面阐述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三)义利关系--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董仲舒认为义利是人天生的需要,“天之生人也,使之生义与刘向《孙卿书录》,严可均辑《全汉文》卷三十七。

利。”(《身之养重于义》)他认为、利是养身体的,物质是生理的需要。义是养心的,道义是精神的需要。“体莫贵于心”,所以,养心的“义”也就比养体的“利”更重要了。在社会生活中,有些人“有大义而甚无利”,道德高尚而生活贫困,心情舒畅,生活还比较快乐。像孔子的学生原宪、曾参、闵子骞就是这种人。另一些人“甚有利而大无义”,任高官,享厚禄,美食丽衣,荣华富贵,为富不仁,尽干坏事,精神空虚,道德败坏。他们或者死于犯罪,或者死于忧虑。总之,他们都不能快乐地活到老。从此可见,“义之养生人、大于利而厚于财也。”(《身之养重于义》)义对于养生比财利更重要。

百姓容易看到近的、小的好处,不容易看到远的、大的好处,利是近小的,义是远大的,所以,百姓容易看到利的好处而不容易看到义的好处,“无怪民之皆趋利而不趋义也”(《身之养重于义》)。思想家“圣人”和统治者“皇帝”应该“显德以示民”,做义的表率,来教育感化人民,形成新风尚,那就天下太平了。如果上头提倡私利,不顾公义,那么,百姓就会“忘义而徇利,去理而走邪”,世风日下,人欲横流,那就进入乱世。鉴于一些统治者好大喜功、贪利忘义,董仲舒常“以礼谊匡正”,提出:“仁人者,正其道,不谋其利;修其理,不急其功;致无为而习俗大化。可谓仁圣矣。”这段话经班固修改润色后,成为“正其谊(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对后代,尤其是宋明时代产生很大影响。南宋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多次引用董子这句话,并写入学规,用来教育学生。并因此称董子为“醇儒”。

在义利关系上,董仲舒认为要强调义,统治者重义,才能引导人民重义。这是教育的主要内容。总之,要教育人民重义,重道义。

语见《春秋繁露·对胶西王越大夫不得为仁》,《汉书》本传是对“江都王”,作“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四)仁义之法--以仁安人,以义正我

关于仁义的问题,董仲舒发展了儒家的思想。儒家传统说法,仁者爱人,义者宜也。董仲舒提出“仁义之法”:“仁之法,在爱人,不在爱我;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仁义法》)自己和别人都是人。

仁的爱人那个“人”是指别人,不是指自己“我”。义讲宜,使不宜归于宜,就是纠正。所以,义就是正,就是要纠正不宜的行为,使之归于宜。要纠正谁的行为呢?董仲舒强调首先要纠正自己的不宜行为。

据此,董仲舒希望当政者要做到“躬自厚而薄责于外”(《仁义法》)。

严格要求自己,以宽厚的态度对待别人。他说,圣人说的是仁义,做的也是仁义,可见仁义的重要和高深。许多人也讲仁,也讲爱人,爱的是自己以及亲属、好友。那种爱人不算仁。有些人也讲义是正,他们只会“正”(整)别人,却从来不“正”一下自己。所以也不算义。

“以仁自裕”,为了自己花天酒地的享受,“以义设人”,打着义的旗号整别人。像这样倒行逆施,“鲜不乱”(《仁义法》)。营荡讲用仁义治国,但是爱人,他的实施是“爱子”,如何爱呢?让儿子“不食其力”,不劳而获,养尊处优。义是尊老,尊的是年长的妻子,尊的方法是丈夫要跪拜。这些都是对仁义的曲解、误解。西汉成帝时的杜钦讲:“非仁无以广施,非义无以正身。克己就义,恕以及人。”就是达了董仲舒对仁义的理解。直至清朝乾隆年间,、学者卢文绍还用董仲舒《仁义法》中的“以仁安人,以义正我”,作为科举考试的题目。。说明董仲舒对仁义思想的新发展得到思想界的承认,并有深远影响。董仲舒的这一思想成为中国封建时代知识分子伦理道德和心性修养的重要原则,也是思想教育的主要内容。

(五)必仁且智

董仲舒认为德育必须与智育相结合。以上讲仁义问题,都属于德育的范围。如果有了正确的仁义思想,没有智,就还不知道如何去爱别人,如何正自身。董子《春秋繁露》有一篇名即取“必仁且智”。

同类推荐
  • 让课堂充满幽默

    让课堂充满幽默

    本书较全面地介绍了幽默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包括从幽默教育的理论修养到各具体学科课堂教学的机智应变,并提供了许多可供直接引用的幽默素材撷英。本书案例丰富、幽默风趣,可悦读,可操作,可模仿,可会心一笑,可掩卷深思,是新教师自我提升的案头书、教学艺术培训的参考书。
  • 文化与社会转型:理论框架和中国语境

    文化与社会转型:理论框架和中国语境

    《文化与社会转型:理论框架和中国语境》是一个多年项目的成果,旨在探讨如何根据当代中国急剧的社会变动,特别是近三十年来的改革开放的经验事实,从理论的角度认识文化与社会转型间的关系,转型的性质和动力,特别是实现转型的机制和未来走向,足资借鉴。
  • 祝酒辞集锦

    祝酒辞集锦

    本书囊括了迎宾、生日、婚宴、节庆、乔迁、开业、庆功、聚会、送行、答谢等所有日常酒宴所能用到的祝酒辞。
  • 人来视往

    人来视往

    沈德新,1971年3月生于中国景德镇,百年老字号程协泰窑的第四代继承人,景德镇陶瓷文化历史的本土派研究人,著有《人来视往》等。《人来视往》,作者沈德新随笔集。
  • 语言的联盟:中国古代名联

    语言的联盟:中国古代名联

    毛翰生为中国人,我们常常为祖先创造的灿烂文化而骄傲。面对辉煌的古典诗歌遗产,我们又不免羞惭于自己的贫乏。文学艺术的发展不同于科学技术,科……
热门推荐
  • 为尊九天

    为尊九天

    陶小石原是个心思纯粹的人,纯粹到什么都不想,不作为。一次聚会受到刺激后他发现自己渐渐变得不同了,透视,偷窥心声,体力旺?只是这些对自己一个无欲无求的人有什么用?可莫名其妙的妻子,怪里怪气的花猫,还有不知道该叫女儿还是母亲的……我真的能过平凡的日子?如果不能,那我该不该尝试着去过新的生活?
  • 武极战帝

    武极战帝

    华夏杀手易邪陨落,魂穿异界,继承古今第一体质,以张狂之姿,一路高歌猛进,拳打天骄,脚踏苍穹!
  • 《无上邪祖》

    《无上邪祖》

    生与死的经历,一切的爱恨情仇,看少年如何一步步走向巅峰。
  • 六界屠夫

    六界屠夫

    我本一心向道,奈何神魔阻路,唯以此刀,斩神灭魔。天道苍茫,不知其所踪,神魔阻路,不知何时尽。这一是一条注定充满血雨腥风的路,且看陌一刀如何在这条铺就风雨,染满鲜血的路上同兄弟打天下,携美人赏春秋。纵马扬刀行天下,醉饮狂歌战神魔。携美共赏江山美,同袍齐唱凯旋歌。轻语第三本小说,不成神,便成魔,望众兄弟陪我一战。
  • 我的神秘夫君

    我的神秘夫君

    北越最神秘的皇子娶妃,娶的竟是个十岁的女娃娃?却熟知各国政事,精通医术药典!一场交易,一段恩怨;她嫁,无关情爱;他娶,仅作权宜。好在缘分天注定,他们谁都跑不掉!
  • 红月使徒

    红月使徒

    “对不起,请你死一次吧!”……龙轩再一次从梦中惊醒,他已经不记得多少个夜晚,重复做着同样一个梦。就在那一天,那个安逸温馨的金黄色的午后,那飘逸的黑色长发,淡淡的清香,以及,从背后插进自己心脏的黑色匕首……“已经不是人类了”,教会、圣族……原本只是一个普通学生的他,却在那个午后被迫卷入了魔法般的末世世界。“…当血月完全覆盖月亮时,天空将被鲜血笼罩,永恒的夜晚即会到来…”红月?红色的天空?“嘿,教会,还有圣族?”龙轩挥了挥手里的魔法巨刃,看了看身后同样面容坚定的同伴们“我们不管正邪,不信奉天使,不恭维恶魔,我们在夹缝中挣扎,绝对不会放弃任何人类可以生存的机会!”噩梦,伊始……
  • 弃妃很高调

    弃妃很高调

    杀手女穿越时空成弃妃,她笑!阎王令下三次笑,一笑要你死,二笑要你折磨而死,三笑要你生不如死!敢肖想她?这男人很好,这些男人更是好,给了她笑的痛快的理由,磨刀霍霍,看是谁先来?!想娶她?没门!她的男人自己选!都给她滚开!
  • 幻境狂想曲

    幻境狂想曲

    一次游戏更新,一群玩家沦落到了游戏中的世界。从最初的恐惧,到一无所有的狂妄。不同的想法,激烈的碰撞。破坏,建设,征服,共存,所追求的,不过是一把回家的钥匙。
  • 快乐心灵的寓言故事(青少年快乐阅读系列)

    快乐心灵的寓言故事(青少年快乐阅读系列)

    为了全面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知识基础,培养阅读的兴趣和爱好, 这套课外读物主要包括有关成长、生命、神童、亲情、爱心、感恩、母爱、父爱、心态、美德、人格、幽默、思维、习惯、励志、真情、名人、英雄、语文、数学、名著、唐诗、地理、历史、美术、音乐、文学、电影、谜语、哲学、哲理、信仰、智慧、文明、发现、科幻、推理、侦探、战争、探险、惊险、财富、时尚、神话、民间、公主、医学、天文、寓言、建筑、名胜、海洋、奥秘、奇趣、植物、动物的故事,既有一般的故事, 也有知识故事, 这样, 把阅读故事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 就能扩大阅读的深度和范围,这正是设计本套新课标课外读物的最大特色。
  • 栖岩寺隋文帝马脑盏

    栖岩寺隋文帝马脑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