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14600000029

第29章 《明儒学案·甘泉学案》选读(5)

天以生物为心。生生不息。命之所以流行而不已也。聚散隐显。莫非仁体。性之所以与心俱生也。循是出入。是实有不得已而然者。道之无内外无终始也。直立天地。贯始终内外而一之者。人之所以为仁也。毫发与道不相入。便是不仁。便是不贯。便属灭息。是故君子尽心知性知天。存心养性事天。皆所为以道仁身。俟此命之流行也。(答唐一庵。

天命之中。无不包贯。此吾心本体也。此心同。此理同。其为包贯。亦无弗同。流行神理。岂有丰啬厚薄哉。唯其流行而既形焉。于是二气分。五行判。交错不齐。而理之神有不能尽然者矣。非其本体之神有丰啬厚薄也。盖阴阳五行。适得其初则中。中则心存。心存则本体洞然而无所障蔽。知微知彰。知柔知刚。其神固不改也。

阴阳稍偏。皆属障蔽。偏阴知柔偏阳知刚。其障浅薄者易化。深长者难化。及其化也。浅薄者可尽。而深长者虽功深力至。欲其本体清明。莹然如初。毕竟不能。譬如浊水。昏鯞之极。虽澄清之久。毕竟不如泉流初出山下之体也。谓系于所禀神理之数不齐。虽得理气合而不分。然不免堕于理气混而无别之弊。(与蒋道林。

心统鄙说。正为发明性善。本于天理。其言偏仁偏义气质等语。缘只事指点病根之所从来。盖性统于心。本来无病。由有身乃有气质。有气质乃有病。有病乃有修。

是故格致诚正。所以修身。戒惧慎独。所以修道。身修道立。则静虚动直。天理得而至善存矣。非以气质为恶性。

与性善待并出也。(同上。

静坐工夫。正要天机流行。若是把定无念。即此是念窒塞天机。竟添一障。且如平旦好恶与人相近。与见孺子入井有怵惕恻隐之心。尽属动处。何曾把定无念。盖一阴一阳谓道。继善成性。乃是天则。合下是个圣人之资。

禀天地至中至和之气。以生性道。流行止于至善。何动何静。只为吾人禀气不免有偏胜去处。旦书纷纷。客气浮动。念虑相仍。尽属躯壳。间有良心透露。去处也自混过。旋复埋没。故程子静坐之说。正欲和靖于静中透露天机。庶几指点下手工夫。方有着落。其说实自孟子夜气四端发挥出来。虽然。天德不可强见。须涵泳从容不着一物。优而游之。厌而饫之。恍然而悟。悠然而得。方是实见。此则所谓莫见莫显。人所不知而己独知之者。只此意流行不塞。便是王道。吾辈但得此意常在。不令埋没。即就日用感应正处识取亦得。不必拘拘专任静坐间耳。(与杨朋石。

古今天下人才不相上下。辟如仓公之笥。药食品类。与今天下之医之笥。不甚相远也。而其生人杀人之功顿殊。察脉诊病主方用药有当有不当耳。居今之时。治天下之事。苟使尽当天下之才。挽回之势。当必有可观。未可遂谓今天下尽无人也。(与欧阳南野。

不肖妄意圣学。尝从诸贤之教。作大公顺应工夫。

日用应酬。胸中颇觉定静。久久从容校勘。虽有一二偶合去处。然以揆之圣贤之道。以为便只如此。则尽未也。因而不能自信。反求其故。又三十余年。始悟心同形异。知愚贤不肖之所自生。以气质有蔽之心。只持无念。便作大公顺应。此其所以终身由之而不可以底于道也。(答周都峰。

昔人谓安土敦仁。天下一人而已。盖种种病痛。都从自家躯壳上生。试从天下一人上理会。东西南北。到处即家。进退穷通。何往非我。如此省却多少魔障。(答赵雪屏。

来谕性无气质。知有闻见。气质不能累性。良知必藉闻见而后致。愚不敢以为然。夫闻见者。形气之所感发也。形气不偏合下。尽如圣人随感而应。此虽纷华波荡之中。犹自无声无臭。上天之载。于是乎存。而何闻见之与有。若或气质偏胜。则感应失中。此其躯壳物而不化之气。暗着心体。所以往往自谓声臭俱寂。而不知其闭目静坐。犹自堕落闻见。学问思辨。兀兀穷年。终日终身。只逐闻见上奔走。良知之致。又将焉藉哉。窃见古来圣贤。

求仁集义。戒惧慎独。格致诚正。千言万语。除却变化气质。更无别勾当也。(复黄损斋。)易言直内方外。通书言静虚动直。皆兼举互言。毕竟是有内有外。有动有静。欲一之不能。若固豻侗不分。以为一则言静不必言动。言内不必言外。言动与外。不必又言静与内。致一之功。要有不在区区分上求同。而有无隐显。通一无二。乃必有道矣。心也者。阴阳五行之中也。有无隐显。一以贯之理也。孰非心者。气质偏驳。则感应失中。内外动静。不得其理。而一之道病。是故君子随分致力。直之方之。虚之直之。理得心存。气变质化。无内外。无动静。纯一不二。而学之能事毕矣。然则存省之旨。亦何病于致一哉。

世之学者。不责支离之病于气质。而求一于虚直直方之间。乃责支离于内外动静。必求合并于分以致一。此其所以言愈神而道愈远。功愈密而几愈离也。(与黄沧溪。

方今吾辈学问。不可谓尽无豪杰之才。真切之士出于其间。只为学术欠明。往往一出门来。便以见成圣人认在身上。却不去实。反之身心。极深研几。以求自得。是以自谓物来顺应。而不知已离大公之体。自谓感而遂通。

而不知非复天下之故。所以中庸卒章。既言学者立心为已。而必继之以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意可识矣。(答谢显。

近与一学者诗云。直须对境无差错。方是山中善读书。仲木究竟此学有年。方今尝自视对境何如。大学曰。

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今之为政者。其当官未必尽不如古人。要之其清其慎其勤。缘只是做官。

曷尝有保赤子之心在此。所以虽极力绷把支持。而卒不免于蔽也。(答沈仲木。

传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只今吾子但有好恶念头。须从父母心中流出。方是实学。(答赵敏行。

窃尝以奕喻之。义画八卦。是棋盘定局。文王八卦。又说出一个行路。车是直行。马是日行。象是田行之类。周易六十四卦。如对局下棋。又说出一个棋势变处。

是如此时。要如此行。是如彼时。又要是如彼行。杂卦传。却是发明周易卦变。只是一个吉凶消长进退存亡之道。是故六十四卦者。三十二卦阖辟之谓也。有吉有凶。

有消有长。有进而存。有退而亡。是故刚柔忧乐。与求见杂起止盈衰之类。种种不同。而其为一阖一辟。一往一来。无非道之变动。夫子观时察变。其于易也思过半矣。

(答詹孟仁。

太极之极。即下文阳极生阴。阴极生阳之极。极处便是生处。此阴阳统会之中。所为天地之心不动不静之间是也。故言易有太极。阳为阴根。阴为****。一理流行。

生生不息。是则动静无端。阴阳无始。故言太极本无极也。(答叶德和。

种种计较利害得失之私。都向气质上生。总性用事。百般病痛都消。是故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直则直。让则让。只有面前一个道理。曷尝有个直之不可让之不可道理。在昔日太王避狄。何曾生着一个让之不可之心。世守勿去。何须多着一个直之不可之心。让之不可。直之不可。毕竟是计较利害得失之私。气质所生也。(同上。

古人无入不自得境界。元不是一切丢放度外。只求一快活便了。其曰素位而行。千绪万端。物各付物。不知有多少条理。在反身循理。莫非天则流行之实。活泼泼地。有丝毫人力。不得而与焉者。此之谓自得。这个境界。若不由戒惧慎独格致诚正上得来。恁他说何活泼泼地。若丢放得下。便是强自排遣。(同上。

天理良知。本同宗旨。诚得原因着脚。则千蹊万径皆可入国。徒徇意见。不惟二先生之说不能相通。古人千门万户。安所适从。今即使子良知天理之外。更立一方亦得。然无用如此。故但就中指点出一通融枢要。只在变化气质。学问不从这上着脚。恁说格致说戒惧说求仁集义与夫致良知体认天理。要之只是虚弄精神。工夫都无着落。

(同上。

系辞曰。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天则也。天则流行。阴阳未有偏胜。阖辟往来。本自生生不息。形聚质成躯壳。气生阴阳交驳。志以气行。而天道或几于息矣。以故一旦躯壳既敝。积阴不化之气不可反升于天。依草附木。为鬼为祟。顿令此身飘流散落。弗获归根复命。与草木同朽腐而已矣。天之生物。使之一本。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归之。继善成性。不以生存。

不以死亡。生生化化。通乎死生昼夜而知者。归根复命之谓也。虽谓之不死可也。释氏说法度人宗旨。不过以蕴空之说为根本。声音之道为作用。不落鬼道为法门。今所传心经。字母其本教也。而其为末法。又不过窥见世俗积恶任气。死则物而不化。郁阴怆凄。游魂如梦。直以铙鼓声音散之。是驱之速于灭亡而已。岂有所为圣贤安身立命之道哉。予昔为太仆时。直宿隶告以夜中有鬼。投石隶舍。

终夜不息。隶舍之西为亭池空地。直绕绕衙后。予视之。

见有空房。一直幽阴阒寂。盖人迹所不临之地。予问此何房。有老隶密告以故。予曰。噫嘻。积阴聚而不散。以声音散之当止。乃令直夜敲击梆铃。叫噪其中。旬日之间。

鬼不复投石。予岂尝修斋念佛效法超度邪。声音散之巳焉耳。(答祝介卿。

道心惟微。上天之载。无声无臭也。声臭皆属气质。为轻躁。为怠忽。粗率浮动百孔千疮。皆从此发。危莫甚焉。是故精者不粗之名。一者不二之名。不粗不二。

更无声臭可言。气质变化。而天载存矣。执中之道也。

(答叶德微。

予年十八九时。切慕圣贤之学。日涉蹊径。旋开旋塞。一日读延平语录。教人观喜怒哀乐未发气象。予窃尝试之。积日累月。稍觉气质渐次清明。问学渐次得力。是故喜怒哀乐未发。岂真冥然无觉之谓也。苟真冥然无觉。

则戒慎恐惧。孰其尸之。白沙曰。戒慎恐惧。闲邪存其诚而已。是故莫见乎隐。莫显乎微。诚之不可掩也。曲能有诚。推而致之。形着动变。诚斯立焉。至诚之德。着于四方。悠远博厚高明。而一本之道备矣。是故不知反观。不可与语于闲存。不知闲存。不可与语于戒惧。此吾儒存省思诚之学。与异端枯寂蕴空。毫厘千里之辨。其曰喜怒哀乐未发前气象非可观者。几何其不流而为虚无之续也。

(李静斋荣奖序。

一友曰。日用应事。只从心之安处。便是良知。又一友曰。予往于此心之不安处求而得之。东廓曰。良知者心之真知也。天然自有之中也。良知发于心之所安。固也。非其所安之正而发也者。非心之真也。发于心之不安。固也。非其所以不安之正而发也者。非心之真也。皆病也。气质诱之也。是故戒惧慎独之慎。从真学者。只常常戒慎不离。无分寂感。一以贯之。此其为致良知而已矣。(东廓先生文集序。

广信娄一斋先生。受业康斋之门。归与其徒论学。

饶阳永丰潘夏二先生游焉。潘德夫方正严毅。终日终身。

出入准绳规矩。夏东岩则性度春和。涵养纯粹。人以明道方之。一日谒先生于家。先生饮之。其侄贞献新酿秫酒。

请为令。先生时方督学山东。笑语怀曰。某些此去不能为新奇酒令。但循古套行酒。期于浃洽。不亦可乎。先生两楹对语。有天人一处须由敬。内外忘时始是仁之句。先生指谓怀曰。某平生问学。只此二语。是用功最得力处。

(东岩文集序。

圣人之道在心。心之道在天地。天地之道。见于阴阳。阴阳之道着于易。河图之数。易数也。而天地圣人之道存焉。是故易有太极。太极者。天地之心。阴阳所始。

实无始也。阴阳所终。实无终也。一理动静。两仪肇分。

一二三四五。水火木金土生焉。六七八九十。水火木金土成焉。生者为动为阳为天。成者为静为阴为地。动阳之阳。一二为太阳。阳之阴。三四为少阴。静阴之阴。六七为太阴。阴之阳。八九为少阳。中分二仪。横列四象。一变一合。八卦相荡。天。太阳之阳。一水生。象乾。太阳之阴。二火生。象兑。少阴之阳。三木生。象离。少阴之阴。四金生。象震。地。太阴之阴。六水成。象坤。太阴之阳。七火成。象艮。少阳之阴。八木成。象坎。少阳之阳。九金成。象巽。天卦四地卦四。一六同宗。位北水。

二七同道。位南火。三八为朋。在东木。四九为友。居西金。阳极于五。阴极于十。如轮之在心。如屋之在脊。合之有中。分之无迹。兼统四方。有极无极。土之所以成始成终。太极之象也。方其天道流行。动而生阳。一二三四。阳动斯极。太极生阴。造化万物。阳变为感。应随阴合。洪织高下。各肖形色。六七八九。四阴一气。地道终事。阴极阳至。天根动萌。精纯粹美。是故心生形成。万物咸备。少阳木之性。仁。太阳金之性。义。少阴火之性。礼。太阴水之性。智信。兼四德五性是具。心统性情。道根天地。乾道为性。坤道为情。是故仁之端。恻隐宽裕温柔有容。少阳。木之应也。义之端。羞恶发强刚毅有执。太阳。金之应也。礼之端恭敬齐庄中正有敬。少阴。火之应也。智之端。是非文理密察有别。太阴。水之应也。刚柔之中。阴阳合德。兼统四端。命曰人极。人极者心也。是故知觉运动不足以尽心。阴阳有统。刚柔有中。三极一本。原始要终。心之则也。是故禽兽夷狄。有知觉亦有运动。生同大原。成袭偏气。阴塞阳拘。识心私己。草木之无知识。偏塞之极也。人亦物也。动静变合。

周流复始。阴剥阳生。虚含万理。此其形合神存。灵通知类也。然阳奇阴耦。天清地浊。阳以阴成。天从地作。游气因依。互有纯驳。纯者圣。驳者愚。心同形异。是生等差。故木多偏仁。金多偏义。火多偏礼。水多偏智。阳多偏刚。阳多偏柔。多微者偏。多甚者恶。五性咸动。弗由于则。人心妄。天理塞。此其所以去禽兽夷狄不远也。是故善学者。恒求其端于天。正心正此。修身修此。择善择此。固执执此。理得心存。气变质化。行此四德。彻上彻下。无余欠。无假借。天人同归。死生昼夜。孟子言尽心。知性知天。存心养性。事天修身立命。至矣哉。(心统图说。

侍郎何吉阳先生迁

何迁字益之。号吉阳。德安人。嘉靖辛丑进士。除户部主事。历官至南刑部侍郎。万历甲戌卒。年七十四。先生从学于甘泉。京师灵济之会久虚。先生入。倡同志复之。先生之学。以知止为要。止者此心感应之几。其明不假思。而其则不可乱。非止则退藏不密。藏不密。则真几不生。天则不见。此与江右主静归寂之旨。大略相同。湛门多讲研几。而先生以止为几。更无走作也。其疏通阳明之学。谓舍言行而别求一心。外功力而专任本体。皆非王门种子。亦中流之一壶也。张卤疏先生抚江右不满人望。

惜哉。

吉阳论学语

自释氏出。儒者袭之。相率以虚为知。而卒无以体物。弊亦久矣。近代致知格物之学复明。学者类知求诸应感之几。以顺性命而成化育。于是天聪明之蕴。庶几为天下利。而空寂窠臼。若将推而易之。由孟轲氏以来。未有臻斯旨者。盖孔门遗意也。此义既明。诵说渐广。世之学者。乃或不能究其微。而高明之士。又益过之。承接依稀之见。自信当下。侈然以为流行。而反之天则。往往疏漏粗浮。将使明明德于天下之学。又复一晦。而彼空寂者流。反将以其所独至者掩之。此岂致知格物本旨哉。予尝溯而求之。道有本末。学有先后。大学教人。以知止为先。而后定静安虑由之。知止而后能定静安虑者。致知以格物也。定静安虑而后能得者。物格而后知至也。是故知止之义。虽高明之士。有不能舍之以径趋者。甚哉。圣人为学者虑。至深远也。止者。此心应感之几。其明不假思。而其则不可乱。善而无善所谓至善也。有所不止焉。

同类推荐
  • 传媒实践力

    传媒实践力

    来自传媒一线学者的经验总结。内容涵盖新闻、传播、出版、公关以及广告等方面,描绘新媒体发展现状,阐述传统媒体的行业特色;探讨手机媒体的优劣,分析网络媒体的趋势;详解新闻传播理论,梳理伦理法规脉络。持论有据,案例经典,既可领略草根博客的犀利,又可触摸学术论文的深邃。
  • 金羊毛的寻找者

    金羊毛的寻找者

    本书收集了78篇研究人类学这一课题的文章,且内容都只涉及我国本土民俗文化,如《论生态民俗链——中国生态民俗学的构想》、《茶艺美学论》、《论镇物与祥物》、《广西民间故事〈金仲和阿翘〉的采录与研究》……这些研究成果都是基于注重基层群众的实践活动而辛苦获得,因此,不似其他有些研究课题,书斋气十足。
  • 新概念作文名牌大学自主招生录取者范本A卷

    新概念作文名牌大学自主招生录取者范本A卷

    十五年来,新概念作文大赛大浪淘沙,留下来的都是精华,尤其其中的一些作者,凭借在新概念作文大赛上的优秀表现,被国内的知名大学录取。大赛也因此成为高考选拔人才有益的补充形式,为那些有个性和创造性的学子开辟了新的通往名校的渠道。本书收录的就是这些凭借一篇作文上名校的作者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或文笔犀利,或情感细腻,或空灵隽秀,或质朴绵长,表现出作者们卓尔不群的思维方式、丰富细腻的情感和超强的文字驾驭能力。对于参加中考及高考的考生来说,本书可以当做作文“圣经”。对于喜爱青春文学的青少年读者,本书也是不错的青春文学阅读宝典。
  • 这样做在学生中最有威信

    这样做在学生中最有威信

    有威则可畏,有信则乐从,凡欲服从者,必兼备威信。”有威信的老师,学生会心悦诚服地接受他的教育和劝导,做工作常常事半功倍;没有威信的老师,学生对他的劝导会置若罔闻,甚至产生不满和对立情绪,往往事倍而功半。
  • 追寻教育的乌托邦

    追寻教育的乌托邦

    本书记载了作者的心灵成长、记录了作者变革的梦想,体现了作者对理想教育的向往及一种大教育的情怀。全书内容包括:走向讲台——在执著与坚毅中为人师表、享受课堂——让课堂成为孩子的精神舞台、学生观——你的心我永远会懂等七章。
热门推荐
  • 黑色主教的杀人事件

    黑色主教的杀人事件

    第一位死者被人用箭射穿心脏,第二位死者被枪射穿头部,第三位死者从高墙上摔死……署名“主教”的残酷凶手不断地刻意提供线索,一连串令人不寒而栗的离奇命案,竟然与一首家喻户晓的古老童谣完全吻合!——是谁杀了小知更鸟?“是我。”麻雀回答。“我用弓和箭射死了小知更鸟!”阴暗、幽沉的童谣宛如恶魔谱下的追魂曲一般,预示着一幕幕血腥的惨剧,死亡的阴影霎时笼罩了整个纽约……谁是藏在幕后的黑色主教?他为什么制造谋杀又提供线索,如幽灵般若隐若现?一切究竟隐藏着什么天大的阴谋?
  • 颠覆天下之寒殇

    颠覆天下之寒殇

    一个被抛弃在异国十年的公主,十年匆匆而过,她化身雪山门主,她亦不是十年前的她了,重回宫门,她只为复仇而来,她本以为自己的心可以坚若磐石,可是最终还是深陷感情囹圄,她爱上了一个最后伤她至深的人,原来她所认识的他,原来只是表象,他之前的身份全是幌子,身份揭穿后她才恍然大悟,原来她的复仇只是在为别人做嫁衣。
  • 夏月秋明

    夏月秋明

    黄月英焦急的眼神在船头上搜寻着,她看到了,一个个子和她差不多的少年立在船头那少年听到叔父的声音,转过身来,视线却撞到了黄月英,两条复杂视线交缠相融,走上了一条注定的不归之路。只缘感君一回顾,使我思君朝与暮。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十年之后,当黄月英再看着诸葛亮的时候,轻轻地说了声:“黄土白骨,定要永生,千年之后,记得找我……”四十年之后,当诸葛亮再看黄月英的时候,轻轻的说了声:“我会去找你,在你看不见的地方,就那样静静的守候着你。”在看得见的地方,我的眼睛和你在一起,在看不见的地方,我的心和你在一起。十年倾心至此魂,若不牵你如何生?
  • 我的校花老婆

    我的校花老婆

    秦龙因亲梅竹马暴虐二世祖,老头子掐子一算,遂逐出深山:君有桃花劫,该到温柔乡里去避一避。阴差阳错救了一美女校花,开启了桃花运的连锁反应。从此摇身一变,成为超级兵王,肩负起保护美女老婆们的暧~昧使命……金鳞遇风云,狂龙傲花都。护校花、斗恶少、战霸主,解开繁华都市背后的秘密,一场惊天阴谋序幕上演。
  • 不为帝王姬:君心我独宠

    不为帝王姬:君心我独宠

    她原本是北国高高在上的篱姬公主,原是北国第一美人,却被那个冷酷的男人毁掉了家园;她失去了所有的亲人,而却成了他肆意欺负的工具,是他毁了她的一切,她要复仇,为了所有的亲人和惨死在南风手中的子民,柔弱的篱姬为了复仇成为了南风身边的女人。
  • 穿越之萌女出世

    穿越之萌女出世

    一招穿越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朝代,岳国。我竟成为岳国首富的女儿韩云儿,还有那帅气的哥哥,爹娘的疼爱让我回想以前我是一个单亲家庭缺少了太多爱,身边只有朋友。接着我和哥哥去学武功认识了月哥哥,他一身雪白的衣服把他衬托不食人间烟火的温柔大帅哥,噢噢,不可以花痴。只好吃他豆腐了,嘻嘻。我以为我的生活会是甜甜美美的过着,直到那一个夜晚我救下了他,他改变我的生活。他说“你把我看光了你必须对我负责,以后就是我的女人。”有没有搞错,为了上药也要负责?我忍。接着女扮男装逛青楼,后来就认识那及其妖孽的皇帝,其实我真的不知道他是皇帝,我是不小心调戏了一下,谁叫他一身红衣美如天仙,好吧我真的没吸唱了,,,,,,,
  • 这些年在初中的日子

    这些年在初中的日子

    十分向往初中生活的常忆终于进入了中学,在这里她遇到了高斯斯、陈果、陈曦等好朋友,也认识了好多人。在这里,她收获了友谊;懂得了叛逆;明白了谎言,更在了在这个小社会中学到了很多。她一次次跌倒又站起来,跟许多初中生一样,她在成长。
  • 繁星传说

    繁星传说

    有时候一个人可以消耗自己的一生只为了十年虚假的时光,有时候一个人可以等另一个长达好几世纪。
  • 那六年,爱上了你

    那六年,爱上了你

    几年时光匆匆地流逝,我那年爱上了他,我对他无比关心,他却对我默默的……
  • 青少年应知的100个历史故事

    青少年应知的100个历史故事

    《青少年应知的100历史知识》既全面的展示了真实历史、内容丰富,又有通俗易懂、可读性强的特点,是一份高品位的历史文化快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