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52500000004

第4章 南宋初期思想学术状况

南宋的学术是逐渐繁荣起来的。在南宋初,还是处于战争时期,政治不稳定,经济遭破坏,人民颠沛流离,知识分子同样缺乏安定的治学环境,学术发展的条件不充分。当时虽有程颐的弟子尹焞,杨时等在传播程氏道学,杨时教授于东南,影响尤大,但基本上是承前启后,还谈不上发展。胡安国之子胡宏首开湖湘学派,亦传程氏之学,胡安国的《春秋传》为理学之下刊经典。张九成以禅理阐述理学思想,朱震传象数之学,撰《汉上易传》为象数学名着。但总的来说,此时还是一个学术相对沉寂的时期。此时的学术上的斗争,与政治和朝廷人事关系交织在一起,单线进行:围绕着推崇与禁止程氏学的问题,有两次崇程氏学和两次禁程氏学,前者在赵鼎任宰相时,后者在赵鼎罢相之后。

南宋初崇程氏学,是北宋“元佑党禁”后的一种反弹。徽宗崇宁二年(公元1102年)在奸相蔡京的主持下,立“元佑党籍”,士人九十八人列入党籍,受到罢斥,并刻石立碑,示不复用,史称“元佑党禁”。

道学家程颐也被列入党籍,其学术被斥为“邪说”,遭到禁止。靖康之变后,随着蔡京父子的败亡,元佑党禁渐弛。南宋高宗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下诏褒赠程颐为直龙图阁,为其恢复名誉。但在这个褒赠程颐的制词中,对当时“窃其名以自售”的“浮伪之徒”有所斥责,以示区别。在此之后,赵鼎两次出任宰相,都尊崇程颐之学。

“鼎素重伊川程颐之学,元佑党籍子孙,多所擢用。”(《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八十六)“赵忠简为相,尹和靖(焞)以布衣入讲,士大夫多称托伊川门人进用。时号‘伊川三魂’:鼎为‘尊魂’,(王)居正为‘强魂’,杨时为‘还魂’,言时死而道犹行也。”(《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八)这当中也有真假混杂的现象。“赵鼎素尊程颐之学,一时学者,皆聚于朝。然鼎不及见颐,故有伪称伊川门人以求进者,亦蒙擢用。”(《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八十八)这种现象,自然为主张禁止程颐之学者提供了口实。所以,在赵鼎两次罢相之后,出现了两次禁程颐之学的事件,一次是在张浚独任宰相时,一次是在秦桧独任宰相时。这两次禁程颐之学又有所不同,前者禁得并不彻底,而且也允许不同意见进行辩论;后一次才是彻底的禁。

绍兴六年(公元1136年)十二月,赵鼎第一次罢相。其后就发生了关于程颐之学的争论。其中有三种意见,以陈公辅,胡安国,吕祉三人为代表。左司谏陈公辅上疏,指责“在朝廷之臣”(实指赵鼎),“辄以私意取程颐之说,谓之伊川学,相率从之。是以趋时竞进,饰作沽名之徒,翕然胥效,倡为大言,谓:‘尧,舜,文,武之道,传之仲尼,仲尼传之孟轲,孟轲传之程颐,颐死无传焉。’狂言怪语,淫说鄙喻,曰:‘此伊川之文。’幅巾大袖,高视阔步,曰:‘此伊川之行也。’‘能师伊川之文,行伊川之行,则为贤士大夫,舍此皆非也。’”在这里陈公辅不但批评了程颐之徒,而且批评了程颐之学本身,特别是道学家们的“道统”论。陈公辅还进一步指出:“臣谓使颐尚在,能了国家事乎取颐之学,令学者师焉,非独营私植党,复有党同之弊,如蔡京之绍述。且将见浅俗僻陋之习,终至惑天下后世矣。”因此,他要求将“群臣中有为此学”者,“皆屏绝之”。对这个奏疏,宰相张浚代批旨说:“士大夫之学,宜以孔,孟为师,庶几言行相称,可济时用。”(《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七;又见《道命录》卷三)这就是说,有孔,孟之学就行了,不必讲什么程氏之学。这个以高宗的名义发布的旨意,是支持陈公辅奏疏的。

陈公辅这个奏疏公布之后,提举万寿观兼侍读胡安国立即上疏反驳。他说:“孔,孟之道久矣,自程颐始发明之,而后其道可学。而至今使学者师孔,盂,而禁不得从颐之学,是入室不由户也。”胡安国这里首先辩护的,正是“道统”论;这里不但批驳了陈公辅,而且驳了圣旨。他还称颂了程氏兄弟及邵雍,张载,“皆以道德名世,公卿大夫所钦慕而师尊之”,要求“下礼官讨论故事,加此四人封爵,载在祀典”,并且“裒其遗书,以羽翼六经,使邪说不得作,而道术定矣。”(同上书,卷一百八;又见《道命录》卷三)都督府(时张浚开都督府于建康)参议军事吕祉的意见,与陈公辅,胡安国各有不同。他上疏认为,六经加上《中庸》七篇,“自汉室至本朝,上所教,下所学,鸿儒硕学,端亮闳伟之士,接武于时,何尝不由此道岂特程颐而后传也。”可见他是不同意“道统”说的。但是,他对程颐还是有所肯定的,“臣窃详程颐之学,大抵宗子思《中庸》篇,以为入德之要。《中庸》曰:‘君子之中庸时中。’程颐之所以得也。”吕祉着重指责的是那些“近世小人”,他们看到程颐之学稍传,其徒杨时“名动一时”,于是就“变巾易服,更相汲引,以列于朝。则曰:”此伊川之学也。‘其恶直丑正,欲挤排之,则又为之说曰:‘此王氏之学,非吾徒也。’号为伊川之学者,类非有守之士,考其素行,盍小人之所不为。“例如,瑞安(今浙江省瑞安县)知县李处廉,”专事货赂,交结权贵,取程颐文并杂说,刊板作帙,遍遗朝士。朋比交口称誉,谓处廉学伊川。“这个李处廉已犯贪污罪入狱。这都是所谓”小人之中庸而无忌惮者也。(同上这次争论发生在张浚当宰相的时候,张浚虽然支持陈公辅的意见,但他还是允许不同意见发表。而且他对程颐的门人也不是采取一概排斥的态度,对待尹焞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原来在赵鼎未罢相之前,曾由范冲推荐,召尹焞到临安来做经筵讲官。尹焞行到九江,得知陈公辅请禁程颐之学,就停止不前,上书辞命,说:“学程氏学者,焞也。”于是,张浚就向高宗继续推荐尹焞。说他在任川陕宣抚处置大使时,得知尹焞拒不接受刘豫父子伪命,长途跋涉,逃到四川。他曾接见过尹焞观其所学所养,诚有大过人者。“建议高宗降旨让尹焞迅速就道,来临安任职。(同上)与此相比,秦桧的做法就大不一样了。他是把程氏之学作为一种罪名,用来排除异己,打击原来赵鼎所信用的人物的。这种打击是从高闶开始的。高闶原是赵鼎一派人物。赵鼎因”和议“问题与高宗,秦桧不合而被罢相(第二次罢相)后,高闶也被斥闲住。在屈辱的绍兴“和议”实现以后,高宗,秦桧为了粉饰升平,决定恢复太学(大学的地址正在岳飞的故宅),并起用高闶做国子司业。高闶卖力地做了此事之后,在绍兴十四年(公元1144年)二月上表,请高宗视察太学。他的这个举动,受到了抗战派胡寅(胡安国之养子)义正词严的斥责。胡寅在给高闶的信中说:“及见请视太学之表,寅心惕然,不意阁下有所请而有斯言也。

今关河重地,悉为敌国,园陵暴露,不得瞻守,族宗拘隔,不得相见,土地分裂,人民困苦,不得鸠集,冤恨之气,外薄四海,不得伸雪。

而柄臣(指秦桧)者,方且施施然厚诬天下,自为有大功乎今阁下目睹忘仇逆理,北面事敌,以苟宴安之事,犹偃然为天下师儒之首,既不能建大伦,明天人之理,以正君心,乃阿谀柄臣,希合风旨,求举太平文具之典,又为之词云云,欺天罔人孰甚焉,是党其恶也。人皆谓阁下平生志业扫地矣!数十年之积,而一朝毁之乎”(《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五十一)胡寅和高闶都是杨时门人,程颐的再传弟子,学术渊源相同,而政治态度却迥然相别,一高一下,一正一邪,不可同日而语。

高闶谀事高宗,秦桧如此,仍不为其所容。在高闶被他们利用之后,就被一脚踢开。在“程氏之学”的罪名之下,秦桧党人对高闶的攻击纷纷而来。先有御史中丞李文会弹劾高闶“录程颐之学,徇赵鼎以邀名”,即罢高闶出知筠州,接着又有右正言何若上书:“自赵鼎倡为伊川之学,高闶之徒从而和之,乃有横渠(即张载)《正蒙》书圣传十论,大率务为好奇立异而流入于乖僻之域,顷缘闶为国子司业,学者争投所好,于是曲学逐行”,他要求高宗“申戒内外师儒之官,有为乖僻之论者,悉显黜之”,高宗认为“若所论甚当”,并指斥程颐“不识大体”;其后,又有御史中丞杨愿大放厥词:“数十年来,士风浇浮议论蜂起,多饰虚名,不恤国计。沮讲和之议者,意在避出疆之行;腾用兵之说者,止欲收流俗之誉;甚者私伊川元佑之说,以为就利避害之计,慢公死党,实繁有徒。愿下臣章,揭示庙堂,俾中外洗心自新,以复祖宗之盛。”这是把伊川学说看成是“和议”的障碍。对这一派投降的胡言,高宗欣然“从之”。(同上书,卷一百五十二)可见,秦桧一党对高闶的攻击,同胡寅时高闶的斥责,是根本不同的。胡寅是斥责高闶为投降派效劳而不合程学之“义理”;而秦桧党人则以程学的罪名来排斥异己,为其投降活动服务。

直到秦桧死后,才有人指出“向者朝论专尚程颐之学,有立说稍异者,皆不在选;前日大臣(抬秦桧)则阴佑王安石,而取其说稍涉程学者,一切摈弃”为偏颇,而主张“精择而博取,不拘一家之说,使学者无偏曲之弊,则学术正而人才出矣”。这个建议得到高宗的赞同,他说:“赵鼎主程颐。秦桧尚安石,诚为偏也。卿所言极当。”(同上书,卷一百七十)至此,程学之禁才稍弛一些。但说秦桧崇尚王安石,纯属无稽之谈。高宗曾同秦桧一唱一和地说:“言者多功朕变法。朕思祖宗之法已善,岂宜轻改”秦桧说:“遵先王之法而或过者,未之有也。”高宗说:“然!”(同上书,卷一百五十二)一味屈膝投降,苟且偷安于东南一隅的高宗和秦桧,岂可与不安于积弱积贫而力求变法图强的王安石同日而语但是,如果反过来说高宗,秦桧是“尊程反王”(《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二章第六节),也是不符合实际的。这种说法,是按照“唯心-保守-投降”的公式推导出来的。程颐学说是唯心主义,但把它同南宋的投降派等同起来,则是没有根据的。作为民族败类的秦桧,并无一定的学术思想信仰,很难把他归到哪一个学派。他反程学是出于政治目的,是为了排斥赵鼎一派人物和实现“和议”。而上文提到的程学的传人,如尹焞,胡安国,胡寅父子,都是具有民族气节的知识分子,而尊崇程学的赵鼎,则是抗战派的政治代表之一。在此以后,道学家中主张抗战者也不乏其人。

同类推荐
  • 悦读MOOK(第七卷)

    悦读MOOK(第七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 中国古代文论修辞观

    中国古代文论修辞观

    《中国古代文论修辞观》比较全面地对中国文学形式化的民族文化作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可以弥补西方结构主义、符号学之缺撼。同时,开拓了中国古代文论修辞观这一新的学术领域。本书认为中国哲学作为独特的文化力量,影响着中国、又学的审美方式和语言表现形式。“兴”原来是礼仪活动中的行为仪式,作为审美概念,是从礼的领域转向了诗学领域,五行思想也使中国文学形成特有的审美性时空,而风水观念在山水诗中的运用,使自然山水在文本中成为理想化的、秩序化的存在,对偶受阴阳哲学影响,是一种动静相乘,刚柔相形的参天地、察幽微的传统的审美方式。
  • 新编高等院校体育教程

    新编高等院校体育教程

    体育与健康概述、田径运动、篮球运动、排球运动等内容。《新编高等院校体育教程》由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
  • 快乐语言学

    快乐语言学

    上个世纪80年代,出现了很多关于趣味语言学的着作,比如计永佑的《语言学趣谈》、徐青的《趣味语言》、王希杰的《语言百题》、于根元等编的《语言漫话》等等,都是从通俗易懂兼之有趣两个角度介绍语言学,打算为枯燥难学的语言学找到一条趣味之路。
  • 传播中的心理效应解析

    传播中的心理效应解析

    本书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看似熟悉(如对心理效应词条和具体的传播活动)但又有些陌生的内容。它是以词典的形式,把精心选择的130条心理效应和生机勃勃的传播活动(包括新闻传播、广告传播、影视传播等)联系起来,用心理效应所包含的理论和知识去诠释传播活动中的传者及受众的心理特点和规律;反之,又用丰富多彩的传播实践活动去验证心理效应的内涵。本书既可作为高等院校新闻与传播心理学案例教学的教材,也可以把它视为一本传播心理效应的词典,同时它还是一本有关传播心理学方面的趣味读物。
热门推荐
  • 红豆相思律

    红豆相思律

    这是个乱世,各地烽火狼烟,硝烟兵伐,红巾白骨,雄才辈出……却还有个地方避于山林沿海,宁久静世,雅人空茗。“空幽深谷雨纷纷,朦胧回音隔凡尘。”没有凡尘的水深火热,殊不知有着更大的阴谋……这只是坐江山,无数人拜倒在她的裙下,令无数英雄尽折腰,只为搏她一笑,才子佳人赞颂他的美丽,只为得到她的一瞥。为倾倒江山却换不回转身的旧情……宫闱权斗,谋利相争。半生浮华,谢了一地的红枫。江山回眸,天下易主。一场荒梦,此生惟得一人心。山岭水静,悠哉自乐。相守此地,尽看长雪白山景。那双眸,那把梳,那首歌,那首诗以及最不能忘却的那个人……
  • 三国之辅佐曹操

    三国之辅佐曹操

    一个现代人回去穿越到三国,并辅佐曹操的故事。经历了感情的一次变故,这才逐渐走上三国舞台,并成为越来越耀眼的焦点。曹操把女儿嫁给他,孙策也想用妹妹拉拢他。他行事往往出人意料,虽出身名门,却常常口爆粗语,令人侧目,世人更是称之为“疯子”。
  • 妃你莫属:王爷请娶我

    妃你莫属:王爷请娶我

    他是王爷了怎么了,只要她喜欢,他就得娶她,什么公主什么圣女,她都不要管,因为爱上了,谁也不能来阻止,哪怕是父王母后,哪怕是王公大臣,哪怕是三纲五常,只要她喜欢就够了,只要他答应就够了,爱是两个人的事,就算真的到了那个时候,她会嫁的,但那人必须是…
  • 废后重生之星图

    废后重生之星图

    重生废后带你大战娱乐圈恶女!文清慧成为帝后五年,却最终含恨而终。重生后,她成为年仅十岁的自闭症儿童。机缘巧合下,文清慧踏进21世纪的娱乐圈。
  • 我只能在漆黑的世界中探索着光

    我只能在漆黑的世界中探索着光

    斯蒂国的下士约克为了维因中校生前所留下的谜,进入TCL(前线指挥部)寻找真相,历经千辛万苦却得到了一个意想不到又难以接受的答案,而他心中对祖国的忠诚心第一次发生了动摇......注:该作品中类似于情节解题的探险故事
  • 部族角落里的秘密

    部族角落里的秘密

    四部是我生长的地方,外界称其为双龙谷。四部为水部、火部、土部、木部,各部都拥有自己足以傲世的家传绝世武学,但四部先祖留有遗训凡四部中人不得与外界接触世代相传。直到二十年前我的父亲离开四部,三年后我的父亲突然的回来了而且身受重伤,按照祖训父亲被四部副帅绑上了祭龙台。事情过了十五年,也就是两年多前我为了搞清父亲离开后经历了些什么,想用一些事实洗清父亲的冤屈我毅然的离开了四部,外面的世界远比我想象的要复杂的多。鬼使神差的误入太平洋中历经了无数磨难,也从中寻找到了父亲二十年前离开双龙谷的一些踪迹。然而事情的发展远远不是我所想象的那样可控,反而一发不可收拾继而威胁到双龙谷的安全……
  • 负剑的少年

    负剑的少年

    天一大陆唯一剑圣牧的离奇消亡,鼎盛一时魔族的神秘失踪,精灵皇族的黄金军团,死亡沼泽的亡灵生物,瀚海漂浮的神兽岛屿,失落森林的魔兽遗骸,归墟尽头的罪民流放之地,传闻的八件圣战衣这一切都将因两个人而连接起来,风起云涌,波澜再现。
  • 宠妻至上,捡个老公是古人

    宠妻至上,捡个老公是古人

    假如对现代男人失望的话,嫁给古代男人又如何?孤儿院长大的殷音,不期而遇600年前的明代皇亲。他化名为陶明,只为躲避明军的追杀,却不料穿越到了600年后的今天。殷音不知陶明的真实身份,带他闯荡大都市,却阴差阳错搞出许多误会和笑话。生活虽然清苦,但不乏温情和喜感,点点滴滴都感受到久违的人情味。殷音励志不受命运左右,要立足于大都市,却始料未及卷进一场复仇的漩涡。她因此遇到一个令她又爱又恨的钻石男。古今两大反差极大的男人,她会选谁?
  • 剑上仙:主公有妖气

    剑上仙:主公有妖气

    万年昆仑境,千年神魔井,百年东海畔。“我有两个心愿。第一个是希望能有永远也吃不完的东西。”“第二个呢?”“第二,是把那些吃不完的东西都吃完。”“......除了吃能不能有点儿别的?”连薇想了想,问眼前淡漠清俊的青年:“想把你也吃了和你一起研究为妖之道、青春常驻之术算不算?”“是么”,他漆黑如墨的眼动了动,看着她,半晌又道,“好啊。”读者群【漓水彼岸181199388】贴吧【漓云吧】微博【漓家胖云】欢迎入坑~!
  • 弟子规新读

    弟子规新读

    《弟子规》分为五个部分,三字一句,两句一韵,具体列述了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