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54300000026

第26章 《观物篇》选读(2)

夫人之能求而得富贵者求其可得者也。非其可得者非所以能求之也。昧者不知求而得之。则谓其已之能得也。故矜之。求而不得则谓其人之不与也。故怨之。如知其己之所以能得。人之所以能与。则天下安有不知量之人邪。天下至富也。天子至贵也。岂可妄意求而得之也。虽然。天命亦未始不由积功累行。圣君艰难以成之。庸君暴虐以坏之。是天欤。是人欤。是知人作之咎固难逃已。天降之灾禳之奚益。积功累行。君子常分。非有求而然也。有求而然则所以谓利乎仁者也。君子安有余事于其间哉。然而有幸与不幸者始可以语命也已。夏禹以功有天下。夏桀以虐失天下。殷汤以功有天下。殷纣以虐失下天。周武以功有天下。周幽以虐失天下。三者虽时不同。其成败之形一也。平王东迁。无功以复王业。赧王西走。无虐以丧王室。威令不逮一小国。诸侯仰存于五伯而已。此又奚足道哉。但时无真王者出焉。虽有虚名。与杞宋其谁曰少异。

是时也。春秋之作不亦宜乎。

仲尼修经周平王之时。书终于晋文侯。诗列为王国风。春秋始于鲁隐公。易尽于未济卦。予非知仲尼者。学为仲尼者也。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而出自诸侯。天子之重去矣。宗周之功德自文武出。而出自厉幽。文武之基息矣。由是犬戎得以侮中国。周之诸侯非一。独晋能攘去戎狄。徙王东都洛邑。用存王国。为天下伯者之唱。秬凶圭瓒之所锡。其能免乎。传称子贡欲去鲁告朔之饩羊。孔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是知名存实亡者犹愈于名实俱亡者矣。礼虽废而羊存。则后世安知无不复行礼者矣。晋文公尊王。虽用虚名犹能力使天下诸侯知有周天子而不敢以兵加之也。及晋之衰也。秦由是敢灭周。斯爱礼之言信不诬矣。

齐景公尝一日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

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是时也。诸侯僭天子。陪臣执国命。禄去公室。政出私门。景公自不能上奉周天子。欲其臣下奉已。不亦难乎。厥后齐祚卒为田氏所移。夫齐之有田氏者亦犹晋之有三家也。晋之有三家者亦犹周之有五伯也。韩赵魏之于晋也。既立其功。又分其地。既卑其主。又夺其国。田氏之于齐也。既得其禄。又专其政。既弑其君。又移其祚。其如天下之事岂无渐乎。

履霜之戒宁不思乎。传称王者往也。能往天下者可以王矣。周之衰也。诸侯不朝天子久矣。及楚预中国会盟。仲尼始晋爵为之子。其于僭王也。不亦陋乎。

夫以力胜人者人亦以力胜之。吴尝破越而有轻楚之心。及其破楚又有骄齐之志。贪婪攻取,不顾德义。侵侮齐晋。专以夷狄为事。遂复为越所灭。越又不监之。其后复为楚所灭。楚又不监之。其后复为秦所灭。秦又不监之。其后复为汉所伐。恃强凌弱。与豺虎何以异乎。非所以谓之中国义理之师也。宋之为国也。爵高而力卑者乎。

盟不度德。会不量力。区区与诸侯并驱中原。耻居其后。

其于伯也。不亦难乎。

周之同姓诸侯而克求世者独有燕在焉。燕处北陆之地。去中原特远。苟不随韩赵魏齐楚较利刃。争虚名。则足以养德待时。观诸侯之变。秦虽虎狼亦未易加害。延十五六年后。天下事未可知也。

中原之地方九千里。古不加多而今不加少。然而有祚长祚短地大地小者。攻守异故也。自三代以降。汉唐为盛。秦界于周汉之间矣。秦始盛于穆公,中于孝公。终于始皇。起于西夷。迁于岐山。徙于咸阳。兵渎宇内。血流天下。并吞四海。庚革今古。虽不能比德三代。非晋隋可同年而语也。其祚之不求得非用法太酷。杀人之多乎。所以仲尼序书终于秦誓一事。其旨不亦远乎。

夫好生者生之徒也。好杀者死之徒也。周之好生也以义。汉之好生也亦以义。秦之好杀也以利。楚之好杀也亦以利。周之好生也以义。而汉且不及。秦之好杀也以利。

而楚又过之。天之道。人之情。又奚择于周秦汉楚哉。择乎善恶而已。是知善也者无敌于天下而天下共善之。恶也者亦无敌于天下而天下亦共恶之。天之道。人之情。又奚择于周秦汉楚哉。择乎善恶而已。

观物内篇下

第七篇

昔者孔子语尧舜则曰垂衣裳而天下治。语汤武则曰顺乎天而应乎人。斯言可以该古今帝王受命之理也。尧禅舜以德。舜禅禹以功。以德帝也。以功亦帝也。然而德下一等则入于功矣。汤伐桀以放。武伐纣以杀。以放王也。以杀亦王也。然而放下一等则入于杀矣。是知时有消长。事有因革。前圣后圣非出于一途哉。

天与人相为表里。天有阴阳。人有邪正。邪正之由。

系乎上之所好也。上好德则民用正。上好佞则民用邪。邪正之由有自来矣。虽圣君在上。不能无小人。是难其为小人。虽庸君在上不能无君子。是难其为君子。自古圣君之盛未有如唐尧之世。君子何其多耶。时非无小人也。是难其为小人。故君子多也。所以虽有四凶不能肆其恶。自古庸君之盛未有如商纣之世。小人何其多耶。时非无君子也。是难其为君子。故小人多也。所以虽有三仁不能遂其善。是知君择臣臣择君者是系乎人也。君得臣臣得君者是非系乎人也。系乎天者也。

贤愚人之本性。利害民之常情。虞舜陶于河滨。传说筑于岩下。天下皆知其贤。而百执事不为之举者。利害使之然也。吁。利害凿于中而矛戟森于外。又安知有虞舜之圣而传说之贤哉。河滨非禅位之所。岩下非求相之方。昔也在亿万人之下而今也在亿万人之上。相去一何远之甚也。然而必此云者。贵有名者也。易曰。坎有孚维心亨。

行有尚。中正行险。往且有功,虽危无咎。能自信故也。

伊尹以之。是知古之人患名过实者有之矣。其间有幸与不幸者虽圣人力有不及者矣。伊尹行宰。居责成之地。借使避放君之名。岂曰不忠乎。则天下之事去矣。又安能正嗣君。成终始之大忠者乎。吁。若委寄于匪人。三年之间其如嗣君何。则天下之事亦去矣。又安有伊尹也。坎有孚维心亨。不亦近之乎。

易曰。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刚健主豫。动而有应。群疑乃亡。能自强故也。周公以之。是知圣人不能使人无谤。能处谤者也。周公居总已当任重之地。借使避灭亲之名。岂曰不孝乎。则天下之事去矣。又安能保嗣君。

成终始之大孝者乎。吁。若委寄于匪人。七年之间其如嗣君何。则天下之事亦去矣。又安有周公也。由豫大有得。

勿疑朋盍簪。不亦近之乎。夫天下将治则人必尚行也。天下将乱则人必尚言也。尚行则笃实之风行焉。尚言则诡谲之风行焉。天下将治则人必尚义也。天下将乱则人必尚利也。尚义则谦让之风行焉。尚利则攘夺之风行焉。三王尚行者也。五伯尚言者也。尚行者必入于义也。尚言者必入于利也。义利之相去一何远之如是耶。是知言之于口不若行之于身。行之于身不若尽之于心。言之于口。人得而闻之。行之干身。人得而见之。尽之于心。神得而知之。人之聪明犹不可欺。况神之聪明乎。是知无愧于口不若无愧于身。无愧于身不若无愧于心。无口过易。无身过难。无身过易。无心过难。既无心过。何难之有。吁。安得无心过之人而与之语心哉。是故知圣人所以能立乎无过之地者。谓其善事于心者也。

第八篇

仲尼曰。韶尽美矣。又尽善也。武尽美矣。未尽善也。又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是知武王虽不逮舜之尽善尽美。以其解天下之倒悬则下于舜一等耳。桓公虽不逮武之应天顺人。以其霸诸侯一匡天下则高于狄亦远矣。以武比舜。则不能无过。比桓则不能无功。以桓比狄则不能无功。比武则不能无过。汉氏宜立乎其武桓之间矣。是时也。非会下民厌秦之暴且甚。虽十刘季百子房其如人心之未易何。且古今之时则异也。而民好生恶死之心非异也。

自古杀人之多未有如秦之甚。天下安有不厌之乎。夫杀人之多不必以刃。谓天下之人无生路可也。而又况以刃多杀天下之人乎。秦二世万乘也。求为黔首而不能得。汉刘季匹夫也。免为元首而不能己。万乘与匹夫相去有间矣。

然而有时而代之者。谓其天下之利害有所悬之耳。天之道非祸万乘而福匹夫也。谓其祸无道而福有道也。人之情非去万乘而就匹夫也。谓其去无道而就有道也。万乘与匹夫相去有间矣。然而有时而代之者。谓其直以天下之利害有所悬之耳。

日既没矣。月既望矣。星不能不希矣。非星之希。是星难乎为其光矣。能为其光者不亦希乎。汉唐既创业矣。

吕武既擅权矣。臣不能不希矣。非臣之希。是臣难乎为其忠矣。能为其忠者不亦希乎。是知从天下事易。死天下事难。死天下事易。成天下事难。苟能成之。又何计乎死与生也。如其不成。虽死奚益。况其有正与不正者乎。与其死于不正。孰若生于正。与其生于不正。孰若死于正。在乎忠与智者之一择焉。死固可惜。贵乎成天下之事也。如其败天下之事。一死奚以塞责。生固可爱。贵乎成天下之事也。如其败天下之事。一生何以收功。噫。能成天下之事。又能不失其正而生者。非汉之留侯。唐之梁公而何。

微斯二人。则汉唐之祚或几乎移矣。岂若虚生虚死者焉。

夫虚生虚死者譬之萧艾。忠于智者不由乎其间矣。

第九篇

仲尼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诚哉是言也。自极乱至于极治必三变矣。三皇之法无杀。五伯之法无生。伯一变至于王矣。王一变至于帝矣。帝一变至于皇矣。其于生也。非百年而何。是知三皇之世如春。五帝之世如夏。三王之世如秋。五伯之世如冬。如春温如也。如夏燠如也。如秋凄如也。如冬冽如也。春夏秋冬者昊天之时也。易书诗春秋者圣人之经也。天时不差则岁功成矣。

圣经不忒则君德成矣。天有常时。圣有常经。行之正则正矣。行之邪则邪矣。邪正之间有道在焉。行之正则谓之正道。行之邪则谓之邪道。邪正由人乎。由天乎。天由道而生。地由道而成。物由道而形。人由道而行。天地人物则异也。其于由道一也。夫道也者道也。道无形。行之则见于事矣。如道路之道坦然。使千亿万年行之。人知其归者也。或曰。君子道长则小人道消。君子道消则小人道长。

长者是则消者非也。消者是则长者非也。何以知正道邪道之然乎。吁。贼夫人之论也。不曰君行君事。臣行臣事。

父行父事。子行子事。夫行夫事。妻行妻事。君子行君子事。小人行小人事。中国行中国事。夷狄行夷狄事。谓之正道。君行臣事。臣行君事。父行子事。子行父事。夫行妻事。妻行夫事。君子行小人事。小人行君子事。中国行夷狄事。夷狄行中国事。谓之邪道。至于三代之世治。未有不治人伦之为道也。三代之世乱。未有不乱人伦之为道也。后世之慕三代之治世者未有不正人伦者也。后世之慕三代之乱世者未有不乱人伦者也。自三代而下汉唐为盛。

未始不由治而兴。乱而亡。况其不盛于汉唐者乎。其兴也。又未始不由君道盛。父道盛。夫道盛。君子之道盛。

中国之道盛。其亡也。又未始不由臣道盛。子道盛。妻道盛。小人之道感。夷狄之道盛。噫。二道对行。何故治世少而乱世多耶。君子少而小人多耶。曰。岂不知阳一而阴二乎。天地尚由是道而生。况其人与物乎。人者物之至灵者也。物之灵未若人之灵。尚由是道而生。又况人灵于物者乎。是知人亦物也。以其至灵。故特谓之人也。

(第十篇)日经天之元。月经天之会。星经天之运。辰经天之世。以日经日则元之元可知之矣。以日经月则元之会可知之矣。以日经星则元之运可知之矣。以日经辰则元之世可知之矣。以月经日则会之元可知之矣。以月经月则会之会可知之矣。以月经星则会之运可知之矣。以月经辰则会之世可知之矣。以星经日则运之元可知之矣。以星经月则运之会可知之矣。以星经星则运之运可知之矣。以星经辰则运之世可知之矣。以辰经日则世之元可知之矣。以辰经月则世之会可知之矣。以辰经星则世之远可知之矣。以辰以辰则世之世可知之矣。元之元一。元之会十二。元之运三百六十。元之世四千三百二十。会之元十二。会之会一百四十四。会之运四千三百二十。会之世五万一千八百四十。运之元三百六十。运之会四千三百二十。运之运一十二万九千六百。运之世一百五十五万五千二百。世之元四千三百二十。世之会五万一千八百四十。世之运一百五十五万五千二百。世之世一千八百六十六万二千四百。元之元以春行春之时也。元之会以春行夏之时也。元之运以春行秋之时也。元之世以春行冬之时也。会之元以夏行春之时也。会之会以夏行夏之时也。会之运以夏行秋之时也。

会之世以夏行冬之时也。运之元以秋行春之时也。运之会以秋行夏之时也。运之运以秋行秋之时也。运之世以秋行冬之时也。世之元以冬行春之时也。世之会以冬行夏之时也。世之运以冬行秋之时也。世之世以冬行冬之时也。皇之皇以道行道之事也。皇之帝以道行德之事也。皇之王以道行功之事也。皇之伯以道行力之事也。帝之皇以德行道之事也。帝之帝以德行德之事也。帝之王以德行功之事也。帝之伯以德行力之事也。王之皇以功行道之事也。王之帝以功行德之事也。王之王以功行功之事也。王之伯以功行力之事也。伯之皇以力行道之事也。伯之帝以力行德之事也。伯之王以力行功之事也。伯之伯以力行力之事也。时有消长。事有因革。非圣人无以尽之。所以仲尼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是知千万世之时。千万之世之经。岂可画地而轻言也哉。三皇春也。五帝夏也。三王秋也。五伯冬也。七国冬之馀冽也。汉王而不足。晋伯而有馀。三国伯之雄者也。十六国伯之丛者也。南五代伯之借乘也。北五朝伯之传舍也。隋晋之子也。唐汉之弟也。隋季诸郡之伯。江汉之馀波也。唐季诸镇之伯。日月之余光也。后五代之伯。日未出之星也。自帝尧至于今。上下三千余年。

前后百有余世。书传可明纪者。四海之内。九州之间。其间或合或离。或治或隳。或强或羸。或唱或随。未始有兼世而能一其风俗者。吁。古者谓三十年为一世。岂徒然哉。俟化之必洽。教之必浃。民之情始可一变矣。苟有命世之人继世而兴焉。则虽民如夷狄。三变而帝道可举。惜乎时无百年之世。世无百年之人。比其有代则贤之与不肖何止于相半也。时之难不其然乎。人之难不其然乎。

第十一篇

太阳之体数十。太阴之体数十二。少阳之体数十。少阴之体数十二。少刚之体数十。少柔之体数十二。太刚之体数十。太柔之体数十二。进太阳少阳太刚少刚之体数。

退太阴少阴太柔少柔之体数。是谓太阳少阳太刚少刚之用数。进太阴少阴太柔少柔之体数。退太阳少阳太刚少刚之体数。是谓太阴少阴太柔少柔之用数。太阳少阳太刚少刚之体数一百六十。太阴少阴太柔少柔之体数一百九十二。

同类推荐
  • 季羡林谈翻译(典藏本)

    季羡林谈翻译(典藏本)

    季羡林先生不仅是我国的著名学者,而且是大翻译家。他精通多种外语,译著丰富,在长期的翻译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提出了很多独到而精辟的翻译理论和观点。《季羡林谈翻译(典藏本)》精选了季羡林先生谈翻译的文章,生动有趣,活泼精炼,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对学习外文和从事翻译工作的读者有所帮助。
  • 当代北京电视史话

    当代北京电视史话

    本书的目的是记录和宣传北京在新中国成立后,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变化、发展和进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绩;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普及当代北京史的研究成果,帮助大家了解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思想观念的变化,同时,为迎接2008年奥运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向世人展示当代北京的成就和风貌。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 思考世界的100部学术名著(上)

    思考世界的100部学术名著(上)

    人类的历史,犹如一串华美的项链,是由无数大大小小的事件连接而成的。那一个个辉煌的瞬间,便是历史链条中璀灿的宝石与珍珠,它熠熠生辉,警示着后人。
  • 媒体制造

    媒体制造

    本书作者运用媒介责任理论的分析框架,对新闻实务界近年来大量经典案例和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指出当代中国新闻媒体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全书既涉足理论前沿话题,又有实务界鲜活案例,引证详实规范,为新闻学子必读。
  • 法学教育价值研究:兼论我国法学教育改革的走向

    法学教育价值研究:兼论我国法学教育改革的走向

    在社会法治化的进程中,法学教育的重要性日益为世人所瞩目。这种现象的发生源于法学教育自身的巨大价值的存在。本书以法学教育价值为研究视界,以高素质法律人的培养为线索,集中地探讨了法学教育传授、整合与创新法学知识,训练和提升法律技能,养成和改善法律思维方式,培育法律职业道德,培植法律信仰等方面的价值。
热门推荐
  • 古河潮

    古河潮

    小说写改革开放的后农民马驹到城市开创一番事业又回到家乡发展家乡,展示了改革开放后农村的新气象,具有浓厚乡土气息。
  • 万界穿越

    万界穿越

    无情和有情,究竟哪个才是真正的道?还有那些隐藏在背后的暗手,一个个的问题在清明的探索之下,逐渐的浮现出了水面。
  • 蓼苍簪

    蓼苍簪

    他寻回他离家出走的妻子,可是她已经不记得他了,不过这并不重要,他对她威逼利诱都不过是为了让她陪他演一场戏而已。他表面上是个殷实商人,但却帮助一个国家拨乱反正,重归稳定,他表面上对她处处利用,但暗地里却对她处处维护。她开始对他态度有所改观的时候,却阴差阳错地记起了以前的事情,记得他曾经对她的诸多伤害。那么,她能否迈过心里的那个坎呢?而他此时对她的情意又是否为真的呢?可以很负责任地说,这个故事会是happyending,请放心吧。
  • 哪来的天空容纳你我

    哪来的天空容纳你我

    天地之大,想要一个安静如水的净土,却廖若星芒。命运的捉弄,往往让人痛不欲生,一个人遇见一次真心,足矣!可怜的命却不会让你如此轻松的生活,往往会不经意的开玩笑,让你哑口无言。苏亦舒和杨望璞的爱情,康缇和杨崇乾不计回报的付出。爱情究竟有多伟大?
  • 三国中学

    三国中学

    三国时期本应成为历史,不料竟然在现代世界再度展开!当年的胜者是否还能称霸校园?又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咦?张飞,你怎么和曹操孙权拜了把子?!
  • 一剑傲九天

    一剑傲九天

    一剑动风云;二剑斩山河;三剑裂苍穹;四剑定生死;五剑扭乾坤。少年携带着一只血脉废弃的玄兽,背负着一柄生锈的短剑,书写着一个只属于自己的传奇。
  • 污力萌妻:老师,慢点撩

    污力萌妻:老师,慢点撩

    夏橙七花了两元向某男买了只套,可从此却像是卖了身,夜夜被某男欺上身!一日,夏橙七扶着酸软的腰怒道:“男神,我不需要你教我如何使用!”某男淡定如斯:“这算是售后服务。”夏橙七:“……!”五年前,夏橙七每天想着怎么撩曲江篱,五年后,夏橙七每天想着怎么躲曲江篱。殊不知,自从见到夏橙七的第一眼开始,曲江篱的人生中就剩下了四个字:宠夏橙七!【正文1V1,男女主身心干净,解锁宠妻新姿势。】
  • 奇门一脉

    奇门一脉

    大道五十,天衍四九,是以天道无情,视众生为蝼蚁;然大衍之变亦有情,故留一。世人欲夺此唯一之机,手段层出不穷。千机万变,奇门斗法。与天地相斗,窥破天道转乾坤。与妖魔相争,三式秘术诛邪体。与鬼怪相抗,奥义九字灭其威。与万物相对,奇门之道掌生死。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然真正可怕的并非这些,而是人心!万物皆有迹可寻,人心却难以预测,一场真正的人心对决从这里开始…交流群:421972276
  • 如果再见是为了再分

    如果再见是为了再分

    你真的忘得了你的初恋情人吗?如果有一天你遇到了和他长的一模一样的人,他真的就是他吗?还有可能吗?这是命运的宽容,还是另一次不怀好意的玩笑...
  • 你的薪水从哪里来

    你的薪水从哪里来

    本书明确地提出了这样一个全新的薪酬理念——薪水其实是你自己付的,你才是自己薪水的设计师,决定你薪水高低的关键是你的业绩、工作态度、工作方法等,而不是你的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