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56000000018

第18章 《反异教徒大全》选读(3)

更高贵,而神学在这两方面都超过其他思辨科学。说它有较高的确实性,是因为其他科学的确实性都来源于人的理性的本性之光,这是会犯错误的;而神学的确实性则来源于上帝的光照,这是不会犯误的。说它的题材更为高贵,这是因为神学所探究的,主要是超于人类理性的优美至上的东西,而其他科学则只注意人的理性所能把握的东西。至于一般实践科学,它的高贵系于它是否引向一个更高的目的。如政治学、军事学,是因为军事的目的是朝向国家政治的目的。

而神学的目的,就其实践方面,说则在于永恒的幸福,而这种永恒的幸福则是一切实践科学作为最后目的而趋向的目的。所以说,神学高于其他科学。

神学可能凭借哲学来发挥,但不是非要它不可,而是借它来把自己的义理讲得更清楚些。因为神学的原理不是从其他科学来的,而是凭启示直接从上帝来的。所以,它不是把其他科学作为它的上级长官而依赖,而是把它们看成它的下级和奴仆来使用:有如主要科学使用附属科学、政治学使用军事学一样。神学这样使用其他科学,这决不是因为其他科学有自己的缺点或不足之处,而只是因为我们的理智本身有缺点,我们很容易把我们通过自然的理性所得到的知识(这是其他科学的出发点)引向超乎理性之上的东西,引向神学的范围内去。

托马斯:《神学大全》,第1集,第1部,1题,第5条

认识的对象是和认识能力相应的。认识能力有三等:一种认识能力是感觉,它是一个物质机体的活动。因此,每一感觉能力的对象都是存在于有形物质中的一种形式;这样的物质是个体化的本原,所以感觉部分的每种能力所取得的知识只能是个体的知识。另一等认识能力既不是一个物质机体的活动,也和有形体的物质没有任何关系。这就是天使的理智。这种认识能力的对象是脱离物质而存在的一种形式。天使虽然认识物质事物,但也只有从非物质事物(或从自身、或从上帝)的地位去认识。再一等是人类的理智,处于中间地位。它不是一个机体的活动,而是灵魂的一种能力。灵魂本是身体的形式。所以,它在有形物质中去认识单个地存在着的形式,是适当的。不过,不可以为这形式就存在于这一单个的物质中。从个别物质中去认识其形式而不把它当作存在于那样的物质中,这就是从表现为影象的个别物质抽出其形式。所以,我们必须说:我们的理智是用对种种影象进行抽象的方法来了解物质事物,而我们正是通过这样了解的物质事物获得某些非物质的事物的认识,反之,天使却是通过非物质事物来认识物质事物。

托马斯:《神学大全》,第1集,第1部,82题,第1条

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证明:知识来源于感觉。

这个问题,哲学家有三种不同的意见。德谟克利特主张一切知识都来源于影象,这影象是从我们所想到的物体所产生、并渗透入我们灵魂中的(见奥古斯丁致狄奥斯科罗信)。亚里士多德说,德谟克利特曾主张知识来源于影象的流射。这个主张,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是由于德谟克利特和早期希腊哲学家对于感性和理智没有辨别清楚。所以,他们看到感觉受可感觉的东西的影响而变化,因此便以为我们一切知识都只由于可感觉的事物的变化所引起的。这种变化,德谟克利特认为是由于影象的流射所推动的。

柏拉图从另一方面主张理智和感性有所不同,它是不依赖一个有形体的机体来活动的非物质的能力。他看到无形体的东西决不受有形体的东西的影响,所以主张理性的知识不是由感性事物所带来,而是由于理智分沾了各别的“理智形式”所取得的结果。

亚里士多德采取中间的办法。他同意柏拉图分别理智和感性,但他却主张感性如果没有身体的合作,它决不会有适当的活动。感觉活动决不仅仅是灵魂的活动,而是一个“组合体”的活动。至于所即理念。

有感官各部分的活动,也如此。所以说在灵魂之外的感性事物,会对“组合体”产生某种结果,是不恰当的。因此亚里士多德同意德谟克利特这种看法:各种感觉的活动本来是由于感性事物对感性施加影响所引起的。但不赞同德谟克利特说这是由于影象的流射,而是由于可感觉的事物的某种活动的结果。必须记着,德谟克利特是主张一切活动都是由于原子的流射(参看亚里士多德:《论生灭》I,8,324b25。)亚里士多德认定理智具有一种不涉及身体的活动。没有一种有形体的东西能在无形体的东西上造出印象,所以,据亚里士多德说,要使理智活动,单靠可感觉的物体造成的印象,是不够的,还必须有更高级的东西。主动者总是比被动者高贵,他这样说。但是,也要注意,他也不是说理智活动只依靠某种高级事物的印象来推动,如柏拉图所主张的,而是如前面所述,我们是以我们称为“主动的理智”的更高贵的主动力,采用抽象的方法,把从各种感觉所接受的幻象变成现实上可以理解的。

根据这个意见,在幻象这一部分上,理智的知识是由感觉引起的,但幻象不能凭自己使可能的理智有变化,它还必须依靠主动的理智来使自己变为在现实上可理解的。所以,决不能说感性认识是理智知识的总原因或全部原因,它只是在一个方面可作为原因看待。

托马斯:《神学大全》,第1集,第1部,84题,第6条

在我们的知识中,有两件事要注意。第一,理智的知识在某一阶段上是来源于感性的知识。由于感性是以单个的和个体的事物作为它的对象,理智则以共相(普遍的事物)作为自己的对象。因此,感性的认识先于理智的认识。第二,我们要看到,我们的理智总是从一种潜能的状态转到现实的状态。这样从潜能到现实的能力,在它未成为完全的活动之前,总是首先是一种不完全的活动,介于潜能与现实之间。等到理智的活动达到完善,认识对象已被清楚地确定地认识,这就是完全的知识。至于不完全的活动,对象认不清,依然混乱一团,那就是不完全的知识。这样一种不完全的认识,产生的原因一部分在于现实活动,一部分在于潜能。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我们认识到的明白确实的知识,最初都是混乱不清的,后来由于我把它们的原理和元素区别清楚,然后才知道它。显然,要知道某一个包含有许多事物的事物,如果不把它们中的每一事物弄清楚,那末,对这某一事物的了解就是混乱的。从这里可看到我们不仅能够有普遍的全体的知识,并可能包含各部分的知识,而且也能够有整体的知识。因为每一全体,如果不是把其中各部分都弄清楚,那对全体的了解也只能是糊涂不清的。同时,对普遍的全体的内容认识清楚,对较少普遍共同性的东西也认识清楚。所以,我们混乱不清地认识动物,我们就会把它看成是动物就停止了;如果清楚明白地认识动物,我们就会弄清它是理性的动物,还是非理性的动物,即弄清它是人还是狮子。所以,我们的理智认识动物,总是先于认识人。这个道理,也可同样应用于任何较普遍的概念和较不普遍的概念的关系。

再说,感性也和理智一样是从潜能到现实活动,相同的认识秩序也出现于感性中。我们应用感性在判断较不普遍的东西之前来判断较普遍的东西,要牵涉到时间和地点的问题。就地点来说,当一事物被看到的时候,总是先看到是一个形体,然后看到是一个动物;先看到是一个动物,然后看到是一个人;先看到是一个人,然后看到是苏格拉底或柏拉图。就时间来论,也一样。一个小孩,总是先能区别人与非人,然后区别这个人与那个人;因此,小孩最初总是把所有人认为父亲,后来才逐一加以区别。道理很清楚,一个人不加区别地认识事物,它对于区别原理,就处于潜在认识的状态,正如人认识了“种”,他对于“差异”原理的认识,就还是处于潜能状态。可见无区别的知识恰在潜在状态和现实状态之间。

因此,我们得出结论:单独的、个体的知识,就我们来讲,它是先于普遍的知识,正如感性知识是先于理智知识一样。但就感性和理智二者而言,对较普遍的东西的认识则先于对较不普遍的东西的认识。

〔答问1〕共相可从两方面考察。第一,共相的性质可看作是和普遍性的概念在一起的。由于普遍性的概念来自理智的抽象,所以这样的共相是在我们的已有知识之后获得的。所以,有人说:“普遍的动物不是空无所有的东西,就是后来加添的东西”(亚里士多德:《论灵魂》,I,1,402b7)。但是,根据柏拉图的见解:共相是潜存的东西,这样的共相是先于殊相而存在,因为后者只是分沾了潜存的共相。柏拉图称这样的共相为“理念”。

第二,共相也可从它存在于个体中的性质本身(如动物性或人性)来看。这样,我们必须弄清楚两种自然次序。一是经由发生先后和时间和次序,在这次序中,不完善的和有潜能的东西总是先出现;较普遍的东西也在自然次序内居先。人和动物的产生就是明显的例子。因为,“动物先于人产生”,亚里士多德这样说。另一次序,是完善或自然意向的次序。从绝对意义看行动,它自然比潜能在先;完善比不完善在先;从而可知较不普遍的东西自然比较普遍的东西在先,例如人比动物占先;因为自然的意向决不止于产生动物,而在于产生人。

托马斯:《神学大全》,第1集,第1部,85题,第3条

“实际上被认识的”说法有两个含义,一方面指被认识东西,一方面指“被认识”本身。与此类似,我们也从两个含义理解“被抽象出的共相”这一说法,一方面把它了解成事物的本质,另一方面把它了解成抽象概念或普遍概念。本质自身之被认识、被抽象,或者发生普遍性的思维关系,那是偶然的事情,它是只存在于个别事物中的;至于那被认识、被抽象,或者普遍性的思维关系,则恰恰存在于理智之中。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感觉能力方面的一个类似情况看出。这就是:视觉见到苹果的颜色,而撇开它的香味。如果有人问这个被撇开香味看到的颜色是在哪里,那很明显,这被看到到的颜色只是存在即“普遍者”。

·于苹果里。它之被撇开香味感觉到,却是偶然的事情,是由于视觉的缘故,因为视觉与颜色有类似处,而与香味无类似处。“人类”也以类似的方式存在着,它只是在这个或那个人身上被认识到的;它之被撇开各种个别情节理解到--这就在于它被抽象出来了,由于抽出来了,才有思维中的普遍性关系--只是偶然的,因为它是由理智知觉到的,理智与“种”有类似处,而与个体原则无类似处。

同类推荐
  • “江门心学”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第三辑·第一卷)

    “江门心学”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第三辑·第一卷)

    教师职业化、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教师职业素质素养达到基本要求和提高, 是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急迫要求。为此, 我们组织相关专家重新系统地、较完整地遍选、编译、评注了这套适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阅读的《中外教育名家名作精读丛书》.每种含教育家的生平、教育事迹、教育成就、教育思想评析和经典教育论著选读及注解解读导读两部分。这对于全面深刻和原原本本地了解学习、运用教育家的思想和著作是十分有益的。
  • 语言的联盟:中国古代名联

    语言的联盟:中国古代名联

    毛翰生为中国人,我们常常为祖先创造的灿烂文化而骄傲。面对辉煌的古典诗歌遗产,我们又不免羞惭于自己的贫乏。文学艺术的发展不同于科学技术,科……
  • 现代城市管理机制创新实证研究:以宜昌城市管理为例

    现代城市管理机制创新实证研究:以宜昌城市管理为例

    本书旨在对宜昌城市管理进行实证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宜昌城市管理的理念与特色、、宜昌城市管理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宜昌城市管理的模式、宜昌城市管理的成效与不足、宜昌城市管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希望通过上述问题的考察和研究,梳理经验,发现不足,以此丰富现代城市管理的理论。
  • 主持人口语表达艺术

    主持人口语表达艺术

    想拥有李咏、汪涵、何炅这些主持名嘴的口才吗?想在主持台上谈笑自若,潇洒自如吗?最权威的主持人口才修炼手册,崔永元、杨澜等央视名嘴都在看的口语教材。让你轻松掌握主持人口语表达艺术,说话讨人欢心,左右逢源,在职场上无往不胜。
  • 陇南市灾后重建与人口迁移研究

    陇南市灾后重建与人口迁移研究

    甘肃省陇南市是2008年我国重大地震的一个重要区域,在地震灾后重建的过程中,人口迁移和异地搬迁安置,是重建工作的一个重点。陇南市又是我国地质条件非常复杂的地区之一,也是贫困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研究这个区域的灾后重建与人口迁移的现状和对策问题,有着非常现实
热门推荐
  • 逆战之古城惊魂

    逆战之古城惊魂

    一个普通的逆战玩家,因病去世后来到了自己曾经热爱的游戏——逆战的世界。他在这里发现了和他前女友特别像的贝拉,也遭遇到了强大的丧尸和赛博格,虽然他才刚刚穿越过来,但是却已经徘徊在生死之间……
  • 神墓妖传

    神墓妖传

    一本有东哥书迷撰写的,按照东哥风格的创作的《神墓妖传》新鲜出炉喽!
  • 刁蛮宠妃,王爷你绿了

    刁蛮宠妃,王爷你绿了

    穿越是门技术活,楚星月简直用生命证明了这一点。穿越过来就要被自己的夫君杀死,因为自己爬墙爬的光明正大?要杀我?好,很好,非常好!她出墙不仅要光明正大,还要出的人尽皆知!楚星月,你敢出墙一寸,本王就挪一丈。
  • 左右为难

    左右为难

    她一直在想,究竟是什么摧毁了爱情?是财富?权力?或是时间?亦或是我们世俗的心。--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冥王的俏医妃

    冥王的俏医妃

    一朝穿越,得神医所真传,又奉旨嫁给冥王。一处废墟,使得三人又来到了一个新的地方,神冥大陆。神冥大陆……?她竟然是个废材?她身体里竟然有个……?她遇到了谁?最终又和谁踏上巅峰之路?
  • 撒旦契约:冰山首席的错爱

    撒旦契约:冰山首席的错爱

    六年前的一封信,改变了她的一生,为寻找心爱的哥哥,她来到他的身边,于她而言,他是罂粟,会让人上瘾,却从没有心,她不想碰。可罂粟终究是有毒的,当他对她百般温柔,宠到逆天,她还是上瘾了。然,当她沉沦到无法自拔,把自己交给了他,才发现这只是一场阴谋。面对他的冷酷无情,她心如死灰的看向他:“为什么……我到底做错了什么?”他眯起双眼,唇角带着嘲讽,一脸不屑:“古悦,从来没有女人敢在我的身边喊着其他男人的名字,你是第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系列小说《撒旦契约:杠上冷情首席》已完结!
  • 悦然长安

    悦然长安

    悦然眼前渐黑,感觉到最后一丝生机抽离的时候,才恍然了悟:这一世活得竟是如此匆忙、劳累、苍白······若有来世,她定然要活得自在欢悦、畅意安然!苍天眷顾,竟异世得生,她定要活一个悦然长安,护所当护,爱所当爱!可是,一重重风浪袭来,她真能得偿所愿么?总之,这是一个小女子成长的故事。列位看官,且慢慢读来。
  • 千面夫君:盛宠淡定妃

    千面夫君:盛宠淡定妃

    云雀国柳将军家的痴傻三小姐从棺材里爬出来,原本那双呆滞的双眼光芒乍现。她勾起清浅冷笑,“你的人生从此由我来改写。”绝色姿容,武霸天下。风云突起,傲视九霄。黑暗中,面具千百张的男人邪魅低笑,“天下与我,都是你的。”只是,当冷心冷情遇上盛世冠宠,她真的还能淡定如初吗?
  • 天使也会疼

    天使也会疼

    如果你和我说明原因,那么我们就不会有这么多的困苦,如果我不认识你,那么我就不会受那么多的伤害,如果你不离开我,那么我就不会流那么多的眼泪。。。。。。。。。
  • 向上吧!中华少年

    向上吧!中华少年

    《向上吧!中华少年》稿以时间线索为经、空间线索为纬,纵横交织。纵向以中华传统文化为其根基,以清末第一批少年出国留学为起点,分四个阶段(清末—辛亥革命;辛亥革命—1949年;1949年—1978年;1978年—当今),全面检索大时代、大交融、大潮流、大变化背景下中华少年成长的总体特性与普遍规律。本书稿将思想性、功能性和可读性融为一体,宏观描绘与个案解剖结合,既有生动叙述,又有思想深处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