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11100000002

第2章 先秦时期(1)

太任胎教育文王

周文王姬昌是周武王的父亲,管辖着周地(今陕西岐山北),他勤于政事,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礼贤下士,喜欢人才,拜姜尚为军师,问以军国大计,使“天下三分,其二归周”,在位50年,为其子灭商打下了基础。

周文王之所以能成为圣贤,与他从小接受的严格教育有很大的关系。

周文王姬昌的父亲名叫季历,母亲名叫太任,据西汉文学家刘向的《列女传》中记载:太任自从怀上姬昌以后,便“目不视恶色,耳不听****,口不出敖言,能以胎教”。其一切行动均须循礼而动,受礼节制。

怀胎7个多月后,太任移居分娩前的专门测室中,由宫廷内的乐官(太师)、膳夫(太宰)、卜筮官(太卜)分别拿着奏乐用的乐管、炊事用的斗器和卜筮用的蓍草、龟甲侍护王后,在连续3个月当中,如王后对声乐和饮食等方面的要求有悖礼法时,他们就以“不习”“不敢”之类的托辞婉言拒绝。以保证胎教能顺利地进行。

在当时,人们认为孕妇要特别注意所接触的事物,因为“感于善则善,感于恶则恶”。母亲接触真善美的东西,胎儿就有真善美的天性;母亲接触假恶丑的东西,胎儿就有假恶丑的天性。所以怀孕期间,妇女要做到“声音滋味,以礼节之”。

等姬昌出生了,太任在后宫挑选“宽裕、慈惠、温良、恭敬、慎而寡言者,使为子师,其次为慈母,其次为保母,皆居子室。他人无事不往”。

子师、慈母、保母合称“三母”,其中,“子师,教以善道者;慈母,审其欲恶者;保母,安其寝处者。”由她们共同负责孩子德性的培养与日常起居的照料。

据史书记载,等姬昌长大一点的时候,便由德高望重的人负责教导他懂得孝、仁、礼、义,并且反复去做。

为了让他每天看到的都是正事,听到的都是正言,走的都是正道,将他周围的邪人赶走,使他的视野之内没有丑恶的行为。为了让他接触到的都是正人,又从各地挑选那些言行端方、懂得孝道的人作为他的伙伴,每天与这些品行端正的人在一起。

凭着太任严格的教育,加上自身天资极高,聪慧明圣,智力超群,周文王最终成为一代圣人。

周公锻炼成王成明君

周公是西周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他本姓姬,名旦,亦称叔旦,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因其早期封地在周,故称为周公,他被尊为儒学奠基人,孔子一生最崇敬的古代圣人之一。

周武王灭商之后,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将王室成员和一些开国功臣封为诸侯,让他们建立一些小国家,来护卫周朝的中央政权。其中,周公被封在了曲阜,国号为鲁。周公为了更好地辅佐武王治理国家,命儿子伯禽代他到鲁国就封,而自己仍留在武王身边。

周武王分封诸侯不到两年就因病去世了,按照当时的规矩,父亲死后,继位的必须是其嫡长子。但是,武王的长子成王姬诵当时还是个年幼的孩子。周公唯恐“天下闻武王崩而衅”,诸侯会乘机欺负幼主,就遵照武王的遗言而摄政,代成王管理天下大事。

与此同时,他还精心选拔德才超群的贤士,加紧对成王进行教育和培养。

这个时候,周公的弟弟管叔鲜、蔡叔度等人对周公摄政很不服气,到处散布谣言说:“周公不是真心帮助成王治天下,而是想谋篡王位。”他们甚至还联合商纣王的儿子武庚一同造反。周公为了国家的利益亲自东征,经过三年的浴血奋战,终于平定了叛乱。

到成王十多岁的时候,周公经常安排重臣陪他外出巡视,以便他能及时体察民情,开拓视野,增加阅历,以明治国之道。

有一次,当成王巡视归来时,周公又亲自出迎。这时,他见百姓们跪在道旁,恭恭敬敬地迎接成王,而成王却心安理得地骑在马上,显出一副扬扬得意的样子。周公心中很不是滋味,于是,上前一把将成王从马上拉下来,让他步行于市,还让他亲自扶起跪在两边的老年人。成王不解其意,问叔父说:“我是周天子,百姓跪迎是天意,这有什么不对的?”周公向他解释:“天意就是民意,得民心者才能得天下!”

成王长大后,周公及时地将政权归还于他。但是,周公担心他年轻气盛,治国时会“有所淫佚”。又特地作了《多士》《毋逸》两篇浩文以告诫成王。

在《多士》中,周公写道:自商汤到帝乙,历朝帝王无不“率祀明德”,处处顺天意,从民心,所以国泰民安,四海平;而纣王继位后,却不明天理,不恤人情,荒淫无道,以至于君臣都有罪可诛。周文王在位时,一直是勤劳国政,太阳偏西时还来不及吃午饭,因此享国50年,老百姓也很爱戴他,这就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啊!

在《毋逸》中,周公又写道:时间长了,子孙很容易忘却当年的艰难,从而变得骄奢荒淫,致使家破人亡。

从前,殷王中宗“恭敬畏天命”,对百姓宽厚仁慈,不敢荒废自安,所以当政长达75年;高宗武丁,因为“久劳于外”,长年与百姓生活在一起,所以继位后能顺乎民意,努力建设国家,结果是享国55年。他谆谆叮嘱成王千万不要有“我是周天子,暂时先享受”的想法,更不能铺张浪费,随意糟蹋老百姓辛辛苦苦生产出来的物质财富。如果这样做,就会失掉民心,最终后患无穷。

同时,周公又制礼作乐,这是为了更好地教育成王。礼乐的主要内容包括君位的嫡长子继承制、爵与谥的制度、官僚制度、法律制度,以及思想原则、音乐及舞蹈的原则,等等。

由此可以看出,成王从叔父周公的教诲中受益相当大。他经常仔细阅读《多士》《毋逸》和《周礼》,认真总结殷亡周兴的经验教训,小心谨慎地治理国家,处处为百姓着想。

通过周公的教导,成王在执政期间,进一步巩固了父王留下的基业,铲除了商朝遗留下来的各种不安定因素,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周王朝也达到了初步的兴盛。

周公告诫儿子伯禽儆德行兼备的人

伯禽是周代鲁国的第一任国君,周公的长子。周公经常对儿子进行细心的教育,尤其在伯禽担任官职的时候更是如此。

伯禽就封鲁地时,临行之前,周公语重心长地告诫他说:“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今王的叔父,我在天下也算是不轻不贱的人。然而我洗一次澡要三次握着湿头发出来,吃一顿饭要三次吐掉嘴中的食物,以接待贤士的来访。即使是这样,我还怕失掉天下的贤人。你到鲁国去,千万不可因为自己是国君而骄傲,待人一定要有礼。”

伯禽临行时又问父亲:“请问如何治鲁?采用什么方法有效?”

周公回答说:“务在利民而不要以利民者自居。有德行的人不怠慢他的亲戚,不让大臣抱怨没被任用。老臣故人没有严重过失,就不要抛弃他。

不要对某一人求全责备。”

伯禽觉得父亲的话很有道理,点头称是。周公又说:“有德行的人即使力大如牛,也不会与牛竞争力的大小;即使飞跑如马,也不会与马竞争速度的快慢;即使智慧如高士,也不会与高士竞争智力高下。德行广大者以谦恭的态度自处,便会得到荣耀。土地广阔富饶,用节俭的方式生活,便会永远平安;官高位尊而用卑微的方式自律,便更显尊贵;兵多人众而用畏怯的心理坚守,就必然胜利;聪明睿智而用愚陋的态度处世,将获益良多;博闻强记而用肤浅自谦,将见识更广。

你牢记这些并时时执行,才能治理好鲁国。”

于是,伯禽牢记父亲的教导,来到鲁国后努力发展生产,教育人民遵守礼仪规范,寻访天下贤士,把鲁国治理得井井有条,得到了天下人的称赞。

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管仲,是周穆王的后代,他少时丧父,老母在堂,生活贫苦,不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重担。为维持家里生计,管仲先与好友鲍叔牙合伙经商,不久后两人又从军,到齐国后,两人各自辅佐一位齐国国君的儿子,后来鲍叔牙辅佐的公子小白即位,谓齐桓公,经鲍叔牙力荐,管仲被拜为齐国上卿(即丞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被称为“春秋第一相”。

管仲传世有《管子》一书,其中有《弟子职》一篇,此书虽明定为管仲作,但据后代学者考证,《管子》一书并非管仲所作,应是战国时齐国稷下学者托名管仲所作,但其中的教育子女及学生的思想和精神却是管仲所一直倡导的。清代学者洪亮吉认为《弟子职》“乃古塾师相传以教弟子者”,清代学者庄述祖也认为是“古者家塾教弟子之法”。

《弟子职》是一份非常真实、非常完整、非常宝贵的研究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教育史的文献。《弟子职》记录了弟子事师、受业、馔馈、洒扫、执烛坐作、进退之礼,是我国古代教育史上第一份详明而完备的学生守则。

《弟子职》重视对学生各个方面的教育,包括从善、义、性情温顺孝悌、心智行为必须正直,出外居家要遵守常规,容貌端庄整齐、内心必须符合规范、朝暮学习;在道德修养上,要求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风,以此促进他们的学业发展。

全文自始至终体现着尊师的精神:

学生早起要为先生准备用具和水,使先生起床就能洗浴;吃饭时要请先生先吃并注意观察;学生有问题要先举手;先生下课离开教室弟子要起立谢意等,无不体现着弟子们对老师的尊重和恭敬。

虽然《弟子职》产生于距今2000多年前,但是它对后世甚至现代的家庭教育思想、学校教育观念仍然具有深远的影响,它强调了孩子的职能就是学习,要将其贯串于整个生活之中。

并号召全社会要尊师重教。

颜征在教育孔子成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出生在春秋末期鲁国陬邑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25公里尼山附近),殁于公元前479年,享年73岁。他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曾亲自删削编定《诗经》305篇,被尊为“圣人”。他的弟子根据他的思想编撰了《论语》一书,他创立的儒家学派对古代中国的影响巨大。

孔子一生的成就和母亲颜征在对他的教育是分不开的。颜征在17岁的时候嫁给66岁的叔梁纥为妾,后生孔子。当时,叔梁纥的妻子施氏生有9个女儿,一妾生一子孟皮。就在孔子3岁的时候,父亲叔梁纥去世了,于是孔家成为施氏的天下。施氏为人心术不正,孟皮生母已在叔梁纥去世前一年被施氏虐待而死,孔子母子也不为施氏所容,于是,颜征在只好携孔子与孟皮移居曲阜阙里,日子过得非常艰难。

这时候,对孔子和孟皮的教育重任就完全落在了母亲颜征在身上。幸运的是,孔子天资聪颖,母亲教给他学的东西可以说是过目不忘。当孔子6岁的时候,孔子在母亲颜征在的教育下自幼好礼,“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演习礼仪(《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的小小举动,母亲都看在眼里,喜在心上。于是,颜征在先是从语言上有意明确引导儿子的某种发展方向,她知道学习的最好导师在于兴趣,就开始观察孔子喜欢什么。由于孔子住的地方与宗府相离不远,每到祭礼举行时,颜征在都会想办法让孔子和孟皮前去参观。祭祀的仪式冗长乏味,围观的人们渐渐都走了。孟皮也不耐烦,可是孔子看得是津津有味。

回去后孔子便迷上祭祀,每天用收集起来的盆盆罐罐来逐节戏演,寻找利用一切可利用之物来模仿祭礼,也有上香、献爵、奠酒、行礼、读祝、燔柴。母亲便问他是不是想当郊祭大典的庙官。孔子说:“我不作庙官,我要像父亲那样做个人人敬仰的大夫。”

母亲好奇地问:“既如此,又为何每天认真地陈俎豆、设礼容呢?”

孔子回答说:“没什么可学的,我只得做陈俎豆的游戏了。”颜征在突然间觉得儿子长大了,就问他:“你也想读书吗?”

孔子很兴奋,说:“当然想了,母亲肯教我吗?”于是颜征在当夜准备了100多个“蝌蚪字”,作为儿子一个月的课程,可是只用了一上午孔子便背得滚瓜烂熟,颜征在又写了一些,孔子很快又记住了。不到半月,颜征在已经力不从心,便让孔子和哥哥孟皮一起到官学读书。

官学是官府设立的学校,所收的学生是一些有身份有地位人家的子弟。

颜征在的日子虽然过得清贫,没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但因为叔梁纥曾经是陬邑大夫,因此其子弟具有进入官学读书的资格。那时,一般百姓家的子弟是没有资格走进学校接受教育的。

孔子上学之后,颜征在很害怕儿子失去学习兴趣。所以,她直截了当地对儿子说:“儿啊,你要知道,真正做了学生就不可以再贪玩了!”小小的孔子似乎理解了母亲的话。这既让孔子没有了偷懒的退路,又更加激起了孔子对学习的向往。在这个基础上,颜征在又在教学工具的使用和教学模式的研究上下了很大的工夫。

三年平淡的日子很快过去了,这个时候孔子已经9岁了。有一天,孔子阴沉地对母亲说不想上学了,颜征在惊问其原因,孔子不满地回答:“老师每天只教那么一点点,我早读熟了,让他多教一点,他不但不教,还拿言语奚落我。”母亲一听就明白了儿子的求知欲望是无止境的,知道老师的能力与知识有限,已不能满足儿子。

颜征在就想到了父亲颜襄。

颜襄是当时一位博古通今的学者,有很多学生,颜征在向父亲颜襄说明情况,颜襄素来也喜欢这个天资聪颖、好学不倦的外孙,于是收下了这最后一位弟子,倾尽自己的才学教授他。

颜襄先从大处引导孔子,给孔子讲述三皇五帝的治世大道,并勉励他做个君子时,孔子有点不明白地问:

“怎样才能做个君子呢?”颜襄说首先是做人,他告诉孔子说:“君子有三思,一是年少不勤学,年长一无所能;二是年老不讲学,死后无人纪念;三是有财不布施,穷了无人救助。”

孔子认真地记了下来,颜襄又说:

“为人之世,首先要做个君子。当然,做君子不仅仅是刚才说的三思,更重要的是在德行上严格规范自己,以自身的学识服务社会,教诲万民,做个顶天立地的人物。将来你出仕为官的时候,应近守文、武之法,远宗尧、舜之道顺天时,察地理,小则可以教民安身,大则可以治国安邦。”孔子又记了下来。

颜襄说君子还要能出仕。他说:

“若你将来能出仕,居高位,掌国政,应当远宗尧舜的道理,近守文武的法则,顺着天时,察看地理,小则可以教民安乐。大则可以平治天下,自可是顶天立地的大圣人。”

颜征在非常赞同父亲的教育观点,并根据他的思想在生活中教育孔子。

颜征在给了孔子一捆发黄的竹简,上面是孔子先祖正考父的“一命而缕、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敢余侮”。颜襄解释道:“这是你的先祖正考父畏佐宋国三化国君,三次受命,一次比一次谦恭、俭朴的情景。”孔子慢慢将那竹简卷起,紧紧贴在胸前,此时,他为自己的先祖拥有如此的高尚品德而骄傲。

正是良好的家教,使得孔子具有了圣人的思想,终成儒家创始人。

在孔子17岁的时候,其母亲颜征在去世了。孔子牢记母亲和姥爷的教诲,以后到处讲学,把自己的思想传给了好多弟子,留给了后人。

孔子教子学诗礼

孔鲤墓(宋徽宗时,孔鲤被封为泗水侯)相传大教育家孔子有3000子弟,其中有72贤人。《史记》上说:“孔子以《诗》《礼》《乐》教弟子。”说明“诗”和“礼”都是他教育学生的重要内容。其实他在家教上也是如此。

孔子19岁时娶宋人亓官氏之女为妻。一年后,亓官氏为孔子生下一子。

同类推荐
  • 毛泽东这样学习历史这样评点历史

    毛泽东这样学习历史这样评点历史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毛泽东读史说史,在于适当的应用。他一生走遍大江南北。解放以后,每外出必自备中国地图,找好路线和方位;每在一处会议,就要向所在地的图书馆查阅大量图书;每到一地,还要查阅地方志和有关本地历史文化书籍,和当地人员畅谈、作情感交流。这也是读史的别致处,也是他不断深化自己研读历史的一个方法。毛泽东对历史的评说,虽然很多是片言只语,甚至是日常生活中的闲话,但却能折射出这位历史人如何运用历史,恰到好处。
  • 不可不知的文史知识(中国篇)

    不可不知的文史知识(中国篇)

    丛书以探求万事万物的知识为切入点,浓缩了读者应该知道的中外文史知识精华;以丰富的文化知识和历史资料,对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逐一展开,娓娓道来;集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内容包括古今中外著名作家、作品、文学人物、文体知识、神话传说、语言文字、俗语谚语、教育常识、新闻出版、称谓官衔、艺术、节日民俗、饮食、天文历法、山川地理、经济科技、邮政交通、竞技体育、历史知识等方方面面的文史知识。
  • 青春小荷

    青春小荷

    青春的力量总是需要通过青春的文字来张扬。青春的文字难免会带些稚嫩、青涩,缺乏成熟和老辣,但唯此,才能显示出它的新鲜,它的活力,它的真诚,它的激情。作者的文字清丽、干净、细腻,这也是女性写作的一大特质。在《生命中没有不能承受》中,作者以细腻而又充满情感的文字,详细地描述了一只公鸡的生存状态。从公鸡的觅食、打鸣、表情、形态等诸多逼真的细节描写中,生动地展现了动物身上的灵性,从而引出了个人对人生的一种思索和理解。类似这样的文字,在她的散文、诗歌及其他文体中经常出现。
  • 唐诗宋词元曲(第五卷)

    唐诗宋词元曲(第五卷)

    唐诗、宋词是中国诗歌史上流芳百世的不朽丰碑,将我国的诗词艺术推向了最高峰。警句名篇被历代文人墨客所吟咏,以至名人评说“唐后无诗,宋后无词。”为了更好的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本着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兼顾,信达雅并重的原则,重新校订注释编纂了这部《唐诗宋词》,并配以清晰线描图,以飨读者。可谓“吟一首如遍品天下之敬醴,诵一句若尽阅华夏之圣观”! 本书采取最为脍炙人口的经典选本,融合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作品,生动形象地阐发文学的主旨和意境,达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完美境界。
  • 古文观止(最爱读国学书系)

    古文观止(最爱读国学书系)

    《最爱读国学书系:古文观止》所选古文,以散文为主,兼收韵文、骈文。先秦选的最多的是《左传》,汉代选得最多的是《史记》,唐宋时代选得最多的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的文章。选文丰富多彩,篇幅较短,语言精炼,便于诵读,其中不少是传诵千古的名篇。
热门推荐
  • 别烦,我也有个淘气儿子

    别烦,我也有个淘气儿子

    吕巧菱,一个十二岁男孩的母亲,一直摸爬滚打在青少年教育的第一线。兼之孩子从小“顽劣成性”,又练就了一身与特别淘气孩子相处、引导、教育的方法。现在孩子在重点中学学习,虽常常调皮捣蛋,但不管是学习、思维、性格都非常优秀,可见其独特家庭教育是成功的。曾出版书籍多部。
  • 男人我当你夫君可好

    男人我当你夫君可好

    一曲琴声婉转,一盏清茶微香,一个人运筹帷幄,一个人玩世不恭,有勇有谋,披甲亲战。两人身世繁杂的男人,一场阴差阳错的拜堂,一段旷世璀璨的绝恋……两个人的命运被捆绑在一起,且看他们如何成就这一生!
  • 风不留夏

    风不留夏

    唔,大概就是一个小姑娘慢慢成长,顺便思考思考人生的事儿了
  • 瘦身进行时

    瘦身进行时

    在本书中,作者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并以多年来临床行医的大量例证为依据,深入浅出地论证了轻松地、逐渐地减肥的可行性和具体方法,通俗易懂,切实可行,是现今社会中受肥胖困扰的人们的一剂良药。
  • 网游之丧尸

    网游之丧尸

    张松在机缘巧合之下,得到了一本隐藏的精通,于是就走上了王者之路,开创了一片领域。
  • 金台集

    金台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黎明禁录书

    黎明禁录书

    六七年后,总觉得该去缅怀下那个已经逝去地高中。曾经地那些烂死在胸腔中的一些还没来得及说的话,一些还没来得及表达的情感,以及一些还没来得及做的一些事,总不能这样一直跟着自己,直到它们一点一点地烟消云散。所以,人总归要勇敢点,总该要做些什么去证明自己曾来过你的世界。
  • 末世之明日何在

    末世之明日何在

    一场突如其来的末日变故,击垮了整个世界,逃、逃、逃,人类该前往何方?站在末日端头的齐枫,肩负沉重的责任,一步步带着家人以及朋友逃往明天,在末日之中浮沉。
  • 网游之凌天霸王

    网游之凌天霸王

    别打了,大哥,我保证下一次不在调戏嫂子了,不不,没有下一次,我以后都不再招惹嫂子了。大哥,不要打了。”一个满头染着黄头发的黄毛大声叫道。他脸肿的像个猪屁股,牙也被打掉了好几颗……
  • 返祖末日

    返祖末日

    2018年一场流星雨毫无征兆的降临地球,就连太空中各国先进的卫星各种仪器也没有侦测到。流星雨过后世界全变了,全世界丧尸爆发,而中国出现的却不是丧尸是僵尸,人家是丧尸我们是僵尸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好吧。世界末日来临,各种动物也出现了不同的返祖,人类也出现了返祖。想看僵尸VS吸血鬼吗?想看大妖VS狼人吗?想看道法仙术VS魔法吗?想看华夏对抗整个世界吗?本书应有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