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11100000003

第3章 先秦时期(2)

孔子当时是管理仓库的委吏,得到鲁昭公赏识。鲁昭公派人送来一条大鲤鱼,表示祝贺。孔子以国君亲自赐物为莫大的荣幸,因此给自己的儿子取名为鲤,字伯鱼。孔子很注重教育伯鱼,他特别强调伯鱼读《诗经》中的《周南》和《召南》。他对伯鱼说:“汝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意思是说:“你学习《周南》《召南》了吗?一个人不学习《周南》和《召南》,就好像对着墙壁站立啊!”

面对墙站着,那就什么也看不见,一步也不能走了。为什么孔子把问题说得这么严重呢?原来《周南》和《召南》是《诗经》开头的一些篇章的总称,内容多和修身、齐家有关。

孔子认为,人的道德修养就应从这里开始。

孔子还说过“不学《礼》,无以立”这句话,这比较容易明白。他所说的礼,就是他所处的那个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离开了这些,在社会上当然就站不住脚了。后代的读书人,把孔子的教育儿子的方法称作“诗礼传家”。

孔子有一个学生叫陈亢,这个人疑心孔子对自己的儿子有特殊的教育内容。有一天,陈亢问孔子的儿子伯鱼:“你听到过夫子有什么特殊的教导吗?”

伯鱼说:“没有,有一次,父亲一个人在那里,我走过前庭,父亲问我,学《诗》没有?我说没有。父亲说:

‘不学《诗》,无以言。’我后来就开始学《诗》。

又有一次,我走过前庭时,又遇到父亲一个人在那里。父亲问我:‘有没有学《礼》?’我说:“没有”。父亲说:‘不学《礼》,无以立。’我回来以后就开始学《礼》。我听到过的就是这两点内容。”

于是陈亢说:“我问一个问题,得到了三个收获。知道了要学《诗》、学《礼》,又知道了孔子对自己的儿子并没有什么偏私。”

孔子自己对学生也说过他的教育内容:“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和他对儿子说的话是一致的。孔子对于用诗来进行教育特别重视,他认为好的诗歌不但会锻炼人的想象力和创新力,寄托人们的感情,而且通过诗歌的熏陶会使人的灵魂得到升华。

曾参杀猪教子诚信

曾参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孔子的主要弟子之一。他向来强调做人要诚实,以身作则,并且以此来教育自己的儿子。在他看来,父母是孩子的榜样,父母的言谈举止对孩子都有着很大的影响。

一天,曾参的妻子准备去集市买东西。儿子一听母亲要去赶集,就缠着要跟她一起上街,妻子顺口说了一句:“别缠我,娘回来杀猪给你吃。”

儿子一听说要杀猪,这下有猪肉吃了,这才松了手,跑到一边玩去了。

曾参听了母子俩的对话后,就皱起了眉头,他看看喂了还不到3个月的小猪娃,充其量也才20多斤。他知道妻子说这话,只是开个玩笑,哄哄孩子,想着事情一过,孩子也就会忘了。然而曾参却认为,父母对孩子说话不算数就是欺骗孩子,那么,孩子就会感觉可以同样欺骗别人,更重要的是,父母的威信也会由此降低。于是他决定兑现妻子的诺言。

父子两个正要动手杀猪的时候,妻子回来了,见此情景气呼呼地忙上前阻拦:“你这是要干什么啊?这猪是年底过节用的,现在怎么能杀啊?”

一旁的儿子听到母亲不杀猪了,“哇……”大声哭起来。

曾参对妻子说:“你之前不是答应儿子要杀猪的吗?”

妻子回答说:“我只不过是跟孩子说着玩的,并不是真的要杀猪啊!”

曾参说:“小孩子的心灵纯洁无瑕,全靠父母教诲,在孩子面前撒谎,就会在他的心目中失去威信,你以后再说什么,孩子都不会相信了。所以我们一定要说到做到啊!”一席话使妻子明白了曾参的良苦用心。

于是,一家三口开始忙碌了起来,不到两个时辰,儿子就高兴地吃到猪肉了。

敬姜教儿子做官为民

春秋时鲁国大夫公父文伯的母亲敬姜博闻知礼,教子有方。公父文伯在鲁国做了大官后,母亲敬姜还经常纺织,公父文伯因为自己做了高官,就不叫母亲纺织了。敬姜却严厉地责备他说鲁国要亡了,怎么找了你这样一个不懂生产、不通人情的人当官。

你要知道,只有人人忠于职守,努力生产,国家才能富强。

公父文伯听了不敢言语,她又对儿子说:“人必须要接受劳苦的磨练,春分之后祭祀土地接着开始耕种,冬季祭祀时献上谷物和牲畜,男女都要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有过失就要避开不能参加祭祀。这是上古传下来的制度!君王操心,小人出力,这是先王的遗训啊。自上而下,谁敢挖空心思偷懒呢?如今我守了寡,你又做官,早晚做事,尚且担心丢弃了祖宗的基业。倘若懈怠懒惰,那怎么躲避得了罪责呢!我希望你早晚提醒我说:

‘一定不要废弃先人的传统。’你今天却说:‘为什么不自己图安逸啊?’以你这样的态度承担君王的官职,我恐怕你父亲穆伯要绝后了啊。”

公父文伯听了母亲的一番论述后,明白了很多。于是,在以后的任职过程中牢记母亲的教诲并照着去做,把鲁国治理得很好。

在交友方面,敬姜告诉儿子择友要慎重,而且对待朋友要真诚。有一天,公父文伯的朋友来家,对他不停地阿谀奉承,这些人走后,敬姜便对儿子说:“古人交朋友为了学榜样,长学问。你的朋友都对你巴结,所以这个样子,其实都不会帮助你。”公父文伯听了母亲的教诲,以后交了很多道德水平高的朋友,自己也与朋友相互帮助,成就了大业。

孟母教子,择邻而居

孟子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又一位杰出大师。后人习惯把他与孔子并列而称“孔孟”。

孟子自幼丧父,家境贫寒,但他的学术能在流派纷呈的战国时期独树一帜,与他有一位杰出母亲是分不开的。孟母仉氏教育有方,重在德育,动情晓理,于细微处从小做起,给孟子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仉氏出身微寒,识字不多,在丧夫后,便与儿子相依为命。当时他们居住在一个偏僻的村落里,旁边住了不少没有教养的人。这些人不但有偷鸡摸狗的行为,而且见孟家孤儿寡母,便常常向孟家扔砖头。母亲非常担心孟子会跟着这群人学坏,心里很不安。

再加上孟家紧邻一块墓地,几乎每天都会有送葬的人群披麻戴孝啼哭着从门前经过,久而久之,孟子和邻家孩子也跟着模仿。母亲感到这样的环境对儿子的身心带来不好的影响,便决定搬迁。

于是,母亲带着孟子来到鲁国的都城。孟母想,繁华的都城既可以使自己找到一份活计养家糊口,又可以使孟子接受先进的文化,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孟母在都城热闹的街市选择了一间破旧但价格便宜的房子住了下来。

她白天做活挣钱,年幼的孟子便和附近的孩子玩耍。可是细心的孟母发现这里两家邻居一个是打铁的,一个是杀猪的,好奇的孟子不是学生意人的吆喝叫卖就是模仿杀猪的动作或者学猪叫。看到这种情景,孟母又开始担心了。

当时鲁国处于战国列强包围之中,军力微弱,齐楚常有吞并之意。于是鲁国有大夫建议,效仿管仲治齐,男者为商,女者为娼,国富兵自强!所以当时鲁国正是全民经商的时候,集市如牛毛,竞争激烈。孟家居住地的商贩们为了争地盘,常常纠纷不断,打杀之声不绝于耳。

一天,孟母做活归来,突见孟子浑身是血,倒在家门口,大惊失色!

原来当天集市上有人打架,孟子像往常一样挤在旁边看热闹,一点也不觉得危险,反而受牵连被误伤。于是孟母决定不惜一切代价为儿子找一个好环境。之后他们迁到都城的一个靠近书院的地方居住。

在新的居住地,孟子每天都能看到一群群安静的书生们从门前经过,他们服饰整洁,谈吐温柔,举止文雅,而书院的琅琅读书声则传达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文化信息。在耳濡目染中,孟子对读书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孟子便与小伙伴们学着摆设祭坛,打躬作揖,进退如仪,为后来的诗书礼仪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一切都被母亲看在眼里。孟母认定,这就是她要找的适合儿子成长的居住地。

这家书院是国家开设的大学,学生多为贵族子弟。孟母虽然家境贫寒,但人穷志不短,她盼着孟子能读书做学问,将来好出人头地。于是孟母找到学校老师,请求学校接受孟子入学。

孟子入了学,学业进步很快,但他自恃聪明,很快对学业心不在焉了。

有一次,孟子认为学得差不多了,就中途辍学,回到家里,看见母亲正专心织布。孟母起身问道:“你学得怎么样了?”孟子回答:“学得差不多了。”

孟母回头拿起一把剪刀,把织机上织了一半的布齐刷刷地剪断。孟子睁大眼睛,不解地问:“母亲,为什么要把织好的布剪掉呢?”母亲语重心长地说:“你今日学业半途而废,就像我剪断这织了一半的布一样。”孟子恍然大悟,从此拜子思为师,勤学苦读,终成大器。

另外,孟母在礼仪上对儿子的要求也比较严格。孟子结婚后,有一次在屋外看见妻子在室内蹲在地下,衣冠不整,不守妇道,便对母亲说:她这么不守礼法,应该休了她。

盂母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孟子说:“我从窗户里看见的。”

孟母说:“古人说将上堂,声必扬。将入户,视必下。进屋前应叫别人有所准备,不能乘人不备,突然袭击。你偷看人家是你无礼,不是人家无礼。”孟子知道自己错了,以后也不再提休妻的事情了。

臧武仲听母劝告获救

臧武仲是春秋时的鲁国大夫,臧文仲的孙子,姓臧,名纥,他矮小多智,据说能预测将来之事,号称“圣人”。公元前587年,臧宣叔死后,幼子臧武仲继位为鲁司寇,位居第四。

其封邑于防(今山东费县东北)。

其时,鲁国三桓地位显赫。臧武仲以其智周旋于季、孟之间。臧武仲虽然很聪明,但自恃己能,到处插手,反而败坏了自己的名声。臧武仲以明礼节、善外交名世,却对国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从而为自己惹来是非。

据《左传·襄公二十三年》中记载:

臧武仲运用计谋帮助季武子废除了季武子的长子季孙弥的继承权,立季武子宠爱的季孙悼为季氏家族权力继承人。

而正因为此事,臧武仲同时得罪了季孙弥以及与弥交好的孟孙家族,孟孙氏家族成员向季武子诬告臧武仲阴谋叛乱,季武子起初并不相信,但臧武仲听到这个消息后暗中戒备。在出席孟孙氏葬礼时带上了披甲武士,多疑的季武子接到孟孙家人的再次诬告后竟信以为真,愤怒地下令攻打臧武仲。臧武仲和他的护卫们寡不敌众,只得奋力冲突逃出鲁国国都曲阜,逃亡到邾国。

臧武仲害怕家里人有危险,就想出了一个保全家族的方法。防邑是臧氏家族的封邑。臧武仲从邾国派遣使者带了大龟给他的异母弟臧贾,让臧贾向鲁国政府请求为臧氏家族“立后”来确保臧氏家族的权利。作为交换条件,臧武仲愿意舍弃防邑,流亡国外。

为达到这一目的,臧武仲回到防邑,向鲁国政府重申他的条件,请求保有臧氏的宗祠,他说:“我臧纥并不能伤害别人,而是由于智谋不足的缘故。臧纥并不敢为个人请求。如果保存先人的祭祀,不废掉两位先人的勋劳,岂敢不离开防邑?”

防城位于今天山东省费县境内,在当时距离齐国边境很近,鲁国不能失去这个战略要地。鲁襄公只能同意臧武仲的要求,册立了臧武仲的另一个异母弟臧为作为臧氏家族的继承人,继承臧氏家族的宗祠,而臧武仲也作为使者被派到了齐国。

到齐国后,齐庄公打算送田亩给他,臧武仲料到齐国将有大难,就不敢接受这份礼物,结果证明臧武仲是对的。后来鲁齐两国交恶,臧武仲估计自己可能被齐国扣押起来。他母亲对他说:你以前权势大,但不注重修身,对别人太严苛,有积怨。此次到齐国,齐国如果把你扣起来,别人正好借机报复,谁也不会救你。

臧武仲听了母亲的劝告,从此对鲁国国君礼敬尊崇,对手下人多施恩惠,搞好关系。后来他果然被齐围扣了起来,齐国要用他当人质,出兵伐鲁。他马上捎信回国,但又不敢说真相,只好用了些隐语,大家都看不懂。

只有他母亲从信中窥知真情,禀告鲁君,积极采取了措施。于是鲁国陈兵边境,齐国不敢进犯,也就放了臧武仲。

鲁班母亲启发儿子多思考

生活在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的鲁班,出生于世代工匠的家庭,从小就跟随家里人参加过许多土小建筑工程劳动,逐渐掌握了生产劳动的技能,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鲁班在机械、土木、手工工艺等方面有所发明。鲁班能有这样的成就,和父母的教育与帮助有很大的关系。

鲁班的母亲对鲁班的发明创造有很大的帮助。鲁班做木工活,用墨斗放线的时候,母亲就会拉住墨线头。

后来,母亲在线头上拴一个小钩,这样,一个人操作就可以了。后世木工把这个小钩叫做“班母”,以纪念这个创作。

在鲁班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对他的要求很严格,告诉孩子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吃苦耐劳的精神。遇到问题的时候要多想为什么,要多动脑子。

母亲的话,鲁班牢牢地记在心里了。

有一年夏天,鲁班家乡鲁国国君要鲁班监工营造一座宫殿,期限为三年。但是光这座宫殿所需的木料,需要三年多的准备时间。这可急坏了鲁班,因为国君的话就是圣旨,是不允许随便更改的,如果真的是耽误了工程进度,后果将会很严重。鲁班愁得连觉也睡不踏实。

为了加快砍伐木料的进度,鲁班每天都要提前上山选择好要砍的树木。

这天,天色刚蒙蒙亮,鲁班便踏着夜露,提前出发了。为了节省时间,鲁班便抄小路走,小路上山近,可是坡陡路滑,而且横七竖八地长满了小树、杂草,行走非常不便。他只好搀着树木、拽着茅草往上爬。忽然,脚底一滑,身体便顺着山坡往下滚去,鲁班急中生智,急忙抓住一把茅草,由于没有抓牢,反而感到手掌心疼痛无比。

滑到山脚,鲁班狼狈地爬了起来,伸开手掌一看,掌心已是鲜血淋漓。鲁班非常惊奇,为何一把茅草能够划破人的手掌。

但他顾不得疼痛,沿着滑下来的山坡,爬上去一看,这丛茅草与别的草没有区别啊。鲁班不甘心,便揪下一根茅草仔细地观察起来。这茅草的叶子很怪,叶子两边都长着锋利的小细齿,人手握紧它一拽,手掌就会被划破。鲁班又试着用茅草在他的手指上拉了一下,果然又划开一道血口。

鲁班正想俯身探究其中的道理,忽然看到近处有一只大蝗虫,两枚大板牙一开一合,很快吃着草叶。鲁班把蝗虫捉住细看,发现蝗虫的大板牙上也排列着许多小细齿。

鲁班从这两件事中得到启发,心想:如果仿照茅草和蝗虫的细齿,来做一件边缘带有细齿的工具,用它来锯树,岂不比斧砍更快、更好吗?于是,鲁班忘记疼痛,转身下山,做起试验来。在金属工匠的帮助下,鲁班做了一把带有许多细齿的铁条。

鲁班将这件工具拿去锯树,果然又快又省力。于是,锯子就这样发明了。

我们不难看出,鲁班能发明锯子与母亲对他的教育和督促有很大的关系。

鲁班教子多实践

鲁班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建筑工匠、创造发明家。他不但是能工巧匠,在家教上也很有见地,他认为实践出真知,钻研出智慧,凡事要多思考!在教育儿子时,他就是这么做的。

他的儿子叫伢子,孩子很聪明,就是不爱干活。儿子到15岁了,鲁班觉得应该教儿子掌握谋生的本领了。

同类推荐
  • 绿原笔谈

    绿原笔谈

    本书收录了《回族文学民族特点初探》、《新时期回族文学的发展》、《回族文学与回族文化传统》、《当代回族小说创作论》、《回族文学的自觉与发展》等文章。
  • 随风起舞

    随风起舞

    本丛书共收入《哲学深处的漫步》、《敲打岁月》、《生而自由》、《行走的声音》、《随风起舞》、《寂静中飞舞》、《狗吃羊》、《真水无香》、《我是第几者》、《走马看黄花》等共十本杂文随笔。
  • 阅读现代:论鲁迅与中国现代

    阅读现代:论鲁迅与中国现代

    本书为论文集。收录了作者1988~2002年间发表在学术刊物上的论文。分为“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若干问题”、“鲁迅的思想与作品”、“其他中国现代作家作品阅读记录”、“中国现代文学与西方文化问题”四个部分,集中展示了作者关于中国新诗、鲁迅、中国文学的现代性等问题的思考。
  • 中华古代文论的现代阐释

    中华古代文论的现代阐释

    中华古代文论带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特点,也蕴涵着人类文学活动的某些普遍规律,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它的现代意义日益显示出来。本书第一次将中华古代文论放置于现代学术视野中进行观照,系统而明确地提出了中华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化问题,并就古代文论的现代阐释做了具有示范意义的尝试,这对处在现代立场的人们理解、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论,以及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诗学复兴,具有重大意义。
  • 许我一个奇迹:港大诗影

    许我一个奇迹:港大诗影

    本书为作者十多年来以港大为创作重心的诗歌精选集。这部诗集着眼于游历东西地域空间的感验,寻求传统和现代转化、东方和西方汇通的可能。以杭州、香港、纽约、北京、台北、泉州、新加坡等名城为主线,记录了作者对于历史时空和人情世事的文化思考。
热门推荐
  • 祸害在江湖

    祸害在江湖

    简介与一个大魔头决战的前夜,“逍遥仙侣”自知必死,就将刚满月的孩子托孤于一个老人。这个老人带着孩子隐居在一个小镇上。为了不让这个孩子再做英雄,老人把这个孩子培养成了一个祸害。老人不让孩子做英雄,自己却做了大英雄。面对亲人的离世,那个孩子说“:我要笑着活下去!奸笑着活下去!”老人的意外离世,把这个孩子(祸害)推向了江湖……
  • 暗黑之尸体发火

    暗黑之尸体发火

    尸体发火火了死可忍尸体不可忍堂堂暗黑第一BOSS,岂容新手们爆转职者的末日来临了啥,地狱三兄弟?想和我抢暗黑第一BOSS的名号,等着被爆吧!嚯嚯嚯嚯……
  • 武魂绝学

    武魂绝学

    时空天王被九大最强天帝围攻而陨落,转世为都江郡王庶长子——江城。从此,修炼武魂,逆转宿命,杀上九重天!揭开武魂本源之谜,追溯诸天大道奥义......
  • 人生的二分之一

    人生的二分之一

    从普通的高中开学那日起,顾木木和梁晓阳就再没想到这一生都离不开对方了。读者群:256529198
  • 妈咪带宝玩穿越

    妈咪带宝玩穿越

    带着宝贝去逛街。一不小心穿越了。到了古代怎么办。。。慢慢混吧。
  • 玄月祭道

    玄月祭道

    大千世界,诸多异象,长生不死,永生不灭!
  • 凡印

    凡印

    灵气九段,本命归元,一印为始,九印为终,灵仙天劫,破空化神。这是一个以实力为尊的大陆,也是一个人与妖并存的大陆。大陆一隅,宁凡,本是一普通少年,复仇被杀,竟带着一块破损玉佩,回到了十五年前。当一切重头,面对家族危机,背负的血海深仇,还有青梅竹马的特殊身份,他注定无法再平庸…人,如何?妖,又如何?我要在这世间,逍遥、快活!谁,能阻我?新人,新书,写的不是太好,还有点慢热,希望大家看过之后给点意见,谢谢!^_^我会根据大家的意见争取做到最好,O(∩_∩)O!另外,附上一个小群,219020032,不知道有没有人加哦~~
  • 狐妖倾城

    狐妖倾城

    很久以前,日本的传说里,妖怪的存在是一件被普遍认知的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新世纪里根本没有人会相信……妖怪变成了传说,不过,其实在你的身边,还是有很多妖怪存在的……他们像普通人一样生活、上班、学习。在你不经意的时候,回眸一看,一个邪魅美丽的女子,或许就是会魅惑人心的狐妖呢……
  • 猎美高手

    猎美高手

    虎入狼群是什么样子?钟凡不知道,可是他的却无意中闯入了各色美女云集,各种寂寞求安慰的女性塑形会所……童颜诱惑小萝莉、刁蛮傲娇大小姐、妩媚动人女总裁,统统臣服在他的五指之下。身怀顶级按摩术,有着神秘背景的他将在芸芸女色中演绎怎样一段绯色传奇?
  • 误踩老公底线:甜心难招架!

    误踩老公底线:甜心难招架!

    三个月后。“不准跟他好,别忘了你是我的人!”“这段日子我和他,该怎样就怎样。难道和他在一起恋爱的细节,你也要过问?”转身,在他惊愕的目光中,毫不留恋的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