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15000000015

第15章 “我不好,你也不好”式的沟通(4)

爸爸在这个过程中要承担起照顾孩子和陪伴妻子处理创伤的任务,特别是要让孩子真正享受到一个儿童该有的轻松。

沟通游戏六看,你把我害成什么样子了

情境1:委屈的助手

出场人物:培训师及其助手

背景:培训师被社区邀请去作一个演讲,但由于事先沟通出了差错,听众的情况和要求的主题与之前得到的信息有较大的差异。培训师应付起来有些吃力,最后培训的效果并不好。培训结束后,两人一起去吃饭,于是有了如下的对话。

培训师:今天的培训效果一般啊。

助手:也还可以吧,我看有些人听得很认真。

培训师:确实,我开始得到的信息是观众们的孩子都是青春期的,所以准备的材料都是那方面的。到了以后才发现,孩子年龄很小,5岁以前的最多。

助手:嗯,那倒是。

培训师:不过我觉得我调整得还是很快。

助手:是啊,我觉得也不错啊。

培训师:不过我后来就有点没头绪了。我想了一下,是你把纸条递给我之后开始的。在那之前我的思路还是很清晰,你递了纸条之后我就开始乱了。

助手:(有点晕)纸条?哦,那是底下家长递的条子啊。

培训师:那你也不一定要递给我啊。怎么这么不机灵呢?

助手:(无语了)……不是你去之前反复强调要给你当好助手吗,观察会场情况,有什么发现随时反馈给你,怎么现在是我的责任了?

很多做助手的都可能有这个经历:你的上司做错了什么事情,会推说是你导致的。做助手的肯定觉得委屈:自己只是个协助者,事情不是自己做的,怎么可能负这种责任。虽然助手心里不满,但由于上下级的关系却无法表达这种不满。

我们看到的表面事实是一个领导经过“冷静地分析”后得出了错误的结论。实际上在本例中,课没上好的培训师觉得没面子,为了挽回面子,表明自己并没有乱了阵脚而说了上面的话。由此可以看出其隐蔽的内心动机和潜台词是:“我讲得不好还不是因为你。”此时,他的心理定位也很明显:我没讲好,你这助手更差。(我不好,你也不好)

沟通中的自我心理状态

这个游戏是处在“儿童状态”的培训师发起的。他像一个打碎了花瓶的孩子,妈妈问:“谁干的?”孩子的回答一定是:“不是我,是小狗干的。”培训师对自我的定位,让他自己扮演了“被责备的孩子”的角色。培训师必须给自己的失败找一个理由,于是就自发地在心里设定了两种角色:“严厉的父母”和“没有做错的孩子”。这其实是一个“儿童状态”的培训师对自己内心的“父母”说:“看看,是这个助手害我这样的。”

在沟通中什么被漠视了

在此情境中,游戏的发起人是培训师,他漠视了两个最基本的事实:

一是夸大了失败的程度。他没有充分看到这个过程中好的一面,所以他漠视了自我的价值。

二是漠视了别人对自己的理解。培训中有发挥不好的情况是正常的,决定培训效果的也不是培训师一人,没有人因此否定他。是他的自我否定导致了游戏的开始。

培训师可以如何调整

一是觉察。当出现“这次培训糟透了”这样的想法时,问问自己:这是别人的评价,还是自己脑海中的“父母状态”在挑剔和指责自己。其实这种负面的感觉往往是自己给自己的,情况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样坏。

二是表达。如果真的有这样的想法,不妨说出来。周围的人看得更客观,会告诉你这个过程中好的是哪些方面,需要改进的是哪些方面。简单地指责别人只能让对方更疏离自己,因为对方会害怕下次再被指责。

情境2:顽皮的孩子

出场人物:母亲和儿子

背景:刚刚下过雪,在超市门口,6岁的儿子顽皮地从台阶上滑下来,结果摔倒在地上,马上大哭起来。

孩子:都是你,非让我从这下,看,把我摔了!

妈妈:你再说,是我让你下的吗?

孩子:就是,你说,下吧,没事。

妈妈:(温柔地把孩子扶起,拍拍身上的雪)摔疼了吗?

孩子:没有。

妈妈:你看,那你摔倒了,我也没批评你啊,你是觉得好玩才滑的吧,摔了又怕我说你,于是就学猪八戒倒打一耙。小东西,是吧?

孩子:那你以前就说过我啊。

妈妈:好了,只要你滑的时候注意安全就行,走吧。

这个游戏是笔者亲眼所见。当时笔者正和一个朋友从超市旁边经过,我们都觉得这个孩子的表现既真实又好笑,而这个妈妈真是聪明,一下就看穿了孩子的真实意图。一个又贪玩又不敢承担后果的小孩子发起了这种游戏,不仅不会让我们感觉讨厌,反而会觉得多了几分可爱。因为所有游戏的创始人几乎全是“孩子”。

沟通中的自我心理状态

本来就是儿童的孩子突然学起了大

人说话:“看看,是你让我滑的!”所谓“小大人”就是这样出现的。孩子说话的口气也像足了以前父母责备他的样子,所以表面上孩子扮演了大人的角色,指责犯了错误的妈妈,其实仍然是一个“打碎了花瓶的小孩”在说:“看,是她让我这样的。”

在沟通中什么被漠视了

在此情境中,游戏的发起人是孩子。因为害怕妈妈的责怪,孩子为自己找了看上去很有说服力的理由。那孩子漠视的是什么呢?是妈妈态度改变的可能性。孩子以前可能经历过类似的情境,所以害怕再次被责备,找理由保护自己是很正常的行为。

情境3:冤枉的秘书

总经理端着一杯咖啡,愣愣地在出神,最近关于副总的事很让他困扰。这个副总是好不容易挖来的,原来对他也寄予了厚望。没想到进来后,发现他空有其名,在处理人际关系、管理团队方面有很大的问题。快一年了,情况不断恶化,已经到了不得不作决定的时候了。但当初签的合同是两年,怎么谈是个问题,如何善后也是个麻烦事。

总经理越想越烦,正在这时,秘书推门进来,喊了声“周总”。总经理手一抖,满满一杯咖啡洒到电脑键盘上,电脑瞬间关机了。于是他气急败坏地喊道:“进来不知道敲门吗?你怎么搞的,那么大声干什么?看你把我害的。”

郁闷的秘书一边赶快收拾桌子,一边小声嘟囔:“我敲了好几声,以为你听见了。”

总经理:“还说,说什么说,快收拾,乱七八糟的,烦死了!”

这其实是和情境2相似的游戏,只不过玩游戏的人从孩子变成了成人。

这个游戏孩子玩很可爱,成人玩起来就不那么可爱了,尤其当这个成人还是领导的时候。

表面事实是鲁莽的秘书打断了沉思的总经理遭到了斥责,其实我们能看到让总经理生气的原因并不是咖啡洒了,而是那句“烦死了”。他在为什么事情烦呢,显然是自己用人失误的事情。之前决策失误的挫败感和不知如何处理的焦虑感困扰着他,秘书的出现只不过让他把心里的这些情绪表达出来了。他可能一直在想的是“都怪那个不靠谱的猎头公司,怎么给我推荐了这个人”,“这个可恶的副总,枉我对他寄予这么大的希望”,“我真是糊涂,怎么就把他招进来了”。可怜的秘书一进来,就撞到了枪口上。于是对猎头公司、对副总还有对自己的抱怨都指向了秘书,总经理的情绪一下子爆发了。

“都是秘书把我害的”其实是“可恶的副总把我害成这个样子了”。这句话才是他最真实的想法,所以他隐蔽的内心动机和潜台词是:“这个倒霉的猎头公司和这个无能的副总可把我坑苦了。”心理定位也自然是:我不好,你也不好。

沟通中的自我心理状态

和情境2的游戏一样,表面上是“严厉的父母”对闯祸的秘书的指责,其实是“儿童状态”的总经理在对自己解释:都是他们让我陷入这么狼狈的状态。

在沟通中什么被漠视了

在此情境中,游戏的发起人是气急败坏的总经理。他漠视的是改变的可能性及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

用人失误在企业中是正常现象,每个老板都可能经历过。通过自己的管理团队解决这件事情是迟早的事,但可能由于以前没有遇到过,所以会乱了方寸。笔者在培训中经常听老板们分享,很多时候遇到困难会觉得挺不过去了,等解决了之后回头再看,又觉得那根本不是什么大问题。一旦夸大问题的严重性,经理们就会陷入“儿童状态”的恐惧中,变得六神无主。

总经理可以如何调整

当出现“情况糟透了”这样的想法时,不妨多说几遍“情况真的糟透了”,多次重复往往会形成一种强烈的刺激,激发自己的觉察能力。一个本质上积极的人是不会允许自己在负面的状态下停留太久的,所以多次的重复之后,很多人会对自己说:“很糟吗?真的那么差吗?也没有吧?”很好,反省就在这时出现了。

当反省出现后,人就会从“儿童状态”中出来,恢复到具备计算机功能的成人状态,同时开始整合资源、研究可能性,找到最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沟通游戏七瑕疵

情境1:不想结婚的男人

42岁的竞成毕业于名牌大学,在某上市公司任市场总监。事业有成的他让父母着急的是终身大事一直未解决。被他拒绝的女性很多,理由也各自不同,比如“太注重打扮了”、“家庭环境不匹配”、“太幼稚”、“爱好太少了”、“一点幽默感都没有”,等等。有一次,竞成遇到一个各方面都不错的女孩,父母以为这次可以了。可在女孩带竞成回家见父母的时候,他发现对方有一个非常大的家族,而这个女孩子是这一代中唯一的女儿,受尽了宠爱。他于是又拒绝了,理由是:“她是那一家人的中心,那将来这一堆老人都要我们照顾,太麻烦了。”经过这样的事,周围的人对他的婚姻基本已经绝望了。

有经验的婚恋顾问会告诉那些准备进入婚姻的人:选择40岁以上的未婚男人要非常慎重。他们要么根本不想结婚,要么非常挑剔。情境1中的“竞成”就属于这种。所有人都说他太挑剔,甚至挑剔得有点病态。

我们看到的表面事实是一个很完美的男人要找一个和自己匹配的完美女人,但他总有理由说出对方的不完美。表面上他总在嫌弃别人,其实他有一个情结:一旦选定了一个女人就会感觉对方是自己的一部分,如果她有问题,就会变成自己的问题。所以她不好就是自己不够好。因此,竞成隐蔽的内心动机和潜台词其实是:“我担心你不够好,以至于我看上去也不够好。”过度追求完美本身就是一种不现实的幻想,也是安全感缺失的表现,所以他的心理定位也自然是:我不好,你也不好。

在沟通中什么被漠视了

在此情境中,玩游戏的人是竞成。他漠视的是问题的严重性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点评中我们提出他担心对方不够好导致自己也不够好,所以一定要找一个完美的人避免自己可能会有的沮丧感。

同时,还有一种可能是他回避亲密关系并且怀疑自己处理亲密关系的能力,害怕因此暴露自己的不足。这个潜意识很可能是他一直没有意识到的。他以为自己只是条件高找不到合适的对象(很多挑剔的大龄男女都是这么解释的),但真正的问题有时比我们看到的严重得多:一个在婚恋上很挑剔的人背后多数有一个挑剔且强势的母亲。

沟通中的自我心理状态

虽然这个情境里没有具体的对话,表面上是竞成在客观地选择,但这个过程中的竞成显然处于“儿童式的恐惧状态”中。担心对方的不完美让自己不完美,因此不得不遭受别人的负面评价。同时,因为对亲密关系的恐惧而无法处理婚姻中的关系。

竞成可以如何调整

如果竞成还想结婚的话,就一定要

承认自身问题的严重性。“面对”是第一步要做的:反省一下自己究竟害怕婚姻中的哪些“画面”,这些画面从何而来(很可能就是他父母的婚姻)——澄清这些是非常重要的。澄清之后竞成就会明白这些“画面”是自己的假想,它属于别人的婚姻,不一定是自己的。

第二步,无论如何,竞成要真实地展开一段亲密关系。这段关系可能不完美,可能避免不了冲突,但竞成要学着去处理和面对。

婚姻关系的实质是两个不完美的人在一起互相包容,最终达到相对完美的合适状态,而不是一个完美的人拿着放大镜去找另一个完美的人。

情境2:挑剔的行政总监

职场中有一种人,他们总爱带着放大镜看别人的问题,行政总监晓璐就是这样的人。不论是平级的同事还是下属,她总能挑出对方的问题。在她的手下工作是非常难的事,她所在部门的流动率也非常高,多则一年,少则三个月,总有人因为和她相处不好而离职。人力部门对此很恼火,每年为行政部门招聘新人几乎成了HR们最头疼的一件事,因为好像没有人能达到晓璐的标准。

我们看到的表面事实是:一个挑剔的总监把挑剔当成实现完美工作的一种途径。在很多公司,这个甚至成为被提倡的工作作风。但当这种挑剔不仅无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反而给自己和周围的人带来麻烦时,问题就不是这么简单了。

晓璐的“安全感”来源于挑出别人的错漏,“指出别人的不足才是我的能力”。但其实她对自己的弱点非常清楚,并且一直尽全力不暴露自己的缺点。挑剔和指责别人成了她最坚实的外壳。这样,当别人指责她时,最多说她太挑剔了,而“挑剔”却可以光明正大地解释成是工作需要。晓璐其他方面的缺失反而被“挑剔”这个大的“不足”隐藏起来。晓璐内心隐蔽的动机是:指出你们的问题,我的问题就可以不被发现了。心理定位和潜台词是:“我知道自己不够好,但你们别想发现,我会先发现你们的。”(我不好,你也不好)

沟通中的自我心理状态

这样的游戏就像一个孩子考得不好,回到家怕被父母责骂,就说:“我们班小胖考得更差。”所以晓璐的游戏肯定是来自“儿童状态”的。但表面上晓璐却是以一个挑剔的“父母状态”出现。

在沟通中什么被漠视了

在此情境中,游戏的发起人是行政总监晓璐。她漠视的是改变的可能性及问题的严重性。

表面看上去她只是挑剔,但一直不敢面对自己能力的缺失才是最大的问题。总怕下属做不好工作其实是担心自己没能力掌控局面,正因为看不到这个问题,就引出了第二方面的问题:不认为提升个人能力是可能的。游戏玩到最后,人力部门就会发现,也许最应该被换掉的人是她。

晓璐可以如何调整

让没有安全感的人自我调整是件很难的事,因为放下“挑剔”和“指责”会让她感到恐惧,没有了这层壳她就不知如何生存,所以这样的人是相当固执的。只有职业生涯出现大的变故——比如人力部门找她谈话,建议她认真考虑自己的职业前景——这个时候她也许才能意识到自己的心理问题带来的职业危机。

调整的第一步是客观地评价自己。晓璐不妨求助于HR,看看同事或第三方对自己的评价,了解一下在工作中自己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优势。只有通过他人客观的评价,她才能知道哪些问题和局面是自己可以掌控的。明确了这些信息后,就不会不加选择地害怕下属能力不足或给自己捅娄子——掌控局面,为下属的失误善后,也是领导的职责之一。

同类推荐
  • 我的人生哲学

    我的人生哲学

    20世纪中国文化名人之一、著名思想家、中国新儒家开创者梁漱溟先生,在他一生追求和探索中,对人生问题进行了长期深入思考,形成了独特的观点。他关于人生价值在于创造的观点,关于应该立何种人生之志的见解,他对人生道德和修养的解说,他人生处世的经验之谈,以及他对自己人生的反思,对于今人仍有教益而保持其重要价值。本书收入的梁先生谈人生的文章,对读者起到明德启智作用。
  • 狼性生存法则

    狼性生存法则

    狼是最有纪律的动物之一,是天生的士兵,是草原上不败的铁骑。个人要成功,企业要胜出,国家民族要强大,都需要有狼的精神。本书集狼道之大成,从个人、团队、企业、民族、国家等多角度,多层面深入阐述狼性生存法则。
  • 识破厚黑术

    识破厚黑术

    厚黑术无疑就是巧于辞令、善于献媚、心黑手辣、蛇蝎心肠、陷害忠良、排挤人才等等,这些都是厚黑者的共同特点,本书就这些现代厚黑术,教你如何洞悉人性、察言观色,用最好的办法去做有意义的事,识破在人际交往中的种种黑洞和陷阱,从而在工作和生活中能得心应手。
  • 瞬间感悟·谦卑者的智慧

    瞬间感悟·谦卑者的智慧

    本书分“处世秘笈”、“学无止境”、“另眼看世界”、“生活中的瑕疵”、“谦怀宝典”等专题,通过大量小品文揭示出一些深刻的人生哲理。
  • 用等待一朵花开的时间守望幸福

    用等待一朵花开的时间守望幸福

    花开需要等待,幸福需要坚守。本书是一部灵动脱俗的情感暖心美文集,是关于生活、关于幸福、关于忍耐的励志经典,文字清淡,回味隽永,温暖感动。让你的内心沉淀下来,淡然面对繁华落寞,坦然面对得失荣辱,笑着面对困苦磨难,拥有安静坚持的力量。无论这个世界怎样,都能不慌不忙地坐在流年里等待花开,稳稳地守住幸福。生命终会经过岁月的沉淀磨砺生香,幸福便如期而至。
热门推荐
  • 数码人生

    数码人生

    《数码人生》将我拉回到了在甘肃省电子计算机办公室工作的年代。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小南在兰州电力修造厂CAD室为他们厂的除尘器设计与绘图开发软件,由于成绩突出,通过了省电力局的验收,并进行了软件登记,被电力部评为五小成果省市一等奖、全国三等奖。能源部信息化工程研讨会和甘肃省第一届电子计算机应用技术交流会在他们厂的召开,有力地推动了甘肃的CAD工作。继而,甘肃省成立了CAD/CAM协会,担任副秘书长的小南成了我工作的左膀右臂。本书是兰州南特数码科技集团总裁南振岐的个人传记。
  • 人文成都

    人文成都

    以掌故和成语中的成都为切入角度,分“入蜀”和“出蜀”两篇讲述成都的历史人物故事。本书对以成都地域文化为典型代表的巴蜀历史文化进行系统梳理,并在占有翔实史料的基础上加以富有才情的文学化想象叙述,兼具学术性与文学可读性,对传承和创新中华文化具有较大意义,出版价值较高,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
  • 网游之星耀

    网游之星耀

    痴情的魔箭手风流成性的浴血骑士猥琐的暗黑法师木讷的狂战士柔美的精灵牧师这不是一个人的世界这是一个团队以游戏改变现实。
  • 暖心宝贝誓不婚

    暖心宝贝誓不婚

    李阿彬在和蓝冉玲结婚后,到处沾花惹草,还把各种各样的人带回家。蓝冉玲一气之下离家出走,李阿彬渐渐意识到错误,两个人重归于好。
  • 青春爱的罗曼史

    青春爱的罗曼史

    青春,每个人一生中只有一次,你是否有好好珍惜?每个人的青春都是与众不同,有火辣,有任性,有叛逆,有努力,有浪费,有后悔,有悔恨,有早恋,有不懂,但,无论怎样,至少,青春过后的蜕变都让我们懂得许多。
  • 御苍穹

    御苍穹

    一次偶然的机会,无权无势的少年学会了大陆上万年来无人能解的御兽诀,一条通往诸神云巅的路就此摆在他面前,路的尽头,苍穹在御!身怀第十位至尊的不世之秘,竟然还独身闯入九大至尊领域,却只是因为一时兴起。当生死都只在一念之间的时候,他是要怀里的美人,还是要脚下的世界?走更磅礴的山河,闯更古老的遗迹,看更辽阔的世界!够大气,才够玄幻!总有一日,他要走到神的肩膀上去!
  • 处理人脉关系必知的九大玄机

    处理人脉关系必知的九大玄机

    一个人在社会上行走,要想达到无往不胜,就得处理好人际关系,明白人与人之间的玄机。本书以全新的视角,全面展现关系资源在我们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用理性的思考,深度剖析关系的种种潜规则;用现实的观点,反思人们对人脉关系的种种误区。从最具典型的九个关键点出发,在讲述现象的同时,力求透过现象看出本质,去探讨搞好关系的成功玄机。
  • 全球顶级企业通用的9种战略管理方法

    全球顶级企业通用的9种战略管理方法

    通过总结微软公司的杠杆发展成长战略、雀巢公司的顾客满意战略以及世界知名企业的个性化品牌战略等九大通用战略管理方法,形成了九种完整的顶级企业战略管理理论。本书所采用的案例大部分来自于全球500强企业,正是它们引领着现代战略管理的发展趋势,它们的一些成功经验也可以为其他谋求长期竞争优势的企业所学习与采用。
  • 每一种孤独都有陪伴

    每一种孤独都有陪伴

    家是港湾,可为何家会伤人?爱意味着融合,可为何越爱越孤独?我们每个人都渴望走出孤独,都渴望与别人相爱。如果一个人越重要,我们就越会用自己所懂得的最好的方式去对待他。但很多时候,这种渴望背后的潜台词是:因为我爱你,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你好,所以你要听我的,要按我的期待去回应,去做事。而所谓的“好的方式”则常常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别人。在这种逻辑下,相爱便成了强加,成为控制彼此的战争。因为这个缘故,我们都渴望爱,都爱过,然而,要命的孤独感却纠缠着这个世界上的绝大多数人,亲密关系成为咫尺天涯。
  • 修仙生活日记

    修仙生活日记

    身为一个平凡的女修,在追寻大道的的路上需要克服的困难太多。天资、功法、人品、灵丹法宝一样都不能少。爱情、侥幸、妇人之仁、惰性贪婪一样都不能多。没有前者,修行太慢,被人欺凌,多了后者,就是修行的毒瘤,离死不远。漫漫修仙途,何日能成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