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掌声,中等生会更自信
从前文中谈到的“中等生的现状”中,我们知道孩子们有很多的期盼,他们期望能得到来自老师和家长的安慰、鼓励、支持、理解、信任和尊重,他们同样渴盼鲜花与掌声,想从“中等”到“优等”……所以,请我们的家长和老师不要吝啬,尽可能地去满足孩子的期盼吧。
您想让孩子从“中等”到“优等”吗?那就多给孩子点掌声吧!掌声就是力量,就是孩子自信的源泉。
在知识与科技迅速发展与更新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优等生家长更加重视孩子的学习,他们想让孩子考上重点大学,将来出人头地。于是他们大量投资,让孩子进贵族学校……而一些中等生家长却认为孩子反正没多大发展,就顺其自然吧。他们对孩子的学习少有过问,忽视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长,忽视孩子的自信心培养。甚至孩子学习上有了一些进步,在学校里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回家向家长述说时,家长还爱理不理,甚至嗤之以鼻。
案例一
万涛是一位初一的学生,他的学习成绩一直不太理想,班级50多名学生,他能排到30名。父母也曾为他请过大学生家教,也曾送他去补课班学习,但成绩还是原地踏步。一次期末考试后的家长会上,老师表扬了一些学习有进步的同学,其中就有万涛。因为万涛的成绩从上次考试的30名上升到了24名。同时家长会上老师还给进步的同学发了“奋进奖”奖品——一个笔记本。
家长会后,万涛问妈妈奖品在哪里,因为老师说过要给进步的同学发奖品。可妈妈却说:“一个破本有什么了不起,不还是排20多名吗?还美其名曰什么“奋进奖”?在那么多家长面前丢死人了,让我扔了。”听了妈妈的话,万涛的心一下子沉到了“井”底!
东子给老师和家长的建议——
1、“自信”首先来自“他信”。
“自信”来自“他信”,很大程度上来自他人的赏识,而父母和老师及亲人中的成年人的认可,比其他的赏识更为重要。
曾看过这样一个关于自信的故事:
有一位四年级孩子的母亲来到老师的办公室,忧心冲冲地对老师说:“老师,我来请教怎样才能使孩子提高学习成绩。从孩子上幼儿园开始,我就教她学习写字、做数学题,一、二年级时孩子学习还挺好。我花钱给她买各种各样的学习辅导资料,还买了复读机、磁带、光盘……家里什么都有,可孩子的成绩却总是排在中等,最近我发现他越来越不爱学习了。您说,现在没有知识,将来能干什么呢?”
老师问道:“那您是怎么要求孩子的呢?”这位母亲回答:“他总是考80多分,还想参加数学竞赛,那不是扯淡吗。我们单位小李的孩子学习就是好,每次都考90分以上,那才是参赛的料。我的孩子那么笨,哪能行啊,让我给拒绝了。”
瞧瞧,这位家长从来看不到孩子的优点,又不顾及孩子的感受,在这种得不到赏识的“高压”下学习,孩子肯定觉得自己不行。那么,没有自信,又怎么能把学习搞好呢?
再看看我的一位刚从北大毕业的年轻朋友的故事:
这位朋友小学和初中学习成绩都不错,但是到了高中却一落千丈,无论她如何努力成绩都始终都在班级里25名左右徘徊,为此她非常苦恼迷茫。
高一寒假的时候,这个女孩的一位从北京回家探亲的表叔来看望她的父母,很自然的,家里的大人们谈到她的学习情况,女孩的父母连连叹气,表叔却说,小姑娘形象不错,普通话也可以,而且还学过钢琴和舞蹈,虽然学习成绩一般,但如果再努力一下,去考北京广播学院(现在的中国传媒大学)的播音主持专业一定没有问题。
表叔的无心之语,却让女孩看到了希望。从此以后,女孩整个学习状态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每天早上六点起床,六点半拿着饭盒出去,有课上课,没课上自习。晚上吃完饭之后接着上自习,一直到晚上熄灯回到宿舍。这样的日子她坚持了两年。
两年之后,这个女孩出人意料的考上了北京大学。那两年的火热学习状态,一直是女孩一生中的最美好记忆之一,至少到现在为止,谈起这段往事,女孩依然感觉那是最幸福的时光。
这就是赏识的魅力,这就是自信的力量。每个孩子的潜力都是无限的,关键是在这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作为家长的我们是否给孩子了一个合适的目标和方向,是否发现了孩子身上的引爆点。
2、搭一个舞台,让中等生树立自信。
孩子都有强烈的表现欲望,哪怕中等生亦是如此。但现实中为何中等生对于上课发言,参加各种活动和学习竞赛却显得十分被动呢?因为舞台都是为优等生准备的,哪怕去参加,也是作陪衬。没有成功喜悦的刺激,就无法激起他们的表现欲。正如一位中等生在日记中写道:“经过这次英语故事比赛,我才发现紧张只是一时的,原来我也能行!”因此,家长和教师要鼓励中等生,参加各种活动和竞赛,让优等生和中等生一起合作参与,挖掘中等生的潜力,给中等生脱颖而出的机会,把每一块土地都开垦成肥沃的良田。
我在前文中曾说过,依依的各科成绩中,语文和英语都属于中等。
初中二年级依依转学到沈阳市141中学后,学校创办了晨曦文学社,团委老师让她出任文学社的社长,虽然当时依依已经出版过《玩过小学》,作文也写的不错,但是语文成绩却不是很好,为此孩子曾犹豫过,通过我的鼓励,最终走马上任。
正是文学社这个舞台和老师的信任及家长的鼓励,才使孩子既提高了写作水平,同时也促进了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当然语文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试想,一个文学社社长,如果写不好作文,语文成绩不好,又何以服众。
尽管依依的英语成绩不是很好,但是到长春上高中后,英语老师还是让依依做英语科代表。当依依得知英语老师让其当科代表时,非常激动,充满自信地说:“老师,我不会辜负您的期望,我一定努力学习,把成绩搞上去!”老师鼓励依依说:“老师相信你,才让你当这个科代表,但不要有啥负担,有事随时找我。”不久,孩子的英语成绩就有了提高,因为她知道,如果科代表本学科的成绩不好,是无法让其他同学信服的。
正是通过在学校里老师给提供的舞台,和在家里我给予她的锻炼机会,孩子的学习劲头才越来越足,自信心也日益增强。
曾有位伟人说过:“谁拥有自信谁就成功了一半。”自信能将人的一切潜能调动起来,使人在智力、体力、学习、工作和处世能力等各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我们要善于创造机会,让中等生正确地认识自己、赏识自己,寻找前进的驱动力。给他们搭一个舞台,挖掘出自己的闪光点,帮他们树立起自信。
3、多加激励,促中等生向优等生转化。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里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人肯定。”这种渴望也不断地啃噬着中等生的心灵,他们都希望能够得到家长和老师的肯定及同学的赞赏。因此,对待中等生,我们应多以鼓励促使他们前进。心理学上的“皮格马利翁效应”表明,家长和教师对孩子的期待可以对孩子产生巨大的激励作用。
虽然许多中等生的智力、能力一般,但人的潜能是无止境的,当感受到自己是被关注、被肯定的,他们会产生强烈的上进心以及竞争意识,这样,教育的奇迹就会出现。实践证明,中等生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并不比优等生低,所以对于中等生,我们要通过及时表扬,肯定他们的种种努力,帮助他们认识自身优点,增强自信心,勇敢地迈出前进的步伐。
在孩子取得成绩和荣誉时,我们的掌声是褒奖,是认可;在孩子面对困难和考验时,我们的掌声是鼓舞,是动力。掌声带给孩子自信;掌声带给孩子鼓励;掌声带给孩子向上的动力。孩子们在家长和老师的掌声鼓励下自信,在自信的基础上努力,在努力的奋斗下取得成功。
让掌声响在课堂,响在家庭,响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角落,让掌声伴随孩子成长的每一天。
给予阳光,中等生会更灿烂
如今,在学校里、在班级中,优等生往往会受到偏爱:课堂上,他们是老师主要的提问对象;课后,大考、小考、各种竞赛又给优等生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表扬、鼓励、成功也给了他们更多的信心和力量。因为优等生能给家庭、班级、学校带来荣誉,所以被家长、老师、甚至学校领导宠爱着。
而那些中等生们,每天安静地端坐或行走于教室内外,从老师和同学的视线中淡入淡出,默默无闻。课堂上提问,他们的手举了又举,没人问津,终于无力地垂下,直至永远不再举起;有时他们也会在下课的时候闹出点事情来,可事情太小,班主任甚至连眼都没抬,摆摆手就把他们打发了。回到家里因为在学校表现平平,成绩不突出,也得不到家长的重视。这使他们变得沉默寡言,日渐枯萎。
案例一
刘阳在上小学时,学习成绩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爸爸妈妈很为自己的女儿骄傲。可是,进入初中以后,情况却发生了变化。第一个学期的期末考试,刘阳的学习成绩一下子在班里排在了10名开外,这对一向感觉自己学习良好的她是一个不小的打击,父母的态度也开始暴躁起来。刘阳决心努力学习,下次考试挤进班里的前几名。然而,第二学期的考试成绩依然不理想,仍然在中上游徘徊。她有些失望了,不晓得自己成绩下降的原因是因为能力低,还是因为压力大,太紧张,导致学习方法不对头。而这时爸爸妈妈的脸色更加难看起来,对她横加斥责,骂她不争气,笨蛋一个,给家人丢脸。甚至有时候家里来了客人,爸爸也会对客人说:“我们这孩子太不争气,脑袋瓜子太笨,将来肯定不会有什么出息。”说得刘阳低头不语,心里很不是滋味儿。慢慢地她开始变得沉默寡言,自卑起来,对自己的学习丧失了信心……
案例二
一名中等生在他的QQ空间里叹息道:“我是一个学习不争气的中等生。老妈老爸总对人说:‘这孩子不上不下的,考名牌大学没什么指望,放弃了又太可惜,真是烦人哪!’而老师更是忽略了我,鲜花般的微笑、阳光般的温暖都给了尖子生(优等生),个别辅导的机会和一些鼓励性的话语又施舍给了差生。我和我的中等生“难友”,只能待在被遗忘的角落,没有阳光雨露,甚至连雨雪风霜都没有。”
东子给老师和家长的建议——
1、帮中等生树立“我能行”的信念。
孩子的成绩牵动着家长的心,成了大多数家长最关切的头等大事,这本来也是无可厚非的事情。但是,当孩子成绩下滑的时候,家长应该怎样处理呢?这本来是帮助孩子重建自信的大好时机,可是很多家长却对孩子冷嘲热讽,而不是帮助他们找出学习成绩下降的原因,最终使孩子丧失了学习的信心。自信是成功的起点,是前进的力量。家长应该让孩子从小看到自己的长处,尤其是对于那些中等生的孩子,一定要让他们相信自己:“我并不比别人笨”,“别人办到的事情,我也能办到”,“别人办不到的,我照样能办到。”树立这样信念的孩子,就会具有最大的独立性,就一定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取得成绩。有一个很多人熟知的小故事,可以很好地说明这个问题:着名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非常调皮和淘气,为此学校将爱迪生列为“坏孩子”,因为爱迪生的捣蛋和喜欢别出心裁,常常弄得老师哭笑不得。最终,校方通知爱迪生的妈妈将他领走,告诉爱迪生的妈妈说这个孩子不可能有出息了。小爱迪生非常害怕妈妈会责骂他,而爱迪生的妈妈并没有责骂他,只是说了一句:“孩子,我相信你能行!”在妈妈的鼓励下,爱迪生最终成为一个世界闻名的发明家。
虽然,我的女儿依依不比爱迪生,但是我对依依的激励同样使孩子愈发自信,不仅在学习上取得了好成绩,而且在生活上,孩子也处处显示“我能行”,很多同龄孩子不能做的事,她都能很好地完成。
2、多给中等生正面的暗示。
家长和老师积极正面的期待,会使孩子感受到被关爱和被支持,从而使孩子充满自信,生气蓬勃;相反,负面消极的评价会使孩子失去信心。
当孩子成绩不理想,对自己失去信心,怀疑自己能力的时候,如果父母和老师能常常给予积极的暗示,孩子的自信心就会增强,反之就会更加自卑。有的家长经常骂孩子“笨蛋”、“啥也不是”、“你这一辈子就这样了”……对孩子说这样的话,孩子会记在心里的。以后孩子在学习上、生活上遇到困难的时候,他就会想起这句话,从而怀疑自己,就有了破罐子破摔的想法。如果孩子平时听到的是鼓励和表扬,即使你不在身边,他也会想起大人的话,并以此来激励自己,不断地去克服困难。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多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无论是一句肯定的言语,还是在关键时刻的支持,孩子都会感受到来自心底的力量。经常这样做,孩子会越来越出色。
法国有句谚语:自以为鼠辈的人定被他人轻视、欺侮。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心理暗示”给人带来的影响。经常性地给孩子一些积极正面的“心理暗示”,孩子就会更加自信,向更高的人生台阶迈进。
3、要发现中等生的“亮点”。
教育就是挖掘潜能。每个人都有着显现的或者潜在的不同于他人的优点,发现并培养这些优点,才是增强孩子自信的关键。教育不是把孩子都培养成像筷子一样齐,而是把每一个孩子的不同潜能都充分激发出来,这才是成功的教育。
家长要善于看到和挖掘孩子的优点,同时也能够善待孩子的缺点。孩子的自信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孩子还小的时候,我们家长和老师帮助他们一点点培养起来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发现并扩大孩子的“亮点”,淡化他的“暗点”。
家长要善于对孩子说:“你真棒”,想办法让孩子每天都生活在“我很棒”的感觉中。在每天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要想方设法去找到孩子的一两处“闪光”的地方,加以表扬和鼓励。这些好的行为可能是学习上的、也可能是生活上的,即使是一瞬间发生的,我们也要发现并及时给予表扬。
4、赏识是对中等生最有效的教育方法。
中等生“既自尊又自卑”,即渴望得到家长和老师的表扬,同时也耿耿于家长和老师的批评。中等生的闪光点相对较少,即便有也常被人们忽略,或看不见,或不予理睬。因此,家长和老师要善于对他们“竖起大拇指”,因为你们的“赏识”能满足他们自尊的需要、克服自卑心理,并成为其前进的内驱力。
中等生渴望阳光,需要关注。如果我们多为他们“竖起大拇指”,肯给他们一点阳光,他们一定会光鲜灿烂;如果我们能给他们提供一个舞台,他们同样能给我们带来意外的惊喜;如果你能给他们一支笔,相信他们同样能够谱写出动人的旋律和优美的乐章。
感受温暖,中等生会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