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姨娘的院子在荣国府的最西头,一个僻静的拐角处。紫鹃进去时,看见的是满目苍夷,颓败之象,里面残花败落,柳絮乱舞,毫无生气。院子里没有做杂事的丫鬟,彩霞拿着一把扫帚,打扫着院里的残花败柳。打扫几下,便停下来喘息一会儿,不一会儿,面红耳赤,呼吸困难。紫鹃知道,这是柳絮吸入嘴中的症状,最是难受。紫鹃上前两步,道:“彩霞姐姐,你休息吧,放着我来。”彩霞抬头,甫一见紫鹃,唬的一下子扔掉了扫帚,冲着里屋喊;“姨娘,林姑娘屋里的紫鹃姑娘来了。”
赵姨娘正在屋里纳鞋样,预计下个月可以给探春做双绣花鞋。探春为人傲气,最不待见的就是赵姨娘。赵姨娘心里明镜似的,探春在怨自己。赵姨娘时常想,如果探春投胎到了二太太的肚子里该有多好,正经的小姐,将来嫁过去是正经太太。现在只能指望,等探春长大,老爷可以为她指户好人家。赵姨娘听见外面的动静,迎出来道:“怎劳紫鹃姑娘动手,紫鹃姑娘千金贵体,这事交给彩霞做就可以了。”紫鹃道:“无妨。”说着,便动起手来,惊得彩霞长大了嘴巴。一柱香的时间,院子就恢复原貌,焕然一新。
彩霞对紫鹃佩服的心服口服,原以为,荣国府的一等丫鬟是不做这些杂事的,尤其是宝二爷与林姑娘身边的。只有像自己,跟了不得势的姨娘,才会事事要自己动手。彩霞哪里知道,紫鹃是苦过来的,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打扫完后,紫鹃才进入赵姨娘的屋子,说明来意。赵姨娘流泪道:“姑娘出息了,会记得老奴。紫鹃姑娘小坐片刻,让我换件衣服。”又看见贾环手中捧着的书籍,,心中对林黛玉充满无限感激。
赵姨娘离开了,彩霞忙着其他的事情,贾环在一旁整理着书籍。紫鹃这才有时间观察赵姨娘的屋子。
屋子极其普通,似下人住的规格。可在贾府中,太太们陪房的屋子都比赵姨娘住得好。一厅二室,再走进去便是赵姨娘的卧室,旁边是贾环的。贾环已长至幼学的年纪,却还与赵姨娘挤在一处。紫鹃摇摇头,心想;“赵姨娘虽有老爷宠着,可时常受二太太打压,很难熬出头。”复又想起自己初到贾府的日子,老太太想把自己安排到宝玉房中,争姨娘的位子。若不是自己不肯,只怕将来自己也沦落到赵姨娘的地步。
黛玉的住处已经忙得热火朝天,春纤与雪雁指挥这儿,指挥那儿,连擦汗的功夫也没有。几个大丫鬟商量了几天,一致决定,亲自为姑娘办一个生日寿宴,而且,当她们把这个决定告诉其他二三等丫鬟时,众丫鬟举双手赞成。在她们心里,早已对黛玉感恩戴德,一心想着报答。黛玉望着外面不可开交的样子,笑盈盈的道;“红玉,我想起那时在林府过生,爹爹与娘亲也是这样为我们准备的。”红玉道:“姑娘想家了。”黛玉道:“今天是开心的日子,我们这么伤感干什么。”
晚上,如月中天,紫鹃等人打发了巡院的婆子,关上了院门,开始为黛玉祝寿。黛玉望着丫鬟们忙活一下午的成果,又望着厅中站满的人,乌压压一片,笑道:“大家快坐,辛苦大家了。”人群中,林之孝家的望着黛玉,心想姑娘终是长大了,不再是那个围绕在太太身边承欢的小女孩。赵姨娘望着林黛玉,又好似望到了贾敏。贾敏也办过这样的生日寿宴,不过,那次受到二太太的严厉惩罚。阴差阳错,贾政无意间救下贾敏与赵姨娘,赵姨娘意外地成为了贾政的小妾。
众人就座,一桌以黛玉为首,一桌红玉为上座。黛玉的这一桌,坐着的是林之孝与林之孝家的,雪雁,又拉了赵姨娘与贾环陪坐。红玉的那桌是几个一等丫鬟,如春纤、紫鹃,并着赵姨娘身旁的彩霞,其余小丫鬟自凑成一桌,摆在庭院中。吃到尽兴处,众人玩起了行酒令,红带两位寿星被灌了不少酒。
忽然间,一阵急促的大门声传来,并伴着鸳鸯的轻声呼唤,“紫鹃,雪雁,开开门。”刚开始,众人以为听错了,后来,门外传来悉悉索索的对话声,众人才意识到门外有人。雪雁借酒壮胆,打开门一看,错眼看成两尊女鬼,惊叫一声“妈呀,鬼呀”。门外被称为鬼的其中一人道:“雪雁妹妹勿怕,是我与晴雯。”众人听是鸳鸯的声音,虚惊一场,纷纷笑话雪雁胆小。黛玉上前道:“两位姐姐快请进。”晴雯道:“姑娘,我们是来给您拜寿的,您好歹留我们吃碗寿面。”红玉上前一把拉住晴雯,“这是哪门子道理,礼物还未给林姑娘,便向林姑娘讨要寿面。”说着,红玉拉着晴雯来到她那桌,鸳鸯被众丫鬟请到与黛玉同桌。红玉那桌添了心直口快的晴雯,气氛更加热烈,晴雯不满行酒令,竟开始鼓动红玉猜拳,哥两好呀,红玉哪是晴雯的对手,连连惨败。鸳鸯吃酒吃到一半,望着笑出眼泪的黛玉,知道林姑娘心里是真的高兴,有些不好意思的小心翼翼提醒道在:“姑娘明日可防着二太太盘问。”黛玉一愣神,细想鸳鸯的话,“鸳鸯姐姐,黛玉自有对策,不会累及他人。”
“看来是我来迟一步,未曾赶上晴雯与鸳鸯姐姐。”平儿人未到声先至,站在门口说道。晴雯道:“平儿,好丫头,你不跟在二奶奶身边,来林姑娘处干什么。快走,快走,别扫了我们的酒兴,”此时,晴雯粉面含春,多了一分妩媚。平儿道:“主人都未曾下逐客令,晴雯你倒是拿着鸡毛当令箭。别以为宝二爷宠着你们,我就治不了你。”晴雯道:“好姐姐,你最通情达理,饶了我吧。”平儿听后,扑哧一声笑了。平儿又对黛玉道:“林姑娘,我是代二奶奶来补送贺礼的。今天事忙,二奶奶差点忘了,幸亏巡夜婆子来禀报,说林姑娘这里很是热闹,二奶奶才想起今儿是林姑娘的生辰。”
原来,巡夜婆子第二次寻到这里时,发现林姑娘这人声鼎沸,想要进去一探究竟,又怕得罪黛玉,思来想去,上报给了王熙凤。王熙凤听后,与贾琏一合计,才记起今日是黛玉的生日。于是,二人备了礼物,唤来平儿,让平儿来送贺礼,平儿便将私下里为林姑娘准备的礼物夹在贺礼中,带了过来。
次日,黛玉从床上睁眼醒来,唤紫鹃紫鹃不至,叫雪雁雪雁没来。正当黛玉认为院子里无人时,平儿走了进来,“姑娘酒醒了。”黛玉点点头,问道:“平儿姐姐,她们呢。”平儿一面帮着黛玉净脸梳妆,一边向黛玉说道:“昨日喝得连醉如泥,都在外面睡着。”黛玉想起昨日发生的事,想自己应该睡在外面,为何会在床上醒来。黛玉发问道:“平儿姐姐,黛玉昨日不应该睡在外面吗?”平儿拿梳子的手顿了一下,接着又缓缓的为黛玉梳头,“平儿不知,平儿醒来时,鸳鸯姐姐已经走了,林姑娘已经躺在床上了。”黛玉不疑平儿的话,思考了一会儿,“肯定是鸳鸯姐姐把我扶进来的。”若此时黛玉回头,便能看出平儿在说谎。平儿见黛玉如是认为,不再做过多解释,但在平儿的心里,还是有着答案,那人对林姑娘的温柔,平儿历历在目,比起宝二爷,要好很多。
中午时分,众人终于酒醒,开始整理一片狼藉的院子。紫鹃与雪雁将众人送来的东西登记造册,一一给黛玉过目,然后准备放入库房。只是,黛玉在看东西时,一份礼物吸引住了她的眼睛,一个檀香木盒子,盒子上雕刻着她幼时读《离骚》,写下的那句“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黛玉打开盒子,发现里面竟是有时玩过的所有玩具。黛玉激动道:“紫鹃,你快去查查,这是谁送来的。”紫鹃拿起本子查看,却发现那礼物没有署名。
黛玉疑惑极了,内心深处有个声音在告诉她,送这份礼物的人,跟她有着莫大的联系。
雪雁一阵风的跑进来,喘着气说道:“姑娘,院子里突然多出了两缸开得极盛的并蒂莲。”黛玉心中大奇,“现在不是莲花盛开的时节,而且我朝并蒂莲极其难寻。”雪雁见黛玉不相信,火急火燎的拉着黛玉去看。众丫鬟见黛玉到场,主动让出一条道路,路尽头,放着两缸并蒂莲。“并蒂莲,花开并蒂。”不知谁呼了一句,“姑娘是百花仙子转世。”众人纷纷跟着说道:“百花仙子,百花仙子。”紫鹃望着这一幕,心中为王爷高兴,为姑娘高兴。黛玉听着众人的呼唤,不忍心打破她们的幻想。在苏州,黛玉也被苏州百姓认为是百花仙子转世。每每随父亲出游。苏州百姓见到她,都会亲切地称呼她为百花娘娘。
黛玉信步回到房中,回想着昨日发生的事情。原本在黛玉看来很简单的事情,现在却变得复杂起来,仿若有幕后推手,推动整个事情的发展。一举手间,黛玉看到被自己扔掉,骂为“臭男人的东西”又回到了自己手中,在皓腕上带着。一切,黛玉觉得太离奇了。
平儿离开黛玉的园子后。急匆匆的回到了王熙凤的住处,一五一十的将昨晚撞见的说给王熙凤听。王熙凤捂住嘴巴,久久没有缓过神来。偌大的荣国府,有人可以来无影去无踪,这是王熙凤最不愿意相信的事情。而且,当她知道偌大的荣国府中有人在暗中保护黛玉,王熙凤的心里十分的欢喜,“平儿,这件事你就当做没看见,记住那人给你的话,想要活命,闭紧嘴巴。”平儿点点头,冲着王熙凤做了一个缝嘴巴的手势,在她心里,林姑娘与众不同,她不能做出败坏林姑娘清誉的事。
林黛玉的事被王熙凤压了下来,王夫人无处可寻,兼被贾元春叫进宫中训斥一顿,安分了不少,日日躲在佛堂念经。自此后,王熙凤对待黛玉越发与其他姊妹不同,嘘寒温暖,关怀备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