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00700000012

第12章 婚嫁·丧葬(2)

我国古代思想家把世界上的事物概括为天、地、人三类。人虽然是万物的主宰,但在先民的哲学思想和生活经验里,天地才是生产生活的承载者,我们的一切都来源于天地,例如风调雨顺、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空气清新、河水纯净、阳光明媚等,都是天地给我们的恩赐。既然我们得到了天地这么多的恩赐,那么我们在结婚时就应当首先拜天地,以表达对天地的感谢,同时也祈望天地能够保证我们生儿育女能平安健康、干事业能够一帆风顺。

除了天地,父母也是我们生命中重要的因素。是他们给了我们生命,是他们抚育我们长大成人。我国传统文化中对孝亲都极其重视,甚至通过法律条文把孝敬父母规定下来。所以,我们结婚时也要拜父母。

夫妻是建立新家庭的基本要素。要保持家庭和睦,夫妻间就要做到相敬如宾、互敬互爱,因此夫妻对拜也就成了结婚拜堂中的重要一环了。

所以,拜堂中的三拜,包含了新郎、新娘对天、地、人的感谢,是一种朴素而虔诚的思想,值得提倡。

趣味链接:拜天地的习俗

据说,远古时期的女娲刚开始造人时,只造了一个俊俏的后生。因此,后生常常备感孤单寂寞,整天唉声叹气的。

无奈之下,后生只有把他的寂寞向月亮倾诉:“月老啊月老,给我找个知心人吧!如果你能帮我如愿以偿,我世世代代都领你的情!”月亮忽然一闪,传来了一个老人的声音:“后生不要愁,我给你找个伴。”

这时,只见一个白眉长须老人拄着一根龙头拐棍,领着一个姑娘飘飘悠悠地来到这位后生的面前,对他说:“我让女娲造了一个女人,给你领来了,你们先认识一下。过一会儿我就给你们办喜事。”说完,老人就不见了,只留下他们两人在那里四目相对,默默传情。

然后,月老又领着两个白发白须的老人出现了。月老说要为他们举行婚礼,他指着两个白发白须的老人说:“这是天公和土地,你们以后的生活都离不开他们,所以你们首先要拜一拜天公和土地。”

007新娘为何要蒙上“红盖头”

古时候的婚礼中,新娘头上蒙着一块别致的大红绸缎,被称为红盖头,这块盖头要入洞房时由新郎亲自揭开。

最早的盖头约出现在南北朝时的齐代,当时只盖住头顶,用以避风御寒。以后各族人民纷纷仿效,成为一种社会风气。到唐朝初期,便演变成一种从头披到肩的帷帽,用以遮羞。

据说,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唐明皇李隆基要求宫女以“透额罗”罩头,也就是在唐初的帷帽上再盖一块薄纱遮住面额。

从后晋到元朝,盖头在民间广为流行,已成为新娘不可缺少的装饰,而且新娘的盖头一般都选用红色的。

关于新娘蒙盖头的习俗,有一个神话传说。

据唐朝李冗的《独异志》载,宇宙初开的时候,天下只有女娲兄妹二人。为了繁衍人类,兄妹得配为夫妻。于是,兄妹俩上到山顶,向天祷告:“天若同意我兄妹二人为夫妻,就让空中的几个云团聚合起来;若不让,就叫它们散开吧。”

结果那几个云团聚合为一。于是,女娲就与兄成婚。女娲为了遮盖羞颜,“乃结草为扇以障其面”。扇与苫同音。苫者,盖也。

以扇遮面,终不如丝织物轻柔、简便、美观。因此,执扇遮面就逐渐被盖头蒙头代替了。其他许多关于人类起源的传说中,都有用树叶、兽皮或编织物遮面避羞的描述。也许,新娘蒙红盖头就是由这演变过来的。

趣味链接:娶新乘花轿的由来

早期,迎娶新娘多是用车,而不是轿子。这是因为,车要比轿子出现得早。

封建社会早期,士大夫家庭娶亲的礼仪很讲究。有“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六项规定。每项规定中,又有极为细致的要求。

譬如,男子到女家“亲迎”,要穿黑色衣服,要在黑夜里用黑漆车子,打着火把前去。新媳妇是坐在车子里的,车上有盖,里面有帷幕,以免被人看见。因为古人认为妇女代表阴气,迎阴气入室,宜在晚上进行。

轿子起源大致从唐朝开始,南宋孝宗曾为皇后制造一种“龙肩舆”。上面装饰着四条走龙,用朱红漆的藤子编成坐椅、踏子和门窗。内有红罗茵裤、软屏夹幔,外有围幛和门帘、窗帘。可以说,这是最早的“彩舆”(即花轿)。这以后,历代帝王都为后妃制造彩舆,而且越来越华丽。

轿子娶亲这个仪式出现在宋代,并渐渐成为民俗。这主要和“亲迎”仪式出现了一系列变化有关。例如这时亲迎已改在早晨进行,新郎要披红插花,所以新娘坐的轿子也改成鲜艳的花轿。

008新婚之夜闹洞房

闹洞房也称为闹房、闹新房。由于在戏闹过程中主要以新娘为逗趣对象,故又称闹新娘、耍新娘,甚至还称为戏妇。

闹洞房一般安排在新娘过门头天晚上。在这天晚上,众亲友不论男女老少都拥挤在新房里,在新人面前,大家七嘴八舌,提出五花八门的问题和要求,闹得小两口面红耳赤、含羞满面。

而闹洞房是如何起源的呢?

据史料记载,在先秦时期,当时的婚礼还很简朴、肃穆,没有大操大办、喧嚷纷闹的场面。到了汉代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的长足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有所变化,已经不再满足于古板而沉闷的旧式婚礼,而是开始追求喜庆热闹的气氛。也已经不再固守“三日不举乐”的古训,而是开始大操大办,从而使得此时的婚礼开始蒙上了喜庆色彩。

虽然闹洞房从一开始就被视为一种陋俗恶习,但这种风俗还是流传了下来。其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闹洞房是和古代社会的婚娶制度分不开的。古代的男女结合多是父母一手包办,相互之间比较陌生,闹洞房则能够让他们彼此之间消除陌生感,增进了解,为新婚生活开个好头。

第二,闹洞房还能使亲友们团聚在一起,让他们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加深。

今天,我国大部分地区仍然保留着闹洞房这种古老的习俗,而且花样繁多。闹洞房除了逗乐之外,还有其他意义。

例如,闹洞房进行到一定时候,新郎要领着新娘“作揖认亲”,即由新郎领着新娘拜见男方所有的尊长。在拜见过程中每个尊长都会赏给新娘一个红包做见面礼,这被称为“作揖包封”。同时,尊长要拱手回个“半礼”,这种仪式能够显示家族礼仪有度、尊幼有序。

再如,在我国的中原地区,人们闹洞房时通常要进行咬苹果、咬喜糖、走独木桥、夫唱妇随等活动;在有些地区,闹洞房时还有“撒喜床”的环节,即由嫂嫂抓干果往新人床上撒,这种做法既是一种逗趣,也是为了营造一种热闹氛围,使洞房不再冷清。

趣味链接:“洞房”一词的最初意义

在人们常说的“人生四喜”中就有“洞房花烛夜”这一喜,其中的“洞房”指的就是新婚夫妇的卧房。那么,“洞房”一词最初就是指新婚夫妇的卧房吗?

其实,“洞房”一词最初并不是指新婚夫妇的卧房。

在《楚辞·招魂》上有“娉容修态,垣洞房些”的句子。它的意思就是在幽深的内室里满是面容姣好、仪态优雅的女子。这里的“洞房”自然是指幽深而又豪华的居室,而不是指新婚夫妇的卧房。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在文学创作中都沿用了“洞房”一词的本义,如“悬明月以自照兮,徂清夜于洞房”。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洞房”与新婚夫妇的卧房仍没有任何关系。

直到北周时,我们才从庾信的《三和咏舞诗》中首次读到“洞房”、“花烛”搭配的句子:“洞房花烛明,舞馀双燕轻。”但这句诗也不是描写新婚之夜的,其中的“洞房”也不是指新婚夫妇的卧房。

从唐初开始,“洞房”才被用来指代男欢女爱的处所,借以描叙“闺情”,但此时的“洞房”还没有“新婚夫妇的卧房”之意。

直到唐朝中期,“洞房”一词才渐渐引申为新婚夫妇卧房的意思。这一点可以从以下的诗句中看出,如刘禹锡《苦雨行》:“洞房有明烛,无乃酣且歌”;顾况《宜城放琴客歌》:“新妍笼裙云母光,朱弦绿水喧洞房”;朱庆馀《近试上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此后,“洞房”才慢慢变为新婚夫妇卧房的专称了。

009何谓“倒插门”

女不出嫁而招婿入赘者,谓之赘婚。赘婚是一种夫从妻居的婚姻形式,而“倒插门”就是对赘婚的一种通俗叫法。

“倒插门”之习起于周代,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形式:如秦汉的“赘婿服役”;宋代的“舍居婿”;元代的“赘婿养老”;乃至今之所谓的“招夫养子”、“招婿养老”等。

“倒插门”往往有以下五种原因。

一是因为女方有种种困难,需要人料理支撑,所以招婿入赘;二是因为女方舍不得离开父母,恋家心重,故招婿入赘;三是因女家穷困,家中没有男丁,故招婿以防穷养老;四是因为女家无男丁,恐香火难以为继,故招婿以接嗣传代;五是因为男方家庭兄弟众多,或随其所欲,或“家贫无有聘财,以身为质”,故愿就赘于女家。

趣味链接:一个女婿半个儿

据说,“一个女婿半个儿”这句俗谚跟唐朝公主许配给少数民族有关。

唐朝前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大唐帝国经济文化的繁荣,为边疆各族人民所倾慕。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常以许配公主给少数民族首领作为联结民族感情的纽带,当时的少数民族首领也以娶唐朝公主为荣。

安史之乱后,虽然唐朝进入了迅速衰退的时期,西戎常觊觎大唐领地,但联结民族关系的纽带还在。公元788年,唐德宗许配咸安公主给回纥可汗,回纥可汗很是感激,想为岳父唐德宗效力,就来信说:“昔为兄弟,今婿半子也,陛下若患西戎,子请以兵除之。”婿称“半子”便从此传开了,后来慢慢演变成了“一个女婿半个儿”的俗谚。

010大年初二“迎婿日”

嫁出去的女儿是不能回娘家过大年的。对其原因,民间有两种看法:一是如果嫁出去的女儿回娘家过年,会把娘家吃穷;二是嫁出去的女儿就是别人家的人了,不能再吃回头饭,尤其是大年初一不得在娘家吃。

既然嫁出去的女儿不能在初一那天回娘家过年,那什么时候才可以回去呢?

根据流传久远的年节习俗,大年初二才是“迎婿日”,也有人说这天是“女孩儿日”。嫁出去的女儿全都要在这一天带着丈夫回娘家,一来是拜年,二来是探望父母。一般来说,嫁出去的女儿在大年初二这天就可以无拘无束地回娘家了,但也有些地方是初三,甚至在初三以后。由于这一习俗对娘家非常重要,所以娘家人也特别重视。

趣味链接:为何说嫁出去的女儿是“泼出去的水”?

古代社会把嫁出去的女儿比喻成泼出去的水。认为女子出嫁之后就是外姓人家的人了,不会像儿子那样承续香火,为娘家创造价值。女孩子虽然也是父母的亲生骨肉,但出嫁之后,尽管表面上还保留着固有的血缘关系,但实际上却由十分亲密渐渐地走向疏远,像水一样已经泼出门外了。

封建礼教要求女子要遵守“三从四德”,其中的“三从”是指: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在当时,无论是在娘家或婆家,女子都没有自己的权利和地位。即使亲亲生女有机会回到娘家,但在娘家人的眼中,她也已经是外姓人了,家里的事不会让她参与。

011“两口子”说法的由来

将夫妻称为“两口子”的说法由来已久。不少人认为“两口子”中的“口”就是嘴巴的意思,也即是说夫妻二人有两张嘴。殊不知这种观点是大谬特谬的。

关于“两口子”之说的来历,有以下两种说法:一说是明朝洪武年间的;另一说则是清朝乾隆年间的。

明朝洪武年间,书生高文敬在外出时救了一位名叫路春花的落水女子。路春花为报答高文敬的救命之恩,便有意以身相许,而高文敬也对路春花一见钟情,于是他们就私定终身。谁知路春花的美貌被恶少罗大公子看上了,便要抢春花做小妾。这一消息被罗家丫鬟小玉偷偷告诉了高文敬和路春花,他们两人便想私奔,却被罗大公子追上,在相互撕扯中罗坠崖身亡。由于势力强大,罗家不讲公理王法,买通了判官,很轻松地就将高、路两人送入了死牢。

洪武帝朱元璋得知此事后,觉得事有蹊跷,便亲自审讯,真相终于大白。为了防止高、路两人再遭罗家恶势力欺凌,就将他们分别发配到湖北的桃园口和安徽的金山口。虽远隔千山万水,但他们却两情依旧,时常往来于两个山口之间。当地人都很敬重他们,称他们为“两口子”。后来,人们就用“两口子”泛指“夫妻俩”了。

另一说是清朝乾隆年间的。当时山东有一位名叫张继贤的才子,与当地恶少石万仓的妻子曾素箴有暧昧关系。由于石万仓酗酒成性,在一次饮酒时意外死了,石家人便怀疑是张继贤下的毒手,就将张继贤告到了县衙,并诬陷曾素箴通奸杀夫,要求有个公断。县官是个办事不负责任的人,就胡乱断了案,判张继贤和曾素箴死罪,送往京城等待秋后问斩。

一次,乾隆皇帝看地方上呈上来的案卷,无意间看到了张继贤的供状,见其文笔不凡,出于惜才之心,乾隆皇帝就想救他。不久,乾隆皇帝下江南私访,途经微山湖时,走遍了这里的山山水水,回来后便御批:张继贤发配卧虎口,曾素箴发配黑风口。两人获赦后,时常往来于卧虎口与黑风口之间,甚是自由。于是,当地人就将他俩称为“两口子”。

趣味链接:夫妻和好重聚为何称为“破镜重圆”?

夫妻在离散或决裂之后的团聚或和好常被称为“破镜重圆”。为何会这样说呢?

这个典故最早见于唐人孟棨的《本事诗·情感》一书。据书中记载,南北朝末期,北周的宇文政权已经被隋朝的杨氏政权架空了。在隋文帝杨坚的经营下,隋朝的实力日益强大,而骄奢淫逸的陈国政权统治者陈叔宝却浑然不觉。

隋开皇九年,隋朝以50万大军从东西两线对陈政权发起了强大攻势。在国破家亡之际,陈国太子舍人徐德言与他的妻子乐昌公主将一面铜镜一分为二,每人各持一半,并相约如果他们在战乱中失散了,就在正月十五京城的集市上叫卖半面破铜镜以期重逢。

战争中,乐昌公主被俘并被赏赐给破陈有功的越国公杨素。战后,乐昌公主虽然过上了锦衣玉食的生活,却一直心事重重。

徐德言在战乱中幸免于难,孑然一身,流落荒村。他拿出半面铜镜,想起了曾经的约定,就盼望着正月十五能早点到来。很快这一天就来了,徐德言抱着最后的希望,来到京城的集市上叫卖半面铜镜,果然遇到了一个同样叫卖半片铜镜的人,但这个人不是乐昌公主,经交谈得知此人是她的仆人。徐德言用自己的半面铜镜与仆人的那半面铜镜一对比,它们刚好能合在一起。

虽然破镜可以重圆,但夫妻两人别说团聚,就是见上一面也是难上加难,恐怕此生此世都不能再见了。徐德言只得题诗一首:“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请仆人代为传递。

乐昌公主得诗后悲痛欲绝,万念俱灰,终日茶饭不思、以泪洗面。杨素得知后,便将徐德言找来,把乐昌公主还给了他,并让他们偕归江南终老。

此后,人们便把夫妻重又团聚或和好称为“破镜重圆”。

012“结发”夫妻与“结发”仪式

“结发夫妻”一般指原配夫妻,后来人们以此来表示夫妻间的患难与共和互助互爱。在文艺作品中经常有此说法,比如《古诗》中有:“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诗作《为焦仲卿妻作》有:“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甚至南朝的梁江淹《杂体·李都慰从军》中也有:“而我在万里,结发不相见。”

同类推荐
  • 弟子规·增广贤文·声律启蒙·幼学琼林

    弟子规·增广贤文·声律启蒙·幼学琼林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著。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详述了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养成忠厚仁爱道德风尚的经典教材。《增广贤文》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是一部古训集、民间谚语集。其内容汇集了为人处世的各类谚语,很有哲理性,释道儒各方面的思想均有体现。《声律启蒙》按韵分部,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虚实应对。从单字到双字、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节奏明快,朗朗上口。《幼学琼林》是中国古代儿童的启蒙读物。最初名叫《幼学须知》,又称《成语考》《故事寻源》。
  • 中华民俗文化:中华民居

    中华民俗文化:中华民居

    民居的功能开始只是为人类遮风避雨而已,继而发展到居住、会客交往、家族活动、祀祖等等,除此之外,还成为显示主人身份地位的象征。
  • 走近古都

    走近古都

    在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当中,古都无疑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元素。
  • 魂牵梦绕新西兰

    魂牵梦绕新西兰

    新西兰位于太平洋西南部,领土由南岛、北岛两大岛屿组成,以库克海峡分隔,南岛邻近南极洲,北岛与斐济及汤加相望。首都惠灵顿以及最大城市奥克兰均位于北岛。
  • 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

    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

    本书用大开大合的笔法将复杂多变的世界全景呈现出来,并从政治经济和地缘政治的角度对以上这段历史加以回顾和剖析,将其中所隐含的背后规律一一展现,使读者能够了解当今世界格局形成的由来以及未来的走向。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在这一过程中,为未来的中国找出一些启示。正如江晓原先生所说:“理解今日的世界格局,是为了开创明日属于中国的新格局。”
热门推荐
  • 买单

    买单

    一个底层人的命运,常常让人啼笑皆非,就是有人帮助他,他也不知道,看不到,因为他始终在底层。
  • 风云胜天

    风云胜天

    一人一剑闯天下,上天下海无人敌。笑傲群雄把酒歌,孤芳自赏青天剑。这是一个充满人情味的故事,希望大家能进来感受一下。本书有些慢热。不要着急啊!!!!最后一句,求收藏!!求点击!!!!!
  • 鬼神大人,抱紧我

    鬼神大人,抱紧我

    某女色欲熏心,一不小心差点把一个鬼给强了。于是她的惨淡人生就正式开启了,头一次接吻差点被摔死,第二次接吻差点被冻死,第三次接吻差点晕死。问了这只鬼的年龄,居然有几千岁。什么,他还要跟她组cp,这算不算最萌年龄差啊!
  • 浮生一世只倾城

    浮生一世只倾城

    一片羽毛,超脱生死,灵魂,实体,齐齐穿越!她和她们23世纪的校花,千金居然穿到了一个奇幻的修炼世界,科学神马的都是浮云,这让一群生活在科学世界里的她们肿么活!!!
  • 暗黑之光

    暗黑之光

    一个人,一把剑,卫风行走在光与暗之间……
  • 都市之极品犯人

    都市之极品犯人

    一个在监狱里面待过三年的男人,一段都市拼搏之路。三年前,他是一个军人,是西南军区王牌军特种大队的一员。入狱前一个月,正是边境某国毒品成熟走私高峰期。他和他的战友在边境守护着祖国的安全线。然后毒品贩子枪击战友之后站在边境线上无尽的嘲笑。于是提刀进入,手刃毒品贩子。然而在乱战中误杀该国军人,差一点挑起两国争端。于是军事法院裁定入狱三年。三年之后,二十三岁的他,闯入都市。本想平凡的他,却被生活逼迫的不再平凡。带着一帮同样不平凡有故事的监狱兄弟闯出来一片属于他们的天下,叫世人不再看不起。【书名不好,但是希望大家收藏,内容不容错过】
  • 千源万语,难以凯口

    千源万语,难以凯口

    三小只的校园遇爱故事,相遇——相识——相知——相爱
  • 途天

    途天

    当世界迈入一个高度科技,高度文明的时代,你相信有神鬼传说么?当贪婪,欲望,钱权统治着整个世界,你相信有邪魔的存在么?一位来历神秘的少年,却有着高深莫测的道行,伏鬼怪,斗僵尸,降妖邪,战神魔,看他如何拯救世界!
  • 爱上大尾巴狼

    爱上大尾巴狼

    市的一家高级餐厅,悬挂着的水晶灯晶莹剔透,一大排的落地水晶玻璃窗旁是一排铺着绣着暗纹桌布的餐桌,排满了餐点和饮料,繁复精致的花样就像一个个新出炉的艺术品,所有的一切在一声声叮咚如泉水流淌的钢琴声下,美好的仿佛不真切。
  • 重生之战神威武

    重生之战神威武

    绝世战神重生回到少年时代,没地位,没权利,没实力。随后发现前世令自己所向披靡的战神金身同自己一起重生,从此吞精气,祭战魂,血炼不朽身!开始牛逼了,造反!前世罗家灭我满门,灭回来!前世青幽冥派掌教太嚣张,欲抢我的女人,阉了,叫你做太监!今生北死海魔宫宫主忒装逼,将我好友挑断手筋脚筋,废回来!今生神州诸派不听我号令,灭宗灭派,彻底斩草除根!不管前世今生,只要看我不顺眼的,我看不顺眼的,统统杀了!看君傲如何踏翻神圣仙佛,斩杀天下英雄。屹立战斗巅峰,高呼战神威武!“尔等,服气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