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89500000007

第7章 人人皆可成佛(4)

什么叫“中观”呢?就是既不哭哭啼啼地悲叹人生,也不浑浑地噩噩虚掷生命,它能有智慧的目光,扫除人生一切的疑惧,苦闷和误解。而正确地认识人生的真象,把握人生的方向。

有人怀疑佛教是悲观的,因为它提倡“苦空无我”认为人生充满着许多许多的苦恼,认为眼前的世界都是因缘暂时聚合而成的,没有一样是真实的,永恒的。

其实佛教只是不“讳疾忌医”而已。并不是真正悲观的。你看人生不是充满着许多苦恼吗?你瞧这个世界那一样是真实的?永恒的?不是吗?连孔子都有“逝者为斯夫,不舍昼夜”的感叹。佛教并不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宗教,它先要我们认识这个人生是个苦恼的人生,然后进一步地分析这些人生的苦恼都是人自己的无知贪欲招来的,因此人人都可以自己克服这些苦恼。最后指出人生的幸福之道,希望人们要节制自己的欲望,多为别人服务。佛教深信:自己要想快乐,一定不能把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只有全体众生都能幸福快乐,个人才会有真正的幸福快乐的。

佛教认为功名利禄都是过眼云烟,所谓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因此劝人不必太贪恋,太贪求;相反地劝人要布施、修福慧、要能看破、要能挣脱这些名枷利锁、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财富的多少并不能代表一个人精神的充实与否,只有修养品德、净化心灵,才能欢度心安理得的人生。

佛教在“否定”人生的一切之后,使人不再盲目地贪恋、追求,此才能积极地为人群服务,再度肯定人生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

佛教说人的身体是“空的”“假的”目的在劝人不要“处处为我”而要“我为人人”因为“我”既然是“空的”“假的”那么功名利禄要来何用?

佛教认为众生是一体的,休戚与共的,小我生活于大我之中。因此要牺牲小我,完成大我,不但不能自私自利,反而要有慈悲助人的精神。

佛教反对命运操纵在他人或神的手中,自己做的自己承当。因此,人人要刻苦耐劳,努力奋斗,为了明日,必须献出今天,没有辛勤的耕耘,哪会有丰硕的收获呢?

佛教劝人要“少欲知足”并没有要人逃避责任。佛教要人“铁肩担道义”,不做独善其身的“自了汉”,所谓“众生无边誓愿度”、“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就是最好的说明。

佛教的戒律,对人的行为并不是死的束缚,而活的鼓舞,在消极方面可以止恶防罪,在积极方面能够鼓励救人济世。举“不杀生”为例,它的真正精神与目的,不在自己的不杀,而是要劝人戒杀。一个立志学菩萨道的人,自己杀生固然是破戒,就是见死不救也是犯戒。其他戒律也莫不如此,不但自己不能“偷盗”、“说谎”,更要劝人不要偷盗、说谎。苦口婆心的,不厌其烦地劝人改邪归正。这样“各人自扫门前雪”的自私心理将不复存在。人人急公好义,古道热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就是一个充满着爱和同情、公理与正义的人间了。

2、佛教倡五戒

有时我们看报纸,头版的社会新闻,总有些触目惊心的消息:抢劫、偷盗、吸毒、****……真令人浩叹人心不古!

如果你想笃信佛教,至少要严守佛教的“五戒”的基本戒律:

1、不杀生,不残害生灵。

2、不偷盗,不偷、不抢别人的财物。

3、不邪淫,男女关系要正当。不拈花惹草,不红杏出墙。

4、不妄语,说话句句真实,不虚伪,不说谎。

5、不饮酒,酒能乱性,使人失去理智,因此必须戒绝。《论语》中孔子亦有“不为酒困”一语,不过酒在当药用医病,暂可通融。

这五戒刚好与儒家所提倡的仁(不杀生)义(不偷盗)礼(不邪淫)信(不妄语)不谋而合。

严守五戒是做人的根本,违犯五戒在社会上就不能立足,同时为国法所不容。最后只有身陷囹圄,饱尝铁窗滋味。佛教认为要想做人就非守五戒不可,违反五戒下世就不能再得人身,而将堕入地狱、畜生、饿鬼等三恶道了,这三类众生的报应都是痛苦不堪的。

我们且不管下世如何,看看目前就够了。人能不杀生,社会上就没有杀人命案;能不偷盗,就没有小偷强盗;能不妄语,也就不会有欺,诈、骗等事;能不淫邪,就不会有男盗女娼,破坏家庭伦理的事;能不饮酒;则身心愉快,头脑清晰,不会因一时糊涂而闯祸,且能健康长寿。

为此,这个社会便宁静、安乐、显而易见,这便是佛教净化社会人心的功用。

3、佛法与人生

佛教认为人就是顶天立地的人,在人之上没有一个可以操纵我们生死,成败、福祸的神,人是自己的主人,自己的主宰。只要自我奋发努力,一定有光明灿烂的明天。

人要想真正的快乐,无非就是要求心情平静,不生烦恼。对于眼前的苦恼,随遇而安,不怨天尤人。对于宇宙、人生种种问题,能得到合理的解答。对于未来——来世或人死后的最后归宿能有满意的答案。自己的前途,命运、归宿、以及成败、苦乐不操纵在别人的手中。于是便会感到人生真正的快乐。

佛教劝人知足常乐、学习禅定、乐观进取、心情自然平静,不生烦恼。一般人就好象一个三岁的小孩,丢了一块糖就会焦躁不安,大哭大闹;而佛教教徒就好象懂事的大人,不会为这些小事烦恼。这是因为观念、智慧、境界的层次不同。佛教认为眼前不如意事,都是以前自己做的因所结的果,所以要勇以忍受,敢做敢当,不可怨天尤人。

佛教所有的经典不是在显示佛的权威与能干,而是完全而彻底地解答宇宙、人生的基本问题,能使人得到合理的解答。

佛经上说:“佛以一大因缘出现于世。”这一大“因缘”来世间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众生能转速成悟,从苦难中解脱,永远享受自由和快乐。

释迦牟尼降生人间,贵为王子,抛弃了功名富贵,难道他是傻瓜吗?不!他实在是一个具有广大慈悲心和智慧的人。他“先天下之忧而忧”为人类的生、老、病、死不能得到解脱,食不甘味,席不暇暖,而出家求道。他更是“后天下之乐而乐”说法四十九年,栖栖惶惶,夙夜匪懈,留下了多少宝贵的真理与训诲,是黑暗人生的一盏不灭的明灯,是汹涌苦海中一只不沉的慈航。谁象佛有这样的悲心,立下“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誓愿,在众生度尽以前绝不歇息的?

佛对弟子一直和颜悦色,谆谆教诲,他真是有教无类,不论老、少、贫、富、贵、贱,同时包括宇宙间每一类众生在内。佛永远以爱心和耐心来教导弟子,不认为有愚笨到不可教育的人,有凶恶到不会悔悟的人。佛一生贡献出他的智慧和慈爱,详说了无数伟大的真理,教导了无尽的众生。但他永远不以“教主”或“主宰”自居,他认为他来到人间,只是尽到了承先启后的责任,发扬过去无数佛所发现的真理,启发后知后觉的人。他本身是佛,而佛确知宇宙的所有众生,将透过他们本身的努力与磨炼,而达到和他自己一样睿智、伟大的境地。佛与众生是平等的,每一位众生都是未来的佛,他们之间并不是“主人和仆人”的关系,也不是“主人和奴隶”的关系,而只是一种暂时的“师生”关系。

迷的是众生,一旦开悟了的时候,就是具有真知灼见的佛了,那已经昏暗十年的漆黑的房间,只要点燃起一盏灯,就可以驱逐十年的黑暗,而带来了满室的光明。快点燃起你心中那盏不灭的灯,光明就在你周围,幸福就在你身边。

佛称他自己是“无依道人”。因为从修正到正果,没有别人能够替代得了,一切都要靠自己的努力。

佛教肯定每一个都是自己的主人,不是别人的奴仆,不必仰赖神或佛。只要努力照样可以成佛。这可以鼓舞我们的自信与自尊心,佛教认为人人皆具成佛本性,“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没有谁可以驾驭人类,可以奴役人类,人的成败福祸全在乎自己,而修行正果,自我完成伟大的人格——成佛。这是人类自己的努力,不是神的恩典,也不是佛的救援,而是众生自救的。

佛不主张人为“神”而活,人类一切的努力成果,都是“神”的功劳。不认为人是“神”创造的,人的智慧,力量是“神”赐的。佛认为人人是为“自己”而活着,为”一切众生”而活着,为了使宇宙众生都能幸福、快乐。一切努力是自己奋斗来的,荣耀归于人类自己,如果失败了,这是自己努力不够,还要更加勤奋不怠,朝目标迈进。

佛教这种思想,使人从上帝的束缚中释放,从“神”的权威中得到自由。提醒了人类对自己的行为要自我负责,不能归罪于天,埋怨别人,人不是上帝创造的,不是上帝的奴仆,于是人才有决定自己命运和前途的权利,人才有独立自主的人格。有了独立自主的人格,才能谈到自尊和自信。

同类推荐
  • 黄帝阴符经注

    黄帝阴符经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南文博雅授权电子版权。
  • 人间的行脚:佛陀教你当下觉悟,遇见自在的人间修行

    人间的行脚:佛陀教你当下觉悟,遇见自在的人间修行

    今天,当我们在经卷典籍中参禅问道,向佛陀提出种种要求,试图接近佛陀的慈悲恩泽时,其实我们已经离佛陀越来越远了。现在,就让我们用《人间的行脚:佛陀教你当下觉悟、遇见自在的人间修行》这本书脱下佛陀的金装外衣,让佛陀不再凌空飞翔于只有香烟缭绕的地方,让佛陀不再端坐于无人可及的莲花法座上,让佛陀不再安住于壁画、吟唱、礼拜和世人的景仰中。让佛陀的双脚重涉人间,和我们一起去哭、去笑、去失去、去得到、去释怀、去拥抱、去明心见性、去尽情尽兴……执心执意执着,华音流韶过。因缘聚散,光阴荏苒。我们是否,还在踽踽独行的路上步履蹒跚?静思静穆静坐,花雨曼荼罗。刹那清净,一世安宁。我们是否,还没看见自己心头的天澈地明?
  • 唐代佛教

    唐代佛教

    密教使佛教堕落成为以妖法惑世欺众的巫术,使佛教走八绝境,是在文化交流中流采了一股比其他各宗派更秽浊的脏水。华严宗无非是脑里空想,口上空谈,毫无买际意叉,根本是为统治阶级忠实服务的一套骗人把戏。
  • 佛解人生

    佛解人生

    本书是梁启超撰写的研究佛教在中国发展兴衰的经典之作,从史学角度来阐述对中国佛教兴衰流变的看法,以及佛法之于人生的意义。是梁启超佛学研究不可多得的代表作之一。
  • 降伏其心(下册)

    降伏其心(下册)

    学佛必须要看清自己的心动念,修行先要降伏自己的身心,历世炼心即是福慧双修,守住真心胜过所有法门,激活能量打开心量,没有过去未来就是当下,每一个当下都能觉悟那就是佛,众生成就了你,没有众生就没有无上菩提,冤枉你就是成就你,修行就是转外境而不是被外境所转。
热门推荐
  • 人生游戏场

    人生游戏场

    一次意外,让唐明轩获得了一个游戏系统,从此人生成为了数据,所有人都只是NPC。一无所长?没事。系统自带神奇学习能力,任何技能一学即会,并且只要努力熟练,技能等级即可飞速提升。琴棋书画,无所不会;治病下厨,无所不能;需要什么学什么。成为全能全才他,当然也不是没有烦恼,但这个烦恼却是非常的幸(性)福。美艳动人女同学,妩媚性感俏御姐,高贵冷艳女警花,古灵精怪小萝莉,一个个不断出现。本书纯爽文,绝不虐主,希望大家可以多多支持。
  • 重生:天后归来

    重生:天后归来

    前世,自己是叱咤风云的天后,却因被人蓄意谋杀而步入黄泉。今世,自己看透许多,再不想踏入娱乐圈,却总被牵扯入内——今生绝不再轻易相信负心汉的话,绝不再重演当年的惨剧……
  • 高唐梦

    高唐梦

    李饮家贫,从小习毛体,喜诗词,上高中不久,便开始了大唐开元之旅。本书风格写实,文笔先下重墨,之后会浓淡相宜。——这是芹菜的第一本书,肯定会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真心希望得到大家的宽容、理解与支持。——以下附庸风雅——香草美人,当从那馨香之物始。至于仗剑去国,游历天涯的情志,大唐除了这白之侠气和饮之儒雅,竟是难寻其右。饮穿大唐,唯有缚鸡之力,未得莫测神功。此人生存之道太差,只运气极佳,又因儿时于那诗词歌赋的些许嗜好,竟在大唐成了正果。至于正果究竟为何物,以愚拙见,当是免不了正头娘子以齐家,偏枕美妾以风流。再如治国、平天下者,当是凭栏浊酒咏醉之词,不足为据,只做流年笑谈罢了。
  • 西游哈哈记:风尘巧回春

    西游哈哈记:风尘巧回春

    幽默是现实中一切可笑因素最有价值的归宿,其妙趣源于矛盾间的内在联系,其奥秘在于令人惊异、惊奇、惊服的新颖。本书通过对《西游记》妙趣横生的各种仙、魔、妖、圣、俗变化多端、层出不穷的想象,为读者营造具有神奇吸引力并光怪陆离的生活趣味,同时绘制出社会生活和情感方寸的万花筒。本丛书汇集神话、现实万象,独领趣味新潮流。配西游人物插图20 0余幅,于光怪陆离中让人忍俊不禁。适合中青年及各类读者阅读。
  • 末世将军

    末世将军

    要见英雄有何难?阴界之中自有豪杰在……这是个末世,黑暗之后还是黑暗。今天很暗,明天会有一丝曙光,到了后天,整片天都会黑下来,那是黑暗缠绵……这是传说中的地狱,这里分布着各类死尸、孤魂、当然也有人,但很难寻得到,因为这是鬼蜮,人要想在这里生存就必须将自己隐藏起来。信佛那是一种信仰,信鬼那是真理,信人……还谬?群号128973764望读者加入。
  • 灵书传记

    灵书传记

    一个普普通通的少年无意间得到一本名为:“三昧之门”的书籍,靠它驱魔治鬼,耍神戏仙,抢天女做小妾,抓魔女做老婆,简直就是小小儿科。一日修,一日仙,一日修,一日魔,一日修,一日神,靠它人,神,魔,我全当了,遇魔我成魔,遇人我成人,遇仙我成仙,逍遥一世,就是不找三昧之门的来历。本书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不喜勿喷。
  • 值不值得,爱

    值不值得,爱

    《值不值得爱》以心灵感悟、情感对话、真实案例等形式细腻地描绘了女人的情感世界。作者以温暖励志、蕙质兰心的语言,阐述了当今女性在情感中遇到的问题,揭秘了男人的种种暗室心理,切合了广大女性的心理需求,教会女人如何对待感情、如何看清男人。一句句优美温婉的爱情箴言,抚慰了受伤女人的心灵;一段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佳话,温暖了女人对爱情的憧憬,直抵女人心底最柔软处。女人,只有遇上自己、好好爱自己、懂得欣赏自己,才能让男人更爱你。
  • 修仙门派系统

    修仙门派系统

    仙道门派起起落落,传奇种族有生有死,这是天道轮回。九晶天命,只守本心,天问棋局,一子为破。蓝晶嘴角那一丝邪魅微笑,好似蔑视天下。“世间如此有趣,它就如同我指尖火焰,任我摆布,不过,我还是希望看到,那些变数,这才是人生的乐趣。”面色一转,露出深深无奈“成大事者,就要细细谋划,步步为营,可我倒霉的就是,次次都会被她推入坑中,我勒个去。”命运本来就是无尽,好似一个永转的齿轮,操控众多人性命,但我不信,若有命运,我愿逆命而行,仅为守住自己的朋友,亲人。
  • EXO曙光

    EXO曙光

    在每一丝曙光破晓之前是窒息的无边黑夜,我看到的到底是天际线上散射的曙光,还是他永远照射不到的黑暗?EXO-曙光
  • 异界之傲视无双

    异界之傲视无双

    我笑,则天地繁荣,我怒,则万灵俯首。当他们给你世间最冷漠的目光,当他们将杀戮降临在你的头上,你要微笑着,用最冷酷的方式,将他们的生命和灵魂分割。向他们证明,成为一个绝世强者,并不需要太久的时间。他人百年能做的,你只需十年,甚至更短。修练之途,谁与争锋?右手斩妖,左手星盘,且看我傲视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