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466900000005

第5章 、牧马人(1)

张贤亮的小说《灵与肉》,后来改编为电影《牧马人》,写一个青年****在劳改期间娶了一个农村姑娘,后来“落实政策”也没遗弃这个姑娘,而是白头偕老的故事。

这样的故事轮廓也许到处都有。因为青年****在劳改期间娶农村姑娘的事例太多了。患难夫妻,没有爱情也有感情,****分子中的“陈世美”终究不多,一般说来,只有暴发户和新贵才会“富易妻,贵易交”,中国的知识分子信奉这一教条的人还是比较少的,尽管是“责任型夫妻”,也甘愿把这责任负到底而没有反悔。这就是《牧马人》所具有的典型意义。

在三余庄的老庄员中,就有一个与《牧马人》电影情节十分相似的故事。

张永贤,出生于湖北荆州,抗战中随父亲逃难到重庆,在重庆读书长大。划****之前,原是北京工业学院(北京理工大学的前身)的助教。当时的北京工业学院属于军工系统,他在指挥仪专业。所谓指挥仪,就是指挥高炮,用炮火攻击飞机等空中目标的仪器;实际上就是一台包括雷达、光学仪器、机械电气系统的复杂的大型仿真计算机。他教的课程是陀螺仪原理与应用。

他酷爱读书,因此是一个知识面极广的人。他上知天文历算,下知水文地理。他学的是理科,但是文科知识绝不比正牌儿文科大学生少,写起总结来,条理分明,用词准确,绝对是一个称职的好秘书。当时三余庄****队中有位叫杨路的北大数学系学生、1957年百花学社的主将,上学期间就在国外的数学杂志上发表过论文。有关数学上的问题,三余庄的人无法与他讨论,只有张永贤跟他说得上话。当时我正在研究古汉语和方言,和他谈起有关音韵学上的问题,他也知道得不少。他父亲是个医生,因此有关医学知识更是得之家传。他爱好音乐,嗓子也不错,是标准的男高音。“****”期间,我还和他合作谱写过许多首“毛主席语录歌”。我常常开玩笑地说:这是个总理的人才。因为当总理不一定需要专家,但必须是个杂家,必须各方面的知识都有。我也曾经说过:尽管我有3500万字的著作,而他至今连一本书也没出版过,但是我知道的东西他都知道;而他知道的东西,我却大都不知道。

这里仅举一个例子,以见一斑。上个世纪70年代,中国大多数人都还不知道什么叫计算机的时候,他偶然看见一本讲计算机原理和BASIC语言的书,就啃了起来。没有计算机而要学计算机语言,简直就好像在沙漠中学游泳一样,困难之大,难以想象。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我和他都有了计算机之后,他立刻就能够用BASIC语言编写应用程序,而我则至今仍处于一知半解的水平,什么程序也没有搞出来过。

他的许多知识,有的其实还是在划****之后获得的。划右之前,他有自己要学、要教的专业,没有太多的时间去“不务正业”,涉猎自己专业之外的课题。划右之后,先被“下放”到北京近郊的清河制呢厂监督劳动。厂里有一个颇大的图书馆,这是他汲取知识的大好时机,就静下心来,有意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他按图书目录的作者顺序一本接一本地读世界文学名著,一共读了有一百多本。后来偶然读了一本《自然地理》,发现地球上的气象变化与天文学密切相关,于是又读了些天文和历法方面的书;还读了一些无人问津的音乐理论书籍,如乐理基础、和声学、曲调作法等。顺便也读了一些诗词格律方面的书。书倒是读了不少,却也因此背上了“抗拒改造”的罪名,被“升级”进了劳改单位。

1969年末,根据****的“第一号令”,劳改单位也进行“战备疏散”,大批的“二劳改”被疏散到内地去,张永贤被发配到山西。那里的看守人员(即所谓的“队长”)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作风虽然更野蛮些,但整体的“政治气氛”却比北京差多了。这对我们这些“右”字号来说倒是“好事儿”。“坏”字号的爱闹事儿,队长们忙于对付那些偷摸、打架、诈骗、乱性的事情,对这些老实的“右”字号反倒很放心。****们在北京怕被批判,大都不敢看书;来到山西以后,不仅可以看,甚至还会受到表扬:因为看书的人绝不会闹事儿。有个叫杜友良(记得好像是新华社的外文编辑)的****在编《汉英大词典》,收集了几十个练习本的单词,队长根本不懂,却在中队会上作为“努力学习”的典型进行表扬。由于中国与苏联闹翻之后,机械工业方面制定了新的国家标准,熟悉这些标准是必要的。张永贤就利用这个机会,阅读了一些机械技术方面的书籍。听说有个叫韩大钧(原科学院的研究员)的****利用业余时间,把一本苏联编的难度颇高的《高等数学习题集》中两千多道题全部做了一遍。为了锻炼,张永贤也买了一本《习题集》,在半年多的时间里用十几个练习本完成了这一“长征”。当时他在钻井队,有一个在机运队的****胡伟(原清华大学汽车专业四年级学生),因宿舍靠近,经常来找他讨论力学方面的问题。陀螺仪的基础本来就是力学,讨论起来也就驾轻就熟。这也就是张永贤劳改20来年,学业和基础理论不但没有荒废、反而有所提高的原因。

在三余庄的年代,我担任大门口值班,张永贤担任二小队小队长。大家都知道,凡是能在教养队当“小队长”的人,都是队长眼中的积极分子,是要“帮助”队长“做工作”的。反过来说,也不免要“得罪”甚至“伤害”一些“自己人”。独有这个张永贤,以“不出卖同类”为原则,是几个“小队长”中口碑最好的一个。当时我与他的过从并不密切。我的教养期定为两年半,1963年仲秋季节,就从教养队搬到了就业队。他的定期是三年。前面说过,凡是定期三年的“三余庄庄员”,除少数几个外,劳教期基本上都无限期延长了。他恰恰就是那少数几个三年到期准时解除教养中的一个。他之所以能够“准时”解除教养,不是因为他表现得特别突出,而纯粹是“撞上大运了”。

《劳改教养条例》,是1957年8月3日公布的。当时所有被劳动教养的人,都没有定教养期,强调的是“谁改造好了谁走人”,结果是被劳教的人没有盼头,情绪低落不好好儿劳动。为此,北京市劳动教养委员会(实际上就是北京市公安局劳改工作处)在1961年5月24日给全体教养分子定了教养期,日期却一律从1961年5月24日算起,以前不论已经劳动教养多少年,一律不算。但也不是一儀切,其中也有例外。张永贤就是这少数“例外”中的一个。

北京市公安局在教养分子中召开大会宣布教养期固然是在1961年5月24日这一天进行的,但是给教养分子定期限这一决策,则必然早于5月24日。由于个别案件个别处理,凡是5月24日前不久处理的案件,所定的教养期就是从宣布教养的那一天算起。张永贤被划为****分子以后,先在清河制呢厂监督劳动,因为把时间都用来看书,被定性为“坚持反动立场,抗拒改造”,于1961年4月27日在海淀区公安分局宣布“升级”送劳动教养的,定的教养期是三年。因此到了1964年4月27日,他的教养期满了,农场当局就准时宣布他解除教养。而在他之后,凡是三年到期的,时间虽然不到一个月之差,因为政策临时有变,就再也没有人准时解除过。他搭上的是“三年到期准时解除教养”的头班车,也是末班车。由此可证:定期三年不解除教养这一决策,肯定是在1964年4月27日之后作出的。

他解除教养以后,并没有搬出教养队,而是担任七中队的统计员,与中队技术员云照洋合住一屋,房间里冬天有火炉。除此之外,一切待遇都不变。

他是三余庄出来的****中第一个娶媳妇儿的人。但这绝不是他主动想争这个第一,而是“天上飞来的金凤凰”,真正的“喜从天降”。

三余庄七中队是个教养中队。当时的规定,教养人员是不许结婚的。一旦解除教养,留场就业,名义上是“公民”了,当然允许结婚。事实上,当时就业人员在农村搞对象结婚的也不在少数。只是****教养队出来的人,幻想比较多,总惦着能够回到原单位去,一时半会儿的还没有人想到要在劳改农场娶媳妇儿安家。我就曾经宣布:不离开劳改农场,绝不考虑婚姻问题。

三余庄七中队猪圈有个喂猪的老头儿,姓韩,家住德胜门外,他老婆是延庆县农村人。他见新上任的统计员年轻英俊,为人厚道,一打听,原先还是在大学里教书的,就惦着让老婆在延庆农村给他找个对象。于是这个“月老”就主动地找到了张永贤,半年中不下三四次跟张永贤说起这件事儿。说那个姑娘今年还只有18岁,怎么漂亮、怎么贤惠之类。那一年,张永贤28岁,两人相差十岁,差距不算太大。但是他也很犹豫。不是年龄问题,而是劳改农场不是成家立业的地方。他根本就没考虑过要在这样的场合结婚。可又架不住韩老头儿一个劲儿地相劝,张永贤终于被他说动了,答应先见个面,时间定在1964年的国庆节。

到了国庆那一天,姑娘已经到了德胜门外韩老头儿家,张永贤却临时有事情去不了。

什么公务如此重要,连相亲这样重大的事情都顾不上?

说起来也不是什么大事儿,而是与教养人员利益有关的小事儿。

那时候,团河农场承接了一宗“买卖”,要在农场的南面开挖一个人工湖,把挖出来的泥土堆成假山,再建起一些房屋来,以供人们度假用。任务就落到了三余庄这些****们的肩上。挖土方可是个重活儿,不论是挖土的,抬土的,每天都要出几身大汗,光靠早晨那一个窝头一碗粥,根本顶不住。因此凡是北京有家的,纷纷要求家里送吃的,最好是肉食,最多的是炒面。北京没家的,就偷偷儿写信回家要家里寄。其实,这些人都不是为了“贪图享受”,而的确是肚子饿,干不动活儿。按说,教养人员从自己家里拿吃的来,为农场干活儿,是一件“大公无私”的事情,应该鼓励,至少不应该反对。但是当时的劳改农场最怕传出“劳改队里吃不饱”的“谣言”,因此特地规定:不论是接见送来的还是邮包寄来的,食物一律不得超过一公斤。我值班的时候,采取的是“瞒上不瞒下”政策,让队长检查的,的确只有一公斤左右,剩下的,都塞在我的铺底下,等晚上再叫人家悄悄儿拿走。曾经有过一个姓林的劳改释放人员当值班员,采取的是“铁面无私”政策,接见的日子,凡是家属送来的食物,愣是用秤称过,多出一公斤的一律退回!在队长面前,他固然赚了个“好”,在教养人员的心中,可也赚了不少的骂!

在南苑街上,有一家小饭馆儿。也不知道是谁给他们透露的消息,得知三余庄有这么一批“饿鬼”,常年患有“胃亏食”症,于是每逢三余庄休息日,就派两个姑娘用三轮车拉来油饼、火烧、猪头肉之类,在七中队门口叫卖。开头只限于手头有几个零钱的人光顾,后来有人到队部去苦苦哀求,总算说软了队长的铁石心肠(关键还是吃饱了好多干活儿),允许手上没有现金的人,采用统一记账的方法,也能吃到油饼。但是一次只允许买两个,多了不许。

统一记账,任务就落到了中队统计员的身上:谁买了油饼,要开列名单,从各人的存折中提出钱来,汇总后交给卖油饼的姑娘。原先主持这一工作的统计员姓苏,上海人。这个人劳改出身,对教养人员的饿肚子,有些“饱汉不知饿汉饥”,执行队部的指示很坚决:队长指示每人一次只许买两个油饼,他就多一个也不许。因为他说话有些女声女气的,大家都叫他“苏三”,以此发泄对他的不满。

自从张永贤接任统计员以后,他是亲自尝过“饿鬼道”中的滋味的,知道饿着肚子做土方,饿得眼前金星乱迸有多么难受,因此采取的也是“瞒上不瞒下”政策,只要买油饼的时候队长不在旁边盯着,就网开一面,只要不过于出格,油饼、火烧、猪头肉之类尽可能敞开了买,以满足“饿鬼”们的需求。

国庆期间,正是“油饼姑娘”来卖油饼的日子。张永贤如果不在,势必由队长亲自“主持工作”。那么一来,“每人每次两个”的规定,势必坚决执行,节后的一个星期,必然又要“眼冒金星”了。

就为了这件事情,张永贤国庆节期间没有休息,10月3日赶到德胜门外,那个延庆姑娘见他老也不来,差点儿就要走了。

一见面,那姑娘果然长得不错,脸皮白白的,眼睛大大的,辫子长长的,身材也很苗条匀称。既然是“相亲”,反正就是玩儿,索性一不做、二不休,不怕路途遥远,一起到颐和园去玩儿个痛快。

姑娘姓阎,延庆县紧北边的阎庄子村人,家里父母双全,贫农成份,有个哥哥是乡村小学的教员,还是党员。她自己小学毕业,是共青团员。

一听她家的政治情况,张永贤就觉得两人的身份有些悬殊,无法结合。如果女方是地主或富农的女儿,倒是“门当户对”了。于是他尽自己所能,给她解释什么叫做“****分子”:简单地说,****分子是“****、反人民、******主义”的,从性质上说,****分子就是反革命分子。阎姑娘不信,反问:你不是已经摘了帽子了吗?只要摘了帽子,就说明你不再“****、反人民、******主义”了。张永贤只好再给她解释为什么摘了帽子的****分子依旧是****分子。但是说来说去,怎么也无法使她明白他们俩是两个政治体系中的人,是不能结合的。阎姑娘最后竟说出了这样的话:要是就因为我是个团员你不能娶我,那我就去退团。

看起来,阎姑娘是真喜欢上这个一肚子学问的****分子了。也许她十分明白:张永贤要不是一个****分子,像她这样一个农村户口的小学毕业生,是说什么也不可能跟他谈婚论嫁的。

张永贤被阎姑娘的朴素纯真感动了。这是一张真正的白纸,可以让张永贤画最新最美的图画。一天的畅谈,婚事就这样基本上定下来了。

11月7日,星期六。张永贤请假由西直门乘夜间火车去延庆阎家。实际上是上门去让女方相亲。这样的人才,当然老岳父一眼就看中了。

同类推荐
  • 白鲸

    白鲸

    《白鲸》讲的是裴廓德号捕鲸船在船长亚哈的带领下与白鲸莫比·迪克之间进行的一场殊死搏斗。主人公亚哈因为捕鲸被莫比·迪克咬掉了一条腿,他带着复仇的誓言再次出海。几经辗转,终于遭遇白鲸。经过三天追踪,亚哈最后击中白鲸,但船被白鲸撞破,亚哈被鱼叉上的绳子缠住,带入海中。全船只有水手以实玛力一人得救,他以他的叙述口吻和回忆讲述了这个惊心动魄的海上历险故事。
  • 公司来了个狐狸精

    公司来了个狐狸精

    在十五年后的初中同学聚会上,惊见当年我又恨又爱、娇蛮伶俐的小姑娘陈燕那张苍黄的脸时,顿觉岁月如飞刀,迟早我及身边那些我深爱的人都会被它刻画得面目全非,心里空落落地,好不难受,这次吃惊的后果是在心里彻底埋葬了我的初恋。
  • 天胶

    天胶

    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他的环境。为了完成这部长篇小说,我积累了十年、思考了五年,真正动笔只用了三个月,其中初稿出来不到一个月,几乎是一气呵成。在这十多年当中,我坚持学习、坚持实践、坚持思考,写了大量的工作报告、领导讲话、新闻报道、理论文章和文学作品。
  • 凤凰池

    凤凰池

    此书端庄大雅,行文路线依然是才子佳人小说的纯净笔法。所谓禁书,因小说中提到贼人造反情节,在清代一度被列入禁书。可是时移代迁,刀光剑影已然是爱情故事叙事背景的一个片段而已,正如那句歌词唱的“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如今只剩下一个生动亲切、两情相悦的故事。
  • 爱情危机

    爱情危机

    专注而飞快的将戴着薄手套的手指在电脑键盘上移动着,穿着一身夜行衣、脸上蒙着黑面罩的人,唇角掠过一抹浅笑。十分满意的注视着电脑荧幕,在看见指令被执行后,为自己的杰作吹了声低低的口哨。抬腕看了看表,柳眉高耸了起来,亮灿灿的眼眸移到一旁显示红外线防盗系统的红灯上。精灵的眼珠子骨碌碌的转动,抿唇轻笑着,顽皮的抬起纤小的手掌轻巧的在红外线上晃过,震耳的警铃立即响了起来。顿时整栋夜星大楼全部亮了起来,嘈杂的人声向二十八楼快速的聚了过来。那人暗骂,“呵!白痴。”随即又作了个可爱非凡的超级大鬼脸。她那服帖的夜行衣上柔美的曲线、纤细的身形及灵动活泼的大眼睛,俨然是个不折不扣的女人……
热门推荐
  • 饭局经济学

    饭局经济学

    饭局经济学是一门边缘却又现实的学问,看似简单易行,实则别有洞天。我们收集了诸多古今官场、商场、职场、关系场的精彩之“局”、代表之“局”和那些劳而无功甚至起了不良影响的“反局”,为您解析其中关系与利益的博弈,精彩评说“局”外功夫。
  • 老千的巅峰

    老千的巅峰

    作者曾经是一名职业老千,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读者:老千是一条歧路。无论在赢钱时多么的风光,都无法掩盖背后的凄凉。没有能跟家人分享的成就,不能像普通人一样生活在阳光下,谁知道下一个局会不会要了你的命?谁知道今天还亲兄热弟的朋友,会不会在赌场忽然翻脸无情,设计陷害?作者用那些确切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告诉所有心存侥幸的人,赌是万恶之源,不管你暂时是输是赢,最终的结果都是输。
  • 最佳女孩

    最佳女孩

    故事发生在北京某大学,他,一个普普通通的大学生,什么都再普通不过,唯独,他的女友彭慧被室友们评委最佳女孩。这让他心里酸溜溜的,一是怕同学们嫉妒他,抢走自己的女友,二是担心自己的女友知道自己获得这个称号,越发骄傲,强势,不可一世。其实,彭慧家世和他的家世一样,全都是那么普通,就普普通通的下岗职工家庭,但是,彭慧不但美丽,健康,还勤奋,泼辣,懂得心疼男友,而不是单等着让男友疼爱,就凭这一点,她,就让大学生们喜欢。
  • The Home Book of Verse

    The Home Book of Vers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内伤

    内伤

    民族的内伤,人性的悲歌,爱情的绝唱!《内伤》这部家族史小说,以其宏大的主题,深邃的内涵,跌宕起伏、动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浓郁的湘南风情,老到的笔法,一出手即具备了成为一部厚重大作的基础。《内伤》是继《白鹿原》《百年孤独》《巨流河》之后又一部厚重的家族史小说,被誉为中国版《百年孤独》。《内伤》时间跨度大,内容庞杂,涉及家族、抗战、内战、剿匪、文革和商战等多个热点题材;《内伤》用一种独特的笔调重新诠释了亲情、爱情、奸情,以及战争和政治。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陈忠实、徐贵祥,著名文学评论家张颐武、李敬泽等联袂推荐。
  • 凝海天言

    凝海天言

    我们相识一场。每个人的生命都会有一场你怎么也忘不了的故事,那些不可代替的人,你想到会淡笑会伤心的人,愿意逗留在那份时光中不肯走出来不肯背叛,那个人对你很重要的吧让你这么忘不了代替不了不管他在不在你身边。如果你再靠近一点我就不会让你再走了。
  • 盛宠蜜爱:军少的18岁甜妻

    盛宠蜜爱:军少的18岁甜妻

    那晚酒后,她和他一夜缠绵。为了钱,她用腹中的孩子威胁他,却反被逼婚。婚前说好互不干涉,婚后他却插手她的大事小事。他拿她当真老婆疼,她眼里他却是一个强迫症晚期的神经病。“霍司琛,我要跟你离婚!”“下辈子吧。”“我受不了你了!”“等孩子生了,我再告诉你什么叫‘受不了’。”从结婚她就想着离婚,他最终如了她的愿。多年后的相遇,他依旧孤身一人,而她的身边却多了一个酷似他的小男孩。他将她抵在墙角,眼神狠戾:“谁当初说孩子没了?!”不等他怒意横穿,身后就响起奶气的声音:“抓色狼!这里有色狼!”某男窝火:“老子是你爹!”
  • 迷境行迹

    迷境行迹

    这是一篇游记类小说:夜寒被家族误解,逃生之时被元素族所救,后开始冒险征程。爱情不会成为主线,男主角和女主角在一起有时只会产生友情。这是一篇关乎友情和冒险的小说。
  • 柯南之捣乱的存在

    柯南之捣乱的存在

    一本同人,文笔可能不好但不会有悲剧出现的同人。额,其实就是一本时不时装2时不时犯2的人重生在柯南中泡妹子的小说。可能会出现狗血情节...泡妹子是要感情酝酿的。经验不足,新人一枚。P.S.然后我仔细想了想,突然发现这本书其实是在想如果我是主角,我会怎么处理。那些人会死,那些人不会死。用我自己的方法去解决案子,甚至阻止案件。其实,那个铃木小渔才是隐藏的主角啊。
  • 骑着单车带源少环岛

    骑着单车带源少环岛

    “喂,你笑的好丑!”“喂,你哭的好丑!”“喂,你没表情更丑!”“……”当傻兔子遇到傲娇源,才真正诠释了什么叫做“你不爱我我就去死给你看”的狗血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