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478100000004

第4章 爱河之源——童年的记忆(3)

母亲生我之后,没有奶水,她没有亲自哺育过我。奶妈奶到我将近两岁,我又被父亲送回家乡交祖母抚养。所以,母亲和我没有更多的建立母子情感的机会。在情感上,我和母亲之间总有一点说不出的陌生与隔膜。

大约和别的孩子的经历差不多,我小时候常常受到父亲或母亲的盘问:

父亲要问,就是:

“你亲你妈呢,还是亲我?”

母亲要问,则把问题颠倒过来。

这样提问,其实是很愚蠢的。大人们为了好玩,拿孩子来开心,叫天真的孩子怎么回答呢?我只好实话实说:

“都亲。”

但他们还不完,还要继续问:

“都亲,那么最亲谁?”

被逼不过,只好撒谎了:

“最亲你!”

这样的谎话两头讲,结果两个大人互相交底,谎言被戳穿。那真是极为难堪的事。而他们还要相顾大笑说什么“这小东西真滑头”之类的话。

然而,最令人不堪折磨的是他们还要问:

“你亲你奶奶,还是亲我们?”

这样提问未免就有些残忍了。说亲奶奶,我害怕他们不高兴;说亲他们超过亲奶奶,那样的谎话又太过违背我的心愿。我只好默默不语,抠指头、蹭脚背,装聋作哑。实在被逼不过,我就低声下气然而又毫不含糊地宣称:

“我亲奶奶!”

立即,屋内的空气仿佛冻结,那冷峻、那沉重,压得人透不过气来。

针对我“离心离德”的现状,母亲曾经争取过要把我留在太原读书。一度时期,她每天带了我去机关,以加强母子情感的联系。

为了做一个自强自立的妇女,新中国刚成立,母亲就不顾父亲的反对坚决参加了工作。她给新华书店卖过书,当过公共汽车售票员,同时努力学文化,攻读速成学校。我和奶奶这次到太原,母亲已经在****太原市南城区委当打字员了。

南城区委那时还在小濮府一幢三进的大院里办公。打字室在第一进院落的南房,房间昏暗,总是开着日光灯。同时,总是漂浮着一股油墨的香味儿。

母亲打字的时候,我就到各间办公室去乱窜。在中间一进院落的东拐角,是人武部一位姓黄的叔叔在办公。他有一支枪,有一架望远镜,还有一摞《民间文学》。他教我学习持枪瞄准,还允许我戴望远镜。那神奇的“千里眼”真是使我大开眼界!而最使我爱不释手的则是图文并茂的《民间文学》。我半猜半读地可以看得懂上面的许多故事,《秃尾巴老李》的故事,《小放牛》的歌词,我都是那时记下的。以至于我回到家乡再也无书可读,在梦中都曾翻看过那十六开本的《民间文学》呢!

假如那时父母亲决定我留在太原读书,我在心理上尽管舍不得离开奶奶,但也不会十分抵触。城市生活环境,毕竟可以满足我的如饥如渴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那样的话,我的童年时代的文化构成将是另一个样子了。作为一个作家,我的整个创作风貌也会是另外的格局。

但不知大人们经过怎样的谈判协商,决定我还是回家乡去读书。

出发那天,依然是雇来了黄包车上火车站。母亲到机关去请假,迟迟不归,父亲叫我到区委去喊她。我害怕这是一个骗局,害怕父亲支开我,却叫奶奶她们管自出发。所以,我到巷子口外转了一圈,返回来撒谎说,我已经去见过母亲了。这样浅薄的谎言自然是瞒不过大人们去的,父亲笑一笑,自己去叫母亲。半路上,碰上母亲已经请好了假返回来了。她知道了我的撒谎行为,登时就伤心地掉下了眼泪来……母亲生我时,是开刀剖腹产呵!用家乡人的话说,那叫“开肠剥肚”呵!而且,因为地下工作形势险恶,父亲害怕日后撤离城市母亲再生产有性命危险,当时就决定给母亲做了绝育手术。我是母亲唯一的孩子呵!她没有哺育我,并不是她的错;将我交给奶奶看护,也是父亲一手包办的。她的唯一的儿子却和她那样生分疏远,命运对她难道是公平的吗?

好在我有了孩子的时候,母亲四十岁刚出头就当了奶奶。他帮着我拉扯孩子,极尽辛苦。她对孩子的那种超乎寻常的亲昵,使人不得不相信,她的当年受到阻遏的母性得以充分发展和表现了。我的孩子对他的奶奶正如我对我的奶奶一样,亲近而又尊敬。母亲无私地付出了心血、劳动和情感,命运之神终于慷慨地馈赠和报答她了。不可逆转的时间,染白了母亲的头发,但也抚平了她受过创伤的心田。

十二姥爷姥姥

也许是母亲努力争取的结果,我回到家乡上学读书之初,并不是在奶奶身边,而是在苌池镇姥爷和姥姥身边。

苌池镇离我们红崖底村八里,是个大村,由东、西、南三个庄子组成。宋代理学家陈颐陈灏的母亲是我们盂县侯氏;而侯氏家族,清代以来就在苌池东庄定居。

姥爷家在西村,住着一个宽敞的独院。院子里有一盘碾,有一盘磨,植着两株桃树,两株杏树。其他空地上,种着洋姜和地铃。正房屋檐下,还有一丛石鸡花。和奶奶家光秃秃的院子相比,这处院子里更显得富有生机。

但姥爷和姥姥没有男孩子,姨姨们和母亲久已出嫁,两个老人的日子过得十分孤。因而,姥爷姥姥对我特别溺爱。简直是“捧在头顶怕打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杏子只有玉米粒子大,我说要吃,就马上摘半升来吃。吃罢酸杏,又提出要吃炒豆子,不管灶火上正在蒸馍还是煮饭,姥姥也要立即给我炒豆子。杏子豆子乱吃一通,最普通的后果就是大放臭屁,如雷贯耳。姥爷微笑着摇头,姥姥还要夸奖我身体好,“气象”宏大。甚至给我念叨一首诙谐的儿歌:

屁是一只虎,放出来无人堵。

一共三千人,崩死两千五。

剩下五百回家去,鼻子眼里尽是土……姥姥的儿歌顺口溜很多,也和奶奶一样,还能讲许多有趣的民间故事。不仅使我的童年充满了欢乐和趣味,也使我受到了最早的文学熏陶。时过境迁,许多儿歌和故事我都几乎要淡忘了。

姥姥将近八十岁时,曾到太原帮我看过一段孩子。她的头发几乎脱光,牙齿则是一颗也没有了,但她嘴唇一瘪一瘪的又给我的孩子念叨她的儿歌和故事了。

我的童年记忆的闸门被一下子打开,如幽深的岩洞被火把点亮,一瞬间,我受到了极大的感动。在幸福的童年,我曾经窥见了我们民族千百代口口相传的民间文学宝库的一角。

奶奶对我的饮食起居方面的严格管理,使我身体健康,无病无痛,吃苦耐劳,视为常事。而姥姥对我的溺爱娇惯,则使我娇气十足,不断闹病,最爱闹肠胃病,肚子胀如巨鼓,疼得哭吼连天;姥爷总是吓得面色如土,生怕有个三长两短,无法向父母亲交待。但姥姥不在乎,因为她供着观音老母,而她的观音老母十分灵验。每当我闹病,姥姥就焚香祷告,求菩萨赐药。灵丹妙药呢,也就是香灰面儿。抓一把香灰,使开水冲成一大碗,神药就调好了。小时在姥姥身边,真不知喝过多少香灰面儿!

姥爷是1938年入党的老党员,知道马克思和斯大林。他有漂亮的唇髭,修剪梳理得和斯大林的唇髭一样,他为此十分骄傲。但姥姥供奉观音老母,姥爷也无可奈何。我上吐下泻,肠肚终于空瘪下去,连姥爷也连声念佛呢!

我在苌池村开始读书,由于是在春天,只好半途插进一年级第二学期。西村小学设在大王庙,很宽敞的庙院,很粗的老槐树。语文第一课,记得是关于“布置教室”的一篇课文。我在石板上写了生字,老师还举起了向全班同学展示,大加夸赞。说一个六岁的孩子,没有念过一册书,直接念二册,生字竟然写得这么好!

老师姓张,络腮胡子大光头,样子怪怕人。但他很喜欢我,因为我最终还是回红崖底奶奶身边去读书,他还到姥爷门下进行过家访,对我的离去,表示了极大的遗憾。

十三正式上学

不知奶奶和姥姥两方势力经过怎样的双边会晤和磋商,我正式读书上学还是回到了我的家乡红崖底村。

和往常来姥爷家小住之后回村一样,姥爷亲自送我。要是风大,他就走在前面替我挡风;要是我实在走不动了,他还会背我一程。拐进我们柏泉沟,山道坎坷不平,山沟也愈来愈狭窄。姥爷就总要念叨:

“这山沟,把人的脑袋还要夹扁哩!”

但我非常爱我的故乡,爱那个叫红崖底的小山庄。多少年来,它经常出现在我的梦境。那鳞次栉比的屋顶,那高低不平的石板街面,清晨的鸡鸣,傍晚的炊烟,雨后的青山,雾中的峰峦,抵架的公羊,撒欢的牛犊……只要略一凝神,就历历如在目前。这些年,我创作了不少农村题材的小说,我的故事和人物所依托的自然环境,就是我的可爱的故乡山庄。

红崖底村,北面背靠一堵红崖绝壁。那红崖中间高,两边低,中间凹进,两边包拢,如一张簸箕围着村庄。红崖壁顶,生满古柏,虬枝盘绕,姿态生动。谁家吵架,谁家母亲喊孩子回家吃饭,红崖上就反射出清晰的回声。学校里的学生齐声唱歌,齐声朗读课文,回声就更加洪亮,可以反射到每家每户。

我们村的小学校在村东头的山嘴上,也占着一所庙院。步上几十级台阶,走进庙院,西房是教室,东房是老师的起居室。南面有三个半人高的神龛,西北一个供着山神,左边一个供着文昌帝君,中间是主神药王。庙院里有两棵树,一棵松树,一棵榆树。松树的一根平伸的横枝上,挂着一口水桶大小的铁钟。人们烧香还原,拜求神药,四时祭祀,就把钟“哐哐”敲响。榆树则长在药王神龛近旁,有四丈来高。那分明就是药王的一株大药材。凡是求神求药的,除了抓一把香灰面,必定要拾几片榆树叶。香灰树叶,拿回去煎服,据说包治百病,十分灵验。早年间,松树上曾挂满匾额,都是病家吃了神药痊愈之后奉献的。土改运动中,贫农团斗地主、吊恶霸,并且到处诛神拆庙。农民们都传说菩萨圣像塑造时,胸腹内部要安置金心银肝,起码也要有一面铜镜。砸毁泥神,一来叫做破除迷信,二来可以发点洋财。着名佛教圣地五台山有两座珍贵的铜塔,就是被农民砸毁瓜分掉的。但我们村的山神药王被砸毁,神像里却只有麻团乱草,农民们十分失望。另外一些吃斋念佛迷信虔诚的农民,又重新集资塑立起神像来。新塑的药王有二尺来高,模样很不起眼。

上学读书,极其隆重。奶奶给我换上新洗的衣服,还强制梳头洗脸搞过了卫生。因为学校设在庙院,那就更加非同小可。不能胡言乱语啦,不能随便吐唾啦,要敬惜字纸啦,即便不给神叩头心中也要敬重神仙啦,撒尿放屁都得注意场合方位啦,奶奶给我许多嘱咐。

怀着半是神奇新鲜,半是战战兢兢的心理,我第一天去上学。一年级一册课本,第一课是“开学了”,第二课是“我们上学”,简单乏味。上课一会儿,我就把一本书从头到尾翻看完毕了。再也无事可干,便偷偷地钻到桌子底下去玩。我们村的小学校,四个年级的学生满共三十来个人,一堂课中间老师要给四个年级的学生都开课。后来我知道那叫“复式教学”,而我始终惊异我们老师的本领,他竟然将教学安排得井井有条。由于那复式教学,我钻到桌子下面,老师也没有发现。然而,我尿紧得厉害了,迟迟不下课,我又不懂也不敢举手请假。结果,恣肆汪洋地扎扎实实尿了一裤裆。

下课了,大姐大哥们发现我尿了裤子,一齐惊呼开来,这一下,我就被老师注意到了。他亮着一口白牙笑起来,我到底羞愧万分,脸烫烫地哭了。老师只好暂时不上课,把我抱到他做饭的灶台上,给我烤裤裆。

多年之后,大姐大哥和同学们还都记得我那一天的超常表演。“尿裤裆事件”成为我头一天上学读书的主要经历而载入“史册”。

十四老牛小狗

我入学读书是1954年,农业合作化运动兴起是1955年。所以我刚读书时,土改后的农民还是各家种各家的地,大家的日子都过得自由自在,所谓“安居乐业”。不似后来合作化而公社化,农民的日子大不如前。要不是前些年中国的决策者终于决定农村全部“包产到户”,农民的苦难不知何时才到尽头。

那时,我们家合伙喂着一头牛,一匹驴,还有十几只羊和一条狗。我从心底里最喜欢的是牛和狗。牛是一头老黄牛,狗是一条哈巴狗。

由于牛和狗与人民生活关系密切,民间故事中讲及这两样家畜的就太多了。

奶奶给我讲过几则,给我的印象都很深。

一则讲牛的。

当初玉帝给人们规定,每天“一吃饭,三打扮”。命令牛给人们传话,它却把话传反了,传成“三吃饭,一打扮”。玉帝大怒,一脚将牛踢下凡尘,并且骂道:“你下去伺候他们吧!”这一脚就把牛的上牙踢掉了。

奶奶讲到这儿,总结到:

“七齿笤帚八齿耙,谁家的牛儿都没上牙!不信,你们去看。”

从那之后,我真的留意察看了好一段,牛们果然都没有上门牙。对这种生物学上的现象,我至今未见到有什么着作上做出解释。只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奶奶还有一则故事讲狗。

早年,各种庄稼都是浑身上下结满穗实的。人们粮食充盈,食用不尽,竟奢侈到拿油饼给小孩擦屁股的地步。玉帝大怒,就令天神们收回庄稼的浑身穗实,每株庄禾仅留一个穗头。谷子麦子高粱,莫不如此。狗和人民有感情,它就在身下偷偷卧了一株荞麦,未被天神发现。这才给人们保存了唯一的一种浑身结穗实的庄稼。玉帝对狗施以惩罚,从此令狗来给小孩添净屁股。

关于牛和狗的故事,多不胜举。如上两则,却是相当典型地反映出牛和狗与农民生活的密切关系。

记得小时候,玩捉迷藏,我们常常躲到牛圈里,甚至钻到牛的肚皮底下。我家的老黄牛宽容地一动不动,顶多甩甩尾巴而已。四伯那时负责赶车喂牛,筛草拌料非常细心。到天热的时候,还要每天熬一大锅绿豆稀饭给牛喝。我们傍晚放学,大伯们切了谷草,我们就帮着筛草,鞋钉石块,一定要拣得干干净净。家乡缺水,洗脸十分有限,不消说洗澡了。但四伯经常给牛洗刷身体,要我们打水,我们都非常乐意,为牛服务,我们认为那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后来入了社,社里盖起了饲养院。牛驴集中喂养。我们割了青草,挖了野菜,还经常上饲养院去专门喂我们家的牛。它用舌头轻轻地舔我的手,瞪着大眼睛痴痴地与我们对视。我始终认为,牛是通人性的。它和人们完全可以用独特的方式来交流。

一年下暴雨,我家的牛在山坡上遭了雷击,嘴里含着半把草,前腿跪着,死去了。社里杀牛分肉,我们家都没有去分。全家人好多天,郁郁不欢,心情沉重。

我家的小狗,品种是哈巴狗,个头小。其实它是一条老狗了。抗日战争中,我们八路军的一个炮连打了胜仗,到我们村来整修,连长喂着一只哈巴狗。部队庆祝胜利,大锅煮饺子,铁锹炒菜。但那哈巴狗不爱吃饺子,偏偏爱到我们家来舔小孩子的屎布。连长责打它,也不抵事。部队几天后开拔到上社镇,上社离我们村三十多里,那哈巴狗竟连夜逃回我们村来。爷爷早上起来拾粪,听见什么东西的爪子抠门板,一开大门,那小狗一道烟进院进屋,卧在了奶奶的地脚。

我读书的时候,我们家的狗已经很老了。但它依然十分好玩。每当放学回家,刚到大门口,它就活蹦乱跳迎出来,站直后脚扒在我的腿上,口里喃喃轻吠,似乎和我讲什么亲热的话儿。

同类推荐
  • 礼物

    礼物

    《爱的礼物》是有“韩国出版界的安徒生”之称的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朴志殷女士的作品集,共计收入童话、儿童小说等30多篇。
  • 异域的召唤:德国作家与中国文化

    异域的召唤:德国作家与中国文化

    本书由中国在西人眼中之形象的历史变迁说起,继之以对中国文化在德语文坛所留之濡染印痕的探寻,再及德国文学在中国的部分译介情况,呈示了中德文化大交响中的若干微小篇章。
  • 心中的大佛

    心中的大佛

    《心中的大佛》是我国著名教育家、翻译家、钱币收藏家傅惟慈的随笔集。傅惟慈在书中追忆过往,回顾他年轻时代在抗战时期的求学生涯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翻译工作和故人;记叙了他在翻译中的体会,和对翻译作品和原作者的理解;并对自己游历世界遇到的景色和各色人等进行了怀念。他用温润精致的笔触回望自己不平凡的人生,可谓是傅惟慈的人生思考录:拿放自如,进退得体,强弱有秩,行止成禅。
  • 北宋词史

    北宋词史

    《北宋词史》对北宋时期诗词名家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一一评说,对学习和研究古代文学史的读者,《北宋词史》将有很大参考价值。词的抒情功能在他们手中有了极致的表现和复杂的变化。宋词的风格表现更是多姿多彩,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如晏殊的温润秀洁、柳永的靡曼谐俗、苏轼的清雄旷逸、周邦彦的精美典丽、李清照的清新流畅、姜夔的清空骚雅、辛弃疾的沉郁顿挫、吴文英的密丽幽邃、王沂孙的晦隐缠绵……
  • 战场上的蒲公英

    战场上的蒲公英

    这里要指出的是,黄晓峰并非战争残酷论者,他不以突出人性丑恶和战争的凶暴来惊骇或折磨读者。恰恰相反的是,在他笔下,硝烟弥漫的战场富有人情味和幽默感,读起来不但无沉重感,时不时还令人发笑,其细致平和的描述,如同你从战场轻松走一遭。这一遭,胜读十年书!任何一位军迷都不应错过此书,所有读者都将获益匪浅。那么,本书的魅力何在?黄晓峰讲述了一个什么不一样的战争?
热门推荐
  • 被捡来的孩子

    被捡来的孩子

    这是一个没有时代背景,假设发生在当今世界的故事。鱼天是一个东北小镇上的孤儿,今年9岁。这里交通便利,某年的一月三日,鱼天就是在小镇的火车站的候车室里面被人遗弃在一个纸箱里,看的出来他出生不久,也许仅仅因为他的左腿是先天畸形。当时的他刚刚出生,卷在一个小被子里面因为饥饿而响亮的哭着,也许,这就是命运,因饥饿伴随着的命运,10年里面饥饿的感觉一直没有离开,到现在也没有。因为找不到他父母的线索,交通便利的小镇人来人往,拣破烂卖废品的刁老太太收养了他这个没有人要的孩子,这个世界,往往是穷人更加具有同情心。
  • 人生长恨水长东:我的历史偶像李煜

    人生长恨水长东:我的历史偶像李煜

    生于七夕夜,长于帝王家。本该风流才子游戏人间,却偏偏注定身穿龙袍头戴金冠。本该诗词歌赋美酒佳人,却偏偏沦为亡国之君王朝易变。若单单身为文人,倒也好。若只是作为帝王,也不错。偏偏二者并存,注定了一个人的悲剧、一个时代的悲剧。不该带着文人性情,生于这最是残酷的帝王家,长于这烽烟乱世。江山犹是,可惜不再是自己的江山。昔人非,却偏偏只能自尝其果。
  • 无爱之婚

    无爱之婚

    某年某月某日,某女对某男说:“既然你父母逼你结婚,我妈又逼我相亲,不如我们在一起吧。”某男说:“我不恋爱,我只结婚。”某女:“结婚就结婚。”于是,这两只富有流氓气息的男女碰到一起了……
  • 王源我好像爱上你了

    王源我好像爱上你了

    世界那么大,只要你回头,我就在你身边,一直都在。
  • 诱妻成瘾,腹黑总裁的秘密

    诱妻成瘾,腹黑总裁的秘密

    把你的心交给我,秦家的一切,我的一切都属于你。当堂堂秦少深情款款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她以为那是一场爱情的开始,却没有想到,此心非彼心。
  • 青色青年

    青色青年

    在那时,泛着的青色年华,透漏着不为人知的忧伤。在那时,十七八便认定了的那个人,却悄然离去。我愿变成童话里你爱的那个天使,敞开双手变成翅膀保护你。一首歌,一场地震,一次偶遇,十个年头,少年变成了青年,恰到好处的段瑾轩、不漏声色的韩萦纡,还能不能回到彼时?青色的年华,这群少年,这群青年,还能不能找回最初的自我?
  • 极品宅男在异世

    极品宅男在异世

    林子轩,今世宅男却因种种原因踏入异世,开启了一段传奇历程。一场场猎杀,猎人在获取着他的猎物,殊不知自己却也变成了他人的目标。“猎杀与反猎杀之间我要作不死猎人!”(铭子首发,必属良品……)
  • 花季卷(文摘小说精品)

    花季卷(文摘小说精品)

    这是一本集子,里面收录了国内外一些作家的短文,通过这一个个短小的文章,将读者带入到他们花季的时代,在优美的文字里面,去感受他们在花季的情感以及生活。是一本不可错过的书籍!
  • 鬼妻之男神秒变男神经

    鬼妻之男神秒变男神经

    一根玉簪的出现,让尘封已久的鬼公主燕利贞得以重见天日,她的到来也让元君乾的生活天翻地覆。由于某些特殊的原因,一人一鬼的命运被连在了一起。但人鬼殊途,为了保住饲主元君乾的小命,也为了找回自己的过去,燕利贞指引着元君乾走上了一条不同寻常的路。无头尸、断魂桥、阴尸蛊……一个个神秘的传说出现在了他们的面前,历史的真相也一点点被揭开。在燕利贞出现之前,元君乾是校园里的白衣男神,一个眼神就能让人春心萌动;但是,在燕利贞出现之后,这个男神的画风变得有些不太正常……*某同学:元同学又在自言自语了,这次还加了动作呢!果然变成神经病了吗?元君乾:……我不是神经病!强迫症患者,听到有人(鬼)说话就忍不住要回答出声,怪我咯?燕利贞:大胆!不怪你怪我吗?*某鬼怪:这小子居然跟她在一起,果然是神经病胆大不怕死啊!元君乾:……我真不是神经病!不跟她在一起我小命才要玩儿完啊!燕利贞:还不赶快过来服侍本公主用膳,想死吗?*燕利贞:大胆刁民,手往哪儿摸呢!你这样的姿色也就只能勉强做本公主的男宠了,神经病!元君乾:……我绝对不是神经病!倒是姑娘你,什么男宠啊,什么刁民啊,你才是神经病吧?燕利贞:来人啊,把这家伙给我拉出去斩了!*某道士:现在施主你明白了吧?元君乾:原来,我真的是个神经病?!燕利贞:我就知道你是一个神经病!
  • 复仇之死神之镰

    复仇之死神之镰

    这是死亡的希望,这是生命的凋谢,内心的恶魔,是吾控汝,亦或汝控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