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478100000005

第5章 爱河之源——童年的记忆(4)

1955年,开始搞合作化。县里为了向上级表功,证明合作化运动的伟大胜利,将粮食强行征集殆尽,我们全村都陷入饥馑状态。我家的小狗又老又饿,在屋檐下面蜷缩着身子默默地死去了。有人劝奶奶把狗杀剥了吃,奶奶不肯。还有人来讨过狗的尸体,说他们吃了狗肉之后,可以给奶奶一张狗皮褥子,奶奶仍然没有答应。她让四伯把狗埋葬了。嘱咐四伯要埋得深些,以免遭到狼的攫食。

我家的老牛两角有一只毛发旋儿,是顺时针的旋儿。我家的小狗两眼之上有两片白色皮毛,所谓“四眼”。

他们不唯对我们家功劳卓着,也给我的童年带来过无穷的乐趣,我永远记着它们的样子。

十五洋鼓洋号

爷爷在我出生的前一年1946年去世,我不曾见过他,却听奶奶和父亲讲起过他。

奶奶说,爷爷年轻时有一条漂亮的辫子,又黑又粗,比上衣马褂还长下去半尺。一次进城碰上了民国政府剪辫子的巡警,被齐根剪掉了。爷爷回来,气得哭了好几天。临死的时候,有一条遗嘱专门吩咐:要把他那剪下的辫子带进棺材,一并入土。我记事时男人们一律剃光头,很难想象男子汉拖一条辫子是什么形象。后来知道一点历史知识,明白了汉人拖一条辫子原是汉民族在满清异族统治下的耻辱。爷爷之类的民众,其愚昧可悲一现于此。

父亲则说,爷爷当年脑子特别好使。赌牌押宝,手段不凡,而且是我们村中戏班的鼓师。怪不得解放初期,村里搭台唱戏,几位大伯都多少不等能登台演出几场戏呢!二伯有一出《杀狗》,三伯有一出《藏舟》,五伯能唱一出《白蛇传》

里的《游西湖》;四伯则是戏班里的正生,会的戏文就更多了。

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民分到田地,多年的战乱平息,农村真是一派升平景象。庆祝抗美援朝战争胜利,欢呼中苏友好万岁,或者枪毙反革命开大会,四乡八里的农民都要举行盛大的集会。各种社火班子,纷纷献艺。我们红崖底村是个小山庄,但也有高跷会、旱船队,铁棍秧歌八音会。大集会时,同样要到苌池镇去表演卖弄一番。

踩高跷的多是年轻人,扮些《西游记》、《白蛇传》之类热闹戏文。走旱船就要中年人,因为走旱船要相当的技术,真如水上漂一般才成。所扮戏文则是《回荆州》、《火烧战船》等与水流江河有关的节目。铁棍那就必须是行家把式来表演了。一丈多高的铁架,下端绑在把式的身上,上端绑一个小孩子;下面的把式迈着方步一步一抖肩膀,上面的着了戏装的小孩就顺势将水袖左右舞动。远远看去,花花绿绿的男女在半天云里手舞足蹈,甚是引人入胜。

秧歌队就是小孩子们表演的把戏了。主要由姑娘们组成的队伍,人人腰间系一块红绸,依着鼓点扭来扭去,红绸随着手势上下翻飞。那舞蹈其实十分简单,但围观秧歌队的老乡们情绪也很高涨,指手画脚,说三道四。那大约都是在注意姑娘们的吧!

记得有两次,我也被选进了秧歌队。和女孩子们混在一堆,我已经有些不乐意,但又不敢反抗老师的命令。奶奶却很高兴,又给我梳头洗脸,又翻箱倒柜找彩绸。到了苌池镇,在一个十字路口开始表演,我发现人群中有我的姥姥,姥姥大声夸赞我。给周围的人指指点点。实在说,秧歌队扭起舞步来,我个子太小,大步追都追不及,哪里还顾得表演。也许,姥姥她们就是欣赏我那匆忙笨拙的样子吧!

那时,我们红崖底村最出名的表演项目是洋鼓洋号。父亲领头张罗,他们一干在北京、太原做事的人,共同集资买了洋鼓洋号,还专门从县城请了一位教西洋鼓乐的教师。这教师矮矮的个子,留一背头,唇髭,据说曾是阎锡山部队中的军乐教官。他教学十分严格,学习吹号的学生都在庙院里随他住宿;夜间他监督学生不许撒尿,到清晨催赶大家上山练号,一直练到大家不再尿急。据说,尿水都从号嘴里流走了。冬天,水滴从号嘴落下,小号手们人人脚下,都是拳头大小的冰疙瘩。这也是我至今百思不得其解的一件事,但曾经学过号的大哥宝山说,确实就是那样的。

宝山读的书全忘了,但他至今还记得许多号谱如《大马士》之类。教师,不知其姓名,人们都称他“洋老师”。也许恰巧他姓杨?

大集会上,吹洋号的还有一家。是苌池镇县立九高小的洋号队。但只要我们红崖底的洋号一响,九高小就鸦雀无声了。渴望长大,成为洋号队的一名号手,是我童年时期的梦想之一。不幸的是合作化而公社化,农民肚子尚且吃不饱,哪还有心思和精力唱戏扮社火?乡间的戏班八音会,铁棍伙子旱船队,竟完全绝了种。

错误的农村政策不仅使亿万农民啼饥号寒,而且将我们农民的曾经异常繁荣的民间文化陷于断裂,造成了无可接续的可怕的空白。十亿农民厌恶搞运动,痛恨极左路线,难道不是天经地义的吗?

在这一点上,我和农民站在一起,我要用我的笔和他们一起战斗!

十六挨打生涯

我上学读书不久,洋老师就离开了我们村。曾经给我烤裤裆的梁老师也离开了我们村。

梁老师家住我县县城一条窄窄的街上,记得小时进城见到过他。

梁老师叫梁贵明,娶了我村一个长辫子姑娘桂花。他曾经带着家小回过红崖底。帮助村中出黑板报,用红绿粉笔写了许多龙飞凤舞的字。有的他叫“美术字”,有的又叫“艺术字”。他的样子很得意,但老百姓背后都不以为然。大家记得他的毛笔字写得很差。况且他在村中教书时不过十八九岁,村中初立学校,读书的学生多数都十五六岁,他又不曾痛打过学生。

老乡们不知依据什么道理,评价一个老师好坏,标准只有两条:一是毛笔字写得如何,二是能不能责打学生。也许,守旧的农民是拿早年的私塾老师的做派来衡量教师的吧。

梁老师走后,来了伍老师。伍老师叫伍国才,他留着厚厚的分头,大冬天戴口罩却不戴帽子,老乡们都暗暗笑话他。他的毛笔字也不行,提的仿影备受人嘲笑。而且他也不打学生,学生们捣蛋闹事,竟然扛住教室门使他无法进来上课。

他的办法只是教唱了一首歌,歌词中唱到:

自由主义,你是个坏东西!

……有意见,背后说:当面不肯提。

……大家就认为他窝囊。伍老师不久也调走了。他后来当了我县一中的校长,偶尔在县城见到我村老乡和他教过的学生,都十分热情。

伍老师之后,来了个张老师。张老师叫张俊山,受到老乡们一致拥护。他的毛笔字写得极好,提出的仿影就和石碑上的一样好;而且,他责打学生特别厉害。揪耳朵拽头发,左右开弓打耳光,使教鞭打人鞭杆一断三四截。一个学期一捆教鞭不够他使。所以,开家长会时,家长们都异口同声夸奖他。七嘴八舌发言,都是说:

“打,打狗日的们!”

“给咱狠狠打!这帮祸害,三天不打,上房揭瓦!”

大一些的学生偷走教鞭也不抵事,村干部们立即会派上人扛一捆新的来。张俊山到底因为严重体罚学生被调走了,老乡们都十分惋惜。连奶奶都唠叨:

“你们老师调走了?听说那可是个好老师呀!”

体罚学生自然是和乡间的愚昧落后有关的一种不良行为,这且不去说它。问题是我记的这位张老师教书本身很差。他唯一的教书方法就是背书,一年级到四年级,第一课到最后一课,一律都背。我怀疑他本人除了受过私塾教育,肯定没有受过别的教育。

张老师之后,来了李老师。李老师叫李荣耀,一直教到我小学毕业。李老师也是一个打人好把式。有一次在课堂上我和同桌的宝山吵架吵到动拳头,动拳头之后又互相摔文具,把砚台和铅笔盒砸得山响。李老师冲下讲台,将我二人揪出座位,好一阵拳打脚踢。其中一巴掌,足足扇了我一丈远。宝山年龄大,学习差,他挨打就更厉害。挨打之后,他还不敢回家。砸了砚台文具盒,大伯打起他来,要比老师厉害几十倍呢!

有时,大家上自习吵闹,老师就不分青红皂白,叫学生们排好队,他挨个打耳光、踢屁股。大家一律挨打,从心理上似乎感到一种“平等”的味道,还互相偷偷地相视而笑呢!

不论家长们如何夸赞老师,我们挨打者本身都十分痛恨老师。至今许多当年的同学见面,谈起挨打生涯,无不耿耿于怀。体罚,给儿童心理上的创伤是难以弥补的。乡下孩子爱打架,结婚之后打老婆,当了队长打社员,家庭教育自然没起什么好作用,学校教育也绝对没起什么好作用。

小学毕业,各村学校的学生都集中到苌池镇去考试。李老师家在苌池,他把我们八九个毕业生都叫回家中吃饭。他的老母亲捣着小脚忙里忙外,他的父亲笑呵呵地关照我们吃饱吃好。那是李老师对我们显出他人情味的唯一的一次。但我们都不领他的情,吃饱了放开裤带继续吃,还悄悄地骂:

“狠狠吃!狠狠吃那****的!”

后来,我到太原读中学了,听说李老师因为过去当过伪军,被驱出教师队伍回村种地。他们村把他打成坏分子,我路经过他们村的大街上还曾经看到过关于他的漫画。我心中陡然升起一种复杂的情绪,不知是同情,还是怜悯。他辛勤教学,指手画脚,唇干口燥的样子,蓦地闪现在我的脑海……平心而论,从教书的角度讲,李荣耀老师尽力心力,他不曾误人子弟。

十七尊师传统

不论老师毛笔字写得好坏,责打学生厉害与否,他们一律都受到农民的非同寻常的尊敬。

我们红崖底是山村。比起平川地面“土厚人情薄”,愈是偏远山乡,民风愈是深厚。何况农民无文化,对教书先生几乎敬若神明。正如他们地位低下,对官场上人物和下乡的一般工作员都十分恭敬。当然,对前者是敬其才学,对后者则是敬畏其权势了。每逢初一十五,乡俗要吃油炸糕。端阳中秋,免不了粽子月饼。这些日子,凡念书的学生都要秉承家里的安排,给老师送礼。一般都送三四只油糕。两只太少,五只是敬神的份子。送的方式却很不讲究,没有一家使盘使碗,都是用一支筷子串了糕团。筷子是山里砍回的六道子柴火做的,送罢油糕,筷子就扔掉了。几十个学生,少说也共同送来一百多只油糕。所以,每逢节日,老师的家中就有人来,将礼品带回去食用。

至于谁家起房盖屋,婚丧大事,那更要请老师来坐宴席。老师和下乡干部们坐在一块,由族中长老奉陪,享受最高的礼遇。哪家办这样的大事,竟然不请老师,统统要受到舆论的非议。

除此之外,过一月四十天,谁家有孩子在学校读书,还要专门设宴款待老师。没有白面,也要借一升两升。实在借不到,起码也是荞面豆面。做饭做菜水平太低的,往往还要请人来帮忙,以免落人耻笑。

我们家那时读书的孩子多,请老师吃饭的次数也特别频繁。过一段时间,奶奶就要提醒伯叔们:

“有点日子啦,该请先生来吃饭啦!”

李荣耀老师打人厉害,饭量也不差。请他吃饭,我们兄弟几个都打心底里不乐意。那么,一定要遭到奶奶的责骂:

“先生如父母,打你们是为你们好!不打不成才。撵牛放马不念书,请先生打他们,先生还不待去哩!”

甚至我们都长大了,离开了小学,我们家再没有孩子念小学,奶奶也还要请先生来吃饭。由于乡亲们的虔诚和恭敬,我们的老师就更加摆出文化人的派头来,处处表现得和农民不同。农民盖房,盖完了就完了,老师要叫那是“竣工”,搞得大家没头没脑。解释飞机为什么能在空中飞,说是天上铺了透明的飞机路,肉眼根本看不见。至今谬种流传,村中老者认作定论。

最为有趣的是,李老师有一支口琴,卖弄起来尤为滑稽。每到放假,村里都要派人赶一匹毛驴,送老师回家。我们老师从村东山嘴哪儿骑上毛驴,沿着村中大道朝西出村。乡亲们都停下来行注目礼,我们老师大模大样骑在毛驴上,闭了双眼呜呜咽咽地吹奏着他的口琴,招摇过市。大家还要连声啧啧赞叹:

“看看人家先生那样儿!”

“听听人家吹得那音乐!”

农民尊敬读书人的那种虔诚,想来每每令人感动。

十八黑鸡大娘

爷爷1946年去世后,他的七个儿子就分了家。依“三从四德”的妇道,夫死从长男,奶奶从那之后一直和大伯全家生活在一块。这样,我在故乡生活的十年,事实上成为大伯家庭中的一个成员。

大伯家四口人,大伯、大娘、大哥宝山、妹妹莲英,加我和奶奶,六口人。

六口之家,做茶打饭,推米捣面,操持家务的是大娘。

古话说:“饥不择食,寒不择衣,慌不择路,贫不择妻。”大伯是爷爷七子中的长子,在穷人家做大儿大女绝不是什么轻松愉快的事。大姑十四五岁嫁了人,给家中赚回一笔礼银,她的丈夫却是个比她大将近二十岁的糟老头子。大伯找了一个老婆,各方面,也着实差劲。

大娘奔儿头,刀条脸,满面似乎只摆放了一只鼻子。肤色呢,也太不白净。

过门没多久,就得了个绰号,叫“黑草鸡”。有的人嫌三个字费事,干脆叫她“黑鸡”,左邻右舍,妯娌姊妹,经常大呼小叫:“黑鸡!借一把簸箕!”“黑鸡大嫂!帮我坐个锅!”大娘连声答应,毫不迟疑。

大娘不仅黑得有水平,而且不识数。

农忙时节,受苦人吃玉米面,女人们吃糠面。奶奶叫大娘蒸干粮,告诉她给爷爷和七个伯叔共蒸八个玉米面窝头。大娘就钻在厨房发牢骚:

“也不说清楚!‘八个’,八个是多少?”

奶奶要是告她给每个受苦人蒸一个玉米面干粮,大娘恰恰正好蒸八个。她每捏一个,就念叨:

“这个是他爷爷的,这个是他爹的,这个是他二叔的……”

大娘还记不住自己的属相和年龄。每逢选民登记或者有病请大夫开药方,问她年龄,她只能说:

“我嫁过来时,和他三叔同岁,都是属牛的。谁知道这会儿哩!”

大娘又黑又蠢,偏偏最会偷吃。所谓“偷嘴媳妇”,做媳妇的受着婆婆的刻薄统治,日日受苦受累,吃食只是清汤寡水,不偷吃怎么办呢?平时奶奶不下厨房,大娘小小偷吃一点并不困难。若是奶奶串门去,大娘更可以放胆大吃一回。

烙油饼,下面条,从容享受。负责望风放哨的宝山远远发现奶奶走回来,急忙报信。大娘满不在乎:

“慢慢吃吧!没事儿!吃完洗了碗,她也扭打不回来!”

奶奶对这一套却是了如指掌。她扶了我的肩膀在村街上慢慢扭动,看见宝山探头探脑,接着兔子似的窜奔,就说:

“准是又偷吃哩!半生不熟,急急慌慌,也不怕吃出病来!”

一般奶奶都不训斥大娘,只做不知。有时放下脸子来,狠狠责骂一顿。大娘木了一张脸,泥雕木塑似的听着,不言不语,不红不绿。

大娘不识数善偷吃,但她在奶奶的统治压迫下,也最辛苦。

每天早上,我和奶奶还睡着,她就起床捅火坐锅,接着扫地倒尿盆。饭熟了还要给奶奶和我端饭,吃一碗端一碗,来回奔走穿梭似的。到了晚间,众位叔伯来给奶奶请安,七八条汉子抽烟喝水。大娘总是肃立在角门边,叉手不离方寸。

水碗浅了,急忙过来添水;水壶空了,一路小碎步去烧水。无论大家聊天到多晚,她都要侍奉到多晚。

父亲回来探家,神聊海哨,往往到半夜。大娘劳碌一天,支撑不住,靠在门框上就打起盹儿来,间或还有鼾声。父亲笑一笑,呼喊她:

“大嫂!你去歇息吧!我说什么呢,你又听不懂;众人喝水呢,也都长着手,自己会倒。你像个老丫环似的,立在这儿还不是瞎受罪?”

大娘鸡打楞似的一下子惊醒,抱歉地笑一面;依然双手秉在腰际,继续木然肃立下去。

同类推荐
  • 南塘

    南塘

    这是作者在小说之外的个人心灵史,收入作者近百篇散文作品。从青春到秋风,从苍茫到澄澈,书中囊括了他在万里山河行走时的思索,以诗意的文字和深刻的思考、内敛的笔调抒写对自然、人生和万物的感慨,充满对于高远天空及悲悯大地的关照。
  • 倒着写的故事

    倒着写的故事

    本书是陈祖芬的中国故事中的《倒着写的故事》分册。书中以报告文学的形式,收录了陈祖芬大量的作品,这些作品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文笔生动亲和,具有较强的可读性。书中除收录了文字作品外,还配有大量生动风趣插图,画面简洁,寓意深刻。 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融理论性、知识性及可读性为一体,它不仅适合小朋友的阅读,同时对成年人来说也颇值得一读。
  • 老街

    老街

    这是一本厚重的散文集,放在手里沉甸甸的,仿佛秋后收获的果实。这让我联想到了有那么一些人,在当今经济大潮的社会生活中仍然在坚守,在默默耕耘,在无私奉献,他们是中国文化的脊梁和良知。
  • 中华国学经典:文心雕龙

    中华国学经典:文心雕龙

    《文心雕龙》是中国第一部系统的文艺理论巨著,也是一部理论批评著作,完书于南北朝时期,作者为刘勰。本书分上下两编,每编二十五篇,包括总论、文体论、创作论、批评论和总序等五部分。本书的文学思想是传统观念与时代思潮的集合。本书的创作目的,主要是反对南朝“浮诡”、“论监”的文风。同时,也有意于纠正文论“各照隅隙,鲜观衢路”的严重缺点。
  • 夕阳残照(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夕阳残照(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热门推荐
  • 都市箭侠

    都市箭侠

    一阵光华闪过,雷明顿重新出现在熟悉的寝室之中。镜子里的雷明顿同样没有丝毫改变,那个呆了十年的角斗士空间如同一场梦境储存在雷明顿的脑海中。看着胳膊上的7F烙印,雷明顿知道那不是一场梦,从1000个融合黄忠之魂的英雄中脱颖而出成为最后的胜利者,他却选择回到现世,回到自己的故乡。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驭魔龙

    驭魔龙

    天地之大,千魔出没,万物狰狞,有一位少年……
  • 我的老婆是西尸

    我的老婆是西尸

    怎样简介感觉都会剧透。罢了,主角叫方徒生。就这样吧!
  • 成败源自细节

    成败源自细节

    企业要想做大,就必须注重细节,从企业的小事做起!没有细节就没有机遇,留心细节,创造机遇,才能踏入成功之门。当今社会已进入了一个完全经济化的时代,这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良机。因此,任何企业都可以在经济的大舞台上充分展示企业的特点,实现企业的价值,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但是,市场经济的开放,经济化时代的来临,也使企业进入了一个微利时代,任何一家企业要想获得长足发展,就一定要注重细节。
  • 天骄红颜:苏五小姐传奇史

    天骄红颜:苏五小姐传奇史

    异界穿来一缕杀手的孤魂,竟然机缘巧合附在了苏府刚出世的五小姐身上......传说,五小姐出生之际引得天生异象,漫天飞雪,而她竟浴雪而舞,精灵如仙!这一世,不仅有超级疼爱自己的爹爹和娘亲,还有四位帅到不行各具特色的哥哥,幸福美满!然而,在权势阴谋中失去了这一切的幸福之后,她终于还是做回前世的杀手。她贪财,狡诈,腹黑,护短,杀伐果断,喜欢阴人为乐,喜欢算计,但也重情重义至情至性!拜名师,学玄术,炼药剂;战王爷,闹王府,做王妃;潜皇宫,杀皇帝,报家仇!究竟,能否解开体内的封印寻回失去的力量和记忆?能否与心中那人长相厮守比肩天下,共看繁华?且看她在异界如何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睥睨天下傲视群雄!
  • 深宫意

    深宫意

    这一路猜到了开头却猜不到结局,她要的简单却是他们都给不了的,当千山过尽后谁会陪在她身边她又能否找到幸福
  • 往事不曾青春

    往事不曾青春

    25岁以后,那个曾经风一样的少年,踏进了情感左冲右突的现实之路,那是个最好,也是最坏的年代......
  • 逃出生天之东瀛杀机

    逃出生天之东瀛杀机

    上海外滩一家私人公寓发生离奇命案,知名歌星罗永俊被活活烧死。苏雨奉命调查案件,却不小心卷入了罗永俊儿子和女儿的争产丑闻。在女友谢婉仪和朋友欧阳硕的帮助下,苏雨成功地找到了隐藏在日本名画背后的线索。于是,他决定以身犯险,前往日本查清天堂之翼的真正目标。
  • 首席混混总裁夫人(大结局)

    首席混混总裁夫人(大结局)

    本文为“另类总裁夫人系列”的第一本---------柠檬酸甜分割线---------她是摩北区街头混混的最高统领——首席混混他是迅风集团的最高决策人她的世界在底层他却是高高在上的总裁大人原来走在两条平行线上的人,却因为十年前的一句承诺而即将成为夫妻呃,他居然同意了,那个眼睛长在头顶的总裁居然同意娶她,她实在是……太……太悲哀了去他奶奶的大姨婆!她想嫁时,他不娶她,现在她爱上了别人,他又要娶她了不是说小混混不配当总裁夫人吗?哼,她哪是那种呼之即来、挥之则去的女人他想娶她是不,好啊!那她就逃罗……
  • 王的丑妃(全本)

    王的丑妃(全本)

    上部:悦夕,美丽聪慧,年仅九岁,身为郡主却必须背负国家的命运出塞和亲。她知道她将来的丈夫是敌国被她父亲打成植物人的王,她也知道这将是她悲惨命运的开始。丑丫头,一心爱着王。但是面貌丑陋身份卑贱的她有什么资格站在王的身边呢?拓达,在他沉睡的九年里,只有他的王妃在他身边。在他醒来之后,他的王妃却失踪了。他的心里已经被王妃占据了,是否还容得下一个丑丫头呢?拓恒,他见证了悦夕悲惨的命运,却无能为力。在丑丫头出现在王身边的时候,他认为这就是命运的安排。但是他是痛苦的,他似乎一直爱着那个王妃,他的嫂子。命运的作弄,对爱情的执着是这个故事的主线;爱情、誓言、责任和恨是这个故事的主题。一起来看丑丫头在滚滚大漠上演绎的爱情悲歌。下部:战争再起,你认为的好人也许才是最残忍的人。部族遇到了前所未有地危机。是谁在后面操纵着这一切。这个城池只留下了一群妇孺,丑丫头如何带领她们保卫家乡?在听到拓达受重伤的时候,丑丫头丢开了人民、责任,跑到他的身边。失去王城的保护,她又将迎来痛苦的人生。一个用自己的血和泪为拓达王奠定了王朝的女人,为什么历史上没有关于她的记载呢?花开花落,只留下空中淡淡的悲。请继续关注《王的丑妃》下部,关注丑丫头传奇的一生。在这里给大家介绍我的新作《宠爱养女》http://www.*****.com/?a/81451/她从小犹如公主般被宠爱着长大,甚至一直奇怪地和养大自己的爹睡在一起。但是突然有一天,她的世界全变了。没有了欢笑,没有了疼爱,只有无休尽的辱骂、折磨和虐待。可是她无法逃开,她就像一直养在华丽囚笼中的小鸟一样。即使笼门打开了,她也不会飞走。他抱养了比自己小十二岁的恋人的女儿,给了她天真快乐的童年。他本以为这将是幸福的开始了,可是一封信却打破了这幸福。他开始讨厌她,虐待她,看着她受苦的时候,他的心却无法平静。其实,他更恨他自己啊!至于《魔鬼棋盘》很多人都问到啊,因为《魔鬼》是我精心,没有十足的把握我不会轻易下笔。而它的大纲出了点问题,不得不延后一段时间了。一些看过《魔鬼》广告的读者都很期待,我只能和大家说对不起了。我只是想把最好的呈现给大家。估计《魔鬼》将在《丑妃》完结之后,就能开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