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488400000001

第1章 序言(1)

出于个人学术兴趣,我曾经花费二十年时间,寻求中国历史上对于三国时代蜀将关羽崇拜文化的由来演进。

说来由于《三国志演义》及戏剧、说书的影响,对于关羽崇拜,几乎人人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作为历史人物,关羽在正史《三国志》中得到的评价实在并不算高,陈寿曾批评他“刚而自矜”,“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但陈寿怎么也不会料想到,千载以后关羽居然能压倒群雄,晋升为整个中华民族“护国佑民”的神只。明清间一度遍布全国城乡的“关帝”庙宇,不但使刘备、曹操、孙权这些三国时代的风云人物黯然失色,就连“万世师表”的文圣人孔夫子也不得不退避三舍。清代史学家赵翼对此也颇不解,他曾历数关羽崇拜的过程,并感慨道:

“神之享血食,其盛衰久暂亦皆有运数,而不可意料者。凡人之殁而为神,大概初殁之数百年则灵着显赫,久则渐替。独关壮缪在三国、六朝、唐、宋皆未有禋祀,考之史志,宋徽宗始封为忠惠公,大观二年加封武安王,高宗建炎三年加壮缪武安王,孝宗淳熙十四年加英济王,祭于当阳之庙。元文宗天历元年加封显灵威勇武安英济王。明洪武中复侯原封。万历二十二年因道士张通元之请,进爵为帝,庙曰‘英烈’,四十二年又敕封‘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又封夫人为‘九灵懿德武肃英皇后’,子平为‘竭忠王’,子兴为‘显忠王’,周仓为‘威灵惠勇公’,赐以左丞相一员为宋陆秀夫,右丞相一员为张世杰。其道坛之‘三界馘魔元帅’则以宋岳飞代,其佛寺伽蓝则以唐尉迟恭代。刘若愚《芜史》云:‘太监林朝所请也。’继又崇为武庙,与孔庙并祀。本朝顺治九年,加封‘忠义神武关圣大帝’。今且南极岭表,北极塞垣,凡妇女儿童,无有不震其威灵者,香火之盛,将与天地同不朽。何其寂寥于前,而显烁于后,岂鬼神之衰旺亦有数耶?”

其实所说并不确切,至少在北宋仁宗年代,关羽已经具有官方封祀了,续后再论。清代关庙中的这样一幅对联,颇能概括关羽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历史文化地位和巨大影响:

“儒称圣,释称佛,道称天尊,三教尽皈依。式詹庙貌长新,无人不肃然起敬;汉封侯,宋封王,明封大帝,历朝加尊号。矧是神功卓着,真所谓荡乎难名。”

这是一个极有意思的现象,而且对审视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很有意义。说起来,在有关关羽的“造神”过程中,文学诸样式,包括传说、笔记、说话、戏曲、小说等,与民俗、宗教、伦理、哲学、制度一起相互作用,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关羽是与中国古代小说、戏剧这些文学样式共相始终的一个形象。正是在这些人文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在清初文学中,关羽已被崇誉为集“儒雅”、“英灵”、“神威”、“义重”于一身,“作事如青天白日,待人如霁月光风”的“古今来名将中第一奇人”了。

大约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缘故,盛行关公信仰的漫长时期中,历代史家对于关羽崇拜的始末根由,曲折转变,并没有认真的考探辨析。而近代文化断裂后,中国文学史凡谈论及此者,则率以“封建统治阶级提倡”和“《三国演义》影响”为由,众口一词,几成定论。美国匹兹堡大学社会学系主任杨庆堃(C.K.Yang,1911~1999)在上世纪60年代的专着《中国社会中的宗教——宗教的现代社会功能与其历史因素之研究》,被认为是以西方视角研究中国社会学的重要成果。在他撷取的全国八个代表性地区“庙宇的功能分配”中,就将关帝庙宇归类为“C,国家”之“1,公民与政治道德的象征”中“b,武将”一类,并论说道:

“在当时全国性的人格神崇拜中,没有比关羽更突出的了,关帝庙遍及全国。虽然这位公元三世纪的武将是作为战神而被西方学者所熟知的,但就像大众信仰城隍一样,关公信仰起到了支持普遍和特殊价值观的作用。”“神话传说和定期的仪式活动,激励着百姓对关公保持虔诚的信仰,使关公信仰得以不断延续,历经千年始终保持着其在民间的影响力。”

其实与文学史的说法相去不远,从现在掌握的情况看,对于关公文化略近于现代方式的专题研究,是从1840年由西方传教士白奇(Birch)的《解析中国之四:关帝保佑(Analecta Sinensia,No4:Thekwan Te Paou Heum)》开始的。国际知名汉学家李福清(БорисДьвоьичРиφтин)就说:

“关帝信仰这个题目并不是新的题目,有许多国家的学者从19世纪中叶就开始专门讨论这个问题。”

而中国人自己在现代意义上的研究,则以1929年容肇祖在广州《民俗》杂志发表的《关帝显身图说》为最早。1993年饶宗颐在香港《明报月刊》上发表了一篇《新加坡:五虎祠》,副题则是《谈到关学在四裔》。“关学”之说,无非强调此中关联甚多,内蕴丰厚,绝非仅持关帝庙或者《三国志演义》一端立论所可道尽的。

“文化研究”据说是当前现当代文学的研究热点,但究竟何为“文化”,却人言言殊,据说定义不下二百个。其实这本来是一个汉语词组,出自《周易·贲·象卦》的“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日本人以此移译源出拉丁文的culture(词根原意是耕种),也是来源于农耕文明,由此产生的歧义又多出了一个乘方。从先民说来,“文化”实际上应当是一个动词。东汉《说文》言:“文,错画也”,“化,教行也”。“文”的本义就是“纹”,自然纹理和花纹,给人以美感,人们就乐意模仿。圣人所作的诗礼乐书也是美好的,人们如果也乐于模仿,那么天下就都变得美好了。这就是以文治来教化天下的意思,道出了文化的亲和力。后来又出现了对应的概念,比如刘向《说苑》:“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晋代束晰《补亡诗·由仪》说的:“文化内辑,武功外悠。”昭明太子萧统注曰:“言以文化辑和于内,用武德加于外远也。”又道出了文化的固有凝聚力问题。故唐代孔颖达《周易正义》解释说:

“言圣人观察人文,则诗礼乐书之类谓,当法此而成天下也。”

我以为,这才是今日文化学者亟应重视的核心问题。大概而言,文化现象虽然呈现出多元散射的状况,但是价值体系——或者如唐君毅先生所谓民族“凝慑自固之道”——却始终是“文化”问题的核心。当我们从多元散射聚焦核心时,就是“文化研究”。这就是我对“文化”的理解,也是我研究关羽崇拜的主要旨趣和方法。

关羽崇拜丰富的文化内涵也引起了西方学者的兴趣,同时引进了西方文化人类学的思考。美国学者鲁尔曼(Robert Ruhlmann)在《中国通俗小说与戏剧中的传统英雄人物》专章论述了关羽,认为他是一个“综合型的英雄”,他既是武士,又是书生,并且具有帝王之相。他的故事说明了民间传说与制度化宗教间的相互作用,也证明着故事文学中的英雄一旦受到官方崇拜,会再影响故事内容。由于这类英雄深入人心,也鼓励官方设法把他们尊为值得推崇的行为楷模。但同时鲁尔曼也陈述了他的困惑:

“但关羽所代表的主要美德——忠义事实上有多方面的涵义,彼此很容易纠缠不清,而成为解不开的死结。关羽的故事说明同时为父母、朋友、君王、国家和正义尽责是何等困难。尽管官方传记编写人如何解释,这位英雄人物仍表现出人生的复杂。”

如果说他与杨庆堃还是从“制度性宗教”和“分散性宗教”两个不同线索展开论述的,带有“古典学派”风格的话,那么近年美国芝加哥大学历史系教授杜赞奇(Prasenjit Duara)在他着作的前言中,就已自我定位为“对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的后现代解释”,强调“‘国家政权建设’和‘权力的文化网络(Culturenexus of power)’是贯穿全书的两个中心概念,两者均超越了美国历史学和社会科学研究的思维框架——现代化理论。”在利用1940~1942年满铁株式会社的田野调查,对于中国华北农村调查的材料时,他曾设立专节讨论关羽何以成为“华北地区的保护神”问题,且“从历史的角度”对乡村关羽崇拜进行追究,结论是:

“乡村精英通过参与修建或修葺关帝庙,使关帝越来越摆脱社区守护神的形象,而成为国家、皇朝和正统的象征……关帝圣像不仅将乡村与更大一级社会(或官府)在教义上、而且在组织上连接起来。”

其实关羽崇拜就正是中国传统社会“国家政权建设”和“权力的文化网络”的交叉点。杜氏还主张,尽管社会各阶层对于关羽崇拜的理解阐释或有不同,“却在一个语义链(seman-ticchain)上连系起来……特定的解释有赖于这种语义链,并在这种语链中产生出它的‘意动力(conativestrength)’。”不过限于题目,他没有,也不可能将以关羽崇拜为中心的乡社祭祀变迁清理明晰,更不用说价值体系的构建过程了。

明清两代关羽已经赫然成为国家神,统摄三教,覆盖全国。用句形象比喻来说,仿佛三根支柱搭成了一个房盖。但今日宗教学界各自独立,似乎并不清楚对于历史上关羽人而神,神而圣的提升过程,反而将之视为“民间信仰”。上世纪90年代陆续出版了两种《中国道教史》,一卷本为任继愈主编,四卷本为卿希泰主编,都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却没有用多少篇幅谈及关羽崇拜。2007年我曾应香港道教学院邀请,去做过三周短期讲学,也会晤了一些道教界的领袖人物。据他们说是国家宗教局将关公信仰定性为“民间崇拜”的。现在佛、道、儒三家各有门墙,都在扩张自己的影响,发挥积极社会功能,自然不错,只是忘记甚至放弃了长时期来经过“三教圆融”,共同建立起来的国家/民族信仰,不能不说是一个极大的遗憾。

历史学界也与此类似。海外华人史学家黄仁宇就表达过他的迷茫,在从现代军事角度列举了“失荆州”过程中关羽的种种失误以后,他以为:

“只有此书(按指陈寿《三国志》)之叙关羽,则想象与现实参半……以这样的记载,出之标准的文献,而中国民间仍奉之为神,秘密结社的团体也祀之为盟主,实在令人费解。”

其实就连开创乾嘉“朴学”先河的顾炎武,也同样于此表示过疑问,他说“今南京十庙虽有蒋侯,湖州亦有卞山王,而亦不闻灵响。而梓潼、二郎、三官、纯阳之类,以后出而反受世人崇奉。关壮缪之祠至遍天下,封为帝君,岂鬼神之道,亦与时有代谢乎?”

毕竟生活在“神道设教”的时代,紧接着他就找到了原因:

“应劭言:平帝时,天地大宗已下及诸小神凡千七百所,今营寓夷泯,宰器闻亡。盖物盛则衰,自然之道,天其或者欲反本也。而《水经注》引吴猛语庐山神之言,谓神道之事亦有换转。”

信仰亦有代谢,本身就是历史文化演进的正常形态。惟关羽信仰何以能够“与时消息”,“与时偕行”,经千载而不衰,历六代而愈盛,似乎成为中国历史文化一个不解之谜。

同类推荐
  • 橘黄色的生日

    橘黄色的生日

    这么多年来,作为一个编辑,我不太喜欢喋喋不休地唠叨那些已经烂熟的“榜样文本”,我甚至不知道那些除了“榜样文本”就不能说话的批评与理论究竟多少斤两。从这个角度上讲,我更看重“在场”的阅读,这样的阅读总会给自己带来兴奋与欣喜。我是一俗人,一个做编辑的俗人,还喜欢把这样的阅读留作自己的笔记。去年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我的《阅读的姿势》就是这样的一份笔记,我很珍视这份笔记,因为我珍视所有“在场”的阅读,有我自己的判断,有我自己的好恶,有我自己的真实,也有我自己的谦虚与谨慎。
  • 望海楼笔记

    望海楼笔记

    本书包括:治学漫话、乐府谈苑、唐诗杂扎、赋文散论、文论管窥等内容。
  • 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清官能吏的故事

    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清官能吏的故事

    我们编辑的这套《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包括《清官能吏的故事》、《书生才子的故事》、《农夫诙谐的故事》、《工匠谈闻的故事》、《百姓闲聊的故事》、《儿童趣事的故事》、《世俗流言的故事》、《动物王国的故事》、《万物戏说的故事》和《自然传说的故事》等10册内容,精选了古今中外各种幻想故事、动物故事、生活故事、民间寓言和民间笑话等数百则,是启迪智慧,增长知识,扩大视野的良好读物,也是青少年学习和研究民间故事的最佳版本,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收藏和陈列。
  • 开在废墟上的花

    开在废墟上的花

    从听故事到讲故事,再到写故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从故事里汲取了丰富的营养。哪里去寻找中国的好故事?《中国好故事》特邀国内顶尖故事家,为中国的孩子们、为芸芸众生讲述最沁人心脾的故事。
  • 山中杂记

    山中杂记

    冰心最喜爱的文学形式是散文,她的散文常给读者一种近似抒情诗和风景画的美感。母爱和童真的内容占重要地位,她的散文文笔清倩灵活,清新隽丽。《山中杂记》就是用孩子般的天真、固执、极端的语气,谈“海”与“山”的比较,从颜色,从动静,从视野,从透视力,力争“海比山强得多”,甚至诅咒发誓:“假如我犯了天条,赐我自杀,我也愿投海,不愿坠崖”!而对于诸如颜色的感受与思索却又是成熟的,在颜色的议论里包含了丰富的、哲学的、历史的,甚至心理学的内容,由此而产生的审美意识、审美评价完全是现代的,文中描写“海”的文字,最能显示冰心的散文艺术个性。
热门推荐
  • 风雨相依路

    风雨相依路

    荒山野外,风雨之夜,一个贫穷山区少年冒险救起来一个受伤女大学生·····后来这个女大学生成为一家公司女总裁,
  • 无上武

    无上武

    天古大陆,一个崇尚武势,充满挑战和张力的神奇世界!五行属性,行行独到,而穿越过去的纪东离在测试武属性时竟是无属性……他将何去何从?请进入本书,展开无限精彩内容!
  • 高唐梦

    高唐梦

    李饮家贫,从小习毛体,喜诗词,上高中不久,便开始了大唐开元之旅。本书风格写实,文笔先下重墨,之后会浓淡相宜。——这是芹菜的第一本书,肯定会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真心希望得到大家的宽容、理解与支持。——以下附庸风雅——香草美人,当从那馨香之物始。至于仗剑去国,游历天涯的情志,大唐除了这白之侠气和饮之儒雅,竟是难寻其右。饮穿大唐,唯有缚鸡之力,未得莫测神功。此人生存之道太差,只运气极佳,又因儿时于那诗词歌赋的些许嗜好,竟在大唐成了正果。至于正果究竟为何物,以愚拙见,当是免不了正头娘子以齐家,偏枕美妾以风流。再如治国、平天下者,当是凭栏浊酒咏醉之词,不足为据,只做流年笑谈罢了。
  • 达·芬奇笔记

    达·芬奇笔记

    1651年,一位名叫拉斐尔·杜弗里森的法国出版商根据达·芬奇笔记手稿整理出版了《达·芬奇笔记》。笔记手稿非常随意,稿纸凌乱,没有排序和编码,有的甚至是达·芬奇用左手写成的反书——后人需拿镜子才能破解。手稿无所不谈,但中间不连贯,同一页稿纸上有可能开头说天文,中间谈声音原理,最后说色彩,许多文字写在稿纸边缘。这些即兴的议论,闪耀着真知灼见的光辉,给后人以无穷的智慧的启迪。配上达·芬奇手绘的图片,本书具有极高的欣赏和保存价值。
  • 俏皮公主的冰山王子

    俏皮公主的冰山王子

    莫名其妙成了一名贫困生,还进了贵族学院,慕容雅汐尽管一腔怒火,但为了自己的零花钱,她只好忍了。可是老妈竟得寸进尺,给她冒出一个未婚夫来,雅汐终于忍无可忍。······某学院内,一个不起眼的小角落,欧夜羽将她圈在墙角,邪魅一笑:“丫头,你想逃?”某汐傲娇的别过头,不理他。群号:537011068.
  • 我的天师女友

    我的天师女友

    一个是普通未毕业大学生,一个是舞台骄子家世极好的贵公子在一次次相遇碰撞中会是天长地久还是擦肩而过。幼时的约定是否可以守住,在家族重担与师门使命中两人是否能挣脱?看文给小霁收藏一下吧,拜托看文收藏哦谢谢了各位哦!
  • 女配不狠难翻身

    女配不狠难翻身

    苏琬在人生得意风头正劲的时候,很悲剧的摔了一跤,后果是她穿越到了自己新出演的后宫戏中!还是那个悲剧的一号炮灰!但是天生女王的苏琬怎么会轻易认输?作为影后,她卖的了萌,演的了戏,关键是她还有作弊利器随身空间,还有什么是她做不到的?她要在这后宫之中大杀四方,扭转局势。到最后,看谁笑傲天下!
  • 异世兵行录

    异世兵行录

    初相见,一对红烛映俏脸。相对坐,一夜无语。只求一世为相知,转眼却要成云烟。几滴英雄泪,一生美人痴。留不住,芳华易老红颜枯。扯不断,生死之恋几世缘。持了剑,问苍天,何苦安排了相见。即相见,怎能让伊人渐远。给你个天翻地覆来相换,生生世世共缠绵。
  • 烽火连天最三国

    烽火连天最三国

    简介:2010年,一部新三国创下全国1.53%的收视率,居同期影视剧第一。作为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自成书之日起一直受欢迎至今。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长坂坡,草船借箭,空城计,六出祁山...经典故事层出不穷,那么人们不禁发出疑问与感叹:这些精彩的故事都是真实的吗?看文献读历史原材料很枯燥,而且很多地方晦涩难懂。看历史不但很麻烦,而且也很不精彩。这本书不是枯燥无味的三国志白话文解说,也不是三国史考究。它以史实为基础,用讲故事的方式,从东汉灵帝初平元年184~286年间发生的主要故事。在轻松愉快之中,让您了解真实的三国,了解那些没被小说触及到的三国人物。
  • 令灵大陆

    令灵大陆

    一个只有灵的大陆,只能靠灵来修炼。一个个等级:灵者,灵师,灵宗,灵王,灵尊,灵圣,源灵,魂灵......一个个学院,宗门,家族。强者林立。一个普通家族的少年凭着什么才能达到最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