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北阆内,素有“阆苑仙境,风水宝地”之美誉,三面环水,四面环山,水在山中,城在水中,风光钟灵毓秀,如诗如画。早春时节,四五月份,正值杜鹃花盛开,山城水地,入眼之处,皆都红彤彤一片,煞是喜人,遍野的鲜红,引得无数文人骚客纷纷来此游历,山城水地繁茂异常。
嘉陵江南岸的锦屏山,山势如屏,遍山似锦,号称“嘉陵第一江山”,与它隔江遥遥相望的便是刚建成伊始的“南楼“,此楼青瓦覆顶,高数百尺,好似要直冲云霄,紧挨嘉陵江边,倒影在江中摇曳,登楼远眺,阆内大好风光可览十之八九,故而更为骚客们所喜爱。
南楼脚下有间客栈名唤“嘉陵秋水”,适逢天时,占尽了地利,又取用了闻名遐迩的阆内十大胜景之一为招牌,故而酒客众多,生意兴隆得很,简直应接不暇。
此刻正是晌午时分,“嘉陵秋水”送往迎来,热闹无比。
古城的青石板路上来往的行人很多,中有一位少年公子却分外显眼。
他正沿江走来,看来不过二十几许,长眉星目,鼻梁英挺,嘴角微微上扬,竟然带了三分笑意,身着一袭宽大的青衫,肩背青布包裹,腰间悬挂了一块白玉坠子,袍袖挥舞,潇洒异常。
他的掌中尚且提了一方宝剑,这剑与旁人的大为不同,长约四尺,宽有三寸,剑柄与鞘上镶满了各色宝石十数颗,看起来华丽之极,着实是一件宝贝。
唐王李世民崇武重道,举国上下佩剑之人比比皆是,剑几乎已成了腰间的饰品,将一柄宝剑装饰得奢华之极,大多是为了好看而已。只是这一位公子实在不是个平常的人,他手中的剑也绝对不是一把平常的佩饰。
此人名唤聂小生,那一柄剑名唤八卦封魔剑,本为紫薇大帝所有,未出鞘已可骇群魔,上面的宝石乃是封印之石,按九宫方位镶嵌,着实为这宝剑增添了许多威力。只可惜世人皆多贪婪,看到的只是它的奢华外表,往往还会心生歹念,想要将它据为己有。
嘉陵江水碧绿无比,中有落英片片顺流而下,忽然有几条鱼儿浮上水面,争相抢食那些杜鹃花瓣儿,聂小生沿江走来,看了这情景不由摇头道:“鱼儿啊鱼儿,杜鹃花虽漂亮无比,却是有些毒性的,你们这样吃下肚去,我可要有好眼福了。“
他说的正是这蜀地美景的一绝。
杜鹃虽然好看,误食了却会令人头晕目眩,恶心呕吐,严重的还会昏迷不醒,只是若鱼儿也知道了这一番道理,哪里还会有那传为佳话的“杜鹃醉鱼“?
江中的鱼儿抢食了半天,果然游动的慢了许多,上下浮沉不已,继而如酒醉一般漂浮在湖面,似鱼非鱼,似花非花,聂小生看了又摇头叹息,似乎为那些鱼儿惋惜的很,又似乎叹它们年年都要“醉“过却年年不长心智。
聂小生抬眼看到“嘉陵秋水”的招牌,便迈步走了进去,随店小二去到楼上坐下,随意点了几个小菜,要了一壶剑南烧春。
自斟自饮间抬头四顾,楼上十多张桌子,此刻已全告客满。
楼下仍不住有人上楼用饭,上楼下楼之声,的确是热闹得很。
其中几桌看来都是普通的酒客,并无奇特之处。
有一桌坐了五名大汉,俱都偷眼打量着那一柄八卦封魔剑,这种贪婪的眼神,聂小生一路上看得多了,因而也并未觉得希奇。
另一桌坐的看来是一位富商,此人长得肥头大耳,满面猥亵,眼放异彩,紧盯了聂小生不放。
须知大唐民风开放,达官显贵商贾富人皆都喜好养**美姬,聂小生本就是一个儒雅俊秀的少年郎,只是他第一次下山游历,并不太知晓这一番情由,引来频频瞩目,心中不由厌恶得很。
身后一桌那二人,看来四十几许,俱都一身道士装扮,颧颊如丹,须鬓无白,却目光闪烁,不时窃窃私语,似乎正在商讨什么大事。
聂小生本不愿探究别人的私事,只是自小跟随师傅修道,神功有成,耳力早异于常人,纵使一丈外有根花针落地,也逃不过他的耳朵。
只是有的时候耳力太强也未必是件好事,正如此刻。
聂小生不经意间竟听那两名道人提到什么“妖女”,他奉了师傅法旨下山游历,只为了斩妖除魔,不由竖起耳朵仔细倾听。
只听左手一人道:“那妖女手下的白虎妖实在厉害,我观中的弟子竟被他打伤了大半。“
右手一人道:“无量尺乃是天下至宝,那妖女何德何能竟然胆敢窃为私有?果真是饶她不得!“
左手那人道:“只是那白虎本就道行高深,又有神兵在手,咱们能有什么办法?“
聂小生心道:“原来他们竟要窥视别人的宝物,纵使对方是妖怪,但身为玄门中人竟要做些盗贼的勾当,还真是令人齿冷。只是不知他二人说的无量尺可是那一件上古神器?“
原来传说中的无量尺乃是天外陨星的精华所铸。
当年,盘古氏第十二代始祖在英山之巅练功,引动天劫,使划过夜空的流星失控而坠落地面。
所落之处,正是英山之下,没有燃尽的流星陨石,恰是其精华所在,盘古氏大喜,将它拖回宫中,花了五十六年的时间才煅造而成。
无量尺神器天成,可排解百毒,且能治愈多种奇症,后来被轩辕黄帝赠与其弟神农氏,神农氏挟无量尺行遍天下,尝遍百草而不死,正是因为它的功效,能使其中毒立解,故而他才能发现五谷,造福于世人。
“道兄不必担忧,也不是没有办法。“右手那人举起杯中茶饮了几口,又道:“青城山古常道观法主展上公乃是我的师伯,豫北孙思邈近日正在他观中做客,咱们不妨请他两人前来相助。“
“豫北孙思邈?”左手那人道:“世人都称他为‘药王’,求他来有什么用处?“
“道兄有所不知。“右手那人道:“这孙思邈虽然也是我玄门中人,平日里却只喜好钻研岐黄。他曾救治过当今天子的性命,故而皇帝陛下才赐豫北火炬观与他。“
左手那人道:“这事我自然知晓,他若是肯来,我观中弟子的伤势可要大好了。“
“孙思邈不仅医术高明,他手中还有一样极厉害的宝贝,名唤‘硫磺伏火‘。“右手那人道:“这一样神物着实厉害,开山裂石,全都毫不费力,那白虎妖再厉害也要被它降伏。“
左手那人闻言大喜,聂小生却满心疑惑。
须知自老子李耳著《道德经》以来,道家箴言在红尘人世间已流传千年之久,度化仙人无数。
只是天下大道虽然本为一家,至李唐王朝时候却已衍生出多家派别来,那展上公正是灵宝一派的掌教。
聂小生对“硫磺伏火”可好奇得很,也不知是个什么宝贝,从来没听师傅讲过,闻言不禁忖道:“他二人谋夺宝物自是不应该,妖怪打伤人却更是不能轻饶,只是不知他们说的妖女身在何处,又有些什么来历?“
“如此一来可好极了!“左手那人道:“便依道兄所言行事,只是千万不可言及无量尺,否则......“
他原本要说“否则咱们只怕还是得不到宝物“,右手那人却打断道:“我那师伯素来刚正,我也十分惧怕于他,断不敢言明真相的。只是他极其护短,若是知道我受了白虎妖的欺负,定然会前来替我报仇。“
左手那人抚掌道:“好极了!我原本还担忧他不肯来呢。“
言罢两人对视几眼,齐齐笑出声来,只是这笑充满了奸诈与诡计,令人不寒而栗,看了便要顿生反感。
聂小生心中早已暗骂了几句,却忖道:“妖怪害人本就该杀,他二人虽然行径可耻,但降妖总没有错的,我又何必多管闲事?“
想到这里不由莞尔,看看壶中酒已快喝光了,便唤小二再送一壶。
小二却正扶了一位老妪上楼来,这老妪看来八旬有余,走起路来颤颤巍巍,身着粗布麻衣,上面打了几个补丁,却十分干净整洁。她半眯了一双昏花老眼,将楼上众酒客统统扫视了一遍,瞧见了聂小生便忽然面现喜色,径自甩开小二的扶持,去到他身前坐下,口中叫道:“乖孙儿!原来你在这里,婆婆我找你找得好苦啊!“
聂小生不由奇道:“婆婆,难道你认识我么?“
“你不正是我的孙儿么?“老妪举起一双干枯的手指,紧握住了聂小生的衣袖,言道:“我是不会认错的,你可不要以为我老眼昏花了。只是婆婆此刻十分饥饿,你有什么好吃的孝敬于我?“
聂小生心道:“她眼巴巴的搭上我,原来是个吃白食的。只是她年老如斯,纵使不果真是我的婆婆,也是一位清苦的老人家,我请她吃一顿饭也并无不可。“
想到这里便笑道:“婆婆您想吃些什么只管点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