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胥来到长公主营帐外求见,随行的宫女领了进去。在近卫营营地中有一块用篱笆隔离出来的地方,那就是长公主夷佶随行的宫女们所住的营帐了。篱笆外三步一岗、五步一哨,都是近卫营亲兵队的人。看见张子胥走过来,立即行礼。
张子胥走进长公主居住的大帐,长公主正在看书。启程以后,长公主的心情反倒好了许多,不再像在宫里那样愁容满面了。张子胥低声先向长公主说了新周两国军队的动向以及自己的判断,然后说:“晓君,我昨天已经派人回新安城报信了,但是我担心禁军和兵部的人误事,所以想让你写一封信回去给你父皇。你看任何?”长公主知道形势危急,立即要来笔墨,飞快地写下了一封书信封好,然后盖上长公主的印信。张子胥立即叫人秘密送往新安城,直接面呈皇帝。板报这件事情,张子胥又说:“晓君,为了给你父皇他们赢得时间,我们必须要拖住新周两国的军队。我估计这里动手就是一个信号,所谓我们不能再往前走了,必须要拖在这里,越久越好。这里离幻山城和佳津城都不太远,敌人如果来攻,大唐国的军队增援会很快。所以从明天起你就装病,什么人都不见,再装模作样地派人回新安城请御医。我俩他们也没胆子来打。周国使臣要是闹事,我就先下手为强,把他带来的人一锅给端了!”长公主对张子胥自然是言听计从,立即答应下来。
就这么一连拖了十几日,近卫营一步也没有动。可把那个新国的迎亲使臣急了个半死。他当然知道近卫营拖在这里意味着什么,可是张子胥软硬兼施,硬是叫他无法可想。派了七、八拨人去通风报信,也都如泥牛入海,一点回音都没有。他可不知道他派出去的那些人全部被张子胥派出的人偷偷地拿住了。
这一天,张子胥接到了唐国皇帝李可隆送来的密旨,上面说大唐国已经掌握了新国军队的动向,的确有五万新国军队从三合关偷偷南下,藏匿在佳津城北面约一、二百里的地方。大唐国将计就计,已经调派十万北方镇守使部队联合部分佳津城守军夹击该部,一举歼灭之。为了不引起新周两国的怀疑,要求近卫营护送长公主继续向前,到达折柳城一带扎营。等歼灭那五万敌军之后,再调集人马歼灭潜伏在佳津城和幻山城附近的敌人。
张子胥仔细研究地图,那折柳城的位置已经前出到距离周国边界不到两百里的地方,距离佳津城四百里,离幻山城则大约有五百多里。他顿时明白了圣旨的意思,那是要用长公主为诱饵,吸引新周两国的注意力,而唐国军队在一鼓作气消灭佳津城的隐患,然后再挥师南下,消灭那两支两万人左右的人马。如果顺利的话,大唐国就已经取得了战争的主动权,而新周两国损兵折将,士气定然受损,实力也会削弱许多。
事到如今,也没有别的办法可想,于是张子胥命令拔营,继续向周国方向前进。第四天,近卫营一行已经移动到了折柳城北面约四、五十里的地方。就在这时,张子胥接连收到好几份传回来的情报。第一份是从新国边境传过来的,说新国主力大军约三十万已经越过了唐国边境,其前锋线离折柳城不过七、八十里了。第二份说道原来潜伏在云岭山脉的两万新国军队已经出山向东南方向移动,似乎想要阻断近卫营的退路。第三份则说周国的潜伏部队也开始向折柳城方向靠拢了。第四份则是说唐国军队已经于两天前开始进攻新国潜伏在佳津城北面的新国部队。新国军队由于猝不及防,遭到重创,目前已经向三合关方向退却。
张子胥一看,顿时知道糟糕,近卫营的位置已经太过靠前,随时有被新国大军包围的可能,情况十分危急。他在心中暗骂自己糊涂,明知道唐国拿长公主和近卫营作诱饵,却依然孤军深入这么远,实在是愚蠢之极。他也没有料到新国主力大军会突然一齐越过边境向折柳城方向杀来,这才造成近卫营接敌过近的危险局面。
张子胥紧张地思索着应该要怎么办。马上撤退是显而易见的,当然不能在原地不动,坐以待毙。现在的问题是朝哪个方向撤退。撤往佳津城,途中必然被新国军队拦截,以三千人对两万人,没有胜算。撤往幻山城,要多跑一百多里路,况且路上也很有可能遇到周国的拦截部队,同样是以寡敌众。一时间真是进退两难。
当机立断,张子胥立即将黄玉升和几个营长叫来,他说:“各位兄弟,现在情况紧急,近卫营和长公主必须要撤退。从目前情况来看,撤往幻山城虽然要多走一百多里,但是相对更安全一些。后营长,你现在立即出发,由原路后撤,在我们三天前的扎营的地方折而向西,直奔黄土集。沿途注意搜索敌情。黄副将、右营长,你们带领直属队和右营护着长公主跟在后营后面,保持间距二十里。左营长,你立即将周国迎亲队伍拿下,等待交接给前营。前营回来后,左营立即追上右营,共同保护长公主撤退。鲁营长,你带着前营赶快回来接替左营,押着俘虏和辎重物资撤往佳津城方向。沿途分批把俘虏都放了,再把辎重物资拆散了一路乱扔。等今天晚上天黑之后,再转向黄土集方向,明天天黑之前务必与大部队会合。记住,所有人必须轻装,除了武器,只能带干粮和水,其他东西统统扔掉。现在分头行动。”大家纷纷领命而去,没多时几个营的人都按计划动了起来。
当张子胥带着亲兵赶上长公主一行时,已经是入夜时分。队伍不敢停息,连夜赶路。张子胥查看地图,知道明天中午左右可以赶到黄土集一带。过了黄土集,到幻山城就只有两百里多一点了。他之所以要让近卫营先向北走,是要让过从东面过来的那支两万余人的周国军队。近卫营只有三千人,又都没真正打过仗,碰上了就是死路一条。
快半夜的时候,回来了一拨疾风队的人,张子胥也乘机了解到了一些情况。一条消息说:当天下午,新国大军已经包围了折柳城,折柳城守军正在苦战,敌我悬殊,估计支撑不了多久了。张子胥心想既然新国大军围攻折柳城,那么他们就来不及追上近卫营了。另一条消息说:周国那支人马走到一半,突然又折回去了,目的不明。张子胥看见这个,忍不住骂了一句。心想这周国军队虚晃一枪,就让近卫营耽搁了好几个小时,还多绕了几十里路。要是早知道这样,直接向黄土集进发,那么明天早晨天亮时就可以赶到了。最后一条消息说鲁成协率领的前营已经向北跑出了一百多里,沿途扔掉了所有的辎重物资,现在已经折而向西了。
张子胥突然有一点疑惑,新国那支两万人的队伍到哪里去了?他立即叫亲兵:“通知黄大人,立即派遣疾风队的兄弟向西侦察,务必要查明那支新国人马的动向。”亲兵领命而去,张子胥借着星光看地图,心中隐隐有一丝不安。突然,他心里一震,顿时想通了新国大军的计划:原来新国大军根本就没有打算拦截长公主!
张子胥猜度着新国大军的策略:无论佳津城背后的那五万人能不能得手,新国大军总是要在佳津城和幻山城前面找到进攻支点的。从现在的形式看起来,折柳城肯定是一个重点。攻下折柳城,新国的粮草援兵可以源源不断地从国内运来,折柳城必定是新国大军的中转枢纽。但是折柳城离幻山城和佳津城都有点远,如果要从正面强攻幻山城和佳津城,什么地方才是最好的地方呢?张子胥的眼睛在地图上扫了好几遍,突然眼睛盯在了一个地图上毫不起眼的地方——黄土集!
张子胥砰地一拳砸在地上,霍地站起身来,自言自语地说:“原来如此!”他这才明白了新国那支潜伏在云岭山脉的两万人的队伍是干什么用的。他们的目的不是截杀长公主,也不是要引诱佳津城守军,更不是要配合佳津城后方的人马夹攻佳津城。他们的目的其实很简单,就是在新国主力大军开始行动之后,在第一时间占领黄土集,建立主力大军攻击幻山、佳津城的前进支点。潜伏在云岭山脉是因为这个战略意图不能被唐国过早地发现,否则唐国只要先期派重兵驻守黄土集,新国大军的进攻线路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想到这里,张子胥立即叫亲兵:“传我号令,各营不许休息,以最快的速度通过黄土集。”近卫营此时再向改变撤退路线已经是不可能了,只能强行穿越黄土集,靠近幻山城再作打算。近卫营跑了将近一天一夜,早已是疲惫不堪,但是军令如山,只能继续向前。好在几个月的强行军训练将近卫营这几千人的跑路功夫练出了那么几层,所以虽然觉得累,还能跑得动。倒是长公主以及随行的宫女们在马车里被颠得苦不堪言,只好咬紧牙关忍受着。
黎明时分,近卫营在离黄土集大约六十里的一个林子里休息,累了一天一夜的士兵们躺在地上睡着了,只有张子胥以及数十个服用过培元丹的弟兄们还保持着清醒。几个疾风队的弟兄已经去黄土集打探了,目前还没有回来。半小时前从后面赶上来两个疾风队的兄弟,带回了折柳城陷落的消息,同时还提到新国主力大军中分出一支人马越过折柳城直接向黄土集方向追来。无论怎么看,黄土集都不是一个安全的地方,必须要尽快通过才行。现在就等前面打探的人回来报告黄土集的情况了。如果里面没有敌人,近卫营就可以直接穿过,但如果黄土集已经被敌人占领,那么近卫营就不得不翻越黄土岭,绕道前往幻山城。除此之外,没有第二条路走。那黄土岭名字虽土,山势却很是险峻,翻越起来不仅速度慢,还因为山上没有多少植被而无法藏匿行踪。所以能快速穿过黄土集是最为理想的。过去以后,前面就是地势平缓的开阔地,一直通到幻山城下。
焦急地等了大约半个小时,打探的人终于回来了。“张大人,弟兄们四处查看过了,黄土集里面没有敌人,可以快速通过。”张子胥立即命令全营出发,尽快通过黄土集。近卫营的士兵们疲惫不堪,士气也比较低落,刚睡着没多久,又被赶起来向前跑,顿时怨声载道,行动也有些拖拖拉拉的。张子胥看到这种情况,立即对亲兵说:“传令下去,全营保持肃静,迅速开进!谁要是再敢说话扰乱军心,格杀勿论!”号令下去,这才约束了队伍。
没走多久,张子胥突然听到后面隐隐约约传来杂乱的声音。心中正在疑惑,黄玉升和几个功力深厚的兄弟也听见了。黄玉升策马跑到张子胥身边说:“张大人,后面不对劲!好像有人追来了。”张子胥点头说:“我也听到了,但是判断不出来是什么人。”这时旁边一个兄弟说:“两位大人,是马蹄声。”张子胥扭头问他:“你怎么知道是马蹄声?”那人说:“张大人,属下家传以养马为生,对马蹄声最是熟悉。后面传来的是一大群马奔跑的声音,离我们大概还有二十多里地。属下敢以性命担保。”
张子胥一听,知道是追兵上来了,立即吩咐:“通知左营停止前进,准备断后。玉升,你带后营和右营护着长公主赶快走,我留在这里指挥。”黄玉升说:“大人,你是主帅,还是我留下。”张子胥也担心前面长公主的处境,就同意了,“左营抵挡一阵子就赶紧撤吧!尽量减少伤亡。”看见黄玉升答应,张子胥立即带着亲兵追赶大队去了。
黄玉升命令左营在道路两边潜伏。这一带地势狭窄,骑兵队形展不开,只要打乱马队阵型,同时堵住路口,马队就无法再前进了。布置好以后,黄玉升约定以他的羽箭为信号,便与左营长一左一右藏在了路边。
骑兵到了,先是低沉的马蹄声响起来,如密集的鼓点敲在众人心头,接着蹄声越来越大,马队的人影开始出现。黄玉升眼尖,看见一人一骑手持大旗跑在最前面,旗上赫然是一个新字。后面是三乘马一排跟着疾驰,每一排之间间隔四、五个马身,足见这支骑兵训练有素。骑兵跑到近前,啼声闷雷一样地炸响,威势惊天动地。
待到持旗兵跑到近前,黄玉升忽地从藏身之处飞身跃起,半空中摘弓搭箭,动作一气呵成。那持旗兵本能地抬头一望,嗖地一声,羽箭准确地穿入了他的咽喉。持旗兵身子一栽,翻身落马,大旗掉在路上。左营营长跳起身来,大喊一声:“放箭!”左营的士兵纷纷从藏身之处站起身来,将手中的羽箭胡乱地射了出去。新国骑兵猝不及防,顿时有几十个人身上中箭,摔下马来。骑兵本来正在全力奔驰,前头受阻,后面却收不住脚,顿时又有数十人被掀下马来,践踏而死。
骑兵中带队的军官脑子不乱,立即招呼骑兵往路两旁冲杀,骑兵们纷纷冲下官道,不一会儿就与近卫左营的人杀在了一起。有的嫌马跑不起来,干脆抽刀下马,徒步冲杀起来。后面带队的将领得知前头受阻,眉头一皱。他虽然搞不清楚是什么人会在此处阻拦,但是他的任务就是全力夺取黄土集的控制权,不能在这里耽搁。待得搞清楚了拦截的不过是七、八百步兵之后,立即传令不要恋战,快速冲破阻拦。
黄玉升指挥左营稳稳地守住道路两旁,虽然骑兵人多,但是不能展开,能有效接敌的人数有限,所以尽管近卫左营人少,又是第一次作战,仍然与他们打了个难解难分。骑兵将领火了,传下号令尽快将大部分敌人逼道路旁,道路闪开之后,大队人马冲锋前进,迅速通过纠缠。这一招果然奏效,近卫左营的人渐渐被逼开了道路两旁,路上只有尸体和无主的马匹。一员人高马大的猛将手持丈八蛇矛大喝一声:“跟我来!”率领一百骑作先锋,向着前路冲刺而去。
反复冲杀几次,左营的人毕竟是步兵,又没有经验,顿时损失了一、二百人。虽然也砍翻了数十骑兵,但是也抵挡不住了。黄玉升大吼一声说:“有工夫的弟兄们断后,其他兄弟跟着你们营长撤退。”有数十个人集中在黄玉升周围,其他人扶起受伤的同伴,向后退去。那营长知道情况紧急,也不争辩,带着人跑远了。
又一次冲刺过来了,为首的还是那个彪悍的猛将。黄玉升不退反进,向着他直奔过去。身后那几十个有工夫的弟兄也纷纷舍命扑了上去。黄玉升看准时机,猛地高高跃起,半空中举刀过顶,向那人猛劈过去。那员猛将也不惧怕,抬起长矛向半空中直刺,要将黄玉升穿个透心凉。黄玉升突然变招,伸手抓住矛尖一借力,顺着长矛就滑了下来。手起刀落,一道将那员猛将砍落马下。此时身后几十人也冲了过来,跟冲刺的骑兵混战在一起。
数十人就这么又坚持了几分钟,可使敌军人多,又不计伤亡地拼命往前冲,黄玉升身边的人不断地倒下,到最后只剩了五个服食过培元丹的兄弟,浑身上下都是鲜血,也分不清是敌人的还是自己的。又一轮冲刺又要过来了,黄玉升命令:“疾风咒,快!”其他五人心领神会,纷纷往自己身上加持了疾风诀。有两人手快,甚至还给自己加了一个坚岩咒。
黄玉升大喊一声:“冲!”六个人一字排开迎着骑兵冲了上去。几个人速度奇快,身法灵活,霎那间砍倒了数十骑,却没有一个人受伤。敌军主将觉得怪异,也来不及深究,立即传令:“不要管他们,全队全力通过!”黄玉升等人在马队中来回冲杀,却再也止不住大队人马前进。于是他高喊一声:“撤!”带着几个人迅速退去。没有了阻碍,新国的骑兵立即向黄土集方向全速前进,甚至都顾不上掩埋同伴的尸体。只有跑在前面的骑兵心中恐惧,这几个人身手如此了得倒也罢了,可是怎么跑得比我们骑马的人还快了好几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