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成子炼制魔灵的方法是从一个异人处偷学来的,并不完整。那个异人收集魔功,只不过是为了知己知彼,对付魔界,不料却被小人利用,酿成大祸。魔灵凶性大发,连天成子自己以及他的党羽全都被咬伤魔化,开始自相残杀。一时间包围天成子他们的众仙人人自危,罗天上仙控制不住局面,赶紧报知风帝。
眼看着被魔化的仙人自相残杀,局面惨不忍睹,而魔灵就要逃脱的时候,风帝带着四大天君到了。五人合力,用无上神通将阆苑天化为齑粉,魔灵与被魔化的仙人统统灰飞烟灭,不复存在。风帝与四大天君合力一击,威力足以毁天灭地。阆苑天因此而被震出了一条裂缝,仙界的仙灵之气泄漏到了世俗界的宇宙空间之中,飘飘悠悠,惠及了无数星球的无数生灵,那是后话了。
仙界受到了重大破坏,风帝大怒,将提议创造中原星的几个仙人打入了天牢,并且将中原星的来历全面封锁,列为禁忌,任何人不得在任何场合再提及此事。同时,为了惩罚大罗上仙办事不力,风帝将位列大罗上仙之首的玄元贬入世俗界,罚他重修一世方能再入仙界。而其他的八位罗天上仙,则被罚入天牢修行百年。
张子胥合上书页,心想:这就是我们玄元宗的来历了。想来这个玄元祖师在世俗界闲得无聊,因此找了这么个地方来开宗立派。我是第十一代弟子,那么不算师尊,仙界之中,已经有九个老家伙了。估计是怕风帝说他乘机培养势力,所以才规定只能收一个徒弟。
张子胥这一番猜测倒是没有猜错,玄元被风帝贬入世俗界苦修之后,心中翻来覆去想的也是实力两字。虽然他并不想像天成子那样聚众造反,但是在仙界多几个朋友和嫡系,总归也不是件坏事。所以才在这中原星的西圣山上开宗立派。当然他也害怕门人飞升的太多而遭到风帝的嫉恨,于是规定每一代只收一个弟子的特别条款。罗天上仙开宗立派,修真的水平自然是非同小可。因此玄元宗飞升的都是仙人中的高手,实力就算与大罗金仙比也在伯仲之间,所以虽然前后加起来不过十来个,对于玄元来讲,已经是很强的后援了。另外,玄元害怕后代弟子中有人重蹈天成子的覆辙,于是规定所有的弟子必须要回去地球星上挑选,这就是张子胥所不知道的了。
张子胥继续翻书,看看中原星这后五百年的情况如何。只见书中写道:天成子为了在仙界培养自己的实力,在中原星的修真界恣意胡为,将中原星的修真界搅了个一塌糊涂。很多分神期、合体期的高手莫名其妙地失踪,让中原星的修真者人人自危。天成子在中原星上虽然乱来,但是为了隐蔽真实意图,都是在暗中进行的,修真界并没有人知道有天成子这么一个人。不过由于修真者是汉、唐、新三国都必须要依仗的力量,修真高手突然失踪的事情都立即被各国的皇帝所重视。大家不约而同地想到这是别的国家在变相地削弱自己的实力,因此授权支持本国的修真界调查失踪真相,同时严密监视敌国修真界的动向。
有的修真门派前辈高手失踪,门下的人是难免要向其他门派打听。一来二去的,各国的修真界之间产生了一些摩擦。渐渐的,摩擦的规模越来越大,除了一些个位于域外仙山、海外仙岛的不问世事的修真门派以外,几乎所有的门派都被卷了进来。中原星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修真者大战,而修真者大战的后果就是汉、唐、新三国的直接卷入,于是第四次中原大战开始了。修真者的实力是普通人无法比的,世俗界的所谓武林高手,哪怕练到顶峰,也未必能打得过一个心动期的修真者。至于更高修为境界的修真者,他们所具有的能力则是普通人无法想象的。也就是说,修真者之间的争斗,其破坏力是普通人类战争的数十倍、上百倍。以前的中原大战,修真者并没有大规模地参与,大家都只是很默契地派一些心动期及以下的后辈弟子帮帮忙,灵寂期以后的高手就很少出现了,至于修成元婴以后的顶级高手,更是自持身份,绝不参与世俗界的争斗的。
但是这一次不一样。这一次不但丹成以前的修真者广泛地参与了战争,甚至各门派那些平日里不怎么露面的世外高手亦都纷纷卷入,大打出手。这一下世俗界的人可遭了殃!一个元婴期以上的修真者,飞剑一下就能夺取成百上千人的性命。祭出一个法宝就能烧起漫山遍野的火海,或者摧枯拉朽的狂风。因此,尽管这第四次中原大战只打了短短三年,各国世俗界包括修真界都受到了重创。中原大陆上的人口从三千万骤减到不足两千万,超过一千万人在世俗界与修真界共同参与的混战中死去。各国好不容易恢复的元气,又遭受了极大的摧残。修真界也是损失惨重,几十万修真者在战后只剩了不到三万人。修真界各大门派都死了个七七八八,许多小门派甚至被全部杀光,从此不复存在。
此后几十年,所有渡劫的修真者全部被天劫击中,成功渡劫的人一个也没有。除了少数几人侥幸逃脱了元婴,转修了散仙以外,大部分的人都落得个形神俱灭的下场,连转世重修的机会都失去了。痛定思痛,中原星上的修真界不约而同地约定,所有灵寂期及以上的修真者,一律不得干预世俗界的事情,若有违犯,则所有的修真门派都有权力缉拿。本来大家原本是想连心动期的人一起包括进来的,无奈心动期正是追求世俗享受的时期,况且各大门派与汉、唐、新三国的关系也是千丝万缕,真要袖手旁观也不可能,于是只能这样了。
如此又过了大约一百年,中原星上又出了一件大事。西南方向位于新国境内的修真大派乌蒙派中有一人,无意中打开了一个门中前辈禁制的密室,从中取出了一本典籍。他大喜之下立即依法修炼,果然进展神速。那典籍本是一本魔功修炼法门,是原来天成子从仙界偷学之后,记录下来的。天成子暗中联络乌蒙派的一个合体期高手时,曾威胁说如果不答应他的要求,就要将他的元婴炼化成魔灵。那个乌蒙高手答应了天成子,同时要求天成子传授魔功。天成子考虑到以后也需要借助乌蒙派的力量,就将那本典籍送给了他。后来乌蒙高手渡劫成仙,在那场仙界的斗争中灰飞烟灭了,但是这本修魔的典籍,却阴差阳错地留了下来。
那乌蒙弟子修魔之后,四处寻找其他修真者,夺取别人的元婴炼化来增加自身的功力。不久就被修真界的人发现,各门派联合起来追杀他。那乌蒙弟子深居简出、东躲西藏,几年内还是被各门派重伤了好几次,侥幸逃得性命。他一发狠,不顾自己修为不够,强行修炼九天魔神大法,企图化身魔神,打通前往黑魔界的通道。结果走火入魔,自爆而亡。谁知道九天魔神大法乃是黑魔界的魔尊的修炼功法,威力不是一般的大。那乌蒙弟子自爆的时候,身上的魔功居然引起了空间震荡,将世俗界与黑魔界之间的空间障碍震出了一丝缝隙。
更可怕的是黑魔界的魔尊感应到了那个震荡波,派出手下的魔头循震荡传来的方向搜索,结果就发现了那个缝隙。魔尊大喜过望,这可是千载难逢地机会啊,于是带着手下的大小魔头从那个小小的缝隙里挤进了世俗界的空间。世俗界和修真界的人对于黑魔界的魔头和魔尊来说,那都是一道道美味可口的大餐。尤其是修真者的内丹和元婴,吃下去直接可以提升魔头和魔尊的修为,是他们的最爱。
魔尊和魔头们出现的地方恰好是中原大陆腹地,靠近三国边境的地方。于是魔尊和魔头们全面向各个方向疯狂扩散,所到之处,人畜不留。整个中原大陆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大灾难,三国百姓前后死了十之六、七。黑魔界的人在中原星上出现,也引起了仙界的重视。如果不把那个缝隙封住,恐怕过不了多久整个中原星就会变成一个死星。继续蔓延下去,中原星附近的其他星球上的生物都会被黑魔界吞噬干净。吞噬生命是黑魔界修炼的最快法门,所以只要有生命,黑魔的吞噬就不会停止。
于是风帝立即派人灭杀黑魔界的魔头和魔尊,同时调查空间缝隙形成的原因。仙魔双方在中原大陆一场恶战,魔头们被仙人绞杀干净,而魔尊仗着修为深厚,拼死夺路而逃,伤了好几个仙人之后,顺着缝隙逃回了黑魔界。虽然身受重伤铩羽而归,但总算逃得了性命。在后来罗天上仙用上古神器炼制补天石封堵了黑魔界与世俗界的空间缝隙,这才算是绝了后患。史称魔灾。
中原星经此一劫,衰败了好几十年。曾经有的辉煌局面不复存在,整个中原大陆上,放眼望去,满目萧条。汉、唐、新三国人丁缺乏,无力捍卫国土安全,被夏、商、周三个小国又蚕食鲸吞了许多的土地,隐隐又形成了六国争霸的局势。
魔灾过后一百多年,中原大陆各国才恢复了元气。难得连续一百多年没有战争,各国除了人口恢复到全盛时期的规模,其他如农耕技术、冶炼技术等等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各国之间的商队往来也比以前频繁了许多,而这种互通有无的商队往来,也进一步促进了各国之间的技术交流。然而,汉、唐、新三国总是念念不忘夏、商、周侵占本国土地的事情,元气恢复之后,各国不约而同地秣马厉兵,准备收复失地。而夏、商、周三国虽然仍然相对弱小,也不愿意将到手的肥肉在拱手送还。一场新的战争又开始酝酿了。
首先是汉国发动了对夏国的攻击,夏国一面抵抗,一面联络商国从背后夹击汉国。商国也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于是倾全国之力猛攻汉国。汉国腹背受敌,顿时感到兵力吃紧。它原来是准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先解决夏国,再回师东北拿下商国的,结果没想到夏国占据险要关隘拼命抵抗,致使战局一拖再拖,终于陷入苦战。
汉国为了尽早结束战争,就向新国借兵,许诺在新国与唐国争夺周国领土时相助一臂之力。于是新国发兵攻夏,夏国抵挡不住,只好连连败退。结果汉、新两国的密谋被唐国知道了,唐国为了自身的利益,暗自借道给商国,让商国军队出其不意地攻击了汉国的若干东南重镇。同时,唐国先下手为强,突然兴兵攻打周国,要乘汉、新两国分身乏术,先造成周国灭亡的既成事实。
周国身处两个大国之间,深知要想自保,必须要挑动两大国互相攻击才行,就一面抵挡唐国的侵略,一面要求新国伐唐。新国也怕唐国抢先一步灭了周国,自己得不到半点好处,于是全力出兵。就这么一来二去的,六国都被卷入了战争,这一打又是一、二十年。打来打去,最后也没打出个结果来,三大国虽然占优势,却也不敢全力发兵灭了三小国,害怕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白白便宜了别人。而三小国虽然果力较弱,由于事关民族的生死存亡,也是竭力抵抗,同时不断地制造大国之间的事端,搅乱整个战局,竟然也坚持了下来。最后,大家不得不再一次停战。中原大陆上的六个国家,就这么奇奇怪怪地共存了下来,直至今日。
《中原纪要》写到这里就结束了,张子胥仔细算了算时间,第五次中原战争结束,大概是五、六十年前的事情。心想,不知道这中原星上现在还剩下几个国家?看这个情形,倒有点像地球上的三国时期。嗯!有朝一日如果能下山去走走,倒是要看看这几个国家都是什么样子。
书里面附了几张中原大陆的地图,分别是几次大战之后各国的领土疆界情况。张子胥仔细看那几张地图,果然整个中原大陆跟地球上的中国有几分相似,各国的位置也的确跟三国时期的魏、蜀、吴大致相仿。接下来的几天里,他的脑子里全是中原星上的战争,幻想着自己如何出谋划策,帮助其中的某一个国家统一整个中原大陆,一会儿帮唐,一会儿助汉,倒是着实忙了好几天。有一天突然想到:“这么多年,这中原星上难道就没出过一个像诸葛亮、司马懿、鲁肃、陆逊之类的人物吗?也罢,等到我下山,这三国分治的局面,恐怕就该改改了!”想到得意处,不禁摇头晃脑起来。
又过了几天,张子胥又觉得无聊了。随手翻开那本《武经总要》,慢慢读了几页,见里面的内容并不难懂,比划了几个招式,也没觉得有什么难度,随便就做到了。心想,反正闲着没事,不如练练,打发时间。于是从头开始,一招一式地比划起来。
这一比划就是三个月。从入门级的招式到艰深的绝招,都被他练得纯熟。每天起来打打拳、踢踢腿,蹿高伏低的折腾几个小时,也算是有个事情做做。由于重玄真人在他重生时化了一粒培元丹的药力给他,张子胥的身体非常地棒,举手投足自有千斤之力,虽然没练过内功,但是真元的使用,威力比起内家真气来,又要雄浑了数倍。可以说,这三个月下来,他的一身武技,不说空前绝后,起码也是惊世骇俗了。所缺的,只是实战经验而已。
《武经》没什么新意了,张子胥又开始钻研那本《符咒概览》。练武技的那段时间,他想到一个混日子的方法,就是每天多给自己找点事做。于是将《符咒》又翻出来,虽然觉得没什么用,也好过整天躺在床上发呆。
翻开第一页,只见上面写道:“本门功法,以修心炼气为上,符咒之术,本是旁门。修炼有成,自可移山填海,使斗转星移,非符咒旁门所能匹。然大象无形、大音希声,普天之下,悟者寥寥。是以将符咒之术录之,以为参考。当知以修炼为体、符咒为用,切莫本末倒置而入歧途。”张子胥点头想:“这倒是!真正的大神通,普通人又怎么能知道其中奥妙,反倒是花样百出的雕虫小技,可以用各种表现形式来震慑他人。这个道理我是懂的,当然是要以修炼真元为主。只不过现在实在是无聊,练练符咒来打发时间而已。”
随手翻书,见其中记录了各种攻击符咒、防御符咒、禁制符咒以及加持符咒等等的施放方法。其中攻击与防御符咒按五行生克分为金、木、水、火、土、风、雷七个系列。攻击符中,金系如刀锋破石,无坚不摧;木系如藤蔓缠身,拘形束神;水系如巨浪排空,翻江倒海;火系如烈焰当空,焚天化地;土系如千钧飞落,石破天惊。防御符中,金系如甲胄在身,刀枪不入;木系如老树新花,无中生有;水系如暗流汹涌,层层相护;火系如三花聚体,百毒不侵;土系如中流砥柱,固若金汤。端的是变化多端,妙用无穷。
更有那风、雷二系的符咒,一符之中集五行之生克,融阴阳之变化,轻柔如春风化雨、迅猛如晴天霹雳,非常厉害。比如风刃一项,就有数十种变化,按五行之中的君臣佐使不同,伤害的效果也各异。或洞穿、或切割、或重击、或爆炸,或分而后合、或和而后分……,练到精深之时,可以随心所欲,意到咒发。由于书中记载的符咒威力太大,著书人还专门告诫:运用之际,慎之慎之!
禁制符咒和加持符咒则是一系列辅助用途的符咒,诸如定身、昏迷、加速、隐身等等。张子胥一一看过去,觉得有兴趣的,就比划两下。不感兴趣的,就随手翻过去。没几天,就把大部分符咒学会了。从此,他又多了一个玩法,那就是站在飞升石上,随手打出一个个符咒灵诀,看看效果。飞升石前时而电闪雷鸣、暴雨倾盆,时而狂风大作,飞沙走石。蔚为壮观。后来玩腻了,就把各种符咒叠加在一起释放,一层、两层、三层这样加上去。刚开始总是出错,慢慢地悟到了一些诀窍,竟然也逐渐地得心应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