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6200000017

第17章 禅宗—潜默的哲学 (2)

第九章 禅宗——潜默的哲学 (2)

所以道不可修,仍然是是一种修。只是这种修行超脱了混沌的自然,是一种精神的创造。修无心之修,在无限的时空中享受清静的灵性,这就是佛的境界。

文化拾遗

寝殿无人:有个和尚问夹山禅师:“怎样才能达到沉寂——涅槃这种最高的境界呢?处于这种境界之后,又该做些什么呢?”

夹山禅师回答:“如同高大堂皇的卧室里没有人一样。”

悟来悟去悟成空

当头棒喝是禅宗修行的一个方法,与他们讲究的“顿悟”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禅宗的故事中,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某位禅师要他的弟子考虑某个问题,突然就用棒子敲他几下,或向他大喝一声。如果棒喝的时机恰好,就震动了弟子准备已久的心灵觉悟,醍醐灌顶。

冯友兰先生在讲解这种情况的时候说,修行,不论多么长久,本身只是一种准备工作。为了成佛,这种修行必须达到高峰,就是顿悟,好比飞跃。只有发生飞跃之后才能成佛。但是任何一种飞跃都必须有自己的苦心修炼作为前提,没有自身的修行,师父敲得再重,喝得再大声,也无法顿悟。

顿悟是没有时间观念的,是一时间,一刹那发生的。

唐代的智闲和尚曾拜灵佑禅师为师,有一次,灵佑问智闲:“你还在娘胎里的时候,在做什么事呢?”

“还在娘胎里的时候,能做什么事呢?”他冥思苦想,无言以对。于是说:“弟子愚钝,请师父赐教!”

灵佑笑着说:“我不能说,我想听的是你的见解。”

智闲只好回去,翻箱倒柜查阅经典,但没有一本书是有用的。他这才感悟道:“本以为饱读诗书就可以体味佛法,参透人生的哲理,不想都是一场空啊!”

灰心之余,智闲一把火将佛籍经典全部烧掉了,并发誓说:“从今以后再也不学佛法了,省得浪费力气!”

于是他前去辞别灵佑禅师,准备下山,禅师没有任何安慰他的话,也没有挽留他,任他到自己想去的地方。

智闲来到一个破损的寺庙里,还过着和原来一样的生活,但是心里还总是放不下禅师问他的话。

有一天,他随便把一片碎瓦块抛了出去,瓦块打到一棵竹子上,竹子发出了清脆的声音。智闲脑中突然一片空明,内心澎湃。他感到了一种从未体验过的颤抖和喜悦,体验到了禅悟的境界。

他终于醒悟了:“只有在生活实践中自悟自证,才能获得禅旨的真谛。”于是立即赶到灵佑禅师身边说:“禅师如果当时为我说破了题意,我今天怎么会体会到顿悟的感觉呢?”

如果没有那次顿悟,也许智闲禅师永远都不能成佛,这就是顿悟的巨大作用。一个人顿悟之后,就会觉得以前的问题顿时解决了。冯友兰先生强调,这并不是说具体地解决,而是在悟中了解这些问题从来都不是问题,而悟了之后的所得,也不是得到了什么东西,而是明白一种道理,收获一种真理。这就是禅宗“究竟无得”的理念。

《续传灯录》中记载了一段灵隐慧远禅师和宋孝宗谈话。

禅师说:“过去叶县有个禅师,住在汉州什邡水禅院,曾经作了一首揭——方水潭中鳖鼻蛇,拟心相向便揄揶。何人拔得蛇头出?”

宋孝宗说:“还有一句呢?”

禅师说:“只有三句。”

宋孝宗问道:“为什么只有三句呢?”

禅师说:“等着吧。”

后来大随元靖禅师说到这偈子,续上最后了一句,“方水潭中鳖鼻蛇”。

这续上的最后一句竟然跟第一句一样。

冯友兰先生接着解释,把蛇头拔出来以后,蛇还是那个“方水潭中鳖鼻蛇”啊。这就是“究竟无得”的涵义。

禅师们说:“山是山,水是水。“在你迷中,山是山.水是水。在你悟时,山还是山,水还是水。形态没有变,其中的意义却不同了。千万别犯骑驴觅驴和骑驴不肯下的愚蠢错误,须知山只是山,水也只是水,说山说水都是在说那个原本的面目,悟出来的,看似空无一物,其实这悟出的是自己的一颗明心。

文化拾遗

佛性在何处:唐代末期,有个和尚问襄阳延庆山法瑞禅师:“一个蚯蚓被砍成两段,这两段蚯蚓每一段都在动——而且都可以成活,那么原先那个蚯蚓的佛性在哪一段中呢?”延庆禅师没有回答,只是向他张开两手。

妙道即在日常生活

俗语说,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小中可见大,寻常中可见高明。

禅说,担水砍柴,无非妙道。冯友兰先生也说,圣人的生活,无异于平常人的生活。那么为什么挑水砍柴,平常人做了,就只是挑水砍柴,而圣人做了,就是神通妙用呢?

圣人是这样一种人,禅宗称为自由人:

过去有一位年轻和尚,一心求道,希望有日成佛。但是,多年苦修参禅,似乎没有进步。

有一天,他大厅到深山中有一破旧古寺,住持某老和尚修炼圆通,是得道高僧。于是,年轻和尚打点行装,跋山涉水,千辛万苦来到老和尚面前。两人打起了机锋。

年轻和尚:请问老和尚,你得道之前,在做什么?

老和尚:砍柴、担水、做饭。

年轻和尚:那得道之后,又做什么?

老和尚:还是砍柴、担水、做饭。

年轻和尚于是哂笑:那如何得道?

老和尚:我得道之前,砍柴时惦记着挑水,挑水时惦记着做饭,做饭时又想着砍柴;得道之后,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做饭即做饭。这就是得道。

正如冯友兰先生所说,圣人虽然做平常人所做的事,但是不执着于这些事,也不被这些事羁绊。黄檗禅师说:“但终日吃饭,未曾咬著一粒米。终日行,未曾踏着一片地。”文偃禅师也说:“终日说事,未曾挂著唇齿,未曾道著一字。终日著衣吃饭,未曾触著一粒米,挂著一缕丝。”正因如此,在生活中做寻常事情也是得道。

自古以来,许多禅师都非常注重在生活中开示弟子。在生活中处处都可以看到他们的禅风,赵州禅师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一天有几个学僧来向赵州禅师请教禅,第一位学僧说道:“弟子初入禅林,请师父开示!”

赵州禅师反问他道:“你吃粥了没有?”

学僧回答道:“吃了!”

赵州禅师开示道:“去食堂洗钵盂去!”第一位学僧听到这些似有开悟。

第二位学僧也说道:“弟子初入禅林,请求师父开示!”

赵州禅师反问他道:“你来多久了?”

学僧回答:“今天刚到!”

赵州禅师又问:“你吃过茶没有?”

学僧回答道:“吃过了!”

赵州禅师指示他说:“到客堂报到去!”

第三位学僧已在赵州禅师的观音禅院参学十几年,所以他也上前问道:“弟子前来参学,十年有余,不曾蒙受老师开示,今日想辞别下山,到别处去参学!”

赵州禅师听后,故作惊讶道:“你怎可如此冤枉我,从你来此禅院,你每天拿茶来,我为你喝,你端饭来,我为你吃;你合掌,我低眉,你顶礼,我低头,哪里有一处没有教导你?”学僧听后,用心思考。

赵州禅师道:“会就会了,假若用心分别,思维则离道远矣。”

学僧开悟,但问道:“如何能保住呢?”

赵州禅师道:“但尽凡心,别无圣解。”

大千世界,看不透的人眼前只有平淡无奇的一切,能从平淡中窥见奇趣的人,才能从中汲取深刻的智慧。

生活就是禅,禅就是生活。满目青山是禅,茫茫大地是禅,浩浩长江是禅,潺潺溪水是禅,青山翠竹是禅,郁郁黄花是禅。也许你并没有真正懂得禅理,但是只要懂得禅就在生活当中,只要用心体会,处处都是禅,那么禅就在你心中。

文化拾遗

用功在生活:有源禅师来拜访大珠慧海禅师,请教修道用功的方法。

他问慧海禅师:“和尚,您也用功修道吗?”

禅师回答:“用功!”

有源又问:“怎样用功呢?”

禅师回答:“饿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

有源有些不解地问道:“如果这样就是用功,那岂不是所有人都和禅师一样用功了?”

禅师说:“当然不一样!”

有源又问:“怎么不一样?不都是吃饭、睡觉吗?”

禅师说:“一般人吃饭时不好好吃饭,有种种思量;睡觉时不好好睡觉,有千般妄想。我和他们当然不一样。”

同类推荐
  • 中国名泉

    中国名泉

    这本《中国名酒》由金开诚主编,于元编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该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士子名流(兰州历史文化)

    士子名流(兰州历史文化)

    《兰州历史文化》从不同的角度全景展示了兰州的历史与文化全貌。“历史沿革”生动介绍了兰州如何从远古蛮荒时代发展成为雄居大河之滨的“黄河之都”
  • 菊与刀

    菊与刀

    日本,一个小小的弹丸之地,一个资源极度匮乏的岛国,其造就了一场极度惨烈的世界大战,但也造就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伟大的经济奇迹。日本为什么会成为令人发指的侵略者? 日本的野心到底有多大,真的想吞掉美国吗?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被原子弹轰炸过的国家,是怎样迅速复兴崛起的?所有问题都能在这本鲁思·本尼迪克特编著的《菊与刀》中得到解答。 “菊”本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士道文化的象征。本尼迪克特用“菊”与“刀”来象征日本人的矛盾性格,以一个西方人的冷静视角,通览日本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民族性格。此书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其极大的影响至今不减。
  • 中庸注参

    中庸注参

    本书乃陈柱先生为暨南大学及大夏大学两校讲授《中庸》时的成果。作者多以自家心得注解《中庸》,其别无新意者则仍采郑注,并选录各家之说,尤于近代戴震、康有为、马其昶及业师唐蔚芝先生之说,录之甚众,以备参考。同时,本书附有陈柱昔日讲学南洋大学时所著《中庸通义》,实乃研读《中庸》的经典文本。
  • 玉溪三乡论

    玉溪三乡论

    罗崇敏,男,汉族,1952年12月生,云南江川人,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2]?,现任国家督学、云南省人民政府参事。曾为下乡知青、乡村卫生员、工厂工人、学校教工、党校教员、机关公务员。曾在江川县政府办公室、江川县政府、中共江川县委、中共新平县委、玉溪市委办公室、中共玉溪市直机关工委、玉溪市委、云南民族大学、红河州委、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履职。历任副县长、县委副书记、县委书记、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市委副书记、大学党委书记、州委书记、高校工委书记、教育厅厅长。系中国作家协会和书法家协会、哲学学会、经济学会
热门推荐
  • 金丹四百字

    金丹四百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武神虚空

    武神虚空

    这是一个强者为尊的世界,真正的强者可以翻江倒海,破碎虚空。看重生小子凌风如何踏破苍穹,问鼎巅峰。
  • 人面桃花:只为君憔悴

    人面桃花:只为君憔悴

    三世情殇,流沙而逝,一生情缘,只为伊人而憔悴。陌上独舞,染起情杯,晚风眠,君生死不弃。殇念成殇,寒雨声,但为伊人碎。冷冷的夜里,找不到你的安慰,只怪当初的誓言太美,让相思成病。注定痴醉今生,落花雨季,为什不在我的身旁,留我一人,将思念化成灰………
  • 惊悚网吧

    惊悚网吧

    我是一名阴阳者,在一家网吧任职,但人们不知道的是,我不仅招待网吧的生人,更招待网吧的亡魂……
  • 江山为聘:王妃三嫁

    江山为聘:王妃三嫁

    一嫁,花轿临门之际,她一纸休书将他休弃,二嫁,洞房花烛夜,他与人喝酒大醉,而她却在新房与另一个男人……;三嫁,他以江山为聘,只为换她的嫣然一笑,而她却毫不在乎……
  • 文艺作品演播选

    文艺作品演播选

    《文艺作品演播选》是配合《文艺作品演播》一书而编写的训练教材。《文艺作品演播选》针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学习文艺作品演播,专门选取了不同题材和体裁的文艺作品(包括散文、诗歌、寓言,童话、小说,广播剧以及影视剧等)。秉持全面性、针对性,技巧性和实用性的原则,对所选文艺作品的创作要素、文体特点、语言处理、演播方法及技巧运用等方面都给予了一定的训练提示和指导。《文艺作品演播选》对训练学生学习文艺作品演播非常有帮助。
  • 人无再青春

    人无再青春

    花有重开日,人无在青春,九零后的他们更显成熟与叛逆,在这本就懂事的年纪里,却还像孩子一样的心性,在当下世界,当下青春,他们五个又将何去何从,时间要我们把最美好的青春留在那几年,从不遗憾,外面郁郁葱葱的树叶随风而飘,即使它们会有枯萎凋零的那天,但,在它们落下的那最后一段时间旅程中,将是它们最美的瞬间,而我也相信,在每一个来年,它们都会随性而飘,树叶凋谢,只经历了三个节气,但它们周而复始,还会有新的开始,而我们,时间匆匆,不曾逗留,生命仅仅如此短暂,愿,纵使世界周而复始,青春从不遗憾,我们从不相负其实追根究底,没有遗憾的青春是不完美的,愿你们好好珍惜身边人,因,光阴,不可复追
  • 萌腻腻限量拽拽爱

    萌腻腻限量拽拽爱

    “阿欠!你几度。”某女抱着被子呆呆的看着手中的体温计,看了眼同样拿着体温计的某男。“38.2,阿欠!”某男愣愣的看了眼体温计。某女在沙发上又蹦又跳“耶!我赢了,我38.5。”“笨蛋!”赏了她一爆栗。
  • 漫画跟梁漱溟学儒

    漫画跟梁漱溟学儒

    本书通过通俗的文字和200多幅漫画和插图, 介绍了梁漱溟对传统儒家文化的体认和研究, 兼及其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人生实践, 是一部引导读者了解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并启发读者思考人生问题的入门读物。
  • 丐世豪侠

    丐世豪侠

    盖天下历朝历代,无有不沦为乞丐之人,聚伙为帮,打抱不平,举止介乎正邪之间。至于宋末,丐帮帮主举抗金义旗,以民族大义为重,开创出一番事业,终成为武林泰斗。成为江湖上第一大正派。丐帮帮主的打狗棒法一脉单传,以玉竹杖为帮主帮主信物。降龙十八掌更是名扬天下。本书主角本是丐帮新任帮主的不二人选,却遭奸人陷害,一度沦为过街老鼠,他能够查清真相,洗清冤屈?又能否重回丐帮,成为一名真正的丐世豪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