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302100000013

第13章 不要内疚,这世界没有绝对的清白(1)

有些人相信这样的幻象:固守自己的清白,面对坏事,不进行力所能及的面对面的抗争,就可以避免参与邪恶。

其实,自己也在做同样的坏事。如果一方坚持保持自己清白有理,另一方的罪责就不会结束,他们之间的爱就会枯萎。那些想置身事外的人和被动服从邪恶的人,不但保持不了清白无辜,反而制造了更多的不公正。

——摘自海灵格的著作《谁在我家》

从承受内疚开始

一个和谐的关系,必然有丰富的付出与接受,你给予我物质和精神的爱,我接受;我给予你更多的物质和精神的爱,你也欣然接受,然后回予我更多……如果这个付出和接受的循环被破坏,关系也随即会向坏的方向发展。

并且,与我们的想象不同,爱的关系中,付出和接受的循环被破坏,很多时候不是因为不愿意给予,而是因为不愿意接受。

不愿意接受的原因也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么伟大,恰恰相反,是因为我们不愿意承受内疚。

对此,德国家庭治疗大师海灵格描绘说:“我们付出的时候,就会觉得有权利,我们接受的时候,就会感到有义务。”

而且,只付出不接受的人,会有一种清白感,会觉得自己在这个关系中绝对问心无愧。这是一种很舒服的感觉,有这种感觉的人,会觉得自己在关系中永远正确。那么,相应地,关系的另一方就会觉得很不舒服,会频频感到内疚,会经常觉得问心有愧,即便他不明白付出者为什么那么喜欢付出,他最终一定会产生逃离的冲动。

一旦他真做出了逃离的举动,那个一直认为自己清白无辜的付出者就会觉得受到了莫大伤害,并且会激烈地指责逃离者的背叛举动,殊不知付出者自己才是破坏关系的始作俑者。

┣ 案例:“完美太太”吓走丈夫

广州薇薇安心理医院的咨询师于东辉认同海灵格的观点,他说:“清白感总是和负罪感联系在一起,一个和谐的人是既有清白感也有负罪感。假如你没有一点儿负罪感,而只有清白感,那其实就是你把负罪感强加给其他人了,而那个被强加者一般都是你最亲密的人。”

于东辉的一个来访者丽娜的故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31岁的丽娜是一家外企的高级管理人员,不仅事业一帆风顺,人也聪慧靓丽,且非常顾家,被大家视为标准的好妻子。

丽娜做公务员的丈夫罗峰也这么认为,他常说,丽娜是一个无可挑剔的好妻子。但他近一年对妻子越来越疏远,最近提出了离婚,理由是他有了第三者。不过,丽娜很快了解到,那个所谓的第三者是子虚乌有的人,她其实只是罗峰的一个很好的朋友而已。后来,在妻子的逼问之下,罗峰终于讲了实话,他说自己非常有压力。

丽娜一听,还以为是自己成功的事业给了丈夫压力,但罗峰否认了这一点,他说自己也不明白这种感受从哪里来的,但他就是难受,“可能是你太好了,对我太好,对我家人也太好,什么都好……我说不好,但就是对这一点不舒服。”

“我太好了,难道是一个罪过吗?”丽娜激动地对于东辉说,“我工作很紧张,还尽力去做一个尽职的好妻子,他也承认我没什么好挑剔的,那他为什么还这样对我?!”

┣ 她永远是问心无愧

丽娜想不明白,罗峰的家人也想不明白。他的父母知道儿子想离婚后,把他骂得狗血淋头。他妈妈说:“这么好的媳妇,别人打着灯笼都找不到,你却不知道珍惜,还想离婚,你脑子是糨糊做的啊!”

不仅父母,罗峰的哥哥和妹妹,还有其他亲朋好友也都站在丽娜的一边,要么声援丽娜,要么谴责罗峰,不少人则劝罗峰别离婚。

“你们起争端的时候,他的亲朋好友都站在你这一边吗?”于东辉问丽娜。

“是的,因为我对他们比罗峰对他们都好。”丽娜说。

“没有例外吗?”于东辉问。“很少,嗯,基本没有。”丽娜说。她略想了一会儿,然后坚定地说:“可以说,对这个家,我尽全力了,要是真走到离婚这一步,我也问心无愧!”

“在和其他人的重要关系中,你也问心无愧?”于东辉继续问。

“嗯,是的。”丽娜回答说,“对我的父母、他的父母、他的朋友,我都尽力做到最好。”

于东辉捕捉到了这句话中的问题,于是问:“你对人很好,他对人一般,那么是你的朋友多,还是他的朋友多?”

听到这个问题,丽娜有点吃惊,她呆坐在咨询室里,好一会儿才反问:“我没有多少朋友,他朋友很多。你是说,我人太好不仅不受他欢迎也不受别人欢迎吗?”这是问题的关键。

┣ 她把内疚转嫁给了丈夫

于东辉解释说,朋友关系和配偶关系一样,是相对平等的关系,是付出和接受相对平衡的关系。相反,亲子关系一般不是平等关系,要么是成年的父母向幼年的孩子多付出而少接受,要么是壮年的孩子向老迈的父母多付出而少接受,其他的亲人关系也常是不平衡的关系。所以,当丽娜一贯地扮演“付出者”的角色时,她在亲人中受到了欢迎,并被当作典范来看待。但是,因为她习惯性地拒绝接受,所以在讲究平衡的配偶和朋友关系中遭遇到了挫折,对于她这样的“付出者”,她的朋友和她的丈夫罗峰一样,都有点想避而远之。

从理智上,这种避而远之看上去好像不合常理,毕竟作为“接受者”,从利益上来说是获益者,为什么朋友和丈夫都逃避丽娜呢?但如果从情感上去分析,这种逃避就不难理解了。

从情感上看,单纯的“付出者”其实并不伟大,他们不计得失的付出,从根本上是一种自恋。“付出者”过分地追求“问心无愧”,过分地迷恋清白感。然而,不管多么付出,一个人仍然是会在关系中犯错的,是会不可避免地伤害关系的另一方,或对另一方总有亏欠的。当伤害和亏欠发生时,你总会产生或轻或重的内疚感,单纯的“付出者”其实很惧怕这种内疚感,他要求自己绝对不要有内疚感,于是非常努力地去做一个“完美的付出者”,那样他就问心无愧了。只不过,这种内疚感并没有因此在关系中消失,它其实是被“付出者”在有意无意中强加到“接受者”身上了。

简单而言,“付出者”其实在享受这种逻辑:既然我是付出的一方,那么我们的关系无论出现什么问题都是你的错了。

明白了这一点,就不难理解丽娜的丈夫和朋友为什么要逃避丽娜了。

┣ 分析:逃避内疚的两个模式

内疚,是和谐关系的调节者,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一点。

内疚的产生,源自付出与接受的失衡。内疚的产生,其实是在提醒你,你该补偿对方了。我们要懂得这一点,懂得觉察自己的内疚,然后及时作出补偿。同样,当对方产生内疚时,我们也要给对方机会,让对方完成他的补偿。

在关系中扮演一个单纯的付出者,其实是拒绝对方的补偿,从而破坏了对方化解自己内疚的努力。结果,内疚不断在对方心中郁积,最终这内疚成为一种愤怒,让他产生了想逃离这个关系的冲动。这正是罗峰为什么想离开“无可挑剔的妻子”的缘故。

作为一种最基本的情感,内疚是大自然的馈赠,它在提醒我们,你的一个关系需要调整了。假若你懂得接纳自己的内疚,并帮助对方接纳他的内疚,那么关系就会自然地流动,自然地走向和谐。

许许多多的“好人”不懂得这一点,他们不喜欢“问心有愧”的感受,企图彻底消除自己的内疚感。而消除的模式可以分成两类:禁欲、助人,禁欲是禁止自己接受别人的付出,而助人则是只付出不接受,丽娜无疑属于后者。

┣ 禁欲者的模式

对于“禁欲者”,海灵格有很精彩的描绘:

某些人用最小的方式参与生命,坚持清白无辜的幻象。不是全数地接受他们需要的东西并为此表示感激,而是封闭自己,节食禁欲。他们觉得这样可以摆脱需求和义务,因此他们没有需求,不需要接受。他们洁身自爱,因此经常把自己想象成高人一等或与众不同的人。生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也仅仅限于蜻蜓点水而已,相比较而言他们会感觉到空虚和不足。

海灵格认为,很多消极的人,持有的正是这种人生态度。通常,一开始是父母警告他们不要接受别人的馈赠,最终他们自己信奉了这种人生态度,并一直固守着被动和空虚。

金庸的小说《侠客行》中的主人公石破天,小时候就是一个“禁欲者”。他被母亲的情敌偷走,并一直以为这个女人就是自己的妈妈,而这个“妈妈”向他灌输了“禁欲”的观念,要求他不得接受任何馈赠。在小说中,这种人生态度曾让他逃脱危机,但在现实中,这种人生态度会让我们无比孤独,我们拒绝一个人的付出,其实也就是在拒绝与这个人建立关系。如果我们拒绝所有人的付出,那无疑就是在拒绝与所有人建立关系。

关系,是一个生命的核心因素,是我们痛苦的主要来源,也是我们幸福的主要来源,总之是让我们人生丰富多彩的主要来源。禁欲者拒绝了关系,其实也就拒绝了生命。

┣ 助人的模式

在关系中,禁欲者是单纯拒绝接受别人的付出,助人者则是疯狂付出,他们的付出是如此之高,以至于他们的接受仿佛就不值一提了。

正常的人不会喜欢这样的助人者,因为你假若和他建立了关系,那么,你常会在这个关系中感到,你的付出是不值一提的,而接下来的结论就是,你也是不值一提的。正常的人不会喜欢这种感受。

并且,因为我们总是对付出抱有敬意,所以尽管我们不喜欢“我的付出不值一提”的感受,但我们难免会对疯狂的付出者产生敬意。这种敬意就化为了助人者的一种权力感,产生了这种权力感的助人者会严重地“问心无愧”,在他巨大的付出面前,其他人都没了说三道四的资格,这就是“助人者”所追求的境界,也是很多理想主义者的人生哲学,但其核心逻辑——“与其让我欠你的情,不如让你欠我的情”——远不是多么伟大,相反是一种幼稚的逻辑。

对于这种助人者,海灵格描绘道:

这种人自我中心、抛弃需求……他们从根本上讲是和关系对着干的。无论谁只想付出而不想接受,都不过是想维持高高在上的幻想,拒绝接受生命的施舍,否认自己和同伴之间的平等。别人很快不想从拒绝接受的人那里得到任何东西了,反而会怨恨他们,远离他们。因此,长期的助人者常常是孤独的,最终变得痛苦不堪。

丽娜正是如此,她一方面疯狂付出,另一方面则对丈夫缺乏敬意。表面上,她对丈夫很尊重,但她实际上对丈夫缺乏感激,疯狂付出的行为下面其实隐藏着对丈夫的不满,她内心深处对丈夫是有很多抱怨的。

和其他助人者一样,丽娜之所以成为一个疯狂的“付出者”,其实是在极力地逃避内疚感。原来,她刚出生不久,她的一个大她几岁的哥哥就去世了,结果她的家人认为是丽娜“克死”了她的小哥哥。等丽娜懂事后,家人很爱她,所以没有把这种观点鲜明地说出来,但丽娜和所有的小孩子一样,能敏锐地捕捉到家人的这种逻辑,并由此产生了深深的内疚。但是,这种沉重的内疚是幼小的丽娜所不能承受的,于是,她很小就变成了一个特别努力、对家人特别好的孩子,目的是通过疯狂地付出化解命运的沉重压力。

在她的新家庭中,她也是如此,她不容许在和丈夫的关系中有内疚产生,因为一个轻微的内疚会激发她潜意识深处的强烈的内疚,这太难受了,所以她拼命逃避。

丽娜已经彻底忘记了她有过一个死去的小哥哥的事实,她是在接受于东辉的治疗时,在半催眠状态下发现自己脑海里有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的形象,而那形象一出现就令她非常压抑,非常难受。后来,她去问了父母,才知道死去的小哥哥的事实,也才知道父母及其他亲人的确曾认为是她“克死”了哥哥。

幼小的她无法辨别真相,也不能承受这个压力,但成年的丽娜已具备了这些能力。所以,当明白自己一直逃避内疚之后,她也就明白了她和丈夫的关系中的问题,并由此懂得付出和接受的平衡才是关系的和谐之道。

┣ 启示:放弃绝对的清白感

海灵格称,最好的关系是彼此慷慨地付出和坦然地接受,通过这种交换,双方的接受和付出达成了一种平衡,且彼此都感到自己在这个关系中富有价值。

他强调:“少量的付出和接受,并不会带来多大的好处;大量才会让我们变得富有。”

不过,这是完美状态,在具体的关系里,平衡只是目标,而失衡才是常态,轻微失衡没有关系,但一旦严重失衡发生,内疚也会随之产生,你觉知到内疚,也就觉知到关系到了必须调整的地步。

不要因此就惧怕失衡,惧怕失衡是“禁欲者”的哲学,他们因为惧怕这一点,于是干脆就不接受别人的付出,而自己也很少付出。实际上,正是因为失衡,我们才会发展出有意义的交换。假若关系永远停留在一个平衡的地步,那个关系也就该结束了。

关系有爱的失衡,那要用更多的爱去平衡。另一方付出多了,你感受到了,于是,你付出更多;他感受到了,于是付出比你还多。于是,你们的关系前进了,且没有停留。

关系还有恨的失衡。关系犹如一个生命,有高潮有低谷,有出生有死亡,关系中必然有相互的伤害,如两人的确不合适,关系还会走向结束。

┣ 固守清白感,关系就不可改进

这种情形一旦发生,我们就得尊重它,并听从自己天然的情绪,被伤害者要给予加害者适度的报复,以防止关系滑向更坏的方向。

很多被伤害者拒绝这样做,因为他们认为报复意味着自己和加害者是一丘之貉了,一旦实施了报复,自己也会产生内疚感,并不再是清白无辜了。

但是,如果你希望和加害者的亲密关系继续下去,报复就很有价值,因为相爱就意味着“我们是一丘之貉”。对此,海灵格描绘说:“除非让清白无辜的人变得身负罪责,否则能让爱丰富流动的调解就不可能出现……当受伤的一方感觉到高高在上,而不能弯下腰来根据爱的需要回以适当的报复时,就会面临这样困难的处境。在婚外情事件发生之后,如果伴侣一方顽固地要保持自己的清白感,得理不饶人,就不可能调解成功。”

在《谁在我家》这本书中,他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一个人告诉朋友,他的妻子埋怨了他20年。他说,在结婚后没几天,父母就要求他用6个星期的假期来陪他们,因为父母要他开他们的新车。他跟着父母去了,把妻子撇在一边。回来之后,他再解释、再道歉也没有用。

朋友建议他:“告诉她,她可以选择一些事情或者自己做一些事情,让大家扯平。”

那人笑了,他知道解决问题的关键了。

这个妻子以受害者自居,这严重伤害了关系。假若她回以丈夫适当的报复,那么负罪感也会因报复而生,她随即与丈夫重新处于一个平等地位,而关系也得以修补。

┣ 你不报复,其他人会替你报复

不过,处理恨的失衡与处理爱的失衡大不一样。处理后者,付出要比接受多;处理前者,报复要比接受轻。相同的是,都不要完全相等,因为那时就没有一种失衡把他们维系到一起了。

同类推荐
  • 最伟大的励志书

    最伟大的励志书

    人生离不开故事,生活更少不了故事。不同的经历为我们带来不同的体验,总有许许多多的故事值得我们借鉴,故事中的智慧让我们瞬间开悟,故事中的道理让我们明白人生。本书是一部用故事鼓舞人心、奋发向上的著作。希望您轻松的阅读当中,为自己点燃了一盏心灵的明灯。
  • 有点儿闲钱就能发财的创富模式

    有点儿闲钱就能发财的创富模式

    经商其实就是经营人脉,经营头脑,通晓时势与政策,洞悉由人性决定的规则甚至是潜规则。30个立体化创富故事的精彩演绎,让国学经典指导生意。本书让你在提高创业心理素质的同时,找到适合自己的创业项目;在深层次理解财富的基础上,建立性价比最高的投资理念,找到属于自己的生财之道。
  • 抓住你的鱼:二十几岁女人必读的恋爱智慧

    抓住你的鱼:二十几岁女人必读的恋爱智慧

    男人像鱼,在爱情的海洋中游来荡去,惹得一群垂钓女垂涎欲滴。难怪女人会这样,谁不想找个好男人来疼她、爱她、照顾她,开心的时候陪她笑,不开心的时候任她打。不过麻烦的是,好鱼已缀成为了海洋里的稀缺资源。天哪,一条帅气、多金又体贴的绝世好鱼正淘你游了过来,但是顷刻间四周就围满了虎视眈豌的垂钓女,眼睛发亮地觊觎着他,摩拳擦掌地准备抢走他。在这群千娇百媚、仪态各异的垂钓女中,你可能毫不起眼,根本引不起好鱼的注意,以致缘分白白溜走。更糟糕的是,好鱼又少了一条。要想抓到一条绝世好鱼,可是非要花一番心思下一点工夫才行的!
  • 如何洞悉人心

    如何洞悉人心

    《如何洞悉人心》是一部社会心理学的著作,主要介绍一些为人处事的经验、方法,通过人的言行举止分析人的内在情感、性格、气质。
  • 幸福的黄手帕:震撼心灵的100个真情故事

    幸福的黄手帕:震撼心灵的100个真情故事

    本书收入了100篇亲情爱意的动人故事,分为“母爱如水”、“父爱如山”、“爱和婚姻的寓言”、“回忆中的家”、“一个小女孩的梦想”、“永不融化的记忆”、“天使走过人间”、“放慢生活的脚步”八卷。
热门推荐
  • 武祖传

    武祖传

    不知多少万年前,相传天宇大陆武者昌盛,人人尚武,一些修炼有成的武者弹指间移山填海,而其中最厉害的九人被世人称为“祖”。这个时候一群自称“魅”的种族来到了天宇大陆,妄图侵占整个大陆,魅虽然身体孱弱,但却有着呼风唤雨、驱雷驭电等种种不可思议的手段,武者们在武祖的带领下与魅发生大战。此次大战的最终结果无人知晓,现如今的天宇大陆是“武者”、“魔法师”和“龙骑士”百家争鸣。我们的故事从一个被追杀的小人物说起...
  • 青春埋下一座城

    青春埋下一座城

    青春岁月里,我们会有欢笑,有泪水。微风吹过,留下了我们褪去青涩而略显成熟的脸庞
  • 腹黑和多变女生的旅途

    腹黑和多变女生的旅途

    当腹黑遇上腹黑,当花心遇上多变,当王者相遇,是两败俱伤,还是……
  • 冰山总裁:果冻,你休想逃

    冰山总裁:果冻,你休想逃

    三年前某女对某冰山男死皮赖脸央求:“亲爱的墨墨,陪我去嘛”某男眉头都没皱,被她拉到肯德基,陪她一起...洗盘子。三年后某男单手把她撑在墙角:“你再逃试试看?”某女双手掩面佯装哭泣:“是你让我逃的”
  • 原初的幻想游记

    原初的幻想游记

    原初世界本来是幻想起源之地,距离创世四圣建立的至高圣域也是不远,收到至高圣域的干扰,原初世界变得比一般世界都要好得多。
  • 霜之隐

    霜之隐

    她是天帝的妹妹千璃月,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离殇、残乐、黛云,到底和她什么关系?彼岸花开,记忆复苏,她已不再是原来的她。她分不清自己了,是那个立誓为家族报仇的残隐?是那个自由快乐生活的千璃月?还是那个众神之首、六界之王的霜隐?她却不知,那都是她。她舍弃身份,修改了六界的记忆,最后却成了魔,到是什么才是她的真实身份?风崎,终究是我辜负了你。风崎,感谢你一直陪伴着我。
  • 我欲惊天

    我欲惊天

    天还是那个天,人也是当年的那个人,我本无意踏入这纷繁世间,却又不得不入这滚滚红尘,登天路,杀万敌,筑我惊天路
  • 左右为难:我该选择谁

    左右为难:我该选择谁

    她是一个世界首富,但却有着各种不同身份。他是如冰般的少年,却总对她阳光。他是一个寻找儿时一个女孩,却误打误撞的成为了天才中的战斗机。幽该何去何从?是跟着万年大冰山,还是跟着暖男校草。究竟该如何选择?【这里新人第一次写文,不喜勿喷】
  • 引爆员工潜能

    引爆员工潜能

    本书从倾听、赞美、授权、薪酬激励、施压、培训、工作氛围,以及适材适所和执行力等方面,采用理论加事例的叙述方式,详细讲解了企业管理者如何完善激励制度、激发员工潜能的方法和技巧。
  • 教我国文的王先生

    教我国文的王先生

    第一次见你,带着一个金丝眼镜,温文尔雅。每每看你入神,你总会慢慢走到我身边,轻轻地敲敲我的桌沿,微微一笑,让我越陷越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