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330500000052

第52章 从多余的人到广义上的失败者(3)

奥莉加不得不放弃奥勃洛莫夫,其实只不过因为囿于内心的矛盾,拒绝了生活,没有接受生活的勇气。奥涅金杀死了连斯基,其实就是杀死了残留在内心的那美好的一面,而拒绝达吉亚娜,其实也是拒绝了生活的洪流。

罗亭的爱情只能存活在诗一般的语言里,当由自己煽动的爱情真正来临时,他便退却了,一再地表白:“我的希望,我的理想——与我自己的幸福之间没有丝毫共同之处。爱情……爱情——不是为我存在的;……我……不配得到它;一个正在恋爱的女人,有权要求得到男人的一切,可是我却不能奉献自己的一切”,“我怎么向您证明,我能用真正的爱——是心灵的爱——而不是想象的爱——去爱您呢!”

这类人想爱却无力承担,没有体验便已幻灭,没有基建便已崩塌,感情充沛却无法持久,崇尚精神却又沉迷于肉欲。最后在人生重大意义的爱情问题上,都没有实现自己的想法:他们煽起了爱情的火,却不得不亲手扑灭了它。

当他们接二连三地在生活中受到挫折,发现理想根本找不到一条可行的出路,爱情都无法填补因事业无成形成的空洞,那种比绝望更可怕的冷漠渗入了灵魂,像有一只潜藏在内心的害虫,咬噬尽了热情与朝气,“他预见一切,他的头脑从不昏眩,他是看到行为和语言可憎的一面。他的心早已被经验浇冷,要他欢腾雀跃却绝不可能。”“只要谁生活过,又能想一想,他就会冷冷地藐视世人。”(《奥涅金》)从一个满怀理想的青年,一变而成为一个玩世不恭的愤世者!可是正如《一个世纪儿的忏悔》中谈到的:“他们不止一次上前撕开社会道德的虚伪,把粉饰的那一层剥开去,同时向那些围上来的人们质问:‘我是不是一个愤世者呢?’”

无论是哪一种世纪儿与多余的人,都有可憎恶的冷静气质,眼睁睁看着一个不愿见到的结局发生,生命被自己的性格与四周环境赶进了死胡同。看得越清,心却越冷,前一分钟被热火朝天的革命前景所鼓舞,后一分钟又被虚无缥缈的幻觉冷却,终于整个人变成废品。使他们绝望的是,自己不得不承认顽固的事实:他们不是争不到的失败,不是走错路的失败,也不是糊涂的失败,不是没有无知的失败。他们的失败中,看不到受到明显外力打击的迹象,又与社会息息相关,敏感的心灵像时代的深喉。

从革命家视角出发的沃罗夫斯基,为多余的人下过以下几段评语,较为形象地描述了他们进退两难的窘境:“要像大多数他们的侪辈一样沉溺于纯动物性的生活,他们是不能的;意识病态地起着作用,折磨着他们;而要作进一步斗争却又缺乏毅力,于是他们变成‘多余的人’了。”

“这个必然要毁灭、要退化为‘多余人’的社会流派,由于它特有的眼光短浅,不是在自己作为一个社会集团的软弱无能里,而是在外部环境,在人们的庸俗和世界的缺陷里探求自己悲观主义的原因。”

“话到此也就够了,病给点明了,但如何医治”。(毕巧林《当代英雄》)

施托尔茨开出的药方有没有用呢,他说:“我们别跟着曼弗雷德们、浮士德们去对那些令人惶惑的问题挑战,也不接受它们的挑战。我们低下头,平心静气地度过困难时刻,然后生活和幸福又会向我们微笑……”“那不是你一个人的烦闷,而是人类的通病,有一点溅到了你身上……当一个人脱离生活……没有支柱的时候,那很可怕……”可是这个方法在表面上有建设性,实际上还是藏在了个人主义的背后,放弃了对社会腐败本源的医治,至多施托尔茨是当做中兴贵族阶级出现,而不是新人的代表。

戴尚尔开的药方从本质上来说,只是看破后的及时行乐。这种支柱是不是单单庸俗平凡的生活本身,是不是杂驳混乱的欲念总和,或者干脆像《复活》中,当玛丝洛娃陷入人生善恶之辨,一度困惑之时,因人生经历悲观地认为:“不论什么人,除了寻欢作乐,除了肉体的淫乐,活在世界上就没有别的事了。”那位堕落的老作家明白告诉她:“这种欢乐富有诗意,充满美感,是人生的全部幸福。”这样经受了痛苦后获得一粒以麻醉为主要功能的镇痛丸。

也许克鲁波夫医生所开的药方还稍稍切合实际,阶级的软弱性是由于所有权的分配引起的,他的生活完全基建在农奴制度基础上,他可以用这种慵懒的方式生活:“您宁愿慢性自杀,我明白,您讨厌游手好闲、无所事事的生活,应该说,这种生活的确非常无聊;您,跟一切有钱人一样,从没有从事劳动的习惯。要是您有幸得到一份固定的工作,同时将您的‘白地庄园’收走,这样您就会开始工作,比如说,为了自己,为了糊口,这对别人也大有好处;世界上的一切事情本来就是这样。”

至于恋爱的病症,只不过是世纪病的综合反映,并非症结所在,“他已经把医好我的失恋病当作他的任务,他把这毛病无情地当做一种真病来医治。”因外部环境而起的病症,单单以病人作为治疗主体是永远不能痊愈的。所以,戴尚尔并没有能够对症下药,真的开出治疗世纪病的方子来。就算开出这样一剂方子,最终也不能达成所愿,因为“你们一定会感觉到人类的理性能够医治幻想,可不能医治痛苦”。

回到沃罗夫斯基的话吧:“为了拯救自己的生存,为了不再成为‘多余的’,‘多余人’应该扔掉身上那么累人的理想主义的装束,成为和和气气的资产者,正像按照历史规律他们该做的那样。”“但不幸的是这个阶层思想上的代表人物,他们不能在心理上和自己的环境决裂,又不能习惯于别个阶层的心理。他们不可避免地陷于可怜的生活,徒劳无益地和庸俗的、堕落的环境斗争。他们的理想是渺小的,用来斗争的力量是微弱的,——要知道这是优秀力量离开后残存下来的分子,——而他们经过短暂的努力后,伤心绝望,变得更加软弱无能了。”

从多余的人的经历看来,他们进退两难而无力自救,虽然从不缺乏热情,但在真正怎么办的问题提出来之后,都表现了个性的软弱与思想上的一筹莫展:

“唉,威廉,有时在一瞬间,我也有振作起来摆脱一切的勇气,但是——只消我知道往哪儿去?我便走去。”(引自《维特》)

“您总得说一说,您的目标是什么呀?喏,以后打算怎么办?”

“我没考虑过这一点,没法对您说什么。”(引自《谁之罪》)

米哈列维奇责备拉夫烈茨基无所作为,说他是“懒汉”。拉夫烈茨基回答:“……你最好说说,该做什么?”(引自《贵族之家》)

“我们现在该怎么办,您怎么考虑?”

“我们怎么办?”罗亭说,“自然是屈服。”

“……屈服!原来您就是这样把您对自由、牺牲的高谈阔论运用到实际中去的……”

“……从言论到行动还相差很远,您现在胆怯了……”(引自《罗亭》)

无论是罗亭意识到的“当你脚下连立足点也没有的时候,兄弟,要想建树是很难的!”还是如娜塔莉娅早就发现问题的所在“它折断是因为它没有东西支撑”,这一批人终将一事无成,在烦恼抑郁中了结此生,“这不是罗亭的过错:这是他的命运,痛苦和艰难的命运,我们不会因为这样的命运而去责难他”。

无奈之下,多余的人便一而再地发出这类绝望的叹息:维特自己认为,“是呀,我只是地球上的一个流浪汉,一个朝圣者!你们难道不是吗?”与拉夫烈茨基感情并不契合的姑姑格拉菲拉也看出这一点:“只不过你要记住我的话,我的侄子:无论在哪里你也安不了家,一辈子只能漂泊游荡。”别里托夫也不曾一次的忧虑过:“现在已经年过三十——前面到底是什么呢?一片灰色的黑暗,一种单调乏味的生命继续;开始新的生活,为时已晚,继续老的一套,又不可能。多次开始,多次聚会……结果全都落空,成了孤家寡人……”

最后罗亭在总结一生时也不得不承认:“是的,于是我又落得一身轻松,在空旷的世间一无所有。飞吧,想飞哪儿就飞哪儿……”这句话初初看来,难保不会认为是王家卫影片中的台词。与王家卫影片中的基于现代社会严密紧凑产生的虚无缥缈的孤独感比起来,这个努力过而失败了的呼声,该是多么的真切惨痛!

够了,也许还可以引用更多,无非只说明总的问题:他们出身贵族,生活在优裕的环境中,受过良好的教育。有崇高的理想,却远离人民,与底层的人民只是泛泛之交,却无法“和狗同吃一块骨头”(杰克·伦敦语),像梵高曾在阿尔煤矿中做牧师时把财产分给矿工们那样;虽不满现实,却无法付诸实施,只能奥勃洛莫夫式的把美好的计划摆在抽屉里——也只能是摆在抽屉里。他们既不愿站在政府的一边,与上流社会同流合污,又不能和人民站在一起,反对专制制度与农奴制度。爱情也无法使冷却了的心升高一个度数,他们有意和自己为难,付出了生命不要紧,还要把爱情也拖去殉葬。宁愿被情欲与虚荣心支配,在无聊的生活中打发日子,虚度光阴,白白地浪费才华。理想没有成为可燃烧的物质,反而成为无法摆脱的负累,为的是花天酒地以后,更羞于看到在镜子中自己消瘦的容颜。

这之中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多余的人自身的饥渴和经验中,从未能激发出可以为他们自己认可的生活意义和奋斗目标,他们只是一些敏感的评判者、没有希望的叛逆者,和一些心灰意懒的志士。

所有对“多余的人”的研究,最后都集中于“谁之罪?”和“怎么办?”这两个经典性革命问题,强调他们不断地从生活中寻找能够从语言进入到行动的改造社会之路,以及能够彻底变革现实世界的“新人”或英雄人物。谁之罪?是把眼光往来路看去,找出问题的根源,最后仍然要把目光投射到前面,关心未来,了解到应当怎么办?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拉夫烈茨基是按照他父亲样板式教育下的样品,据说是按照未来的“人”的标准,然而并非从人的需要与发展的观点进行教育的结果,父亲未能深入心灵的思想好比屋子搬家一样挪到儿子的心中,结果当然显而易见,“这套‘方法’把孩子搞得莫明其妙,弄得他脑子里糊里糊涂”。于是最后基于本能以及观察,或者根存于两代人的深刻代沟,叛逆性最后使他“发现父亲言行不一……拿定主意要到莫斯科去,准备上大学”,由于从小被父亲灌输一套麻醉品式的教育,这种情况下,“一些习惯已经变得根深蒂固了”“他不善于与人交往……一个已经二十三岁的人……不敢正视任何一个女人……本该从小就投入生活的旋涡,可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却让他处于一种人为的孤独状态”,在婚姻失败后,“生活经历和教育培育出来的怀疑主义终于深入到他的心灵里。”这个温室里的花朵终于还未开放便已经凋谢了,成为一个失望的人。

与贵族之家的主人公一样,别里托夫从小也受到畸形的教育,看似思想全面,实际全无用处,“他们千方百计不让沃洛佳了解现实生活,想方设法不让他看见这灰色世界所发生的种种事情,只向他灌输光辉灿烂的理想,从不谈生活的艰辛和困苦……从精神上把他培养成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人……”

最后这种教育在体内埋下的毒开始发作:“他想起了约瑟夫的诸多教诲,他是那样如饥似渴地认真领会,信以为真,可是现实生活跟约瑟夫说的完全不一样——而且……奇怪的是:所有他讲的东西都很美好,很有道理,到哪儿都有道理,然而对于他——别里托夫——来说,却完全是虚伪的。”而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别里托夫成为了一个多余的人:“当时的别里托夫心里满怀着希望,怀着自我牺牲的决心,决意不避艰险,建功立业,不计劳动报酬;而现在的别里托夫则屈服于外界环境,失去了希望,只热衷于及时行乐。”

奥勃洛莫夫从小生活在庄园里,所能接触父辈全部思想的精髓,像蛛丝一样把他裹在一个与现实隔离开来了的世界:“……生命的意义何在?只有上帝知道。他们又是如何回答这个问题呢?大约根本不予回答,因为这个问题在他们看来太简单太清楚了。”

“至于说世上还有所谓千辛万苦的生活和颠沛流离、终身操劳的人,他们更是没有听到过。”

“他们不想要另外一种生活,也不喜欢另外一种生活。如果情势使得他们的生活起了变化,无论何种变化,他们反倒会觉得遗憾。若是明天不像今天,后天不像明天,那真要叫他们难受死了。”

“他毕竟和父辈祖辈不同。他读过书,见过世面,因而头脑里滋长了各种各样为父辈所不容的想法。……因此,他独处时绘制的生活蓝图,多半是一种新式的、与时代的要求相吻合的管理田庄和农民的计划。……他不是别人的现成主意的不足挂齿的执行者,而是自己的思想的创造者和实行者……他能从高尚的思想中获得快感,也并非不懂得人间的疾苦……面对人的恶习、谎言、诽谤、充斥世界的罪恶,他也会义愤填膺……可是早上一晃就过去了……他心中的风浪平息下去,头脑清醒过来,血液在血管里也流动得慢了……他把自己的命运托付给上天,随即平静下来,对世上的一切都无所谓了……谁也不了解奥勃洛莫夫的这种内心生活,大家都以为他就是那个样子,只知道饱吃足睡,此外别指望他会干什么,也未必能正经想什么事……”

可是要他完全开始全新的生活,和劳动人民一样,那样的前景又着实堪忧:“……别人就是自己刷皮靴、自己穿衣服的人,虽说有时看上去也像个老爷的样子,但那是骗人的,他根本不知道什么是仆役,他没有人可使唤,样样自己动手……”

“现在他该怎么办?是前进,还是维持现状?这个奥勃洛莫夫的难题,对于他来说,比哈姆雷特的难题还要难……”

可是一旦真正要进入生活,要像大冬天洗冷水澡一样下定决心,“跟充满诗情的理想生活永别!这种生活根本不是生活,倒像铁匠铺一样,永远是熊熊烈火,汗流浃背,噼噼啪啪,叮叮当当……什么时候才生活呢?不如维持现状吧?”

奥勃洛莫夫最终放弃了突破蛹茧的努力,重新用更厚一层的丝线把生活缠绕了起来,维护他花了大半辈子建立起来的“奥勃洛莫夫精神”去了。

这所有多余的人都与《多余人的日记》中的主人公一样:“成长得既不美好,又不快乐。”对促成沉迷于幻想无法面对现实,对现实丑恶现象痛心疾首却无能为力的局面的造成,有着直接的影响,这条鸿沟既是现实生活与性格方面天然形成,同时也是教育预先埋设好的。更不要说作为贵族出身的奥涅金与阿道尔夫这类人物,不可避免地沾染上许多贵族生活堕落的习气,并建立与声色犬马相适应的整套价值观念。

多余的人总的病根在于时代的蜕变过程中难以适应,“本世纪的一切弊病都来自两个原因:人民经过一七九三年和一八一四年,在心头上留下了两个创伤。过去所曾经存在的已不复存在,将来总要到来的尚未到来。你们真用不着向别处寻我们的病根。”(《一个世纪儿的忏悔》缪塞)

同类推荐
  • 紫色的复仇之梦

    紫色的复仇之梦

    十年前的她们,只是一对任人宰割的公主,以至于被人陷害,“我一定要报仇!”是她们狠狠说出的话。十年后她们强势回归,她们的复仇之梦会实现吗?她们会在爱情和复仇之间作何选择呢?
  • 等下一次重新苏醒

    等下一次重新苏醒

    苏醒觉得自己是被上帝遗忘在角落里的孩子她的悲喜也是从来没有意义的她总会想如果她没有来到过这里没有看到过这个世界她就不会弄疼了心她就不会哭红了眼她就不会遇见那么多讨厌她的人可是呢如果没有来到这里她也就不会遇见莫璃不会遇见安枍不会发现紫藤花的美丽不会发现她的生活因他而变从来不抱怨这个世界,即使她已被上帝丢弃。终于等到了上帝派来的天使。
  • 把情言欢

    把情言欢

    她从小成绩不错,一直是班里的前几名,本来她的小日子应该过得挺滋润的才是。可偏偏身边有一个宋言书,长得好,书念得好,待人彬彬有礼,反正在所有人的眼里,这个人简直就是神一样的存在。每个父母口中都是”你看人家宋言书,多好一个孩子,跟人家学学“。所有的家长都恨不得他是自己的孩子,她的父母也不例外。每次她跟父母闹别扭,就会看到父母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模样,嘴里永恒不变是那句”你看人家宋言书“。这很难不令她恼火郁闷了:既有李寻欢,何生宋言书!
  • 狂拽宋校草

    狂拽宋校草

    一个因一次偶然的机会进入了盛高,不巧撞见了盛高学校的腹黑狂拽的校草大人,接着又出现了圣心学校的外冷内热的校草大人,后半截又迎来了新人物的掺与,各种情感的袭来,不知道小女主是否能招架得住?做的对选择呢!
  • 你若安好我便此生足矣

    你若安好我便此生足矣

    她们,是闻风丧胆的圣尊,身上肩负着杀母之仇,为此,她们,活的一点也不轻松;他们,是上六大家族的三个王子,他们遇见了她们,冰冷王子变得爱笑了,腹黑王子改过自新了,花花公子唯独爱上了她。他们,有多少女子爱慕,可她们却不屑。他们深爱着她们,但她们身负仇恨,他们究竟能成功吗?
热门推荐
  • 重生之女强:女医在上

    重生之女强:女医在上

    二十一世纪的天才医生意外穿越,变成了将军府最不受宠的私生女,再次睁眼之后,冷冽淡漠的眼神扫向曾经对她落井下石嘲笑打骂的姐妹继母——欺我辱我者,我东方雅通通都会讨回来!他,南楚国唯一的嫡亲的太子,俊美腹黑,放荡不羁,一身武功更是出神入化,却唯独被她吸引,步步沦陷了自己的心。他,药王谷谷主,儒雅温柔,风度翩翩,医术毒术闻名江湖,曾经将红尘看破,却没有看破他命格,拼尽了所有只为换她一世安然。且看她如何运用智慧与才能运筹帷幄,在异世翻云覆雨,步步惊华!
  • 颐和园:宫廷画里的山水

    颐和园:宫廷画里的山水

    本书作者以亲身感悟、亲身体验为主线,以优美、诗意的文笔,抒发了自已对颐和园的爱、悟、情,全书文笔优美、飘逸,极富诗意。
  • 三世甘堕桃花劫

    三世甘堕桃花劫

    三万年前,上神梦瑶是神族唯一的正神,女娲氏后人,与魔皇之子陌离情投意合,琴瑟之好,却因那场神魔大战香消玉殒,一缕孤魂入驻轮回之镜。三万年后,婴胎受灵而生,天生的神灵,仙与魔的相遇依旧是正与反的对立,三万年前的结局是否会重演?“大叔,你认错人了。”“大叔,梦瑶上神与我很像吗?”“你到底有……有没有喜欢过我?喜欢过我……柳灵雪?”三万年后的再相逢,他误认了她,却发现一具身体两缕灵魂,她究竟是梦瑶还是灵雪?可当真相揭开时,结局会如何?时光逆转,倾覆所有?--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逍遥笔记

    逍遥笔记

    一本地摊淘来的《逍遥道》,改变了程玄风孤苦无依的现状。我自横刀向天笑,有胆你就别跑。逍遥一道,讲的是顺其自然,却又要逆天而为,不恼不燥,却又不能让你蹬鼻子上脸。逍遥一途,哼,还真是难行。且看程玄风的逍遥之旅——我欲乘风,风自来兮,我欲逆天,你可奈何?!
  • 仙剑魔情

    仙剑魔情

    心有私欲,就会去追求,如果最求不当,心如同着魔,引来宿命。
  • 火爆兵王

    火爆兵王

    昔日兵王回归都市,守护亲人。谁知美女身边麻烦不断,怒举铁拳统统摆平;在这个弱肉强食的社会,看谁拳头硬!
  • 红楼梦的人生智慧

    红楼梦的人生智慧

    本书具体分析《红楼梦》中的细小的智慧,其中不少智慧具有反而的意义,也即是狡猾之徒和有些人物的阴谋诡计,这亲做的目的不是宣扬、或者教唆心肠坏的人善搞阴谋诡计。社会经验告诉我们:“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知彼知己,百战百胜。”只有了解和研究别人的阴谋,我们才能具有预防防暗的智慧,并帮助善良的读者培养和提高识破、预防和反对、击败此类阴谋诡计的智慧。
  • 要成就自己先培养习惯

    要成就自己先培养习惯

    其实,习惯的养成与从小所受家庭和社会的影响有关。叶圣陶曾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习惯并非与生俱来,而是经过后天培养的,许多习惯是因为经常做一件事而自然形成的,还有一些习惯是人为的、刻意养成的。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坏习惯也生出了许多“新花样”。例如:酗酒和吸烟,在女性和孩子中间已不罕见;营养过剩造成的肥胖,已成为富裕社会的大问题。许多人已经意识到自己身上的坏习惯,可就是无法戒除。其实,要想彻底戒除坏习惯,也并不是一件难如登天的事,除了要有坚定的毅力,还要培养自身的好习惯,要用好习惯来克服坏习惯。
  • 旷世情缘:愿君始相依

    旷世情缘:愿君始相依

    温文尔雅的腹黑公子与风华绝代的辣手毒妾的旷世情缘!她叫牛小魔,山贼王的嫡女。为了争夺寨主之位,她奉命下山逮压寨夫君,可事与愿违,她斗智商,斗毒技,斗江湖,可第一公子仍不上钩!是鸣金收兵,还是翻云覆雨、笑待惊变?这一张红尘情网,她注定会书写传奇!
  • 彼此的寄托

    彼此的寄托

    “韵儿,你听我解释。”潞天玖着急地拉住琅萌韵的手臂,“父母是怕你......”“潞天玖﹗他们只不过是我们的养父母,你为什么这样护着他们﹗说白了他们只是叫你说服我,然后骗走我们的钱﹗”琅萌韵甩掉潞天玖抓过来的手,没有注意此时此刻是红灯,便过了马路。伴随着尖叫声,刹车声,击撞声。琅萌韵整个身子呈抛物线趋势被甩出去好远......好痛﹗痛得难以承受﹗琅萌韵在失去知觉时,似乎听到了潞天玖说了一句让她死都不愿意忘记的话;“琅萌韵,我陪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