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40700000004

第4章 宋代皇帝一天的工作与生活(1)

张元未考中进士,可以说有点儿冤,而王安石考中了进士却比他冤,他本该是魁首,因为一个失误,被削去状元。时间在公元1042年,即北宋仁宗庆历二年,农历壬午马年。

庆历二年三月十五日,宋仁宗赵祯移驾崇政殿,殿试礼部奏名进士,钦点状元。

在宋代当皇帝是很辛苦的差事,虽有广厦千万间,但北宋很多皇帝垂居皇宫,一生很少离开开封汴梁,与蹲监狱似乎区别不大。至于微服私访、六下江南,宋代的皇帝甭想了,顶多是去趟开封以西约120公里处的巩义皇陵。当然,北宋末年二圣去东北打猎是个意外。

宋代皇帝一天的活动流程如下:

大约在早晨四五点钟于福宁殿起床,梳洗打扮。6点,开启宫门。皇帝(不吃饭)御坐垂拱殿。殿头官大喝一声:“有事出班早奏,无事卷帘退朝。”这句翻译成普通话就是“开会了”。然后皇帝接受中书、枢密院、三司、开封府、审刑院、请对官等上奏议事。皇帝及官员都有早起的习惯,由此可见今天早九晚五的工作时间还是很幸福的。

这些能够直接面见皇帝参政议事的称之为“升朝官”,通常是各部门首脑,有严格的级别限制。那些不经常进殿奏事的称之为“京官”。所以宋代的“京官”与我们知道的“京官”有所区别。上不去朝那些京官们只能在殿外候着,赶上重大事件,一议一小天,或者时逢盛夏那就苦了这帮大爷。宋代对士大夫极为“人性化”,对候在殿外的京官们免费提供厚朴汤吃,长此以往搞得官员厌苦常朝,有人写诗道:“立残阶下梧桐影,吃尽街头厚朴汤。”

经过一翻政议,辰时时分,大约在早上八九点,皇帝入内廷进餐。更衣后入后殿(延和殿或崇政殿)继续上朝,把前殿未能得出结果的政事继续商榷。后殿没有前殿那么严肃,大家比较放得开。除了谈政事外,皇帝接受新任官员谢恩及外调官员朝见,还有阅兵或裁决囚犯等等。此时,皇帝主要以浏览札子(奏章)为主,这些政事处理到中午12点左右。

下午,皇帝通常在迩英殿上课(经筵),由经筵官为皇帝讲课。讲课完毕,皇帝会与讲师谈论政事,所以在经筵、秘阁、史馆、龙图阁等皇宫内院工作的官员仕途明朗,晋升将非常快,这就形成了宋代士大夫“重内轻外”的为官风气,宁死不下地方,脑袋削个尖也要留中央。晚上,皇帝要在内东门小殿内召唤值班的翰林学士、经筵官等寻问政务,也经常召唤尚书、宰执等各级官员。政务处理完毕,回福宁殿就寝。除了工作,少有生活,这就是皇帝的悲哀!

庆历二年,殿试题目分别是:《应天以实不以文赋》、《吹律听凤鸣诗》、《顺德者昌论》。知贡举(主考官)将进士试卷排好先后顺序,上呈皇帝预览。宋仁宗要在这些进士中钦点前三甲,列出等次。本次知贡举的官员是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那位,北宋著名婉约派词人晏殊,时任枢密使。

考官们尽职尽责,评选出的进士水平很高,尤其是排在第一位的试卷,文风老练,冷峻犀利,足以对得起状元之位,然而事与愿违。

宋仁宗忽然看到该考生的文赋中有“孺子其朋”四字极为扎眼,龙颜不悦。该考生一不小心触犯了皇帝的忌讳。“孺子其朋”典出《尚书·周书·洛诰》,原文:“孺子其朋,孺子其朋,其往。”是以周公的口吻对成王训斥,翻译过来意思说“你这孩子啊,以后要和群臣当朋友处。”仁宗赵祯于真宗乾兴元年(1022年)即皇帝位,时至今日已过了二十个春秋。执政以来没啥了不起的政绩,最近又被西夏狂扁,可想而知一个举子引经据典竟以长辈的口吻教训皇帝,必然引起官家反感。

仁宗把卷子往后一扔,辅臣们相顾失色,无人言语。最后仁宗看到文风柔和的试卷喜动于色,揭开弥封,对辅臣们道:“杨置!”

宋代进士分为五等(明清为三等):第一甲,学识深厚,文章有独特见解;第二甲,才思敏捷,文采斐然;第三甲,文理通畅即可;第四甲,文理一般;第五甲,文理粗浅。第一、二甲赐进士及第,第三甲赐进士出身,第四、五甲赐同进士出身。状元、榜眼、探花授国子监监丞(类似中央党校干部)、大理寺评事(司法部门科员)、太子中允(太子府办公室主任兼侍读)等职。这是在京城,去地方的话则授签判诸州等,到某州当科员,官阶都不高,七品左右。二三等的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国家图书馆校对老师),去地方则授知县事(县长);其他等级进士授主簿(类似文秘)、县尉(县公安局局长)等。

庆历二年进士科第一甲第一人,淮南东路泸州合肥(今安徽省合肥市)举子,状元杨置,授官国子监监丞。他是为数不多的连中三元者,取解试、礼部试、殿试第一。可惜杨置授官未及赴任,因母亲病逝,他哀伤过度,不久也陪母亲去了。

第一甲第二人,成都府路华阳(今四川)举子,榜眼王珪,授官大理寺评事。王珪有一女嫁与苏门“后四学士”之一的李格非(苏门前四学士,黄庭坚、秦观、张耒、晁补之;后四学士,廖正一、李禧、董荣)。可见李格非文重当世,但他有个闺女比他还狠,名叫李清照。王珪是她姥爷。

第一甲第三人,京畿路开封府雍丘(今河南省开封市杞县)举子,探花韩绛,授官太子中允。这位仁兄是官宦世家出身,在朝野之中有着极深的政治背景。

第一甲第四人,江南西路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举子,传胪王安石,授官秘书省校书郎。被宋仁宗扔的那张写有“孺子其朋”的卷子就是他的,一不小心触犯禁忌,削去魁首,斥为第四名。

第一甲第五人曾公定(资料不详),授官奉礼郎,第一甲第六人已下授两使职官(中央低级官员),第二甲授初等职官(中央低级官员)。第三甲试衔知县、第四甲试衔簿尉、第五甲判司簿尉。

庆历二年进士科共录取436人,其他诸科加在一起共计录取举子839人。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科举除状元杨置英年早逝外,其他三人王禹玉珪、韩子华绛、王荆公安石,先后为相,且同在第一甲,前后连名,古今未有。

·唱名赐第,进士及第系列拉风活动·

宋帝国文化之所以发达,主要得力于科学的人才选拔制度——科举考试。

宋太祖赵匡胤称帝后,采取“兴文教,抑武事”的重文轻武的制度。他曾说:“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令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意思说自从五代以来,地方割据军阀打来打去,人民深受其害。今采取重文轻武选儒臣若干人治理天下,即便他们贪污受贿,危害也不及一个武臣作乱。宝剑有双锋,每一件事都有正反两面,重文轻武这项传统导致宋帝国军事积弱,文化上却异常发达,用陈寅恪的话说即是:“华夏民族文化历千年之演变,造极于赵宋之世。”

在宋代当官大致有五种途径:恩荫、国子监(太学)、举荐、科举及其他。

恩荫很好理解,通俗的说是拼爹,看谁祖上与皇室关系硬,譬如曾经为宋帝国开疆拓土的那帮老家伙们,他们的子孙不愁做官,愁的是做多大的官。其次国子监(类似中央党校),专门给官二代、富二代开设的学校,从这里出来不用上课也能入仕。再次是举荐,官员将民间一些才能之士举荐给赵官家,皇帝觉得中,便授予官职。例如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四川苏洵是通过举荐当的官。此外,其他当官途径如铨选、恩赐等表现皇帝仁慈的入仕方式,概率等同于中大奖,可遇不可求。

仁宗时代,宋帝国已建国八十多年,科举制度完善,深入人心,成为入仕的必由途径。

科举制度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成为了封建社会重要的取士制度。在唐代科举制度不是很严格,诸如冒籍作弊、状元内定等现象层出不穷,缺乏科学管理,公平无从谈起。到了宋代焕然一新,因为政治环境的影响,科举制度逐步改革完善,出现弥封、誊录等技术进步。统治阶级对科举取士极为重视,促成科举制度向“无情如造化,至公如权衡”的最佳公平状态发展。即便如此,对于泱泱帝国来说,同样有作弊现象,然而宋政府已做到了相对公平。

如果没有科举,试问穷二代拿什么与官二代、富二代去拼?

宋代科举原为两级,后改为三级,即取解试、礼部试、殿试(明清时为乡试、会试、殿试)。取解试,类似地方学校选拔考生,与明清时期的第一级乡试相比门槛儿比较低。主要是第二级考试,由礼部主持。考的科目较多,诸如进士科、明经科、武举科及其他专业科等。明经科类似填空题,从教材中选一句,写下一句。现在学生考试,填空题不会有空着的,狠一点儿会写“老子不会”,宋代考生填不上写“未审”。进士科最难考,也最令人称道,但凡考上进士的都有真才实学,亦是高蹬殿堂的绝佳政治出身。两者有着明显区别,欧阳修诗云“焚香礼进士,撤幕待明经”。进士科考试主考官非常客气,在考场设有香案,免费提供茶水。明经科考试啥也没有,不提供茶水,考生渴了就喝砚台水。钱穆老先生说的在理,宋代如此优奖进士,无非想转移社会风气,把当时积习相沿的骄兵悍卒的世界,渐渐再换成一个文治的局面。

皇帝钦点状元之后,科举流程进入第二项——唱名赐第。

宋代唱名有讲究,皇帝点了状元,由中书侍郎与宰相核对考生姓名,然后叫考生名字,再由军头司(殿前值班军士)依次传唱,自崇政殿出东华门有多大嗓门喊多大动静。皇宫东华门外,有来自全国各地一万多名举子,潜伏人群中的紫衣高官,加上看热闹的围观群众,观者如堵,人山人海,京城最热闹的时候莫过于此。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决定举子命运的时刻来到了。皇帝选驸马、权贵选女婿,皆从进士中挑选,所以朝野民间对此极为重视。

话说当时一新贵少年,考中进士,小伙子长得挺帅,士大夫争相抢他做女婿。有十多名仆人伺候他,邀请他去某大人府邸进餐。新科进士欣然前往,当时观者挨肩接踵,可见进士在宋朝老百姓心目中的崇高地位。须臾,出来紫衣高官说:“小伙子,我有一姑娘长得还行,许你为妻,行不行?”众人齐刷刷看着他,只听新科进士答道:“行是行,但我得回家问问我媳妇。”

按照先后顺序,被传唱的举子分别登殿受敕,可以亲眼目睹圣颜,正式成为“天子门生”,那是一个身份的象征,在古代中国尊崇无比。唱名完毕即授官(释褐)。赐绿袍官服(宋承唐制,三品以上紫袍、五品以上绯袍、六品以下绿袍)。赐笏,大臣上朝时拿的手板,有玉的、有象牙的、也有竹片,作用类似便签,把要奏之事写在上面,省得忘。当然,后来又加了个“赐钱”,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时开始赐钱,那时正是王安石变法图强国库充盈之际,始诏“进士科及第赐钱三千贯,诸科七百贯”。

三千贯是什么概念?

《水浒传》中青面兽杨志有口祖传的宝刀,典卖三千贯。

唱名完毕后,还有其他一系列活动。

同类推荐
  • 开国大典

    开国大典

    本书是《中国现代史演义》系列之一:《中国现代史演义》以演义体的形式,叙述了从辛亥革命孙中山缔造共和到今天海峡两岸企盼统一的现状。它把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邓小平历史巨人在百年中国历史上的惊涛骇浪表现的淋漓尽致。该书还展现了当今海峡两岸重要人物的重大活动。这是一本给读者以深思的书。
  • 至尊山贼

    至尊山贼

    陈天龙是个山贼,他很敬业,所以一切都抢,直到抢了公主···奄奄一息的皇帝嘶吼道:“你抢了我的一切,那些王公大臣会跟你走吗?”陈天龙淡然道:“会的!”“如果不呢?”陈天龙笑道:“那就让他们跟你走!”
  • 三国之重生诸葛

    三国之重生诸葛

    身手不凡的超级特工朱葛亮因得罪上司被长期弃用,沦为落魄的黑市拳手。一次偶然的盗墓行动,无意间让他再次被历史委以重任。穿着21世纪花花绿绿的行头的他,带着一瓶能够改变人类基因构造的新药、一本1965年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间谍手册》和半本《中国历史速成大全》穿越时空来到三国时代……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历代帝王(下)

    历代帝王(下)

    由竭宝峰、刘心莲、邢春如、李穆南编著的历史之谜系列丛书共32分册,用来阐述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并揭示古代历史长河角落中最为隐秘的部分。
  • 历史的格调与声音

    历史的格调与声音

    如果历史是一出波澜壮阔的音乐剧,历史的格调就是某个时代留下来的回响和印记。动人的篇章、优美的旋律、悠远的意境、高雅的品位、处处在人的耳边回响,仿佛是历史的脚步声由远及近。历史虽然已经逝去,但余波未了,仍留给后人无尽的遐思。历史的格调是什么?它是丰富的,我们依然离不开对它的体味;它是现在的,我们时刻都能记忆起它的形式。历史的声音又是什么?只有认真聆听来自历史深处的声音,才会明白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热门推荐
  • 实境游戏

    实境游戏

    没有主角光环,也没有特别的运气与机遇他一言一行凝聚着力量,这的力量会奏响史诗在这60多亿npc与玩家的游戏世界
  • 隆裕情之缘非缘

    隆裕情之缘非缘

    若不想见,我们也会如此这般的生活下去,然,这世间种种因果本就无法预料。既然相遇,那便是注定。
  • 纳尼亚传奇:能言马和男孩

    纳尼亚传奇:能言马和男孩

    一天,少年沙斯塔发现自己将被他的养父卖给一个凶恶的卡罗门贵族为奴隶。夜里,他和贵族的战马布里一起逃跑。布里原是纳尼亚会说话的马。沙斯塔和它一起逃往纳尼亚。途中,他们遇到了贵族少女阿拉维斯和她会说话的母马赫温。阿拉维斯是因为不满包办婚姻而逃跑的。于是他们四个便结伴而行……
  • 大明的月亮

    大明的月亮

    大魔王朱重八:“我要望远镜,这个对我很重要!”马度:“我知道,我当然知道!”大魔王朱重八:“我要火器,这个对我很重要!”马度:“我知道,我当然知道!”大魔王朱重八:“我要钱。这个对我很重要!”马度:“我知道,不过这个对我也很重要。”大魔王朱重八:“我要人才,现在当官都找不到人!”马度:“人才啥时候都缺,到了二十一世纪最缺的就是人才!”大魔王朱重八:“小舅子,我觉得功臣好像多了点,你咋不说话,你再不说话我就要杀人了,小舅子你别跑呀!”
  • 剑驭天下

    剑驭天下

    星辉世界,五块大陆,神族,魔族,人族,异族神魔族,千万年前,神族魔族联合进攻神魔族,神魔族全部堕落,十大魔神化为晶体逃过一劫,冰魔神玄被一商人捡到,放在商店里。少年购买商品,误被一少年所吸收。热血激烈的对决,顶级天才的碰撞,翻江倒海,上天入地。神魔族的复兴会是如何呢?——————一切竟在剑驭天下!!
  • 记那段青春年少轻狂

    记那段青春年少轻狂

    【全文免费】全文大改勿进勿进她本以为遇见他是不幸中的万幸,却没想到是不幸中的不幸。
  • 子渊诗集

    子渊诗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圣枪传奇

    圣枪传奇

    朗吉努斯之枪,据说取得这把枪,并解开其秘密者,将可左右世界的命运。一段关于圣枪的传说,引出一场扑朔迷离的巨大阴谋。叶重要做的,是追查真相,揭露阴谋。
  • 捡来的小妻子

    捡来的小妻子

    当她被他妈妈抱回家,爷爷说“这个就是你的媳妇”小小的他在还不知道“媳妇”的含义的时候就喜欢她了。上幼儿园的她长得就像个芭比娃娃,每天各种零食往家里背,某天老师突然告诉他们去,以后不许带零食上学。上小学的她忙碌的像个陀螺,每天每周末的往各个同学家跑。突然有一天妈妈和她说“你是大孩子了,改学习琴棋书画了”于是她再也没时间出去找同学玩了。上中学的她出落的人见人爱,每天早上各种早餐放在她课桌上,后来老师说“以后同学们都在家吃了早餐在上学,外面的不卫生”………………
  • 金科铭律:不可不知的18条管理定律

    金科铭律:不可不知的18条管理定律

    管理定律是对管理过程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的总结,明确地认识管理定律,是企业领导者进行有效管理的先决条件。管理定律是人类在管理过程中获得的真理性认识,它能够留存至今,体现出了它的相对合理性。